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节
对此于孝天也早有预料,提前就印制出来了大批和银币以及铜币等值的纸钞,这些纸钞同样使用了专门让高明工匠研发出来的纸张,同时采用了最为精美的雕版印刷技术,并且使用了半自动化的机械印刷,还有使用的油墨也是特别生产的,印制出来的纸钞,比起以前大明发行的那些宝钞,简直精美到了天上了。
这些新式的纸钞,还打了水印,做了很多防伪的措施,于孝天把后世所知的一些纸-币防伪的技术,也都弄了过来,利用这个时代现有的可达到的技术,比如在制造纸钞专用的纸张的时候,在里面添加一些各种颜色的细纤维,使得纸钞用纸表面可以看到这些彩色的细线、这么一来起码现在的那些造假者,想要仿制这种新式的纸钞,根本就不可能,真假纸钞放在一起,用屁股也能分辨出来真伪,可以说是做足了防伪的措施,起码保证几十年之内,无人可以仿制这种纸钞。
各地银行拿到了这些纸钞之后,开始用纸钞给百姓兑换他们手中的旧币,并且官府贴出告示,任何人不得拒收这种纸钞,纸钞可当钞面所印的币值使用,而收到纸钞之后的商家,可以在每个月规定的几天时间之中,到大中国有银行各地分行之中兑换成等值的银币或者铜币。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最初当银行给人们兑换这些纸钞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要,非要兑换成那些金属新币才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币制2
银行便以现在新币数量不足,临时用这些纸钞替代,一个月之后如果他们没有把这些纸钞花出去的话,就可以拿来兑换,只是一个过渡措施,各地官府出面担保,并且派人维持秩序。
人们将信将疑之下,虽然很不放心,但是想到这纸钞也是当今圣上承诺过有效的东西,现如今于孝天在民间声望很高,可以说是为普通百姓做了大量实事,颇受底层百姓拥戴的,而且第一批领到纸钞的也是当兵的和那些地方官吏们,他们拿着纸钞在市面上购物,市面上商家奉命不敢不收。
所以人们也就捏着鼻子先兑换一点试试再说,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兑换了一些纸钞,然后有些人赶紧拿去花掉这些纸钞,试试看能不能买来东西,商家不敢不收,收了之后,也赶紧在规定时间跑去银行兑换成新币。
这个试验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于孝天甚至为了推行纸钞,把旧币兑换的时间延长了半年,让百姓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验证这些纸钞的货币价值。
另外于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税负的时候,以后全部收取这种纸钞,暂时不收取那些金属新币,以此来强力发行这些纸-币,建立起纸-币的货币信用。
老百姓试验来试验去,发现这些纸钞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不堪,拿到市面上去可以跟那些金属币一样,买来东西,而且不会因此降低币值,官府也公开收税的时候,收取纸钞,完全可以抵用新币。
特别是商家们,更是小心,他们多次试验,发现收取的纸钞确实可以拿到银行兑换出新币,渐渐的也就放心了下来,当然推行新币的时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有藏钱的习惯,拿到新币之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储藏了起来,使得大量新发行的新币,很快就沉淀在了民间,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这就造成了新币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于孝天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坚持一条,那就是确保这些币值不会出现问题,国有银行必须要有足额的银子储备,而不能擅自超发货币,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特别是发行的纸-币的稳定性。
人们习惯性的把新币留在手里面储存起来,把纸-币尽快的花出去,这么一来就加速的纸-币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时间一长,纸-币的币值始终被强有力的支撑着,渐渐的纸-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任,于孝天相信时间一长,只要保持住纸-币的币值,迟早老百姓会渐渐的习惯于使用纸-币,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属币。
金属货币虽然保值更好,但是毕竟沉重,不容易携带,随着商业流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南来北往的商旅携带纸-币要比携带金属货币方便得多,各地兑换业务也都全部统一,逐渐的纸-币肯定可以成为市面上流通货币的主力,迟早会把金属货币挤成辅币,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另外于孝天还下旨,禁绝任何私人钱庄或者钱号钱铺私下兑换新币,规范他们的业务行为,并且要求他们在大中国有银行之中,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方能继续营业,省的他们发生挤兑事件之后垮台,造成民间的混乱。
总之新货币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大中的货币制度,虽然现在推行起来还有困难,但是新货币政策还是得以推行了下去,这对于以后工商业发展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些工部户部之下花钱的地方,全部都开始使用纸-币,来取代金属货币,还有那些国有工商业以及于孝天原来私有的皇家企业,现如今也最先接受纸-币的交易。
最最关键的还是纸-币推行之后,官方对于纸-币的态度,以前大明发行的宝钞,因为贬值剧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后,却无法使用宝钞缴纳税负,连官府都不肯收的宝钞,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时期发行的宝钞,很快便变成了废纸。
但是大中朝在发行纸-币之后,却始终坚持稳定纸-币币值,官府也摆明态度,但凡缴纳税负的时候,以收取纸-币为主,这使得老百姓才会彻底放心下来,既然这些纸钞官府认,那么久没有问题,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时候,给官府交税用就是了,所以对于纸钞的信誉问题,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如此一来,纸-币的推广也就渐渐的推行了下去,开始初步建立起了纸-币的货币信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使用或者接受这些纸-币。
