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他认为,客户只对这座古墓感兴趣的可能性比较大,否则惫懒的钟归不会花费力气收集那么多资料。那么,他们查出这是伪汉墓没有呢?
雁游拿起将慕容灰看完放到一边的部分剪报,重新慢慢翻阅,试图找出答案。但最终,他也没有任何新发现,只得失望地放下。
他突然觉得很疲惫。不过,差不多在外面奔走了一整天,除了吃饭之外都没休息过,也难怪如此。
带着几分沮丧,雁游坐到沙发上继续思考。孰料手掌随意一撑,却按到了一本硬皮书。他信手拿起一看,却是一本厚厚的通州县志,里面关于汉代的那几页还被特地折了起来。
见书本上面盖了市图书馆的馆藏章,雁游眼前一亮,顿时联想到了什么,连忙用手电去照附近的地方。果然在沙发坐垫与扶手的夹缝里,看见了一本红皮借书证。
证书是新办的,只借过一本通州县志。上面的日期,恰好是十天之前。
最近每天发生了什么事,雁游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当下略一回想,就记起那一天正是中秋节次日,也正是他们发现古玩圈价格波动的时候。
价格下滑,身为始作俑者兼受益者的钟归一定是得意非凡,之前的公司员工不也说过,盈利那阵子他心情颇好。
但随着自己这边的反击开始,钟归手忙脚乱,心情也是一落千丈。那时的他正满脑门官司,一定不会再有闲心去调查古墓之事。而从县志只有汉代这几页被特别折好则可以看出,他并不知道古墓其实是清顺所造,仍对媒体当时的报道深信不疑。
那员工提到过,钟归是个很懒散的人,能劳他大驾亲自查找资料的,必定是位重要客户。而这位客户,说不定知道组织的存在!
毕竟,钟归表面上做的是收购生意。如果有人登门指定要某年代的东西,通常公司都会帮忙留意。可是,对方感兴趣的却是一座正在进行保护性挖掘的古墓,如果只是普通客户的话,钟归断然不会答应。毕竟,公司还披着合法经营的外皮。
既然钟归点了头,并且还颠颠儿地上了手,说明对方其实知道公司背后那些见不得人的关系。
而所谓背后,除了组织还能有什么?
一念及此,雁游激动地扣住了慕容灰的肩膀,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推断,又说道:“慕容,快找找有没有通讯录之类的。”
“嗯,不过咱们耽误的时间不短了。”慕容灰提醒道,“还不知道凶手是谁,万一他也到这里来就麻烦了,我们得快点离开。”
这一点,早在准备过来之前慕容灰就强调过,雁游当时也赞同。便再次点了点头:“那我们抓紧时间。”
但不知是不是好运用完了的缘故,接下来的搜找一无所获。眼见时间差不多了,虽然不太甘心,两人也只得怏怏离去。
因为怕英老担心,他们没有回家,先到英老家说了下今天调查的进展。刚要问警察那边有没有新消息,书房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接起一听,英老向雁游招了招手:“小雁,是老裴打来的,说要向你道谢。那天他就想谢你了,但匆匆忙忙的,我就没让他啰嗦。今天他又特地打过来,我可不能再拦了。”
电话那头果然是裴修远。打过招呼,他先向雁游爽快地道了谢,又为那天的不信任说了几句打圆场的场面话。
雁游本以为通话到此为止,没想到末了对方又说道:“小雁同学,金雀花拍卖行的负责人知道这件事后,也想和你谈谈,主要是为了道谢。现在他就在我身边,你愿意接听吗?”
虽然手头一堆心烦事,但人家都客客气气地开了口,雁游也不好说自己没心思搭理陌生人,只得同意。
那边的听筒随即被转到另一个人手中。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绍是拍卖行的总经理弗思科。详细询问了雁游是如何鉴定出赝品王命传龙节之后,又语气诚恳地问他愿不愿意到拍卖行来工作,声称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材。
雁游没空同他多扯,便随口敷衍了几句,大概听出他话里的不耐烦,对方也识趣地不再就这个问题纠缠。另行解释说赝品是从一位老相识那儿拿来代卖的藏品,可能因为这个缘故,检查时有所疏忽,感谢雁游指出了他们工作的失误,以后他们会更加谨慎,云云。
挂上电话,雁游简单对英老说道:“当时您只同裴老先生打了招呼,就直接把文章发到了米国报社,我还以为拍卖行的人会不高兴,没想到他们负责人还挺礼貌的。”
“嗯,以前老裴跟我提过这个人,是位华夏通,眼力还算可以,为人也算明事理。而且这次的事件完全是他们的责任,老裴又是他们的贵宾级客户,差点儿白砸了那么多钱,生气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应该是自知理亏,才不敢说什么。”
说到这里,英老无意瞟了眼时钟,发现时间不早,连忙催他们赶紧回去休息。并说明天该上课就去上课,钟归的事情交给他处理就好。
雁游和慕容灰并肩出来,站在摩托车前发了会儿呆。半晌,慕容灰捣了捣雁游的腰眼:“小雁,真要丢全给教授吗?”
