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你们二人若想习字,也可随着我学。”萧敬呵呵一笑。
“奴婢们愚钝,哪敢浪费萧爷爷的时间?”李广陪着笑,倒是何鼎眼中微微一亮,却也并未多说什么。萧敬回想起覃吉对两个小太监的评价,心里亦略有了些看法,笑着点点头便离开了。
之后几日间,为林俊争辩的奏折几乎有上百张。甚至连远在南京的臣子们也听说了,立刻洋洋洒洒地写了数千言,着人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北京。这时候,又有一位后军都督府经历张黻看不过去,想方设法要营救林俊,也被锦衣卫拿进了诏狱。
朱见深被群臣的反应激怒,态度越发强硬,坚决要严惩林俊与张黻以儆效尤。朝中顿时哗然,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一句话,说是“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那些不敢上书弹劾奸佞的言官都不由得为之羞惭。
随着林俊与张黻名震京师,这件事越闹越大,上书为他们辩护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怀恩见状,立刻将这些奏折暂时压了下来,不让它们触动成化皇帝陛下那条突然变得格外敏感的神经,免得龙颜震怒。
紧接着,他一方面用朱v樘所提的计策,和萧敬、覃吉、戴义等司礼监大太监密切合作,不着痕迹地在朱见深跟前挑拨,让李孜省与继晓争夺宠信生出罅隙。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去了一趟锦衣卫北镇抚司,半是恐吓半是劝那些锦衣卫,让他们别为了谄媚梁芳故意构陷林俊与张黻。若是有人胆敢严刑拷打林张二人致死,他也绝不会让他们好活。
司礼监的大们联手,手段自然高明。没过多久,李孜省便因为继晓受宠信而生出了危机感,越看继晓越是不顺眼。诸如他进献了丹药,继晓便上赶着要进献檀香的事屡屡发生,他若是看不出这个和尚的野心那才是怪了!!
此外,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也不敢无视怀恩的恐吓——谁敢冒着得罪怀恩的危险,冒着让满朝言官戳脊梁骨的危险,就为了去讨好梁芳和万氏兄弟?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怀恩伸伸手就捏死了,哪敢得罪这位权宦?更何况,谁不知道东厂的新督主陈准与怀恩交好?锦衣卫便是再风光,也不敢和东厂过不去啊。
就这样,林俊和张黻在诏狱里侥幸保住了性命,终于撑到了朱见深心情渐好的时候。成化皇帝陛下听了怀恩的劝,趁着大永昌寺的佛像正在塑金身,大发慈悲把这两位官员从诏狱里放了出来。
不过,皇帝陛下当然不会就这么释放林张二人,而是借口说他们不安于本职,管得太多了,直接把他们放逐到了云南。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林俊去了姚州当从七品的判官;同样是从五品的后军都督府经历张黻则去了和县没什么两样的属州师宗当了从五品的知州。
至此,林俊一案暂告一段落,而李孜省与继晓的矛盾依然在酝酿当中。朝廷终是再一次安稳下来,太子朱v樘又默默地在心底填上了林张二人以及数位替他们辩护的忠臣的名字。
************
作为“普通平民少女”,张清皎对最近这场京城大案只是略有所闻罢了。
听说在群臣与大太监怀恩的努力下,两位忠臣最终保住了性命,只是被贬去了云南。不少民众都松了口气,觉得皇帝陛下到底仁善。唯有张家姑娘在脑海里勾勒着神州华夏的地图,暗暗叹了口气:都已经流放两千里,发配到西南边陲去了,这还算“仁善”么?
不过,官场沉浮与张家的种田生活离得太远,张清皎也不过是在心底给昏君添了一笔,便不再多想了。最近她满心都是金氏即将生产的事,已经顾不上外头的风风雨雨了。
刚开始她还觉得,自己已经派人叫了两位老稳婆,又与那位老大夫说好了到时候也过来,一切应该很妥当了。但后来不知怎地,她又忽然想起了许多此世以及后世产妇生产不易的事,心里禁不住暗暗紧张起来。
张氏过来探望的时候,觉得侄女有些失了平常心,又是怜惜又是心疼,便给她出主意,让她去崇福寺礼佛,求观音菩萨保佑金氏生产顺利。张清皎听了她的话,便邀了新婚半年有余的二表姐沈洛一同去。
原本张清皎打算将这次进香当成表姊妹的闺中活动,却不料张鹤龄听说后,坚决要跟着一起去:“上次姐姐去进香就没有带着我!这回还想丢下我?”他已经向沈`暗中打听了所谓京中时兴的“相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进香”这件事格外警惕。上次冒出一个周秀才,谁知道这次会不会又冒出一个吴秀才、郑秀才或者王秀才什么的?
张清皎仔细想想,小家伙确实也有半年多不曾出门逛逛了,便答应带着他同去:“这回可是为了娘去祈福的,你若想同去,也得与我一起好好拜一拜佛菩萨。”
“好!我也拜一拜!!”张鹤龄满口答应,略有些别扭地远远看了金氏一眼,“如果姐姐和娘都那么想要弟弟,那我也给佛菩萨说,保佑娘平安生下弟弟!!”
“真乖。”张清皎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弟弟与妹妹都无妨,我们都喜欢。”金氏给孩子灌输的重男轻女的念头,必须从小就掰正了。
“……那还是让娘生妹妹吧。”张鹤龄想了想,马上就改了主意,“妹妹更乖巧可爱。”
张清皎笑了,心里道:这话可不能让金氏听见,否则一定与她们姐弟俩着急。她满心就盼着,自己腹中的一定是个男胎呢。
第28章 纠缠不休
再一次来到崇福寺,张清皎已然不似从前那般悠闲了。倒是久不曾出门的沈洛与张鹤龄觉得格外新鲜,一个满怀感慨地回顾一年前来这里进香的所见所闻,另一个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分心指了指自己的新发现,颇为和乐融融。
将要进佛殿时,张清皎轻轻一咳以示提醒,两人立即噤声不语。张鹤龄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对于听姐姐的话丝毫不觉得奇怪。倒是沈洛因为自己的反应愣了愣——为何她明明是已经成婚的表姊,此时却仿佛像是小表妹一般“顺从听话”?
