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节
隆科多想了想便应了,当真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谈判文件上签了个字,并且标注了一行小字,言明谈判的大方向除非有圣旨到此,否则任何人不得改动。
随后石咏便一路随隆科多回京,他们来时北国尚是一片冰天雪地,可是归去时已经是草长莺飞,天暖日长。然而石咏心中总是生出惴惴:他有种预感,这次一来一回,许是京中已经发生了许多事了。
就在快要抵京的时候,石咏在京城以北遇见了一大队身穿着八旗兵服的士卒,大约有五千人之多,看旗号是从奉天府来的。眼下已经是雍正年间,这样大规模的兵卒调动已不多见。石咏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没曾想,就是这样的偶遇,他也能被自家亲眷认出来:“哎嘛,这不是咏哥儿!”
石咏在马上呆了半天才将对方认出来:“大舅!”
自奉天进京的,不是别个,正是他嫡亲的娘舅,舒舒觉罗氏的龚额。舅舅一家已经多年没有回过京里,最近的一次算起来还是石咏与如英成婚的那一回,舅舅舅母是一起到京里来帮他张罗,撑场面的。他这位龚额舅舅多年来一直在奉天任职,先是文职,后来因为早年间也是弓马出身,所以后来转了武职带兵。只是,大舅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带了这么多兵丁进京?
“咏哥儿,我进京前给你娘去过信,你娘回了说你在北疆和鄂罗斯人谈判呢。怎么有空回来了?”
石咏随意答了几句,赶紧问舅舅为何事进的京。
“咳,还不是为了那整顿八旗军务的事儿?下五旗旗主全进京了,我们这些带兵的也不例外,说是要拉到南苑去操练操练,我听说南苑离丰台近,应该会暂驻丰台吧!”大舅呵呵笑着,豪迈答道。
“对了,你娘信上说了,你媳妇儿和家里几个小的俱个安好,咏哥儿……好外甥,你怕是还没机会接家信,再没想到这回京路上也能遇见舅舅的吧?”
石咏赶紧谢过石大舅,虽说听了家人的平安信石咏倍感心安,可是到底心底那一抹疑云却始终无法消除,越来越浓重:下五旗旗主进京,奉天的八旗兵进驻丰台大营,这……真就只是整顿朝廷军务这么简单?
如此看来,隆科多特意捡了这个时候进京,似乎就更不简单了。
果然,与他一路同行,一起回京的隆科多,听说了这边带兵的正是石咏的舅舅,赶紧也过来相见。龚额顿时倍感受宠若惊,毕竟隆科多是皇帝的舅舅,他就因为做了一个好外甥的舅舅,就得了皇帝的舅舅如此礼遇,这位石大舅登时飘悠悠地如在天上,隆科多问他什么他便答什么。
问过石大舅,隆科多非常满意,原本一直面带紧张的,如今竟似彻底放松下来。连带的,石咏却反而更加紧张了。
一时过了古北口,两拨人马分道扬镳。隆科多与石咏进京,石大舅带着兵不能进城,直接取道城外,绕道京城南郊的行营去。
隆科多则进了京城之后,才施施然对石咏说:“茂行,皇上这时候应该就在圆明园。不过你我千里奔行,走了这么远的路才到回到京里。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乏了,你虽然年轻,看起来也乏得很了,不如这样,我们先各自回去休整半日,明日再出城去圆明园面圣吧!”
隆科多早就自作了主张,口中却还偏偏一副为石咏着想的样子。石咏只得应下了,道一声:“佟大人客气!”这才与隆科多作别,回转自家。
石家人对石咏回来之事一点儿准备都没有。石大娘原本满心准备着兄长难得南来一趟京城,正好见一面,好生聚一聚,岂料到了日子没把兄长盼来,反倒将儿子给盼回来了。她与如英听见石咏回来的消息,赶紧迎出来。母子夫妻见面,自有一份欢喜。此外石家的孩子们似乎又更长大懂事了些,哥儿姐儿们整整齐齐地出来拜见父亲。
唯独如英见了石咏,虽然欢喜,但却趁旁人不注意处,偷偷使了一个眼色。石咏会意,借口乏了,先回去梳洗更衣,终于回到自家内院。
上房里,如英亲自替石咏准备了沐浴用的水,随即在石咏身边说了几句悄悄话。石咏一怔,心思一动,点头应下,自行去沐浴一回,换上了舒服的常服,由如英帮着将周身一一收拾妥当之后,便陪着如英一道,走出了石家的二门。
“茂行哥,说实在的,你上回将那个洋人送回来,叫人办事可真办得不靠谱。”如英提起旧事,忍不住嗔怪,“那些个行商说是你在北疆买下了一个奴隶,没说别的,就叫咱家手下当奴仆使唤。我听李寿家的说那奴隶金发碧眼,模样还生得顶顶好,吓了一大跳,想咱们家要真收下这样一名仆役,还真不知道外头会生出怎样的流言呢!”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京为官的人家,犹要注意这个。好在如英有些见识,晓得石咏不会冒冒失失就直接买下个洋人。她听李寿家的转述,说是那人呆呆傻傻,身上头脸又有些伤痕,大致便猜到缘故,当即给京中她熟识的几位公使夫人去了信,问哪家能够帮忙收留一下的,此人的食宿及医疗费用,石家自会承担。
于是米科没有在石家停留,而是当晚便送去了一名来自荷兰的造办处画工那里。石家则由李寿出面,为米科延医问药。近来听说人已经好多了,只是听说依旧不会说话,整日沉默,似乎就是个傻子。
石咏挠挠头,对自家媳妇儿纳头便拜,向如英道谢:“多谢夫人想得周到!为夫在这儿谢过夫人了。”
当时的确是事出突然,他在北疆也一时没有想那么多,丝毫没想到在京里要怎么处置收留米科,好在有如英,否则御史参他一本,可真不是玩的。
如英见他在家里这么多人面前也这样客气,忍不住微红了脸,伸出粉拳,佯装打他一记,同时嗔道:“哪儿有你这么多礼,谢来谢去的?”
