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
这也是近些年来,建奴第一次获得这样的火器,可惜的是就算是他们把这几杆修复的鸟铳带出关外,也无法大批量的进行仿造,因为他们没有人知道,这铳管之中的膛线是如何刻出来的,所以充其量也只能简单的仿造出燧发机构,但是燧发机构之中的那种簧片,却需要非常高超的手艺,以及相当好的钢材才能打造出来,不经过反复的试验,是完全无法进行有效仿制的。
这也是经过这么多年,海狼四处征战,遗落的枪支数量着实不低于三位数的情况下,却依旧没有出现有人成功仿制海狼的狼牙步枪的原因,甚至于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都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重金悬赏,弄到一支狼牙步枪,但是最终他们的工匠也仅仅是只能仿造出燧发结构,却无法仿造出枪管的膛线。
这次数路建奴大军收获巨丰,自信心也狂飙到了制高点,一路呼呼啦啦的开始朝着他们预定的汇合地点河间府行去,沿途虽然也有不少大明官军,可是这些官军现在早已经被建奴大军的凶厉吓得是手软脚麻,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吓得够呛,闻听建奴大军将至,吓得是屁滚尿流,一个个早早避入到了城池之中,撅着屁股做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而建奴现如今早已饱掠够了,沿途遇上机会,当然还是会顺手牵羊捞一把的,但是对于坚城,他们已经不再进行猛攻猛打。
所以当他们行至一些州县的时候,看到官军闭城不出,不敢出城于他们交战,更没有人主动出来阻拦他们,所以便大摇大摆的从这些城池旁边招摇而过。
那些大明的官军提心吊胆的看着建奴大军以及他们裹挟而去的难民队伍,别说让他们出城拦击了,见到建奴不攻打他们的城池,一个个都觉得已经烧高香了。
所以建奴在退兵的路上,基本上没有遇上大明官军有效的拦截,就这么长驱直入之后,再一次长驱千里,朝着河间府行去。
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这次将不再走老路返回,沿途可以继续进行抢掠,直接走山东北部,从河间府然后通过天津卫,在长城沿线择地出关。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时候在渤海湾之中,却出现了大批的船只,正在朝着天津卫方向驶去。
从崇祯十一年九月初开始,山东、南直隶、浙江沿海的一些渔民,便开始在海面上发现了一批批的大船,组成编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有时候甚至于岸边的一些墩台的守军,还有这些地方零星的官军水师,都发现了这种异状。
这些北上的船只,基本上都处于满载状态,吃水、很深,可见船上装满了各种物资,而且还有小型的快船护随在这些船队周边。
而这些船只挂出的旗号,都是清一色的海狼旗,海狼旗现如今只要是在中国沿海讨饭吃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的,海盗们可以说是对这面海狼旗恨之入骨的同时,又闻风丧胆,多少海盗之前不了解海狼的厉害,傻里吧唧的兴冲冲的驾船冲过去,试图大捞一笔,但是结果却碰的是头破血流,不少海盗当场便被干掉。
而一些大股海盗,起初还想要和这伙海狼对抗,但是结果是无一例外,被海狼的战船和船上的那些于家军的水兵们打得是落花流水。
现如今中国的沿海海域,差不多已经尽数被海狼所控制,虽然不能说控制非常严密,已经彻底荡平了海上的巨盗,至于剩下的那些小股的零星残存的海盗们,却无一不清楚,这挂了海狼旗的船是说什么都不能碰的。
所以海狼的船只在中国沿海活动的时候,别说是一支船队了,就算是只有一两条船,一般的海盗也看到之后,马上便会卷旗而走退避三舍。
(月票月票,我要月票!)