佛殿中的香火一如既往地鼎盛,人流如织,很是热闹拥挤。表姊弟三人并没有抽签的意思,只在不同的殿堂中投了些香油钱,虔诚地拜了拜便罢了。直至来到悯忠殿的观音坐像前,她们逗留的时间才略微长了些。毕竟,民间通常认为,这位菩萨有一别号“送子观音”,此时拜它最为合适。
莲花台上,观音菩萨垂眸低看,手结法印,周身仿佛隐约有梵音轻唱。
张清皎在心中默念着送给金氏的祝愿,恭恭敬敬地叩首。她身边的张鹤龄也照猫画虎,脑袋磕在地上,看起来极为虔诚。沈洛侧首瞥见姐弟俩满脸郑重的模样,不由得抿唇一笑,自己也深深地拜了下去。
待到神佛菩萨都拜过一遍后,沈洛便道:“许久不曾尝尝崇福寺的素斋了,咱们用过午饭再走罢。”说罢,她亲热地把着张清皎的手臂,轻声与她说笑起来:“好妹妹,咱们俩一同出来进香可是头一回呢。往后若得空,你可得经常派人来邀我才好。不拘做甚么,咱们姊妹也有个伴儿。”
张清皎本便对新嫁娘的生活颇有些好奇,闻言便问:“洛姐姐被约束得紧么?只能得到邀约才能出门?”说来,自从沈洛二月嫁出门,除了偶尔在沈家见到她一回两回外,表姊妹俩竟是从来不曾私底下见过。张清皎体谅她是新妇,只是派人给她送信问好,并不想贸然送帖子去打搅她。而她亦只是回礼回信,每次连信都写得文绉绉的,内容规规矩矩,与平常的性情大为不同。
沈洛轻叹道:“是呢。因不知婆母的真实性情,也不知夫家的家风如何,我新嫁过去须得小心些,可不能随意自作主张。娘还特意嘱咐我,好好安分一段时日,不许随意踏出门,也不许常回娘家,好好陪一陪婆母她老人家。毕竟公爹外出赴任,夫君与弟弟们又忙着读书,她一人在家里实在寂寞。”
“我听了娘的话,跟着婆母在家里绣花,每日只能待在两进的院落里,进进出出都是那四角天空,浑身上下好不难受。你有所不知,出嫁前我便被拘在家中绣嫁妆,整整拘了半年之久;出嫁后拢共也就陪着婆母出了一趟门,去附近的寺庙里拜佛,旁的便是因爹娘生辰回了两趟娘家。好妹妹,我总觉得自己都快闷坏了,你若是隔三差五来寻我解解闷,我不知会有多高兴呢。”
“姐姐放心,我回头捏准了时候,便派人送帖子过去。”张清皎对她颇为同情,一时间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更是失去了期盼。瞧瞧,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出门探亲都得寻出理由来,竟仿佛一辈子都困在夫家了。若是婆母约束得严,不能自己早些掌家,几乎大半辈子都不由自主,倒不如她如今的日子自在——想出门进香或者去店铺里逛逛,只需与爹娘说一声便是了,张峦与金氏从来没有不许的。
沈洛不知自己已经成了“负面案例”,只笑道:“那我便等着你的帖子了。”
张鹤龄在旁边不甘寂寞,插嘴道:“姐姐要去探望洛姐姐,可不能落下我来。”许是被沈`的种种形容吓住了,甚么“姐姐迟早会成为别人家的人”,“姐姐嫁了出去就不见踪影,见也见不着”,又有沈洛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小家伙深感责任重大。他如今格外黏着姐姐,生怕自己若是不注意,便有什么人冒将出来,轻易就将自家姐姐给“蒙骗”走了。
“好,好。”张清皎以为他也想寻得机会出门逛逛,便答应了,“若是你日后好好进学,我便保证不落下你。瞧瞧,不久前爹爹刚夸赞了你百家姓背诵得不错,今天不是也带你出来了么?”她悉心教养了半年,小家伙终于能背诵默写三字经,结合诸朝史书也学了不少历史典故,说得头头是道。如今姐弟俩的进度已经到了百家姓,顺便还有术数启蒙、棋艺启蒙、绘画启蒙等,预计明年便能学完千字文,开始读诗经了。
张鹤龄挺了挺胸膛,已然从读书进学里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姐姐放心就是!只要别让我成天都像隔壁家小四儿那样待在私塾里写一天的大字,摇头晃脑地背诵一天的百家姓,我一定不会教姐姐失望的。”
有比较才有满足。此前他偶尔会觉得自己的课业有些重,每日都有半天必须在书房里勤奋努力,只下午才能得空顽些旁的游戏。自从隔壁有个秀才家的同龄小伙伴进学,亲眼目睹了小伙伴水深火热的日子,他才忽然醒悟过来,觉得自己简直是幸福极了。再看看表哥沈`沉重的课业,他只恨不得自己永远是姐姐教才好呢。有时候撒撒娇,说不得还能换得一整天的休息。
沈洛听了,不由得笑道:“而今看来,鹤哥儿可真是懂事不少。”以前这个熊孩子是什么模样,她可没少听张氏和沈`提起,与如今相比,分明是判若两人。
“也该懂事了,前一阵刚过完六周岁生辰,都已经七岁了。”六岁,在后世也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年纪了,已经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说起来,张清皎并不习惯像此世这般算虚岁。譬如在张峦看来,张鹤龄如今虚七岁,再翻过年就该虚八岁,去私塾也该提上日程了。而她自己虚岁十五,过了年后便是虚岁十六,亲事也已经拖延不得了。
表姐弟三人沿着回廊往前行,与形形/色/色/的香客擦肩而过。倏然,张清皎从一群群人里,瞧见一张陌生而又略有些熟悉的面孔。她微微一怔,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瞧错了,又或许不过是偶遇罢了。然而,那人略有些憔悴的脸孔见了她后,却立即浮起了笑容,不由分说地便要往她们这里靠近,显然便是冲着她来的。
她皱起眉,低声对沈洛道:“洛姐姐,咱们不吃素斋了,回家去罢?”
“怎么了?”沈洛见她神色忽然一变,反应有些不同寻常,便问道,“可是突然想起了甚么事,心里实在是有些放心不下?若是如此,素斋不吃也罢。我随着你们回家,也去见一见舅母。”
张清皎挽着她转回身,特意挑了内眷较多之处走去,谅那周秀才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冒犯女眷。她略作思索,到底还是不想瞒着沈洛,便低声道:“先前不是相看过一户人家么?父亲与姑母都觉得那家人不是个好的,便不再提起此事。谁知,我方才竟然瞧见了那家的秀才,觉得还是避开比较妥当。”
“偶然遇见?”沈洛挑起眉,她也曾经听张氏说过周家的事,还为此宽慰过几句,“还是刻意打听了消息,在这里等着咱们?”
