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陶清风静静聆听了一会儿海浪的轰鸣,跟着村长在高崖上散步,发现脚下在石壁上凿开的路,年代特别久远,就问村长是什么时候建的。
“不清楚了,古魏,古蜀?唉,我老了。”
经询问得知,这位老村长是全村唯一高中毕业之人,考虑到他的年龄,在他的年代读高中已经不容易了。村中没有学校,是在镇上读的,赶上动乱没能考大学,被安排回乡工作,一呆就是几十年。村中越来越没落他也有心无力。
陶清风沿着古道继续游览,指着高崖一处洞口道:“那个是古藏兵洞吧?江陵、荆川的古战场都有藏兵洞。这里地形易守难攻,应是古时兵家争地。”
老村长惊异地看了陶清风一眼,才道:“那个洞,以前村里年轻人进去过,里面的确有一些碑刻,但是也没人认得。也没法搬运出来。”
陶清风沉吟道:“应该拓下来……”
老村长说:“我们哪里懂这些,谁又愿意来这种地方呢,没有路。”
陶清风看着老村长,道:“会有路的。”
老村长以为陶清风是在安慰,苦笑着摇摇头。陶清风提出要独自逛一会儿,老村长就回去了。
天色已晚,大海被染成墨蓝色;冰轮悬天,给万物披上薄薄的白纱。陶清风独自站在高崖上,风吹动他的衣袂猎猎作响。
月明星稀,天边启明星交辉,仿如深色天鹅绒背景上的钻石。陶清风嗅着海风的腥咸味,心中是豁然开朗的充盈感。没有哪一刻在他的人生中,比现在更深刻地领悟到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过去,陶清风哪怕高中探花,御赐及第,都从来不算是“达”过。在那样的时代中,唯有高冠簪缨,登坛拜相才算得上是读书人的“达”,才能去做一些“庙堂之思”之事。本来按照陶清风的设想,顺利入仕后,努力十年二十年,才有机会实现这种“达”。
可是这个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是如此多元如此自由,无论做什么,似乎都能实现“达”。冥冥中的老天爷让他托生到陶清这个不幸之人死后的身躯上,成为了一名演员。如果真的存在什么指引,那么就是此刻他所面对的事,和老天爷知道他会去做的选择。
陶清风再也不会考虑究竟要赚多少钱才能解约了。合同上写的一亿,丽莎说过只是好听,真正法院不会判那么多。所以陶清风本来计划是,赚个几千万就去打官司解约。
可是,陶清风忽然想明白了,这些钱明明有更好的用途,比如给海箕村修一条路。虽然这不是他曾经忠诚过的朝代,但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朝代更迭,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是那么的相似。他在海箕村中,依稀看见了当年自己故乡的南山田园。而在这片华国的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村落在幻觉中一点点铺就在陶清风眼前:江山东流,沃野仍在。
陶清风第一次觉得:演员这个职业很好。虽然是基于资本市场的畸形机制催生了演员高昂吓人的报酬……但报酬只要用之有道,便值得为之奋斗。
何况,屏幕上可以身体力行地传达“教化”的价值观,屏幕外可以把资产化为福泽……陶清风庆幸自己想通了。想通后,他的整个人生前景顿时不同,仿佛全世界都不同了。
虽然这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但陶清风知道这和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没有区别。他坚信是正确的事……陶清风静静站在崖边,遥望太白星,露出微笑:燕兄,你也会赞同我是对的。利国利民本来是你的政治夙愿,你去了国子监兼济天下儒生。我不清楚你最后有没有实现心愿,没有也没关系。千年之后,我换一种方式来继续,尽一点微薄的努力,就是我存在此处的意义。
第74章 小传
陶清风在告辞离开海箕村时, 村长仿佛才想起来般问他:“你现在哪里工作?辛不辛苦?”
陶清风没有一下子全告诉老村长, 怕他年纪大了受刺激, 说他现在城里,过得挺好, 不缺钱花,等有空会回来看他们。
陶清风心想:等以后他赚够了钱,给海箕村修了路之后。这个村子就能渐渐不那么穷。藏兵洞里的石刻、古栈道还有海景, 都可以建成风光古迹旅游地。只要他们致富了,就能安卫星电视,建移动基站, 看电视用手机。那时候就会知道陶清风,甚至可以在网上看他演的电视剧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拍好。
陶清风把吉普车上的给村里人带的礼物送给他们后, 当天晚上陶清风和苏寻就驾车连夜赶到地级市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白天就回去了。陶清风又休息了两天, 觉得身体和精神完全恢复过来,甚至因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 状态比之前更好, 重新回归了剧组,拍属于东君骆琅宁那部分剧情。
陶清风分饰两角, 他请教演职人员后, 知道分饰两角在拍摄时, 是和裹成粽子的“小绿人”对戏。“小绿人”并不需要什么演技,只站在那里当个“木偶摆件”,偶尔摆动一些幅度很大的姿势。给演员的眼神和情绪找到一个固定点。后期再把两组镜头剪辑在一起, 把小绿人抹掉。
陶清风对其他替身都没需求,他们很久前就都离组了,他的替身只剩武打替身翟艳。翟艳特别热心来做“小绿人”。哪怕她把脸裹得只剩眼睛和鼻子嘴巴,陶清风都感觉得到,她的眼睛、口型和肢体动作,不仅是想做一个“木偶摆件”,而是试图在“演”。有时候甚至把台词记下来。
“我给很多演员当过替身。”翟艳说,“尤其是分组拍的那种,和很多老艺术家对过戏。有位老戏骨前辈告诉我:别人虽然看不到我的脸,但我演的时候,我就是主演。我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陶清风和翟艳对戏,感觉她的认真程度,并不输给真正的演员,就问:“你为什么不出道呢?”