第五章 暗中调动
虽说之前两年,海狼的船只已经开始经常出现在北行的航道上,但是那时候船只数量有限,船队规模也不是很大,最多的时候也仅仅是于孝天奉旨北上登莱平乱的那半年多时间,海上的海狼船队活动比较密集。
但是登莱之乱被平定之后,虽然海狼的船只还经常出现在北方沿海一带,可是数量却并不是很多,偶尔才会遇上大规模的船队一起活动。
但是像这一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大批量,这么大规模的海狼船队不断的北上,然后又从北方折返回来的情况,这两年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
所以有心人便加了留意,暗自揣测,这于家军搞不好会有什么动静,但是却极少有人想到,于孝天会北上谋叛。
从十一年九月开始,海狼的船队便被集结了起来,包括一些封存的船只,也被投入到了使用之中,甚至一些渔船的水手也被征召上船,开始了一次超大规模的运输。
大批的粮食、武器以及弹药、甲胄,还有帐篷、棉被、棉衣靴子等物资,被源源不断的装上船,运往了北方,而且还有大量的陆军兵马,也被装船运往了北方。
整个海狼的战争机器,在这个时间,被开足了马力,一批批民兵,开始被征召编入到了正规军之中,陆军的兵力开始加速扩张了起来。
一支支新兵营,被于家军在各地编组起来,不单单只是在台湾岛上,包括福建一带,许多于家军直接控制的地方,这个时候也早已成为了于家军的辖区,各乡各村也早已接受了于孝天的管制,按照于孝天在台湾那边的办法,在当地各乡村之中,都编组起来了民兵。
这些民兵之中一批人受命,应招加入到了于家军陆军,被编组成了新兵营,开始转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
各大军工厂的工人们,也都改为了两班倒,每班工作六个时辰,日夜不停的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弹药以及盔甲。
包括被服厂以及专门制作船帆的一些工坊,在这段时间,也都开足马力,增招了许多闲在家中的妇女入工坊做工,源源不断的生产各种军服、手套、棉衣、棉靴等军需物资,而且负担起了将一些甲片,编制成为甲胄的工作。
于孝天一直都秉承着尽可能给手下兵将,提供最好的装备的信条,所以在武装自己手下兵将方面,他从来都不吝啬,只要他能大批量拿出来的东西,他都毫不吝啬的会装备给手下的那些兵将们。
这也是于家军不同于其他官军的重要表现,大明官军方面,为将者几乎没有不喝兵血的,他们想方设法的从手下官兵身上克扣任何可以克扣的东西,以中饱私囊,除了对待他们的亲兵会比较大方,会给他们配备较好的器甲之外,普通的官兵甚至连一身像样点的军服都得不到,身上穿的鸳鸯战袄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老东西了,破的是一塌糊涂。
而武器也大多都是一些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制造出来的老家伙,加之平时缺乏保养,锈迹斑斑甚至于有些棉甲里面的甲片,都已经朽烂,一戳一个窟窿,根本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
但是反观于家军,海军方面战船都是新的,军装最少两年配发一整套春夏军装,北方的还可以获得冬季防寒棉衣,甚至于配发给棉大衣,在北方服务的军官,甚至配发了绵羊皮的皮大衣,武器就不多说了,海军装备了数千门的各型大炮,每条船包括商船上,都配发了起码几十支长短枪。
陆军方面,按照要求也是每两年发放一套春夏军装,在山东以北以及济州岛驻防的兵将,也同样配发棉靴棉衣,而且还配有棉被和防潮防寒用的毡垫。
一旦作战或者训练期间衣服破损,导致已经无法修补的,还可以临时申请换新军服,北方的陆军军官,同样还配发羊皮大衣,可保他们冬季不会被冻坏。
至于武器装备,于家军的陆军,放眼这个世界,手中的武器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除了装备了不少大炮之外,他们最厉害的就是手中使用的狼牙一式和二式步枪,另外精锐的营队,基本上全部配发了胸甲头盔。
这样的装备水平,放眼大明,就连关宁军也没这么豪华,让人看着就眼红不已。
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是后勤压力剧增,为此海狼集团以下的许多工厂,都要为军队服务,平均一个士兵,要有好几个工人,来为他们保障各种军需供应。
这些年来,于孝天不遗余力的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许多产品其实当时生产出来并没有用处,但是却都被储存了起来,以至于于孝天在决定出兵京畿的时候,海狼各地的库房之中,各种物资储备的堆积如山。
即便是如此,于孝天还是令海军和商船队,在九月之后,开始朝着北方运输大量的物资,暂时先储备在养马岛、浮山所、灵山岛、芝罘岛、长岛等地,确保今后一段时间他在北方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所需。
三个月间,海狼集团一共朝山东一带投送船只达到近千船次,运送各种物资数十万吨,这样的运输规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海狼三个月间走海路北运的物资总量,超出了大明运河漕运北运物资全年总量的好多倍,这要是让崇祯知道的话,估计当场就会吐血。
大明这些年受到漕运问题的困扰,让崇祯始终头疼不已,因为漕运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上到朝廷之中高官,下到运河上最低下的船夫,有上百万人要在漕运之中分一杯羹,要靠着漕运吃饭。
每年通过运河北运的粮食,但凡运至京师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两石粮食甚至更多,这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大明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奔走疾呼,改海运取代漕运,通过海路把粮食物资,直接运抵天津卫登岸,这么一来每年大明将会减少巨大的财政浪费。
但是崇祯却始终担心,海船放舟海上,很可能会遭遇大风导致飘没物资太多,另外就是这样的呼声,大大触及了那些要靠着漕运捞钱的权贵的利益,始终都被死死的抵制,就算是崇祯有心想要改海运代漕运,有这么多人抵制,他也没有办法实施。