可以说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忙的是不亦乐乎,不停的废止前朝留下的各种弊政,推出各种新政,使得大中朝的发展开始迅速的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之中,坐火箭一般的开始发展。
随着吏治的清明,使得原来官场浪费和贪墨情况受到了极大的遏制,也为大中朝的财政支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于孝天在推行各种新政的同时,也开始将余钱大量的投入到了各地的基础建设之中。
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在崇祯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各处经常泛滥的河道,在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修缮,而且由地方官府牵头,在农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北方农田之中,则大量的打井。
为此于孝天还着令工部,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机械,用来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开挖打井的方式。
古代打一口井出来,是相当费力而且相当危险的事情,基本上全靠人力朝地底下挖,直到挖出水为止,期间经常塌方,把挖井的人给活埋在下面,打井是个绝对冒险的行业,搞不好就死人,而且耗费很大。
但是新式的畜力打井机械,却可以让打井这种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安全许多,这为北方农业抗旱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北方农业发展的时候,抗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这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像这样的小事,于孝天也都在始终关注着,不断的在推行新的政策。
而且为了以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在基础设施方面,他立国登基之后,开始大力兴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间的官道,因为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加之修路技术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况非常非常恶劣。
许多官道长年累月的行车,加之缺乏维护保养,简直就成了一条条深沟,不下雨的话上面是厚厚的浮土,下雨的话就成了一条条水沟,根本无法行人或者行车。
于是于孝天在朝中开玩笑照搬了后世的一个口号,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道路先修好,那么各地就能更快的富裕起来。
至于修路的资金,他下旨让户部想办法拨发,先从北方开始,采用他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资金不够,就挑选主要的官道进行修筑,然后随着以后财政状况越来越好之后,再开始修筑更多的官道。
至于修路的人力,则在各地就地征发,但是工程只能选在农闲时候开工,在农忙时候必须停工,只允许在五十里之内征发民夫进行修路,不得长期占用民夫在工地劳作,另外也不许各地官府,让民夫自备口粮,就算是不给民夫发放工钱,起码也要供应他们在工地做工时候的粮食供应,让他们吃饱干活。
虽然这么做老百姓赚不到钱,但是作为商业意识很差的普通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虽然闲着的时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两顿总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粮食的。
现在官府征发他们在农闲之时去修路,虽然他们要付出劳动,但是这段农闲的时间里,他们却可以在筑路工地上,免费吃饭,不用吃自家的粮食,这就为他们自家节省了一些粮食,这比起前朝时候,官府动辄征发劳役,还要他们自己出粮,已经让他们感到待遇相当不错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仅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两顿饱饭,也已经让他们很是满足了。
而且在公敌干活,吃的是实实在在的干饭,基本上可以管饱,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强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单单只奔着这口饱饭,也愿意去工地上干活。
所以其实这个时代,修筑道路和河道,真正投入的资金并不是非常大,地方官府主要付出的只是一些粮食和一些工具,修筑道路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想办法解决,成本并不是很高。
甚至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原本让每家每户只出一个劳力,到筑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穷人家为了省下自家的口粮,居然把家里面用不上的劳力都赶到了工地上去干活,只为了工地上免费提供的两顿饭,可以吃饱,还能省下他们自家的口粮,可见得老百姓在这个时代,日子过的还是相当的饥苦的。
就在于孝天登基称帝的第三年开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时候,随着大中朝内地各地局势基本上完全平靖下来之后,于孝天下旨开始扩编海军,让这些年来始终都处于绝对配角的海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从崇祯十二年底于孝天下令开海禁之后,中国沿海的海上贸易活动就开始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
大量的商贾开始把资金投入到了通海贸易之中,有人开设工坊生产各种可供出口贸易的商品,也有人把资金投入到了建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贸易的投机之中。
这也就带动了整个中国沿海一带的造船业的爆发式增长,原来已经因为大明二百多年禁海政策,导致的中国造船业严重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短短几年间就得到了扭转。
于孝天下旨开海禁,同时也取消了原来对所造船只大小的限制,只要你有钱,船寮也有这技术,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但是前提是要结实,能承受住海上的狂风巨浪才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内阁