张清皎眉蹙得更紧了些。看对方之前那架势,并不像是偶遇,反倒是特意在这里等着。看来,她须得让人在家中周围好好找一找,可不能让形迹可疑的人在棉花胡同附近出没,更不能纵容出一个跟踪狂来。
沈洛一见她的神色,便猜出了真相,气恼道:“天底下哪有这般厚脸皮之人?若是……”若是有长辈在,便可好好教训他一顿了。可惜如今只有她们表姊妹两人,还须得避嫌,根本不能上前理论。
“洛姐姐何须为这种人动气,咱们远远地避开他也就是了。”张清皎说得轻描淡写,但心里也颇有些懊恼。谁能想到,不过是一次相看,便惹出了一块怎么也甩不脱的狗皮膏药?分明上回爹爹便托姑父姑母又一次拒绝了周家,这周秀才究竟是何意?难不成是听不懂人话了么?她真是无法理解,这才见了一面,怎么就能真情实感到如此程度。
表姊妹俩不着痕迹地转身便往回走,张鹤龄愣了愣,跟在她们身后,仆婢们赶紧簇拥上去。他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一双眼睛眯了起来,狠狠地往后头一剜,又一次犯了熊,咬牙切齿道:“姐姐,那人到底是谁?!是穿松花色长袍的?还是天青色长袍的?!”
“你想做甚么?还想举着拳头打人不成。”张清皎不禁失笑,推了推他的小脑袋,“怎么凡事都只想着动手,而不想着动动脑子呢?乖乖地走罢,事情不宜闹大,不然反而是我吃亏了。而且,你便是扑过去,人小力微,又哪里是人家的对手?”
张鹤龄哪里懂得甚么“事情不宜闹大”的道理,只是听了她后半句话,想起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儿,禁不住鼓起脸颊而已:“那我长大了之后再去揍他。姐姐先告诉我他究竟是谁,我记住他的长相!!”
沈洛也不由得笑了:“便是记住又如何?且还得等十年,你才能帮你姐姐出气呢。”
“哪里用得了等十年!”张鹤龄不服气的梗起了脖子,“姐姐说了,我以后可是要学礼乐射御书数,变成文武全才的!!像那样的文弱书生,我十岁就能揍他了!也就三年!再等三年!!”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举起了三根手指头,用力地晃了晃。
沈洛更是笑得花枝乱颤,连张清皎也不由得抿唇笑了,温和而又柔美,不仅张鹤龄看着觉得高兴了些,连数丈外的周秀才也看得痴痴地。不过,待他终于从满脑子幻想里回过神来,便发现人群中已经不见了表姊弟三人的踪影。
这时候,张清皎三人已经带着丫鬟仆婢匆匆地回到了崇福寺前。刚要上自家马车,便远远地见一辆陌生的破旧马车朝着她们飞奔而来。马车在附近停下,原本留在家里的丫鬟平沙从里头探出头来,难掩喜气与焦急:“姑娘,夫人发动了!”
张清皎一怔,立即果断地道:“走!咱们立刻家去!!”
第29章 幼弟降生
据平沙所言,张清皎与张鹤龄离开之后没多久,金氏便说想喝人参鸡汤。等厨房给她炖来了,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小碗呢,便已经开始疼上了。
她的大丫鬟玛瑙是个没主意的,只顾着急得团团转,没人吩咐便什么都做不成。经验丰富的李妈妈见姑娘不在,立即开始消极怠工,装成鹌鹑状一句话也不说。王氏是厨娘,忙着烧热水呢,哪里有空闲去正房瞧瞧?最终,竟是张五家的出面,三言两语地稳定了人心。
“张五家的许是见得多了,只脸色微微变了变,就马上利落地让她男人赶紧去将稳婆和大夫都请回来。她原想自己来给姑娘报信,但夫人身边离不得人,玛瑙又不可靠,便央了奴婢在胡同口赁了马车过来一趟。”张家常备有两辆马车,能驱车的唯有周大与张五。周大常年跟在张峦身边,张五又赶着马车去接稳婆与大夫,家里的马车自是不能用了。
别看平沙说话时细声细气,思维却是向来条理分明,该说的话一个字也没有落下:“奴婢出门时见平安也在,便拿了几文钱哄他去给姑太太那头送口信。这会子姑太太应该已经去咱们家里坐镇了,姑娘放心便是。”
张清皎略松了口气,夸道:“张五家的确实能干,你想得也很周到。”至于李妈妈,原本敬她是张峦的奶妈才让她做了管事娘子,贪了家里的银钱她也不想与她计较。没想到,关键时刻她却生出了小心思,如何还能让她担了管事娘子这个名头?
沈洛也不由得惊讶道:“妹妹身边的丫头可真是不错,每一个都聪明伶俐,担得起事儿。”以她对金氏的了解,这样的丫鬟必定不是舅母能/调/教得出来的——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两个丫头都是小小年纪的表妹亲自教养出来的。她越是想,就越觉得表妹真是深不可测。
张氏曾经与她说过,掌管经济庶务,账目都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漏,并不是内宅中最难的事。对主母而言,唯有两件事最难,也最为要紧。一则是教出忠仆,家中上下同心;二则是生财有道,能像舅祖母何氏那样懂得经营。而这两者通常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有生财能力而无忠仆,财物便多数在两三代内就被仆婢都贪了;若有忠仆而无生财之力,那便唯有一家老小都穷苦度日了。
仔细看看,表妹身边的两个丫鬟比她稍长一两岁。这得多少年前就收服了她们,有意识地好好教起来,才有如今这样两个能干的丫头?那时候的表妹应该顶多不超过十岁罢,简直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多谢洛姐姐夸赞,姐姐身边不也都是伶俐人儿么?”张清皎笑了笑。因心里到底还有些担忧,便没有再多言,只是握着张鹤龄的手沉默着。
张鹤龄抬眼望着她,满脸都是担忧,咬着唇轻轻问:“姐姐,生孩子……很可怕么?”
张清皎揉了揉他的脑袋,低声道:“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娘有危险,她腹中的胎儿也有危险。说来,娘生养我们不易,咱们平常也该体谅她一些。不过,孝顺是好事,愚孝便不是甚么好事了。”
“甚么是愚孝?”张鹤龄眨了眨眼,自动推理,“就是蠢话和蠢事不能听?”
“在爹娘面前,不可提‘蠢’字。知道他们做得不对,听着也就罢了,暗中阻止也就罢了。若实在是忍无可忍,便与他们分说清楚,劝他们回心转意。”张清皎正色道,“孔子有言,‘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亦是灵活处事之意。”孩子还小,本质是个熊孩子,又是这个时代的人,她当然不能把心里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都透出来。诸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类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张鹤龄认真地点了点头,竟是严肃地思考起来,到底金氏哪些话哪些事属于“蠢话蠢事”。结果,小家伙发现,回想从前,金氏犯的蠢几乎都与自己犯的熊有关。他的脸不由得微微地红了红,假装什么也没有想起来,鼓着脸颊去回顾自家爹的过去了。
旁边的沈洛听得一愣一愣的,暗想:看来,娘果然没有看轻表妹。若这不是表妹,而是一位表弟,说不得便又是一位堂舅舅(张岐),年纪轻轻就能中进士的青年才俊。只可惜,她却生作了女儿身。
待他们乘着马车回到张家,甫踏入家门,便听得正房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啼。张清皎一怔,院子里坐着的张峦与张氏也立了起来。在婴儿的哭声中,稳婆忙不迭地出来报喜:“恭喜秀才老爷,贺喜秀才老爷,是个大胖小子!秀才娘子和孩子一切都安好!”