但是于孝天的海狼集团却不同于大明朝廷,他们是自海起家,一直都在吃海上的饭,对于大海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大海的脾气,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而且在于孝天的努力之下,他们掌握了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造了大明目前最大的艨艟巨舰,更培养出了大明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手。
在别人看来,这样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大规模军事物资长途运输的任务,在海狼集团看来,却并非什么难事,甚至于不必倾尽全力,仅仅是抽调出一部分船只来做这件事,在不严重影响其它主要商业航线运力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这样的运输任务,故此这也是于孝天敢于直接在北方动手的原因。
到了十二月间,海狼整体上的兵力调配以及物资准备工作,便已经基本上到位,这时候仅仅是浮山所一个地方,就登岸了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几乎达到了一个旅的兵力规模。
另外仅仅是在浮山所一个地方,海狼集团就囤积了几十万石的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很多人相当长时间了。
当然海狼忽然间这么大规模的朝着山东一带投送兵力和物资,也不是没有人发现,就算是海狼封锁了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等周边数十里方圆之内的区域,可是也遮不住所有人的眼睛,当地官吏还是隐约察觉到了近期于孝天方面的人,大批朝北方投送物资甚至兵力。
有心人便隐约之间感觉到了一些什么,心不由得揪了起来,甚至于想要提醒当今朝廷,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提前做一下准备。
但是于孝天选的这个时间,却很是合适,就在他大举朝着北方调兵遣将,并且调运大批物资的时候,也正是建奴大军肆虐在北直隶和山东等地的时候。
各地官府天天发往京师的告急文书以及军事奏报,已经充斥了整个京师,以至于山东方面发至京师的有关于家军方面的异动情报,全部被淹没在了这一大堆建奴大军的事情之中。
这时候朝野的那些大佬们,几乎都把目光投注在了建奴南下的事情上,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自动被他们屏蔽,根本没有人关注其它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甚至于中原会剿流民军的事情,这个时候也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
所以京师之中,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于孝天会选在这个时候,向大明摊牌,也没有想到,短短数月时间之内,于孝天已经亲赴山东,亲自坐镇浮山所,并且调集了于家军陆军三万多兵马,移驻到了山东登莱沿海各地。
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兵力,对于海狼来说,虽然不能说倾尽全力,但是也算是对于孝天的一次考验。
第六章 成败在此一举
幸好在崇祯数年之前,于孝天曾经率兵北上登莱平叛,当初虽然只率领了八千兵马,但是却通过那次大规模的北上活动,积累了相当的大规模转运兵力和物资的经验。
这一次当他下令大规模北上的时候,海狼各部门之间,才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但是长途运输兵马进行远距离的机动运输,这期间对于不善于乘船出海作战的陆军兵将来说,无疑也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封闭的船舱,污浊的空气,以及逼仄的船上空间,令陆军兵将在渡海期间,损失很大的体力。
所以这些被调往北方的陆军兵马,到了目的地之后,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才能获得大规模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
而且于孝天还面临了一个困难,那就是他在登莱一带,虽然占据了不少桥头堡,包括浮山所、芝罘岛等地,但是却缺乏一个大块的集结兵力的地方,而且在他动手之前,也不想让大明提前有所准备。
所以他在率军抵达登莱一带之后,不能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只能临时将他们安置在几个地方进行休整恢复体力。
好在这些年来,他在山东一带提前布局,现如今登莱一带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成为了他暗中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长岛群岛还有威海卫一带,现在都尽数被海狼明里暗里控制在了手中。
这些地方每天都有船只驶入港口,停靠在栈桥旁边,大批物资从船上源源不断的被卸到码头上,接着被蚂蚁一般的民夫用独轮车或者四轮马车装上,运往储存地点。
而且时不时会有运兵船驶抵码头,一队队整装齐备的于家军兵将,身背着帆布背包,在背包上卷着一卷毡垫和一床薄被,穿着簇新的军服,从船上一列列的走下栈桥,并且在码头上集合起来,然后以连为单位,迅速的被带离码头,前往他们临时宿营地进行休整。
这些地方第一批到达的并不是物资,可是海狼各部的后勤人员,这些人提前先行抵达各自被指定的位置之后,迅速的召集民夫在这些临时集结点建设各种临时仓库,以及一列列用提前预制好的木板拼装起来的营房,准备迎接下面蜂拥而至的大军以及各种大批物资。
而原来本地的那些乡勇团练身份的于家军兵将,则提前接到命令,分批抵达这些地点,一方面对这些地方进行戒严,一方面协助筹建各种屋舍。
登莱的冬季是非常冷的,到了十一月间,已经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了,这么多部队开拔过来,如果不提前准备好宿营的兵营,在夜间很可能导致大批人员冻伤,另外也要准备充足的柴薪,来生火取暖之用,如果这些事情不提前做好的话,到时候总参谋部肯定饶不了他们。
不少从南方调过来的陆军兵将,当从船舱之中走出来的时候,迎面吸入了一口凉气,猛然都打了个哆嗦,赶紧把腰间的皮带扎紧一些,把领子拉一下,遮住脖子,暗骂一句,这北方还真他妈的冷!
