第39节
他刚走出乾清宫便看到宁敬贤正候在外面,连忙喜滋滋地走了过去,“父亲,您怎么来这里?”
“本来是来递牌子,听说你在里面,便等了一会儿,咱们一起回家。”宁敬贤背着手,淡淡微笑。
“那父亲你只怕等久了吧!早知道我就提前点出来。”宁云晋懊恼地道,乐淘淘地贴上前,挽着他的手臂,也不理会周围侍卫们挤眉弄眼的嘲弄,光明正大地仰着头回瞪他们!
爷就是撒娇怎么啦,十二岁搁在后世就是个孩子呢!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儿子亲昵的举动,不过每当被熟人看到时候宁敬贤还是有些不自在,拖着手边的小牛皮糖朝着宫外走。他无奈地嘱咐道,“不要乱说话,觐见什么时候能走哪是为人臣子说了算的!”
“我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父亲您别这么认真嘛!”宁云晋吐舌道。
这爷俩亲亲热热地黏在一起离开的身影,却正巧被走出来的文禛看到。他挑了挑眉头,暗道,都多大的人了还与父亲这么黏糊,真是不像话!易成也太惯着儿子了。
文禛踏入正殿的时候,忍不住扭头对李德明道,“去看看太子功课做完了没有,若是得了闲,便让他过来,朕要教他看折子!”
“嗻!”李德明应了一声退下,心里却暗自吐槽,皇上呐,大家都知道您也有儿子,就算您羡慕宁家父子亲密,想和太子亲近亲近,可也不能通过看折子这么无聊的事哟!
心里再怎么犯嘀咕,皇上既然下了口谕,他也只能亲自去太子的住所跑一趟。
天授十六年的时候文禛为了突显鸿明的地位,特地为他修建的毓庆宫建成。鉴于这个与某倒霉太子住所一样的名字,宁云晋为自己的太子弟弟偷偷的掬了一把泪。
李德明赶到毓庆宫的时候,鸿明才刚刚放学,连衣服都还来不及换。一听文禛召见,即使是忙也要说不忙,他草草地冲了个澡洗去一身汗渍,赶去乾清宫。
能够被皇帝亲自指导,即使对于皇子们也是莫大的恩宠。
可是行进间鸿明的小脸上有种说不出的淡漠,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兴奋。他在心里偶尔回忆今天的功课,又不时演练稍后与父皇的应对,丝毫不敢松懈。
如今他比起小的时候更加沉默冷静,曾经肆意外放的骄傲自大全都收敛了起来。
鸿明知道自己在宫里虽然是最受皇帝重视的皇子,但是前有出色到让所有同龄人望尘莫及的宁家二子珠玉在前,后有越来越优秀的二弟三弟四弟紧追在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与他们的年纪优势正渐渐地缩小,这让鸿明有种莫名的危机感。
对鸿明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的血脉之力已经觉醒,却与四弟一样都只是祭人鬼而已。
自己的能力足足少了宁家二子两阶,这让他歇了和对方较劲的心思,光是要靠着这样的能力在宫中众皇子中保持最出类拔萃,他已经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已经没有经历再节外生枝。
就像曾外祖父叮嘱的那样,自己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只能靠父皇的宠爱,既然父皇一心要培养宁家二子,自己与他弄僵反倒容易失了圣心。
外祖父说得对,宁云晋即使再出色也只不过是个臣子而已,等到自己能顺利登基……哼!
然而虽然鸿明看清了形势,但是他毕竟是真正的孩子,又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在这样的重重心理压力之下,他的性子变得越来越阴沉,手腕也越发狠辣,处罚其他得罪自己的人时更是毫不留情。
鸿明的这幅样子让宁云晋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心惊,记忆里上一世的太子虽然有些骄傲自大,却意气风发、风度翩翩,如同光洁的明月般高高在上,不屑与星辰争辉,哪会像现在这种阴郁的样子,两世唯一让他熟悉的地方仅仅只剩下太子越来越狠辣的手段。
且不提皇宫中两父子如何用奏折联络感情,出了宫门宁云晋便跟着钻进了宁敬贤的马车。
自从听闻过一次儿子与皇帝的相处之后,宁敬贤有些受不了刺激——那么和善的皇帝真的是自己知道的那个吗?