沿海各地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了新的船寮,开始建造各种通海用的海船,其中以近海常用的沙船和适合远洋航行的福船以及坚固耐用的广船这几种船型为主,体积也越建越大。
最初刚开始开海禁的时候,各个船寮以及新建的船寮因为船匠手艺不成熟,大多只能造二百料左右的海船,但是随着各地船寮的船匠们的手艺提高,船只建造的也越来越大了,从四百料开始,到七百料八百料,船桅从单桅到双桅,现如今到三桅甚至四桅,使得海船的性能也越来越高。
当然这些船寮之中的翘楚,还是要算海狼集团旗下的那些船厂,在于孝天北上控制了朝局之后,海狼集团旗下的船厂便开始在陆上沿岸设立分厂。
他们现在泉州和香港建立了两座造船分厂,接着又在松江府建立了一座分厂,后来又在青岛设立了一座分厂,当承天元年的时候,于孝天刚刚收复辽东,他们便第一时间跑到了旅顺那边,在后世大连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船厂。
而这一步干的可以说是非常之漂亮,因为自宋元开始,中国航海业就一直在发展,南方大批的森林被采伐,然后造成了船舶远航于各地,到了明代之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整个南直隶一带都已经找不到可以造大船的大树了。
现如今随着海禁开放,南方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船寮,对于木材的需求就越来越大,现在南方造船所用的木材,要么是从南洋进口,要么从台湾岛进口,海南那边也是一个木材出产之地。
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各大船寮的需求,只能从四川采伐木材,然后再走长江放木排出长江口,运到船寮之中供造船之用。
而且木材还需要一个干燥的时间,采伐的木材最短的需要干燥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一些硬木甚至需要两年以上的干燥时间,才能用于造船,否则的话强行造船使用,造出的船只也无法保证结构强度,下水之后会出现变形开裂,弄不好就发生沉船事故。
这方面目前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占有了很大的优势,他们控制着整个台湾岛的木材出产,原料只能先紧着海狼的造船厂使用,多余的才会卖给其它船寮使用,而且他们掌握了木材干馏的工艺,拥有建造大型木材干馏厂房的技术,采伐的原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干馏烘干工艺,尽早的投入使用。
还有就是海狼的造船工艺也最为先进,他们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然后船台组装下水,船只生产工艺流程集约简单,造船周期比起一般的船寮短很多,一般四百料到八百料的标准船型,从定船到交船,最短的一个月到两个月就可以交船。
而且他们所造的船只质量上也最好,坚固耐用,抗风浪能力强,抗沉能力强,价格虽然高,但是却还是被各大海商追捧,订单如同雪片一般的落在了海狼的船厂之中,使得海狼在各地的船厂,都不得不断的扩大规模,招募船匠。
随着建奴的覆灭之后,辽东回归到了汉人之手,而辽东目前木材资源极其充分,而且运输也相当便利,木材在山中伐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出海,大部分走鸭绿江出海,一些地方则可以走大凌河、大辽河等大河出海。
在于孝天的提醒之下,海狼集团飞速的抢占了后世大连湾之中最好的一块土地,并且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飞一般的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并且配套建造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厂和烘干厂,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那里便被兴建成了一座大规模的造船基地,并且开始大量的造船下水,供给海商使用。
另外通过引进技术,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已经通过逆向复制等等手段,拥有了全新的西式海船的造船工艺,并且加上了中式造船法,改进船只性能,现如今造船能力极强,加之中国目前拥有用不尽的人力,使得他们可以建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战船,和性能最好的海船。
再加上于孝天这个bug的逆天存在,他掌握着世界船舶发展史的脉络,知道很多更新式的船型,现如今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海狼造船厂已经可以建造出排水量高达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的巨型海船。
这些海船基本上都是盖伦船,拥有极强的承载能力和航海能力,放眼整个亚洲,现在起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和大中海军相抗衡。
要不是头些年于孝天要争霸陆地,逐鹿中原,需要对陆军进行大力投入,不断的扩充陆军的兵力,把有限的资源都倾斜到了陆军身上,现如今海军早就拥有了可以远征世界各地的能力了。
现如今随着陆上中原彻底平靖下来,陆军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继续大量给陆军投入更多的资源了,仅凭现在大中朝拥有的三十余万陆军,已经足以横扫整个亚洲没有一点问题。
于是于孝天终于把目光再次投到了大海上,开始正式圆他的梦想,于是整个军费开支,也随即开始朝着海军方面倾斜。
于孝天这个时候,在朝中重新对于执政结构进行了一次相当大的改制,正式推出了内阁制,设立总理大臣一名,另外协理大臣六名,其中总理大臣总理天下事务,直接向他负责,按照于孝天的指示,对国家进行管理。
而六大协理大臣,则分别负责农务、教育、工商、军事、司法等事务,受总理大臣管理,另外各部尚书也入阁参与理事,由内阁负责对大中朝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当然于孝天目前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他可以全权否定内阁做出的任何决定,撤销内阁已经发布的命令,以及随时可以撤换内阁任何成员。
但是一般情况下,内阁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利,可以为于孝天分担去绝大部分的政务,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于孝天决定让这些内阁大臣们放手去做,他只需要做好掌舵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旦要是这些人之中有人出现了偏差,那么他可以随时撤换,并且收回权力。
暂时他没有把兵权交给内阁,只有调动兵力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调动兵力,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全部在他手中,这样先保证他对于天下的绝对控制权,以免出现权力失控的情况。
