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节
这一次高明虎打开东直门放于家军入城,之后多少有点后悔,而且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否作对了,他生怕于孝天食言而肥,攻入皇宫,把当今圣上给做掉,直接来个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但是后来看到于家军仅仅是封锁了皇城,并未对皇宫动武,这才多少放心了下来,另外于孝天如约,入京之后在京城之中大索高起潜、杨嗣昌等人,并且成功的抓捕住了潜逃的高起潜,将其打入大牢,这就更让高明虎感到安心了一些,觉得总算是为卢象升报仇雪恨了。
高明虎在高起潜被捕之后,一得到消息,便第一时间赶往了大牢,获准进入大牢之中,按着高起潜便是一通胖揍,接着又去找杨嗣昌,痛揍了杨嗣昌一顿,要不是有人在旁边盯着,高明虎估计当场就能把这俩坑害卢象升的主谋给活拆了。
于孝天答应高明虎,这时候已经派人去寻卢象升的遗骸,很快便会将其遗骸运回京师,并且派人去通知卢象升家人,随后将卢象升的遗体运回家乡厚葬,一应支出全部由他支应,必会厚待卢象升家人。
高明虎对于孝天现在是感恩戴德,当即表态处理完卢象升后事之后,便投入于家军之中,跟着于孝天干,哪怕是只让他当一个马夫,他都愿意。
于孝天点头答应了高明虎的投效,答应高明虎,在处理完卢象升的后事之后,让高明虎进入于家军的陆军讲武堂之中深造一番,之后会给他进行妥善安置。
整个京城之中,随着于家军掌控日深,也渐渐的开始恢复了安静,于家军上下军纪森严,虽然并未撤除在京师之中各处的哨卡,但是于家军兵将绝少在城中做那些祸害百姓横征暴敛的事情,所以百姓在见识到了于家军的素质之后,更是对于家军敬佩不已,称呼于家军为铁军,见到于家军巡逻的兵将,都会很客气的让路,并且在路边对他们施礼。
这也让于家军的兵将们感到很有面子,也使得他们更加严格控制自身的行径,京师之中以前小贼不少,但是在于家军入京之后,狠狠的敲打了一批这样小贼们一番,另外原来在京师之中嚣张的不得了的那些皇亲国戚们,也被于家军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让他们各个不敢出门,将他们之中民愤极大的个别人先逮了起来,又杀了一些他们手下为虎作伥的家奴,更是令京师百姓拍手称快。
整个京师之中的百姓,很快便归心于于孝天的统治之下,加之前段时间被于家军从建奴手中救下的数十万民众,这时候也都纷纷返回了家乡,将于孝天舍命抗旨,孤师死战建奴的事情宣扬的是远近皆知。
第八十七章 洪承畴来了
这些被救的民众,回到家乡的同时,也把朝廷这一次对待于家军的做法都带回了各地,有心无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听闻于孝天如此忠义,却遭到了朝廷如此对待,各地民众都对此事是愤愤不平,觉得这件事朝廷做的实在过分之极。
紧接着他们便听闻到了于孝天告天下书,要进京清君侧的檄文,将近期这些烂事,都一股脑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员身上,说要入京将这些奸佞之徒尽数铲除。
普通民众是不会深思的,当然对内幕不会了解,从他们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说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从他们所了解到的事情上看,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如此之举,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该被于家军打入京师。
所以北方民众对于于孝天此举,绝大多数人持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人,认为于孝天这么做,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乃是僭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错,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嚣张,居然要领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持着反对态度的。
但是整体上来说,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拍手称快,认为大明时下局势之所以如此不堪,确实是这些奸臣的错,于大帅要入京清君侧,就可以还天下一个清明,所以他们巴不得于孝天赶紧打入京城,把这些奸佞之徒都尽数铲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来,各地官府因为民心的问题,对于孝天此次兴师讨伐朝廷,也都大多处于观望态度,纷纷私下里发表一些言论,议论这一次于孝天这么做的后果。
当然许多当官的也是在观望风向,因为他们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发现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当真是太厉害了,十万建奴大军在区区三万多于家军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飞烟灭,这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大明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支能打的兵马?