自此他从不主动询问宁云晋与皇上的事,所以上车了之后只是问了一些乡试的事情。
宁云晋一一应答之后,便好奇地问,“儿子进场之前看到了卢文道,他怎么也会去参加科举?就算他失了伴读之位,凭他爷爷是吏部侍郎,要想给他弄个外放还不容易吗?”
“老爷子快不行了。”宁敬贤叹了口气,“卢家若无中兴之人,只怕要衰败了,皇上是真的厌弃了他家。”
宁云晋恍然大悟,啐了一口道,“难怪他会想去参加考试,莫不成是想高中之后洗刷自己的名誉?”
宁敬贤在他头上轻敲一记,叮嘱道,“你知道就好,别在外面幸灾乐祸的,咱们宁家没有那样气量狭窄的!”
“这不就只有父亲您在嘛!”宁云晋嘿嘿一笑,“您是不知道,他那日望着我的眼神,像是想将儿子生吞活剥似的,那个怨毒……啧啧!”
“他敢!”宁敬贤怒而瞠目,到底他也曾是武官,近些年升为堂官,又多和武人打交道,生起气来颇有几分威仪。
“那小子要再敢惹事生非,咱们宁家也不怕他!上次若不是皇上下手太早,卢家老爷子又出了那档子事,实在不好再落井下石。他敢莽着胆子抹了宁家面子,别说你爷爷,为父就饶不了他。”
宁云晋装模作样地拱手,得意地挤眉弄眼,“就知道父亲最疼儿子。”
提起那卢文道,宁云晋就心里腻歪得紧,看到他倒霉,只有暗地里高兴的。也不是他缺乏同情心,实在是那小子自作自受。
他们两个的这桩恩怨还要追溯到那年闻香居出事,虽然在外放话的是二皇子,宁云晋却知道事情并不简单,因此没有贸然动手而是推给了文禛去处理。
他毕竟没有专门的人调查,只知道查来查去那些人确实曾经与有二皇子的门人接触过,可是直到二月里文禛突然在上书房考验功课的时候发难,宁云晋才知道这事居然还与卢文道有关。
那次所有人被考问的题目都在正常范围,只要用功读书了便可以回答,可唯有二皇子和卢文道的问题格外难,即使以宁云晋远超两人的水平答起来都有难度,更别说他们二人了。
之后文禛便借题发挥,罚了二皇子抄写四书百遍静心,而卢文道则以“资质驽钝、无法一心向学”为由直接革了他的伴读身份。
宁云晋听说鸿明原本还想出面保他,后来也不知道太子从哪里听说卢文道和闻香居的事有关,便没了下文。
不管他是和二皇子私下暗通款曲,还是他口口声声说的那样只是想为自己解忧,让二皇子与宁云晋敌对,在太子看来卢文道都是违背了自己的命令,这样的人他不处罚便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了!
为了这件事卢家与宁家有一段时间弄得很僵,京里的人都等着看两家的热闹。
毕竟只是两家孩子闹出的事情,文禛也不想见到自己的肱骨之臣相互对掐,正巧广州出现了洋人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由于其中涉及了两广总督,他便干脆将当时已经升任吏部尚书的卢自友派了出去处理。
文禛的原意是想保全两家,毕竟卢家当家人出去之后势必要低调,而宁家也不好仗势欺人,谁知道卢老爷子这趟出去却坏了事。
广州的事情闹得很大,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京里还不是很清楚情况。只知道是洋人突然包围县衙,打死了当地知县的仆从,之后被愤怒百姓冲进商馆打死了三四十人,焚烧了一家英国教堂,直接导致洋人们将船上的大炮竖了起来,一副不道歉赔偿便不罢休想要开战的架势。
卢自友千里迢迢的赶到广州之后,先是不分缘由的将那知县革职流放,又处死带头闹事的八人,充军流放协同闹事的二十多人,并且签订了协议赔偿英国人十万两白银。
他这处置结果是自以为体察上意了的,奉武族今年来一直正蠢蠢欲动,帝国又刚结束了一场战事,不宜再与洋人开战。
等到这个结果与真正的冲突原因传至宫中之后,听说文禛当场捏碎了一块玉石镇纸。
原来会出这事的原因是洋人花了二十万两白银贿赂了两广总督,想让他下令取消十三行,让洋人能有直接销售或进货的权利。
在当时被称为“十三行”的行商垄断了海外贸易,而且所有外商的进出口贸易经商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虽然行商的存在给了洋人很多方便,却也掐住了商品的价格,让洋人们认为自己吃了亏。
两广总督的公文还没正式下达,却不知道怎么就被消息灵通的行商们知道了,他们联名上书到当地知府衙门,要求递折子上大天庭。
当地知县迫于压力只得受理他们的请求,这时又有百姓听说洋人的教堂有从育婴堂领!养!孩子虐杀或者拐卖的事情,于是聚集了上千人围住了英国人的商馆要求他们交出凶兽。
英国人一来认为自己的银子将要打水漂,二来认为官方没有帮他们弹压那些打砸商馆的百姓,居然在与知县的争执中一言不合开枪,结果打死了那个知县的一个仆人,这才出现了之后那些事。
以文禛的个性哪会甘心接受这样丧国辱权的协议,还未等卢自友回京便被下旨降职一级留用,他的处置结果也被推翻,抓的那些国人都被放了,两广总督被革职关押,最后又用了强硬手段迫使英国人答应接受十万白银赔偿了事。
这事了解之后,文禛又直接下旨永远拒绝与英国人进行海外贸易,这才解了他的心头之气,不过即使这样他看到卢家的人也厌烦。
