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一直到今日她鼓足勇气来拦住他,问明白一些事情,希望能够明白他到底是对自己哪里不满,这样冷落自己。
最后她总算明白了,王爷是个顽固到极点的人,他说了不爱她,就不碰她,连试一试爱上她都不愿意。
汪素兰在傅以桓走后痛哭了一场,她不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如傅以桓所说大家各管各,各自不干涉对方,保持一种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就行了。
因为所有人如果知道王爷不碰她,绝对不会相信王爷说的那什么不爱一个女人就不碰她的话。
在他们看来,王爷不碰她,那就是对她不感兴趣,那就是她没有吸引力,是她差劲儿。
所以,一直不跟她同房,不啻于在凌迟她。她心里觉得落差太大,从她自己到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桩完美的婚姻,到最后她变成一个被王爷嫌弃的人收场。他不碰她,她又是他的王妃,那不是让她一辈子守活寡吗?
最要命的是,皇家可没有和离这一说,她做了傅以桓的王妃,到死也只能是他的王妃。
汪素兰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病倒了,她娘家人,包括她祖母还有娘和姐妹们都来探望她了。她娘问她怎么就病了呢,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倒好,成为了天底下女人都羡慕的潭王妃却病了。
“娘……”汪素兰躺在病榻上伤心流泪,她的脸色惨白,根本没有一点儿新娘脸上该有的红润之色。
她娘和祖母问起潭王在哪里呢,按说作为潭王妃的她病了,他不该是在跟前守着她,还有她们作为她的娘家人进王府来探望生病的她,他不该出面接见她们吗?可为何潭王却不在府里?
汪素兰闻言更是伤心,眼泪更多地流出来。
她不知道该不该跟祖母还有娘说潭王对她冷淡,至今除了洞房那晚进来挑了自己的盖头,跟自己敷衍说了几句话,连合卺酒都没有喝就跑出去了。而且,她病倒了,也没有到她跟前来看她一眼。今日,他照旧是出去跟朋友相约去京郊打猎,据王府里的人说,这一去也得五六日才能回来呢。可见,他压根儿就没有她放在心上,连她病倒也不曾来假意探望她一次。
傅以桓对她无情到底。
看样子这辈子她只能如同幽兰独自开放,独自凋零了。
她娘和她祖母见她流泪不止,心下立即明白这应该是有什么不好启齿的事情发生在潭王妃和潭王之间了。
于是她们让进王府来探望汪素兰的汪家姐妹先出去,接着让眼前的婢女们退下,便问汪素兰,是不是她跟王爷之间吵闹了,所以王爷对她冷淡,连她生病也没来跟前瞧她。
汪素兰只是哭,觉得不好启齿说王爷自打成亲以来,都没有碰过她,她还是一个黄花闺女。
“素兰,你快说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娘握着她的手逼问她。
汪素兰撑不下去,只得把她跟王爷之间的事都对母亲跟祖母说了。
“什么……”她们大吃一惊,彼此面面相觑,怎么她们都没有想到汪素兰会告诉她们这样的话。
☆、第88章
贤妃表情凝重地听着潭王妃的娘毕氏声泪俱下说出的话,那些话跟儿子和儿媳两人之间的夫妻生活相关。
毕氏抹着眼泪说:“娘娘,您可要帮帮我家兰儿呀,王爷那样对她,岂不是让她这一辈子都守活寡吗?她病倒了,王爷都不曾来看望她一眼,这是要把兰儿往死里逼么?王爷为何如此心狠,兰儿到底哪里不如他的意啊?”
贤妃当然知道儿子为何这样对新娶的潭王妃,因为他的心里有人,他碍于祖宗规矩娶了潭王妃,可还没忘记那个顾三。看他这样无情地对待潭王妃,可知他对那个顾三用情颇深。
要让他忘掉顾三,也就只有让顾三尽早地嫁人了。
要是顾三嫁了人,想必她的儿子也就死心了,再也不会对潭王妃如此不好了。
出于一个母亲的心愿,她当然是希望儿子能够跟正儿八经娶进来的王妃夫妻恩爱,生儿育女,白头到老。
贤妃认为只要顾三嫁人了,儿子也就会慢慢地死心,把心思重新放到自己所娶的潭王妃身上。少年心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淡,儿子慢慢地就会脚踏实地不再冲动了。
于是贤妃让毕氏先回去,说她已经知道此事了,她会处理好此事的,让毕氏放心。
毕氏收了泪,谢了贤妃,这才出宫回去了。
贤妃想了想,也没把儿子叫来问话,因为她认为即使自己问他也得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件事情还不如直接叫来顾三的嫡母唐氏,让她快些给顾三定下一门儿亲事,甚至是快些让她出嫁。为了让顾三快些嫁人,她甚至愿意倒贴一些财物给顾三添妆。
想到此,她叫自己跟前的女官出了一趟宫去传忠诚侯的夫人唐氏进宫。
唐氏被叫进宫跟贤妃见面,心里还在打鼓呢,她跟贤妃娘娘并不熟,她怎么就叫自己进宫了呢?