可是更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朝廷想要趁机灭掉大战刚过的于家军,结果没成想两路官军,都又被已经刚刚经历一场巨战的于家军给差点全灭。
这一下所有人闻听消息,都感到彻底震惊了,于家军这么能打,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接下来于孝天发檄文要入京清君侧,几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军这边,认为于家军既然如此能战,那么攻入京师也不见得是在痴人说梦。
更何况他们听闻于家军在这段时间大肆在天津卫和通州等地招兵买马,扩充了大批兵员,使之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十万余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只有七万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编的新兵营),这一下许多人都认为,恐怕是要变天了。
现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难事,他刚刚率军大破建奴大军,拯救了无数民众,可以说声望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如日中天,更何况现在山东京畿一带被建奴肆虐蹂躏,各地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与其在家等死,倒还不如投军吃粮,也能混个半饱。
所以人们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贼子,只要于孝天管饭,那么自然有人愿意跟他干,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各地闻讯的民壮,便涌向了各处于家军的募兵点,使得于家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招募起来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军这还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一些不适合的投军者,他们根本没有接收,而是发给了几斤粮食,直接将他们遣返回乡,否则的话,于家军完全可以招募起来更多的兵员。
朝廷这个时候下旨广招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山东颜继祖跑的够快,结果带着山东兵马奔到通州,一战既溃,连颜继祖都被于家军给生擒活捉了去,这一下北方几乎没有人再敢领兵跑去勤王了。
没两天时间于家军攻入京师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传开,随即整个京师便被于家军彻底控制,但是和这个消息一起传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后,并未引兵进入皇宫,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后搜捕了杨嗣昌、高起潜等人。
这么一来,有些人便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认为于孝天并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确实想要清君侧,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这就让许多官吏们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种机会可不多,任谁都看出来,如果这一次于孝天清君侧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成为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甚至于权势将会超出当年的魏忠贤也说不定,这个时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话,那么未来说不定他们也可以飞黄腾达。
这么一来许多原本来准备起兵北上入卫勤王的一些官员,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来,不再开口闭口的说什么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转而再次开始观望风向。
其中当然包含了山西吴甡派出的那批官军,这两万山西官军,分两路朝京师进兵,当得知京师被叛军所克之后,一是慑于叛军的战力,二是感觉着天下风向搞不好要变,所以两路兵马,都缩了回去,各自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但是于孝天这等做法,无疑也触动了相当多文官们的神经,大明自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二三百年来,便一直奉行以文抑武的政策,从来武将见文官自降三级,虽然这些年因为连年用兵,朝廷宽纵武将,使得这些年来武将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主事的还是文官。
可是现在突然间福建总兵于孝天这个丘八,居然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杀入京师捕杀朝官,这如何了得?文官岂能让这等丘八骑在头上拉屎?
所以当即便有不少文官勃然大怒,纷纷叫嚣着要起兵平叛,但是这种声音,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文官也就是叫唤叫唤罢了,他们当然知道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不好惹,十万建奴大军都不是于家军的对手,就他们纠集起来一些杂牌军乌合之众,就算是跑京师也是给人家送菜。
但是唯有一人却有这个胆子,那正是目前的三边总督洪承畴,洪承畴这些年来一直在领兵为朝廷清剿流民军,而且用在陕西募集的陕兵,操练出了一支雄兵,对流民军这些年来屡屡用兵,可以说是胜多败少,也着实为朝廷剿灭了大批的流民军。
而且洪承畴此人胆大心细,手腕很硬,当年他在杨鹤手下听命的时候,杨鹤主抚,但是他却并不赞成杨鹤的主张,对于投降的流民军敢于杀降,这些年来死在他手中的流民军起码超过数万人之多,所以说洪承畴绝对算是大明这个时代文官之中,有胆有识之人。
也正因为洪承畴敢杀,后来又降清,毁掉了他一世英名,在后世天朝历史上从来是被当做反面人物进行评判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洪承畴目前为止,绝对算是大明的能臣,非常受崇祯的信任,而且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誉。
洪承畴本来前段时间一直在追剿李自成和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等流民军,这一两年来,已经有数股流民军被他剿灭,而且近年来随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策略之后,各地官军开始协调对流民军进行清剿,使得大明的形势逐渐好转,流民军开始逐渐被压缩回了陕西,并且逐步的被挤压到了山林之中,有苟延残喘的态势,只要官军再加把力,那么便有希望将这些大股的流民军给剿灭。
李自成这时候已经被赶得鸡飞狗跳,几万人的规模被洪承畴追杀的仅剩下了数百人逃入到了商洛山中,而张献忠也被赶入到了四川境内,堵在了山里面眼看着也是没多少蹦跶的机会了,另外罗汝才也被挤在了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交界的山中,眼瞅着也没往日那么嚣张了。
所以洪承畴感觉这一次差不多总算是能把流民军给解决了,可是没想到偏偏去年秋天建奴大军又一次南下破关而入,大掠京畿一带,并且南下两千里,直入大明北直隶、山西、山东腹地,导致北方局势顿时恶化。
朝廷当时便下旨要他和孙传庭尽快解决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民军,率师北上入卫京师,洪承畴下了狠力气,对李自成等流民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追杀行动。
时至十二年春的时候,眼瞅着他便要大功告成,可是却听闻朝廷命他立即集结兵力北上入卫,因为济南府被建奴攻陷,整个北方局势糜烂到了极点。
于是洪承畴只得无奈之下,放弃了对李自成最后的清剿,着令各部官兵朝潼关集结,并且命孙传庭随军前往,准备出潼关北上入卫。
但是洪承畴还没有来得及率部出潼关,便又得到消息,说福建总兵于孝天率兵突然北上攻占了天津卫,直接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
洪承畴闻之大惊,大骂于孝天乃是一个叛逆之徒,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作乱,于是他加紧调兵遣将出潼关赶往京师。
但是数万大军分部在陕西各处,想要一下集结起来,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和物资筹措的速度,对于原本已经快要赤地百里的陕西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洪承畴心急如焚,但是官军始终无法迅速集结到潼关一带,于是洪承畴只得先率领两万洪兵精锐,先行出潼关,渡黄河赶往京师。
而他命孙传庭在潼关收拢剩余的兵马,随后速速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在路上,他又听到消息,说于孝天此次入天津卫,并非是要谋叛作乱,而是冒死抗旨要在天津卫堵截入犯的建奴大军,与建奴大军要在天津卫一带决死一战。
这一下洪承畴有点糊涂了,对于朝廷这两年来一直忌惮于孝天的事情他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有计划在剿灭了这些流民军之后,便集结兵力南下福建,准备将于孝天所部讨灭,为此他甚至已经提前查阅了有关福建一带的地形人文等资料,还着人准备了福建的地图,因为他认为一旦朝廷要是对于孝天用兵的话,很可能还会调他前往主持大局,所以洪承畴这段时间闲暇的时候,便提前未雨绸缪做一些准备。
另外他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孝天兵力的情况,知道于孝天麾下拥有重兵数万,而且还拥有大明最强悍的水师力量,对于如何剿灭于孝天,他是有很大的顾虑的。
(再次感谢大漠笑春风和gzg1972朋友的打赏!顺便再求几张月票成不?)