雁游却许久没有说话,直到慕容灰连喊了好几声,才抬起头来:“慕容,也许我们可以再设个局,把那个知情人钓出来。”
☆、第84章
当天夜里,雁游与慕容灰在英老家待到很晚。但就连照顾了英老二十多年的老保姆也不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每次两位小辈出来添茶水时,表情都异常严肃。
待两人走后,英老站在窗前,眺望了片刻院中被秋风肆虐得只剩下几片零仃孤叶的桂花树,突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磨石越硬,刀锋越利。看来我很快就可以退休啦。”
老保姆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么追问,英老都只是摇头:“过一阵子你就明白了。”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金雀花拍卖行。
如果拍卖行的员工知道雁游那句“弗斯科很有礼貌”的评价,一定会大翻白眼。原因无他,他们已经在封闭会议室领受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谩骂嘲讽。有礼貌?那不过是假象而已。
厚重的黑色绒质窗帘遮去了所有天光,沉闷如棺椁的房间里,弗斯科像一只被银刺钉进棺材的吸血鬼一样愤怒咆哮,不停挥动的双手仿佛在抓挠无形棺板。
“我们旗下也有高仿生产线,整个欧美的中低端古玩赝品市场,我们的货源至少占了八成!我们才是专家,才是权威!怎么允许沦为笑柄!”
“我支付你们高出其他行业几十个百分点的薪水,不是为了让你们犯这种低级错误!”
“除了改善监管方案之外,我还需要公关方案,如何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有人举手提议道:“先生,我认为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让那个华夏人道歉——我们可以给他一笔钱,让他承认是自己搞错了。之后再请买家出面发表声明,就说——”
他还没有说完,舌头就在弗斯科冰冷的视线里僵硬了。他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不禁茫然地看着老板。
回答他的是一份薄薄的文件,甚至还没来得及影印留存,柔软的传真纸直接甩到他的脸上。
匆匆浏览一遍,他顿时瞪大眼睛惊呼出声:“哦,上帝!”
弗斯科挖苦道:“这个消息我在早晨的会议上就宣达过——当时你的灵魂还留在家里吗?守着温暖的壁炉追环法黄衫赛?”
“不,对不起先生,今早我迟到了,实在对不起。如果早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我一定会提前赶到公司。”
弗斯科严厉地盯着他看了几秒钟,才移开视线:“现在你知道了,就不要再提那可笑的建议。两件事都与他有关,一定不是巧合。在调查出这个华夏人的背景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这时,公关部的负责人说道:“先生,我有个想法:再过一个多月就是皇室王子祖母的诞辰。虽然女皇已经过世,但在二战期间她的出色表现,至今仍教许多日不落人民念念不忘。而且女皇与您的父亲、尊敬的子爵阁下曾有过往来。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举办一个与女皇寿诞有关的展会,重新争取公众的好感度?”
