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可是石喻要备考的一应物事,都一早就准备好了。石大娘与王氏商量了半个晚上,要不要给石喻换件夹衣。偏生乡试搜藏挟带非常严格,夹衣多有不便,最后石大娘与王氏商还是决定给石喻带一件细密厚实的单衣。这单衣在石喻凌晨起身的时候,就已经放在了石喻榻旁的矮几上。
“走了,出门了。”石咏招呼弟弟,看着他再次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两人一起来到贡院门前,这时天还未亮。贡院前灯火通明,已经有应试的生员排队准备入场。
石喻认识不少同科的考生,有些是姜夫子的徒弟,石喻的同门“师兄”们,这些师兄们早就得知了石喻“跳级”考试的消息,此刻见到石喻,一起热情招呼。
也有些同科的考生是石喻在景山官学的同窗,只不过数量不算多。这些人也大多很是紧张,因为景山官学有规定,在三届也就是九年之内,不能通过乡试取中,官学是会劝退的。
石喻与认得的同门与同窗寒暄一番之后,准备入场。这时候宝玉才赶过来,匆匆与石喻打过招呼之后,一起在贡院的“龙门”之前排队,准备入场。
石咏勉励石喻几句,便退在一边,目送石喻入场。他等候了一会儿,只见贡院不远处还等候着车驾,看去有点儿眼熟,想了半天才觉得车上好像是薛家的徽号。那车驾跟前坐了个婆子,想必车上坐的是女眷。石咏也不免叹息,晓得来人恐怕是来送宝玉的。只是那边所殷殷期盼的,却未必是宝玉喜欢的、想要的,怕是反而给对方平添一份压力罢了。
想到这里,石咏忍不住暗自希望宝玉能中,宝玉若是不中,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会一直存在,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当然了,他家二弟石喻,石咏有信心,那是必中的。
乡试之期,八月八日入头场,八月十日出,八月十一日入二场,八月十三日出,八月十四日入三场,八月十六日出。总共九天六夜,考生们都要蹲在那个狭小的号舍里,吃喝拉撒睡,全在一处。
石咏事先打听过,第一场考四书题各一道、经义题四道、诗文一篇;第二场考五经题一道,并考诏、判、表、诰四种应用文写作各一篇;第三场则是考五道实务策。对于考生而言,第一场的成绩最为重要,几乎可以说,若是第一场答得非常出色,极得主考官青睐,那么只要余下不是瞎答,整个乡试基本上就稳了。可见八股、经义、诗文,这三项是乡试的重中之重,其中前两项所占比重尤其大。
八月八日这晚,石家人聚在一起用晚饭,但是这顿晚饭前所未有地索然无味,人人都惦记着石喻在那小小号舍里过得怎么样,是否吃得饱,是否挨冻……此时即便有山珍海味也无法下咽。一家人默默无言地吃过一顿饭,便即各自散去。
石咏去东厢小坐了一会儿,武则天的宝镜倒是对这取士之法非常感兴趣,命石咏将这个时空里的科举之法详详细细说来,不由得认认真真地赞了如今的科考规则:“依你所说,如今的科考从州县开始,一层一层往上,每一层都必须应考,同时又有重重防范作弊的举措,的确是严密而周到。朕那时……应当只是网罗了天下之士的极小一部分啊!”
“只不过,千年以降,取士竟然还是朕在世时候的老方法——是不是太过时了?”
石咏想了想,摇摇头说:“论理这科考取士的核心精神没有过时,寒门才子,依旧有机会入仕,这本就是一种公平。就是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太过时了,有些不合时宜。”那些八股经义,已经翻来覆去考得烂了,却依旧成为取士的主要标准,科学技术得不到普及与发展。世人提及科考,总觉弥漫着一股陈腐气味,但是这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所以总有人趋之如骛。
武皇沉默了一阵,道:“也是!或许是当年,朕所做的,还不够?”
武则天当年曾对科举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做出颇多贡献,她大力发展了进士科,设置殿试,引入武举,力争抹去出身门第对取士结果的影响,这也难怪武则天会对科举很有感情,如此热心。
石咏是个耿直的人,想了想当即道:“陛下对科考的贡献的确是很大。只是到了如今,这科举已经不仅仅是取士之用,而是渐渐成了禁锢民间所思所想的一种手段。只有通过科考得官之人有机会将其改变,然而通过科考的又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这么些年来,科考才会始终在原地兜圈子,走进了个死胡同,无法再向前一步。”
武则天的宝镜将这话咀嚼了半天,才终于应了一句:“你说得对。或许这掌权之人不过是通过这科举,取他们想要的人罢了。”
时移世易,连武皇的心境也有所变化,也不再认为她当初所一力推行的举措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了。
如此这般熬过两日,八月十日,石咏早早就办完内务府府署的各项差事,来到贡院外候着。
过了午时,便已有考生陆陆续续从贡院里出来。出场时的情形颇有些触目惊心,出来的生员大多面有菜色,有人一出场就立马“哇”的一声吐了出来。立即有贡院跟前的差役将人扶到一边去。
石咏知道弟弟是个稳重的性子,不会太早交卷,但也不会太晚。果然,等了一个时辰不到,石咏眼前一亮,挥手招呼:“二弟,二弟!”
