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节
狂症吗?桃华垂下眼睛,看着手里的茶杯。据皇帝所说,皇后刚进宫的时候还是很有大家闺秀的模样的,举止安宁,言语文雅,气质看起来也还有几分娴静,虽然偶尔有点儿太过得意,但大体上还把持得住。但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开始行事全无顾忌,公然设计有孕嫔妃小产,简直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可是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又跟兔子似的胆战心惊起来,整个儿一个怂货!
这种听起来简直有点矛盾的表现,究竟是因为皇后根本只是个狐假虎威的小人,还是因为她的精神已经初步出现了问题呢?
桃华这一沉思,就错过了皇后跟袁淑妃的几句对嘴,等她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众妃嫔们已经起身要告退了。皇后正斜眼看着她:“安郡王妃想什么呢?昨儿旭哥儿满月,本宫听说成亲王府上只送了礼却没去人?”
这句话说得怪讨人嫌的。成亲王府现在跟安郡王府的关系有点尴尬,大家都知道的。且成亲王才死了一个儿子,不要说夫妻二人没什么心情去看别人家新生的儿子,就是单说刚死了孩子,其实也不宜去参加什么满月宴的,多少总有点晦气吧。所以他们礼到人不到,其实对大家都好。然而被皇后这么一说,就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叫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不过桃华才不会为这种事动气呢,只是微微一笑:“娘娘消息真灵通。臣妇奉了皇上旨意,还要去秋凉殿看看小皇子,先告退了。”
皇后听见“奉皇上旨意”这句话,又恼火起来,看着殿内没了外人,随手又摔了一个茶盅,咬牙道:“去瞧瞧,皇上是不是也去秋凉殿了!”
如今,只要桃华进宫,皇后必定要查问皇上的行踪。凤仪宫的宫人们都已经知道了皇后这个习惯,所以不必皇后吩咐,早就先打探了,这会儿便有人回道:“皇上盏茶时分前已经去了秋凉殿。”
啪地一声,几案上的杯托也去超生了。
秋凉殿内,小皇子沈晖的笑声跟小母鸡似的,咯咯响个没完。他现在刚刚能坐起来,但只要一分心,整个人会就大头朝后地来个仰八叉。丫鬟们生恐他摔着,七手八脚地在后头托着,他自己倒觉得好玩得很,倒了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
桃华看他这样子就笑:“这么有精神,什么问题都没有。”
皇帝在旁边负手站着,看着沈晖脸上也露了笑容:“什么时候把旭哥儿也抱进宫来给朕瞧瞧。”
桃华想了想:“等他过了百岁吧。现在太小,实在不敢随便出门。”
“等他能来的时候,晖哥儿该会走了吧?”
“大约能爬了,但会不会走却不好说。”那时候沈晖才八个月呢,多半是不会走的。皇帝显然根本没见过这么大的小孩子,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发育过程。
“朕听说,赵家要请你给赵氏诊脉?”皇帝谈过了孩子,忽然又转了话题,“不知送了你什么酬劳?”说到后来已经有些开玩笑的意思了。
“都是好东西。”桃华也笑道,“不瞒皇上说,就冲这份礼,臣妇也得好生给充仪娘娘诊治呢。”
“隔了这么久,还能诊出来?”皇帝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但桃华却很明白他的意思,“既然充仪娘娘觉得不适,那就是余毒未清,总能看出点痕迹的。”
皇帝淡淡一笑:“赵家肯下这么大的本钱,想来赵充仪的病不轻,你就去给她好好瞧瞧吧。”赵家如今在前朝动作不断,可若是赵充仪在后宫生不下个一子半女,也只怕是白折腾,为了这个,一份重礼又算什么呢。
桃华的想法跟皇帝是一样的,然而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猜到了事情的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等她去了春华殿,才知道赵充仪请她来,可不只是为了看病。
“娘娘除了生疹子,还有什么别的不适吗?比如说,是否有头晕头痛,或是目眩不适的症状?”诊过赵充仪左右手的脉,又看过赵充仪肘弯和耳后的部位,桃华心里已经有点数了。
果然赵充仪微微点了点头,她身边的宫人已经露了惊喜之色:“郡王妃真是神医。那,我们娘娘这病……”
重金属中毒,这瘙痒其实根本不是生什么疹子,而是末梢神经受到影响,才在皮肤上以瘙痒的形式体现出来。至于这起的疹子,一是因为赵充仪忍不住抓挠,二则是因为她乱涂的那些药并不对症,反而刺激到了皮肤。
桃华沉吟着开了个方子:“娘娘先服一个月,看看情形如何。”这个方子是蒋方回留下的册子上的,如果赵充仪中的也是同一种毒,那么效果应该也不错。
宫人拿了方子就急忙出去抓药了,赵充仪端了茶,向桃华含笑道:“郡王妃尝尝,这个是今年的雨前龙井,我最爱这个味儿,不知道郡王妃喜不喜欢,若是喜欢,带些回去喝。”
“多谢娘娘。”桃华端起杯子闻了闻,“果然清香悠长。只是我这会儿不宜喝茶,只能多谢娘娘了。且娘娘用药之后,也要禁茶才好。我这里有个服药禁忌,娘娘照着做,有益药效。”
赵充仪立刻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原来如此,那这茶从今日起就不喝了,真是多谢王妃提醒。”
用药不能饮茶,这是常识,桃华不相信赵充仪真连这个都不知道,如此夸张,恐怕后头还有别的话,便只是笑了笑便做势起身:“方子开了,我便先告辞了。”
果然赵充仪伸手拦了一下:“郡王妃且再坐坐,我还有几句话想跟郡王妃说。”她伸手拨了拨茶杯,“前几日,承恩伯带着嗣子来宫里给太后请安了。”
“哦,那要恭喜承恩伯了。”桃华漫不经心地道。
赵充仪微微蹙了蹙眉:“说起来,当初若不是郡王妃出手,承恩伯怕如今还只能卧床不起呢。可郡王妃这般圣手,我却听说,有人犹自不满,只疑心郡王妃未曾尽力。”
桃华轻咳了一声:“不懂医术的人,这也难免……”赵充仪说的这个不满的人,除了太后还能有谁?这么说,今日让她来诊脉之外,果然还有正题呢。
赵充仪叹了口气:“若是平常人,随便说说也就罢了。毕竟郡王妃身份贵重,也无人敢动的。可……郡王妃可曾想过日后?”