张峦松了口气,抚了抚须,大笑道:“赏!全都有赏!!”
自家爹豪气冲云,张清皎自然鼎力支持。她轻轻提起裙角,笑吟吟地穿过院子:“我们倒是回来得巧了。两位收生娘子,烦劳好好替我娘收拾收拾,还须得大夫诊诊脉,开些补药我们才能完全放心呢。”说罢,她给平沙与水云使了个眼色。两个丫鬟矮矮身退了下去,再出来时袖子里鼓鼓囊囊的,已经塞了不少装着钱的火红小绣袋。
张鹤龄本想直接往正房卧室里闯,却被老大夫一手拦住了:“产房可不能随便进哪。”
小家伙转了转眼睛,又奔向窗前,打算掀开一条缝隙往里瞧。张峦一个箭步上去将他提溜下来,在他的屁股上拍了好几下。受了疼的张鹤龄终是老实了,听姐姐的话换了身衣衫,这才随在张峦后面去探望金氏与大胖小子。
玛瑙小心翼翼地将火红的襁褓递过来,张清皎颇有些生疏地将这个满身皱纹的“小老头”抱在怀里——上次她抱襁褓的时候,还是张鹤龄出世时呢。立在她旁边的张鹤龄屏住呼吸踮起脚尖去看,满脸失望:“真丑。”
“你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只小猴子?”张峦笑道,别扭地从女儿怀里接过那个脆弱的小东西,抱出去给张氏和沈洛瞧。听姑母表姐夸小东西生得好,张鹤龄皱了皱鼻子,满脸的不相信——他出生时怎么可能会这样丑?
************
因主家高兴,待确定金氏安然无恙,小家伙也在家人怀里躺了一圈之后,张清皎便笑着吩咐两个丫鬟分派喜袋。
两位稳婆各得了二两银,简直喜出望外,争着抢着要来给小哥儿洗三;老大夫也拿了一两银,高高兴兴地说了几句平安话,又给金氏开了几个补方;张五与张五家的也各得了一两银,两人都高兴得眯了眼;平沙与玛瑙、王氏各得了五百钱,算是犒赏她们今日的辛劳;周老儿、周大、平安、水云也各得了两百钱,算是沾沾喜气;唯有李妈妈,什么也没有。
李妈妈见张峦与张氏都在,再看张清皎脸上笑眯眯的,胆子也壮了不少,涎着脸道:“姑娘是不是将老奴这个老婆子给忘了?”
“不敢忘了妈妈。”张清皎收起了笑意,淡淡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妈妈已经年老,在如此关键的时候竟然不顶用,确实是我疏忽了。我正打算给妈妈一笔银钱,从此待在家里荣养呢。至于管事娘子的活计,便让能干的人儿来做便是了。”
李妈妈呆了呆,忙辩解道:“老奴今儿是身体不好,才没能及时反应过来,以后万万不会如此了!”她如今虽然只有管事娘子的名头,但好歹每个月的月钱都是按管事娘子的月例来发放的,平时的赏钱也比其他人更多一成。这样的肥缺,她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飞到别人的碗里头去。
“既然身体不好,以后便好生养着就是了。”张清皎淡淡地道,“咱们张家小门小户,虽说不能买个小丫头专门伺候李妈妈,但让李妈妈从此清清闲闲地过日子却是无妨的。就这样罢,平沙,给李妈妈取十两银赏给她。”
十两银已经很是丰厚了,便是在兴济张家,宗子张缙宗妇何氏身边的亲信荣养也不过是赏十五两银而已。再者,逢年过节时也有赏钱赏物,甚么都不会缺了他们这些家中老人的。拿着这些银钱回家过日子,无论张家哪个奴仆都会觉得心中欢喜。然而,李妈妈一想起方才张五家的光是赏银就得了一两,又哪里愿意就这么荣养,日后只能干看着张五家的得赏钱呢?
“姑娘,老奴还不到做不动事的时候,哪里就要荣养了?”她说着,眯缝眼里透出了怨愤,拿出了惯常倚老卖老的话,“好歹老奴也是奶过老爷的……”
“住口!”张峦皱着眉,不等张氏说什么便道,“李妈妈,这些年我从未亏待过你。看在你奶过我的份上,皎姐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你贪的那些财物。谁知,你不仅不知悔改,这些财物竟然将你的心都养大了!”
“若不是今儿张五家的及时站出来,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凭你装聋作哑,家里就会乱成一团!夫人生产之事怎会这般顺利?!也罢,这是最后一次纵容你了!我们张家供不起你这尊大佛!你先回兴济去,改明儿我写封信给伯父,将你们一家子都放了良,让你们在外头好好过活去罢!”
李妈妈愣住了,还不等她反应过来,周老儿、周大、王氏与平安便都扑通跪下来,连连叩头:“老奴一家子生是张家的奴仆!死也是张家的奴仆!!老爷大发慈悲,别将咱们赶走!!”这年头,张家已经是家财颇丰的士绅人家了,家中的仆从过得比外头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舒适多了。尝过了大鱼大肉衣食不缺的日子,谁还想在外头节衣缩食地过活呢?