要说这宫里她见得多的人还是皇后,因为自己的女儿是皇后所生的太子的选侍,所以,她进宫见皇后的时候要多些,至于其她的妃嫔,因为没有什么利益相关,见得要少些。贤妃就是她很少见的那一类人。
她暗自猜想,会不会是自己的女儿嘉琴又闯什么祸了,这祸事跟以前的三皇子,现在的潭王相关,所以作为潭王的母妃的贤妃找自己说事儿了。
想到这种可能,她的心里还真有些忐忑。
没想到见到贤妃之后,贤妃请她坐下,开口就说:“我听说你家三姑娘也及笄了,到了该出门子的年纪,但不知道夫人可给她说好人家了?”
“啊?这个……”唐氏吃惊地抬起头来,不解地看向贤妃,不太明白这位皇帝|宠|爱的贤妃娘娘怎么会关心起一个自家庶出的三姑娘的亲事起来了。
说起嘉宜的亲事,唐氏真得要叹气,不是她不想给嘉宜找人家,按说这件事去年就该着手做的,但自从出了那个诚意伯的世子纠|缠嘉宜的事情,这件事情后面有被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最后皇后出面平息了这样的谣言,但嘉宜的婚事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不但她,就是老太太也跟自己相熟的来往的权贵之家的夫人太太提过,家里有个美貌的三姑娘也到了年纪了,她不但貌美,还能干,谁家娶了她回去做媳妇一定是赚到了。
不曾想,她和老太太的话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没有溅起一丁点儿该有的浪花,那些夫人和太太们都没有回应,完全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像她们期望的那样说她们家里都有些什么适龄的小子可以跟嘉宜相配。
她们没反应,唐氏和顾老太太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
还是因为那嘉宜跟诚意伯世子之间的该死的流言,那些人选择了相信。又或者是虽然不相信,但不敢冒险让家里的男子娶这么个有如此不堪的名声的女孩儿回家。就怕现在这种流言平息了,以后翻老账,使得自己家里的男孩儿没脸。与其这样,又何必惹一身骚。再说了,顾家的三姑娘只不过是个侯府庶女,娶回去,也不一定能够帮衬丈夫多少。方方面面加起来,似乎不跟她牵扯上才是最好的。
所以,唐氏和顾老太太的提议遭遇了冷遇。
唐氏碰了两回壁,就也灰心了,不再操心嘉宜的亲事。她想,这事情还是让老太太出面来做吧,老太太不是一直都很疼爱三姑娘吗?三姑娘的亲事也就由她来操心好了。
这会儿贤妃问起嘉宜的婚事,唐氏便实话实说,把嘉宜在婚嫁上头遭遇冷遇的情况对贤妃说了,并且补充道:“不是我们不给她找婆家,而是在这京城里因为她有那样的名声,没有人家愿意娶她……”
贤妃道:“可能那些好人家没人愿意娶,但是那些商户人家或者也不会介意娶她的。我看,夫人你回去就给她挑一挑低门,再放话出去说以后三姑娘出门子陪嫁丰厚,对了,夫人要是能让三姑娘早点儿嫁出去,我这里也会出些银子给她添妆的……”
唐氏更吃惊了,简直不明白为何贤妃要自己家的三姑娘快些出嫁,而且她竟然还愿意给嘉宜添妆,并且说将嘉宜嫁给那些商户人家也不要紧的。
“娘娘,您能告诉我,为何您会关心嘉宜的亲事,还要她尽快嫁出去呢?”
“夫人,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知道为妙,我就请夫人帮我这么个忙,不知道行不行?”
