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生存手册 完结+番外_319
  风轻羽哼了一声,松开手,笑嘻嘻的摸了摸小十四红肿的脸蛋子。
  小十四拍开他的手,揉着腮帮子瞪他。
  随即眼珠一转,看向华崇义,“大哥哥,你知道吗,轻羽蜀黍特别喜欢我舅舅那张脸哦,我前几天还看见他俩一起摸来摸去的呢。”
  握着方向盘的狠狠一拧,小皮卡在道路上划出了一道摇曳生姿的刹车印。
  华崇义扭过脸,没看小十四,直接眯着眼睛瞅着风轻羽,“他说的是真的?”
  风轻羽连连摆手,身体往后边的车门上靠,“不不不,你别听这个小崽子胡说八道,我俩就是闹着玩儿的。”
  华崇义脸色一凛,眼中闪着危险的警告,“那就是真的了。”
  “不……不是……”
  风轻羽吓的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只能尽力自己缩在了车门边儿上,眼看着华崇义朝他伸出了大手,以为他就要打下来,吓的他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睛。
  华崇义抓住他的胳膊,把人拉扶坐正,脸色发冷,“坐好了,车门边危险。”然后不再看他,继续专心开车。
  没好气的瞪了小十四一眼,小十四坐在他大腿上,打开一块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已经融化变形的奶糖,扔进嘴里。
  风轻羽正襟危坐,恨恨的瞪着拿他当肉垫的小孩儿,这小鬼真是太不可爱了!!
  后面的人顶着炽烈如火的大太阳,纷纷缩手缩脚的挤在车子里仰天长叹。
  华崇义把车开出市区外,大约一个多钟头左右,离开了郊区,后面已经看不见城市的影子,而前面不远就是方尤说的那条陡峭的斜坡山路,再往前已经是看不到可以车行的路了,而且不知道这边昨晚是不是刚下过雨,周围都是一些烂泥水坑,车子一开就陷入烂泥里,半天都上不来。
  方尤拍了拍车头,示意华崇义停车。
  俩人跳下车,看了一眼前面的路况,“看来只能开到这里了,崇义,你看下我们这里距离天皇陵墓还有多远?”
  华崇义从怀里掏出地图,摊开一看,说“要到天皇陵墓,必须跨过眼前这道山岭斜坡,这段距离比我们之前走的那条山洞路要长很多,大概要两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跨过去后有一条小溪流,沿着那条溪流再走个大约半天的路程,应该就可以看到天皇陵墓了。”
  方尤拿着望远镜朝斜岭山眺望,“不过这是上个月被人发现的路况,现在这山也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罗晟也从车上跳下来,甩了几下僵硬的腿脚,说:“那就别在耽误时间了,赶紧赶路吧,争取在天黑前翻过这道斜岭,我可不想在山里过夜!”
  看到前面这座小山,长长的斜岭,一眼望不见尽头,就算不像之前上的那两座乳峰山大树林立,这蜿蜒陡峭的上坡小路,他们光用两条腿去爬,指不定要耗费多少体力和时间。
  而且就从现在这个角度看过去,这条斜岭虽然不高,但是很全是黑褐色的砂石泥土,没有一点绿荫生意,显得有些死寂沉沉。风轻羽站在山脚下,心里不禁也有些发悚。
  照理说,这座老山岭一看就很有些年头了,居然只有寥寥几颗零星的杂草枯树,难不成长久以来都是这样一幅荒凉的光景?
  方尤看出他的心里,安抚道:“你不用担心,每一座山,每一条都不同,就像南河的黑土可以比北京的黄土更好的培育梁豆一样,一方水土一方气象,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风轻羽还是有点心悸,“我小舅说的对,咱们还是快走吧,我也不想在这个鬼地方过夜。”
  方尤点头,收起望远镜,大声发令:“好,大家收拾装备,弃车,出发。”
  “好!”
  这条坑坑洼洼的山路并不好走,而且头顶着如火烈日,天气极为酷热,他们又为了防备蚊虫叮咬,和身体行动的便利,穿的都是耐磨性极高的迷彩劲装,这副武装让他们如同深处火热的蒸笼之中,极为考验人的毅力。
  风轻羽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喘嘘嘘的停下两步,抹两把汗,再接着走。他觉得喉咙火辣辣的,仿佛有把火在灼烧,在强烈的日光下,每迈一步都会让他出一把汗,没一会儿下来,他就感觉身体疲软没劲,一丝倦怠直涌上脑海来。
  倒是相比起前面的华崇义和罗晟几个人,每人背着一个差不多十几斤的装备武器,却没有一点累的迹象。
  心里愤愤不平,“丫的,一样是基因异变,怎么好像我还是最弱的?!”
  而体质不如人的还不止他一个,另外一个仅次于他的,就是一直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方尤。
  犹豫烈日当空,周围又没有任何可以遮挡庇荫的树木与建筑,一片荒芜的斜岭坡道如同一个大蒸笼,连空气都是被热气蒸腾扭曲。
  此时,方尤、风轻羽、罗雪等几个异变能力较低或者没有异变的普通人,都已经是汗流浃背,各个喘着粗气费力的往前走,原本挺直的背脊已经渐渐弯了下去。
  林子把背包甩到胸前,从里面掏出一个白色的椭圆形小瓶子,拔下上面纽扣一样的盖子,在风轻羽的鼻子前面绕了两圈儿。
  “唔……咳咳咳……林子,这是什么鬼东西,咳咳咳……好呛人啊。”
  风轻羽捏着鼻子捂着嘴,只感觉到一股刺鼻辛辣的气味儿涌进鼻腔,直冲进肺里,味道浓烈十分的冲鼻子,让他的疲倦的大脑瞬间清醒了不少。
  林子嘿嘿笑着抹了两把汗,“这是为了避免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困倦乏累头脑混沌,上面专门研究出来的。”
  方尤一听,停下脚步朝他招了招手,“林子,给我闻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