石家二门外有些石家的旧仆,此刻见到石咏与如英,都过来纷纷问好。
如英便随意吩咐:“丁武,去套一下车,咱们爷这要到怡亲王府去一趟。”
那“丁武”便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转身便去套车了。
如英与丁武对话的时候,石咏就立在她身边,看似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可是他看似平静,心底却掀起轩然大波。好在有如英在,偷偷将石咏的胳膊一抱,石咏到底是忍住了,那一眼扫去,始终只是漫不经心。
可是一直到丁武套好了车,请他们夫妇二人上车,石咏的心情却一直无法平静。
早先如英悄悄告诉他的是:这个“丁武”,已经不是原来的丁武了。
丁武原本是持十三阿哥夫妇荐书到石家当差的长随,极少说话,闷头做事,在石家的存在感极弱,甚至有时还及不上李寿家那个两三岁大的胖小子。石咏有时出门办差会带上他,石咏不在京中的时候,有时如英也会从内宅递信出去,让他跑个腿。
可是整个石家里谁都不曾注意到,具体是什么时候,丁武这人好像变了,声音不大一样,甚至相貌也与原来的“丁武”不尽相同。据如英提起,这个丁武可能是在一段时间内,由新旧两人交替出现,若是石家人觉出哪里不对,再去留意这个“新”的丁武的时候,“旧”的丁武反而又会出现在眼前,教石家人失去警惕。
后来到底是李寿警醒些,将这事辗转告诉了如英。如英知道不对,当即下令让石家的下人在丁武面前三缄其口,即便发觉不对也不要露出破绽,于是这“丁武”便渐渐稳定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石咏与如英坐上车驾,往金鱼胡同的怡亲王府赶过去。不一会儿如英的声音传出来:“丁武,先将车驾靠边休息一下。咱们爷觉得有些不舒服。”
她吩咐过之后,赶紧转回头来再看石咏,只见石咏面色铁青,捂着胸口一动不动。如英满心忧惧,轻轻摇摇石咏的胳膊,低声道:“茂行哥,都是我不好,我不该你一回来就告诉你这个的!”
那边石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如英微笑着摇头,说:“没什么,你夫君不是这么没用的人。”
接着他就朗声对外头吩咐:“丁武,我这里没事了,继续走,去怡亲王府吧!”
在这一刻他已经完全想通了,“丁武”就是一个代号,甲乙丙丁,身兼武职,代表的就是上头派来监视石家的人。以前那个“丁武”或许是升职了,或许是要另有他用,所以“上头”要将这人调走,于是便通过这样的安排,悄无声息地,将旧人调走,再调一名新人来,继续监视他石家,监视他的妻子,监视他的孩子……即便他人不在京中,也一样监视着。
石咏老早就知道雍正有“粘杆处”,而十三阿哥多年来一直掌管着康熙帝留下的秘密力量,甚至他所认识的贾、史、王这几家人家,也都是以天天往宫里送密折为己任的。
他对身边有“上头”派下来的密探一点儿都不奇怪,只是他一想到,这“丁武”是他一向亲近且敬仰的十三阿哥荐到他身边的,石咏那一瞬间就觉得扎心——
扎心过了之后,他多少感到有些灰心,他在遥远的北疆与鄂罗斯人斗智斗勇的时候,他的家人,他的孩子,却始终处于旁人的监视之下。也就是说,他这些年虽然不断地付出,然而却始终得不到信任,甚至万一他有一点半点的行差踏错,都可能会累及他无比珍视的家人……
石咏在这一瞬间就拿定了主意。如此看来,他一定要尽快为全家安排后路。他不可能将全部身家、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押在这云谲波诡的官场上,他宁可去那遥远的不毛之地,至少在那里他可以带着亲人们一道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建立起那个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的社会。
拿定了这个主意之后,石咏反而坦然了,他反手握住了如英的手。如英觉得丈夫的手掌有力而温暖,再抬头见到石咏的侧脸:石咏虽然坐在暗处,可是从车帘缝里漏进来的一点点光恰到好处地将他的面孔轮廓勾勒出来。此刻石咏面色沉毅,却多少带着一点点倔强,正微微扬着下巴,想着什么暗自出神。
如英知道丈夫一定能拿定个主意,片刻之间她也就坦然且释怀了。夫妻两个自此再也不为那个“丁武”所烦扰。甚至石咏扶着如英下车的时候还扭头冲“丁武”笑了笑。“丁武”有些受宠若惊,心道主人家也真是健忘,这几个月没有回京,已经记不起家中长随的确切模样了。