“日后?”桃华暗想正文要来了,脸上却做出茫然之色,“充仪说的是……”
“听说西北军里颇有些变化?”赵充仪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压低了声音,“郡王妃也要想一想,若是日后定北侯解甲归田,安郡王要如何自处?”
这会儿春华殿内殿里的宫人们不知何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借口退了出去,竟只留下了赵充仪和桃华二人。空旷的内殿,赵充仪这刻意压低的声音有种诡异的回响,倒真的营造出一股子阴森的感觉来。
桃华顿时皱起了眉,霍地站起身:“充仪这是什么意思!”嘴上说得响,脚下却站着不动,眼神也游移不定,似乎十分心虚的样子。
赵充仪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冷笑了一下,面上神色却依旧十分诚挚地道:“我是感激郡王妃,才想跟郡王妃说几句真心话呢。太后视安郡王本就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如今又恨上了郡王妃——我说句实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北军总归是朝廷的,到那时太后若是对安郡王下手……郡王妃,你还有小公子呢,就算不为自己打算,也总要为孩子打算一二。”
桃华的演技其实平平,能演出刚才色厉内荏的样子已经很不容易,幸好赵充仪似乎对自己的话很有把握,立刻就说到了实质问题,她也就顺势坐了下来,露出犹豫的神色。
赵充仪观察着桃华的脸色,只觉得又多了几分把握。女子总是如此,只要有了儿女,便有了更多的弱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祭出孩子这杆大旗,总是不会错的。
“若是西北军归了朝廷,太后还有什么必要不放过我们……”
赵充仪摇了摇头:“郡王妃难道还不了解太后?且还有皇后呢。皇后这几年,可是对郡王妃没少下手……”当初还是医女的时候就给指去救疫,不就是想让她死在疫区吗?
“若是皇上要处置我们……正如娘娘方才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又有什么法子!”
赵充仪快要笑了出来,一切正朝着她想要的方向发展:“郡王妃错了。皇上忌惮安郡王,不过是为了西北,若是西北军归了朝廷,皇上何必不留着郡王爷呢?郡王妃只看成亲王,难道还不明白?那真正放不过郡王爷的,正是于氏一党!”
桃华抬眼看了赵充仪一眼。应该说,虽然误打误撞,但赵充仪居然说中了真相,沈数真正的敌人正是于党。而话到此处,赵充仪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
“娘娘是说,我们一起来对付于党?可娘娘为何会做此建议?娘娘与我们郡王府联手有什么好处,我们与娘娘联手,又有什么好处?”
“郡王妃说话果然痛快!”赵充仪被桃华单刀直入的发问先是惊了一下,随即就兴奋起来——安郡王妃这样说虽然犀利,却是合作的态度,只有合则两利的事儿,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口不谈利的未必是君子,更未必是什么好的联盟者。
“郡王妃也知道,我赵家毕竟势单力薄,虽则从前潜身于党略探知了些消息,可总归难以与于党抗衡……”
真是会颠倒黑白啊。桃华忍不住看了一下赵充仪的脸,发现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真是半点都没脸红,还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仿佛从前真的是什么忍辱负重的地下党似的。就这份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她就拍马都撵不上啊。
“……如今皇上终于也不再被于党蒙蔽,我赵家自然要为皇上尽心竭力。安郡王若是此时也为皇上建功,那将来扳倒于党,我再为王爷王妃向皇上进言,定然能保郡王府无忧的。”
这完全是张空头支票。保郡王府无忧,怎么算是无忧?是有吃有喝就行,还是手握实权,这里头差别可大着呢。
不过桃华自然不会说出来,反而问了一句:“娘娘为我们向皇上进言?”