石喻经过三天两夜的折磨,大约也考得昏昏沉沉的,茫然四顾了一圈,才看见自家大哥,快步赶过来。
他开口刚要说话,石咏立即开口拦住他的话头:“啥都别说,先回家。”
“嗯!”石喻点点头。石咏见他气色尚好,从号舍出来,尚且能够“直立行走”。石咏知是前段时间官学强制要去他锻炼身体的结果,石喻年纪虽轻,可是身体素质其实比同期参加科考的大多数生员要更好些。
他怕石喻在场中久坐,气血不畅,索性陪着弟弟,慢慢溜达回椿树胡同。
椿树胡同那头,王氏早就安排人烧了热水,石喻一到家,就先让他洗热水澡。
石喻关在自己屋里沐浴更衣的时候,学塾那边来人,想问问石喻考得怎么样了,又说若是石喻有空,不妨去学塾,他们几个刚刚出来的考生,邀石喻一起去谈谈这一场的试题。
石咏则代自己的弟弟挡了驾。“对不住,我家二弟从贡院一出来,就累得吃不消,刚刚已经睡下了。要不,我让他明日再来寻你们?”
那几名生员相互看看,明天他们就又进场了。“既是石喻不便,那我们便不打扰了。”
石咏送走那几位,回去看石喻,果然见他坐在浴盆里竟然还睡着了,连忙将他拍醒,替他擦干净身体之后扔上床榻,让他好好睡一觉。
“二弟啊,你大哥实在是没有什么考试的经验,就算是有,也帮不上你什么忙。”石咏想想,以眼下科举的考题而言,他那些做不出就全选c的经验显然是都派不上用场了,“唯一可能有点儿用的,也就是这一条了吧,考完一科,先不要急着对答案,等到全考完再说!”
石咏望着卧在榻上沉睡着的石喻,听着他有节奏的呼吸声,心中想:既然拿定了主意,就不要后悔;既然交了答卷,就不要再回想。喻哥儿,明日还要再上考场,且什么都不用想,一鼓作气往前冲吧!
石喻这里昏昏沉沉一直睡到半夜才起身。西院石大娘她们已经先歇下了。倒是东院一直留心着石喻的动静,石喻一起身,石咏夫妇俩立即就知道了。
因为孩子尚小的缘故,石家在东院的小厨房一直有火,图个烧水热菜方便。这边石喻起来,石咏赶紧过去探视,如英则赶紧带人张罗点热食与菜蔬,送到石喻这边来。
石喻填饱肚子,定了定神,望着石咏说:“大哥,我琢磨着,这第一场,应该还成。诗文不知如何,但其他几道题,应该都是对的。”
石咏安慰他:“已经考过的,便抛在脑后不要去想,先整理整理你今日还要下场带的东西,然后再眯一会儿,到时大哥来叫你。”
石喻点头应了,石咏离开他的房间,听见石喻在背后说:“谢谢大哥!”
石咏冲背后扬了扬手,示意不妨的。只是到了这个点,他可不敢再睡了,生怕错过了送石喻去贡院的时间。如英见他如此,便一边哄着大姐儿睡觉,一边陪着石咏。待到了时辰,石咏自去叫石喻,哥儿俩出门,如英这边才自己补眠。
贡院门口,石咏看看排着队前来应试的人,已经能感到,似乎比第一场来应考的人数要少了一点。有些人可能是觉得第一场失利,被打击得无法继续,也有些人则是身体实在吃不消,坚持不下去了。
石咏瞅瞅立在身边的弟弟,这孩子眼下还是蹿个子的时候,因此身体看上还稍显单薄。但是石喻立在石咏身边,抬头正视贡院的“龙门”,双手握了握拳,石咏便觉这个弟弟的意志坚定,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的。
如此,石家人又煎熬了两日,待到八月十三日,石咏又赶到贡院门口去接,等了大约一个半时辰左右,看看石喻还未出来,少不了有些心焦,忍不住转身四下里张望,看他有没有错过了弟弟。
正在这时,石咏忽听石喻的声音在他背后喊道:“大哥,快来帮个忙!”
石咏一转身,果然见到石喻从贡院中出来,只是他——肩上还扛扶着一个人。
石咏大踏步上前,扶起那人一看,见是宝玉,脸如白纸,双目紧闭,已经晕过去了。石咏立即转身抬手,将宝玉往身上一背,对石喻说:“二弟,你先直接回家歇息,大哥送宝玉兄弟去就医。”
他没忘了叮嘱石喻一句:“千万别去学塾对答案那!”