听到这个提议,弗斯科脸色顿时由阴转晴:“好主意!会后你留下来,我们商量一下细节。一旦敲定,马上拿出方案开始宣传,争取在第一时间冲淡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
众人偷偷松了口气。
接着,弗斯科又敲打了员工一番,准备宣布散会时,突然又想起了什么:“hr那边联系一下博士,如果身体没有大碍,请他提前销假,回来帮忙——不不,慢着,这个电话由我亲自来打。对了,还有一件事——”
他用投影仪的控制笔敲了敲桌面,口吻蓦然变得十分厌憎:“查出那件王命传龙节是谁提供的货源,如果是长线的话,把其他货也检查一遍,再有新货送来先拖一拖。另外,尽快把检查结果呈报给我。”
弗斯科的怒火让手下员工工作效率格外高。到了第二天,针对危机公关策划的展会便由初步构想细化好了具体步骤。弗斯科稍做修改,就让底下人立即执行。于是,整个拍卖行都开始忙碌起来。
策划里特别将著名华侨实业家裴修远先生列为重量级嘉宾,准备邀请他出席展会开幕晚宴。希望他能当众展示拍卖行全额赔偿的支票,并借他的嘴巴向公众传达“这只是一件小小失误,金雀花拍卖行一如继往值得信任”。
但遗憾的是,工作人员联系之后,裴先生的秘书彬彬有礼地告诉他们,老板回国度假,归期未定。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把裴修远的名字挪到待定那一栏,并祈祷他早日归来。
裴修远没有出现在金雀花的通稿上,却出现在了华夏的新闻里。与上一次回国的低调相比,此次归来,这位实业家突然高调了许多,不但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就连与友人用餐也会热情邀请记者相伴。
不过,记者们都求之不得。因为这位老富商不但本身经历极具传奇性,而且他的老朋友更与近来热门话题有关,正是质疑古玩贱价论、并一举获胜扭转局面的英老。
而且,不但英老来了,就连之前一直拒绝采访,十分神秘的雁游也陪同露面。据说,是因为裴修远执意要答谢这位帮他挽回损失的少年人。
一连几天,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关于裴氏专访:裴修远捐款建盖希望小学、裴修远有意在华投资工厂、裴修远谈收藏……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报道在末尾处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曾帮裴先生鉴宝的雁游同学,近来正陪同老先生游赏各处古玩市场,挑选珍品。裴先生笑言,相信此次不会再被打眼,说不定还能捡大漏。诸如此类。
至于鉴宝的详细经历,早有记者写了篇详尽精彩的稿子专版刊发稿。因为读者反响不错,后来还给雁游又加了一次专访,并采访了他身边的老师同学。
受访师生们都表示,以前只知道雁游是业内泰斗英老的关门弟子,真正与他接触还是在野外作业的时候,相处时间越长,就越是惊叹他的底子之扎实,学识之渊博,甚至就连老师都会拿着陪葬品向他请教。
只是,在问及是到哪里野外作业、考察的又是哪座古墓时,师生们都不肯回答,只说是上级交待过,不能多讲。
但记者翻查资料时发现了以前的报道,算算时间差不多,便自作主张在稿件里加了一段:“虽然受访者不愿细说,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雁游同学初次进行野外作业的地点,应该是通市的一处汉墓。考虑到连老师都找他探讨学术问题,那是否意味着,他对汉朝历史特别精通呢?将来北大考古系是否会出一位汉代专家?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篇稿子发出后,英老立即表示了不满,说既然已经声明上级不让乱讲,记者就不应该私下调查,又多添上那段话。
但覆水难收,在跟报道的人现在不但知道雁游学识渊博,还知道他以一介新生的身份参与了通市古墓挖掘。
虽然有些读者觉得这是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其词,试想一个十六七岁、毛都没长齐的少年人,哪里强得过执教数十载的老师?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雁游为榜样督促自家小孩学习,没事就拿来说道说道。
一时间,雁游声名大振,成了大人嘴里的别家小孩,孩子嘴里的坏蛋,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目标。
随着雁游声名鹊起,潘家园不知不觉多了个叫老徐的人,在新商楼租了间小铺子,货不多,却件件都拿得出手。讲话却是虚虚实实,自称是小雁的叔叔,手里有通市的好货。
他摆在店里的货虽然不错,但离汉代却太远了些,中间还隔了好几个朝代。
但买家若提出这点疑问,准会招来他白眼:“这铺子的卷帘门多薄啊,要是把真正的好东西摆在里头,晚上让贼给顺了咋办?还是您想让我背着至少能买下两条街的宝贝疙瘩每天来回挤公交?也不怕被当菜坛子给撞碎了。”
而要是追问别的,譬如问他口里的小雁到底是不是最近突然成了名人的雁游,所谓的通市货是不是从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汉墓里拿来的?老徐皆是笑而不语。被问得急了,才会不紧不慢地来一句:“爱信不信,反正我也没追着您买,是不?”
人的心理很有意思。如果老徐拍胸脯保证自己就是雁游的嫡亲叔叔,卖的都是还带着土沁子的通市汉墓货,那除了刚摸进古玩收藏大门的菜鸟之外,没人会信他。
偏偏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宛如说书人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说信又不敢,不信又舍不得。时不时拿他的话来琢磨一番,总觉得越想越像真的。
有时间宽裕的倒爷开始约上哥们儿,悄悄盯起老徐的梢,渐渐摸出了这人的作息规律:每隔四五天,他就要关门一天。第二天再回来时,衣襟上必定带着隔宿的酒味儿,包里好烟装得鼓鼓囊囊的,见人就派,哪怕是进门闲磕牙的人也能分着。
等他再次出门之前,必会有人到他店里虚晃一圈,使个眼色。用不了多久,这两人就会出现在潘家园各种不起眼的角落,磨磨叽叽地嘀咕半晌,有时还搭腕子比划几下,明显是在谈价格。等双方都点了头,老徐就会哼着小曲儿回去打烊,消失整整一天。
几个倒爷看得分明:老徐每次回来,分明都是发了财的样子,但那两天,他店里的东西往往都没出手,一件不少。那他卖的是什么?莫非他真有通市新出坑的土货?