第八十八章 怒发冲冠
于孝天在福建经营十几年,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朝廷大军入闽对其进行进讨,他算是以逸待劳,主场作战,而入闽官军则算是异、地客场作战,福建又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和河流,地形很复杂,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想要把于孝天从福建连根拔起,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而且于孝天麾下的兵马不是一般的流寇,他麾下的兵马名义上也算是正牌的官兵,拥有完善的组织性,据说于家军还相当凶悍,这么多年来不管跟谁动手,从未遭遇过大的败绩,相传于家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善用火器克敌制胜,对此洪承畴颇为担忧。
洪承畴这时候也把于孝天已经视作了大明最大的隐患,认为于孝天此人肯定有不臣之心,确实应该尽早将其清除掉为妙。
所以当听闻于孝天悍然北上进犯天津卫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此獠要兴师作反,趁乱攻取京师谋逆篡国。
但是当他又听闻于孝天驻兵天津卫,不再逼近京师,而是拦住了退往关外建奴大军,并且宣布要与之决一死战的消息的时候,洪承畴当真有些糊涂了。
于孝天既然是一个逆臣贼子,那么他没理由这么做呀!要是他和建奴死战一场的话,就算是他的兵马再厉害,当真能把建奴大军给击败,到时候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将会彻底失去战力,到时候他领兵孤悬于天津卫,失去战力的残部,到时候便会成为朝廷的俎上之肉,任朝廷随便宰割了。
而且他的兵力也没有多少,建奴十万大军,而他不过只有区区三四万兵马,没理由能打得败如此嚣张的建奴大军,获胜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还有于孝天这一次北上为冤死在巨鹿的卢象升疾呼鸣冤,抨击杨嗣昌、高起潜、陈新甲、刘宇亮等人是导致卢象升冤死的罪魁祸首。
对此洪承畴对于孝天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感,因为洪承畴和卢象升曾经算是合作关系,两个人私交还算是相当不错。
前几年的时候,朝廷命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和他配合清剿流民军,卢象升身为一个文官,却是一个奇才,善于控兵,御下极严,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非常善战而且悍勇,颇得洪承畴的敬佩。
后来卢象升被调往宣大任宣大总督,虽然不再和洪承畴配合,但是两个人还是有私信来往,讨论一些有关如何清剿流民军的方法,卢象升提出了不少不错的办法,洪承畴自觉受益匪浅。
这一次他听闻卢象升战死巨鹿,洪承畴听罢之后也非常难过,同时也很是气愤,因为他多少也听闻了一些,朝廷有心想要议和,杨嗣昌窥得圣意,一力主和,暗中限制卢象升的权力。
卢象升的性格他很了解,卢象升此次被夺情入卫,担纲兵马总督,肯定会主战,所以他和杨嗣昌在这件事上,是水火不容的,杨嗣昌作为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肯定会给卢象升使绊子,但是没想到,杨嗣昌他们这次这么狠,居然会逼死卢象升。
洪承畴为此很是愤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现如今听到于孝天为卢象升疾呼鸣冤,怒斥杨嗣昌等人无耻,这一点让洪承畴觉得颇为解气,认为于孝天这个丘八虽然行事乖张,但是却还是颇有血性,敢于仗义执言,居然敢于直接怒骂杨嗣昌等这些朝廷大佬。
于是洪承畴渡过黄河之后,行至卫辉府便暂时停了下来,一是观望一下风向,看看接下来于孝天的下场,另外也等一下后续孙传庭所率的兵马。
可是这一等,就等出事了,接下来一连串的消息,把洪承畴给搞蒙了,先是于孝天率军力克建奴十万大军,阵斩了建奴奴酋多尔衮,接着朝廷便派兵试图趁机把于孝天灭掉,但是却又被于孝天打了个屁滚尿流,连吴襄都被于孝天的手下当场阵斩。
随即于孝天怒儿宣布要入京清君侧,领兵朝着京师攻进,这一下洪承畴被吓得不轻,他怎么都想不到于孝天麾下的兵马如此凶悍,建奴大军居然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干掉了建奴大军之后,他居然还有余力解决朝廷的两路精兵,接下来还有余力对京师发动进攻。
这一下他不敢怠慢了,赶紧催促孙传庭率领后续的陕兵赶上来,接着集结兵力赶往京师勤王。
但是他刚走到顺德府,尚未进入真定府,便又得知,于孝天居然领兵攻克了京师,并且控制住了京师,这一下洪承畴差点晕过去。
他想不出于孝天所部为何能如此善战,接二连三打出了这么多漂亮仗,京师的防御他是知道的,作为大明的都城,京师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备,而且还有不少官军驻防,加之京畿一带聚集的官军,兵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于孝天所部兵力不足,按理说就算是他的手下都是万人敌,也不见得能这么轻松攻下京师的,可是他却偏偏还是做到了。
既然京师已经被破,那么洪承畴继续领兵赶往京师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于孝天如果这次是存心谋叛的话,那么现在皇上要么是被他干掉了,要么就被他抓了,接下来这大明已经没有了皇帝了,成为了一盘散沙,他作为三边总督,这时候该考虑接下来怎么办才是。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在顺德府停驻下来,开始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北上讨贼,还是退回陕西固守,如果于孝天宣布登基称帝,他们是该投顺于孝天,还是该另立新主,光复大明呢?