第288章
原来石喻今日第二场交卷之后, 在贡院的龙门内排队等候出场,宝玉正好排在他前面。贡院每半刻钟开一次门, 交卷出场的学生需要聚在一处等候, 等到开门时再一起出去。等候期间不得随意交谈, 因此石喻即便与宝玉认得, 也不敢交流。
一时到了开门的时候,石喻随着其余交卷的考生一起往外走。他身量还未全长成,看不到前面的情形。只听忽然有人轻轻地惊呼一声, 前面的考生自动分成两行, 让出一条道。石喻便见宝玉摔倒在地面上,似乎是晕了过去。
石喻登时抢上去, 想要扶起宝玉。他身后顺天府的监试却说:“不许停留, 径直出外,违者重罚!”
难怪这么多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大活人这样躺在地面上, 生死不知, 却依旧抬脚往前走。
石喻一咬牙, 弯腰拉起宝玉的右臂,将他整个身体扛在自己肩上,几乎是半拖半抱地走了贡院。贡院里的监试见他身材单薄, 又扛了个成年人, 便不再催促,只待石喻顺利将宝玉带出门之后,贡院大门才在石喻身后缓缓合上。
“大哥——”
石喻见到石咏在外焦急等候的身影,心中一块石头已经落了地, 连忙招呼一声。石咏大步过来,抬手就将宝玉接了过去。石喻登时觉得肩上的压力一下子小了,听说石咏让他先回家,石喻便点了点头,与大哥挥手作别,自己先回椿树胡同去。
石咏这边则是将宝玉送到贡院附近的医馆处,发现居然还要排队。在他前面,还有两三名与宝玉差不多症状的生员,正在等待救治。
这边的大夫似是非常有经验,每三年一回,他们都要接手不少这样的病人。于是便有个年轻大夫过来,伸手在宝玉人中那里狠狠地掐了掐,掐出一道紫印。宝玉登时悠悠地吁出一口气,眼皮动了动,但似乎甚感无力,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来,让人躺到这边来!”年轻大夫指挥石咏,“没啥大毛病,就是劳累过甚,再加上应试时太过紧张,没吃什么东西,在考场里熬不住了。”
他大约是见了太多这种病例,随意一挥手,说:“这位得亏是交了卷才晕的吧,若是没交卷便晕,那才叫倒霉呢!明天还有第三场,再这么熬一回,中了举,就出头了。”
这时宝玉已经醒了,听见“明天还有第三场”这几个字,眼皮一抖,当即闭目不语,也不睁眼,只管躺着。
石咏见他眼皮下眼珠转动,哪有不明白对方的心思?他当即对那大夫道:“您且稍候,我去叫这位兄弟的家人朋友过来。”
年轻大夫赶紧喊:“诊金诊金!”生怕石咏把人撂这儿,自己跑了。石咏笑笑,当即解下荷包,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扔给那大夫,自己抬脚出门,来到贡院门口,在门外候着的人群里找到了宝玉的小厮茗烟。茗烟丝毫不知自家主子出事,此刻也正眼巴巴地在门外望着,他认得石咏,一听石咏说起,登时吓得青白了脸,连声说:“烦劳石大爷再看护我们二爷一阵,小的赶紧回府里报讯去!”
石咏着急回家看弟弟,此刻茗烟一溜烟跑了,他也颇无奈,总不能就这么将宝玉扔下,只能回去再守一会儿。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接宝玉的人便来了。石咏远远地看见,茗烟在前头领着路,后面跟着乌泱泱的车驾,荣府里应是出来了不少人。除了荣府的车驾之外,薛蟠骑着个高头大马也来了,可能是受宝钗之托,也可能到底还是怕这未来的妹夫有个三长两短。
石咏见着,心里多少觉得有些腻味。待荣府的人过来,医馆里乱糟糟的,茗烟指点躺在一条长凳上的宝玉,薛蟠粗着嗓子问大夫的话,外头车驾上许是还有女眷候着,医馆从内到外一直有人问答着传递消息,车驾上便隐隐约约传来“嘤嘤”的哭声……
石咏与薛蟠打过招呼,转身就走。宝玉是个凤凰蛋,把他交回凤凰窝手里就没事儿了,石咏还赶着回去看自家二弟。一时离开,石咏忍不住想,也不晓得宝玉明日能不能坚持参加第三场。
转天石咏再送弟弟石喻去贡院,果然没有再见到宝玉。这种压力对于宝玉来说,可能着实太沉重了,他既无动力,又不喜爱,选择逃避怕是很正常的事。
这种压力对于石喻来说,也不小。昨日第二场考完,石喻的确没有去对答案,但这是因为他与宝玉一样疲劳,勉强回到椿树胡同门口的时候,被一直候着的石海见着,赶紧扶了回去。
如英事后将这事转述给石咏听,颇有些埋怨石咏这做哥哥的没有及时将喻哥儿亲自送回来。石咏也很是后怕,拍着脑袋赶紧说:“再也不敢了,往后再也不敢了!”但是石大娘与王氏倒是都能理解石咏,毕竟宝玉当时人事不知,又没有亲友在场,不能就那么扔着。
石喻经过一晚的休整,再度立在贡院跟前的时候,已经恢复了饱满的精神,只是脸色有些发白,已经不再是第一场入场前那样精力充沛,可见这乡试着实熬人。
到了此刻,连石咏也心生不忍,见石喻立在自己身边,抬眼望着贡院的龙门,石咏便道:“喻哥儿,切记量力而行。人生并不只是这一次机会。”
石喻的视线依旧没有离开贡院,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开口:“大哥,我总感觉,这次机会,太重要了,可能就是一生一次的。”
什么也不用说了,石咏明白弟弟的意思,他只伸手在石喻肩膀上重重拍了拍,低声道:“去吧!大哥相信你。”相信你绝对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战胜自己。
石喻点了点头,在石咏的瞩目之下再度迈进贡院龙门。
当夜就变天了,西北风刮了一晚上,晨起石家的玻璃窗上全是水汽。石大娘与王氏后悔不迭,懊恼怎么就没给石喻再换一件更厚实的衣裳。“听说那贡院的号舍,就只挂着一层帘子,根本不挡风,这可怎么了得?”