翟艳叹了口气:“不够漂亮呗。”她也算不上丑,甚至称得上清秀。可惜娱乐圈对女星容貌是第一位的高标准严要求,进圈并不容易。陶清风看她神色有些黯然,善解人意地转了话头,说起了她想听的虞山海和骆琅宁对手戏时该怎么表现。
陶清风说:“待会我先骑上马,把你捞上来。然后交换。”
翟艳惊讶道:“等等,你要亲自骑马跑过来??你会骑马吗?还把我捞上去?”翟艳以为这场戏,她不但要替“小绿人”,而且还要替跑马动作。陶清风坐在马背上拍个静态就行。
陶清风点头:“我会骑马。”骑御是君子小六艺之一,陶清风从小就学会的,虽然马是他老师家的。陶清风自己练习的对象只能是他家那头温顺壮实的大青牛——其实他暗自觉得,骑马比骑牛简单多了。牛走得慢,但是牛背真的不好掌握平衡。后来入朝后,公务也有很多次骑马的机会。至于把翟艳捞上来,翟艳本身很灵活,也会配合他发力,陶清风并不太担心。
剧组的马匹是向横马影视基地租借的,租了一匹鬃毛极长的漂亮白马,戴着棕色羁勒。陶清风戏服穿戴好后,去牵马缰绳,按他熟知的方式拍了拍白马的头。白马亲昵地伸过头来蹭了蹭他的手。
陶清风笑了笑,脚下一踩马磴,娴熟地骑上了马背。不但姿势行云流水,而且在上马骑御时都刻意保持着身姿的挺拔与舒展,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式的赏心悦目。现场剧组有其他组的小女生助理捂着嘴低低叫出声,觉得这简直像是现场版的“我的意中人是个白马王子”。
这并不是正式拍摄,只是陶清风在试骑而已,正式表演时,虞山海的骑马表情是非常焦急严肃的——他要从南国武林人的包围中,救下他的弟弟骆琅宁。哪怕这会给他数不清的无妄之罪上再多加一条“里通敌国”实打实的理由。
但那是弟弟。哥哥保护弟弟,维护弟弟,照顾弟弟,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怕他们分离几十年,相处时日太短,来不及建立互相熟识理解的兄弟情谊。但血脉之亲依然在冥冥中牵连到心脏中。
陶清风在马背上适应得差不多后,摄影组也摆好了机位。今天的机位摆得尤其多。因为要拍动态的远、中、近景。摄影组的人也要分别操作不同位置的镜头“推”“拉”“摇”“升”等。拍摄效果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大家各有主意,陶清风就建议他们,干脆尽量多拍几组,最后汇总选择。虽然这样成本稍微高,剪辑也要辛苦,达成一致的效率要慢些,但却在没有导演把关前提下,保证了剪辑素材的丰富。
陶清风饰演的虞山海骑马驰来,一手执缰,神色苍白,表情焦急。临到近处催马奋力跃起。按照剧本上演【白马长嘶一声,冲入了南国武林人的包围中】。
这个跃马的动作剧本并没有写出来,是陶清风自己加的。演职人员一看他居然真能把这匹马骑得那么好,俱是心中舒了一口气。陶清风奔到包裹成小绿人挥洒武术招式的翟艳身边,他歪朝侧面勾下半个身子,先是拉住了对方的手,然后发力一带。
翟艳还以为陶清风就是来虚拉一下,没想到陶清风真的能控制住重心,使出了相当稳健的力气。翟艳并不知情,铆足了劲,借助背肌侧跃了上去。两股力量叠加,她顿时就飞得过头了些——还好陶清风反应快,又用力往回一扯,翟艳也赶紧卸力。本来剧本上是把骆琅宁拉上马骑在前方,可是这一跃一卸,为了符合力学原理,翟艳就变成了横躺在马背上。陶清风生怕她摔下来,赶紧如剧本里写的那样,【虞山海一把抱紧了弟弟】。
虽然姿势摆错了,但他们还是想继续拍完这一条。于是翟艳就从小绿人的装扮里给陶清风棒读骆琅宁的台词:“大英雄,大侠客,你说过,你是南国人,我是北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
翟艳虽然很想“演”,但她实在不会演骆琅宁这幽怨口吻,还得等陶清风待会换过来演。剧本中,虞山海刺杀济昌王爷被打落山崖。骆琅宁秘密搜寻过踪迹,在父亲和兄长之间挣扎,不希望他们两人任何受伤。曾试图给胞兄捎去一点援助,却被虞山海回信说:你是北人,我是南人。南北各异,非我族类,不必再提。其实那时虞山海已经开始被南国武林追杀,不愿牵连别人,才装作断绝兄弟关系的冷血说辞。但是骆琅宁信以为真,心痛如绞。却又在听到虞山海被追杀的消息时,忍不住去寻他。
剧本中辗转相见,被兄长从危难中救出时,骆琅宁第一句台词还是委屈口吻。那句“大英雄,大侠客”的讥讽意味非常浓重。毕竟骆琅宁从小好歹是锦衣玉食的小王爷,哪怕不跟父帅亲近,但其他人对他不是毕恭毕敬,或者换着花样讨他开心。骆琅宁武艺高强,又心高气傲,何曾有过像对虞山海那般“热脸贴冷屁股”式的待遇,而且那还是他的亲哥哥,终于还是忍不住别扭了一下。
陶清风不像别的演员需要被代入戏,他自己分饰两角就可以很轻松调动情绪,或许这是跟他对这两人的心理。变化揣摩得非常通透有关。他理解【虞山海嘴拙、闷葫芦、很多事都憋在自己心里,这也间接是未来他被追杀却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开误会的原因之一】这种前提,所以饰演时,在骆琅宁说出“其心必——”的那个“心”时,陶清风能演出【虞山海焦急地低头看着弟弟,目光里是担忧,脱口而出】的那种直白:“心?现在你知道了我的心了吧。”
这几句台词被编剧小姑娘写得特别暧昧和骨科,然而陶清风是真的读不出小姑娘暗搓搓掩藏的cp党柔肠辗转。他仍然很认真地,把这些台词一个字一个字,非常准确清晰,富含感情地演绎出来。拍完了这一幕,大家一起看镜头商量时,来片场观摩的小编剧捂着脸,对陶清风虚弱道:“这横抱太苏了……天哪我都不敢这么写……我不行了……我要旋转爆炸升天了……”
陶清风疑惑地问她:“什么叫苏?”