如此一来,失了圣眷之后使得原本就因为这一协议失了声誉的卢家雪上加霜,为人处世越发低调起来。
卢家的事这两年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与他家相熟的人无不遗憾,宁云晋却只当笑话听,甚至觉得非常解气,对于这种腰杆太软的人他绝对没办法欣赏。
而且他明明从未得罪过卢文道,那小子却对自己下手,宁云晋一直觉得奇怪,只是因为信息太少找不到真正原因。
直到听爷爷分析说,可能那小子是想渔翁得利好心办了坏事。
其父卢飞河为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在旗郎中,若是自己一时冲动与二皇子闹了起来,父亲至少也要担个教子无方的罪名,这样一来兵部尚书可能就要换人,之后整个兵部的人位置都能挪一挪,若是通过卢自友活动一番,说不定卢飞河能晋升为右侍郎。
一想到那小子不但想整自己,还要阴父亲,宁云晋就觉得卢家倒霉实属活该!
第65章
一碟花生米,一碟卤牛肉,一壶水酒。
宁云晋悠闲的坐在酒楼临街的一边,托着下巴慵懒地看着楼下熙熙攘攘来往的行人。
上午便如此颓废也实属正常,考完乡试之后这几天他都懒洋洋地提不起力来,那种感觉就像高考后只想狠狠地疯玩、尽情地休息一样。
毕竟无论你有多么才华出众,科举考的却是博闻强记,宁云晋即便有着过目不忘之能,也要将所有书都扫描并理解一遍才行。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脑子里满满塞着东西的感觉可一点都不舒服,他目前只想放松一下头脑。
也许这次和高考类似的经历,让他最近总是不经意地回忆起当自己还是阳澄时的记忆。
当年为了奖励自己考出的好分数,爸妈特地调整出来假期,加上爷爷奶奶一家五口人去欧洲痛痛快快地玩了近一个月。
那些辉煌华丽的建筑、精巧豪华的教堂、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街道、旖旎的山水风光,以及每个国家博物馆中保存的“其他国家”的尊贵文物……原本以为尘封的过往,即使只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那些温暖的记忆便冉冉的充满了心胸,让宁云晋忍不住心情低落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阳澄的这一世带给自己极大的改变,即使有时候这些改变让他有种自己快要精分的感觉,但对于自己心胸品德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原来那世的自己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娘生没爹教,家教、品德什么都是浮云,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面只有拳头是硬道理,一切都只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即使不择手段。
总算之后遇上的那个书生教了自己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军旅生涯又教会了自己什么是兄弟义气,所以最后难得地在掌握权势后没变成连自己都唾弃的小人。
变成阳澄之后的前十八年他是没有任何记忆的,如同一张白纸,即使身上带有些本性难移的习惯,但是却也养成了只属于阳澄的独立个性。
那时候爸爸妈妈对他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阳家的长辈虽然疼爱他,却也不会过于溺爱,犯了错就会被教育。
娇生惯养长大的阳澄即便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有些骄纵,但是言行举止却都还是有着大家风范。小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是最大的,在家人耳濡目染的影响之下,即使之后恢复了记忆,刻在骨子里的成长经历便已经成为了他另外的一重人格。
这一世他的性格不时在两者之间切换着,如今便也就渐渐的定型下来,对着亲人朋友的时候多半是性格脱线单纯的阳澄,其他时候则视情况而定,这样总算让宁云晋松了口气。他却不知道,这样矛盾的个性反倒让人觉得更加神秘难测,有种独特的魅力。
努力的将那些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埋在心底,他有些惆怅地抿了抿嘴角。回过神来,宁云晋突然在楼下看到了两个认识的人。
楚灵望着宁云亭手上拎着的一包吃食,捉挟地一笑,“这成婚了的人就是不一样,知道带东西回去心疼媳妇儿了!稻香村的枣泥糕呢,还专门挑热的买。”
宁云亭晃了晃东西,挑高唇角,“我哪次出门逛街不带吃食回去的,这有什么稀奇。”
楚灵撇嘴道,“你以前都是给你那馋嘴弟弟带的吃的,和带给媳妇儿的能一样吗?”