贤妃决定不把自己的儿子跟潭王妃之间闹得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告诉唐氏,毕竟这种事情传出去有损于潭王妃的名声,还有让顾家的三姑娘无辜又要被牵连进去。
“好吧,娘娘既然不愿意说,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只是将三姑娘低嫁,这件事情还有赢得我家老太太和侯爷的同意才行,若是到时候不行,还请娘娘不要怪我。”唐氏低下头谦恭道。
贤妃道:“夫人尽力了,我自然不会忘记夫人的好,还请多多帮忙。”
话都说到这里了,唐氏认为自己再推辞那就是矫情了。
于是她点头答应了贤妃所求。
回到了侯府,她去见了顾老太太,把贤妃对自己说的一些奇怪的话说给了老太太听,并请老太太拿主意。
她就晓得嘉宜的亲事要老太太点头才行,而且她进宫一次,回来之后是必须要向婆婆禀告情况的。因为她被贤妃派出来的女官带进宫去说话,阖府应该都晓得了,老太太当然也晓得。
顾老太太听完唐氏的话,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想,作为三皇子的母妃让嘉宜早嫁,一定是三皇子跟他新娶的王妃之间关系不睦,作为三皇子的母妃,潭王妃的婆婆,她肯定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
只不过贤妃让顾家随便给嘉宜找个商户人家就把她给嫁了,顾老太太是不乐意的。
所以她对唐氏说:“我们侯府的小姐,即便是庶出也断没有随随便便低嫁的理,再说了,嘉宜是被冤枉的,咱们都晓得,若是我们跟着外面的人一起来作践自己家的姑娘,就不配做宜丫头的长辈。”
停了停顾老太太又说:“宜丫头的婚事就由我来操心吧,你素日也忙。”
唐氏忙点头应“是”,她巴不得老太太接过这烂摊子去呢。
顾老太太呢,也知道眼前这个儿媳妇自私,只会管自己的孩子,她进宫去见了贤妃,回来把贤妃说的那些话都禀告自己听都算好的了,像有些恶毒的妇人不定就会先斩后奏,先把庶女随便定给人,然后再回来禀告,到那时候才是麻烦,又不好退婚的。
姑娘家的婚事,那可是关系一辈子的大事,顾老太太觉得自己是看着三姑娘长大的,她是什么样的品性自己最明白。要不是出身低了些,此时就已经是稳稳当当的王妃了。一想起嘉宜跟三皇子之间因为出身相差太大,最后却无缘在一起,顾老太太也要暗自嗟叹。
现如今贤妃催着让顾家早些把嘉宜嫁出去,恐怕就是因为三皇子即便成亲封了王也无法忘怀嘉宜吧,如此一来,贤妃就慌了。
顾老太太决定要发动自己这几十年建立的关系,为嘉宜找一个说得过去,配得上她的人,绝不轻易将嘉宜低嫁,于是她就忙活开了。
嘉宜呢,在嘉书和嘉琴相继嫁出去后,她跟嘉珍,嘉柔的日子总算是好过多了。至少在府里的姑娘们里面,再也没有霸王一样的嫡出姑娘欺负她们。
嘉珍下半年开始就没有去家学里上学了,她娘让她回到长房那边去绣嫁妆待嫁,嘉宜后来也甚少见到她了。
嘉柔又是个锯嘴葫芦,太无趣,她跟嘉柔说不上什么话,平常也只能去她姨娘那里看看她,抱抱弟弟,跟他一起玩儿,陪着姨娘一起说话打发时间。
章姨娘见到女儿都已经满了十四了,却还没有定下人家有些发愁,常常念叨,要是嘉宜来年及笄了,还没有人来下定,以后就会剩下了。
像嘉宜这样的侯府小姐基本都是十三岁之后,十五岁之前就会定亲的,要是在十五了都还没定下亲事,那就算剩女了。
章姨娘发愁自己的女儿成为剩女,她常常抱怨那个该死的纨绔,诚意伯的世子金宝政,说要不是他,嘉宜早就有好人家来定下了。
嘉宜也明白在白马寺遭遇金宝政的事情,后面经过一些人的添油加醋,极大地损害了她的闺名,现如今她真得是很难找到一个好人家了,恐怕她的亲事会比当初她设想的更加不如。也就是说她曾经想嫁一个门当户对庶子的愿望也会落空,这让她暗暗有些沮丧。
看着周围的姐妹们一个两个地出嫁离开侯府,甚至嘉珍比她小一岁也有了归宿,还是陶卓鹏那样一个爱她的人,她不羡慕是不可能的。她可不想当老姑娘,曾经她还想过大不了将来不嫁人,可是事到头却不自由,她对于成为剩女也会感到担心和害怕。
就在顾老太太紧锣密鼓地为嘉宜操持婚事时,深秋时节,一日早起给花浇水时,意外踩到洒落在地的水结成的薄霜上,不慎摔倒,造成了中风偏瘫。
于是给嘉宜找合适人家的事情就落到了唐氏手上。