这丁武压根儿不知石咏早就看破了他的行藏,也看破了他只是在谋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而已。
石咏夫妇突然造访怡亲王府,令十三阿哥又惊又喜。他还压根儿不知道石咏与隆科多一起回京的事,但对于石咏一抵京就立即赶来探视自己,这份心意他已经领了。
“茂行,怎么就从北疆回来了?也没事先递个信儿?”十三阿哥一如既往坐在炕桌后,可是石咏却眼尖,见到十三阿哥背后垫着七八个大锦墩。这意味着十三阿哥身体越来越虚,哪怕在炕桌跟前坐着,也需要身后有物件支持。如此一来石咏多少明白了些,为什么雍正圣驾已经移至圆明园,而这一位理政亲王依旧在城里住着:皇上很明显是不想再让这纷繁的朝事打扰十三阿哥的休养。
于是石咏不打算用北疆与鄂罗斯使团谈判的小事来干扰十三阿哥的心绪,只推说隆科多回京向皇上禀报,他便也趁此机会溜回家来看看。
“茂行啊!”十三阿哥背后靠着迎枕,忍不住大咳了几声,顿了好一阵,才说出话,道:“以前我手头管着的好些事儿,因为近来病了的缘故,都被旁人接了过去。我知道你一向是个谨言慎行的孩子……可是如今你年纪轻轻就居于高位,怕是免不了会有人眼红。切记,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自家,一定要谨守身为臣子的本分……”
石咏见十三阿哥一面说,一面咳得厉害,赶紧拦住了对方,连声说:“我省得,姑父,我省得……”
他心里有数,五凤死,十三阿哥病,弘昼尚幼,因此十三阿哥手下的力量,渐渐开始分散被旁人控制。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家的“丁武”才会渐渐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本十三阿哥在他府上安插丁武,并非为了监视,可能更是为了保护与提点。想到这里,石咏心里一松,对十三阿哥再度生出亲近,连忙上前,将十三阿哥背后的迎枕正了正,又轻轻拍拍对方的脊背,帮十三阿哥止咳。
十三阿哥见石咏的态度由疏离转亲近,心里哪儿还有不明白的,颇为吃力地笑道:“说说看,你回京路上遇上什么新鲜事儿没有?”
石咏已经提了一句“隆科多回京”了,但很明显,十三阿哥对此并未起疑。眼下对方既然问起,石咏便也老老实实地答道:“我舅舅从奉天带兵去南苑,正好被我遇上了……”
岂料这一句令十三阿哥陡然撑着卧榻坐正起来,一把握住石咏的右手,连喘带咳地问他:“奉天?带兵?去……南苑?”
石咏知道哪里不对了,他赶紧点点头,道:“姑父,记得我以前说过的么?八王议政的事,如今下五旗的旗主全部进京来了!”
十三阿哥咳得不行,可是始终牢牢地握住石咏的手腕,脑门儿上的青筋清楚地爆了出来,口中低声道:“八王议政……下五旗的旗主,都带着兵……”
正在这时,十三阿哥外书房的帘子一掀,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响了起来:“十三叔,我正好……”
这少年正是弘昼。
可弘昼应当也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里遇见石咏。
可能弘昼小时候受石咏管教的时候多,他那性子精得跟鬼一样,可就是任凭骗谁都不敢骗石咏。他此刻见了石咏,突然脸色一僵,似乎是掉脸本能地反应,转身便跑。
石咏哪里会跟他客气,一个箭步上去,已经伸手抓住了弘昼的后领,硬生生将这个大孩子拖了回来。
第411章
弘昼一见到石咏便感心虚, 转身要逃。
可是对于石咏而言,皇族里的人, 他谁都可以怕但是绝对不会怕这个弘昼。加之眼下又是在十三阿哥家里。于是石咏一伸手, 就抓住弘昼的后颈, 将弘昼直接拖回到十三阿哥的书房里。
石咏立在书房门口, 眼神威严,缓缓扫视一圈,怡亲王府的下人多数退避三舍。石咏当即下令:“所有人后退三步, 留在原地值守。在此期间, 任何人不得靠近怡亲王的书房。”
他说出来的话自有一种威势。怡亲王府阖府上下也一向知道十三阿哥不止将石咏当做下属,更是子侄, 是亲眷。此刻石咏紧紧地绷着脸, 他的话便谁都不敢违抗,乖乖地应了声:“是!”而后远远退开, 并且值守住十三阿哥外书房的门户。
石咏转身进屋, 将书房的门紧紧关闭, 转过脸来,紧紧盯着弘昼。
弘昼见他就跑,一定事出有因。石咏已经觉出京里风向不对, 又知道弘昼掌握着虎符, 这便意味着,石咏最担心的事可能已经发生了。
“弘昼,你过来!”石咏再也顾不上那些劳什子礼数,面对弘昼, 大声问,“你瞒着怡亲王做了什么?”