但是石家人都很清楚,贡院重地,即便天气骤冷,家属想要送些衣物饮食进去,也是绝无可能。
石咏心想:“喻哥儿,这回可全靠你自己了!”
第二天白天时阳光甚好,气温有缓慢回升,到了夜晚,却又转了北风呼啸,比前一晚更冷些。到了第三天,石咏急不可耐地去贡院跟前候着,只见有些士子提前交卷出来的,都冻得抖抖索索,弓着背搓着手,从贡院里缓缓往外挪。
石咏一直没见到喻哥儿的身影。
他手中抱着一件二婶王氏亲手缝的夹衣,是按石喻再长大些的身量缝的,足够将喻哥儿全身都裹住。石咏便抱着这件寒衣在外候着,心里默念:喻哥儿,你还好么,大哥在这里,大哥在这里……
“二弟!”他猛地看见了石喻的身影,见他脚步蹒跚,从贡院的龙门内慢慢挪出来,贡院的大门在他身后关上。
石咏赶紧上前,双手一抖,怀中的夹衣抖开,给石喻裹上,半抱着他的肩膀,哥两个一起拥着往外走。
石喻陡然觉得身上一阵温暖,精神略振,抬头对石咏说:“大哥,大哥我……考完了!我总算……考完了。”
“别说话!”石咏背转身,在石喻跟前蹲下,“到大哥背上来!”
石喻小时候他背过也抱过,这回也是一样,石咏在二弟跟前一蹲,纯出自然。
石喻眼一热,登时伸臂搂住了哥哥的脖子。石咏稳稳地一托,将喻哥儿背起来就往前走,心想这么多年过去,这小子着实是重了不少。
他背着弟弟离开贡院的时候,心中无比骄傲。石喻完成这次乡试,已是战胜了自己。于是石咏轻声道:“二弟,你考完了。你靠自己完成了这件事,已经是赢了。”
石喻心满意足,伏在兄长背上,登时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而石咏则早有准备,他这次出来,命李寿将自家的车驾赶了出来,此刻在贡院稍远处候着,见到自家大爷背着二爷过来,赶紧将车驾赶出来。石咏将弟弟抱上车,然后陪着他一起回家。
石喻缓了两天,才渐渐缓过来,恢复了精神。
他先是去夫子处“复盘”,将他在乡试里所有的试题与答案一一都默写下来。姜夫子先看第一场的四书题、经义题和诗文,认为这个弟子的八股经义都做得不错,诗文平平。所以石喻第一场的考试结果应是总体平平。
至于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结果,姜夫子自己只是个秀才,点评起实务策有点儿吃力,看着觉得不错,但却没有把握。
石咏听了姜夫子的评价,意识到二弟通过第一场的成绩直接晋级的希望应该不大,恐怕还要综合考虑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结果。他见石喻有些烦恼,忍不住问:“要不你将这默写出来的答案拿去请教请教你们景山官学的讲习?”
石喻知道大哥指的就是年熙,双眼一亮,果然将默写出来的卷子拿了去。不多时年熙看过,评价出来。他对石喻第一场的结果评价与姜夫子一样,觉得诗文略逊了些,总体平平。但是第二场和第三场都作的不错,尤其第三场,很有些读到的见解。
“小年大人说了,最后的结果大约要看考官的喜好。”石喻转述年熙的话,“若是考官欣赏,应当能中,若是……”
他没往下说。
石咏听了也是心里一紧,毕竟礼部侍郎陈邦彦诗名在外,恐怕对诗文也看重的。可是他又一想,编撰唐诗宋诗,毕竟只是陈邦彦的本职工作,但是这位真正的爱好,是书法啊!石喻那一手字,理应给答卷加分不少吧。
于是石咏问:“二弟,你后来誊清卷子时……字写得怎样?”