站在甲板上集结等候下船的一会儿工夫,不少人便觉得被冻透了,赶紧从怀中取出手套戴上,不时的哈一口热气暖暖手,嘴里面喷出的热气,在人群之中升腾起来,呈现出一片氤氲的雾气,很快又在人的眉毛胡子上凝结起来,形成了白霜。
可见得北方的冬天,是如何的寒冷,不少兵将下船之后,都不太适应,但是好在这里准备充分,下船之后,每个人就可以领到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还放了一些胡椒和辣椒面,用猪骨或者牛羊骨头熬制出来,灌下去顿时身上便暖洋洋的舒服多了。
在进入临时营地安置好之后,这些兵将被准予休息一整天时间,不用做任何事情,第二天之后,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五六天时间之后,这些兵将便渐渐的从长途航渡的疲劳之中恢复过来,另外也渐渐适应了这边的气温。
和南方调过来的兵将不同的是从济州岛,这一次也调来了六七个营的陆军,这些兵将多以北方的山东、辽东甚至是北直隶一带的人为主,这些士兵多是这些年来,海狼在北方收容的难民,从中精选出来的一批青壮。
所以这些北方兵对于这边的气候适应能力就要比南方兵好很多,加上从济州岛移驻到这边,海上行船时间也短很多,使得他们在抵达临时目的地之后,比南方兵恢复的速度更快一些,很快便恢复到了可以投入作战使用之中。
于孝天在十一月间,已经亲临了浮山所,现如今浮山所一带胶州湾已经成为了海狼集团在北方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北海舰队的母港,各种设施最为齐备,另外也成为了于孝天在山东这边的情报基地。
于孝天抵达这里之后,便立即下令搜集有关建奴大军以及明军的各种消息,由专业情报官来负责梳理进行分析,最后每天把报告呈交到他手中。
所以于孝天基本上掌握着建奴大军近期在山东和北直隶南部的活动情况,不敢说对建奴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但是对他们的活动状态还是相当清楚的。
于孝天和陆海军以及总参谋部的参谋还有后勤部门的军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之后,加之他在另一个时空的时候,对这次建奴南下入侵大明的行动的了解,于孝天认为建奴将会在正月底之前,便收拢兵马,开始踏上回程的道路。
而建奴此次返回关外,最大的可能并不是再走涿州一带,绕过京师从长城沿线出关,而是极有可能走河间府,过天津卫,然后择地出关。
那么他这一次动手,也唯有在天津卫一带,才能把建奴大军尽数堵在关内,阻止他们出关,把他们此行所获的财货以及掳掠的人口牲畜等,尽数截留下来。
这一点对于家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放走了这些入关的建奴大军的话,那么对以后绞杀满清鞑子,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其实这一次于孝天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跟大明朝廷摊牌,时机并不能算是最好,原因无他,那就是这一次建奴入关,还没有彻底摧垮大明在北方的明军主力。
现在大明手头上在江北还保存着很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洪承畴手头上,还控制着一支相当精锐的洪兵,也就是陕西官军。
洪承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领兵进剿流民军,手头上拥有不少比较能打的大将,而且拥有一支兵力达到数万人之多的精兵,拥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大明官军。
另外关宁军虽然这次随着高起潜被击溃了一些,但是在山海关、锦州一带,还有祖大寿、吴三桂等一批战将,手头上还有不少关宁铁骑。
再有就是陈新甲手头上还掌控着一大批以前卢象升训练出来的山西精兵,数量也在几万人左右。
加之京师本身常驻的三大营以及保定等地的驻军,整个大明在北方一带可用的精锐兵马,数量起码还有几十万。
反观一下目前他手头上的兵力,这一次虽然他动用了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军兵力,整体上海军不会被投入到正面战场上,陆军方面也仅仅是只集结起来了三万多兵力,就算是加上之前山东这边潜伏下来的一些兵力,还有就地编练出来的七千新军,实力也不过只有四万人左右。
而他这一次要面对的还不单单只是卫戍京畿的这十几万官军,同时还要面对着十余万建奴大军。
所以这一次他北上和大明摊牌,在兵力方面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个时候起兵,原因无他,是因为他目前和朝廷的关系,已经到了崩裂的边缘,继续维持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而且时不我待,他也实在是等不下去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建奴虽然已经立国,但是还没有到羽翼全丰的程度,现在动手,起码可以先把建奴的实力削弱很多。
只要这一战他把建奴大军打残,那么建奴很长时间将会无法恢复过来,另外蒙古诸部现在虽然臣服于建奴,但是他们双方之间却并未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蒙古诸部最大的问题就是相互之间没有统一,所以无法和建奴相抗。
但是蒙古诸部之中很多人,并不见得就真的和建奴同心同德,双方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只要他这一战能把入关的建奴大军打残,那么接下来蒙古部落应该能看到建奴那边的虚弱,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这么听建奴的招呼,就不一定了。
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他施以小恩小惠,挑拨挑拨蒙古诸部和建奴之间的关系的话,相信接下来很长时间,皇太极就有的忙了!只要皇太极建奴那边今后一段时间有事情做,那么就给他留出时间,来解决大明的问题了。
所以这一战对海狼来说,成败在此一举,成则称霸天下,败则灰溜溜逃回福建,接下来就跟大明慢慢磨吧!