发现这个规律后,当老徐第三次出门时,几人一合计,索性让最机灵的那个一直跟到了外头。那人跟到天黑回来,兴奋得来来回回只会说一句话:“他真是搭了去通市的班车!”
这时,正在翻报纸的那位一把扫开凌乱的饭盒,把报纸拍到桌上。几个人围上去,顺着他的手指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据裴先生透露,近日得到一件汉代古玩,让他十分满意,连说是此次华夏之行的最大收获。只是碍于规定不能带出国门,只能交给好友代为保管。”
另一个人把嘴里的牙签一撇,说道:“我说那小家伙哪儿来那么大胆子,敢情是这姓裴的要买。依我看哪,八成是姓裴的看中了什么东西,财大气粗买通了学校的人。这口子一开,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正好姓雁的小家伙名气最大,就借了他来当幌子。”
“咦,你是说那姓徐的不是雁游的叔叔?”
“姓都不同,怎么当人家叔叔!话说回来,管他是谁呢,手里货不假就好。咱们明天也问他看货去!”
也不知是谁嘴快,还是别人也盯了老徐的梢。总之,这伙倒爷的分析一夜之间传遍了四九城的古玩圈。第二天,老徐店里的地板差点儿被人给踏平了。
众人自以为老徐是想趁乱捞一把就走,既然如此,那价钱方面肯定好商量,能趁机捡个便宜。不想试探来试探去,老徐都是打着哈哈,看似不置可否。但若细究起来,他的潜台词似乎是,不见到真正有钱的买主,轻易不会松口。
有人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家底,便识趣的不吭声了,顺着他的话头天南地北地胡扯海吹。也有人不服气,直接说老子如何如何,你这样是看不起老子。但老徐也不生气,三撮两哄,不知怎的就忽悠得那人没了脾气。
总之,这些想买货的人没从圆滑的徐老板那里得到半句准话,反倒帮他把名声给扬了出去,都说他是想把货一次出清,所以才大摆龙门阵等财主上门。如今潘家园里都在猜测那批货到底有多珍贵,又是谁能入徐老板的法眼。
众说纷纭,谣言漫天。这次足足过了十天,老徐的店终于再度关张。看热闹的人见状,连忙相互打听圈内土豪收藏家的动向,暗暗琢磨这批货最终落到谁的手上。
当发现这些人都有去处时,众人不禁更加好奇:到底是哪个闷声发大财的同老徐谈妥了?
他们并不知道,以前出门都是直接上客运汽车的老徐,这次离开潘家园后转了几条又弯又长的巷子,确定身后没有尾巴,才敲开了某扇老宅的大门。
里面早有人等着他。见面也不及寒喧,他直接说道:“他们是外地口音,一来就承诺给现金,再三说专门为了通市汉墓而来,还说如果能证明墓主确切身份愿意再加五成的钱。我觉得就是他们了,所以今天第二次见面时透了点口风,结果他们马上交了三万的定金,。”
“钟归看得上眼的客户一定辈非富即贵。此人出手大方,又这么着急,还挑明专为通市汉墓而来,我看至少有六成可能是我们要找的人。”
屋内之人正是雁游与慕容灰。听罢老徐——也就是徐大财的话,雁游想了想,说道:“这个人值得确认。老徐,说不定他们也会暗中跟踪你。演戏演全本,麻烦你再到通市走一趟。”
“没问题。”
有了罗奶奶保媒,徐大财近来同秀姐发展得不错,桃花烂漫正得意着,自然对促成姻缘的雁游千依百顺。
送走徐大财,慕容灰说道:“要买古玩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个人要墓主身份干什么?”
“谁知道呢。”雁游摇了摇头:“不管那些,先确认他的身份再说。行头都准备好了吧?”