“走了,出门了。”石咏招呼弟弟,看着他再次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两人一起来到贡院门前,这时天还未亮。贡院前灯火通明,已经有应试的生员排队准备入场。
石喻认识不少同科的考生,有些是姜夫子的徒弟,石喻的同门“师兄”们,这些师兄们早就得知了石喻“跳级”考试的消息,此刻见到石喻,一起热情招呼。
也有些同科的考生是石喻在景山官学的同窗,只不过数量不算多。这些人也大多很是紧张,因为景山官学有规定,在三届也就是九年之内,不能通过乡试取中,官学是会劝退的。
石喻与认得的同门与同窗寒暄一番之后,准备入场。这时候宝玉才赶过来,匆匆与石喻打过招呼之后,一起在贡院的“龙门”之前排队,准备入场。
石咏勉励石喻几句,便退在一边,目送石喻入场。他等候了一会儿,只见贡院不远处还等候着车驾,看去有点儿眼熟,想了半天才觉得车上好像是薛家的徽号。那车驾跟前坐了个婆子,想必车上坐的是女眷。石咏也不免叹息,晓得来人恐怕是来送宝玉的。只是那边所殷殷期盼的,却未必是宝玉喜欢的、想要的,怕是反而给对方平添一份压力罢了。
想到这里,石咏忍不住暗自希望宝玉能中,宝玉若是不中,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会一直存在,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当然了,他家二弟石喻,石咏有信心,那是必中的。
乡试之期,八月八日入头场,八月十日出,八月十一日入二场,八月十三日出,八月十四日入三场,八月十六日出。总共九天六夜,考生们都要蹲在那个狭小的号舍里,吃喝拉撒睡,全在一处。
石咏事先打听过,第一场考四书题各一道、经义题四道、诗文一篇;第二场考五经题一道,并考诏、判、表、诰四种应用文写作各一篇;第三场则是考五道实务策。对于考生而言,第一场的成绩最为重要,几乎可以说,若是第一场答得非常出色,极得主考官青睐,那么只要余下不是瞎答,整个乡试基本上就稳了。可见八股、经义、诗文,这三项是乡试的重中之重,其中前两项所占比重尤其大。
八月八日这晚,石家人聚在一起用晚饭,但是这顿晚饭前所未有地索然无味,人人都惦记着石喻在那小小号舍里过得怎么样,是否吃得饱,是否挨冻……此时即便有山珍海味也无法下咽。一家人默默无言地吃过一顿饭,便即各自散去。
石咏去东厢小坐了一会儿,武则天的宝镜倒是对这取士之法非常感兴趣,命石咏将这个时空里的科举之法详详细细说来,不由得认认真真地赞了如今的科考规则:“依你所说,如今的科考从州县开始,一层一层往上,每一层都必须应考,同时又有重重防范作弊的举措,的确是严密而周到。朕那时……应当只是网罗了天下之士的极小一部分啊!”
“只不过,千年以降,取士竟然还是朕在世时候的老方法——是不是太过时了?”
石咏想了想,摇摇头说:“论理这科考取士的核心精神没有过时,寒门才子,依旧有机会入仕,这本就是一种公平。就是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太过时了,有些不合时宜。”那些八股经义,已经翻来覆去考得烂了,却依旧成为取士的主要标准,科学技术得不到普及与发展。世人提及科考,总觉弥漫着一股陈腐气味,但是这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所以总有人趋之如骛。
武皇沉默了一阵,道:“也是!或许是当年,朕所做的,还不够?”
武则天当年曾对科举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做出颇多贡献,她大力发展了进士科,设置殿试,引入武举,力争抹去出身门第对取士结果的影响,这也难怪武则天会对科举很有感情,如此热心。
石咏是个耿直的人,想了想当即道:“陛下对科考的贡献的确是很大。只是到了如今,这科举已经不仅仅是取士之用,而是渐渐成了禁锢民间所思所想的一种手段。只有通过科考得官之人有机会将其改变,然而通过科考的又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这么些年来,科考才会始终在原地兜圈子,走进了个死胡同,无法再向前一步。”
武则天的宝镜将这话咀嚼了半天,才终于应了一句:“你说得对。或许这掌权之人不过是通过这科举,取他们想要的人罢了。”
时移世易,连武皇的心境也有所变化,也不再认为她当初所一力推行的举措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了。
如此这般熬过两日,八月十日,石咏早早就办完内务府府署的各项差事,来到贡院外候着。
过了午时,便已有考生陆陆续续从贡院里出来。出场时的情形颇有些触目惊心,出来的生员大多面有菜色,有人一出场就立马“哇”的一声吐了出来。立即有贡院跟前的差役将人扶到一边去。
石咏知道弟弟是个稳重的性子,不会太早交卷,但也不会太晚。果然,等了一个时辰不到,石咏眼前一亮,挥手招呼:“二弟,二弟!”