唐氏当然不会像顾老太太那样好心眼儿,一定要为嘉宜找个合适的人家才把她给嫁出去。
再说了现如今顾老太太中风偏瘫了,连话都说不利索,完全对她失去了威慑力,她不知道多高兴。
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对顾老太太这个婆婆有意见,前些年闹得很僵,这些年也是因为丈夫升了官,她为了笼络丈夫,还有求顾老太太帮着收拾任姨娘,这才服软了,在顾老太太跟前冒充好媳妇了。
婆婆摔倒偏瘫了,她觉得自己头上的大山终于倒了,侯府内宅也就是她说了算了,不知道多高兴。
在贤妃提出要求要顾家早点儿把三姑娘给嫁出去之后,差不多都有三个月了,也没见顾老太太那边有动静,唐氏又被贤妃召进宫一次,贤妃不悦地问她,为何不见顾家有三姑娘定亲的消息传出来。
唐氏告诉她,因为婆婆||宠||爱三姑娘,所以不让自己插手三姑娘的婚事,她也没法子让三姑娘低嫁。
贤妃听完,依旧是催她也出点儿力,打听着合适的人家,要是能够让顾家三姑娘早点儿嫁出去,她一定会感谢唐氏的。
唐氏听贤妃催得这样急,大概也想到了些什么,那就是那个三皇子对嘉宜有些意思,就像当年自己的二女儿嘉琴在室时说得,说嘉宜勾|引三皇子,如今看起来,恐怕三皇子跟嘉宜之间还真有道不清说不明的事情。三皇子封王成亲之后,多半还惦记着嘉宜,这让贤妃不满,故而催着顾家早日将嘉宜给嫁出去,免得自己的儿子还惦记。
想到这一点儿之后,唐氏就答应了贤妃,说她会尽力的。
也没费多大力气,她想起了大姑子家里的那个次子何贵福,听说他都十八岁了,还没有娶亲。
他爹娘也不是不给他找媳妇,关键他死活不愿意娶妻,现在他也没念书了,跟着他爹打理家里的买卖呢。
唐氏觉得如果把嘉宜嫁去何家,对嘉宜来说都是不错的了,毕竟何家虽然是商户人家,但知根知底。只是不知道人家何家愿意定下嘉宜这么个庶出的名声还受到了影响的姑娘不。
于是唐氏派了人去找到大姑子,也就是何家太太,把自己的意思对何家太太说了,问她可有意为次子娶嘉宜为妻。
何家太太说这事儿她得问一问儿子的意思,只有他点了头才行,不然他们定下,他要不同意也是不行的。
何贵福那个时候刚刚跟着家里的奴仆们去了四川,为家里买药材,不在家,还得等上几个月才回来。
所以,唐氏得知几个月之内嘉宜的亲事都定不下后又打起了别的人家的主意。
恰巧她娘家的大哥跟一个姓闵的是狐朋狗友,闵家也是做买卖的人家,有个独子年龄到了要娶妻。闵家人从唐氏的大哥嘴|巴里知道侯府有个名声不太好的庶出小姐要赶着嫁人,侯夫人说了,商户人家也行,闵家人就动了心。向唐氏的大哥唐茂才打听了下嘉宜的情况之后,知道嘉宜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那些流言不实后就动了心,打算叫自己的儿子娶嘉宜回去。
毕竟嘉宜再名声不好,也是侯府小姐,要是娶了她进家门儿,闵家就相当于是跟侯府联姻了,有了侯府做靠山,就没人敢惹闵家,闵家的丝绸买卖想必做得更好。所以,这一门儿亲事划得来。
于是闵家人就上门儿去求亲了,唐氏因为是大哥那边介绍过来的人,都没问闵家那儿子是什么个情况就答应了。
只是她晓得这门儿亲事自己答应了还不行,还得顾金枭答应,便回复了闵家来人的话,说这门儿亲事大致定下了,只要等到侯爷回来,跟他说一声,他点了头也就算是定了。
闵家人兴高采烈地谢了唐氏回去等着了。
最后她总算明白了,王爷是个顽固到极点的人,他说了不爱她,就不碰她,连试一试爱上她都不愿意。
汪素兰在傅以桓走后痛哭了一场,她不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如傅以桓所说大家各管各,各自不干涉对方,保持一种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就行了。
因为所有人如果知道王爷不碰她,绝对不会相信王爷说的那什么不爱一个女人就不碰她的话。
在他们看来,王爷不碰她,那就是对她不感兴趣,那就是她没有吸引力,是她差劲儿。
所以,一直不跟她同房,不啻于在凌迟她。她心里觉得落差太大,从她自己到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桩完美的婚姻,到最后她变成一个被王爷嫌弃的人收场。他不碰她,她又是他的王妃,那不是让她一辈子守活寡吗?