慕容灰拖过石桌上的一只旅行袋,亮出里面的紧身牛仔裤和迷彩背心,正是近来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们最时髦的装扮:“二师兄今晚陪他媳妇到岳母家,不过明天保准能过来。我今天下午找他时已经说过了,到时他扮卖家,我扮打手,按你编的那套话来演,假装是倒腾古玩的,见对方有钱想结交一番,将来再卖其他东西给他。”
雁游拿起将慕容灰看完放到一边的部分剪报,重新慢慢翻阅,试图找出答案。但最终,他也没有任何新发现,只得失望地放下。
他突然觉得很疲惫。不过,差不多在外面奔走了一整天,除了吃饭之外都没休息过,也难怪如此。
带着几分沮丧,雁游坐到沙发上继续思考。孰料手掌随意一撑,却按到了一本硬皮书。他信手拿起一看,却是一本厚厚的通州县志,里面关于汉代的那几页还被特地折了起来。
见书本上面盖了市图书馆的馆藏章,雁游眼前一亮,顿时联想到了什么,连忙用手电去照附近的地方。果然在沙发坐垫与扶手的夹缝里,看见了一本红皮借书证。
证书是新办的,只借过一本通州县志。上面的日期,恰好是十天之前。
最近每天发生了什么事,雁游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当下略一回想,就记起那一天正是中秋节次日,也正是他们发现古玩圈价格波动的时候。
价格下滑,身为始作俑者兼受益者的钟归一定是得意非凡,之前的公司员工不也说过,盈利那阵子他心情颇好。
但随着自己这边的反击开始,钟归手忙脚乱,心情也是一落千丈。那时的他正满脑门官司,一定不会再有闲心去调查古墓之事。而从县志只有汉代这几页被特别折好则可以看出,他并不知道古墓其实是清顺所造,仍对媒体当时的报道深信不疑。
那员工提到过,钟归是个很懒散的人,能劳他大驾亲自查找资料的,必定是位重要客户。而这位客户,说不定知道组织的存在!
毕竟,钟归表面上做的是收购生意。如果有人登门指定要某年代的东西,通常公司都会帮忙留意。可是,对方感兴趣的却是一座正在进行保护性挖掘的古墓,如果只是普通客户的话,钟归断然不会答应。毕竟,公司还披着合法经营的外皮。
既然钟归点了头,并且还颠颠儿地上了手,说明对方其实知道公司背后那些见不得人的关系。
而所谓背后,除了组织还能有什么?
一念及此,雁游激动地扣住了慕容灰的肩膀,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推断,又说道:“慕容,快找找有没有通讯录之类的。”
“嗯,不过咱们耽误的时间不短了。”慕容灰提醒道,“还不知道凶手是谁,万一他也到这里来就麻烦了,我们得快点离开。”
这一点,早在准备过来之前慕容灰就强调过,雁游当时也赞同。便再次点了点头:“那我们抓紧时间。”
但不知是不是好运用完了的缘故,接下来的搜找一无所获。眼见时间差不多了,虽然不太甘心,两人也只得怏怏离去。
因为怕英老担心,他们没有回家,先到英老家说了下今天调查的进展。刚要问警察那边有没有新消息,书房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接起一听,英老向雁游招了招手:“小雁,是老裴打来的,说要向你道谢。那天他就想谢你了,但匆匆忙忙的,我就没让他啰嗦。今天他又特地打过来,我可不能再拦了。”
电话那头果然是裴修远。打过招呼,他先向雁游爽快地道了谢,又为那天的不信任说了几句打圆场的场面话。
雁游本以为通话到此为止,没想到末了对方又说道:“小雁同学,金雀花拍卖行的负责人知道这件事后,也想和你谈谈,主要是为了道谢。现在他就在我身边,你愿意接听吗?”
虽然手头一堆心烦事,但人家都客客气气地开了口,雁游也不好说自己没心思搭理陌生人,只得同意。
那边的听筒随即被转到另一个人手中。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绍是拍卖行的总经理弗思科。详细询问了雁游是如何鉴定出赝品王命传龙节之后,又语气诚恳地问他愿不愿意到拍卖行来工作,声称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材。
雁游没空同他多扯,便随口敷衍了几句,大概听出他话里的不耐烦,对方也识趣地不再就这个问题纠缠。另行解释说赝品是从一位老相识那儿拿来代卖的藏品,可能因为这个缘故,检查时有所疏忽,感谢雁游指出了他们工作的失误,以后他们会更加谨慎,云云。
挂上电话,雁游简单对英老说道:“当时您只同裴老先生打了招呼,就直接把文章发到了米国报社,我还以为拍卖行的人会不高兴,没想到他们负责人还挺礼貌的。”
“嗯,以前老裴跟我提过这个人,是位华夏通,眼力还算可以,为人也算明事理。而且这次的事件完全是他们的责任,老裴又是他们的贵宾级客户,差点儿白砸了那么多钱,生气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应该是自知理亏,才不敢说什么。”
说到这里,英老无意瞟了眼时钟,发现时间不早,连忙催他们赶紧回去休息。并说明天该上课就去上课,钟归的事情交给他处理就好。
雁游和慕容灰并肩出来,站在摩托车前发了会儿呆。半晌,慕容灰捣了捣雁游的腰眼:“小雁,真要丢全给教授吗?”