这也是经过这么多年,海狼四处征战,遗落的枪支数量着实不低于三位数的情况下,却依旧没有出现有人成功仿制海狼的狼牙步枪的原因,甚至于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都想方设法,甚至不惜重金悬赏,弄到一支狼牙步枪,但是最终他们的工匠也仅仅是只能仿造出燧发结构,却无法仿造出枪管的膛线。
这次数路建奴大军收获巨丰,自信心也狂飙到了制高点,一路呼呼啦啦的开始朝着他们预定的汇合地点河间府行去,沿途虽然也有不少大明官军,可是这些官军现在早已经被建奴大军的凶厉吓得是手软脚麻,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吓得够呛,闻听建奴大军将至,吓得是屁滚尿流,一个个早早避入到了城池之中,撅着屁股做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而建奴现如今早已饱掠够了,沿途遇上机会,当然还是会顺手牵羊捞一把的,但是对于坚城,他们已经不再进行猛攻猛打。
所以当他们行至一些州县的时候,看到官军闭城不出,不敢出城于他们交战,更没有人主动出来阻拦他们,所以便大摇大摆的从这些城池旁边招摇而过。
那些大明的官军提心吊胆的看着建奴大军以及他们裹挟而去的难民队伍,别说让他们出城拦击了,见到建奴不攻打他们的城池,一个个都觉得已经烧高香了。
所以建奴在退兵的路上,基本上没有遇上大明官军有效的拦截,就这么长驱直入之后,再一次长驱千里,朝着河间府行去。
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这次将不再走老路返回,沿途可以继续进行抢掠,直接走山东北部,从河间府然后通过天津卫,在长城沿线择地出关。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时候在渤海湾之中,却出现了大批的船只,正在朝着天津卫方向驶去。
从崇祯十一年九月初开始,山东、南直隶、浙江沿海的一些渔民,便开始在海面上发现了一批批的大船,组成编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有时候甚至于岸边的一些墩台的守军,还有这些地方零星的官军水师,都发现了这种异状。
这些北上的船只,基本上都处于满载状态,吃水、很深,可见船上装满了各种物资,而且还有小型的快船护随在这些船队周边。
而这些船只挂出的旗号,都是清一色的海狼旗,海狼旗现如今只要是在中国沿海讨饭吃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的,海盗们可以说是对这面海狼旗恨之入骨的同时,又闻风丧胆,多少海盗之前不了解海狼的厉害,傻里吧唧的兴冲冲的驾船冲过去,试图大捞一笔,但是结果却碰的是头破血流,不少海盗当场便被干掉。
而一些大股海盗,起初还想要和这伙海狼对抗,但是结果是无一例外,被海狼的战船和船上的那些于家军的水兵们打得是落花流水。
现如今中国的沿海海域,差不多已经尽数被海狼所控制,虽然不能说控制非常严密,已经彻底荡平了海上的巨盗,至于剩下的那些小股的零星残存的海盗们,却无一不清楚,这挂了海狼旗的船是说什么都不能碰的。
所以海狼的船只在中国沿海活动的时候,别说是一支船队了,就算是只有一两条船,一般的海盗也看到之后,马上便会卷旗而走退避三舍。
(月票月票,我要月票!)
第五章 暗中调动
虽说之前两年,海狼的船只已经开始经常出现在北行的航道上,但是那时候船只数量有限,船队规模也不是很大,最多的时候也仅仅是于孝天奉旨北上登莱平乱的那半年多时间,海上的海狼船队活动比较密集。
但是登莱之乱被平定之后,虽然海狼的船只还经常出现在北方沿海一带,可是数量却并不是很多,偶尔才会遇上大规模的船队一起活动。
但是像这一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大批量,这么大规模的海狼船队不断的北上,然后又从北方折返回来的情况,这两年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
所以有心人便加了留意,暗自揣测,这于家军搞不好会有什么动静,但是却极少有人想到,于孝天会北上谋叛。
从十一年九月开始,海狼的船队便被集结了起来,包括一些封存的船只,也被投入到了使用之中,甚至一些渔船的水手也被征召上船,开始了一次超大规模的运输。
大批的粮食、武器以及弹药、甲胄,还有帐篷、棉被、棉衣靴子等物资,被源源不断的装上船,运往了北方,而且还有大量的陆军兵马,也被装船运往了北方。
整个海狼的战争机器,在这个时间,被开足了马力,一批批民兵,开始被征召编入到了正规军之中,陆军的兵力开始加速扩张了起来。
一支支新兵营,被于家军在各地编组起来,不单单只是在台湾岛上,包括福建一带,许多于家军直接控制的地方,这个时候也早已成为了于家军的辖区,各乡各村也早已接受了于孝天的管制,按照于孝天在台湾那边的办法,在当地各乡村之中,都编组起来了民兵。
这些民兵之中一批人受命,应招加入到了于家军陆军,被编组成了新兵营,开始转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
各大军工厂的工人们,也都改为了两班倒,每班工作六个时辰,日夜不停的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弹药以及盔甲。
包括被服厂以及专门制作船帆的一些工坊,在这段时间,也都开足马力,增招了许多闲在家中的妇女入工坊做工,源源不断的生产各种军服、手套、棉衣、棉靴等军需物资,而且负担起了将一些甲片,编制成为甲胄的工作。