赵充仪眼睛微微一眯,脸上的笑容慢慢收了起来。这个安郡王妃果然不是吃素的,一句话就戳到了她心窝子里。原本这话她是不想今天就说出来的,然而既被问到了脸上,那也不能不提了:“郡王妃觉得,陆修仪生下了长皇子,将来扳倒于党中宫空悬,陆修仪能否母凭子贵,位晋中宫呢?”
野心不小!桃华也不由得要给赵充仪喝声彩了。这才是九嫔呢,就已经想着皇后之位了。
“陆修仪是皇后抬举起来的,皇上……”桃华没把话说完,只是摇了摇头,“其实陆修仪并非有意依附皇后……”
“是啊。”赵充仪也叹了口气,好似很惋惜的样子,“只是皇上宠爱淑妃,总想着将小皇子抱给淑妃抚养,陆修仪……也是做了争斗之中的牺牲……”
“皇上的确宠爱淑妃,那充仪娘娘可有把握?”
赵充仪再次微微眯了眯眼睛,这个安郡王妃,一句句话说出来真跟刀子似的,全在要害上。然而这倒也是好事,她想得明白,合作起来才会更痛快:“郡王妃要知道,这宫里有宠固然重要,可若是娘家提不起来,也是不成的。”
“我明白了……”桃华打量了一下赵充仪,“娘娘有家世,有位份,只差一个皇子。”
“还差一份功劳。”赵充仪含笑补充了一句,“当初于氏一族风光,也是因有从龙之功。若能助皇上扳倒于党,我赵家与安郡王府都是莫大之功。”
再拱你上皇后之位,帮你怀个皇子,将来也算是有从龙之功了对吧?
桃华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笑笑:“只怕飞鸟尽,良弓藏。”
赵充仪笑了起来:“郡王妃真是精明过人。只是郡王妃也想想,如何处置郡王府,皆是皇上之意,只要郡王府立下了功劳,便是我不向皇上进言,也是无妨的。”
“若是如此,那我们又何须与娘娘合作呢?”
“自然是因为,我赵家手中有于氏的把柄。”赵充仪悠然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于党乃是百足之虫,一下子是杀不死的,只有一点点将其蚕食才行。可是我父亲虽然知道这些,手中却无甚实权,更无人手去查证,少不得要借助郡王府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得从内里自相残杀起来才完蛋得快呢。桃华再次慨叹古人诚不欺我,一边道:“如今赵尚书已经掌了兵部,如何还说无权呢?”
自然是被人架着呢。赵充仪到了这会儿真有点嫌弃桃华不识相了,非要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呢?但是这问题还不能不回答,只得略有些僵硬地道:“毕竟上任日浅……”
“我明白了。”桃华微一点头,“娘娘说得不错,此事,合则两利,只是——娘娘还请答应我一件事,我才敢应承了此事。”
“郡王妃请讲。”
“事成之后,娘娘位居中宫,只请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平安!娘娘也说了,陆修仪无宠,娘家也——我不妨与娘娘说句实话,陆修仪一房无子,在家中颇受欺压,故而她与娘家是不睦的,更不会提拔娘家人,绝不会对娘娘有什么威胁,还请娘娘容她一席之地。”
陆盈在娘家的事儿,赵家早就打听过了,但现在从桃华嘴里说出来,那意义又不一样。赵充仪笑了:“郡王妃真是有情有义之人,陆修仪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得有郡王妃这样的密友。本宫就向郡王妃立个誓,待到大功告成之日,本宫定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荣华!”
☆、第236章 内斗
赵家在于党里依附多年,手里果然是有不少东西的,尤其是在结了姻亲之后。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也相当于咬于党一大口的。
自然,这些东西绝不会因为桃华一句结盟就交到她手上,而是如同夏天的脚步似的,跟着桃华为赵充仪诊治的进程,一步步向前走的。
其实这个夏天,京城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实在不少,尤其是婚嫁之事。整个夏天似乎都充斥着婚庆的大红之色,倒让朝廷上那些小小的升迁罢黜不怎么显眼了。
这些婚娶之中,最轰动京城的当然是靖海侯府大姑娘嫁入江郡马府那一场十里红妆。靖海侯府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就攒起来的嫁妆,一抬抬的出门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知靖海侯府富贵,要嫁的又是南华郡主之子,倒也无甚顾忌,只管排开了一条街,招得众人围观,轰动了半个京城。
相比之下,蒋郎中府上嫁姑娘就逊色得多了。原是有许多人冲着这是安郡王妃的堂妹跑去围观嫁妆,结果发现只有规规矩矩的四十八抬,一般五品官儿手里若有些实权的,也不止给女儿陪送这些,更何况蒋郎中因种痘一事得益正多呢。
不过这事儿传开,固然有人嘲笑蒋家寒酸小气,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蒋郎中并未如世人所料一般在推广种痘过程中捞取钱财,否则女儿又何至于只有这些陪嫁呢?可见蒋郎中清正。
此话一传出去,便有人说,果然蒋家门风规矩。前有奉旨修书的蒋药师,虽说皇上给了他旨意可以逢库支钱,他去东北这一趟却根本没有惊扰衙门,全是自己拿的银子,回来就将药书中有关东北一带药草的资料纠正补充了好些。
再说蒋家长房这一支,蒋郎中且不论,他的庶弟在盐课提举司做了几年同提举,也是一分银子都不收。虽说人家妻族乃是大茶商,自家又有药材生意,可谁跟银钱有仇呢?多少官儿自己有田有铺,送来的孝敬还不是笑纳?