但是内阁制的推行,确确实实让于孝天从繁重的政务处理之中解放了出来,不需要再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去上朝听政,也不需要天天晚上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撑不住脑袋了。
内阁每天只需要将他们处理的各种政务,汇总成一个简报,第二天呈交给于孝天,于孝天审阅一下简报就可以了,一旦要是他发现简报之中某些政务处理不符合他的想法,那么他可以有权召回内阁已经发布的指令,撤销内阁已经做出的决定。
有需要的话,他随时有权召集内阁开会,而不用事必躬亲的召集所有朝官入宫上朝,把他从这些杂务之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内阁制建立之后,于孝天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最后一次早朝结束之后,他直接回到后宫里面,蒙头大睡了大半天,才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
好好休息了几天之后,他动手的瘾便又犯了,把以前他手下配合他制作各种模型的工匠招入了宫中,并且派人给他制作了一个大型的绘图板以及全套制图工具,开始在御书房之中挥洒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于孝天提前很多年的准备,现如今大中朝已经拥有了一支近百条远洋探险船队,并且招募了过万的远洋探险船队水手。
这些探险船队的船只,都是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船,式样一条比一条新,不断的进行着改进,虽然排水量并不见得都很大,但是船速快,船体建造的异常坚固,拥有很强的武装,船上也配备了这个时代最为完善的物资储存设施,可以长时间在大海上远航。
而水手和船长们,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拥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于于孝天也极为忠诚,并且全员接受过远洋航行的培训和实习,拥有很强的独立航行能力,可以应付大海上瞬息万变的各种情况。
这些年来,这支远洋探险船队,分批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探索以前中国人从未到过的地方,负责探查新的大陆,并且负责对沿途发现的岛屿、大陆进行考察,绘制海图。
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这些探险船队的探险船,已经抵达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南美洲北美洲沿岸一带,已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像印度洋之中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早已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帆影,远至马达加斯加岛和好望角也已经被他们征服,甚至于有探险船,已经按照于孝天给他们提供的指点,绕过了好望角,沿着非洲西岸,行至了欧洲。
而有些探险船则穿越了太平洋,沿着获取到的海图,远航到了南北美洲的西岸,并且沿着南北美洲的西岸,朝着两边航行,沿途考察了很多地方,绘制出了一副完整的海图。
甚至于他们已经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等沿海地区,建立起了属于大中朝的桥头堡,宣布了这些地方归属于大中朝所有。
最重要的是他们按照于孝天的指点,早已在南半球那边,找到了澳洲,并且在澳洲的东西两岸登陆,各自建起了两座城堡,被于孝天命名为东澳城和西澳城,宣布整个澳洲成为大中朝的领地。
(昨天出去玩儿了一天,本来设定的是更新两章,出门的时候设定的自动更新,结果自动更新出了问题,这一章没有更新上去,今天回来才发现只更新了一章,所以今天补上!以后再也不相信自动更新了!呜呼,已经被坑了好几次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兵发马尼拉
于孝天甚至在尚未登基称帝,建立大中朝之前的崇祯年间,已经开始了对澳洲的移民活动,采用招募的手段,甚至是强制的手段,已经朝着澳洲那边的东澳城和西澳城两地,运送去了数千人口,甚至还运过去了两支人数大概各有五百人左右的陆军士兵和海兵,到两地驻守,并且派驻了官员,对当地开始探索和管理。
海军方面在东澳城和西澳城两地,都派遣了五六条常驻的炮舰,作为在当地的海上武装力量,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更是加大了对澳洲的移民活动,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在承天元年之后朝着澳洲移民了过万人之多,并且建立了一条固定的定期航线,每年有十几条到几十条大型海船,来往于大中朝和澳洲两地,源源不断的将新移民-运往澳洲,并且完善当地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
至于美洲那边,大中朝的海军探险船队,已经在墨西哥和智利等地登陆,并且碰上了在那边的西班牙人的船只,双方发生了冲突,西班牙宣称那边的土地都是他们西班牙的领地,不许大中朝海军探险船靠岸登陆,更不许大中朝海军探险人员在这里圈占领地。
双方已经在海上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小规模的海战打了好几场,但是现在相对来说,大中朝探险船队并不占优势,毕竟他们是后来者,在这边还没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探险船队虽然有自保之力,但是却还不足以靠着他们的能力,驱逐那些西班牙人,抢占他们的城堡,所以几次交手吃了一些亏,甚至出现过船毁人亡的情况。
当承天三年的时候,于孝天在从美洲探险返回的船长口中,得知了这些情况,顿时便勃然大怒,将内阁召集起来,好好的发了一大通脾气。
内阁的大臣们对于孝天突然间发这么大的火,开始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于孝天随后开始给他们讲起了有关吕宋的事情,把以前吕宋和中国前朝的关系,以及后来西班牙人如何控制吕宋,又如何建立了马尼拉城。
于孝天重点对内阁大臣们讲述了在前朝万历年间,大概是万历三十一年或者三十二年的时候,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发动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对当地华人华商的大屠杀,受难华人高达三到五万人之多,只因为他们发现当地的中国人太过勤劳能干,数量也太多了一些,担心当地华人会取代他们对吕宋的统治,便毫无道理的对当地华人华商举起了屠刀。
而当时万历年间,这件事消息传至大明万历朝廷之后,当时的万历皇帝居然以这些华人都是大明弃民,不足以怜悯,所以对他们的遭遇不管不问,结果大大助长了西班牙人的嚣张气焰,原来西班牙人还干了这件事之后紧张的要死,生怕招致大明朝廷的报复,可是没想到大明朝廷居然会是这种态度,所以以后对于当地的华人华商更是肆无忌惮了起来。