这么一来,洪承畴和孙传庭所部,便拖在了顺德府一带,迟迟没有动静。
随后洪承畴又听闻到了京师传出的最新消息,于孝天此次入京,并未攻入皇宫,弑杀圣上,仅仅是控制住了京师,将一批京城的朝官抓了起来,整体上应了他要清君侧的口号,并未加害当今圣上。
但是谁都清楚,于孝天这一次恐怕就算是没有篡国自立的想法,恐怕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接下来如果让他得逞的话,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
这一点洪承畴可就不答应了,他身为文官,岂能被于孝天这样的武将驱使,就算是杨嗣昌、陈新甲、刘宇亮等人该死,也不该于孝天来处置他们,这是标准的大逆不道之举,让这么一个武夫控国,让他们这些文臣该如何自处?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商议之后,认为既然于孝天并未打算篡国自立,那么皇上应该就没有危险,只是被于贼软禁在了皇宫之中,如果他们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那么就必须要继续进兵,赶往京师将于贼的叛军击败,重新救出圣上,还权于圣上,那么大明才还是以前的大明。
在商定好这件事之后,洪承畴这才立即又一次领兵北上,赶往了京师,并且下令已经从山西进入京畿之地,暂时屯驻在保定府境内的那一万山西官军,也归于他统领,要求保定府以及真定府等各府为大军提供粮秣支援,他要入京平乱。
如此一来,洪承畴纠集起来了超过五万官军,以他麾下的洪兵为主力,朝着京师赶来。
于孝天劝崇祯交出印绶大权无果之后,很是生气,而且得知洪承畴已经兵抵保定府,不日将进入顺天府境内,心知洪承畴所统率的这一支兵马,恐怕是目前北方对于他威胁最大的兵马了。
如果想要彻底断绝崇祯的幻想的话,那么便唯有敲掉洪承畴这支大明北方除了关宁军之外最后的生力军,使得崇祯再没有任何可指望的力量,接下来崇祯才可能会听话,按照他的意思交出大权,做一个虚君。
于是他立即下令天津卫那边的于振山,将天津卫一带的防务交接给手下,而于振山则率领五个新兵营,加一个新编炮兵营赶往京师。
而原来京师之中的于家军主力,则抽出第二第四第七三个旅,加上一个独立炮兵营,交给了孟飞统领,令孟飞领兵出师,赶往良乡、房山一带布防,洪承畴所部不来则罢,只要敢来,就命孟飞朝死里打。
这一次于孝天生气了,他生气的后果很严重,只能由洪承畴和孙传庭来承受了。
四月底洪承畴孙传庭终于率领五万官军,进入到了顺天府境内,随即双方的前锋便开始发生接触战。
洪承畴麾下洪兵这些年来,跟着洪承畴南征北战,其中着实有一些能打的家伙,而且这些家伙都是老油条,很有作战经验,除了悍勇之外,而且还相当狡诈。
虽然只是前锋,但是这些洪承畴的麾下兵将,还是相当的凶厉,和小股的于家军斥候碰上面之后,双方立即便厮杀了起来。
过程我就不再详细描述了,在开阔地形上,以于家军的火力,洪承畴的洪兵即便是再能打,再厉害,也还是一直完全旧式的军队,面对着火器全面超前的于家军,他们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全新的战术。
所以先锋的接触战洪承畴麾下的前锋吃了个大瘪,死伤惨重逃回了洪承畴主力那边,洪承畴这时候已经得知前面有叛军拦住了他们进京的去路,于是也领兵在房山一带暂时屯扎了下来。
第八十九章 生擒活捉
按照洪承畴的性格,他做事稳健,极少冒进,在得知于家军拦路,并且前锋遭遇敌军猛烈打击,前锋被于家军击溃之后,洪承畴决定兵分三路,以一路山西偏师在正面顶住于家军主力,然后他和孙传庭各领一万五千精锐陕兵,从敌军两翼包抄,侧击于家军两翼阵线,争取两相夹击以钳形攻势将这支叛军主力给击溃。
但是如果这一次他们碰上的是普通的敌军,甚至是建奴军的话,这一次洪承畴的做法都可以说是英明之举,但是很可惜他们碰上的是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一支在技术和战术上都远超过他们很多的新式的军队。
孟飞在领兵摆开战列之后,便很快就看出了洪承畴的策略,冷笑了一下之后,直接命令第二旅出战,猛击被洪承畴留守在正面战场上的那支山西兵马,并且给第二旅旅长张长杰下达了一个死命令,只给他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内,必须将这支万余人的山西兵马给彻底击溃。
而剩下的两个旅被他放在两翼,各自组成一个方阵,炮兵则放在两个方阵之间,可以随时形成对三面的支援。
但是后来看到于家军仅仅是封锁了皇城,并未对皇宫动武,这才多少放心了下来,另外于孝天如约,入京之后在京城之中大索高起潜、杨嗣昌等人,并且成功的抓捕住了潜逃的高起潜,将其打入大牢,这就更让高明虎感到安心了一些,觉得总算是为卢象升报仇雪恨了。