石喻经过三天两夜的折磨,大约也考得昏昏沉沉的,茫然四顾了一圈,才看见自家大哥,快步赶过来。
他开口刚要说话,石咏立即开口拦住他的话头:“啥都别说,先回家。”
“嗯!”石喻点点头。石咏见他气色尚好,从号舍出来,尚且能够“直立行走”。石咏知是前段时间官学强制要去他锻炼身体的结果,石喻年纪虽轻,可是身体素质其实比同期参加科考的大多数生员要更好些。
他怕石喻在场中久坐,气血不畅,索性陪着弟弟,慢慢溜达回椿树胡同。
椿树胡同那头,王氏早就安排人烧了热水,石喻一到家,就先让他洗热水澡。
石喻关在自己屋里沐浴更衣的时候,学塾那边来人,想问问石喻考得怎么样了,又说若是石喻有空,不妨去学塾,他们几个刚刚出来的考生,邀石喻一起去谈谈这一场的试题。
石咏则代自己的弟弟挡了驾。“对不住,我家二弟从贡院一出来,就累得吃不消,刚刚已经睡下了。要不,我让他明日再来寻你们?”
那几名生员相互看看,明天他们就又进场了。“既是石喻不便,那我们便不打扰了。”
石咏送走那几位,回去看石喻,果然见他坐在浴盆里竟然还睡着了,连忙将他拍醒,替他擦干净身体之后扔上床榻,让他好好睡一觉。
“二弟啊,你大哥实在是没有什么考试的经验,就算是有,也帮不上你什么忙。”石咏想想,以眼下科举的考题而言,他那些做不出就全选c的经验显然是都派不上用场了,“唯一可能有点儿用的,也就是这一条了吧,考完一科,先不要急着对答案,等到全考完再说!”
石咏望着卧在榻上沉睡着的石喻,听着他有节奏的呼吸声,心中想:既然拿定了主意,就不要后悔;既然交了答卷,就不要再回想。喻哥儿,明日还要再上考场,且什么都不用想,一鼓作气往前冲吧!
石喻这里昏昏沉沉一直睡到半夜才起身。西院石大娘她们已经先歇下了。倒是东院一直留心着石喻的动静,石喻一起身,石咏夫妇俩立即就知道了。
因为孩子尚小的缘故,石家在东院的小厨房一直有火,图个烧水热菜方便。这边石喻起来,石咏赶紧过去探视,如英则赶紧带人张罗点热食与菜蔬,送到石喻这边来。
石喻填饱肚子,定了定神,望着石咏说:“大哥,我琢磨着,这第一场,应该还成。诗文不知如何,但其他几道题,应该都是对的。”
石咏安慰他:“已经考过的,便抛在脑后不要去想,先整理整理你今日还要下场带的东西,然后再眯一会儿,到时大哥来叫你。”
石喻点头应了,石咏离开他的房间,听见石喻在背后说:“谢谢大哥!”
石咏冲背后扬了扬手,示意不妨的。只是到了这个点,他可不敢再睡了,生怕错过了送石喻去贡院的时间。如英见他如此,便一边哄着大姐儿睡觉,一边陪着石咏。待到了时辰,石咏自去叫石喻,哥儿俩出门,如英这边才自己补眠。
贡院门口,石咏看看排着队前来应试的人,已经能感到,似乎比第一场来应考的人数要少了一点。有些人可能是觉得第一场失利,被打击得无法继续,也有些人则是身体实在吃不消,坚持不下去了。
石咏瞅瞅立在身边的弟弟,这孩子眼下还是蹿个子的时候,因此身体看上还稍显单薄。但是石喻立在石咏身边,抬头正视贡院的“龙门”,双手握了握拳,石咏便觉这个弟弟的意志坚定,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的。
如此,石家人又煎熬了两日,待到八月十三日,石咏又赶到贡院门口去接,等了大约一个半时辰左右,看看石喻还未出来,少不了有些心焦,忍不住转身四下里张望,看他有没有错过了弟弟。
正在这时,石咏忽听石喻的声音在他背后喊道:“大哥,快来帮个忙!”
石咏一转身,果然见到石喻从贡院中出来,只是他——肩上还扛扶着一个人。
石咏大踏步上前,扶起那人一看,见是宝玉,脸如白纸,双目紧闭,已经晕过去了。石咏立即转身抬手,将宝玉往身上一背,对石喻说:“二弟,你先直接回家歇息,大哥送宝玉兄弟去就医。”
他没忘了叮嘱石喻一句:“千万别去学塾对答案那!”