后来西班牙人还试图抢占台湾岛,但是却栽在了当时的于孝天所率的海狼船队手中,阻止了他们对台湾岛的侵占,后来海狼实力越来越强,并且明确告诉西班牙人,必须要善待当地的华人,否则的话于孝天发誓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对他们进行报复。
西班牙人这才收敛了一些,不再敢肆无忌惮的对当地华人华商进行杀戮,但是却始终还是对待当地华人采用相当严苛的管制,并且暗中经常鼓动当地的黑皮猴子们侵害华人。
这些新式的纸钞,还打了水印,做了很多防伪的措施,于孝天把后世所知的一些纸-币防伪的技术,也都弄了过来,利用这个时代现有的可达到的技术,比如在制造纸钞专用的纸张的时候,在里面添加一些各种颜色的细纤维,使得纸钞用纸表面可以看到这些彩色的细线、这么一来起码现在的那些造假者,想要仿制这种新式的纸钞,根本就不可能,真假纸钞放在一起,用屁股也能分辨出来真伪,可以说是做足了防伪的措施,起码保证几十年之内,无人可以仿制这种纸钞。
各地银行拿到了这些纸钞之后,开始用纸钞给百姓兑换他们手中的旧币,并且官府贴出告示,任何人不得拒收这种纸钞,纸钞可当钞面所印的币值使用,而收到纸钞之后的商家,可以在每个月规定的几天时间之中,到大中国有银行各地分行之中兑换成等值的银币或者铜币。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最初当银行给人们兑换这些纸钞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要,非要兑换成那些金属新币才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币制2
银行便以现在新币数量不足,临时用这些纸钞替代,一个月之后如果他们没有把这些纸钞花出去的话,就可以拿来兑换,只是一个过渡措施,各地官府出面担保,并且派人维持秩序。
人们将信将疑之下,虽然很不放心,但是想到这纸钞也是当今圣上承诺过有效的东西,现如今于孝天在民间声望很高,可以说是为普通百姓做了大量实事,颇受底层百姓拥戴的,而且第一批领到纸钞的也是当兵的和那些地方官吏们,他们拿着纸钞在市面上购物,市面上商家奉命不敢不收。
所以人们也就捏着鼻子先兑换一点试试再说,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兑换了一些纸钞,然后有些人赶紧拿去花掉这些纸钞,试试看能不能买来东西,商家不敢不收,收了之后,也赶紧在规定时间跑去银行兑换成新币。
这个试验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于孝天甚至为了推行纸钞,把旧币兑换的时间延长了半年,让百姓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验证这些纸钞的货币价值。
另外于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税负的时候,以后全部收取这种纸钞,暂时不收取那些金属新币,以此来强力发行这些纸-币,建立起纸-币的货币信用。
老百姓试验来试验去,发现这些纸钞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不堪,拿到市面上去可以跟那些金属币一样,买来东西,而且不会因此降低币值,官府也公开收税的时候,收取纸钞,完全可以抵用新币。
特别是商家们,更是小心,他们多次试验,发现收取的纸钞确实可以拿到银行兑换出新币,渐渐的也就放心了下来,当然推行新币的时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有藏钱的习惯,拿到新币之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储藏了起来,使得大量新发行的新币,很快就沉淀在了民间,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这就造成了新币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于孝天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坚持一条,那就是确保这些币值不会出现问题,国有银行必须要有足额的银子储备,而不能擅自超发货币,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特别是发行的纸-币的稳定性。
人们习惯性的把新币留在手里面储存起来,把纸-币尽快的花出去,这么一来就加速的纸-币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时间一长,纸-币的币值始终被强有力的支撑着,渐渐的纸-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任,于孝天相信时间一长,只要保持住纸-币的币值,迟早老百姓会渐渐的习惯于使用纸-币,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属币。
金属货币虽然保值更好,但是毕竟沉重,不容易携带,随着商业流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南来北往的商旅携带纸-币要比携带金属货币方便得多,各地兑换业务也都全部统一,逐渐的纸-币肯定可以成为市面上流通货币的主力,迟早会把金属货币挤成辅币,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另外于孝天还下旨,禁绝任何私人钱庄或者钱号钱铺私下兑换新币,规范他们的业务行为,并且要求他们在大中国有银行之中,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方能继续营业,省的他们发生挤兑事件之后垮台,造成民间的混乱。
总之新货币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大中的货币制度,虽然现在推行起来还有困难,但是新货币政策还是得以推行了下去,这对于以后工商业发展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些工部户部之下花钱的地方,全部都开始使用纸-币,来取代金属货币,还有那些国有工商业以及于孝天原来私有的皇家企业,现如今也最先接受纸-币的交易。
最最关键的还是纸-币推行之后,官方对于纸-币的态度,以前大明发行的宝钞,因为贬值剧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后,却无法使用宝钞缴纳税负,连官府都不肯收的宝钞,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时期发行的宝钞,很快便变成了废纸。
但是大中朝在发行纸-币之后,却始终坚持稳定纸-币币值,官府也摆明态度,但凡缴纳税负的时候,以收取纸-币为主,这使得老百姓才会彻底放心下来,既然这些纸钞官府认,那么久没有问题,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时候,给官府交税用就是了,所以对于纸钞的信誉问题,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如此一来,纸-币的推广也就渐渐的推行了下去,开始初步建立起了纸-币的货币信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使用或者接受这些纸-币。