高明虎在高起潜被捕之后,一得到消息,便第一时间赶往了大牢,获准进入大牢之中,按着高起潜便是一通胖揍,接着又去找杨嗣昌,痛揍了杨嗣昌一顿,要不是有人在旁边盯着,高明虎估计当场就能把这俩坑害卢象升的主谋给活拆了。
于孝天答应高明虎,这时候已经派人去寻卢象升的遗骸,很快便会将其遗骸运回京师,并且派人去通知卢象升家人,随后将卢象升的遗体运回家乡厚葬,一应支出全部由他支应,必会厚待卢象升家人。
高明虎对于孝天现在是感恩戴德,当即表态处理完卢象升后事之后,便投入于家军之中,跟着于孝天干,哪怕是只让他当一个马夫,他都愿意。
于孝天点头答应了高明虎的投效,答应高明虎,在处理完卢象升的后事之后,让高明虎进入于家军的陆军讲武堂之中深造一番,之后会给他进行妥善安置。
整个京城之中,随着于家军掌控日深,也渐渐的开始恢复了安静,于家军上下军纪森严,虽然并未撤除在京师之中各处的哨卡,但是于家军兵将绝少在城中做那些祸害百姓横征暴敛的事情,所以百姓在见识到了于家军的素质之后,更是对于家军敬佩不已,称呼于家军为铁军,见到于家军巡逻的兵将,都会很客气的让路,并且在路边对他们施礼。
这也让于家军的兵将们感到很有面子,也使得他们更加严格控制自身的行径,京师之中以前小贼不少,但是在于家军入京之后,狠狠的敲打了一批这样小贼们一番,另外原来在京师之中嚣张的不得了的那些皇亲国戚们,也被于家军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让他们各个不敢出门,将他们之中民愤极大的个别人先逮了起来,又杀了一些他们手下为虎作伥的家奴,更是令京师百姓拍手称快。
整个京师之中的百姓,很快便归心于于孝天的统治之下,加之前段时间被于家军从建奴手中救下的数十万民众,这时候也都纷纷返回了家乡,将于孝天舍命抗旨,孤师死战建奴的事情宣扬的是远近皆知。
第八十七章 洪承畴来了
这些被救的民众,回到家乡的同时,也把朝廷这一次对待于家军的做法都带回了各地,有心无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听闻于孝天如此忠义,却遭到了朝廷如此对待,各地民众都对此事是愤愤不平,觉得这件事朝廷做的实在过分之极。
紧接着他们便听闻到了于孝天告天下书,要进京清君侧的檄文,将近期这些烂事,都一股脑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员身上,说要入京将这些奸佞之徒尽数铲除。
普通民众是不会深思的,当然对内幕不会了解,从他们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说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从他们所了解到的事情上看,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如此之举,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该被于家军打入京师。
所以北方民众对于于孝天此举,绝大多数人持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人,认为于孝天这么做,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乃是僭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错,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嚣张,居然要领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持着反对态度的。
但是整体上来说,绝大部分普通百姓,对于孝天这么做是拍手称快,认为大明时下局势之所以如此不堪,确实是这些奸臣的错,于大帅要入京清君侧,就可以还天下一个清明,所以他们巴不得于孝天赶紧打入京城,把这些奸佞之徒都尽数铲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来,各地官府因为民心的问题,对于孝天此次兴师讨伐朝廷,也都大多处于观望态度,纷纷私下里发表一些言论,议论这一次于孝天这么做的后果。
当然许多当官的也是在观望风向,因为他们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发现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当真是太厉害了,十万建奴大军在区区三万多于家军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飞烟灭,这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大明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支能打的兵马?