“这也是给他买的啊!”宁云亭挑眉道,“我没说过吗,他最近不知道怎么迷上吃这个了,大家出门都会给他带点。”
楚灵一拍脑袋,唰地一声打开扇子摇了摇,感叹道,“啧啧,你家弟弟那个待遇……这都是参加科举的大人了还喜欢吃这些甜腻腻地娘们玩意!要我是他,被我爹看到吃这些准得敲我脑袋。你们家倒好,居然一个个上赶着给他买,也都太惯着他了!”
“我们乐意!”宁云亭得意地道,“寻常人能和我家小二比么?谁能有我家小二有本事!?”
“啧!你快别说他了。”楚灵忍不住啐了一口,“有他的存在,咱们京里同辈的哪个抬得起头来。”
宁云亭听他这么一说,便如同在称赞自己一样。楚灵见他这无可救药的弟控样子,只能无奈地摇头,“我还真是为彤儿不值,在你心里,媳妇儿只怕都要排在弟弟之后吧!她可是头胎,你得多顾着她点,要不小心丹书回来了揍你。”
“谁说的。彤儿可是也很喜欢小二的。”提起自己前两年过门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宁云亭不禁放柔的脸色。
他的妻子是好友穆丹书的妹妹穆彤儿,双方都知根知底,在彤儿撂牌子之后自行说合的。
穆家虽然比不上蒸蒸日上的宁家,但低门娶妇却也正合了传统,否则门第再高一些的女子宁家老太太出面也不是求不到,但只是庶女出生的佩华却要压不住媳妇了,所有除了老太太对这门亲事略有微词,宁家的人都很满意。
两人正说着突然空中有一暗器朝着楚灵破风而来,楚灵看起来虽然瘦弱,到底也是个御前侍卫,总是练过几手的,他将扇子合拢后一扫,将那物击落在地。
等到如临大敌地两个看到地上那暗器不过是一粒花生米的时候,神情囧得不行!他们朝着暗器发送的方向望去,便发现正笑得拍桌子的宁云晋。
宁云晋对他们招了招手,两人便僵着脸走了上去。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相互寒暄,一个宁家的看门小厮便气喘吁吁的跑上楼,对宁云晋拱手道,“二少爷,老太爷请您尽快回府。”
宁云亭蹙眉问,“老太爷可说了是有何事?”
小厮这才发现他也在,连忙给宁云亭见礼。他为难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小声道,“是来了贵客,没投拜帖就上门来找二少爷。不过看他们的神色似乎不好,老太爷吩咐小的来叫二少爷回去。”
宁云晋点了点头,对哥哥和楚灵道,“既然如此我便回去看看这不速之客是谁,哥哥还要继续逛吗?”