弘昼刚才见到石咏便失态,也是打小便形成的习惯,但凡他做过什么调皮捣蛋的事儿,只消落到石咏手里,这位师父总能变着法儿将他的“斑斑劣迹”给问出来。此前弘昼做的事,面对十三阿哥这位亲叔叔,弘昼还想着能糊弄糊弄支应过去,可是谁想得到石咏竟会在这儿。
石咏这样大声喝问,弘昼眼珠一转,脸上堆着笑,道:“师父,十三叔,瞧您二位这是在说什么,我有什么可以瞒两位的……”
可是石咏自弘昼四五岁时就教他写字,对于弘昼这一点点小动作再熟悉不过,晓得他眼珠一转便是有事隐瞒,登时冷笑道:“你道你刻意隐瞒,师父便问不出来吗?”
弘昼脸色一变,心里发虚,但是脸上依旧强撑着,结结巴巴地说:“师父您在说什么呢?我……我真的没有隐瞒什么?”
石咏见他这样一副装腔作势的小模样,简直快被气笑了,心道这孩子在宫里这么些年,果然沾染了那些不该沾染的,如今若不出非常手段,震慑一下弘昼,他都不知道他搀和的那些事儿有多厉害。
于是石咏向弘昼伸出手:“拿来——”
弘昼懵了:“师父……什么拿来?”
石咏:“将你十三叔交给你的虎符拿来!”
弘昼:……师父怎么知道我身上藏着虎符的?
十三阿哥半倚在锦墩上,自从弘昼进来起,他便脸色苍白,但始终一言不发,单看弘昼如何表现。听见石咏提起虎符,十三阿哥也并未表示奇怪。
这边弘昼没奈何,当真伸手入领,颤颤巍巍地将一枚自己贴肉戴着的荷包扯出来,荷包里正盛着那枚虎符,可见弘昼对此物极其珍视,此刻他更是小心翼翼地双手托着虎符,将其交到石咏手里。
石咏托着虎符,心里感慨万千,但是情势不容他感慨,石咏登时伸出右手,将虎符举高,并且大声对弘昼说:“古玉有灵,你若是对怡亲王,和我,有任何欺瞒,这枚高古玉能够亲口告诉我!弘昼,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究竟做过什么,自己觉得并不妥当,又没有照实说的?”
弘昼登时唬白了脸。
他打小就觉的这位师父很神,但是长大了又觉得师父是个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会娶妻生子,办差兢兢业业,忙起公务来,和张廷玉他们那些老臣一样会跑断腿。可是这一刻石咏突然说那枚高古玉制成的虎符有灵,能让石咏知悉他弘昼一一做过的那些,教人觉得心里不安的事儿,这弘昼打心里惊惧无比,可是他的理智尚在,还是觉得这话不可尽信。
于是弘昼终于又白着脸摇了摇头。
石咏将手臂缩回,将虎符平托在自己面前,一面听一面点头,口中发出“哦哦”的声音,偶尔又加问一句:“丰台大营,五阿哥去丰台大营做什么?”
听见“丰台大营”四字的时候,弘昼已经完全腿软了,冷汗自额头涔涔而下,摇摇晃晃地退开半步,一手撑住身边的一张椅子。
“下五旗各旗旗主,整顿八旗军务……我明白,我明白!”石咏毫不容情,一点点地复述,不时冷冷地瞥一眼弘昼。
而弘昼至此心防已失,他突然坐倒在地,然后放声大哭起来:“十三叔,十三叔,师父……我,我错了呀!”
石咏说到这里,终于捧着虎符,微微躬身,道了一句谢,算是他这样一番“装神弄鬼”已经完成,随即转身,也是双手持虎符,将东西交到了十三阿哥手里。
十三阿哥眼中带着赞许,点点头望着石咏。他早先已经与石咏有过一番交谈,知道石咏已经从石大舅那里知道了八旗整顿军务,和八旗兵丁进驻丰台大营的事。因此十三阿哥此刻只会佩服石咏反应快,用这点只言片语的真相就能把弘昼的话都给套出来。
而弘昼完全不知道石咏此前已经知道了一小部分真相,因此他当真以为这虎符有灵,将他被人蒙蔽,糊里糊涂做下,事后又觉得不妥当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告诉了石咏。
只有石咏一人心里明白,他并不是在作伪,此刻他当真是在与虎符交流,虎符告诉他的真相令他胆战心惊,甚至太阳穴边的血管在一抖一抖地跳动着。他已经比十三阿哥与弘昼更快意识到了这事情的严重性,只是此刻他却不能说——
一切都要靠弘昼一一交待出来。
原来,自从去年弘历在河南办差出色之后,弘时就与弘昼走得很近,并且鼓动弘昼多向皇父讨些差事来,争取表现表现。岂料弘昼一向是个懒散性子,弘时撺掇了多次,他也没啥动作,反倒是后来弘暾过世之后,雍正起意,将弘昼拨至十三阿哥身边,让他跟着十三叔学差事。
而十三阿哥,带着弘昼学了一阵之后,便将曾经由五凤持有的虎符交给了弘昼。
随后石咏便一路随隆科多回京,他们来时北国尚是一片冰天雪地,可是归去时已经是草长莺飞,天暖日长。然而石咏心中总是生出惴惴:他有种预感,这次一来一回,许是京中已经发生了许多事了。
就在快要抵京的时候,石咏在京城以北遇见了一大队身穿着八旗兵服的士卒,大约有五千人之多,看旗号是从奉天府来的。眼下已经是雍正年间,这样大规模的兵卒调动已不多见。石咏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没曾想,就是这样的偶遇,他也能被自家亲眷认出来:“哎嘛,这不是咏哥儿!”