于孝天一直都秉承着尽可能给手下兵将,提供最好的装备的信条,所以在武装自己手下兵将方面,他从来都不吝啬,只要他能大批量拿出来的东西,他都毫不吝啬的会装备给手下的那些兵将们。
这也是于家军不同于其他官军的重要表现,大明官军方面,为将者几乎没有不喝兵血的,他们想方设法的从手下官兵身上克扣任何可以克扣的东西,以中饱私囊,除了对待他们的亲兵会比较大方,会给他们配备较好的器甲之外,普通的官兵甚至连一身像样点的军服都得不到,身上穿的鸳鸯战袄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老东西了,破的是一塌糊涂。
而武器也大多都是一些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制造出来的老家伙,加之平时缺乏保养,锈迹斑斑甚至于有些棉甲里面的甲片,都已经朽烂,一戳一个窟窿,根本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
但是反观于家军,海军方面战船都是新的,军装最少两年配发一整套春夏军装,北方的还可以获得冬季防寒棉衣,甚至于配发给棉大衣,在北方服务的军官,甚至配发了绵羊皮的皮大衣,武器就不多说了,海军装备了数千门的各型大炮,每条船包括商船上,都配发了起码几十支长短枪。
陆军方面,按照要求也是每两年发放一套春夏军装,在山东以北以及济州岛驻防的兵将,也同样配发棉靴棉衣,而且还配有棉被和防潮防寒用的毡垫。
一旦作战或者训练期间衣服破损,导致已经无法修补的,还可以临时申请换新军服,北方的陆军军官,同样还配发羊皮大衣,可保他们冬季不会被冻坏。
至于武器装备,于家军的陆军,放眼这个世界,手中的武器可以说是最先进的,除了装备了不少大炮之外,他们最厉害的就是手中使用的狼牙一式和二式步枪,另外精锐的营队,基本上全部配发了胸甲头盔。
这样的装备水平,放眼大明,就连关宁军也没这么豪华,让人看着就眼红不已。
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是后勤压力剧增,为此海狼集团以下的许多工厂,都要为军队服务,平均一个士兵,要有好几个工人,来为他们保障各种军需供应。
这些年来,于孝天不遗余力的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许多产品其实当时生产出来并没有用处,但是却都被储存了起来,以至于于孝天在决定出兵京畿的时候,海狼各地的库房之中,各种物资储备的堆积如山。
即便是如此,于孝天还是令海军和商船队,在九月之后,开始朝着北方运输大量的物资,暂时先储备在养马岛、浮山所、灵山岛、芝罘岛、长岛等地,确保今后一段时间他在北方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所需。
三个月间,海狼集团一共朝山东一带投送船只达到近千船次,运送各种物资数十万吨,这样的运输规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海狼三个月间走海路北运的物资总量,超出了大明运河漕运北运物资全年总量的好多倍,这要是让崇祯知道的话,估计当场就会吐血。
大明这些年受到漕运问题的困扰,让崇祯始终头疼不已,因为漕运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上到朝廷之中高官,下到运河上最低下的船夫,有上百万人要在漕运之中分一杯羹,要靠着漕运吃饭。
每年通过运河北运的粮食,但凡运至京师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两石粮食甚至更多,这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大明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奔走疾呼,改海运取代漕运,通过海路把粮食物资,直接运抵天津卫登岸,这么一来每年大明将会减少巨大的财政浪费。
但是崇祯却始终担心,海船放舟海上,很可能会遭遇大风导致飘没物资太多,另外就是这样的呼声,大大触及了那些要靠着漕运捞钱的权贵的利益,始终都被死死的抵制,就算是崇祯有心想要改海运代漕运,有这么多人抵制,他也没有办法实施。
但是于孝天的海狼集团却不同于大明朝廷,他们是自海起家,一直都在吃海上的饭,对于大海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大海的脾气,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而且在于孝天的努力之下,他们掌握了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造了大明目前最大的艨艟巨舰,更培养出了大明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手。
在别人看来,这样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大规模军事物资长途运输的任务,在海狼集团看来,却并非什么难事,甚至于不必倾尽全力,仅仅是抽调出一部分船只来做这件事,在不严重影响其它主要商业航线运力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这样的运输任务,故此这也是于孝天敢于直接在北方动手的原因。
到了十二月间,海狼整体上的兵力调配以及物资准备工作,便已经基本上到位,这时候仅仅是浮山所一个地方,就登岸了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几乎达到了一个旅的兵力规模。