编剧小姑娘语无伦次:“苏就是帅到到渣让人想打又喜欢……苏就是温柔强大到让人想昏倒……”
陶清风无奈地想:字词都听得懂,连在一起又听不明白了。算了,他继续换过去拍下一条,由翟艳裹在小绿人里演虞山海骑马,陶清风演被抱上马的骆琅宁。在编剧小姑娘的强烈要求下——虽然陶清风也不知道她执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保留了姿势错误的那个“横抱”。
骆琅宁的戏服全都是白色的,各种白长绸衫、光是不同的暗纹就有三种,还有白披风、白毛裘、白短打服。毕竟东君在原作里就是孤傲翩翩的华贵白衣公子,每次出场都有一台鼓风机在旁边吹他的头发和衣服。
所以当翟艳拉过来,陶清风借力被牵上去横抱在马前方,就像飞起来一只大翅膀的白蝴蝶,广袖一扑一盖就是拥云簇雪。画面效果实在是美不胜收。
拍完后,陶清风还要负责研究镜头。这一条的镜头特别多,远中近还有特写,又分成各个方向的机位。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其实全部打包丢给剪辑组就可以。但陶清风生怕镜头太多,也担心别人对角色的镜头处理无法领会他的理解。所以他都是先自己筛选一遍。把筛选后的片段和全部素材都发给剪辑组,至于参详后是不是还要用原始材料,由剪辑师的专业知识决定。他们剪的时候陶清风也会边看边讲解思路,当真是战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了。
等陶清风回到宾馆房间已经八点过了,苏寻给陶清风送了外卖上来。陶清风一边吃,一边听苏寻汇报一下近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苏寻说到虽然陶清风的敬业通稿虽然帮他增加了一些粉丝上浮率,可前段时间的黑料渣滓也被人别有用心地又翻出来兴风作浪了。
每个上升期的小生都要过这一关,人越红是非越多。丽莎的建议是,不要走纯粹的黑红路线,网络舆论这一块的阵地还是要利用起来,反黑反造谣。言下之意是希望陶清风做些反应,给自己巩固一下当初改名字时书卷气的人设,免得微博只像个广告博似的转消息,人设就会模糊。
陶清风就问:“那要发什么呢?”
苏寻说:“小陶哥你有没有那种,比如片场小日记?对角色的心得?或者什么文艺小清新的鸡汤?”
陶清风默默思考了一下“鸡汤”是什么意思,迟疑问:“片场和角色理解……不是有保密协议,不能剧透太多吗?”
苏寻说:“可以说已经公布后的梗概,不涉及改编的具体情节就好。”
陶清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笔记本,说:“这上面都是我的心得,不过好像有点多,微博是不是只能发140字?”
苏寻表情又裂了,他赶紧说:“可以发长微博的,但也不要发几万字那种。小陶哥你看看精简到三千字左右。主要表达你对角色的理解。也可以串点比较好玩的小故事,比如你怎么读原著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
陶清风点头道:“明白了,所以这是一篇‘散记’?你等我两炷香……咳,半小时。待会麻烦你打在电脑上发出去。”
陶清风就重新取出一个空白本子,摊开厚笔记本,开始书写。他写硬笔书法并不像毛笔那样熟练,但还是写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间架结构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过陶清风写的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向左,竖排的书写顺序。
陶清风写完后交给苏寻,苏寻已经见过陶清风写小论文时竖排繁体字的奇异习惯,一边用小笔电录入,一边问陶清风他不认识的繁体字,暗地腹诽:肯定是小陶哥跟严教授学的。历史学教授真是老学究。苏寻边录入他边读内容,不由得汗颜道:“小陶哥……你写的这个……是不是太深了点。我有些都读不懂。”
陶清风道:“是吗?我以为我已经简化通俗了很多,我再改得口语化些吧。”
陶清风又修改了一遍表达,苏寻勉强能读下来了。他编辑配了合适的图片,加好标题用陶清风的号发了出去。
看到那条题为《乾侠与东君——最近与最远的手足》标题的长微博。有发博提醒的陶瓷粉丝们,瞬间就占据了热评。她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纷纷转发时说“抢先马住学习教材”“阅读理解来了,学习使我幸福”“今天的陶哥哥依然英俊得像班主任”“不会写文章的导演不是好演员”等等啼笑皆非的逗比言辞。抢住热评的小妹妹们,真的一句一句边查阅,边在回复里疯狂打call。
以常人眼光来看,陶清风这篇混合着对原作理解,和为剧本新大纲背书的“散记”的内容还是蛮丰富,提到了很多原作有意思的细节:
“……原著中骆琅宁嗜茶,一直想在山坡上开几亩茶园,他对茶也有很深的鉴赏,写过《妙茶集》这种小册子。而原著的虞山海经过太湖的时候,曾感慨过那边的茶园风光是‘玉镜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片※’。剧版大纲中,这两人改编成兄弟,是能在原著中找到支撑细节的。”
“……再从‘酒’的渊源说起:原作中出现过酒星、酒旗、酒樽、酒垆、酒泉等意向。虞山海前期去一个江湖朋友家,尝酿的“纯粮酒”,被招待得很好。但是故事后期恰恰是这个朋友,写信诱骗虞山海去自投罗网。原作里写,骆琅宁不喜欢喝北国辛辣的‘金刀魂’,却在雨天买了一小壶南国小贩走私过来的‘春笋酒’。改编的剧情细节是不能透露的,但可以保证并没有脱离原著。两人都曾经把‘酒’当作避风港,也是个共通点。”