可是更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朝廷想要趁机灭掉大战刚过的于家军,结果没成想两路官军,都又被已经刚刚经历一场巨战的于家军给差点全灭。
这一下所有人闻听消息,都感到彻底震惊了,于家军这么能打,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接下来于孝天发檄文要入京清君侧,几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军这边,认为于家军既然如此能战,那么攻入京师也不见得是在痴人说梦。
更何况他们听闻于家军在这段时间大肆在天津卫和通州等地招兵买马,扩充了大批兵员,使之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十万余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只有七万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编的新兵营),这一下许多人都认为,恐怕是要变天了。
现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难事,他刚刚率军大破建奴大军,拯救了无数民众,可以说声望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如日中天,更何况现在山东京畿一带被建奴肆虐蹂躏,各地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与其在家等死,倒还不如投军吃粮,也能混个半饱。
所以人们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贼子,只要于孝天管饭,那么自然有人愿意跟他干,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各地闻讯的民壮,便涌向了各处于家军的募兵点,使得于家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招募起来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军这还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一些不适合的投军者,他们根本没有接收,而是发给了几斤粮食,直接将他们遣返回乡,否则的话,于家军完全可以招募起来更多的兵员。
朝廷这个时候下旨广招天下兵马入卫勤王,山东颜继祖跑的够快,结果带着山东兵马奔到通州,一战既溃,连颜继祖都被于家军给生擒活捉了去,这一下北方几乎没有人再敢领兵跑去勤王了。
没两天时间于家军攻入京师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传开,随即整个京师便被于家军彻底控制,但是和这个消息一起传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后,并未引兵进入皇宫,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后搜捕了杨嗣昌、高起潜等人。
这么一来,有些人便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认为于孝天并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确实想要清君侧,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这就让许多官吏们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种机会可不多,任谁都看出来,如果这一次于孝天清君侧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成为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甚至于权势将会超出当年的魏忠贤也说不定,这个时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话,那么未来说不定他们也可以飞黄腾达。
这么一来许多原本来准备起兵北上入卫勤王的一些官员,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来,不再开口闭口的说什么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转而再次开始观望风向。
其中当然包含了山西吴甡派出的那批官军,这两万山西官军,分两路朝京师进兵,当得知京师被叛军所克之后,一是慑于叛军的战力,二是感觉着天下风向搞不好要变,所以两路兵马,都缩了回去,各自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但是于孝天这等做法,无疑也触动了相当多文官们的神经,大明自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二三百年来,便一直奉行以文抑武的政策,从来武将见文官自降三级,虽然这些年因为连年用兵,朝廷宽纵武将,使得这些年来武将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主事的还是文官。
可是现在突然间福建总兵于孝天这个丘八,居然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兵杀入京师捕杀朝官,这如何了得?文官岂能让这等丘八骑在头上拉屎?
所以当即便有不少文官勃然大怒,纷纷叫嚣着要起兵平叛,但是这种声音,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文官也就是叫唤叫唤罢了,他们当然知道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不好惹,十万建奴大军都不是于家军的对手,就他们纠集起来一些杂牌军乌合之众,就算是跑京师也是给人家送菜。
但是唯有一人却有这个胆子,那正是目前的三边总督洪承畴,洪承畴这些年来一直在领兵为朝廷清剿流民军,而且用在陕西募集的陕兵,操练出了一支雄兵,对流民军这些年来屡屡用兵,可以说是胜多败少,也着实为朝廷剿灭了大批的流民军。
而且洪承畴此人胆大心细,手腕很硬,当年他在杨鹤手下听命的时候,杨鹤主抚,但是他却并不赞成杨鹤的主张,对于投降的流民军敢于杀降,这些年来死在他手中的流民军起码超过数万人之多,所以说洪承畴绝对算是大明这个时代文官之中,有胆有识之人。
也正因为洪承畴敢杀,后来又降清,毁掉了他一世英名,在后世天朝历史上从来是被当做反面人物进行评判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洪承畴目前为止,绝对算是大明的能臣,非常受崇祯的信任,而且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誉。
洪承畴本来前段时间一直在追剿李自成和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等流民军,这一两年来,已经有数股流民军被他剿灭,而且近年来随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策略之后,各地官军开始协调对流民军进行清剿,使得大明的形势逐渐好转,流民军开始逐渐被压缩回了陕西,并且逐步的被挤压到了山林之中,有苟延残喘的态势,只要官军再加把力,那么便有希望将这些大股的流民军给剿灭。
李自成这时候已经被赶得鸡飞狗跳,几万人的规模被洪承畴追杀的仅剩下了数百人逃入到了商洛山中,而张献忠也被赶入到了四川境内,堵在了山里面眼看着也是没多少蹦跶的机会了,另外罗汝才也被挤在了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交界的山中,眼瞅着也没往日那么嚣张了。
所以洪承畴感觉这一次差不多总算是能把流民军给解决了,可是没想到偏偏去年秋天建奴大军又一次南下破关而入,大掠京畿一带,并且南下两千里,直入大明北直隶、山西、山东腹地,导致北方局势顿时恶化。
朝廷当时便下旨要他和孙传庭尽快解决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民军,率师北上入卫京师,洪承畴下了狠力气,对李自成等流民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追杀行动。
时至十二年春的时候,眼瞅着他便要大功告成,可是却听闻朝廷命他立即集结兵力北上入卫,因为济南府被建奴攻陷,整个北方局势糜烂到了极点。
于是洪承畴只得无奈之下,放弃了对李自成最后的清剿,着令各部官兵朝潼关集结,并且命孙传庭随军前往,准备出潼关北上入卫。
但是洪承畴还没有来得及率部出潼关,便又得到消息,说福建总兵于孝天率兵突然北上攻占了天津卫,直接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
洪承畴闻之大惊,大骂于孝天乃是一个叛逆之徒,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作乱,于是他加紧调兵遣将出潼关赶往京师。
但是数万大军分部在陕西各处,想要一下集结起来,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和物资筹措的速度,对于原本已经快要赤地百里的陕西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洪承畴心急如焚,但是官军始终无法迅速集结到潼关一带,于是洪承畴只得先率领两万洪兵精锐,先行出潼关,渡黄河赶往京师。
而他命孙传庭在潼关收拢剩余的兵马,随后速速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在路上,他又听到消息,说于孝天此次入天津卫,并非是要谋叛作乱,而是冒死抗旨要在天津卫堵截入犯的建奴大军,与建奴大军要在天津卫一带决死一战。
这一下洪承畴有点糊涂了,对于朝廷这两年来一直忌惮于孝天的事情他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有计划在剿灭了这些流民军之后,便集结兵力南下福建,准备将于孝天所部讨灭,为此他甚至已经提前查阅了有关福建一带的地形人文等资料,还着人准备了福建的地图,因为他认为一旦朝廷要是对于孝天用兵的话,很可能还会调他前往主持大局,所以洪承畴这段时间闲暇的时候,便提前未雨绸缪做一些准备。
另外他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孝天兵力的情况,知道于孝天麾下拥有重兵数万,而且还拥有大明最强悍的水师力量,对于如何剿灭于孝天,他是有很大的顾虑的。
(再次感谢大漠笑春风和gzg1972朋友的打赏!顺便再求几张月票成不?)