最要命的是,皇家可没有和离这一说,她做了傅以桓的王妃,到死也只能是他的王妃。
汪素兰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病倒了,她娘家人,包括她祖母还有娘和姐妹们都来探望她了。她娘问她怎么就病了呢,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倒好,成为了天底下女人都羡慕的潭王妃却病了。
“娘……”汪素兰躺在病榻上伤心流泪,她的脸色惨白,根本没有一点儿新娘脸上该有的红润之色。
她娘和祖母问起潭王在哪里呢,按说作为潭王妃的她病了,他不该是在跟前守着她,还有她们作为她的娘家人进王府来探望生病的她,他不该出面接见她们吗?可为何潭王却不在府里?
汪素兰闻言更是伤心,眼泪更多地流出来。
她不知道该不该跟祖母还有娘说潭王对她冷淡,至今除了洞房那晚进来挑了自己的盖头,跟自己敷衍说了几句话,连合卺酒都没有喝就跑出去了。而且,她病倒了,也没有到她跟前来看她一眼。今日,他照旧是出去跟朋友相约去京郊打猎,据王府里的人说,这一去也得五六日才能回来呢。可见,他压根儿就没有她放在心上,连她病倒也不曾来假意探望她一次。
傅以桓对她无情到底。
看样子这辈子她只能如同幽兰独自开放,独自凋零了。
她娘和她祖母见她流泪不止,心下立即明白这应该是有什么不好启齿的事情发生在潭王妃和潭王之间了。
于是她们让进王府来探望汪素兰的汪家姐妹先出去,接着让眼前的婢女们退下,便问汪素兰,是不是她跟王爷之间吵闹了,所以王爷对她冷淡,连她生病也没来跟前瞧她。
汪素兰只是哭,觉得不好启齿说王爷自打成亲以来,都没有碰过她,她还是一个黄花闺女。
“素兰,你快说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娘握着她的手逼问她。
汪素兰撑不下去,只得把她跟王爷之间的事都对母亲跟祖母说了。
“什么……”她们大吃一惊,彼此面面相觑,怎么她们都没有想到汪素兰会告诉她们这样的话。
☆、第88章
贤妃表情凝重地听着潭王妃的娘毕氏声泪俱下说出的话,那些话跟儿子和儿媳两人之间的夫妻生活相关。
毕氏抹着眼泪说:“娘娘,您可要帮帮我家兰儿呀,王爷那样对她,岂不是让她这一辈子都守活寡吗?她病倒了,王爷都不曾来看望她一眼,这是要把兰儿往死里逼么?王爷为何如此心狠,兰儿到底哪里不如他的意啊?”
贤妃当然知道儿子为何这样对新娶的潭王妃,因为他的心里有人,他碍于祖宗规矩娶了潭王妃,可还没忘记那个顾三。看他这样无情地对待潭王妃,可知他对那个顾三用情颇深。
要让他忘掉顾三,也就只有让顾三尽早地嫁人了。
要是顾三嫁了人,想必她的儿子也就死心了,再也不会对潭王妃如此不好了。
出于一个母亲的心愿,她当然是希望儿子能够跟正儿八经娶进来的王妃夫妻恩爱,生儿育女,白头到老。
贤妃认为只要顾三嫁人了,儿子也就会慢慢地死心,把心思重新放到自己所娶的潭王妃身上。少年心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淡,儿子慢慢地就会脚踏实地不再冲动了。
于是贤妃让毕氏先回去,说她已经知道此事了,她会处理好此事的,让毕氏放心。
毕氏收了泪,谢了贤妃,这才出宫回去了。
贤妃想了想,也没把儿子叫来问话,因为她认为即使自己问他也得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件事情还不如直接叫来顾三的嫡母唐氏,让她快些给顾三定下一门儿亲事,甚至是快些让她出嫁。为了让顾三快些嫁人,她甚至愿意倒贴一些财物给顾三添妆。
想到此,她叫自己跟前的女官出了一趟宫去传忠诚侯的夫人唐氏进宫。
唐氏被叫进宫跟贤妃见面,心里还在打鼓呢,她跟贤妃娘娘并不熟,她怎么就叫自己进宫了呢?