如此看来,蒋家这清正乃是家传,给女儿陪送嫁妆少,正是因为人家清廉的缘故。不说别的,就是做太医的,也有些家财万贯的呢。蒋老太爷做过多少年太医哪,孙女依旧只有四十八抬嫁妆,便可知道人家行医的操守了。
哎,若这么说蒋家还有一位太医呢,就是蒋药师的父亲啊。虽然当年说是医治贤妃不力,但既能养出蒋药师这样的儿子,想来也定是个正直之人。如此一来,先贤妃的死,可就更有点……
不过对此议论,蒋家却另有说法,说是因为欧家清贫自守,并不图儿媳的嫁妆,故而只按欧航那七品小官儿的身份规矩下了聘礼。聘礼在前,嫁妆在后,欧家既然守着这样的规矩,蒋家自然也不能陪送太多,毕竟女儿嫁过去就是别人家的人,总要守婆家的规矩才好。
这话一传开,又有称赞起欧家的门风了。说是翰林之家,果然是清流。当然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此清流的欧家能与蒋家结亲,自然也是因为蒋家清正,而绝不是因为蒋姑娘有个做郡王妃的堂姐,更不是因为她父亲如今是红人的缘故。
总之这种消息传出去,对蒋欧两家都好。翰林院那种地方就讲究这个,欧航初进去的时候那些老翰林们还不甚理睬他,待他成亲之后,倒都对他和气了许多。
蒋钧当然从此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以至于他在女儿出嫁后便嘱咐小于氏:“叫丹姐儿好生守着欧家的规矩,切莫任性。”
有了这句话,蒋丹华三朝回门向小于氏抱怨欧家规矩严的时候,就被小于氏骂了回去:“果然先头跟你说的话都忘到脑后去了不成?哪家做媳妇的不要守规矩?你姐姐在宫里,那规矩更比你的大。你婆婆到底是不打不骂的,若换了宫里,太后皇后杖责宫妃的事儿,难道是少的?”
蒋丹华噘着嘴道:“我婆婆是不打不骂,可——”欧太太是不责罚人的,她只是用柔和但平板的声音叫蒋丹华做这做那,如果蒋丹华做得不好,那就指出错处再来一遍。倘若还是做不好,她也并不批评,甚至连声音都不会提高,只会让蒋丹华做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做好为止。
这法子真是叫人有苦也说不出。若说婆婆跟媳妇说话柔声细气,这无论放到哪里,都堪称慈蔼了。可这慈蔼下头藏着的东西,可真是叫人吃不消。
小于氏看着女儿直头痛。这事儿若换了蒋梅华,定然能做得漂漂亮亮,顺势便与婆婆妇孝姑慈,做个京城表率出来。可换了小女儿,成亲才三天就受不住了,后头还不得搞得一塌糊涂?
“你婆婆教你什么,你就照着她说的做,仔细些,自然慢慢就学会了。”
蒋丹华苦着脸道:“娘,可是我婆婆规矩也太多了。从前咱们家里——祖母就从未这般拘束过你呀!”
“这如何能比!”小于氏几乎要把眉毛拧成一团了,“你祖母是娘的姑母,自然是宽和些。”当初为什么想把你嫁回你舅舅家去,不就为着有亲,舅母做了婆婆,总会宽和些么。你自己不想嫁,如今又抱怨什么?
“是祖母脾气好……”蒋丹华嘀嘀咕咕,“我婆婆简直也太挑剔了,就连我收件衣裳摺歪了缝儿,她也得要我再折一次……”
“你快住口!”小于氏头痛欲裂,“你婆婆再挑剔,你做儿媳的也不许说一个字!若敢把这话在姑爷面前说出来,你——瞧你爹不打断你的腿!”
蒋丹华对蒋钧的确是怕的,闻言不由得缩了缩肩膀:“我哪会与夫君说这些……”
“总算你还不傻。”小于氏瞪着她,“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只管听你婆婆的,仔细去做。她看你做得用心,自然高兴,就算有些许不称意的地方,也就含糊过了。”蒋老太爷说过的,欧家并不是磋磨人的人家,只是讲规矩罢了。且读书人有原心之论,只要蒋丹华态度端正认真,欧太太也并不要她当真做什么京城第一贤妇的。但若心存敷衍,那却是万万不成的。
偏偏蒋丹华这个脾性自小疏懒,读书女红皆是能混则混,素来都喜欢耍小聪明搪塞,这一点倒是跟她的同胞兄弟蒋榆华完全是一个样儿,因此特别的教小于氏担心。
这种听起来简直有点矛盾的表现,究竟是因为皇后根本只是个狐假虎威的小人,还是因为她的精神已经初步出现了问题呢?