可以说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忙的是不亦乐乎,不停的废止前朝留下的各种弊政,推出各种新政,使得大中朝的发展开始迅速的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之中,坐火箭一般的开始发展。
随着吏治的清明,使得原来官场浪费和贪墨情况受到了极大的遏制,也为大中朝的财政支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于孝天在推行各种新政的同时,也开始将余钱大量的投入到了各地的基础建设之中。
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在崇祯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各处经常泛滥的河道,在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修缮,而且由地方官府牵头,在农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北方农田之中,则大量的打井。
为此于孝天还着令工部,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机械,用来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开挖打井的方式。
古代打一口井出来,是相当费力而且相当危险的事情,基本上全靠人力朝地底下挖,直到挖出水为止,期间经常塌方,把挖井的人给活埋在下面,打井是个绝对冒险的行业,搞不好就死人,而且耗费很大。
但是新式的畜力打井机械,却可以让打井这种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安全许多,这为北方农业抗旱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北方农业发展的时候,抗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这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像这样的小事,于孝天也都在始终关注着,不断的在推行新的政策。
而且为了以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在基础设施方面,他立国登基之后,开始大力兴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间的官道,因为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加之修路技术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况非常非常恶劣。
许多官道长年累月的行车,加之缺乏维护保养,简直就成了一条条深沟,不下雨的话上面是厚厚的浮土,下雨的话就成了一条条水沟,根本无法行人或者行车。
于是于孝天在朝中开玩笑照搬了后世的一个口号,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道路先修好,那么各地就能更快的富裕起来。
至于修路的资金,他下旨让户部想办法拨发,先从北方开始,采用他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资金不够,就挑选主要的官道进行修筑,然后随着以后财政状况越来越好之后,再开始修筑更多的官道。
至于修路的人力,则在各地就地征发,但是工程只能选在农闲时候开工,在农忙时候必须停工,只允许在五十里之内征发民夫进行修路,不得长期占用民夫在工地劳作,另外也不许各地官府,让民夫自备口粮,就算是不给民夫发放工钱,起码也要供应他们在工地做工时候的粮食供应,让他们吃饱干活。
虽然这么做老百姓赚不到钱,但是作为商业意识很差的普通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虽然闲着的时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两顿总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粮食的。
现在官府征发他们在农闲之时去修路,虽然他们要付出劳动,但是这段农闲的时间里,他们却可以在筑路工地上,免费吃饭,不用吃自家的粮食,这就为他们自家节省了一些粮食,这比起前朝时候,官府动辄征发劳役,还要他们自己出粮,已经让他们感到待遇相当不错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仅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两顿饱饭,也已经让他们很是满足了。
而且在公敌干活,吃的是实实在在的干饭,基本上可以管饱,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强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单单只奔着这口饱饭,也愿意去工地上干活。
所以其实这个时代,修筑道路和河道,真正投入的资金并不是非常大,地方官府主要付出的只是一些粮食和一些工具,修筑道路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想办法解决,成本并不是很高。
甚至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原本让每家每户只出一个劳力,到筑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穷人家为了省下自家的口粮,居然把家里面用不上的劳力都赶到了工地上去干活,只为了工地上免费提供的两顿饭,可以吃饱,还能省下他们自家的口粮,可见得老百姓在这个时代,日子过的还是相当的饥苦的。
就在于孝天登基称帝的第三年开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时候,随着大中朝内地各地局势基本上完全平靖下来之后,于孝天下旨开始扩编海军,让这些年来始终都处于绝对配角的海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从崇祯十二年底于孝天下令开海禁之后,中国沿海的海上贸易活动就开始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
大量的商贾开始把资金投入到了通海贸易之中,有人开设工坊生产各种可供出口贸易的商品,也有人把资金投入到了建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贸易的投机之中。
这也就带动了整个中国沿海一带的造船业的爆发式增长,原来已经因为大明二百多年禁海政策,导致的中国造船业严重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短短几年间就得到了扭转。
于孝天下旨开海禁,同时也取消了原来对所造船只大小的限制,只要你有钱,船寮也有这技术,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但是前提是要结实,能承受住海上的狂风巨浪才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内阁