“……兄弟是什么呢?兄弟肇自血缘,和人性息息相关。相信看了剧中改编,大家自有体会。我曾为骆琅宁作一笺取材于原作和新编大纲的小传,不涉具体情节,与诸君一观:
“骆琅宁,北人。皇统二年生。父骆怀江,元祐十年枢密副使也。怀江年二十,潜南国,伤重,见救于虞母,数月后辞去,告其部曰:吾心于江畔也。部下皆不解其意。越明年,骆怀江娶北国安平公主,升节度使,赐济昌王。次年,生子骆琅宁,宁生而不啼,眼神坚锐,骆怀江深纳罕之。”
“……宁四岁,怀江教之甚严,非夜眠及餐饮不停习武诵书也。宁偶有抗拒,辄受肱骨之罚。其母检视,竟无完肤,斥怀江:“尔何太毒也!”怀江曰:“大丈夫死生沙场,安为区区伤痛耽?”除夕夜,宁习武,手满冻疮而不能盈握,剑坠。父责其跪雪中,雪没膝盖。越明年,安平公主逝。宁题诗怀母,曰:‘孤星北望关山断,澜流东奔料难还。萧萧草心霜月夜,天涯吹茄劝加餐。’”
“……元祐十年,虞山海潜王府,隐身份与骆琅宁交……【涉及剧透无法放出,欢迎关注改编剧情】。”
这是一篇虽然人设大致符合原作,表达却完全不一样,从来没有在原作任何版本出没过的人物小传,包括骆琅宁的那首诗,也是陶清风原创的。
自然,陶清风这条长微博发出后,又掀起了一轮新的波澜。
第75章 特效公司
陶清风这条长微博, 是有史以来他所发的微博中, 出圈速度最快的。
首先被所谓“新武侠圈”中人转了。什么叫新武侠圈呢?在金古梁温后, 大陆武侠写出头的被冠以“新武侠”作区分,比如小椴时未寒。还有一些虽然后来成名作并不是武侠, 但早期也在这个圈子里写过武侠小说的作者,比如江南沧月步非烟树下野狐等等。木飞客当年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虽然木飞客的原作小说还是有些硬伤, 但那是以金庸式的武侠小说作标杆要求。横向对比,木飞客自有一批拥趸。在“新武侠圈”中也有些“笔底知交”。这个圈也不全是作者,也包括读者粉和“新武侠作品”的书评人。而且也和隔壁的“奇幻圈”“科幻圈”等小说读者群有很大的重叠程度。
他们数量虽然不多, 但质量都非常可观。就是容易带上对明星和娱乐圈的有色眼镜,在陶清风这条微博下面, 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部分是不看内容就痛心疾首的“原作党”。
“……虞山海和骆琅宁都成兄弟了。还能再狗血一点吗?这年头魔改剧什么套路都想得出来。我打一百个赌, 改成兄弟不就是方便兄弟当情敌争一女吗?期待一个娇弱小白花梅忘雪。”
“这就是那种原作党无法剧透的魔改剧, 大概第一集 就给你把书里中后期揭露的谜题全都抖了,后面就不停注水注水。”
“隔壁打孩子家的留级生发来慰问, 恭喜你们也体会了我们听到《羽烈南淮十二刀》要拍电视剧被哽住的心情。”
当然, 也有认真看了陶清风微博内容后,很正面的评价声音。
“十年原作党表示剧组的代笔团真的做了功课啊。原作里很多细节都提到了。既然代笔团这么认真, 希望演员上心一点。”
有小陶瓷在下面评论战战兢兢说:我爱豆没有代笔团, 这是他自己写的。然而遭到了无情的嘲笑:这种质量, 演员写得出来?
也有不少意外期待的评价。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带感吗?其实暗搓搓脑洞过……明明虞山海和骆琅宁是同一时期同一背景不同系列的男主角,一南一北,居然王不见王, 动如参与商。要是改好了,真的能非常好看啊。但这篇小传是怎么回事?木飞客哪里写过吗?我一个全版本制霸者居然从来没见过?”
又有小陶瓷在下面小心翼翼评价说:长微博里说得清楚,那个小传是我家爱豆自己写的。又遭到了无情的嘲笑:算了吧,娱乐圈里的人都是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没点数吗?礼貌性夸一句剧组认真,你们还真以为是你们爱豆亲自写的啊?一群傻白甜。
这条微博惯例被剧组官博转发,然而这个剧组官博粉丝还不到陶清风的十分之一,转发里面基本都是僵尸号。
其他演员也转发了,在杜玥那里流量最大头。杜玥比了个“大拇指”的手势,她的粉丝“月亮”们非常有组织地轮了几万条。却也有些不和谐抱怨的声音:说长微博里怎么不提她们女神,只提两个男主角。杜玥不但被这部三流麦麸网剧压番,还给这部专门捧小透明的剧抬轿,实在太委屈了。杜玥家的事业粉本来就为她自降身价接这种资源而不满,借机又狠狠发泄了一番。
即便陶清风这篇微博内容真的写的很好,但很多时候,人们作出的评价跟内容无关,只跟他们各自的立场希望有关。
不过,这篇内容是陶清风亲笔写的,终于还是得到了证实。
一个名为“明月何时照我还”认证为“作家”的微博号,转发了陶清风的长微博,表示:“朋友是这部剧的编剧,我有幸给这部剧贡献一点脑洞。有一段时间她把我和陶清风拉进讨论组商量剧情。陶清风是个文化素质非常高,笔头功夫很硬的演员。不仅小传是他亲自写的,他还给虞山海、骆琅宁和梅忘雪都写了诗,带着剧透不能放出来。”
这人就是那位退圈生孩子回来舞的“明月太太”了,虽然现在她的重心是放在实体书上,但是从网络早期就开始积攒的粉丝依然不可小觑。大批激动的文粉对这条转发里的信息量表示了深深激动:“我女神参与了编剧”“哪怕只是脑洞也想看”等期待声音。
当然,也有一部分“怀疑论者”痛斥“明月太太”失去了本心,向资本市场低头,连这么low的网剧都捧,是不是被营销收买了,江郎才尽要赚奶粉钱。
至于“新武侠圈”那边的读者,和这边读者本来就有重合,甚至有些是双担。有些人收回了一开始不相信长微博是陶清风自己写的言论,还激动得上蹿下跳,表演路人转粉。
“不清楚了,古魏,古蜀?唉,我老了。”