另外仅仅是在浮山所一个地方,海狼集团就囤积了几十万石的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很多人相当长时间了。
当然海狼忽然间这么大规模的朝着山东一带投送兵力和物资,也不是没有人发现,就算是海狼封锁了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等周边数十里方圆之内的区域,可是也遮不住所有人的眼睛,当地官吏还是隐约察觉到了近期于孝天方面的人,大批朝北方投送物资甚至兵力。
有心人便隐约之间感觉到了一些什么,心不由得揪了起来,甚至于想要提醒当今朝廷,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事情,提前做一下准备。
但是于孝天选的这个时间,却很是合适,就在他大举朝着北方调兵遣将,并且调运大批物资的时候,也正是建奴大军肆虐在北直隶和山东等地的时候。
各地官府天天发往京师的告急文书以及军事奏报,已经充斥了整个京师,以至于山东方面发至京师的有关于家军方面的异动情报,全部被淹没在了这一大堆建奴大军的事情之中。
这时候朝野的那些大佬们,几乎都把目光投注在了建奴南下的事情上,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自动被他们屏蔽,根本没有人关注其它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甚至于中原会剿流民军的事情,这个时候也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
所以京师之中,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于孝天会选在这个时候,向大明摊牌,也没有想到,短短数月时间之内,于孝天已经亲赴山东,亲自坐镇浮山所,并且调集了于家军陆军三万多兵马,移驻到了山东登莱沿海各地。
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兵力,对于海狼来说,虽然不能说倾尽全力,但是也算是对于孝天的一次考验。
第六章 成败在此一举
幸好在崇祯数年之前,于孝天曾经率兵北上登莱平叛,当初虽然只率领了八千兵马,但是却通过那次大规模的北上活动,积累了相当的大规模转运兵力和物资的经验。
这一次当他下令大规模北上的时候,海狼各部门之间,才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但是长途运输兵马进行远距离的机动运输,这期间对于不善于乘船出海作战的陆军兵将来说,无疑也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封闭的船舱,污浊的空气,以及逼仄的船上空间,令陆军兵将在渡海期间,损失很大的体力。
所以这些被调往北方的陆军兵马,到了目的地之后,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才能获得大规模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
而且于孝天还面临了一个困难,那就是他在登莱一带,虽然占据了不少桥头堡,包括浮山所、芝罘岛等地,但是却缺乏一个大块的集结兵力的地方,而且在他动手之前,也不想让大明提前有所准备。
所以他在率军抵达登莱一带之后,不能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只能临时将他们安置在几个地方进行休整恢复体力。
好在这些年来,他在山东一带提前布局,现如今登莱一带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成为了他暗中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浮山所、芝罘岛、养马岛、长岛群岛还有威海卫一带,现在都尽数被海狼明里暗里控制在了手中。
这些地方每天都有船只驶入港口,停靠在栈桥旁边,大批物资从船上源源不断的被卸到码头上,接着被蚂蚁一般的民夫用独轮车或者四轮马车装上,运往储存地点。
而且时不时会有运兵船驶抵码头,一队队整装齐备的于家军兵将,身背着帆布背包,在背包上卷着一卷毡垫和一床薄被,穿着簇新的军服,从船上一列列的走下栈桥,并且在码头上集合起来,然后以连为单位,迅速的被带离码头,前往他们临时宿营地进行休整。
这些地方第一批到达的并不是物资,可是海狼各部的后勤人员,这些人提前先行抵达各自被指定的位置之后,迅速的召集民夫在这些临时集结点建设各种临时仓库,以及一列列用提前预制好的木板拼装起来的营房,准备迎接下面蜂拥而至的大军以及各种大批物资。
而原来本地的那些乡勇团练身份的于家军兵将,则提前接到命令,分批抵达这些地点,一方面对这些地方进行戒严,一方面协助筹建各种屋舍。
登莱的冬季是非常冷的,到了十一月间,已经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了,这么多部队开拔过来,如果不提前准备好宿营的兵营,在夜间很可能导致大批人员冻伤,另外也要准备充足的柴薪,来生火取暖之用,如果这些事情不提前做好的话,到时候总参谋部肯定饶不了他们。
不少从南方调过来的陆军兵将,当从船舱之中走出来的时候,迎面吸入了一口凉气,猛然都打了个哆嗦,赶紧把腰间的皮带扎紧一些,把领子拉一下,遮住脖子,暗骂一句,这北方还真他妈的冷!