沿海各地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了新的船寮,开始建造各种通海用的海船,其中以近海常用的沙船和适合远洋航行的福船以及坚固耐用的广船这几种船型为主,体积也越建越大。
最初刚开始开海禁的时候,各个船寮以及新建的船寮因为船匠手艺不成熟,大多只能造二百料左右的海船,但是随着各地船寮的船匠们的手艺提高,船只建造的也越来越大了,从四百料开始,到七百料八百料,船桅从单桅到双桅,现如今到三桅甚至四桅,使得海船的性能也越来越高。
当然这些船寮之中的翘楚,还是要算海狼集团旗下的那些船厂,在于孝天北上控制了朝局之后,海狼集团旗下的船厂便开始在陆上沿岸设立分厂。
他们现在泉州和香港建立了两座造船分厂,接着又在松江府建立了一座分厂,后来又在青岛设立了一座分厂,当承天元年的时候,于孝天刚刚收复辽东,他们便第一时间跑到了旅顺那边,在后世大连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船厂。
而这一步干的可以说是非常之漂亮,因为自宋元开始,中国航海业就一直在发展,南方大批的森林被采伐,然后造成了船舶远航于各地,到了明代之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整个南直隶一带都已经找不到可以造大船的大树了。
现如今随着海禁开放,南方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船寮,对于木材的需求就越来越大,现在南方造船所用的木材,要么是从南洋进口,要么从台湾岛进口,海南那边也是一个木材出产之地。
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各大船寮的需求,只能从四川采伐木材,然后再走长江放木排出长江口,运到船寮之中供造船之用。
而且木材还需要一个干燥的时间,采伐的木材最短的需要干燥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一些硬木甚至需要两年以上的干燥时间,才能用于造船,否则的话强行造船使用,造出的船只也无法保证结构强度,下水之后会出现变形开裂,弄不好就发生沉船事故。
这方面目前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占有了很大的优势,他们控制着整个台湾岛的木材出产,原料只能先紧着海狼的造船厂使用,多余的才会卖给其它船寮使用,而且他们掌握了木材干馏的工艺,拥有建造大型木材干馏厂房的技术,采伐的原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干馏烘干工艺,尽早的投入使用。
还有就是海狼的造船工艺也最为先进,他们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预制构件,然后船台组装下水,船只生产工艺流程集约简单,造船周期比起一般的船寮短很多,一般四百料到八百料的标准船型,从定船到交船,最短的一个月到两个月就可以交船。
而且他们所造的船只质量上也最好,坚固耐用,抗风浪能力强,抗沉能力强,价格虽然高,但是却还是被各大海商追捧,订单如同雪片一般的落在了海狼的船厂之中,使得海狼在各地的船厂,都不得不断的扩大规模,招募船匠。
随着建奴的覆灭之后,辽东回归到了汉人之手,而辽东目前木材资源极其充分,而且运输也相当便利,木材在山中伐下来之后,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出海,大部分走鸭绿江出海,一些地方则可以走大凌河、大辽河等大河出海。
在于孝天的提醒之下,海狼集团飞速的抢占了后世大连湾之中最好的一块土地,并且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飞一般的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并且配套建造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厂和烘干厂,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那里便被兴建成了一座大规模的造船基地,并且开始大量的造船下水,供给海商使用。
另外通过引进技术,海狼集团的造船厂已经通过逆向复制等等手段,拥有了全新的西式海船的造船工艺,并且加上了中式造船法,改进船只性能,现如今造船能力极强,加之中国目前拥有用不尽的人力,使得他们可以建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战船,和性能最好的海船。
再加上于孝天这个bug的逆天存在,他掌握着世界船舶发展史的脉络,知道很多更新式的船型,现如今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海狼造船厂已经可以建造出排水量高达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的巨型海船。
这些海船基本上都是盖伦船,拥有极强的承载能力和航海能力,放眼整个亚洲,现在起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可以和大中海军相抗衡。
要不是头些年于孝天要争霸陆地,逐鹿中原,需要对陆军进行大力投入,不断的扩充陆军的兵力,把有限的资源都倾斜到了陆军身上,现如今海军早就拥有了可以远征世界各地的能力了。
现如今随着陆上中原彻底平靖下来,陆军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需要继续大量给陆军投入更多的资源了,仅凭现在大中朝拥有的三十余万陆军,已经足以横扫整个亚洲没有一点问题。
于是于孝天终于把目光再次投到了大海上,开始正式圆他的梦想,于是整个军费开支,也随即开始朝着海军方面倾斜。
于孝天这个时候,在朝中重新对于执政结构进行了一次相当大的改制,正式推出了内阁制,设立总理大臣一名,另外协理大臣六名,其中总理大臣总理天下事务,直接向他负责,按照于孝天的指示,对国家进行管理。
而六大协理大臣,则分别负责农务、教育、工商、军事、司法等事务,受总理大臣管理,另外各部尚书也入阁参与理事,由内阁负责对大中朝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当然于孝天目前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他可以全权否定内阁做出的任何决定,撤销内阁已经发布的命令,以及随时可以撤换内阁任何成员。
但是一般情况下,内阁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利,可以为于孝天分担去绝大部分的政务,只要大方向没有问题,于孝天决定让这些内阁大臣们放手去做,他只需要做好掌舵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一旦要是这些人之中有人出现了偏差,那么他可以随时撤换,并且收回权力。
暂时他没有把兵权交给内阁,只有调动兵力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调动兵力,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全部在他手中,这样先保证他对于天下的绝对控制权,以免出现权力失控的情况。