经询问得知,这位老村长是全村唯一高中毕业之人,考虑到他的年龄,在他的年代读高中已经不容易了。村中没有学校,是在镇上读的,赶上动乱没能考大学,被安排回乡工作,一呆就是几十年。村中越来越没落他也有心无力。
陶清风沿着古道继续游览,指着高崖一处洞口道:“那个是古藏兵洞吧?江陵、荆川的古战场都有藏兵洞。这里地形易守难攻,应是古时兵家争地。”
老村长惊异地看了陶清风一眼,才道:“那个洞,以前村里年轻人进去过,里面的确有一些碑刻,但是也没人认得。也没法搬运出来。”
陶清风沉吟道:“应该拓下来……”
老村长说:“我们哪里懂这些,谁又愿意来这种地方呢,没有路。”
陶清风看着老村长,道:“会有路的。”
老村长以为陶清风是在安慰,苦笑着摇摇头。陶清风提出要独自逛一会儿,老村长就回去了。
天色已晚,大海被染成墨蓝色;冰轮悬天,给万物披上薄薄的白纱。陶清风独自站在高崖上,风吹动他的衣袂猎猎作响。
月明星稀,天边启明星交辉,仿如深色天鹅绒背景上的钻石。陶清风嗅着海风的腥咸味,心中是豁然开朗的充盈感。没有哪一刻在他的人生中,比现在更深刻地领悟到那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过去,陶清风哪怕高中探花,御赐及第,都从来不算是“达”过。在那样的时代中,唯有高冠簪缨,登坛拜相才算得上是读书人的“达”,才能去做一些“庙堂之思”之事。本来按照陶清风的设想,顺利入仕后,努力十年二十年,才有机会实现这种“达”。
可是这个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是如此多元如此自由,无论做什么,似乎都能实现“达”。冥冥中的老天爷让他托生到陶清这个不幸之人死后的身躯上,成为了一名演员。如果真的存在什么指引,那么就是此刻他所面对的事,和老天爷知道他会去做的选择。
陶清风再也不会考虑究竟要赚多少钱才能解约了。合同上写的一亿,丽莎说过只是好听,真正法院不会判那么多。所以陶清风本来计划是,赚个几千万就去打官司解约。
可是,陶清风忽然想明白了,这些钱明明有更好的用途,比如给海箕村修一条路。虽然这不是他曾经忠诚过的朝代,但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朝代更迭,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是那么的相似。他在海箕村中,依稀看见了当年自己故乡的南山田园。而在这片华国的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村落在幻觉中一点点铺就在陶清风眼前:江山东流,沃野仍在。
陶清风第一次觉得:演员这个职业很好。虽然是基于资本市场的畸形机制催生了演员高昂吓人的报酬……但报酬只要用之有道,便值得为之奋斗。
何况,屏幕上可以身体力行地传达“教化”的价值观,屏幕外可以把资产化为福泽……陶清风庆幸自己想通了。想通后,他的整个人生前景顿时不同,仿佛全世界都不同了。
虽然这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但陶清风知道这和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没有区别。他坚信是正确的事……陶清风静静站在崖边,遥望太白星,露出微笑:燕兄,你也会赞同我是对的。利国利民本来是你的政治夙愿,你去了国子监兼济天下儒生。我不清楚你最后有没有实现心愿,没有也没关系。千年之后,我换一种方式来继续,尽一点微薄的努力,就是我存在此处的意义。
第74章 小传
陶清风在告辞离开海箕村时, 村长仿佛才想起来般问他:“你现在哪里工作?辛不辛苦?”
陶清风没有一下子全告诉老村长, 怕他年纪大了受刺激, 说他现在城里,过得挺好, 不缺钱花,等有空会回来看他们。
陶清风心想:等以后他赚够了钱,给海箕村修了路之后。这个村子就能渐渐不那么穷。藏兵洞里的石刻、古栈道还有海景, 都可以建成风光古迹旅游地。只要他们致富了,就能安卫星电视,建移动基站, 看电视用手机。那时候就会知道陶清风,甚至可以在网上看他演的电视剧了。所以自己一定要拍好。
陶清风把吉普车上的给村里人带的礼物送给他们后, 当天晚上陶清风和苏寻就驾车连夜赶到地级市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白天就回去了。陶清风又休息了两天, 觉得身体和精神完全恢复过来,甚至因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 状态比之前更好, 重新回归了剧组,拍属于东君骆琅宁那部分剧情。
陶清风分饰两角, 他请教演职人员后, 知道分饰两角在拍摄时, 是和裹成粽子的“小绿人”对戏。“小绿人”并不需要什么演技,只站在那里当个“木偶摆件”,偶尔摆动一些幅度很大的姿势。给演员的眼神和情绪找到一个固定点。后期再把两组镜头剪辑在一起, 把小绿人抹掉。
陶清风对其他替身都没需求,他们很久前就都离组了,他的替身只剩武打替身翟艳。翟艳特别热心来做“小绿人”。哪怕她把脸裹得只剩眼睛和鼻子嘴巴,陶清风都感觉得到,她的眼睛、口型和肢体动作,不仅是想做一个“木偶摆件”,而是试图在“演”。有时候甚至把台词记下来。
“我给很多演员当过替身。”翟艳说,“尤其是分组拍的那种,和很多老艺术家对过戏。有位老戏骨前辈告诉我:别人虽然看不到我的脸,但我演的时候,我就是主演。我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陶清风和翟艳对戏,感觉她的认真程度,并不输给真正的演员,就问:“你为什么不出道呢?”