第288章
原来石喻今日第二场交卷之后, 在贡院的龙门内排队等候出场,宝玉正好排在他前面。贡院每半刻钟开一次门, 交卷出场的学生需要聚在一处等候, 等到开门时再一起出去。等候期间不得随意交谈, 因此石喻即便与宝玉认得, 也不敢交流。
一时到了开门的时候,石喻随着其余交卷的考生一起往外走。他身量还未全长成,看不到前面的情形。只听忽然有人轻轻地惊呼一声, 前面的考生自动分成两行, 让出一条道。石喻便见宝玉摔倒在地面上,似乎是晕了过去。
石喻登时抢上去, 想要扶起宝玉。他身后顺天府的监试却说:“不许停留, 径直出外,违者重罚!”
难怪这么多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大活人这样躺在地面上, 生死不知, 却依旧抬脚往前走。
石喻一咬牙, 弯腰拉起宝玉的右臂,将他整个身体扛在自己肩上,几乎是半拖半抱地走了贡院。贡院里的监试见他身材单薄, 又扛了个成年人, 便不再催促,只待石喻顺利将宝玉带出门之后,贡院大门才在石喻身后缓缓合上。
“大哥——”
石喻见到石咏在外焦急等候的身影,心中一块石头已经落了地, 连忙招呼一声。石咏大步过来,抬手就将宝玉接了过去。石喻登时觉得肩上的压力一下子小了,听说石咏让他先回家,石喻便点了点头,与大哥挥手作别,自己先回椿树胡同去。
石咏这边则是将宝玉送到贡院附近的医馆处,发现居然还要排队。在他前面,还有两三名与宝玉差不多症状的生员,正在等待救治。
这边的大夫似是非常有经验,每三年一回,他们都要接手不少这样的病人。于是便有个年轻大夫过来,伸手在宝玉人中那里狠狠地掐了掐,掐出一道紫印。宝玉登时悠悠地吁出一口气,眼皮动了动,但似乎甚感无力,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来,让人躺到这边来!”年轻大夫指挥石咏,“没啥大毛病,就是劳累过甚,再加上应试时太过紧张,没吃什么东西,在考场里熬不住了。”
他大约是见了太多这种病例,随意一挥手,说:“这位得亏是交了卷才晕的吧,若是没交卷便晕,那才叫倒霉呢!明天还有第三场,再这么熬一回,中了举,就出头了。”
这时宝玉已经醒了,听见“明天还有第三场”这几个字,眼皮一抖,当即闭目不语,也不睁眼,只管躺着。
石咏见他眼皮下眼珠转动,哪有不明白对方的心思?他当即对那大夫道:“您且稍候,我去叫这位兄弟的家人朋友过来。”
年轻大夫赶紧喊:“诊金诊金!”生怕石咏把人撂这儿,自己跑了。石咏笑笑,当即解下荷包,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扔给那大夫,自己抬脚出门,来到贡院门口,在门外候着的人群里找到了宝玉的小厮茗烟。茗烟丝毫不知自家主子出事,此刻也正眼巴巴地在门外望着,他认得石咏,一听石咏说起,登时吓得青白了脸,连声说:“烦劳石大爷再看护我们二爷一阵,小的赶紧回府里报讯去!”
石咏着急回家看弟弟,此刻茗烟一溜烟跑了,他也颇无奈,总不能就这么将宝玉扔下,只能回去再守一会儿。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接宝玉的人便来了。石咏远远地看见,茗烟在前头领着路,后面跟着乌泱泱的车驾,荣府里应是出来了不少人。除了荣府的车驾之外,薛蟠骑着个高头大马也来了,可能是受宝钗之托,也可能到底还是怕这未来的妹夫有个三长两短。
石咏见着,心里多少觉得有些腻味。待荣府的人过来,医馆里乱糟糟的,茗烟指点躺在一条长凳上的宝玉,薛蟠粗着嗓子问大夫的话,外头车驾上许是还有女眷候着,医馆从内到外一直有人问答着传递消息,车驾上便隐隐约约传来“嘤嘤”的哭声……
石咏与薛蟠打过招呼,转身就走。宝玉是个凤凰蛋,把他交回凤凰窝手里就没事儿了,石咏还赶着回去看自家二弟。一时离开,石咏忍不住想,也不晓得宝玉明日能不能坚持参加第三场。
转天石咏再送弟弟石喻去贡院,果然没有再见到宝玉。这种压力对于宝玉来说,可能着实太沉重了,他既无动力,又不喜爱,选择逃避怕是很正常的事。
这种压力对于石喻来说,也不小。昨日第二场考完,石喻的确没有去对答案,但这是因为他与宝玉一样疲劳,勉强回到椿树胡同门口的时候,被一直候着的石海见着,赶紧扶了回去。
如英事后将这事转述给石咏听,颇有些埋怨石咏这做哥哥的没有及时将喻哥儿亲自送回来。石咏也很是后怕,拍着脑袋赶紧说:“再也不敢了,往后再也不敢了!”但是石大娘与王氏倒是都能理解石咏,毕竟宝玉当时人事不知,又没有亲友在场,不能就那么扔着。
石喻经过一晚的休整,再度立在贡院跟前的时候,已经恢复了饱满的精神,只是脸色有些发白,已经不再是第一场入场前那样精力充沛,可见这乡试着实熬人。
到了此刻,连石咏也心生不忍,见石喻立在自己身边,抬眼望着贡院的龙门,石咏便道:“喻哥儿,切记量力而行。人生并不只是这一次机会。”
石喻的视线依旧没有离开贡院,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开口:“大哥,我总感觉,这次机会,太重要了,可能就是一生一次的。”
什么也不用说了,石咏明白弟弟的意思,他只伸手在石喻肩膀上重重拍了拍,低声道:“去吧!大哥相信你。”相信你绝对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战胜自己。
石喻点了点头,在石咏的瞩目之下再度迈进贡院龙门。
当夜就变天了,西北风刮了一晚上,晨起石家的玻璃窗上全是水汽。石大娘与王氏后悔不迭,懊恼怎么就没给石喻再换一件更厚实的衣裳。“听说那贡院的号舍,就只挂着一层帘子,根本不挡风,这可怎么了得?”