雁游却许久没有说话,直到慕容灰连喊了好几声,才抬起头来:“慕容,也许我们可以再设个局,把那个知情人钓出来。”
☆、第84章
当天夜里,雁游与慕容灰在英老家待到很晚。但就连照顾了英老二十多年的老保姆也不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每次两位小辈出来添茶水时,表情都异常严肃。
待两人走后,英老站在窗前,眺望了片刻院中被秋风肆虐得只剩下几片零仃孤叶的桂花树,突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磨石越硬,刀锋越利。看来我很快就可以退休啦。”
老保姆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不管怎么追问,英老都只是摇头:“过一阵子你就明白了。”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金雀花拍卖行。
如果拍卖行的员工知道雁游那句“弗斯科很有礼貌”的评价,一定会大翻白眼。原因无他,他们已经在封闭会议室领受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谩骂嘲讽。有礼貌?那不过是假象而已。
厚重的黑色绒质窗帘遮去了所有天光,沉闷如棺椁的房间里,弗斯科像一只被银刺钉进棺材的吸血鬼一样愤怒咆哮,不停挥动的双手仿佛在抓挠无形棺板。
“我们旗下也有高仿生产线,整个欧美的中低端古玩赝品市场,我们的货源至少占了八成!我们才是专家,才是权威!怎么允许沦为笑柄!”
“我支付你们高出其他行业几十个百分点的薪水,不是为了让你们犯这种低级错误!”
“除了改善监管方案之外,我还需要公关方案,如何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有人举手提议道:“先生,我认为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让那个华夏人道歉——我们可以给他一笔钱,让他承认是自己搞错了。之后再请买家出面发表声明,就说——”
他还没有说完,舌头就在弗斯科冰冷的视线里僵硬了。他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不禁茫然地看着老板。
回答他的是一份薄薄的文件,甚至还没来得及影印留存,柔软的传真纸直接甩到他的脸上。
匆匆浏览一遍,他顿时瞪大眼睛惊呼出声:“哦,上帝!”
弗斯科挖苦道:“这个消息我在早晨的会议上就宣达过——当时你的灵魂还留在家里吗?守着温暖的壁炉追环法黄衫赛?”
“不,对不起先生,今早我迟到了,实在对不起。如果早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我一定会提前赶到公司。”
弗斯科严厉地盯着他看了几秒钟,才移开视线:“现在你知道了,就不要再提那可笑的建议。两件事都与他有关,一定不是巧合。在调查出这个华夏人的背景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这时,公关部的负责人说道:“先生,我有个想法:再过一个多月就是皇室王子祖母的诞辰。虽然女皇已经过世,但在二战期间她的出色表现,至今仍教许多日不落人民念念不忘。而且女皇与您的父亲、尊敬的子爵阁下曾有过往来。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举办一个与女皇寿诞有关的展会,重新争取公众的好感度?”