桃华这一沉思,就错过了皇后跟袁淑妃的几句对嘴,等她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众妃嫔们已经起身要告退了。皇后正斜眼看着她:“安郡王妃想什么呢?昨儿旭哥儿满月,本宫听说成亲王府上只送了礼却没去人?”
这句话说得怪讨人嫌的。成亲王府现在跟安郡王府的关系有点尴尬,大家都知道的。且成亲王才死了一个儿子,不要说夫妻二人没什么心情去看别人家新生的儿子,就是单说刚死了孩子,其实也不宜去参加什么满月宴的,多少总有点晦气吧。所以他们礼到人不到,其实对大家都好。然而被皇后这么一说,就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叫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不过桃华才不会为这种事动气呢,只是微微一笑:“娘娘消息真灵通。臣妇奉了皇上旨意,还要去秋凉殿看看小皇子,先告退了。”
皇后听见“奉皇上旨意”这句话,又恼火起来,看着殿内没了外人,随手又摔了一个茶盅,咬牙道:“去瞧瞧,皇上是不是也去秋凉殿了!”
如今,只要桃华进宫,皇后必定要查问皇上的行踪。凤仪宫的宫人们都已经知道了皇后这个习惯,所以不必皇后吩咐,早就先打探了,这会儿便有人回道:“皇上盏茶时分前已经去了秋凉殿。”
啪地一声,几案上的杯托也去超生了。
秋凉殿内,小皇子沈晖的笑声跟小母鸡似的,咯咯响个没完。他现在刚刚能坐起来,但只要一分心,整个人会就大头朝后地来个仰八叉。丫鬟们生恐他摔着,七手八脚地在后头托着,他自己倒觉得好玩得很,倒了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
桃华看他这样子就笑:“这么有精神,什么问题都没有。”
皇帝在旁边负手站着,看着沈晖脸上也露了笑容:“什么时候把旭哥儿也抱进宫来给朕瞧瞧。”
桃华想了想:“等他过了百岁吧。现在太小,实在不敢随便出门。”
“等他能来的时候,晖哥儿该会走了吧?”
“大约能爬了,但会不会走却不好说。”那时候沈晖才八个月呢,多半是不会走的。皇帝显然根本没见过这么大的小孩子,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发育过程。
“朕听说,赵家要请你给赵氏诊脉?”皇帝谈过了孩子,忽然又转了话题,“不知送了你什么酬劳?”说到后来已经有些开玩笑的意思了。
“都是好东西。”桃华也笑道,“不瞒皇上说,就冲这份礼,臣妇也得好生给充仪娘娘诊治呢。”
“隔了这么久,还能诊出来?”皇帝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但桃华却很明白他的意思,“既然充仪娘娘觉得不适,那就是余毒未清,总能看出点痕迹的。”
皇帝淡淡一笑:“赵家肯下这么大的本钱,想来赵充仪的病不轻,你就去给她好好瞧瞧吧。”赵家如今在前朝动作不断,可若是赵充仪在后宫生不下个一子半女,也只怕是白折腾,为了这个,一份重礼又算什么呢。
桃华的想法跟皇帝是一样的,然而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猜到了事情的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等她去了春华殿,才知道赵充仪请她来,可不只是为了看病。
“娘娘除了生疹子,还有什么别的不适吗?比如说,是否有头晕头痛,或是目眩不适的症状?”诊过赵充仪左右手的脉,又看过赵充仪肘弯和耳后的部位,桃华心里已经有点数了。
果然赵充仪微微点了点头,她身边的宫人已经露了惊喜之色:“郡王妃真是神医。那,我们娘娘这病……”
重金属中毒,这瘙痒其实根本不是生什么疹子,而是末梢神经受到影响,才在皮肤上以瘙痒的形式体现出来。至于这起的疹子,一是因为赵充仪忍不住抓挠,二则是因为她乱涂的那些药并不对症,反而刺激到了皮肤。
桃华沉吟着开了个方子:“娘娘先服一个月,看看情形如何。”这个方子是蒋方回留下的册子上的,如果赵充仪中的也是同一种毒,那么效果应该也不错。
宫人拿了方子就急忙出去抓药了,赵充仪端了茶,向桃华含笑道:“郡王妃尝尝,这个是今年的雨前龙井,我最爱这个味儿,不知道郡王妃喜不喜欢,若是喜欢,带些回去喝。”
“多谢娘娘。”桃华端起杯子闻了闻,“果然清香悠长。只是我这会儿不宜喝茶,只能多谢娘娘了。且娘娘用药之后,也要禁茶才好。我这里有个服药禁忌,娘娘照着做,有益药效。”
赵充仪立刻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原来如此,那这茶从今日起就不喝了,真是多谢王妃提醒。”
用药不能饮茶,这是常识,桃华不相信赵充仪真连这个都不知道,如此夸张,恐怕后头还有别的话,便只是笑了笑便做势起身:“方子开了,我便先告辞了。”
果然赵充仪伸手拦了一下:“郡王妃且再坐坐,我还有几句话想跟郡王妃说。”她伸手拨了拨茶杯,“前几日,承恩伯带着嗣子来宫里给太后请安了。”
“哦,那要恭喜承恩伯了。”桃华漫不经心地道。
赵充仪微微蹙了蹙眉:“说起来,当初若不是郡王妃出手,承恩伯怕如今还只能卧床不起呢。可郡王妃这般圣手,我却听说,有人犹自不满,只疑心郡王妃未曾尽力。”
桃华轻咳了一声:“不懂医术的人,这也难免……”赵充仪说的这个不满的人,除了太后还能有谁?这么说,今日让她来诊脉之外,果然还有正题呢。
赵充仪叹了口气:“若是平常人,随便说说也就罢了。毕竟郡王妃身份贵重,也无人敢动的。可……郡王妃可曾想过日后?”