石咏在马上呆了半天才将对方认出来:“大舅!”
自奉天进京的,不是别个,正是他嫡亲的娘舅,舒舒觉罗氏的龚额。舅舅一家已经多年没有回过京里,最近的一次算起来还是石咏与如英成婚的那一回,舅舅舅母是一起到京里来帮他张罗,撑场面的。他这位龚额舅舅多年来一直在奉天任职,先是文职,后来因为早年间也是弓马出身,所以后来转了武职带兵。只是,大舅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带了这么多兵丁进京?
“咏哥儿,我进京前给你娘去过信,你娘回了说你在北疆和鄂罗斯人谈判呢。怎么有空回来了?”
石咏随意答了几句,赶紧问舅舅为何事进的京。
“咳,还不是为了那整顿八旗军务的事儿?下五旗旗主全进京了,我们这些带兵的也不例外,说是要拉到南苑去操练操练,我听说南苑离丰台近,应该会暂驻丰台吧!”大舅呵呵笑着,豪迈答道。
“对了,你娘信上说了,你媳妇儿和家里几个小的俱个安好,咏哥儿……好外甥,你怕是还没机会接家信,再没想到这回京路上也能遇见舅舅的吧?”
石咏赶紧谢过石大舅,虽说听了家人的平安信石咏倍感心安,可是到底心底那一抹疑云却始终无法消除,越来越浓重:下五旗旗主进京,奉天的八旗兵进驻丰台大营,这……真就只是整顿朝廷军务这么简单?
如此看来,隆科多特意捡了这个时候进京,似乎就更不简单了。
果然,与他一路同行,一起回京的隆科多,听说了这边带兵的正是石咏的舅舅,赶紧也过来相见。龚额顿时倍感受宠若惊,毕竟隆科多是皇帝的舅舅,他就因为做了一个好外甥的舅舅,就得了皇帝的舅舅如此礼遇,这位石大舅登时飘悠悠地如在天上,隆科多问他什么他便答什么。
问过石大舅,隆科多非常满意,原本一直面带紧张的,如今竟似彻底放松下来。连带的,石咏却反而更加紧张了。
一时过了古北口,两拨人马分道扬镳。隆科多与石咏进京,石大舅带着兵不能进城,直接取道城外,绕道京城南郊的行营去。
隆科多则进了京城之后,才施施然对石咏说:“茂行,皇上这时候应该就在圆明园。不过你我千里奔行,走了这么远的路才到回到京里。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乏了,你虽然年轻,看起来也乏得很了,不如这样,我们先各自回去休整半日,明日再出城去圆明园面圣吧!”
隆科多早就自作了主张,口中却还偏偏一副为石咏着想的样子。石咏只得应下了,道一声:“佟大人客气!”这才与隆科多作别,回转自家。
石家人对石咏回来之事一点儿准备都没有。石大娘原本满心准备着兄长难得南来一趟京城,正好见一面,好生聚一聚,岂料到了日子没把兄长盼来,反倒将儿子给盼回来了。她与如英听见石咏回来的消息,赶紧迎出来。母子夫妻见面,自有一份欢喜。此外石家的孩子们似乎又更长大懂事了些,哥儿姐儿们整整齐齐地出来拜见父亲。
唯独如英见了石咏,虽然欢喜,但却趁旁人不注意处,偷偷使了一个眼色。石咏会意,借口乏了,先回去梳洗更衣,终于回到自家内院。
上房里,如英亲自替石咏准备了沐浴用的水,随即在石咏身边说了几句悄悄话。石咏一怔,心思一动,点头应下,自行去沐浴一回,换上了舒服的常服,由如英帮着将周身一一收拾妥当之后,便陪着如英一道,走出了石家的二门。
“茂行哥,说实在的,你上回将那个洋人送回来,叫人办事可真办得不靠谱。”如英提起旧事,忍不住嗔怪,“那些个行商说是你在北疆买下了一个奴隶,没说别的,就叫咱家手下当奴仆使唤。我听李寿家的说那奴隶金发碧眼,模样还生得顶顶好,吓了一大跳,想咱们家要真收下这样一名仆役,还真不知道外头会生出怎样的流言呢!”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京为官的人家,犹要注意这个。好在如英有些见识,晓得石咏不会冒冒失失就直接买下个洋人。她听李寿家的转述,说是那人呆呆傻傻,身上头脸又有些伤痕,大致便猜到缘故,当即给京中她熟识的几位公使夫人去了信,问哪家能够帮忙收留一下的,此人的食宿及医疗费用,石家自会承担。
于是米科没有在石家停留,而是当晚便送去了一名来自荷兰的造办处画工那里。石家则由李寿出面,为米科延医问药。近来听说人已经好多了,只是听说依旧不会说话,整日沉默,似乎就是个傻子。
石咏挠挠头,对自家媳妇儿纳头便拜,向如英道谢:“多谢夫人想得周到!为夫在这儿谢过夫人了。”
当时的确是事出突然,他在北疆也一时没有想那么多,丝毫没想到在京里要怎么处置收留米科,好在有如英,否则御史参他一本,可真不是玩的。
如英见他在家里这么多人面前也这样客气,忍不住微红了脸,伸出粉拳,佯装打他一记,同时嗔道:“哪儿有你这么多礼,谢来谢去的?”