听到这个提议,弗斯科脸色顿时由阴转晴:“好主意!会后你留下来,我们商量一下细节。一旦敲定,马上拿出方案开始宣传,争取在第一时间冲淡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
众人偷偷松了口气。
接着,弗斯科又敲打了员工一番,准备宣布散会时,突然又想起了什么:“hr那边联系一下博士,如果身体没有大碍,请他提前销假,回来帮忙——不不,慢着,这个电话由我亲自来打。对了,还有一件事——”
他用投影仪的控制笔敲了敲桌面,口吻蓦然变得十分厌憎:“查出那件王命传龙节是谁提供的货源,如果是长线的话,把其他货也检查一遍,再有新货送来先拖一拖。另外,尽快把检查结果呈报给我。”
弗斯科的怒火让手下员工工作效率格外高。到了第二天,针对危机公关策划的展会便由初步构想细化好了具体步骤。弗斯科稍做修改,就让底下人立即执行。于是,整个拍卖行都开始忙碌起来。
策划里特别将著名华侨实业家裴修远先生列为重量级嘉宾,准备邀请他出席展会开幕晚宴。希望他能当众展示拍卖行全额赔偿的支票,并借他的嘴巴向公众传达“这只是一件小小失误,金雀花拍卖行一如继往值得信任”。
但遗憾的是,工作人员联系之后,裴先生的秘书彬彬有礼地告诉他们,老板回国度假,归期未定。
于是,工作人员只好把裴修远的名字挪到待定那一栏,并祈祷他早日归来。
裴修远没有出现在金雀花的通稿上,却出现在了华夏的新闻里。与上一次回国的低调相比,此次归来,这位实业家突然高调了许多,不但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就连与友人用餐也会热情邀请记者相伴。
不过,记者们都求之不得。因为这位老富商不但本身经历极具传奇性,而且他的老朋友更与近来热门话题有关,正是质疑古玩贱价论、并一举获胜扭转局面的英老。
而且,不但英老来了,就连之前一直拒绝采访,十分神秘的雁游也陪同露面。据说,是因为裴修远执意要答谢这位帮他挽回损失的少年人。
一连几天,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关于裴氏专访:裴修远捐款建盖希望小学、裴修远有意在华投资工厂、裴修远谈收藏……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报道在末尾处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曾帮裴先生鉴宝的雁游同学,近来正陪同老先生游赏各处古玩市场,挑选珍品。裴先生笑言,相信此次不会再被打眼,说不定还能捡大漏。诸如此类。
至于鉴宝的详细经历,早有记者写了篇详尽精彩的稿子专版刊发稿。因为读者反响不错,后来还给雁游又加了一次专访,并采访了他身边的老师同学。
受访师生们都表示,以前只知道雁游是业内泰斗英老的关门弟子,真正与他接触还是在野外作业的时候,相处时间越长,就越是惊叹他的底子之扎实,学识之渊博,甚至就连老师都会拿着陪葬品向他请教。
只是,在问及是到哪里野外作业、考察的又是哪座古墓时,师生们都不肯回答,只说是上级交待过,不能多讲。
但记者翻查资料时发现了以前的报道,算算时间差不多,便自作主张在稿件里加了一段:“虽然受访者不愿细说,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雁游同学初次进行野外作业的地点,应该是通市的一处汉墓。考虑到连老师都找他探讨学术问题,那是否意味着,他对汉朝历史特别精通呢?将来北大考古系是否会出一位汉代专家?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篇稿子发出后,英老立即表示了不满,说既然已经声明上级不让乱讲,记者就不应该私下调查,又多添上那段话。
但覆水难收,在跟报道的人现在不但知道雁游学识渊博,还知道他以一介新生的身份参与了通市古墓挖掘。
虽然有些读者觉得这是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其词,试想一个十六七岁、毛都没长齐的少年人,哪里强得过执教数十载的老师?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以雁游为榜样督促自家小孩学习,没事就拿来说道说道。
一时间,雁游声名大振,成了大人嘴里的别家小孩,孩子嘴里的坏蛋,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目标。
随着雁游声名鹊起,潘家园不知不觉多了个叫老徐的人,在新商楼租了间小铺子,货不多,却件件都拿得出手。讲话却是虚虚实实,自称是小雁的叔叔,手里有通市的好货。
他摆在店里的货虽然不错,但离汉代却太远了些,中间还隔了好几个朝代。
但买家若提出这点疑问,准会招来他白眼:“这铺子的卷帘门多薄啊,要是把真正的好东西摆在里头,晚上让贼给顺了咋办?还是您想让我背着至少能买下两条街的宝贝疙瘩每天来回挤公交?也不怕被当菜坛子给撞碎了。”
而要是追问别的,譬如问他口里的小雁到底是不是最近突然成了名人的雁游,所谓的通市货是不是从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汉墓里拿来的?老徐皆是笑而不语。被问得急了,才会不紧不慢地来一句:“爱信不信,反正我也没追着您买,是不?”
人的心理很有意思。如果老徐拍胸脯保证自己就是雁游的嫡亲叔叔,卖的都是还带着土沁子的通市汉墓货,那除了刚摸进古玩收藏大门的菜鸟之外,没人会信他。
偏偏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宛如说书人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说信又不敢,不信又舍不得。时不时拿他的话来琢磨一番,总觉得越想越像真的。
有时间宽裕的倒爷开始约上哥们儿,悄悄盯起老徐的梢,渐渐摸出了这人的作息规律:每隔四五天,他就要关门一天。第二天再回来时,衣襟上必定带着隔宿的酒味儿,包里好烟装得鼓鼓囊囊的,见人就派,哪怕是进门闲磕牙的人也能分着。
等他再次出门之前,必会有人到他店里虚晃一圈,使个眼色。用不了多久,这两人就会出现在潘家园各种不起眼的角落,磨磨叽叽地嘀咕半晌,有时还搭腕子比划几下,明显是在谈价格。等双方都点了头,老徐就会哼着小曲儿回去打烊,消失整整一天。
几个倒爷看得分明:老徐每次回来,分明都是发了财的样子,但那两天,他店里的东西往往都没出手,一件不少。那他卖的是什么?莫非他真有通市新出坑的土货?