要说这宫里她见得多的人还是皇后,因为自己的女儿是皇后所生的太子的选侍,所以,她进宫见皇后的时候要多些,至于其她的妃嫔,因为没有什么利益相关,见得要少些。贤妃就是她很少见的那一类人。
她暗自猜想,会不会是自己的女儿嘉琴又闯什么祸了,这祸事跟以前的三皇子,现在的潭王相关,所以作为潭王的母妃的贤妃找自己说事儿了。
想到这种可能,她的心里还真有些忐忑。
没想到见到贤妃之后,贤妃请她坐下,开口就说:“我听说你家三姑娘也及笄了,到了该出门子的年纪,但不知道夫人可给她说好人家了?”
“啊?这个……”唐氏吃惊地抬起头来,不解地看向贤妃,不太明白这位皇帝|宠|爱的贤妃娘娘怎么会关心起一个自家庶出的三姑娘的亲事起来了。
说起嘉宜的亲事,唐氏真得要叹气,不是她不想给嘉宜找人家,按说这件事去年就该着手做的,但自从出了那个诚意伯的世子纠|缠嘉宜的事情,这件事情后面有被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最后皇后出面平息了这样的谣言,但嘉宜的婚事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不但她,就是老太太也跟自己相熟的来往的权贵之家的夫人太太提过,家里有个美貌的三姑娘也到了年纪了,她不但貌美,还能干,谁家娶了她回去做媳妇一定是赚到了。
不曾想,她和老太太的话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没有溅起一丁点儿该有的浪花,那些夫人和太太们都没有回应,完全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像她们期望的那样说她们家里都有些什么适龄的小子可以跟嘉宜相配。
她们没反应,唐氏和顾老太太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
还是因为那嘉宜跟诚意伯世子之间的该死的流言,那些人选择了相信。又或者是虽然不相信,但不敢冒险让家里的男子娶这么个有如此不堪的名声的女孩儿回家。就怕现在这种流言平息了,以后翻老账,使得自己家里的男孩儿没脸。与其这样,又何必惹一身骚。再说了,顾家的三姑娘只不过是个侯府庶女,娶回去,也不一定能够帮衬丈夫多少。方方面面加起来,似乎不跟她牵扯上才是最好的。
所以,唐氏和顾老太太的提议遭遇了冷遇。
唐氏碰了两回壁,就也灰心了,不再操心嘉宜的亲事。她想,这事情还是让老太太出面来做吧,老太太不是一直都很疼爱三姑娘吗?三姑娘的亲事也就由她来操心好了。
这会儿贤妃问起嘉宜的婚事,唐氏便实话实说,把嘉宜在婚嫁上头遭遇冷遇的情况对贤妃说了,并且补充道:“不是我们不给她找婆家,而是在这京城里因为她有那样的名声,没有人家愿意娶她……”
贤妃道:“可能那些好人家没人愿意娶,但是那些商户人家或者也不会介意娶她的。我看,夫人你回去就给她挑一挑低门,再放话出去说以后三姑娘出门子陪嫁丰厚,对了,夫人要是能让三姑娘早点儿嫁出去,我这里也会出些银子给她添妆的……”
唐氏更吃惊了,简直不明白为何贤妃要自己家的三姑娘快些出嫁,而且她竟然还愿意给嘉宜添妆,并且说将嘉宜嫁给那些商户人家也不要紧的。
“娘娘,您能告诉我,为何您会关心嘉宜的亲事,还要她尽快嫁出去呢?”
“夫人,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知道为妙,我就请夫人帮我这么个忙,不知道行不行?”