石家二门外有些石家的旧仆,此刻见到石咏与如英,都过来纷纷问好。
如英便随意吩咐:“丁武,去套一下车,咱们爷这要到怡亲王府去一趟。”
那“丁武”便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转身便去套车了。
如英与丁武对话的时候,石咏就立在她身边,看似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可是他看似平静,心底却掀起轩然大波。好在有如英在,偷偷将石咏的胳膊一抱,石咏到底是忍住了,那一眼扫去,始终只是漫不经心。
可是一直到丁武套好了车,请他们夫妇二人上车,石咏的心情却一直无法平静。
早先如英悄悄告诉他的是:这个“丁武”,已经不是原来的丁武了。
丁武原本是持十三阿哥夫妇荐书到石家当差的长随,极少说话,闷头做事,在石家的存在感极弱,甚至有时还及不上李寿家那个两三岁大的胖小子。石咏有时出门办差会带上他,石咏不在京中的时候,有时如英也会从内宅递信出去,让他跑个腿。
可是整个石家里谁都不曾注意到,具体是什么时候,丁武这人好像变了,声音不大一样,甚至相貌也与原来的“丁武”不尽相同。据如英提起,这个丁武可能是在一段时间内,由新旧两人交替出现,若是石家人觉出哪里不对,再去留意这个“新”的丁武的时候,“旧”的丁武反而又会出现在眼前,教石家人失去警惕。
后来到底是李寿警醒些,将这事辗转告诉了如英。如英知道不对,当即下令让石家的下人在丁武面前三缄其口,即便发觉不对也不要露出破绽,于是这“丁武”便渐渐稳定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石咏与如英坐上车驾,往金鱼胡同的怡亲王府赶过去。不一会儿如英的声音传出来:“丁武,先将车驾靠边休息一下。咱们爷觉得有些不舒服。”
她吩咐过之后,赶紧转回头来再看石咏,只见石咏面色铁青,捂着胸口一动不动。如英满心忧惧,轻轻摇摇石咏的胳膊,低声道:“茂行哥,都是我不好,我不该你一回来就告诉你这个的!”
那边石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如英微笑着摇头,说:“没什么,你夫君不是这么没用的人。”
接着他就朗声对外头吩咐:“丁武,我这里没事了,继续走,去怡亲王府吧!”
在这一刻他已经完全想通了,“丁武”就是一个代号,甲乙丙丁,身兼武职,代表的就是上头派来监视石家的人。以前那个“丁武”或许是升职了,或许是要另有他用,所以“上头”要将这人调走,于是便通过这样的安排,悄无声息地,将旧人调走,再调一名新人来,继续监视他石家,监视他的妻子,监视他的孩子……即便他人不在京中,也一样监视着。
石咏老早就知道雍正有“粘杆处”,而十三阿哥多年来一直掌管着康熙帝留下的秘密力量,甚至他所认识的贾、史、王这几家人家,也都是以天天往宫里送密折为己任的。
他对身边有“上头”派下来的密探一点儿都不奇怪,只是他一想到,这“丁武”是他一向亲近且敬仰的十三阿哥荐到他身边的,石咏那一瞬间就觉得扎心——
扎心过了之后,他多少感到有些灰心,他在遥远的北疆与鄂罗斯人斗智斗勇的时候,他的家人,他的孩子,却始终处于旁人的监视之下。也就是说,他这些年虽然不断地付出,然而却始终得不到信任,甚至万一他有一点半点的行差踏错,都可能会累及他无比珍视的家人……
石咏在这一瞬间就拿定了主意。如此看来,他一定要尽快为全家安排后路。他不可能将全部身家、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押在这云谲波诡的官场上,他宁可去那遥远的不毛之地,至少在那里他可以带着亲人们一道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建立起那个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的社会。
拿定了这个主意之后,石咏反而坦然了,他反手握住了如英的手。如英觉得丈夫的手掌有力而温暖,再抬头见到石咏的侧脸:石咏虽然坐在暗处,可是从车帘缝里漏进来的一点点光恰到好处地将他的面孔轮廓勾勒出来。此刻石咏面色沉毅,却多少带着一点点倔强,正微微扬着下巴,想着什么暗自出神。
如英知道丈夫一定能拿定个主意,片刻之间她也就坦然且释怀了。夫妻两个自此再也不为那个“丁武”所烦扰。甚至石咏扶着如英下车的时候还扭头冲“丁武”笑了笑。“丁武”有些受宠若惊,心道主人家也真是健忘,这几个月没有回京,已经记不起家中长随的确切模样了。