李妈妈也跟着跪下来,简直不敢相信张峦竟然真的毫不顾念乳母的恩情,只知道径自护着自家的闺女,嘴里犹自道:“老奴可是有大功劳的……怎么能说赶就赶……”
“今天可是大喜之日,你们这么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张氏握着侄女柔嫩的小手,瞥了瞥周氏一家,“还不将李妈妈带下去?不是说病了么?就在屋子里养上一两个月再出来罢。绝不能让她接近正房与厨房,免得过了病气给小哥儿。若是一两个月她还养不好,就只能送回兴济去了。”
她话音刚落下,熟知她脾性的王氏等人便不由得脸色一变。周大磕着头赔罪,周老儿与王氏一起塞了李妈妈的嘴,带回倒座房里去了。张清皎这才觉得自己的手段到底青涩了些,比不上姑母张氏这般老道。“生病”既然是李妈妈的借口,拿这个借口来大做文章才是一击即中。不过,若无张峦之前要将这一家子放良的铺垫在前,这一手的效果大概也没有如今这般显著。
“奴婢们愚钝,哪敢浪费萧爷爷的时间?”李广陪着笑,倒是何鼎眼中微微一亮,却也并未多说什么。萧敬回想起覃吉对两个小太监的评价,心里亦略有了些看法,笑着点点头便离开了。
之后几日间,为林俊争辩的奏折几乎有上百张。甚至连远在南京的臣子们也听说了,立刻洋洋洒洒地写了数千言,着人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北京。这时候,又有一位后军都督府经历张黻看不过去,想方设法要营救林俊,也被锦衣卫拿进了诏狱。
朱见深被群臣的反应激怒,态度越发强硬,坚决要严惩林俊与张黻以儆效尤。朝中顿时哗然,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一句话,说是“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那些不敢上书弹劾奸佞的言官都不由得为之羞惭。
随着林俊与张黻名震京师,这件事越闹越大,上书为他们辩护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怀恩见状,立刻将这些奏折暂时压了下来,不让它们触动成化皇帝陛下那条突然变得格外敏感的神经,免得龙颜震怒。
紧接着,他一方面用朱v樘所提的计策,和萧敬、覃吉、戴义等司礼监大太监密切合作,不着痕迹地在朱见深跟前挑拨,让李孜省与继晓争夺宠信生出罅隙。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去了一趟锦衣卫北镇抚司,半是恐吓半是劝那些锦衣卫,让他们别为了谄媚梁芳故意构陷林俊与张黻。若是有人胆敢严刑拷打林张二人致死,他也绝不会让他们好活。
司礼监的大们联手,手段自然高明。没过多久,李孜省便因为继晓受宠信而生出了危机感,越看继晓越是不顺眼。诸如他进献了丹药,继晓便上赶着要进献檀香的事屡屡发生,他若是看不出这个和尚的野心那才是怪了!!
此外,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也不敢无视怀恩的恐吓——谁敢冒着得罪怀恩的危险,冒着让满朝言官戳脊梁骨的危险,就为了去讨好梁芳和万氏兄弟?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怀恩伸伸手就捏死了,哪敢得罪这位权宦?更何况,谁不知道东厂的新督主陈准与怀恩交好?锦衣卫便是再风光,也不敢和东厂过不去啊。
就这样,林俊和张黻在诏狱里侥幸保住了性命,终于撑到了朱见深心情渐好的时候。成化皇帝陛下听了怀恩的劝,趁着大永昌寺的佛像正在塑金身,大发慈悲把这两位官员从诏狱里放了出来。
不过,皇帝陛下当然不会就这么释放林张二人,而是借口说他们不安于本职,管得太多了,直接把他们放逐到了云南。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林俊去了姚州当从七品的判官;同样是从五品的后军都督府经历张黻则去了和县没什么两样的属州师宗当了从五品的知州。
至此,林俊一案暂告一段落,而李孜省与继晓的矛盾依然在酝酿当中。朝廷终是再一次安稳下来,太子朱v樘又默默地在心底填上了林张二人以及数位替他们辩护的忠臣的名字。
************
作为“普通平民少女”,张清皎对最近这场京城大案只是略有所闻罢了。
听说在群臣与大太监怀恩的努力下,两位忠臣最终保住了性命,只是被贬去了云南。不少民众都松了口气,觉得皇帝陛下到底仁善。唯有张家姑娘在脑海里勾勒着神州华夏的地图,暗暗叹了口气:都已经流放两千里,发配到西南边陲去了,这还算“仁善”么?
不过,官场沉浮与张家的种田生活离得太远,张清皎也不过是在心底给昏君添了一笔,便不再多想了。最近她满心都是金氏即将生产的事,已经顾不上外头的风风雨雨了。
刚开始她还觉得,自己已经派人叫了两位老稳婆,又与那位老大夫说好了到时候也过来,一切应该很妥当了。但后来不知怎地,她又忽然想起了许多此世以及后世产妇生产不易的事,心里禁不住暗暗紧张起来。
张氏过来探望的时候,觉得侄女有些失了平常心,又是怜惜又是心疼,便给她出主意,让她去崇福寺礼佛,求观音菩萨保佑金氏生产顺利。张清皎听了她的话,便邀了新婚半年有余的二表姐沈洛一同去。
原本张清皎打算将这次进香当成表姊妹的闺中活动,却不料张鹤龄听说后,坚决要跟着一起去:“上次姐姐去进香就没有带着我!这回还想丢下我?”他已经向沈`暗中打听了所谓京中时兴的“相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进香”这件事格外警惕。上次冒出一个周秀才,谁知道这次会不会又冒出一个吴秀才、郑秀才或者王秀才什么的?
张清皎仔细想想,小家伙确实也有半年多不曾出门逛逛了,便答应带着他同去:“这回可是为了娘去祈福的,你若想同去,也得与我一起好好拜一拜佛菩萨。”
“好!我也拜一拜!!”张鹤龄满口答应,略有些别扭地远远看了金氏一眼,“如果姐姐和娘都那么想要弟弟,那我也给佛菩萨说,保佑娘平安生下弟弟!!”
“真乖。”张清皎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弟弟与妹妹都无妨,我们都喜欢。”金氏给孩子灌输的重男轻女的念头,必须从小就掰正了。
“……那还是让娘生妹妹吧。”张鹤龄想了想,马上就改了主意,“妹妹更乖巧可爱。”
张清皎笑了,心里道:这话可不能让金氏听见,否则一定与她们姐弟俩着急。她满心就盼着,自己腹中的一定是个男胎呢。
第28章 纠缠不休
再一次来到崇福寺,张清皎已然不似从前那般悠闲了。倒是久不曾出门的沈洛与张鹤龄觉得格外新鲜,一个满怀感慨地回顾一年前来这里进香的所见所闻,另一个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分心指了指自己的新发现,颇为和乐融融。
将要进佛殿时,张清皎轻轻一咳以示提醒,两人立即噤声不语。张鹤龄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对于听姐姐的话丝毫不觉得奇怪。倒是沈洛因为自己的反应愣了愣——为何她明明是已经成婚的表姊,此时却仿佛像是小表妹一般“顺从听话”?