贤妃决定不把自己的儿子跟潭王妃之间闹得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告诉唐氏,毕竟这种事情传出去有损于潭王妃的名声,还有让顾家的三姑娘无辜又要被牵连进去。
“好吧,娘娘既然不愿意说,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只是将三姑娘低嫁,这件事情还有赢得我家老太太和侯爷的同意才行,若是到时候不行,还请娘娘不要怪我。”唐氏低下头谦恭道。
贤妃道:“夫人尽力了,我自然不会忘记夫人的好,还请多多帮忙。”
话都说到这里了,唐氏认为自己再推辞那就是矫情了。
于是她点头答应了贤妃所求。
回到了侯府,她去见了顾老太太,把贤妃对自己说的一些奇怪的话说给了老太太听,并请老太太拿主意。
她就晓得嘉宜的亲事要老太太点头才行,而且她进宫一次,回来之后是必须要向婆婆禀告情况的。因为她被贤妃派出来的女官带进宫去说话,阖府应该都晓得了,老太太当然也晓得。
顾老太太听完唐氏的话,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想,作为三皇子的母妃让嘉宜早嫁,一定是三皇子跟他新娶的王妃之间关系不睦,作为三皇子的母妃,潭王妃的婆婆,她肯定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
只不过贤妃让顾家随便给嘉宜找个商户人家就把她给嫁了,顾老太太是不乐意的。
所以她对唐氏说:“我们侯府的小姐,即便是庶出也断没有随随便便低嫁的理,再说了,嘉宜是被冤枉的,咱们都晓得,若是我们跟着外面的人一起来作践自己家的姑娘,就不配做宜丫头的长辈。”
停了停顾老太太又说:“宜丫头的婚事就由我来操心吧,你素日也忙。”
唐氏忙点头应“是”,她巴不得老太太接过这烂摊子去呢。
顾老太太呢,也知道眼前这个儿媳妇自私,只会管自己的孩子,她进宫去见了贤妃,回来把贤妃说的那些话都禀告自己听都算好的了,像有些恶毒的妇人不定就会先斩后奏,先把庶女随便定给人,然后再回来禀告,到那时候才是麻烦,又不好退婚的。
姑娘家的婚事,那可是关系一辈子的大事,顾老太太觉得自己是看着三姑娘长大的,她是什么样的品性自己最明白。要不是出身低了些,此时就已经是稳稳当当的王妃了。一想起嘉宜跟三皇子之间因为出身相差太大,最后却无缘在一起,顾老太太也要暗自嗟叹。
现如今贤妃催着让顾家早些把嘉宜嫁出去,恐怕就是因为三皇子即便成亲封了王也无法忘怀嘉宜吧,如此一来,贤妃就慌了。
顾老太太决定要发动自己这几十年建立的关系,为嘉宜找一个说得过去,配得上她的人,绝不轻易将嘉宜低嫁,于是她就忙活开了。
嘉宜呢,在嘉书和嘉琴相继嫁出去后,她跟嘉珍,嘉柔的日子总算是好过多了。至少在府里的姑娘们里面,再也没有霸王一样的嫡出姑娘欺负她们。
嘉珍下半年开始就没有去家学里上学了,她娘让她回到长房那边去绣嫁妆待嫁,嘉宜后来也甚少见到她了。
嘉柔又是个锯嘴葫芦,太无趣,她跟嘉柔说不上什么话,平常也只能去她姨娘那里看看她,抱抱弟弟,跟他一起玩儿,陪着姨娘一起说话打发时间。
章姨娘见到女儿都已经满了十四了,却还没有定下人家有些发愁,常常念叨,要是嘉宜来年及笄了,还没有人来下定,以后就会剩下了。
像嘉宜这样的侯府小姐基本都是十三岁之后,十五岁之前就会定亲的,要是在十五了都还没定下亲事,那就算剩女了。
章姨娘发愁自己的女儿成为剩女,她常常抱怨那个该死的纨绔,诚意伯的世子金宝政,说要不是他,嘉宜早就有好人家来定下了。
嘉宜也明白在白马寺遭遇金宝政的事情,后面经过一些人的添油加醋,极大地损害了她的闺名,现如今她真得是很难找到一个好人家了,恐怕她的亲事会比当初她设想的更加不如。也就是说她曾经想嫁一个门当户对庶子的愿望也会落空,这让她暗暗有些沮丧。