“我陪你一起吧!”宁云亭有些不放心,再说本来也就准备回府的。楚灵见两兄弟有正事,便识趣的告辞了。
回到府中宁云晋才发现来的人居然是左师平林,他看了一眼正在待客的爷爷,发现老爷子脸上没什么表情,便放下了心,至少确定不是家里的人有事。
左师平林一脸忧心忡忡地样子,正为了什么事在烦心,他看到宁云晋之后神色微变,似乎有些激动。
“本来是来递牌子,听说你在里面,便等了一会儿,咱们一起回家。”宁敬贤背着手,淡淡微笑。
“那父亲你只怕等久了吧!早知道我就提前点出来。”宁云晋懊恼地道,乐淘淘地贴上前,挽着他的手臂,也不理会周围侍卫们挤眉弄眼的嘲弄,光明正大地仰着头回瞪他们!
爷就是撒娇怎么啦,十二岁搁在后世就是个孩子呢!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儿子亲昵的举动,不过每当被熟人看到时候宁敬贤还是有些不自在,拖着手边的小牛皮糖朝着宫外走。他无奈地嘱咐道,“不要乱说话,觐见什么时候能走哪是为人臣子说了算的!”
“我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父亲您别这么认真嘛!”宁云晋吐舌道。
这爷俩亲亲热热地黏在一起离开的身影,却正巧被走出来的文禛看到。他挑了挑眉头,暗道,都多大的人了还与父亲这么黏糊,真是不像话!易成也太惯着儿子了。
文禛踏入正殿的时候,忍不住扭头对李德明道,“去看看太子功课做完了没有,若是得了闲,便让他过来,朕要教他看折子!”
“嗻!”李德明应了一声退下,心里却暗自吐槽,皇上呐,大家都知道您也有儿子,就算您羡慕宁家父子亲密,想和太子亲近亲近,可也不能通过看折子这么无聊的事哟!
心里再怎么犯嘀咕,皇上既然下了口谕,他也只能亲自去太子的住所跑一趟。
天授十六年的时候文禛为了突显鸿明的地位,特地为他修建的毓庆宫建成。鉴于这个与某倒霉太子住所一样的名字,宁云晋为自己的太子弟弟偷偷的掬了一把泪。
李德明赶到毓庆宫的时候,鸿明才刚刚放学,连衣服都还来不及换。一听文禛召见,即使是忙也要说不忙,他草草地冲了个澡洗去一身汗渍,赶去乾清宫。
能够被皇帝亲自指导,即使对于皇子们也是莫大的恩宠。
可是行进间鸿明的小脸上有种说不出的淡漠,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兴奋。他在心里偶尔回忆今天的功课,又不时演练稍后与父皇的应对,丝毫不敢松懈。
如今他比起小的时候更加沉默冷静,曾经肆意外放的骄傲自大全都收敛了起来。
鸿明知道自己在宫里虽然是最受皇帝重视的皇子,但是前有出色到让所有同龄人望尘莫及的宁家二子珠玉在前,后有越来越优秀的二弟三弟四弟紧追在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与他们的年纪优势正渐渐地缩小,这让鸿明有种莫名的危机感。
对鸿明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的血脉之力已经觉醒,却与四弟一样都只是祭人鬼而已。
自己的能力足足少了宁家二子两阶,这让他歇了和对方较劲的心思,光是要靠着这样的能力在宫中众皇子中保持最出类拔萃,他已经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已经没有经历再节外生枝。
就像曾外祖父叮嘱的那样,自己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只能靠父皇的宠爱,既然父皇一心要培养宁家二子,自己与他弄僵反倒容易失了圣心。
外祖父说得对,宁云晋即使再出色也只不过是个臣子而已,等到自己能顺利登基……哼!
然而虽然鸿明看清了形势,但是他毕竟是真正的孩子,又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在这样的重重心理压力之下,他的性子变得越来越阴沉,手腕也越发狠辣,处罚其他得罪自己的人时更是毫不留情。
鸿明的这幅样子让宁云晋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心惊,记忆里上一世的太子虽然有些骄傲自大,却意气风发、风度翩翩,如同光洁的明月般高高在上,不屑与星辰争辉,哪会像现在这种阴郁的样子,两世唯一让他熟悉的地方仅仅只剩下太子越来越狠辣的手段。
且不提皇宫中两父子如何用奏折联络感情,出了宫门宁云晋便跟着钻进了宁敬贤的马车。
自从听闻过一次儿子与皇帝的相处之后,宁敬贤有些受不了刺激——那么和善的皇帝真的是自己知道的那个吗?
