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主动出兵
  家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谁不想将他们解救出来,除了那些胆子小不敢再回去的人,三千多俘虏之中,有两千余人都选择了参加作战行动。刘体仁迅速将这些人都编入军队,让每个班都能有自己的向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地形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视,避免有人逃跑告密。
  经过重新编制以后,三个师的兵力,连带着重新编组出来的一个两千人的骑兵团,总共三万多人,迅速从义州附近依靠朝鲜水师的帮助渡过了鸭绿江一举占领集安,在将此地的华夏族居民送过江去之后,大军向着通化方向挺近。
  刘体仁出兵之后,袁宗第也没有闲着,他在留下充足的防守兵力之后,自己带着两千多人对阿敏和莽古尔泰的残部展开了追击。袁宗第也利用了一部分缴获的马匹,采用三面合围的战术,将一百多八旗骑兵往山上赶。
  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想利用八旗兵的武勇和弓马娴熟的特点,给追兵一点厉害看看。没想到袁宗第所率领的部队知道自己骑术不精,根本就没打算与八旗兵打骑战,每当八旗兵冲上来的时候,他们就直接下马作战。将马匹放在前面作为掩体,士兵则躲在后面用火绳枪招呼。
  那些战马都是后金自己培养的优势战马,许多八旗兵都下不去手,结果白白的被火绳枪射死。就算敢于下手也没有用,射死几匹马无关大局,那些靠近射箭的人同样会被密集的火枪弹打成筛子。
  这样的接触战打了几次,阿敏和莽古尔泰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己方的人数反而下降到了七十多人。看到无法力敌,他们只能选择放弃马匹,带着残余的几十人上山躲避。
  八旗兵入山之后,复杂的地形让搜寻难度大了许多,袁宗第知道没法拦截,他干脆命令士兵守住山口,只派出部分善于山地作战的小分队,进入大山中与残存的八旗兵周旋。
  双方进入了僵持状态,八旗兵能够杀掠朝鲜山民以获得可怜的补给,但因为后面总有人追着,不敢在一个地方多做停留。进山的小分队因为这里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也难以咬住规模很小的八旗军,双方就在山里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阿敏和莽古尔泰暂时不会被消灭,但是他们也失去了反击的力量,只能混一天算一天了。
  后金政府根本没有想到,朝鲜军队不但可以消灭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军队,还敢直接反击到己方境内。在这个时代的辽东,前线在辽阳、锦州和山海关一线,以袁崇焕为督师的关宁军依靠这些沿海的城市,以辽东湾为后方牵制着后金军队的主力。这一线是主战场,也是双方集中兵力最多的地方,既是在皇太极带走了绝大多数军队,情况也是一样。
  刘体仁率军所攻打的通化府,最早也是明军守卫的地区,但在努尔哈赤刚刚起兵的时候,就利用混入城中的奸细,将这座府城打了下来,从那以后的二十年间,这座城市一直作为女真族的后方领地,居住着少量女真人和大量的包衣奴才,专门为后金种植粮食以补充军需。
  这里不但没有多少兵力守卫,防御也非常松懈。刘体仁以吴之番率领的骑兵团为先导,很快展开了对通化府城的进攻。因为刘体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后金的注意力,将皇太极逼回来,所以他也没有过多的进行遮掩,全军大张旗鼓的向通化城发起了进攻。
  女真人很快得到了警训,在刘体仁的部队抵达之前,他们就已经全部入城防守了。负责防守通化府城的牛录额真叫做阿克敦,在女真语中这是壮实结实的意思。阿克敦也的确非常壮实,他算是通化府周围数得着的勇士,不过脑子却不大好用。
  因为他的牛录中抽调了大批精兵,跟随皇太极前往大明劫掠,如今他手边能用的战士不足百人,加上那些老迈不堪和不足十四岁的少年,能打仗的也只有三百人左右,这么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对抗先期到达的吴之番所部骑兵团。
  对于众寡悬殊的势力,阿克敦却没有防守的觉悟,在他看来所有的汉人都是软弱的,是可以被女真人随意屠杀的民族。就算自己只有三百人,也能够顶的上汉人的三万大军,既然对方只有两千多技艺不精的骑兵,他不介意给对方一个血的教训。
  阿克敦也的确有骄傲的理由,这个从小自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人人都精于骑射,不管是颤巍巍的老者,还是刚刚高过车轮的小孩子,上马之后各个都能当做精锐使用。哪怕老人走路都不稳,一旦上马就犹如黏在上面一般,控马技巧更是出神入化。
  相比于女真人,农耕的华夏民族要差上许多,他们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见过马的样子,更不要提会骑马了。当然北方的马更多,这里会骑马的比例要高一些,但也只是仅限于会骑而已。尽管刘体仁将军队中所有勉强算得上马术不错的人都抽调了出来,也只凑了两千多人而已,这还仅仅是不错,其马术与女真人相比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当然吴之番的骑兵也不是一无是处,农耕文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以科技补充技巧的不足。例如现在的这支骑兵队,虽然武器装备大多还是步兵的,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首先是铠甲比女真人更好,因为缺铁的缘故,耗费大量生铁的铠甲自然不在女真的考虑范围之内,除了最精锐的大汗护军,女真人基本上都是棉甲,而这些不在正规军之中的老弱则仅有单薄的皮甲可用。
  吴之番骑兵队的士兵都是唐勇的标准装备,当初朱聿键将主要铠甲设定为锁子甲外加冷锻瘊子甲,但是后来发现冷锻瘊子甲耗费工时太多,南阳、浙南两地经过一年的制造,也仅仅打造了一千多具冷锻瘊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