站在甲板上集结等候下船的一会儿工夫,不少人便觉得被冻透了,赶紧从怀中取出手套戴上,不时的哈一口热气暖暖手,嘴里面喷出的热气,在人群之中升腾起来,呈现出一片氤氲的雾气,很快又在人的眉毛胡子上凝结起来,形成了白霜。
可见得北方的冬天,是如何的寒冷,不少兵将下船之后,都不太适应,但是好在这里准备充分,下船之后,每个人就可以领到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还放了一些胡椒和辣椒面,用猪骨或者牛羊骨头熬制出来,灌下去顿时身上便暖洋洋的舒服多了。
在进入临时营地安置好之后,这些兵将被准予休息一整天时间,不用做任何事情,第二天之后,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
一般情况下,在经过五六天时间之后,这些兵将便渐渐的从长途航渡的疲劳之中恢复过来,另外也渐渐适应了这边的气温。
和南方调过来的兵将不同的是从济州岛,这一次也调来了六七个营的陆军,这些兵将多以北方的山东、辽东甚至是北直隶一带的人为主,这些士兵多是这些年来,海狼在北方收容的难民,从中精选出来的一批青壮。
所以这些北方兵对于这边的气候适应能力就要比南方兵好很多,加上从济州岛移驻到这边,海上行船时间也短很多,使得他们在抵达临时目的地之后,比南方兵恢复的速度更快一些,很快便恢复到了可以投入作战使用之中。
于孝天在十一月间,已经亲临了浮山所,现如今浮山所一带胶州湾已经成为了海狼集团在北方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北海舰队的母港,各种设施最为齐备,另外也成为了于孝天在山东这边的情报基地。
于孝天抵达这里之后,便立即下令搜集有关建奴大军以及明军的各种消息,由专业情报官来负责梳理进行分析,最后每天把报告呈交到他手中。
所以于孝天基本上掌握着建奴大军近期在山东和北直隶南部的活动情况,不敢说对建奴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但是对他们的活动状态还是相当清楚的。
于孝天和陆海军以及总参谋部的参谋还有后勤部门的军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之后,加之他在另一个时空的时候,对这次建奴南下入侵大明的行动的了解,于孝天认为建奴将会在正月底之前,便收拢兵马,开始踏上回程的道路。
而建奴此次返回关外,最大的可能并不是再走涿州一带,绕过京师从长城沿线出关,而是极有可能走河间府,过天津卫,然后择地出关。
那么他这一次动手,也唯有在天津卫一带,才能把建奴大军尽数堵在关内,阻止他们出关,把他们此行所获的财货以及掳掠的人口牲畜等,尽数截留下来。
这一点对于家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放走了这些入关的建奴大军的话,那么对以后绞杀满清鞑子,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其实这一次于孝天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跟大明朝廷摊牌,时机并不能算是最好,原因无他,那就是这一次建奴入关,还没有彻底摧垮大明在北方的明军主力。
现在大明手头上在江北还保存着很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洪承畴手头上,还控制着一支相当精锐的洪兵,也就是陕西官军。
洪承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领兵进剿流民军,手头上拥有不少比较能打的大将,而且拥有一支兵力达到数万人之多的精兵,拥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大明官军。
另外关宁军虽然这次随着高起潜被击溃了一些,但是在山海关、锦州一带,还有祖大寿、吴三桂等一批战将,手头上还有不少关宁铁骑。
再有就是陈新甲手头上还掌控着一大批以前卢象升训练出来的山西精兵,数量也在几万人左右。
加之京师本身常驻的三大营以及保定等地的驻军,整个大明在北方一带可用的精锐兵马,数量起码还有几十万。
反观一下目前他手头上的兵力,这一次虽然他动用了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军兵力,整体上海军不会被投入到正面战场上,陆军方面也仅仅是只集结起来了三万多兵力,就算是加上之前山东这边潜伏下来的一些兵力,还有就地编练出来的七千新军,实力也不过只有四万人左右。
而他这一次要面对的还不单单只是卫戍京畿的这十几万官军,同时还要面对着十余万建奴大军。
所以这一次他北上和大明摊牌,在兵力方面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个时候起兵,原因无他,是因为他目前和朝廷的关系,已经到了崩裂的边缘,继续维持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而且时不我待,他也实在是等不下去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建奴虽然已经立国,但是还没有到羽翼全丰的程度,现在动手,起码可以先把建奴的实力削弱很多。
只要这一战他把建奴大军打残,那么建奴很长时间将会无法恢复过来,另外蒙古诸部现在虽然臣服于建奴,但是他们双方之间却并未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蒙古诸部最大的问题就是相互之间没有统一,所以无法和建奴相抗。
但是蒙古诸部之中很多人,并不见得就真的和建奴同心同德,双方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只要他这一战能把入关的建奴大军打残,那么接下来蒙古部落应该能看到建奴那边的虚弱,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这么听建奴的招呼,就不一定了。
如果接下来一段时间,他施以小恩小惠,挑拨挑拨蒙古诸部和建奴之间的关系的话,相信接下来很长时间,皇太极就有的忙了!只要皇太极建奴那边今后一段时间有事情做,那么就给他留出时间,来解决大明的问题了。
所以这一战对海狼来说,成败在此一举,成则称霸天下,败则灰溜溜逃回福建,接下来就跟大明慢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