但是内阁制的推行,确确实实让于孝天从繁重的政务处理之中解放了出来,不需要再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去上朝听政,也不需要天天晚上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撑不住脑袋了。
内阁每天只需要将他们处理的各种政务,汇总成一个简报,第二天呈交给于孝天,于孝天审阅一下简报就可以了,一旦要是他发现简报之中某些政务处理不符合他的想法,那么他可以有权召回内阁已经发布的指令,撤销内阁已经做出的决定。
有需要的话,他随时有权召集内阁开会,而不用事必躬亲的召集所有朝官入宫上朝,把他从这些杂务之中彻底解放了出来。
内阁制建立之后,于孝天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最后一次早朝结束之后,他直接回到后宫里面,蒙头大睡了大半天,才神清气爽的爬了起来。
好好休息了几天之后,他动手的瘾便又犯了,把以前他手下配合他制作各种模型的工匠招入了宫中,并且派人给他制作了一个大型的绘图板以及全套制图工具,开始在御书房之中挥洒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经过于孝天提前很多年的准备,现如今大中朝已经拥有了一支近百条远洋探险船队,并且招募了过万的远洋探险船队水手。
这些探险船队的船只,都是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船,式样一条比一条新,不断的进行着改进,虽然排水量并不见得都很大,但是船速快,船体建造的异常坚固,拥有很强的武装,船上也配备了这个时代最为完善的物资储存设施,可以长时间在大海上远航。
而水手和船长们,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个都拥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对于于孝天也极为忠诚,并且全员接受过远洋航行的培训和实习,拥有很强的独立航行能力,可以应付大海上瞬息万变的各种情况。
这些年来,这支远洋探险船队,分批被派往了世界各地,探索以前中国人从未到过的地方,负责探查新的大陆,并且负责对沿途发现的岛屿、大陆进行考察,绘制海图。
到了承天三年的时候,这些探险船队的探险船,已经抵达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南美洲北美洲沿岸一带,已经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像印度洋之中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早已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帆影,远至马达加斯加岛和好望角也已经被他们征服,甚至于有探险船,已经按照于孝天给他们提供的指点,绕过了好望角,沿着非洲西岸,行至了欧洲。
而有些探险船则穿越了太平洋,沿着获取到的海图,远航到了南北美洲的西岸,并且沿着南北美洲的西岸,朝着两边航行,沿途考察了很多地方,绘制出了一副完整的海图。
甚至于他们已经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等沿海地区,建立起了属于大中朝的桥头堡,宣布了这些地方归属于大中朝所有。
最重要的是他们按照于孝天的指点,早已在南半球那边,找到了澳洲,并且在澳洲的东西两岸登陆,各自建起了两座城堡,被于孝天命名为东澳城和西澳城,宣布整个澳洲成为大中朝的领地。
(昨天出去玩儿了一天,本来设定的是更新两章,出门的时候设定的自动更新,结果自动更新出了问题,这一章没有更新上去,今天回来才发现只更新了一章,所以今天补上!以后再也不相信自动更新了!呜呼,已经被坑了好几次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兵发马尼拉
于孝天甚至在尚未登基称帝,建立大中朝之前的崇祯年间,已经开始了对澳洲的移民活动,采用招募的手段,甚至是强制的手段,已经朝着澳洲那边的东澳城和西澳城两地,运送去了数千人口,甚至还运过去了两支人数大概各有五百人左右的陆军士兵和海兵,到两地驻守,并且派驻了官员,对当地开始探索和管理。
海军方面在东澳城和西澳城两地,都派遣了五六条常驻的炮舰,作为在当地的海上武装力量,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更是加大了对澳洲的移民活动,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在承天元年之后朝着澳洲移民了过万人之多,并且建立了一条固定的定期航线,每年有十几条到几十条大型海船,来往于大中朝和澳洲两地,源源不断的将新移民-运往澳洲,并且完善当地的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
至于美洲那边,大中朝的海军探险船队,已经在墨西哥和智利等地登陆,并且碰上了在那边的西班牙人的船只,双方发生了冲突,西班牙宣称那边的土地都是他们西班牙的领地,不许大中朝海军探险船靠岸登陆,更不许大中朝海军探险人员在这里圈占领地。
双方已经在海上发生了正面的冲突,小规模的海战打了好几场,但是现在相对来说,大中朝探险船队并不占优势,毕竟他们是后来者,在这边还没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探险船队虽然有自保之力,但是却还不足以靠着他们的能力,驱逐那些西班牙人,抢占他们的城堡,所以几次交手吃了一些亏,甚至出现过船毁人亡的情况。
当承天三年的时候,于孝天在从美洲探险返回的船长口中,得知了这些情况,顿时便勃然大怒,将内阁召集起来,好好的发了一大通脾气。
内阁的大臣们对于孝天突然间发这么大的火,开始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于孝天随后开始给他们讲起了有关吕宋的事情,把以前吕宋和中国前朝的关系,以及后来西班牙人如何控制吕宋,又如何建立了马尼拉城。
于孝天重点对内阁大臣们讲述了在前朝万历年间,大概是万历三十一年或者三十二年的时候,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发动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对当地华人华商的大屠杀,受难华人高达三到五万人之多,只因为他们发现当地的中国人太过勤劳能干,数量也太多了一些,担心当地华人会取代他们对吕宋的统治,便毫无道理的对当地华人华商举起了屠刀。
而当时万历年间,这件事消息传至大明万历朝廷之后,当时的万历皇帝居然以这些华人都是大明弃民,不足以怜悯,所以对他们的遭遇不管不问,结果大大助长了西班牙人的嚣张气焰,原来西班牙人还干了这件事之后紧张的要死,生怕招致大明朝廷的报复,可是没想到大明朝廷居然会是这种态度,所以以后对于当地的华人华商更是肆无忌惮了起来。
后来西班牙人还试图抢占台湾岛,但是却栽在了当时的于孝天所率的海狼船队手中,阻止了他们对台湾岛的侵占,后来海狼实力越来越强,并且明确告诉西班牙人,必须要善待当地的华人,否则的话于孝天发誓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对他们进行报复。
西班牙人这才收敛了一些,不再敢肆无忌惮的对当地华人华商进行杀戮,但是却始终还是对待当地华人采用相当严苛的管制,并且暗中经常鼓动当地的黑皮猴子们侵害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