翟艳叹了口气:“不够漂亮呗。”她也算不上丑,甚至称得上清秀。可惜娱乐圈对女星容貌是第一位的高标准严要求,进圈并不容易。陶清风看她神色有些黯然,善解人意地转了话头,说起了她想听的虞山海和骆琅宁对手戏时该怎么表现。
陶清风说:“待会我先骑上马,把你捞上来。然后交换。”
翟艳惊讶道:“等等,你要亲自骑马跑过来??你会骑马吗?还把我捞上去?”翟艳以为这场戏,她不但要替“小绿人”,而且还要替跑马动作。陶清风坐在马背上拍个静态就行。
陶清风点头:“我会骑马。”骑御是君子小六艺之一,陶清风从小就学会的,虽然马是他老师家的。陶清风自己练习的对象只能是他家那头温顺壮实的大青牛——其实他暗自觉得,骑马比骑牛简单多了。牛走得慢,但是牛背真的不好掌握平衡。后来入朝后,公务也有很多次骑马的机会。至于把翟艳捞上来,翟艳本身很灵活,也会配合他发力,陶清风并不太担心。
剧组的马匹是向横马影视基地租借的,租了一匹鬃毛极长的漂亮白马,戴着棕色羁勒。陶清风戏服穿戴好后,去牵马缰绳,按他熟知的方式拍了拍白马的头。白马亲昵地伸过头来蹭了蹭他的手。
陶清风笑了笑,脚下一踩马磴,娴熟地骑上了马背。不但姿势行云流水,而且在上马骑御时都刻意保持着身姿的挺拔与舒展,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式的赏心悦目。现场剧组有其他组的小女生助理捂着嘴低低叫出声,觉得这简直像是现场版的“我的意中人是个白马王子”。
这并不是正式拍摄,只是陶清风在试骑而已,正式表演时,虞山海的骑马表情是非常焦急严肃的——他要从南国武林人的包围中,救下他的弟弟骆琅宁。哪怕这会给他数不清的无妄之罪上再多加一条“里通敌国”实打实的理由。
但那是弟弟。哥哥保护弟弟,维护弟弟,照顾弟弟,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怕他们分离几十年,相处时日太短,来不及建立互相熟识理解的兄弟情谊。但血脉之亲依然在冥冥中牵连到心脏中。
陶清风在马背上适应得差不多后,摄影组也摆好了机位。今天的机位摆得尤其多。因为要拍动态的远、中、近景。摄影组的人也要分别操作不同位置的镜头“推”“拉”“摇”“升”等。拍摄效果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大家各有主意,陶清风就建议他们,干脆尽量多拍几组,最后汇总选择。虽然这样成本稍微高,剪辑也要辛苦,达成一致的效率要慢些,但却在没有导演把关前提下,保证了剪辑素材的丰富。
陶清风饰演的虞山海骑马驰来,一手执缰,神色苍白,表情焦急。临到近处催马奋力跃起。按照剧本上演【白马长嘶一声,冲入了南国武林人的包围中】。
这个跃马的动作剧本并没有写出来,是陶清风自己加的。演职人员一看他居然真能把这匹马骑得那么好,俱是心中舒了一口气。陶清风奔到包裹成小绿人挥洒武术招式的翟艳身边,他歪朝侧面勾下半个身子,先是拉住了对方的手,然后发力一带。
翟艳还以为陶清风就是来虚拉一下,没想到陶清风真的能控制住重心,使出了相当稳健的力气。翟艳并不知情,铆足了劲,借助背肌侧跃了上去。两股力量叠加,她顿时就飞得过头了些——还好陶清风反应快,又用力往回一扯,翟艳也赶紧卸力。本来剧本上是把骆琅宁拉上马骑在前方,可是这一跃一卸,为了符合力学原理,翟艳就变成了横躺在马背上。陶清风生怕她摔下来,赶紧如剧本里写的那样,【虞山海一把抱紧了弟弟】。
虽然姿势摆错了,但他们还是想继续拍完这一条。于是翟艳就从小绿人的装扮里给陶清风棒读骆琅宁的台词:“大英雄,大侠客,你说过,你是南国人,我是北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
翟艳虽然很想“演”,但她实在不会演骆琅宁这幽怨口吻,还得等陶清风待会换过来演。剧本中,虞山海刺杀济昌王爷被打落山崖。骆琅宁秘密搜寻过踪迹,在父亲和兄长之间挣扎,不希望他们两人任何受伤。曾试图给胞兄捎去一点援助,却被虞山海回信说:你是北人,我是南人。南北各异,非我族类,不必再提。其实那时虞山海已经开始被南国武林追杀,不愿牵连别人,才装作断绝兄弟关系的冷血说辞。但是骆琅宁信以为真,心痛如绞。却又在听到虞山海被追杀的消息时,忍不住去寻他。
剧本中辗转相见,被兄长从危难中救出时,骆琅宁第一句台词还是委屈口吻。那句“大英雄,大侠客”的讥讽意味非常浓重。毕竟骆琅宁从小好歹是锦衣玉食的小王爷,哪怕不跟父帅亲近,但其他人对他不是毕恭毕敬,或者换着花样讨他开心。骆琅宁武艺高强,又心高气傲,何曾有过像对虞山海那般“热脸贴冷屁股”式的待遇,而且那还是他的亲哥哥,终于还是忍不住别扭了一下。
陶清风不像别的演员需要被代入戏,他自己分饰两角就可以很轻松调动情绪,或许这是跟他对这两人的心理。变化揣摩得非常通透有关。他理解【虞山海嘴拙、闷葫芦、很多事都憋在自己心里,这也间接是未来他被追杀却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开误会的原因之一】这种前提,所以饰演时,在骆琅宁说出“其心必——”的那个“心”时,陶清风能演出【虞山海焦急地低头看着弟弟,目光里是担忧,脱口而出】的那种直白:“心?现在你知道了我的心了吧。”
这几句台词被编剧小姑娘写得特别暧昧和骨科,然而陶清风是真的读不出小姑娘暗搓搓掩藏的cp党柔肠辗转。他仍然很认真地,把这些台词一个字一个字,非常准确清晰,富含感情地演绎出来。拍完了这一幕,大家一起看镜头商量时,来片场观摩的小编剧捂着脸,对陶清风虚弱道:“这横抱太苏了……天哪我都不敢这么写……我不行了……我要旋转爆炸升天了……”
陶清风疑惑地问她:“什么叫苏?”