第八十八章 怒发冲冠
于孝天在福建经营十几年,势力早已是根深蒂固,朝廷大军入闽对其进行进讨,他算是以逸待劳,主场作战,而入闽官军则算是异、地客场作战,福建又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和河流,地形很复杂,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想要把于孝天从福建连根拔起,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而且于孝天麾下的兵马不是一般的流寇,他麾下的兵马名义上也算是正牌的官兵,拥有完善的组织性,据说于家军还相当凶悍,这么多年来不管跟谁动手,从未遭遇过大的败绩,相传于家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善用火器克敌制胜,对此洪承畴颇为担忧。
洪承畴这时候也把于孝天已经视作了大明最大的隐患,认为于孝天此人肯定有不臣之心,确实应该尽早将其清除掉为妙。
所以当听闻于孝天悍然北上进犯天津卫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此獠要兴师作反,趁乱攻取京师谋逆篡国。
但是当他又听闻于孝天驻兵天津卫,不再逼近京师,而是拦住了退往关外建奴大军,并且宣布要与之决一死战的消息的时候,洪承畴当真有些糊涂了。
于孝天既然是一个逆臣贼子,那么他没理由这么做呀!要是他和建奴死战一场的话,就算是他的兵马再厉害,当真能把建奴大军给击败,到时候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将会彻底失去战力,到时候他领兵孤悬于天津卫,失去战力的残部,到时候便会成为朝廷的俎上之肉,任朝廷随便宰割了。
而且他的兵力也没有多少,建奴十万大军,而他不过只有区区三四万兵马,没理由能打得败如此嚣张的建奴大军,获胜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还有于孝天这一次北上为冤死在巨鹿的卢象升疾呼鸣冤,抨击杨嗣昌、高起潜、陈新甲、刘宇亮等人是导致卢象升冤死的罪魁祸首。
对此洪承畴对于孝天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感,因为洪承畴和卢象升曾经算是合作关系,两个人私交还算是相当不错。
前几年的时候,朝廷命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和他配合清剿流民军,卢象升身为一个文官,却是一个奇才,善于控兵,御下极严,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非常善战而且悍勇,颇得洪承畴的敬佩。
后来卢象升被调往宣大任宣大总督,虽然不再和洪承畴配合,但是两个人还是有私信来往,讨论一些有关如何清剿流民军的方法,卢象升提出了不少不错的办法,洪承畴自觉受益匪浅。
这一次他听闻卢象升战死巨鹿,洪承畴听罢之后也非常难过,同时也很是气愤,因为他多少也听闻了一些,朝廷有心想要议和,杨嗣昌窥得圣意,一力主和,暗中限制卢象升的权力。
卢象升的性格他很了解,卢象升此次被夺情入卫,担纲兵马总督,肯定会主战,所以他和杨嗣昌在这件事上,是水火不容的,杨嗣昌作为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肯定会给卢象升使绊子,但是没想到,杨嗣昌他们这次这么狠,居然会逼死卢象升。
洪承畴为此很是愤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现如今听到于孝天为卢象升疾呼鸣冤,怒斥杨嗣昌等人无耻,这一点让洪承畴觉得颇为解气,认为于孝天这个丘八虽然行事乖张,但是却还是颇有血性,敢于仗义执言,居然敢于直接怒骂杨嗣昌等这些朝廷大佬。
于是洪承畴渡过黄河之后,行至卫辉府便暂时停了下来,一是观望一下风向,看看接下来于孝天的下场,另外也等一下后续孙传庭所率的兵马。
可是这一等,就等出事了,接下来一连串的消息,把洪承畴给搞蒙了,先是于孝天率军力克建奴十万大军,阵斩了建奴奴酋多尔衮,接着朝廷便派兵试图趁机把于孝天灭掉,但是却又被于孝天打了个屁滚尿流,连吴襄都被于孝天的手下当场阵斩。
随即于孝天怒儿宣布要入京清君侧,领兵朝着京师攻进,这一下洪承畴被吓得不轻,他怎么都想不到于孝天麾下的兵马如此凶悍,建奴大军居然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干掉了建奴大军之后,他居然还有余力解决朝廷的两路精兵,接下来还有余力对京师发动进攻。
这一下他不敢怠慢了,赶紧催促孙传庭率领后续的陕兵赶上来,接着集结兵力赶往京师勤王。
但是他刚走到顺德府,尚未进入真定府,便又得知,于孝天居然领兵攻克了京师,并且控制住了京师,这一下洪承畴差点晕过去。
他想不出于孝天所部为何能如此善战,接二连三打出了这么多漂亮仗,京师的防御他是知道的,作为大明的都城,京师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备,而且还有不少官军驻防,加之京畿一带聚集的官军,兵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于孝天所部兵力不足,按理说就算是他的手下都是万人敌,也不见得能这么轻松攻下京师的,可是他却偏偏还是做到了。
既然京师已经被破,那么洪承畴继续领兵赶往京师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于孝天如果这次是存心谋叛的话,那么现在皇上要么是被他干掉了,要么就被他抓了,接下来这大明已经没有了皇帝了,成为了一盘散沙,他作为三边总督,这时候该考虑接下来怎么办才是。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在顺德府停驻下来,开始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北上讨贼,还是退回陕西固守,如果于孝天宣布登基称帝,他们是该投顺于孝天,还是该另立新主,光复大明呢?