自此他从不主动询问宁云晋与皇上的事,所以上车了之后只是问了一些乡试的事情。
宁云晋一一应答之后,便好奇地问,“儿子进场之前看到了卢文道,他怎么也会去参加科举?就算他失了伴读之位,凭他爷爷是吏部侍郎,要想给他弄个外放还不容易吗?”
“老爷子快不行了。”宁敬贤叹了口气,“卢家若无中兴之人,只怕要衰败了,皇上是真的厌弃了他家。”
宁云晋恍然大悟,啐了一口道,“难怪他会想去参加考试,莫不成是想高中之后洗刷自己的名誉?”
宁敬贤在他头上轻敲一记,叮嘱道,“你知道就好,别在外面幸灾乐祸的,咱们宁家没有那样气量狭窄的!”
“这不就只有父亲您在嘛!”宁云晋嘿嘿一笑,“您是不知道,他那日望着我的眼神,像是想将儿子生吞活剥似的,那个怨毒……啧啧!”
“他敢!”宁敬贤怒而瞠目,到底他也曾是武官,近些年升为堂官,又多和武人打交道,生起气来颇有几分威仪。
“那小子要再敢惹事生非,咱们宁家也不怕他!上次若不是皇上下手太早,卢家老爷子又出了那档子事,实在不好再落井下石。他敢莽着胆子抹了宁家面子,别说你爷爷,为父就饶不了他。”
宁云晋装模作样地拱手,得意地挤眉弄眼,“就知道父亲最疼儿子。”
提起那卢文道,宁云晋就心里腻歪得紧,看到他倒霉,只有暗地里高兴的。也不是他缺乏同情心,实在是那小子自作自受。
他们两个的这桩恩怨还要追溯到那年闻香居出事,虽然在外放话的是二皇子,宁云晋却知道事情并不简单,因此没有贸然动手而是推给了文禛去处理。
他毕竟没有专门的人调查,只知道查来查去那些人确实曾经与有二皇子的门人接触过,可是直到二月里文禛突然在上书房考验功课的时候发难,宁云晋才知道这事居然还与卢文道有关。
那次所有人被考问的题目都在正常范围,只要用功读书了便可以回答,可唯有二皇子和卢文道的问题格外难,即使以宁云晋远超两人的水平答起来都有难度,更别说他们二人了。
之后文禛便借题发挥,罚了二皇子抄写四书百遍静心,而卢文道则以“资质驽钝、无法一心向学”为由直接革了他的伴读身份。
宁云晋听说鸿明原本还想出面保他,后来也不知道太子从哪里听说卢文道和闻香居的事有关,便没了下文。
不管他是和二皇子私下暗通款曲,还是他口口声声说的那样只是想为自己解忧,让二皇子与宁云晋敌对,在太子看来卢文道都是违背了自己的命令,这样的人他不处罚便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了!
为了这件事卢家与宁家有一段时间弄得很僵,京里的人都等着看两家的热闹。
毕竟只是两家孩子闹出的事情,文禛也不想见到自己的肱骨之臣相互对掐,正巧广州出现了洋人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由于其中涉及了两广总督,他便干脆将当时已经升任吏部尚书的卢自友派了出去处理。
文禛的原意是想保全两家,毕竟卢家当家人出去之后势必要低调,而宁家也不好仗势欺人,谁知道卢老爷子这趟出去却坏了事。
广州的事情闹得很大,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京里还不是很清楚情况。只知道是洋人突然包围县衙,打死了当地知县的仆从,之后被愤怒百姓冲进商馆打死了三四十人,焚烧了一家英国教堂,直接导致洋人们将船上的大炮竖了起来,一副不道歉赔偿便不罢休想要开战的架势。
卢自友千里迢迢的赶到广州之后,先是不分缘由的将那知县革职流放,又处死带头闹事的八人,充军流放协同闹事的二十多人,并且签订了协议赔偿英国人十万两白银。
他这处置结果是自以为体察上意了的,奉武族今年来一直正蠢蠢欲动,帝国又刚结束了一场战事,不宜再与洋人开战。
等到这个结果与真正的冲突原因传至宫中之后,听说文禛当场捏碎了一块玉石镇纸。
原来会出这事的原因是洋人花了二十万两白银贿赂了两广总督,想让他下令取消十三行,让洋人能有直接销售或进货的权利。
在当时被称为“十三行”的行商垄断了海外贸易,而且所有外商的进出口贸易经商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虽然行商的存在给了洋人很多方便,却也掐住了商品的价格,让洋人们认为自己吃了亏。
两广总督的公文还没正式下达,却不知道怎么就被消息灵通的行商们知道了,他们联名上书到当地知府衙门,要求递折子上大天庭。
当地知县迫于压力只得受理他们的请求,这时又有百姓听说洋人的教堂有从育婴堂领!养!孩子虐杀或者拐卖的事情,于是聚集了上千人围住了英国人的商馆要求他们交出凶兽。
英国人一来认为自己的银子将要打水漂,二来认为官方没有帮他们弹压那些打砸商馆的百姓,居然在与知县的争执中一言不合开枪,结果打死了那个知县的一个仆人,这才出现了之后那些事。
以文禛的个性哪会甘心接受这样丧国辱权的协议,还未等卢自友回京便被下旨降职一级留用,他的处置结果也被推翻,抓的那些国人都被放了,两广总督被革职关押,最后又用了强硬手段迫使英国人答应接受十万白银赔偿了事。
这事了解之后,文禛又直接下旨永远拒绝与英国人进行海外贸易,这才解了他的心头之气,不过即使这样他看到卢家的人也厌烦。