编剧小姑娘语无伦次:“苏就是帅到到渣让人想打又喜欢……苏就是温柔强大到让人想昏倒……”
陶清风无奈地想:字词都听得懂,连在一起又听不明白了。算了,他继续换过去拍下一条,由翟艳裹在小绿人里演虞山海骑马,陶清风演被抱上马的骆琅宁。在编剧小姑娘的强烈要求下——虽然陶清风也不知道她执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保留了姿势错误的那个“横抱”。
骆琅宁的戏服全都是白色的,各种白长绸衫、光是不同的暗纹就有三种,还有白披风、白毛裘、白短打服。毕竟东君在原作里就是孤傲翩翩的华贵白衣公子,每次出场都有一台鼓风机在旁边吹他的头发和衣服。
所以当翟艳拉过来,陶清风借力被牵上去横抱在马前方,就像飞起来一只大翅膀的白蝴蝶,广袖一扑一盖就是拥云簇雪。画面效果实在是美不胜收。
拍完后,陶清风还要负责研究镜头。这一条的镜头特别多,远中近还有特写,又分成各个方向的机位。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其实全部打包丢给剪辑组就可以。但陶清风生怕镜头太多,也担心别人对角色的镜头处理无法领会他的理解。所以他都是先自己筛选一遍。把筛选后的片段和全部素材都发给剪辑组,至于参详后是不是还要用原始材料,由剪辑师的专业知识决定。他们剪的时候陶清风也会边看边讲解思路,当真是战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了。
等陶清风回到宾馆房间已经八点过了,苏寻给陶清风送了外卖上来。陶清风一边吃,一边听苏寻汇报一下近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苏寻说到虽然陶清风的敬业通稿虽然帮他增加了一些粉丝上浮率,可前段时间的黑料渣滓也被人别有用心地又翻出来兴风作浪了。
每个上升期的小生都要过这一关,人越红是非越多。丽莎的建议是,不要走纯粹的黑红路线,网络舆论这一块的阵地还是要利用起来,反黑反造谣。言下之意是希望陶清风做些反应,给自己巩固一下当初改名字时书卷气的人设,免得微博只像个广告博似的转消息,人设就会模糊。
陶清风就问:“那要发什么呢?”
苏寻说:“小陶哥你有没有那种,比如片场小日记?对角色的心得?或者什么文艺小清新的鸡汤?”
陶清风默默思考了一下“鸡汤”是什么意思,迟疑问:“片场和角色理解……不是有保密协议,不能剧透太多吗?”
苏寻说:“可以说已经公布后的梗概,不涉及改编的具体情节就好。”
陶清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笔记本,说:“这上面都是我的心得,不过好像有点多,微博是不是只能发140字?”
苏寻表情又裂了,他赶紧说:“可以发长微博的,但也不要发几万字那种。小陶哥你看看精简到三千字左右。主要表达你对角色的理解。也可以串点比较好玩的小故事,比如你怎么读原著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片段……”
陶清风点头道:“明白了,所以这是一篇‘散记’?你等我两炷香……咳,半小时。待会麻烦你打在电脑上发出去。”
陶清风就重新取出一个空白本子,摊开厚笔记本,开始书写。他写硬笔书法并不像毛笔那样熟练,但还是写得工整,而且有文字间架结构的功底,也非常漂亮。不过陶清风写的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向左,竖排的书写顺序。
陶清风写完后交给苏寻,苏寻已经见过陶清风写小论文时竖排繁体字的奇异习惯,一边用小笔电录入,一边问陶清风他不认识的繁体字,暗地腹诽:肯定是小陶哥跟严教授学的。历史学教授真是老学究。苏寻边录入他边读内容,不由得汗颜道:“小陶哥……你写的这个……是不是太深了点。我有些都读不懂。”
陶清风道:“是吗?我以为我已经简化通俗了很多,我再改得口语化些吧。”
陶清风又修改了一遍表达,苏寻勉强能读下来了。他编辑配了合适的图片,加好标题用陶清风的号发了出去。
看到那条题为《乾侠与东君——最近与最远的手足》标题的长微博。有发博提醒的陶瓷粉丝们,瞬间就占据了热评。她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急忙嚎哭“看不懂”,而是纷纷转发时说“抢先马住学习教材”“阅读理解来了,学习使我幸福”“今天的陶哥哥依然英俊得像班主任”“不会写文章的导演不是好演员”等等啼笑皆非的逗比言辞。抢住热评的小妹妹们,真的一句一句边查阅,边在回复里疯狂打call。
以常人眼光来看,陶清风这篇混合着对原作理解,和为剧本新大纲背书的“散记”的内容还是蛮丰富,提到了很多原作有意思的细节:
“……原著中骆琅宁嗜茶,一直想在山坡上开几亩茶园,他对茶也有很深的鉴赏,写过《妙茶集》这种小册子。而原著的虞山海经过太湖的时候,曾感慨过那边的茶园风光是‘玉镜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片※’。剧版大纲中,这两人改编成兄弟,是能在原著中找到支撑细节的。”
“……再从‘酒’的渊源说起:原作中出现过酒星、酒旗、酒樽、酒垆、酒泉等意向。虞山海前期去一个江湖朋友家,尝酿的“纯粮酒”,被招待得很好。但是故事后期恰恰是这个朋友,写信诱骗虞山海去自投罗网。原作里写,骆琅宁不喜欢喝北国辛辣的‘金刀魂’,却在雨天买了一小壶南国小贩走私过来的‘春笋酒’。改编的剧情细节是不能透露的,但可以保证并没有脱离原著。两人都曾经把‘酒’当作避风港,也是个共通点。”