这丁武压根儿不知石咏早就看破了他的行藏,也看破了他只是在谋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而已。
石咏夫妇突然造访怡亲王府,令十三阿哥又惊又喜。他还压根儿不知道石咏与隆科多一起回京的事,但对于石咏一抵京就立即赶来探视自己,这份心意他已经领了。
“茂行,怎么就从北疆回来了?也没事先递个信儿?”十三阿哥一如既往坐在炕桌后,可是石咏却眼尖,见到十三阿哥背后垫着七八个大锦墩。这意味着十三阿哥身体越来越虚,哪怕在炕桌跟前坐着,也需要身后有物件支持。如此一来石咏多少明白了些,为什么雍正圣驾已经移至圆明园,而这一位理政亲王依旧在城里住着:皇上很明显是不想再让这纷繁的朝事打扰十三阿哥的休养。
于是石咏不打算用北疆与鄂罗斯使团谈判的小事来干扰十三阿哥的心绪,只推说隆科多回京向皇上禀报,他便也趁此机会溜回家来看看。
“茂行啊!”十三阿哥背后靠着迎枕,忍不住大咳了几声,顿了好一阵,才说出话,道:“以前我手头管着的好些事儿,因为近来病了的缘故,都被旁人接了过去。我知道你一向是个谨言慎行的孩子……可是如今你年纪轻轻就居于高位,怕是免不了会有人眼红。切记,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自家,一定要谨守身为臣子的本分……”
石咏见十三阿哥一面说,一面咳得厉害,赶紧拦住了对方,连声说:“我省得,姑父,我省得……”
他心里有数,五凤死,十三阿哥病,弘昼尚幼,因此十三阿哥手下的力量,渐渐开始分散被旁人控制。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家的“丁武”才会渐渐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本十三阿哥在他府上安插丁武,并非为了监视,可能更是为了保护与提点。想到这里,石咏心里一松,对十三阿哥再度生出亲近,连忙上前,将十三阿哥背后的迎枕正了正,又轻轻拍拍对方的脊背,帮十三阿哥止咳。
十三阿哥见石咏的态度由疏离转亲近,心里哪儿还有不明白的,颇为吃力地笑道:“说说看,你回京路上遇上什么新鲜事儿没有?”
石咏已经提了一句“隆科多回京”了,但很明显,十三阿哥对此并未起疑。眼下对方既然问起,石咏便也老老实实地答道:“我舅舅从奉天带兵去南苑,正好被我遇上了……”
岂料这一句令十三阿哥陡然撑着卧榻坐正起来,一把握住石咏的右手,连喘带咳地问他:“奉天?带兵?去……南苑?”
石咏知道哪里不对了,他赶紧点点头,道:“姑父,记得我以前说过的么?八王议政的事,如今下五旗的旗主全部进京来了!”
十三阿哥咳得不行,可是始终牢牢地握住石咏的手腕,脑门儿上的青筋清楚地爆了出来,口中低声道:“八王议政……下五旗的旗主,都带着兵……”
正在这时,十三阿哥外书房的帘子一掀,一个少年清亮的声音响了起来:“十三叔,我正好……”
这少年正是弘昼。
可弘昼应当也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里遇见石咏。
可能弘昼小时候受石咏管教的时候多,他那性子精得跟鬼一样,可就是任凭骗谁都不敢骗石咏。他此刻见了石咏,突然脸色一僵,似乎是掉脸本能地反应,转身便跑。
石咏哪里会跟他客气,一个箭步上去,已经伸手抓住了弘昼的后领,硬生生将这个大孩子拖了回来。
第411章
弘昼一见到石咏便感心虚, 转身要逃。
可是对于石咏而言,皇族里的人, 他谁都可以怕但是绝对不会怕这个弘昼。加之眼下又是在十三阿哥家里。于是石咏一伸手, 就抓住弘昼的后颈, 将弘昼直接拖回到十三阿哥的书房里。
石咏立在书房门口, 眼神威严,缓缓扫视一圈,怡亲王府的下人多数退避三舍。石咏当即下令:“所有人后退三步, 留在原地值守。在此期间, 任何人不得靠近怡亲王的书房。”
他说出来的话自有一种威势。怡亲王府阖府上下也一向知道十三阿哥不止将石咏当做下属,更是子侄, 是亲眷。此刻石咏紧紧地绷着脸, 他的话便谁都不敢违抗,乖乖地应了声:“是!”而后远远退开, 并且值守住十三阿哥外书房的门户。
石咏转身进屋, 将书房的门紧紧关闭, 转过脸来,紧紧盯着弘昼。
弘昼见他就跑,一定事出有因。石咏已经觉出京里风向不对, 又知道弘昼掌握着虎符, 这便意味着,石咏最担心的事可能已经发生了。
“弘昼,你过来!”石咏再也顾不上那些劳什子礼数,面对弘昼, 大声问,“你瞒着怡亲王做了什么?”