如此一来,失了圣眷之后使得原本就因为这一协议失了声誉的卢家雪上加霜,为人处世越发低调起来。
卢家的事这两年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与他家相熟的人无不遗憾,宁云晋却只当笑话听,甚至觉得非常解气,对于这种腰杆太软的人他绝对没办法欣赏。
而且他明明从未得罪过卢文道,那小子却对自己下手,宁云晋一直觉得奇怪,只是因为信息太少找不到真正原因。
直到听爷爷分析说,可能那小子是想渔翁得利好心办了坏事。
其父卢飞河为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在旗郎中,若是自己一时冲动与二皇子闹了起来,父亲至少也要担个教子无方的罪名,这样一来兵部尚书可能就要换人,之后整个兵部的人位置都能挪一挪,若是通过卢自友活动一番,说不定卢飞河能晋升为右侍郎。
一想到那小子不但想整自己,还要阴父亲,宁云晋就觉得卢家倒霉实属活该!
第65章
一碟花生米,一碟卤牛肉,一壶水酒。
宁云晋悠闲的坐在酒楼临街的一边,托着下巴慵懒地看着楼下熙熙攘攘来往的行人。
上午便如此颓废也实属正常,考完乡试之后这几天他都懒洋洋地提不起力来,那种感觉就像高考后只想狠狠地疯玩、尽情地休息一样。
毕竟无论你有多么才华出众,科举考的却是博闻强记,宁云晋即便有着过目不忘之能,也要将所有书都扫描并理解一遍才行。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脑子里满满塞着东西的感觉可一点都不舒服,他目前只想放松一下头脑。
也许这次和高考类似的经历,让他最近总是不经意地回忆起当自己还是阳澄时的记忆。
当年为了奖励自己考出的好分数,爸妈特地调整出来假期,加上爷爷奶奶一家五口人去欧洲痛痛快快地玩了近一个月。
那些辉煌华丽的建筑、精巧豪华的教堂、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街道、旖旎的山水风光,以及每个国家博物馆中保存的“其他国家”的尊贵文物……原本以为尘封的过往,即使只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那些温暖的记忆便冉冉的充满了心胸,让宁云晋忍不住心情低落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阳澄的这一世带给自己极大的改变,即使有时候这些改变让他有种自己快要精分的感觉,但对于自己心胸品德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原来那世的自己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娘生没爹教,家教、品德什么都是浮云,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面只有拳头是硬道理,一切都只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即使不择手段。
总算之后遇上的那个书生教了自己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军旅生涯又教会了自己什么是兄弟义气,所以最后难得地在掌握权势后没变成连自己都唾弃的小人。
变成阳澄之后的前十八年他是没有任何记忆的,如同一张白纸,即使身上带有些本性难移的习惯,但是却也养成了只属于阳澄的独立个性。
那时候爸爸妈妈对他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阳家的长辈虽然疼爱他,却也不会过于溺爱,犯了错就会被教育。
娇生惯养长大的阳澄即便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有些骄纵,但是言行举止却都还是有着大家风范。小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是最大的,在家人耳濡目染的影响之下,即使之后恢复了记忆,刻在骨子里的成长经历便已经成为了他另外的一重人格。
这一世他的性格不时在两者之间切换着,如今便也就渐渐的定型下来,对着亲人朋友的时候多半是性格脱线单纯的阳澄,其他时候则视情况而定,这样总算让宁云晋松了口气。他却不知道,这样矛盾的个性反倒让人觉得更加神秘难测,有种独特的魅力。
努力的将那些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埋在心底,他有些惆怅地抿了抿嘴角。回过神来,宁云晋突然在楼下看到了两个认识的人。
楚灵望着宁云亭手上拎着的一包吃食,捉挟地一笑,“这成婚了的人就是不一样,知道带东西回去心疼媳妇儿了!稻香村的枣泥糕呢,还专门挑热的买。”
宁云亭晃了晃东西,挑高唇角,“我哪次出门逛街不带吃食回去的,这有什么稀奇。”
楚灵撇嘴道,“你以前都是给你那馋嘴弟弟带的吃的,和带给媳妇儿的能一样吗?”