“……兄弟是什么呢?兄弟肇自血缘,和人性息息相关。相信看了剧中改编,大家自有体会。我曾为骆琅宁作一笺取材于原作和新编大纲的小传,不涉具体情节,与诸君一观:
“骆琅宁,北人。皇统二年生。父骆怀江,元祐十年枢密副使也。怀江年二十,潜南国,伤重,见救于虞母,数月后辞去,告其部曰:吾心于江畔也。部下皆不解其意。越明年,骆怀江娶北国安平公主,升节度使,赐济昌王。次年,生子骆琅宁,宁生而不啼,眼神坚锐,骆怀江深纳罕之。”
“……宁四岁,怀江教之甚严,非夜眠及餐饮不停习武诵书也。宁偶有抗拒,辄受肱骨之罚。其母检视,竟无完肤,斥怀江:“尔何太毒也!”怀江曰:“大丈夫死生沙场,安为区区伤痛耽?”除夕夜,宁习武,手满冻疮而不能盈握,剑坠。父责其跪雪中,雪没膝盖。越明年,安平公主逝。宁题诗怀母,曰:‘孤星北望关山断,澜流东奔料难还。萧萧草心霜月夜,天涯吹茄劝加餐。’”
“……元祐十年,虞山海潜王府,隐身份与骆琅宁交……【涉及剧透无法放出,欢迎关注改编剧情】。”
这是一篇虽然人设大致符合原作,表达却完全不一样,从来没有在原作任何版本出没过的人物小传,包括骆琅宁的那首诗,也是陶清风原创的。
自然,陶清风这条长微博发出后,又掀起了一轮新的波澜。
第75章 特效公司
陶清风这条长微博, 是有史以来他所发的微博中, 出圈速度最快的。
首先被所谓“新武侠圈”中人转了。什么叫新武侠圈呢?在金古梁温后, 大陆武侠写出头的被冠以“新武侠”作区分,比如小椴时未寒。还有一些虽然后来成名作并不是武侠, 但早期也在这个圈子里写过武侠小说的作者,比如江南沧月步非烟树下野狐等等。木飞客当年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虽然木飞客的原作小说还是有些硬伤, 但那是以金庸式的武侠小说作标杆要求。横向对比,木飞客自有一批拥趸。在“新武侠圈”中也有些“笔底知交”。这个圈也不全是作者,也包括读者粉和“新武侠作品”的书评人。而且也和隔壁的“奇幻圈”“科幻圈”等小说读者群有很大的重叠程度。
他们数量虽然不多, 但质量都非常可观。就是容易带上对明星和娱乐圈的有色眼镜,在陶清风这条微博下面, 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部分是不看内容就痛心疾首的“原作党”。
“……虞山海和骆琅宁都成兄弟了。还能再狗血一点吗?这年头魔改剧什么套路都想得出来。我打一百个赌, 改成兄弟不就是方便兄弟当情敌争一女吗?期待一个娇弱小白花梅忘雪。”
“这就是那种原作党无法剧透的魔改剧, 大概第一集 就给你把书里中后期揭露的谜题全都抖了,后面就不停注水注水。”
“隔壁打孩子家的留级生发来慰问, 恭喜你们也体会了我们听到《羽烈南淮十二刀》要拍电视剧被哽住的心情。”
当然, 也有认真看了陶清风微博内容后,很正面的评价声音。
“十年原作党表示剧组的代笔团真的做了功课啊。原作里很多细节都提到了。既然代笔团这么认真, 希望演员上心一点。”
有小陶瓷在下面评论战战兢兢说:我爱豆没有代笔团, 这是他自己写的。然而遭到了无情的嘲笑:这种质量, 演员写得出来?
也有不少意外期待的评价。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带感吗?其实暗搓搓脑洞过……明明虞山海和骆琅宁是同一时期同一背景不同系列的男主角,一南一北,居然王不见王, 动如参与商。要是改好了,真的能非常好看啊。但这篇小传是怎么回事?木飞客哪里写过吗?我一个全版本制霸者居然从来没见过?”
又有小陶瓷在下面小心翼翼评价说:长微博里说得清楚,那个小传是我家爱豆自己写的。又遭到了无情的嘲笑:算了吧,娱乐圈里的人都是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没点数吗?礼貌性夸一句剧组认真,你们还真以为是你们爱豆亲自写的啊?一群傻白甜。
这条微博惯例被剧组官博转发,然而这个剧组官博粉丝还不到陶清风的十分之一,转发里面基本都是僵尸号。
其他演员也转发了,在杜玥那里流量最大头。杜玥比了个“大拇指”的手势,她的粉丝“月亮”们非常有组织地轮了几万条。却也有些不和谐抱怨的声音:说长微博里怎么不提她们女神,只提两个男主角。杜玥不但被这部三流麦麸网剧压番,还给这部专门捧小透明的剧抬轿,实在太委屈了。杜玥家的事业粉本来就为她自降身价接这种资源而不满,借机又狠狠发泄了一番。
即便陶清风这篇微博内容真的写的很好,但很多时候,人们作出的评价跟内容无关,只跟他们各自的立场希望有关。
不过,这篇内容是陶清风亲笔写的,终于还是得到了证实。
一个名为“明月何时照我还”认证为“作家”的微博号,转发了陶清风的长微博,表示:“朋友是这部剧的编剧,我有幸给这部剧贡献一点脑洞。有一段时间她把我和陶清风拉进讨论组商量剧情。陶清风是个文化素质非常高,笔头功夫很硬的演员。不仅小传是他亲自写的,他还给虞山海、骆琅宁和梅忘雪都写了诗,带着剧透不能放出来。”
这人就是那位退圈生孩子回来舞的“明月太太”了,虽然现在她的重心是放在实体书上,但是从网络早期就开始积攒的粉丝依然不可小觑。大批激动的文粉对这条转发里的信息量表示了深深激动:“我女神参与了编剧”“哪怕只是脑洞也想看”等期待声音。
当然,也有一部分“怀疑论者”痛斥“明月太太”失去了本心,向资本市场低头,连这么low的网剧都捧,是不是被营销收买了,江郎才尽要赚奶粉钱。
至于“新武侠圈”那边的读者,和这边读者本来就有重合,甚至有些是双担。有些人收回了一开始不相信长微博是陶清风自己写的言论,还激动得上蹿下跳,表演路人转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