弘昼刚才见到石咏便失态,也是打小便形成的习惯,但凡他做过什么调皮捣蛋的事儿,只消落到石咏手里,这位师父总能变着法儿将他的“斑斑劣迹”给问出来。此前弘昼做的事,面对十三阿哥这位亲叔叔,弘昼还想着能糊弄糊弄支应过去,可是谁想得到石咏竟会在这儿。
石咏这样大声喝问,弘昼眼珠一转,脸上堆着笑,道:“师父,十三叔,瞧您二位这是在说什么,我有什么可以瞒两位的……”
可是石咏自弘昼四五岁时就教他写字,对于弘昼这一点点小动作再熟悉不过,晓得他眼珠一转便是有事隐瞒,登时冷笑道:“你道你刻意隐瞒,师父便问不出来吗?”
弘昼脸色一变,心里发虚,但是脸上依旧强撑着,结结巴巴地说:“师父您在说什么呢?我……我真的没有隐瞒什么?”
石咏见他这样一副装腔作势的小模样,简直快被气笑了,心道这孩子在宫里这么些年,果然沾染了那些不该沾染的,如今若不出非常手段,震慑一下弘昼,他都不知道他搀和的那些事儿有多厉害。
于是石咏向弘昼伸出手:“拿来——”
弘昼懵了:“师父……什么拿来?”
石咏:“将你十三叔交给你的虎符拿来!”
弘昼:……师父怎么知道我身上藏着虎符的?
十三阿哥半倚在锦墩上,自从弘昼进来起,他便脸色苍白,但始终一言不发,单看弘昼如何表现。听见石咏提起虎符,十三阿哥也并未表示奇怪。
这边弘昼没奈何,当真伸手入领,颤颤巍巍地将一枚自己贴肉戴着的荷包扯出来,荷包里正盛着那枚虎符,可见弘昼对此物极其珍视,此刻他更是小心翼翼地双手托着虎符,将其交到石咏手里。
石咏托着虎符,心里感慨万千,但是情势不容他感慨,石咏登时伸出右手,将虎符举高,并且大声对弘昼说:“古玉有灵,你若是对怡亲王,和我,有任何欺瞒,这枚高古玉能够亲口告诉我!弘昼,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究竟做过什么,自己觉得并不妥当,又没有照实说的?”
弘昼登时唬白了脸。
他打小就觉的这位师父很神,但是长大了又觉得师父是个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会娶妻生子,办差兢兢业业,忙起公务来,和张廷玉他们那些老臣一样会跑断腿。可是这一刻石咏突然说那枚高古玉制成的虎符有灵,能让石咏知悉他弘昼一一做过的那些,教人觉得心里不安的事儿,这弘昼打心里惊惧无比,可是他的理智尚在,还是觉得这话不可尽信。
于是弘昼终于又白着脸摇了摇头。
石咏将手臂缩回,将虎符平托在自己面前,一面听一面点头,口中发出“哦哦”的声音,偶尔又加问一句:“丰台大营,五阿哥去丰台大营做什么?”
听见“丰台大营”四字的时候,弘昼已经完全腿软了,冷汗自额头涔涔而下,摇摇晃晃地退开半步,一手撑住身边的一张椅子。
“下五旗各旗旗主,整顿八旗军务……我明白,我明白!”石咏毫不容情,一点点地复述,不时冷冷地瞥一眼弘昼。
而弘昼至此心防已失,他突然坐倒在地,然后放声大哭起来:“十三叔,十三叔,师父……我,我错了呀!”
石咏说到这里,终于捧着虎符,微微躬身,道了一句谢,算是他这样一番“装神弄鬼”已经完成,随即转身,也是双手持虎符,将东西交到了十三阿哥手里。
十三阿哥眼中带着赞许,点点头望着石咏。他早先已经与石咏有过一番交谈,知道石咏已经从石大舅那里知道了八旗整顿军务,和八旗兵丁进驻丰台大营的事。因此十三阿哥此刻只会佩服石咏反应快,用这点只言片语的真相就能把弘昼的话都给套出来。
而弘昼完全不知道石咏此前已经知道了一小部分真相,因此他当真以为这虎符有灵,将他被人蒙蔽,糊里糊涂做下,事后又觉得不妥当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告诉了石咏。
只有石咏一人心里明白,他并不是在作伪,此刻他当真是在与虎符交流,虎符告诉他的真相令他胆战心惊,甚至太阳穴边的血管在一抖一抖地跳动着。他已经比十三阿哥与弘昼更快意识到了这事情的严重性,只是此刻他却不能说——
一切都要靠弘昼一一交待出来。
原来,自从去年弘历在河南办差出色之后,弘时就与弘昼走得很近,并且鼓动弘昼多向皇父讨些差事来,争取表现表现。岂料弘昼一向是个懒散性子,弘时撺掇了多次,他也没啥动作,反倒是后来弘暾过世之后,雍正起意,将弘昼拨至十三阿哥身边,让他跟着十三叔学差事。
而十三阿哥,带着弘昼学了一阵之后,便将曾经由五凤持有的虎符交给了弘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