佛殿中的香火一如既往地鼎盛,人流如织,很是热闹拥挤。表姊弟三人并没有抽签的意思,只在不同的殿堂中投了些香油钱,虔诚地拜了拜便罢了。直至来到悯忠殿的观音坐像前,她们逗留的时间才略微长了些。毕竟,民间通常认为,这位菩萨有一别号“送子观音”,此时拜它最为合适。
莲花台上,观音菩萨垂眸低看,手结法印,周身仿佛隐约有梵音轻唱。
张清皎在心中默念着送给金氏的祝愿,恭恭敬敬地叩首。她身边的张鹤龄也照猫画虎,脑袋磕在地上,看起来极为虔诚。沈洛侧首瞥见姐弟俩满脸郑重的模样,不由得抿唇一笑,自己也深深地拜了下去。
待到神佛菩萨都拜过一遍后,沈洛便道:“许久不曾尝尝崇福寺的素斋了,咱们用过午饭再走罢。”说罢,她亲热地把着张清皎的手臂,轻声与她说笑起来:“好妹妹,咱们俩一同出来进香可是头一回呢。往后若得空,你可得经常派人来邀我才好。不拘做甚么,咱们姊妹也有个伴儿。”
张清皎本便对新嫁娘的生活颇有些好奇,闻言便问:“洛姐姐被约束得紧么?只能得到邀约才能出门?”说来,自从沈洛二月嫁出门,除了偶尔在沈家见到她一回两回外,表姊妹俩竟是从来不曾私底下见过。张清皎体谅她是新妇,只是派人给她送信问好,并不想贸然送帖子去打搅她。而她亦只是回礼回信,每次连信都写得文绉绉的,内容规规矩矩,与平常的性情大为不同。
沈洛轻叹道:“是呢。因不知婆母的真实性情,也不知夫家的家风如何,我新嫁过去须得小心些,可不能随意自作主张。娘还特意嘱咐我,好好安分一段时日,不许随意踏出门,也不许常回娘家,好好陪一陪婆母她老人家。毕竟公爹外出赴任,夫君与弟弟们又忙着读书,她一人在家里实在寂寞。”
“我听了娘的话,跟着婆母在家里绣花,每日只能待在两进的院落里,进进出出都是那四角天空,浑身上下好不难受。你有所不知,出嫁前我便被拘在家中绣嫁妆,整整拘了半年之久;出嫁后拢共也就陪着婆母出了一趟门,去附近的寺庙里拜佛,旁的便是因爹娘生辰回了两趟娘家。好妹妹,我总觉得自己都快闷坏了,你若是隔三差五来寻我解解闷,我不知会有多高兴呢。”
“姐姐放心,我回头捏准了时候,便派人送帖子过去。”张清皎对她颇为同情,一时间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更是失去了期盼。瞧瞧,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出门探亲都得寻出理由来,竟仿佛一辈子都困在夫家了。若是婆母约束得严,不能自己早些掌家,几乎大半辈子都不由自主,倒不如她如今的日子自在——想出门进香或者去店铺里逛逛,只需与爹娘说一声便是了,张峦与金氏从来没有不许的。
沈洛不知自己已经成了“负面案例”,只笑道:“那我便等着你的帖子了。”
张鹤龄在旁边不甘寂寞,插嘴道:“姐姐要去探望洛姐姐,可不能落下我来。”许是被沈`的种种形容吓住了,甚么“姐姐迟早会成为别人家的人”,“姐姐嫁了出去就不见踪影,见也见不着”,又有沈洛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小家伙深感责任重大。他如今格外黏着姐姐,生怕自己若是不注意,便有什么人冒将出来,轻易就将自家姐姐给“蒙骗”走了。
“好,好。”张清皎以为他也想寻得机会出门逛逛,便答应了,“若是你日后好好进学,我便保证不落下你。瞧瞧,不久前爹爹刚夸赞了你百家姓背诵得不错,今天不是也带你出来了么?”她悉心教养了半年,小家伙终于能背诵默写三字经,结合诸朝史书也学了不少历史典故,说得头头是道。如今姐弟俩的进度已经到了百家姓,顺便还有术数启蒙、棋艺启蒙、绘画启蒙等,预计明年便能学完千字文,开始读诗经了。
张鹤龄挺了挺胸膛,已然从读书进学里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姐姐放心就是!只要别让我成天都像隔壁家小四儿那样待在私塾里写一天的大字,摇头晃脑地背诵一天的百家姓,我一定不会教姐姐失望的。”
有比较才有满足。此前他偶尔会觉得自己的课业有些重,每日都有半天必须在书房里勤奋努力,只下午才能得空顽些旁的游戏。自从隔壁有个秀才家的同龄小伙伴进学,亲眼目睹了小伙伴水深火热的日子,他才忽然醒悟过来,觉得自己简直是幸福极了。再看看表哥沈`沉重的课业,他只恨不得自己永远是姐姐教才好呢。有时候撒撒娇,说不得还能换得一整天的休息。
沈洛听了,不由得笑道:“而今看来,鹤哥儿可真是懂事不少。”以前这个熊孩子是什么模样,她可没少听张氏和沈`提起,与如今相比,分明是判若两人。
“也该懂事了,前一阵刚过完六周岁生辰,都已经七岁了。”六岁,在后世也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年纪了,已经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说起来,张清皎并不习惯像此世这般算虚岁。譬如在张峦看来,张鹤龄如今虚七岁,再翻过年就该虚八岁,去私塾也该提上日程了。而她自己虚岁十五,过了年后便是虚岁十六,亲事也已经拖延不得了。
表姐弟三人沿着回廊往前行,与形形/色/色/的香客擦肩而过。倏然,张清皎从一群群人里,瞧见一张陌生而又略有些熟悉的面孔。她微微一怔,刚开始还以为自己瞧错了,又或许不过是偶遇罢了。然而,那人略有些憔悴的脸孔见了她后,却立即浮起了笑容,不由分说地便要往她们这里靠近,显然便是冲着她来的。
她皱起眉,低声对沈洛道:“洛姐姐,咱们不吃素斋了,回家去罢?”
“怎么了?”沈洛见她神色忽然一变,反应有些不同寻常,便问道,“可是突然想起了甚么事,心里实在是有些放心不下?若是如此,素斋不吃也罢。我随着你们回家,也去见一见舅母。”
张清皎挽着她转回身,特意挑了内眷较多之处走去,谅那周秀才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冒犯女眷。她略作思索,到底还是不想瞒着沈洛,便低声道:“先前不是相看过一户人家么?父亲与姑母都觉得那家人不是个好的,便不再提起此事。谁知,我方才竟然瞧见了那家的秀才,觉得还是避开比较妥当。”
“偶然遇见?”沈洛挑起眉,她也曾经听张氏说过周家的事,还为此宽慰过几句,“还是刻意打听了消息,在这里等着咱们?”