看着周围的姐妹们一个两个地出嫁离开侯府,甚至嘉珍比她小一岁也有了归宿,还是陶卓鹏那样一个爱她的人,她不羡慕是不可能的。她可不想当老姑娘,曾经她还想过大不了将来不嫁人,可是事到头却不自由,她对于成为剩女也会感到担心和害怕。
就在顾老太太紧锣密鼓地为嘉宜操持婚事时,深秋时节,一日早起给花浇水时,意外踩到洒落在地的水结成的薄霜上,不慎摔倒,造成了中风偏瘫。
于是给嘉宜找合适人家的事情就落到了唐氏手上。
唐氏当然不会像顾老太太那样好心眼儿,一定要为嘉宜找个合适的人家才把她给嫁出去。
再说了现如今顾老太太中风偏瘫了,连话都说不利索,完全对她失去了威慑力,她不知道多高兴。
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对顾老太太这个婆婆有意见,前些年闹得很僵,这些年也是因为丈夫升了官,她为了笼络丈夫,还有求顾老太太帮着收拾任姨娘,这才服软了,在顾老太太跟前冒充好媳妇了。
婆婆摔倒偏瘫了,她觉得自己头上的大山终于倒了,侯府内宅也就是她说了算了,不知道多高兴。
在贤妃提出要求要顾家早点儿把三姑娘给嫁出去之后,差不多都有三个月了,也没见顾老太太那边有动静,唐氏又被贤妃召进宫一次,贤妃不悦地问她,为何不见顾家有三姑娘定亲的消息传出来。
唐氏告诉她,因为婆婆||宠||爱三姑娘,所以不让自己插手三姑娘的婚事,她也没法子让三姑娘低嫁。
贤妃听完,依旧是催她也出点儿力,打听着合适的人家,要是能够让顾家三姑娘早点儿嫁出去,她一定会感谢唐氏的。
唐氏听贤妃催得这样急,大概也想到了些什么,那就是那个三皇子对嘉宜有些意思,就像当年自己的二女儿嘉琴在室时说得,说嘉宜勾|引三皇子,如今看起来,恐怕三皇子跟嘉宜之间还真有道不清说不明的事情。三皇子封王成亲之后,多半还惦记着嘉宜,这让贤妃不满,故而催着顾家早日将嘉宜给嫁出去,免得自己的儿子还惦记。
想到这一点儿之后,唐氏就答应了贤妃,说她会尽力的。
也没费多大力气,她想起了大姑子家里的那个次子何贵福,听说他都十八岁了,还没有娶亲。
他爹娘也不是不给他找媳妇,关键他死活不愿意娶妻,现在他也没念书了,跟着他爹打理家里的买卖呢。
唐氏觉得如果把嘉宜嫁去何家,对嘉宜来说都是不错的了,毕竟何家虽然是商户人家,但知根知底。只是不知道人家何家愿意定下嘉宜这么个庶出的名声还受到了影响的姑娘不。
于是唐氏派了人去找到大姑子,也就是何家太太,把自己的意思对何家太太说了,问她可有意为次子娶嘉宜为妻。
何家太太说这事儿她得问一问儿子的意思,只有他点了头才行,不然他们定下,他要不同意也是不行的。
何贵福那个时候刚刚跟着家里的奴仆们去了四川,为家里买药材,不在家,还得等上几个月才回来。
所以,唐氏得知几个月之内嘉宜的亲事都定不下后又打起了别的人家的主意。
恰巧她娘家的大哥跟一个姓闵的是狐朋狗友,闵家也是做买卖的人家,有个独子年龄到了要娶妻。闵家人从唐氏的大哥嘴|巴里知道侯府有个名声不太好的庶出小姐要赶着嫁人,侯夫人说了,商户人家也行,闵家人就动了心。向唐氏的大哥唐茂才打听了下嘉宜的情况之后,知道嘉宜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那些流言不实后就动了心,打算叫自己的儿子娶嘉宜回去。
毕竟嘉宜再名声不好,也是侯府小姐,要是娶了她进家门儿,闵家就相当于是跟侯府联姻了,有了侯府做靠山,就没人敢惹闵家,闵家的丝绸买卖想必做得更好。所以,这一门儿亲事划得来。
于是闵家人就上门儿去求亲了,唐氏因为是大哥那边介绍过来的人,都没问闵家那儿子是什么个情况就答应了。
只是她晓得这门儿亲事自己答应了还不行,还得顾金枭答应,便回复了闵家来人的话,说这门儿亲事大致定下了,只要等到侯爷回来,跟他说一声,他点了头也就算是定了。
闵家人兴高采烈地谢了唐氏回去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