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得了他的吩咐,在船上年纪最大的焦老大才亲自出了手。
他经验丰富,很快便按压着这妇人腹部,迫使她吐出水来,人也渐渐恢复了清醒。
可她见自己获救,先是惊慌了一下,随即又要闹着投河。
宁怀璧见劝不住,索性抬手先打了她一耳光,把人镇住,才和气道,“你若受了什么委屈,尽管说出来。我们或许帮不上忙,但总可以替你出出主意。蝼蚁尚且爱惜性命,你这么三番两次的寻死,可对得起生养你的父母?再说难道这世上,并无一个你牵挂的人不成?”
妇人听了他的话,顿时掩面痛哭,只是仍不肯多说半句。
宁怀璧无法,只得让焦老大寻一个最近的码头停下。
他算着这妇人若是自尽投河,家人必定顺流来寻,到时打听一下,把她送归家去,才算善始善终。
谁知才到码头,就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郎一身孝服,牵着个两三岁,同样披麻带孝的小女孩,在码头拦着每一个经过的人,焦急的打听有没有看到上游掉下来一个妇人。
瞧他和那小女孩面目清秀,与这女子颇有几分相似,宁怀璧心中便有了底。
把这两孩子叫来一瞧,少年顿时抱着妇人号啕大哭,“姨娘啊姨娘,你怎么这么狠心,竟要舍了我和妹妹而去?”
妇人也哭,“傻孩子,姨娘就是不想拖累你们,才自寻死路。若是我活着回去,夫人不待见你们怎么办?”
等这母子三人哭够了,宁怀璧才细细打听。
那妇人犹自不肯说,倒是那少年见他品貌不凡,诚实的道出原委。
“……原本我们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只因父亲在任上突然病逝,姨娘只得带着我和妹妹扶灵回家。可父亲生前常说,嫡母善妒,容不得人。所以这些年来,竟是丝毫不敢将姨娘和我们兄妹之事告知。眼下回家,还不知会是怎样收场。可若不回家,难道任凭父亲的尸骨流落在外?况且我和妹妹也得认祖归宗啊!”
看这少年哭红了眼,宁怀璧也不胜唏嘘。
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要怎么办?
倒是老于世故的焦老大顿时问道,“你爹既知你嫡母善妒,又为何要在外头安置你们?可是不喜她所出的子女?”
少年不好回答,只道,“我家本是诗书传家,可听闻嫡兄不怎么喜好读书,令父亲略有些失望。况且我父亲又是一脉单传,岂敢只指望嫡兄一人?”
焦老大一拍大腿,顿时懂了。
“你既有嫡兄,便是你姨娘死了,你嫡母也不会喜欢你们。尤其瞧你小子这一身文绉绉的书生气,又肯上进,只怕更加瞧你不顺眼。你若真想惹她不生气,办法只有一个——分家!”
第72章归家1
焦老大提了个分家的建议,却见少年含泪道,“父亲素来为官清正,俸禄又多给家中嫡母收去,是以宦囊羞涩,并无积蓄。此次回乡,还是父亲同僚叔伯见我母子可怜,赠送了盘缠,才得以成行。可便是如此节省,路上已花去大半。而姨娘出身寒微,若是分家,必遭嫡母克扣,我们兄妹又年幼无依,往后何以谋生?”
焦老大一时给问住,不知如何作答,宁怀璧却不赞同的道,“这世上岂能事事尽如人意?你既想认祖归宗,就必得你嫡母承认。你若有些志气,索性就由着嫡母分家,哪怕只给你半亩薄田,总也不至于饿死。”
少年闭嘴不答,姨娘却是泣道,“大爷说的我们也明白。贱妾本就出身贫寒,就算是种菜喂鸡,又有什么做不得?只我家孩儿读书极好,老爷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万不可误了他的前程。一定要让他好生读书,方不堕我谢家门楣。若是让他去操持农事,纵是能勉强糊口,又有何意义?”
宁怀璧惊道,“你们是山阴谢家人?”
少年道,“不过是大户旁枝,我们这一支是早已迁到临海去的。”
宁怀璧刮目相看,“怪不得看你小小年纪便谈吐不俗,原来竟是名门之后。也罢,你我今日相逢,总是有缘,我就助你一把!”
让金墨取来笔墨,他很快写下一封书信。
信中自称,他在旅途中意外与少年结识,念其孝心,便教了他一些学问,算是自己半个学生。希望归家之后,谢家人能多加照拂。
那姨娘还没明白这一封信能有多大用处,可那少年待看清落款,却是感激涕零,顿时跪下,口称先生,要行拜师大礼。
宁怀璧原不肯受,可少年却道,“若先生不肯受,那我也不敢要这封书信了。”
金陵宁家,虽不比山阴谢氏鼎鼎大名,却也非浪得虚名之辈。况且宁怀璧还有新科进士这个金字招牌傍身,他只要把这封书信拿回去,嫡母就算再如何不喜,但族人总不至于眼睁睁看他母子被人欺凌了。
看这少年坚持,宁怀璧只得受了他一礼。可既然受了礼,也不能没有表示。
虽然船舱里堆着不少英王府给的好东西,可那都是要带给妻儿老小的。要送给旁人,宁怀璧还真有些舍不得。至于钱财,就更没有了。
不对!