发现这个规律后,当老徐第三次出门时,几人一合计,索性让最机灵的那个一直跟到了外头。那人跟到天黑回来,兴奋得来来回回只会说一句话:“他真是搭了去通市的班车!”
这时,正在翻报纸的那位一把扫开凌乱的饭盒,把报纸拍到桌上。几个人围上去,顺着他的手指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据裴先生透露,近日得到一件汉代古玩,让他十分满意,连说是此次华夏之行的最大收获。只是碍于规定不能带出国门,只能交给好友代为保管。”
另一个人把嘴里的牙签一撇,说道:“我说那小家伙哪儿来那么大胆子,敢情是这姓裴的要买。依我看哪,八成是姓裴的看中了什么东西,财大气粗买通了学校的人。这口子一开,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正好姓雁的小家伙名气最大,就借了他来当幌子。”
“咦,你是说那姓徐的不是雁游的叔叔?”
“姓都不同,怎么当人家叔叔!话说回来,管他是谁呢,手里货不假就好。咱们明天也问他看货去!”
也不知是谁嘴快,还是别人也盯了老徐的梢。总之,这伙倒爷的分析一夜之间传遍了四九城的古玩圈。第二天,老徐店里的地板差点儿被人给踏平了。
众人自以为老徐是想趁乱捞一把就走,既然如此,那价钱方面肯定好商量,能趁机捡个便宜。不想试探来试探去,老徐都是打着哈哈,看似不置可否。但若细究起来,他的潜台词似乎是,不见到真正有钱的买主,轻易不会松口。
有人默默算了算自己的家底,便识趣的不吭声了,顺着他的话头天南地北地胡扯海吹。也有人不服气,直接说老子如何如何,你这样是看不起老子。但老徐也不生气,三撮两哄,不知怎的就忽悠得那人没了脾气。
总之,这些想买货的人没从圆滑的徐老板那里得到半句准话,反倒帮他把名声给扬了出去,都说他是想把货一次出清,所以才大摆龙门阵等财主上门。如今潘家园里都在猜测那批货到底有多珍贵,又是谁能入徐老板的法眼。
众说纷纭,谣言漫天。这次足足过了十天,老徐的店终于再度关张。看热闹的人见状,连忙相互打听圈内土豪收藏家的动向,暗暗琢磨这批货最终落到谁的手上。
当发现这些人都有去处时,众人不禁更加好奇:到底是哪个闷声发大财的同老徐谈妥了?
他们并不知道,以前出门都是直接上客运汽车的老徐,这次离开潘家园后转了几条又弯又长的巷子,确定身后没有尾巴,才敲开了某扇老宅的大门。
里面早有人等着他。见面也不及寒喧,他直接说道:“他们是外地口音,一来就承诺给现金,再三说专门为了通市汉墓而来,还说如果能证明墓主确切身份愿意再加五成的钱。我觉得就是他们了,所以今天第二次见面时透了点口风,结果他们马上交了三万的定金,。”
“钟归看得上眼的客户一定辈非富即贵。此人出手大方,又这么着急,还挑明专为通市汉墓而来,我看至少有六成可能是我们要找的人。”
屋内之人正是雁游与慕容灰。听罢老徐——也就是徐大财的话,雁游想了想,说道:“这个人值得确认。老徐,说不定他们也会暗中跟踪你。演戏演全本,麻烦你再到通市走一趟。”
“没问题。”
有了罗奶奶保媒,徐大财近来同秀姐发展得不错,桃花烂漫正得意着,自然对促成姻缘的雁游千依百顺。
送走徐大财,慕容灰说道:“要买古玩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个人要墓主身份干什么?”
“谁知道呢。”雁游摇了摇头:“不管那些,先确认他的身份再说。行头都准备好了吧?”
慕容灰拖过石桌上的一只旅行袋,亮出里面的紧身牛仔裤和迷彩背心,正是近来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们最时髦的装扮:“二师兄今晚陪他媳妇到岳母家,不过明天保准能过来。我今天下午找他时已经说过了,到时他扮卖家,我扮打手,按你编的那套话来演,假装是倒腾古玩的,见对方有钱想结交一番,将来再卖其他东西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