但是石家人都很清楚,贡院重地,即便天气骤冷,家属想要送些衣物饮食进去,也是绝无可能。
石咏心想:“喻哥儿,这回可全靠你自己了!”
第二天白天时阳光甚好,气温有缓慢回升,到了夜晚,却又转了北风呼啸,比前一晚更冷些。到了第三天,石咏急不可耐地去贡院跟前候着,只见有些士子提前交卷出来的,都冻得抖抖索索,弓着背搓着手,从贡院里缓缓往外挪。
石咏一直没见到喻哥儿的身影。
他手中抱着一件二婶王氏亲手缝的夹衣,是按石喻再长大些的身量缝的,足够将喻哥儿全身都裹住。石咏便抱着这件寒衣在外候着,心里默念:喻哥儿,你还好么,大哥在这里,大哥在这里……
“二弟!”他猛地看见了石喻的身影,见他脚步蹒跚,从贡院的龙门内慢慢挪出来,贡院的大门在他身后关上。
石咏赶紧上前,双手一抖,怀中的夹衣抖开,给石喻裹上,半抱着他的肩膀,哥两个一起拥着往外走。
石喻陡然觉得身上一阵温暖,精神略振,抬头对石咏说:“大哥,大哥我……考完了!我总算……考完了。”
“别说话!”石咏背转身,在石喻跟前蹲下,“到大哥背上来!”
石喻小时候他背过也抱过,这回也是一样,石咏在二弟跟前一蹲,纯出自然。
石喻眼一热,登时伸臂搂住了哥哥的脖子。石咏稳稳地一托,将喻哥儿背起来就往前走,心想这么多年过去,这小子着实是重了不少。
他背着弟弟离开贡院的时候,心中无比骄傲。石喻完成这次乡试,已是战胜了自己。于是石咏轻声道:“二弟,你考完了。你靠自己完成了这件事,已经是赢了。”
石喻心满意足,伏在兄长背上,登时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而石咏则早有准备,他这次出来,命李寿将自家的车驾赶了出来,此刻在贡院稍远处候着,见到自家大爷背着二爷过来,赶紧将车驾赶出来。石咏将弟弟抱上车,然后陪着他一起回家。
石喻缓了两天,才渐渐缓过来,恢复了精神。
他先是去夫子处“复盘”,将他在乡试里所有的试题与答案一一都默写下来。姜夫子先看第一场的四书题、经义题和诗文,认为这个弟子的八股经义都做得不错,诗文平平。所以石喻第一场的考试结果应是总体平平。
至于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结果,姜夫子自己只是个秀才,点评起实务策有点儿吃力,看着觉得不错,但却没有把握。
石咏听了姜夫子的评价,意识到二弟通过第一场的成绩直接晋级的希望应该不大,恐怕还要综合考虑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结果。他见石喻有些烦恼,忍不住问:“要不你将这默写出来的答案拿去请教请教你们景山官学的讲习?”
石喻知道大哥指的就是年熙,双眼一亮,果然将默写出来的卷子拿了去。不多时年熙看过,评价出来。他对石喻第一场的结果评价与姜夫子一样,觉得诗文略逊了些,总体平平。但是第二场和第三场都作的不错,尤其第三场,很有些读到的见解。
“小年大人说了,最后的结果大约要看考官的喜好。”石喻转述年熙的话,“若是考官欣赏,应当能中,若是……”
他没往下说。
石咏听了也是心里一紧,毕竟礼部侍郎陈邦彦诗名在外,恐怕对诗文也看重的。可是他又一想,编撰唐诗宋诗,毕竟只是陈邦彦的本职工作,但是这位真正的爱好,是书法啊!石喻那一手字,理应给答卷加分不少吧。
于是石咏问:“二弟,你后来誊清卷子时……字写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