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在三国当神棍_201
  第108章 两军对垒
  翌日燕清正式拆寨拔营,率领这支关东联军所剩的另四股势力,浩浩汤汤地向帝都洛阳进军。
  他很清楚,刚自封丞相不久、连印绶符节都还没捧热的董卓,正带着之前一直留在城内镇住局面的五万精锐,马不停蹄地朝虎牢关的方向赶。
  目标也很明确:要在中途就将他们阻击,免被兵临城下,陷入被动。
  燕清倒进得不急不缓——横竖这大路上并无据点可抢,正面迎击,那早到一步和晚到一步,也没什么区别,不若让兵士们多恢复一下被久战耗去的精力。
  前日四方溃散的西凉兵、因相互践踏而死的尸首随处可见,燕清为了避免发生瘟疫,都命人将他们掩埋。
  甚至还顺便擒杀了好些趁人心浮动,纠结成伙,对东逃的京民下手的流氓地痞。
  对着那一张张因逃难而灰尘仆仆,又因死里逃生而对他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的脸,燕清丝毫不觉快慰,安抚之后,只余沉重和叹息。
  能逃出京城的,虽称得上是幸运儿,却要面对漫漫而凶险的流亡路,希望渺茫;而更多逃不出京城的,就备受横行霸道的西凉兵的欺压剥削,食不果腹,危犹累卵。
  关外有异族环伺,虎视眈眈;关内有诸侯观望,心怀鬼胎;又有地方豪强,野心勃勃。
  董卓掀起的滔天巨浪,底下却潜伏着数之不尽的暗潮,世人皆惧前者,燕清则明白,后者的殆害,比前者要多得多。
  重拾旧山河,谈何容易?
  好在那日他寻曹操,试问起与陈王刘宠联合的袁绍会如何行事时,作为极了解对方本质的曹操,斩钉截铁地给燕清下了保证。
  曹操道,袁绍反应慢,刘宠有勇无谋,两人造乱,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无法成事。
  燕清又问了郭嘉和刘晔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答复虽与曹操的不同,但也完全不认为刘宠凭区区一个陈国,能翻出多大风浪来。
  在私下里,郭嘉更是在四周无人之际,平静地向燕清说了这么一番话:“袁家之所以能翻云覆雨,无非是外戚与宦官两败俱伤,失了制衡,而幼主得军阀所杀,士族硕果仅存,大权独揽,才显出几分大势所趋之向。然有董卓散怖,祸乱超纲,士族纵将机关算尽,也毁于一旦。”
  “袁绍羊质虎皮,常自作聪明,不敌此贼;袁术刚愎自用,只顾眼前利益,妄奔出路;二子绝非英雄,董卓只逞得一时之用,岂是主公对手?”
  “事分轻重缓急,有主次之别,寻常宵小虽有心生乱,凭文和、文若之能,足以应对,可分而击之。只消主公凝聚实力,一举击破董卓,夺回皇帝并将其高置,收复帝都且安抚百姓,再收四州之地为己治,即可同时得公义、实力与人心,具大顺、大略和大德,谁与争锋,谁堪为敌?那些还摇摆不定的,也将对您趋之若鹜了。”
  燕清好歹曾跟郭嘉和贾诩有过你来我往的试探、推心置腹的对话,听了这外人看来、定觉大逆不道、脸色大变的话,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不过,对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至高无上的帝座,他渴望有限;更想攥在手里的,还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整顿天下秩序,恢复国家完整和统一的权柄。
  ——别的统统都往边上靠。
  他并未调度兵马回防,而只去信几封给荀彧,让他提高戒心。
  豫州还好,他一手建立起的政权,已称得上稳固;可兖州就大有不同,纵有荀彧打理后方,也难保百密一疏。
  燕清多放了一项权力出去,叮嘱荀彧如果实在不行,就提拔一批合适的兖州士人做官,安抚住当地士族之心,省得叛军一入,就有内应前赴后继。
  有了眼前的利益,还在观望的兖州士族,就不大可能去考虑换老板了。
  燕清心中波澜起伏时,吕布正精神奕奕地策马,并行在他身侧,呈完全的保护姿态,脑海中也活跃万分。
  那根银线所勾的玉带,单瞅还不觉咋地,仿佛太过朴素,可一旦用于束那纤细柔韧的腰身,环住掐腰的乌色战铠,哪怕只随便打了个结,也额外显得色彩亮眼,光滑细致。
  薄辉影影绰绰,直衬得身段风流,不似凡尘中人,使人怦然心动。
  吕布面上一本正经,很是严肃,眼睛却忍不住时不时朝陷入沉思的燕清看上几眼,耳廓染上点点赧红。
  张辽:“…………”
  他方才不经意地瞥到吕布脸廓微微发红,虽不知缘由,还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不禁捅了高顺一肘子,低声询道:“敢情赤兔不仅汗血,还掉色?”
  高顺淡淡地瞟了一瞟,无动于衷道:“大惊小怪。”
  遂不再理睬张辽。
  待燕清军行至离洛阳还有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时,果然遭遇了亲自率领五万西凉精骑的董卓,以及如今唯他命是从,带了两万京中禁军的皇甫嵩。
  他们也未盲目赶路,而是行至此处后,就要来个守株待兔,临时修筑了数座土垒,又有木搭箭楼十数座,既方便岗哨登高望远、汇报敌情,又有利于弓箭手居高临下,引弓搭箭,真正是进可攻,退可守。
  董卓听得探子汇报后,一早就守在一处保护森严的箭楼上,遥望远方。
  在这支令行禁止、乌泱泱得叫人心寒的大军中,董卓不费吹灰之力地,一眼看到那抹被他恨之入骨的身影,心中霎时杀意大盛。
  那可鄙村夫,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
  但挡在虎牢关的数万骑兵,他们几乎全军覆没的记忆犹新,暂且逼回了他的一丝理智,使他还记得速召询谋士李儒:“敌军军需不齐,后头有不少将兵连盔甲都没戴,是不是现在就发起进攻,好擒贼擒王?”
  李儒问:“敌军人数几许?”
  董卓不耐烦道:“这会儿看得到的只是先头部队,有三万多罢,顶多只得我军一半。”
  李儒又道:“敌军阵势如何?”
  董卓这回是顿了一顿,才烦躁地回道:“极为严整。”
  光看那整齐有序、丝毫不乱、俨然百战之师的军势气貌,谁能想象出,在一年之前,燕清所握有的,不过一千新兵而已?
  李儒知道忠言逆耳,措辞时略有犹豫,但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还放任主公兼岳父去冲袭敌军的事,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的。
  李儒道:“依儒看,此事绝无可能,还请主公打消此念罢。”
  董卓召他问策,其实不过是心里不够有底,虽打定了决心,却想在切实发兵前图个保障,而不是等着被泼一盆冷水的。
  他强压下要爆发的脾气,一手搭在剑柄上,阴阴地看向李儒,缓缓道:“哦?这是何故?”
  李儒不可能听不出董卓潜藏的滔天怒意,拢于袖中的双手攥紧,却仍拼死道:“请主公度量一下。昔日您以数千精锐,敌那燕清一千新兵,结果如何?”
  董卓冷道:“败了。”
  李儒又道:“您亦曾以一营之士,临那吕布一骑之勇,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