张清皎眉蹙得更紧了些。看对方之前那架势,并不像是偶遇,反倒是特意在这里等着。看来,她须得让人在家中周围好好找一找,可不能让形迹可疑的人在棉花胡同附近出没,更不能纵容出一个跟踪狂来。
沈洛一见她的神色,便猜出了真相,气恼道:“天底下哪有这般厚脸皮之人?若是……”若是有长辈在,便可好好教训他一顿了。可惜如今只有她们表姊妹两人,还须得避嫌,根本不能上前理论。
“洛姐姐何须为这种人动气,咱们远远地避开他也就是了。”张清皎说得轻描淡写,但心里也颇有些懊恼。谁能想到,不过是一次相看,便惹出了一块怎么也甩不脱的狗皮膏药?分明上回爹爹便托姑父姑母又一次拒绝了周家,这周秀才究竟是何意?难不成是听不懂人话了么?她真是无法理解,这才见了一面,怎么就能真情实感到如此程度。
表姊妹俩不着痕迹地转身便往回走,张鹤龄愣了愣,跟在她们身后,仆婢们赶紧簇拥上去。他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一双眼睛眯了起来,狠狠地往后头一剜,又一次犯了熊,咬牙切齿道:“姐姐,那人到底是谁?!是穿松花色长袍的?还是天青色长袍的?!”
“你想做甚么?还想举着拳头打人不成。”张清皎不禁失笑,推了推他的小脑袋,“怎么凡事都只想着动手,而不想着动动脑子呢?乖乖地走罢,事情不宜闹大,不然反而是我吃亏了。而且,你便是扑过去,人小力微,又哪里是人家的对手?”
张鹤龄哪里懂得甚么“事情不宜闹大”的道理,只是听了她后半句话,想起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儿,禁不住鼓起脸颊而已:“那我长大了之后再去揍他。姐姐先告诉我他究竟是谁,我记住他的长相!!”
沈洛也不由得笑了:“便是记住又如何?且还得等十年,你才能帮你姐姐出气呢。”
“哪里用得了等十年!”张鹤龄不服气的梗起了脖子,“姐姐说了,我以后可是要学礼乐射御书数,变成文武全才的!!像那样的文弱书生,我十岁就能揍他了!也就三年!再等三年!!”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举起了三根手指头,用力地晃了晃。
沈洛更是笑得花枝乱颤,连张清皎也不由得抿唇笑了,温和而又柔美,不仅张鹤龄看着觉得高兴了些,连数丈外的周秀才也看得痴痴地。不过,待他终于从满脑子幻想里回过神来,便发现人群中已经不见了表姊弟三人的踪影。
这时候,张清皎三人已经带着丫鬟仆婢匆匆地回到了崇福寺前。刚要上自家马车,便远远地见一辆陌生的破旧马车朝着她们飞奔而来。马车在附近停下,原本留在家里的丫鬟平沙从里头探出头来,难掩喜气与焦急:“姑娘,夫人发动了!”
张清皎一怔,立即果断地道:“走!咱们立刻家去!!”
第29章 幼弟降生
据平沙所言,张清皎与张鹤龄离开之后没多久,金氏便说想喝人参鸡汤。等厨房给她炖来了,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小碗呢,便已经开始疼上了。
她的大丫鬟玛瑙是个没主意的,只顾着急得团团转,没人吩咐便什么都做不成。经验丰富的李妈妈见姑娘不在,立即开始消极怠工,装成鹌鹑状一句话也不说。王氏是厨娘,忙着烧热水呢,哪里有空闲去正房瞧瞧?最终,竟是张五家的出面,三言两语地稳定了人心。
“张五家的许是见得多了,只脸色微微变了变,就马上利落地让她男人赶紧去将稳婆和大夫都请回来。她原想自己来给姑娘报信,但夫人身边离不得人,玛瑙又不可靠,便央了奴婢在胡同口赁了马车过来一趟。”张家常备有两辆马车,能驱车的唯有周大与张五。周大常年跟在张峦身边,张五又赶着马车去接稳婆与大夫,家里的马车自是不能用了。
别看平沙说话时细声细气,思维却是向来条理分明,该说的话一个字也没有落下:“奴婢出门时见平安也在,便拿了几文钱哄他去给姑太太那头送口信。这会子姑太太应该已经去咱们家里坐镇了,姑娘放心便是。”
张清皎略松了口气,夸道:“张五家的确实能干,你想得也很周到。”至于李妈妈,原本敬她是张峦的奶妈才让她做了管事娘子,贪了家里的银钱她也不想与她计较。没想到,关键时刻她却生出了小心思,如何还能让她担了管事娘子这个名头?
沈洛也不由得惊讶道:“妹妹身边的丫头可真是不错,每一个都聪明伶俐,担得起事儿。”以她对金氏的了解,这样的丫鬟必定不是舅母能/调/教得出来的——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两个丫头都是小小年纪的表妹亲自教养出来的。她越是想,就越觉得表妹真是深不可测。
张氏曾经与她说过,掌管经济庶务,账目都算得清清楚楚分毫不漏,并不是内宅中最难的事。对主母而言,唯有两件事最难,也最为要紧。一则是教出忠仆,家中上下同心;二则是生财有道,能像舅祖母何氏那样懂得经营。而这两者通常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有生财能力而无忠仆,财物便多数在两三代内就被仆婢都贪了;若有忠仆而无生财之力,那便唯有一家老小都穷苦度日了。
仔细看看,表妹身边的两个丫鬟比她稍长一两岁。这得多少年前就收服了她们,有意识地好好教起来,才有如今这样两个能干的丫头?那时候的表妹应该顶多不超过十岁罢,简直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多谢洛姐姐夸赞,姐姐身边不也都是伶俐人儿么?”张清皎笑了笑。因心里到底还有些担忧,便没有再多言,只是握着张鹤龄的手沉默着。
张鹤龄抬眼望着她,满脸都是担忧,咬着唇轻轻问:“姐姐,生孩子……很可怕么?”
张清皎揉了揉他的脑袋,低声道:“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娘有危险,她腹中的胎儿也有危险。说来,娘生养我们不易,咱们平常也该体谅她一些。不过,孝顺是好事,愚孝便不是甚么好事了。”
“甚么是愚孝?”张鹤龄眨了眨眼,自动推理,“就是蠢话和蠢事不能听?”
“在爹娘面前,不可提‘蠢’字。知道他们做得不对,听着也就罢了,暗中阻止也就罢了。若实在是忍无可忍,便与他们分说清楚,劝他们回心转意。”张清皎正色道,“孔子有言,‘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亦是灵活处事之意。”孩子还小,本质是个熊孩子,又是这个时代的人,她当然不能把心里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都透出来。诸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类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张鹤龄认真地点了点头,竟是严肃地思考起来,到底金氏哪些话哪些事属于“蠢话蠢事”。结果,小家伙发现,回想从前,金氏犯的蠢几乎都与自己犯的熊有关。他的脸不由得微微地红了红,假装什么也没有想起来,鼓着脸颊去回顾自家爹的过去了。
旁边的沈洛听得一愣一愣的,暗想:看来,娘果然没有看轻表妹。若这不是表妹,而是一位表弟,说不得便又是一位堂舅舅(张岐),年纪轻轻就能中进士的青年才俊。只可惜,她却生作了女儿身。
待他们乘着马车回到张家,甫踏入家门,便听得正房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啼。张清皎一怔,院子里坐着的张峦与张氏也立了起来。在婴儿的哭声中,稳婆忙不迭地出来报喜:“恭喜秀才老爷,贺喜秀才老爷,是个大胖小子!秀才娘子和孩子一切都安好!”