“日后?”桃华暗想正文要来了,脸上却做出茫然之色,“充仪说的是……”
“听说西北军里颇有些变化?”赵充仪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压低了声音,“郡王妃也要想一想,若是日后定北侯解甲归田,安郡王要如何自处?”
这会儿春华殿内殿里的宫人们不知何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借口退了出去,竟只留下了赵充仪和桃华二人。空旷的内殿,赵充仪这刻意压低的声音有种诡异的回响,倒真的营造出一股子阴森的感觉来。
桃华顿时皱起了眉,霍地站起身:“充仪这是什么意思!”嘴上说得响,脚下却站着不动,眼神也游移不定,似乎十分心虚的样子。
赵充仪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冷笑了一下,面上神色却依旧十分诚挚地道:“我是感激郡王妃,才想跟郡王妃说几句真心话呢。太后视安郡王本就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如今又恨上了郡王妃——我说句实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北军总归是朝廷的,到那时太后若是对安郡王下手……郡王妃,你还有小公子呢,就算不为自己打算,也总要为孩子打算一二。”
桃华的演技其实平平,能演出刚才色厉内荏的样子已经很不容易,幸好赵充仪似乎对自己的话很有把握,立刻就说到了实质问题,她也就顺势坐了下来,露出犹豫的神色。
赵充仪观察着桃华的脸色,只觉得又多了几分把握。女子总是如此,只要有了儿女,便有了更多的弱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祭出孩子这杆大旗,总是不会错的。
“若是西北军归了朝廷,太后还有什么必要不放过我们……”
赵充仪摇了摇头:“郡王妃难道还不了解太后?且还有皇后呢。皇后这几年,可是对郡王妃没少下手……”当初还是医女的时候就给指去救疫,不就是想让她死在疫区吗?
“若是皇上要处置我们……正如娘娘方才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又有什么法子!”
赵充仪快要笑了出来,一切正朝着她想要的方向发展:“郡王妃错了。皇上忌惮安郡王,不过是为了西北,若是西北军归了朝廷,皇上何必不留着郡王爷呢?郡王妃只看成亲王,难道还不明白?那真正放不过郡王爷的,正是于氏一党!”
桃华抬眼看了赵充仪一眼。应该说,虽然误打误撞,但赵充仪居然说中了真相,沈数真正的敌人正是于党。而话到此处,赵充仪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
“娘娘是说,我们一起来对付于党?可娘娘为何会做此建议?娘娘与我们郡王府联手有什么好处,我们与娘娘联手,又有什么好处?”
“郡王妃说话果然痛快!”赵充仪被桃华单刀直入的发问先是惊了一下,随即就兴奋起来——安郡王妃这样说虽然犀利,却是合作的态度,只有合则两利的事儿,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口不谈利的未必是君子,更未必是什么好的联盟者。
“郡王妃也知道,我赵家毕竟势单力薄,虽则从前潜身于党略探知了些消息,可总归难以与于党抗衡……”
真是会颠倒黑白啊。桃华忍不住看了一下赵充仪的脸,发现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真是半点都没脸红,还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仿佛从前真的是什么忍辱负重的地下党似的。就这份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她就拍马都撵不上啊。
“……如今皇上终于也不再被于党蒙蔽,我赵家自然要为皇上尽心竭力。安郡王若是此时也为皇上建功,那将来扳倒于党,我再为王爷王妃向皇上进言,定然能保郡王府无忧的。”
这完全是张空头支票。保郡王府无忧,怎么算是无忧?是有吃有喝就行,还是手握实权,这里头差别可大着呢。
不过桃华自然不会说出来,反而问了一句:“娘娘为我们向皇上进言?”