“这也是给他买的啊!”宁云亭挑眉道,“我没说过吗,他最近不知道怎么迷上吃这个了,大家出门都会给他带点。”
楚灵一拍脑袋,唰地一声打开扇子摇了摇,感叹道,“啧啧,你家弟弟那个待遇……这都是参加科举的大人了还喜欢吃这些甜腻腻地娘们玩意!要我是他,被我爹看到吃这些准得敲我脑袋。你们家倒好,居然一个个上赶着给他买,也都太惯着他了!”
“我们乐意!”宁云亭得意地道,“寻常人能和我家小二比么?谁能有我家小二有本事!?”
“啧!你快别说他了。”楚灵忍不住啐了一口,“有他的存在,咱们京里同辈的哪个抬得起头来。”
宁云亭听他这么一说,便如同在称赞自己一样。楚灵见他这无可救药的弟控样子,只能无奈地摇头,“我还真是为彤儿不值,在你心里,媳妇儿只怕都要排在弟弟之后吧!她可是头胎,你得多顾着她点,要不小心丹书回来了揍你。”
“谁说的。彤儿可是也很喜欢小二的。”提起自己前两年过门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宁云亭不禁放柔的脸色。
他的妻子是好友穆丹书的妹妹穆彤儿,双方都知根知底,在彤儿撂牌子之后自行说合的。
穆家虽然比不上蒸蒸日上的宁家,但低门娶妇却也正合了传统,否则门第再高一些的女子宁家老太太出面也不是求不到,但只是庶女出生的佩华却要压不住媳妇了,所有除了老太太对这门亲事略有微词,宁家的人都很满意。
两人正说着突然空中有一暗器朝着楚灵破风而来,楚灵看起来虽然瘦弱,到底也是个御前侍卫,总是练过几手的,他将扇子合拢后一扫,将那物击落在地。
等到如临大敌地两个看到地上那暗器不过是一粒花生米的时候,神情囧得不行!他们朝着暗器发送的方向望去,便发现正笑得拍桌子的宁云晋。
宁云晋对他们招了招手,两人便僵着脸走了上去。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相互寒暄,一个宁家的看门小厮便气喘吁吁的跑上楼,对宁云晋拱手道,“二少爷,老太爷请您尽快回府。”
宁云亭蹙眉问,“老太爷可说了是有何事?”
小厮这才发现他也在,连忙给宁云亭见礼。他为难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小声道,“是来了贵客,没投拜帖就上门来找二少爷。不过看他们的神色似乎不好,老太爷吩咐小的来叫二少爷回去。”
宁云晋点了点头,对哥哥和楚灵道,“既然如此我便回去看看这不速之客是谁,哥哥还要继续逛吗?”
“我陪你一起吧!”宁云亭有些不放心,再说本来也就准备回府的。楚灵见两兄弟有正事,便识趣的告辞了。
回到府中宁云晋才发现来的人居然是左师平林,他看了一眼正在待客的爷爷,发现老爷子脸上没什么表情,便放下了心,至少确定不是家里的人有事。
左师平林一脸忧心忡忡地样子,正为了什么事在烦心,他看到宁云晋之后神色微变,似乎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