宁怀璧忽地想起,摸出女儿临出行前缝的小沙袋,这里的钱,他可一直没舍得动用。
不过看看这少年,再想想乖巧懂事的大女儿,宁怀璧还是把那只小沙袋拿了出来,“我既受了你的礼,你也算是我的挂名弟子。这里有些银两,你先拿去傍身。若有难处,也可与我写信。”
少年本不想收,可瞧瞧弱母幼妹,到底咬牙接了,然后以头触地道,“学生谢云溪,誓死不忘先生大恩!”
此时宁怀璧尚不知道这少年若干年后,会用怎样的行动,来回报他的大恩。此时的他,是完全没想着回报的,只道,“你日后若能好好上进,便不负我今日助你一番美意了。”
然后,他本想把银子取了,荷包收回来,那个做得再丑,也是他宝贝女儿的针线,他可舍不得随便送人。
可那少年却把荷包收到怀里,半点没有还他的意思,再度跪拜道,“学生定不敢忘记先生教诲!”
然后,他就要带着姨娘小妹离开了。
见此,宁怀璧也不好管人讨要,只得挥手作别。
第72章归家2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一番举动,或者说是女儿那个小小沙袋,竟是改写了这少年的一生。
原本,在宁芳有记忆的那个后世里,这少年的姨娘虽投水而死,但他和妹妹回家后,却仍未得到嫡母的谅解。反被百般凌虐,尝尽人间万般苦楚,甚至连唯一的亲妹妹也没保住。
后来他虽因机缘巧合,终于扬眉吐气,出人头地,但因少年时的经历,却也性情大变,行事乖张,一生毁誉掺半,乃是后世史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可这一世,因有了宁怀璧的书信作护身符,嫡母再不喜,却不敢动他母子三人性命。
后在分家时,嫡母虽依旧苛刻少年,但到底还是给了几亩足以度日的薄田。然后凭着宁怀璧的那点银两,有亲母小妹相伴的少年也终于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心中便始终保留了人间的那点温情。待他长大成人,便又是另一番格局了。
他经验丰富,很快便按压着这妇人腹部,迫使她吐出水来,人也渐渐恢复了清醒。
可她见自己获救,先是惊慌了一下,随即又要闹着投河。
宁怀璧见劝不住,索性抬手先打了她一耳光,把人镇住,才和气道,“你若受了什么委屈,尽管说出来。我们或许帮不上忙,但总可以替你出出主意。蝼蚁尚且爱惜性命,你这么三番两次的寻死,可对得起生养你的父母?再说难道这世上,并无一个你牵挂的人不成?”
妇人听了他的话,顿时掩面痛哭,只是仍不肯多说半句。
宁怀璧无法,只得让焦老大寻一个最近的码头停下。
他算着这妇人若是自尽投河,家人必定顺流来寻,到时打听一下,把她送归家去,才算善始善终。
谁知才到码头,就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郎一身孝服,牵着个两三岁,同样披麻带孝的小女孩,在码头拦着每一个经过的人,焦急的打听有没有看到上游掉下来一个妇人。
瞧他和那小女孩面目清秀,与这女子颇有几分相似,宁怀璧心中便有了底。
把这两孩子叫来一瞧,少年顿时抱着妇人号啕大哭,“姨娘啊姨娘,你怎么这么狠心,竟要舍了我和妹妹而去?”
妇人也哭,“傻孩子,姨娘就是不想拖累你们,才自寻死路。若是我活着回去,夫人不待见你们怎么办?”
等这母子三人哭够了,宁怀璧才细细打听。
那妇人犹自不肯说,倒是那少年见他品貌不凡,诚实的道出原委。
“……原本我们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只因父亲在任上突然病逝,姨娘只得带着我和妹妹扶灵回家。可父亲生前常说,嫡母善妒,容不得人。所以这些年来,竟是丝毫不敢将姨娘和我们兄妹之事告知。眼下回家,还不知会是怎样收场。可若不回家,难道任凭父亲的尸骨流落在外?况且我和妹妹也得认祖归宗啊!”
看这少年哭红了眼,宁怀璧也不胜唏嘘。
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要怎么办?
倒是老于世故的焦老大顿时问道,“你爹既知你嫡母善妒,又为何要在外头安置你们?可是不喜她所出的子女?”
少年不好回答,只道,“我家本是诗书传家,可听闻嫡兄不怎么喜好读书,令父亲略有些失望。况且我父亲又是一脉单传,岂敢只指望嫡兄一人?”