赵充仪眼睛微微一眯,脸上的笑容慢慢收了起来。这个安郡王妃果然不是吃素的,一句话就戳到了她心窝子里。原本这话她是不想今天就说出来的,然而既被问到了脸上,那也不能不提了:“郡王妃觉得,陆修仪生下了长皇子,将来扳倒于党中宫空悬,陆修仪能否母凭子贵,位晋中宫呢?”
野心不小!桃华也不由得要给赵充仪喝声彩了。这才是九嫔呢,就已经想着皇后之位了。
“陆修仪是皇后抬举起来的,皇上……”桃华没把话说完,只是摇了摇头,“其实陆修仪并非有意依附皇后……”
“是啊。”赵充仪也叹了口气,好似很惋惜的样子,“只是皇上宠爱淑妃,总想着将小皇子抱给淑妃抚养,陆修仪……也是做了争斗之中的牺牲……”
“皇上的确宠爱淑妃,那充仪娘娘可有把握?”
赵充仪再次微微眯了眯眼睛,这个安郡王妃,一句句话说出来真跟刀子似的,全在要害上。然而这倒也是好事,她想得明白,合作起来才会更痛快:“郡王妃要知道,这宫里有宠固然重要,可若是娘家提不起来,也是不成的。”
“我明白了……”桃华打量了一下赵充仪,“娘娘有家世,有位份,只差一个皇子。”
“还差一份功劳。”赵充仪含笑补充了一句,“当初于氏一族风光,也是因有从龙之功。若能助皇上扳倒于党,我赵家与安郡王府都是莫大之功。”
再拱你上皇后之位,帮你怀个皇子,将来也算是有从龙之功了对吧?
桃华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笑笑:“只怕飞鸟尽,良弓藏。”
赵充仪笑了起来:“郡王妃真是精明过人。只是郡王妃也想想,如何处置郡王府,皆是皇上之意,只要郡王府立下了功劳,便是我不向皇上进言,也是无妨的。”
“若是如此,那我们又何须与娘娘合作呢?”
“自然是因为,我赵家手中有于氏的把柄。”赵充仪悠然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于党乃是百足之虫,一下子是杀不死的,只有一点点将其蚕食才行。可是我父亲虽然知道这些,手中却无甚实权,更无人手去查证,少不得要借助郡王府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得从内里自相残杀起来才完蛋得快呢。桃华再次慨叹古人诚不欺我,一边道:“如今赵尚书已经掌了兵部,如何还说无权呢?”
自然是被人架着呢。赵充仪到了这会儿真有点嫌弃桃华不识相了,非要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呢?但是这问题还不能不回答,只得略有些僵硬地道:“毕竟上任日浅……”
“我明白了。”桃华微一点头,“娘娘说得不错,此事,合则两利,只是——娘娘还请答应我一件事,我才敢应承了此事。”
“郡王妃请讲。”
“事成之后,娘娘位居中宫,只请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平安!娘娘也说了,陆修仪无宠,娘家也——我不妨与娘娘说句实话,陆修仪一房无子,在家中颇受欺压,故而她与娘家是不睦的,更不会提拔娘家人,绝不会对娘娘有什么威胁,还请娘娘容她一席之地。”
陆盈在娘家的事儿,赵家早就打听过了,但现在从桃华嘴里说出来,那意义又不一样。赵充仪笑了:“郡王妃真是有情有义之人,陆修仪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得有郡王妃这样的密友。本宫就向郡王妃立个誓,待到大功告成之日,本宫定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荣华!”
☆、第236章 内斗
赵家在于党里依附多年,手里果然是有不少东西的,尤其是在结了姻亲之后。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也相当于咬于党一大口的。
自然,这些东西绝不会因为桃华一句结盟就交到她手上,而是如同夏天的脚步似的,跟着桃华为赵充仪诊治的进程,一步步向前走的。
其实这个夏天,京城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实在不少,尤其是婚嫁之事。整个夏天似乎都充斥着婚庆的大红之色,倒让朝廷上那些小小的升迁罢黜不怎么显眼了。
这些婚娶之中,最轰动京城的当然是靖海侯府大姑娘嫁入江郡马府那一场十里红妆。靖海侯府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就攒起来的嫁妆,一抬抬的出门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知靖海侯府富贵,要嫁的又是南华郡主之子,倒也无甚顾忌,只管排开了一条街,招得众人围观,轰动了半个京城。
相比之下,蒋郎中府上嫁姑娘就逊色得多了。原是有许多人冲着这是安郡王妃的堂妹跑去围观嫁妆,结果发现只有规规矩矩的四十八抬,一般五品官儿手里若有些实权的,也不止给女儿陪送这些,更何况蒋郎中因种痘一事得益正多呢。
不过这事儿传开,固然有人嘲笑蒋家寒酸小气,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蒋郎中并未如世人所料一般在推广种痘过程中捞取钱财,否则女儿又何至于只有这些陪嫁呢?可见蒋郎中清正。
此话一传出去,便有人说,果然蒋家门风规矩。前有奉旨修书的蒋药师,虽说皇上给了他旨意可以逢库支钱,他去东北这一趟却根本没有惊扰衙门,全是自己拿的银子,回来就将药书中有关东北一带药草的资料纠正补充了好些。
再说蒋家长房这一支,蒋郎中且不论,他的庶弟在盐课提举司做了几年同提举,也是一分银子都不收。虽说人家妻族乃是大茶商,自家又有药材生意,可谁跟银钱有仇呢?多少官儿自己有田有铺,送来的孝敬还不是笑纳?