这么一来,洪承畴和孙传庭所部,便拖在了顺德府一带,迟迟没有动静。
随后洪承畴又听闻到了京师传出的最新消息,于孝天此次入京,并未攻入皇宫,弑杀圣上,仅仅是控制住了京师,将一批京城的朝官抓了起来,整体上应了他要清君侧的口号,并未加害当今圣上。
但是谁都清楚,于孝天这一次恐怕就算是没有篡国自立的想法,恐怕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接下来如果让他得逞的话,于孝天肯定权倾朝野。
这一点洪承畴可就不答应了,他身为文官,岂能被于孝天这样的武将驱使,就算是杨嗣昌、陈新甲、刘宇亮等人该死,也不该于孝天来处置他们,这是标准的大逆不道之举,让这么一个武夫控国,让他们这些文臣该如何自处?
于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商议之后,认为既然于孝天并未打算篡国自立,那么皇上应该就没有危险,只是被于贼软禁在了皇宫之中,如果他们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那么就必须要继续进兵,赶往京师将于贼的叛军击败,重新救出圣上,还权于圣上,那么大明才还是以前的大明。
在商定好这件事之后,洪承畴这才立即又一次领兵北上,赶往了京师,并且下令已经从山西进入京畿之地,暂时屯驻在保定府境内的那一万山西官军,也归于他统领,要求保定府以及真定府等各府为大军提供粮秣支援,他要入京平乱。
如此一来,洪承畴纠集起来了超过五万官军,以他麾下的洪兵为主力,朝着京师赶来。
于孝天劝崇祯交出印绶大权无果之后,很是生气,而且得知洪承畴已经兵抵保定府,不日将进入顺天府境内,心知洪承畴所统率的这一支兵马,恐怕是目前北方对于他威胁最大的兵马了。
如果想要彻底断绝崇祯的幻想的话,那么便唯有敲掉洪承畴这支大明北方除了关宁军之外最后的生力军,使得崇祯再没有任何可指望的力量,接下来崇祯才可能会听话,按照他的意思交出大权,做一个虚君。
于是他立即下令天津卫那边的于振山,将天津卫一带的防务交接给手下,而于振山则率领五个新兵营,加一个新编炮兵营赶往京师。
而原来京师之中的于家军主力,则抽出第二第四第七三个旅,加上一个独立炮兵营,交给了孟飞统领,令孟飞领兵出师,赶往良乡、房山一带布防,洪承畴所部不来则罢,只要敢来,就命孟飞朝死里打。
这一次于孝天生气了,他生气的后果很严重,只能由洪承畴和孙传庭来承受了。
四月底洪承畴孙传庭终于率领五万官军,进入到了顺天府境内,随即双方的前锋便开始发生接触战。
洪承畴麾下洪兵这些年来,跟着洪承畴南征北战,其中着实有一些能打的家伙,而且这些家伙都是老油条,很有作战经验,除了悍勇之外,而且还相当狡诈。
虽然只是前锋,但是这些洪承畴的麾下兵将,还是相当的凶厉,和小股的于家军斥候碰上面之后,双方立即便厮杀了起来。
过程我就不再详细描述了,在开阔地形上,以于家军的火力,洪承畴的洪兵即便是再能打,再厉害,也还是一直完全旧式的军队,面对着火器全面超前的于家军,他们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全新的战术。
所以先锋的接触战洪承畴麾下的前锋吃了个大瘪,死伤惨重逃回了洪承畴主力那边,洪承畴这时候已经得知前面有叛军拦住了他们进京的去路,于是也领兵在房山一带暂时屯扎了下来。
第八十九章 生擒活捉
按照洪承畴的性格,他做事稳健,极少冒进,在得知于家军拦路,并且前锋遭遇敌军猛烈打击,前锋被于家军击溃之后,洪承畴决定兵分三路,以一路山西偏师在正面顶住于家军主力,然后他和孙传庭各领一万五千精锐陕兵,从敌军两翼包抄,侧击于家军两翼阵线,争取两相夹击以钳形攻势将这支叛军主力给击溃。
但是如果这一次他们碰上的是普通的敌军,甚至是建奴军的话,这一次洪承畴的做法都可以说是英明之举,但是很可惜他们碰上的是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一支在技术和战术上都远超过他们很多的新式的军队。
孟飞在领兵摆开战列之后,便很快就看出了洪承畴的策略,冷笑了一下之后,直接命令第二旅出战,猛击被洪承畴留守在正面战场上的那支山西兵马,并且给第二旅旅长张长杰下达了一个死命令,只给他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内,必须将这支万余人的山西兵马给彻底击溃。
而剩下的两个旅被他放在两翼,各自组成一个方阵,炮兵则放在两个方阵之间,可以随时形成对三面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