焦老大一拍大腿,顿时懂了。
“你既有嫡兄,便是你姨娘死了,你嫡母也不会喜欢你们。尤其瞧你小子这一身文绉绉的书生气,又肯上进,只怕更加瞧你不顺眼。你若真想惹她不生气,办法只有一个——分家!”
第72章归家1
焦老大提了个分家的建议,却见少年含泪道,“父亲素来为官清正,俸禄又多给家中嫡母收去,是以宦囊羞涩,并无积蓄。此次回乡,还是父亲同僚叔伯见我母子可怜,赠送了盘缠,才得以成行。可便是如此节省,路上已花去大半。而姨娘出身寒微,若是分家,必遭嫡母克扣,我们兄妹又年幼无依,往后何以谋生?”
焦老大一时给问住,不知如何作答,宁怀璧却不赞同的道,“这世上岂能事事尽如人意?你既想认祖归宗,就必得你嫡母承认。你若有些志气,索性就由着嫡母分家,哪怕只给你半亩薄田,总也不至于饿死。”
少年闭嘴不答,姨娘却是泣道,“大爷说的我们也明白。贱妾本就出身贫寒,就算是种菜喂鸡,又有什么做不得?只我家孩儿读书极好,老爷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万不可误了他的前程。一定要让他好生读书,方不堕我谢家门楣。若是让他去操持农事,纵是能勉强糊口,又有何意义?”
宁怀璧惊道,“你们是山阴谢家人?”
少年道,“不过是大户旁枝,我们这一支是早已迁到临海去的。”
宁怀璧刮目相看,“怪不得看你小小年纪便谈吐不俗,原来竟是名门之后。也罢,你我今日相逢,总是有缘,我就助你一把!”
让金墨取来笔墨,他很快写下一封书信。
信中自称,他在旅途中意外与少年结识,念其孝心,便教了他一些学问,算是自己半个学生。希望归家之后,谢家人能多加照拂。
那姨娘还没明白这一封信能有多大用处,可那少年待看清落款,却是感激涕零,顿时跪下,口称先生,要行拜师大礼。
宁怀璧原不肯受,可少年却道,“若先生不肯受,那我也不敢要这封书信了。”
金陵宁家,虽不比山阴谢氏鼎鼎大名,却也非浪得虚名之辈。况且宁怀璧还有新科进士这个金字招牌傍身,他只要把这封书信拿回去,嫡母就算再如何不喜,但族人总不至于眼睁睁看他母子被人欺凌了。
看这少年坚持,宁怀璧只得受了他一礼。可既然受了礼,也不能没有表示。
虽然船舱里堆着不少英王府给的好东西,可那都是要带给妻儿老小的。要送给旁人,宁怀璧还真有些舍不得。至于钱财,就更没有了。
不对!
宁怀璧忽地想起,摸出女儿临出行前缝的小沙袋,这里的钱,他可一直没舍得动用。
不过看看这少年,再想想乖巧懂事的大女儿,宁怀璧还是把那只小沙袋拿了出来,“我既受了你的礼,你也算是我的挂名弟子。这里有些银两,你先拿去傍身。若有难处,也可与我写信。”
少年本不想收,可瞧瞧弱母幼妹,到底咬牙接了,然后以头触地道,“学生谢云溪,誓死不忘先生大恩!”
此时宁怀璧尚不知道这少年若干年后,会用怎样的行动,来回报他的大恩。此时的他,是完全没想着回报的,只道,“你日后若能好好上进,便不负我今日助你一番美意了。”
然后,他本想把银子取了,荷包收回来,那个做得再丑,也是他宝贝女儿的针线,他可舍不得随便送人。
可那少年却把荷包收到怀里,半点没有还他的意思,再度跪拜道,“学生定不敢忘记先生教诲!”
然后,他就要带着姨娘小妹离开了。
见此,宁怀璧也不好管人讨要,只得挥手作别。
第72章归家2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一番举动,或者说是女儿那个小小沙袋,竟是改写了这少年的一生。
原本,在宁芳有记忆的那个后世里,这少年的姨娘虽投水而死,但他和妹妹回家后,却仍未得到嫡母的谅解。反被百般凌虐,尝尽人间万般苦楚,甚至连唯一的亲妹妹也没保住。
后来他虽因机缘巧合,终于扬眉吐气,出人头地,但因少年时的经历,却也性情大变,行事乖张,一生毁誉掺半,乃是后世史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可这一世,因有了宁怀璧的书信作护身符,嫡母再不喜,却不敢动他母子三人性命。
后在分家时,嫡母虽依旧苛刻少年,但到底还是给了几亩足以度日的薄田。然后凭着宁怀璧的那点银两,有亲母小妹相伴的少年也终于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心中便始终保留了人间的那点温情。待他长大成人,便又是另一番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