如此看来,蒋家这清正乃是家传,给女儿陪送嫁妆少,正是因为人家清廉的缘故。不说别的,就是做太医的,也有些家财万贯的呢。蒋老太爷做过多少年太医哪,孙女依旧只有四十八抬嫁妆,便可知道人家行医的操守了。
哎,若这么说蒋家还有一位太医呢,就是蒋药师的父亲啊。虽然当年说是医治贤妃不力,但既能养出蒋药师这样的儿子,想来也定是个正直之人。如此一来,先贤妃的死,可就更有点……
不过对此议论,蒋家却另有说法,说是因为欧家清贫自守,并不图儿媳的嫁妆,故而只按欧航那七品小官儿的身份规矩下了聘礼。聘礼在前,嫁妆在后,欧家既然守着这样的规矩,蒋家自然也不能陪送太多,毕竟女儿嫁过去就是别人家的人,总要守婆家的规矩才好。
这话一传开,又有称赞起欧家的门风了。说是翰林之家,果然是清流。当然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此清流的欧家能与蒋家结亲,自然也是因为蒋家清正,而绝不是因为蒋姑娘有个做郡王妃的堂姐,更不是因为她父亲如今是红人的缘故。
总之这种消息传出去,对蒋欧两家都好。翰林院那种地方就讲究这个,欧航初进去的时候那些老翰林们还不甚理睬他,待他成亲之后,倒都对他和气了许多。
蒋钧当然从此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以至于他在女儿出嫁后便嘱咐小于氏:“叫丹姐儿好生守着欧家的规矩,切莫任性。”
有了这句话,蒋丹华三朝回门向小于氏抱怨欧家规矩严的时候,就被小于氏骂了回去:“果然先头跟你说的话都忘到脑后去了不成?哪家做媳妇的不要守规矩?你姐姐在宫里,那规矩更比你的大。你婆婆到底是不打不骂的,若换了宫里,太后皇后杖责宫妃的事儿,难道是少的?”
蒋丹华噘着嘴道:“我婆婆是不打不骂,可——”欧太太是不责罚人的,她只是用柔和但平板的声音叫蒋丹华做这做那,如果蒋丹华做得不好,那就指出错处再来一遍。倘若还是做不好,她也并不批评,甚至连声音都不会提高,只会让蒋丹华做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做好为止。
这法子真是叫人有苦也说不出。若说婆婆跟媳妇说话柔声细气,这无论放到哪里,都堪称慈蔼了。可这慈蔼下头藏着的东西,可真是叫人吃不消。
小于氏看着女儿直头痛。这事儿若换了蒋梅华,定然能做得漂漂亮亮,顺势便与婆婆妇孝姑慈,做个京城表率出来。可换了小女儿,成亲才三天就受不住了,后头还不得搞得一塌糊涂?
“你婆婆教你什么,你就照着她说的做,仔细些,自然慢慢就学会了。”
蒋丹华苦着脸道:“娘,可是我婆婆规矩也太多了。从前咱们家里——祖母就从未这般拘束过你呀!”
“这如何能比!”小于氏几乎要把眉毛拧成一团了,“你祖母是娘的姑母,自然是宽和些。”当初为什么想把你嫁回你舅舅家去,不就为着有亲,舅母做了婆婆,总会宽和些么。你自己不想嫁,如今又抱怨什么?
“是祖母脾气好……”蒋丹华嘀嘀咕咕,“我婆婆简直也太挑剔了,就连我收件衣裳摺歪了缝儿,她也得要我再折一次……”
“你快住口!”小于氏头痛欲裂,“你婆婆再挑剔,你做儿媳的也不许说一个字!若敢把这话在姑爷面前说出来,你——瞧你爹不打断你的腿!”
蒋丹华对蒋钧的确是怕的,闻言不由得缩了缩肩膀:“我哪会与夫君说这些……”
“总算你还不傻。”小于氏瞪着她,“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只管听你婆婆的,仔细去做。她看你做得用心,自然高兴,就算有些许不称意的地方,也就含糊过了。”蒋老太爷说过的,欧家并不是磋磨人的人家,只是讲规矩罢了。且读书人有原心之论,只要蒋丹华态度端正认真,欧太太也并不要她当真做什么京城第一贤妇的。但若心存敷衍,那却是万万不成的。
偏偏蒋丹华这个脾性自小疏懒,读书女红皆是能混则混,素来都喜欢耍小聪明搪塞,这一点倒是跟她的同胞兄弟蒋榆华完全是一个样儿,因此特别的教小于氏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