张峦松了口气,抚了抚须,大笑道:“赏!全都有赏!!”
自家爹豪气冲云,张清皎自然鼎力支持。她轻轻提起裙角,笑吟吟地穿过院子:“我们倒是回来得巧了。两位收生娘子,烦劳好好替我娘收拾收拾,还须得大夫诊诊脉,开些补药我们才能完全放心呢。”说罢,她给平沙与水云使了个眼色。两个丫鬟矮矮身退了下去,再出来时袖子里鼓鼓囊囊的,已经塞了不少装着钱的火红小绣袋。
张鹤龄本想直接往正房卧室里闯,却被老大夫一手拦住了:“产房可不能随便进哪。”
小家伙转了转眼睛,又奔向窗前,打算掀开一条缝隙往里瞧。张峦一个箭步上去将他提溜下来,在他的屁股上拍了好几下。受了疼的张鹤龄终是老实了,听姐姐的话换了身衣衫,这才随在张峦后面去探望金氏与大胖小子。
玛瑙小心翼翼地将火红的襁褓递过来,张清皎颇有些生疏地将这个满身皱纹的“小老头”抱在怀里——上次她抱襁褓的时候,还是张鹤龄出世时呢。立在她旁边的张鹤龄屏住呼吸踮起脚尖去看,满脸失望:“真丑。”
“你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只小猴子?”张峦笑道,别扭地从女儿怀里接过那个脆弱的小东西,抱出去给张氏和沈洛瞧。听姑母表姐夸小东西生得好,张鹤龄皱了皱鼻子,满脸的不相信——他出生时怎么可能会这样丑?
************
因主家高兴,待确定金氏安然无恙,小家伙也在家人怀里躺了一圈之后,张清皎便笑着吩咐两个丫鬟分派喜袋。
两位稳婆各得了二两银,简直喜出望外,争着抢着要来给小哥儿洗三;老大夫也拿了一两银,高高兴兴地说了几句平安话,又给金氏开了几个补方;张五与张五家的也各得了一两银,两人都高兴得眯了眼;平沙与玛瑙、王氏各得了五百钱,算是犒赏她们今日的辛劳;周老儿、周大、平安、水云也各得了两百钱,算是沾沾喜气;唯有李妈妈,什么也没有。
李妈妈见张峦与张氏都在,再看张清皎脸上笑眯眯的,胆子也壮了不少,涎着脸道:“姑娘是不是将老奴这个老婆子给忘了?”
“不敢忘了妈妈。”张清皎收起了笑意,淡淡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妈妈已经年老,在如此关键的时候竟然不顶用,确实是我疏忽了。我正打算给妈妈一笔银钱,从此待在家里荣养呢。至于管事娘子的活计,便让能干的人儿来做便是了。”
李妈妈呆了呆,忙辩解道:“老奴今儿是身体不好,才没能及时反应过来,以后万万不会如此了!”她如今虽然只有管事娘子的名头,但好歹每个月的月钱都是按管事娘子的月例来发放的,平时的赏钱也比其他人更多一成。这样的肥缺,她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飞到别人的碗里头去。
“既然身体不好,以后便好生养着就是了。”张清皎淡淡地道,“咱们张家小门小户,虽说不能买个小丫头专门伺候李妈妈,但让李妈妈从此清清闲闲地过日子却是无妨的。就这样罢,平沙,给李妈妈取十两银赏给她。”
十两银已经很是丰厚了,便是在兴济张家,宗子张缙宗妇何氏身边的亲信荣养也不过是赏十五两银而已。再者,逢年过节时也有赏钱赏物,甚么都不会缺了他们这些家中老人的。拿着这些银钱回家过日子,无论张家哪个奴仆都会觉得心中欢喜。然而,李妈妈一想起方才张五家的光是赏银就得了一两,又哪里愿意就这么荣养,日后只能干看着张五家的得赏钱呢?
“姑娘,老奴还不到做不动事的时候,哪里就要荣养了?”她说着,眯缝眼里透出了怨愤,拿出了惯常倚老卖老的话,“好歹老奴也是奶过老爷的……”
“住口!”张峦皱着眉,不等张氏说什么便道,“李妈妈,这些年我从未亏待过你。看在你奶过我的份上,皎姐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你贪的那些财物。谁知,你不仅不知悔改,这些财物竟然将你的心都养大了!”
“若不是今儿张五家的及时站出来,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凭你装聋作哑,家里就会乱成一团!夫人生产之事怎会这般顺利?!也罢,这是最后一次纵容你了!我们张家供不起你这尊大佛!你先回兴济去,改明儿我写封信给伯父,将你们一家子都放了良,让你们在外头好好过活去罢!”
李妈妈愣住了,还不等她反应过来,周老儿、周大、王氏与平安便都扑通跪下来,连连叩头:“老奴一家子生是张家的奴仆!死也是张家的奴仆!!老爷大发慈悲,别将咱们赶走!!”这年头,张家已经是家财颇丰的士绅人家了,家中的仆从过得比外头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舒适多了。尝过了大鱼大肉衣食不缺的日子,谁还想在外头节衣缩食地过活呢?
李妈妈也跟着跪下来,简直不敢相信张峦竟然真的毫不顾念乳母的恩情,只知道径自护着自家的闺女,嘴里犹自道:“老奴可是有大功劳的……怎么能说赶就赶……”
“今天可是大喜之日,你们这么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张氏握着侄女柔嫩的小手,瞥了瞥周氏一家,“还不将李妈妈带下去?不是说病了么?就在屋子里养上一两个月再出来罢。绝不能让她接近正房与厨房,免得过了病气给小哥儿。若是一两个月她还养不好,就只能送回兴济去了。”
她话音刚落下,熟知她脾性的王氏等人便不由得脸色一变。周大磕着头赔罪,周老儿与王氏一起塞了李妈妈的嘴,带回倒座房里去了。张清皎这才觉得自己的手段到底青涩了些,比不上姑母张氏这般老道。“生病”既然是李妈妈的借口,拿这个借口来大做文章才是一击即中。不过,若无张峦之前要将这一家子放良的铺垫在前,这一手的效果大概也没有如今这般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