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
“与使君共死!”
百余人的吼声响彻长空,大地为止震动。
林邑人不明所以,盯着摇摇欲坠的郡城,仿佛盯着猎物的恶狼,亮出森森獠牙,正待撕扯入腹。
最危急时,林邑兵的身后突起一阵骚乱。
十余辆武车突然出现,在阵后排成一列,挡板同时升起,伴着一声尖锐的哨音,箭矢如雨。凡在射程内的贼寇尽数倒地,多数被扎成刺猬。未死的在地上翻滚,能动的仓皇逃窜。
箭尖全部沾染毒药。
被射中的贼兵,没有当场死亡,也会在数息后七孔流血,气绝身亡。
三波箭雨之后,武车缓缓前行。
车轮两侧架起的长刺泛着寒光,滚动向前时,倒在地上的贼兵全被碾压,骨碎声不绝于耳。
这样的场景,林邑人何曾见过。
看到遍地残尸碎肉,连骨头都被碾成碎渣,众人无不惊骇欲绝。
哪怕武车只有十一辆,哪怕己方兵力是对方的数倍,照样心惊胆裂,一个接一个抱头鼠窜,任凭将官破口大骂,鞭子抽的啪啪作响,始终头也不回。
对林邑兵来说,如果当面厮杀,这百十人不过是砍瓜切菜。
目前的情况却是,对方躲在武车后,无意短兵相接。
自己连敌人的边都摸不着,迎面就是一通飞箭。还不是寻常弓箭,而是染了毒的!被这样的箭射伤,即便不是要害,仅仅是擦碰到一点,没有解药也休想活命!
林邑兵固然凶悍,终归是血肉之躯。同城中守军鏖战数日,本就疲惫不堪。又遇武车绞杀,哪里还能支持得住,全部转身就跑,任凭将官呼喝鞭打,压根不听指挥。
将领无法,眼见武车碾压而来,手下尽数狼狈逃窜,无法组织起来迎战,干脆鞭子一甩,跟着手下一起跑。
林邑兵四散逃窜,郡城之危暂解。
武车停在城下,城头守军犹不敢相信,狠掐一下大腿,痛感当即袭来,仍觉身在梦中。
“可是曹使君当面?”
贼寇退去后,武车放下挡板,一名做商人打扮的汉子站在车辕上,对城头抱拳,扬声说道:“仆等自幽州来,往夷狄处市货。日前获悉贼寇兵犯日南,特来相助。”
说话间,汉子打开一只木笼,放飞一只鹁鸽。
鹁鸽颈上挂着一枚木牌,上刻幽州字样,是幽州商队独有的标志。
确认木牌不假,日南太守就要打开城门。却听汉子道:“曹使君,贼寇今日退去,难保不会再来。城门不宜开启,理当加固。我等留在城外,可助使君御敌。”
心知此言有理,日南太守没有坚持,郑重拱手,道:“谢诸位壮士!”
汉子在车上还礼,请城头放下吊篮,言有书信递于太守。
吊篮一下一上,不用片刻时间。
看过送上的书信,日南太守脸色骤变,怒发冲冠,一字一句道:“李逊,我有一口气在,必将你碎尸万段!”
众人不解其意,待曹太守言明,知晓林邑兵攻城的真正因由,无不恨得咬牙切齿,裂眦嚼齿。
“如能活命,我必杀此贼!”
李逊起兵谋反,引贼寇入侵的消息传遍城头,顿时群情激愤。
愤怒的情绪被点燃,仇恨的火焰熊熊燃烧,这样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武车停在城下,健仆和护卫抓紧时间伐木铲土,搭建起简单工事。为首的汉子写成短信,系到鹁鸽颈上。
咕咕两声,鹁鸽振翅飞远,很快消失在云端,再不见踪影。
消息送出不久,设在各番邦的商行陆续活动起来,行走在交州附近的商队接连奔赴日南郡,短短数日之间,集合起一支将近五百人的队伍。
别看人数不多,凭借武车之利,照样让去而复返的贼寇未得寸功。
日南郡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
九真郡是“盟友”辖下,不能肆意妄为。
这样的发展和林邑国主的预料完全不同,面对群臣质疑的目光,林邑王顿感焦头烂额,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宁州刺使周仲孙得朝廷旨意,亲自率兵南下,目的地却不是交州,而是大举出兵、国内空虚的林邑!
“贼寇胆大包天,侵国朝疆土,杀我军中儿郎,害我汉家百姓,罪恶滔天,必当诛之!”
周仲孙早年贪酷,是个有名的凶人。
如今有商贸之利,不再盘剥治下百姓,对胆敢侵扰边州的贼寇却更加凶狠。数年下来,凶名更上一层楼,俨然是坐镇宁、益两州的一尊凶神。
最显著的例子,有夷狄侵扰边境,抢劫粮食牲畜,掳走六十余丁口。
周刺使得报,直接调兵杀过去,粮食牛羊翻倍抢回来,动手的部落都被抓做奴隶,送到盐井做苦工,要么就送到海船上,和早前抓到的贼匪作伴。
总之,谁敢碰他辖地半寸,必会招至疯狂的报复。
一刀咔嚓还是抓做奴隶,全看周刺使心情。
知道是这位带兵,林邑国上下都绷紧了神经。
林邑王很想说,他发兵不假,可起头的是李逊!
周刺使不管那么多,反而加快进兵速度,眨眼就打下两座县城。
按照宁州官兵的话来说:官家说林邑是首恶,那你就是首恶!官家要灭林邑,从国主往下,最好洗净脖子等着挨宰!妄图挣扎,老子不只让你死,还会让你死得格外缓慢、分外痛苦!
日南之危暂解,郡中上下视李氏为仇;周仲孙发兵,林邑国自顾不暇,再派不出援兵。
同九真郡相邻的武平、交趾两地召集青壮,不足以立即攻打李逊,却能组织起有效的包围圈,将贼寇死死堵在九真郡内。
李逊孤立无援,之前打出“投靠秦氏”的旗号更成为催命府。
现如今,桓汉朝廷视他为国贼,欲杀之而后快。交州百姓视其如血仇,恨不能生啖其肉。
秦策为粮食发愁,完全将他当做麻烦,压根理都不理。不是碍于面子,都会派人告诉桓容,这样的人该杀,早杀早利落。
更糟糕的是,李逊和林邑王都没有想到,叛乱的目的未能达成,反被桓容利用,成为收回林邑土地的借口。
看着鹁鸽送回的消息,铺开不断完善的舆图,桓容提起笔,圈出林邑国所在,满意的点点头。
自古就是我朝领土,收回是理所当然。
原有的地盘收回来,还可以趁机扩大点,着手设置郡县,统统消化吸收。
后世人会如何评价,管他呢!
所谓“自古以来”就是绝对的依据,谁敢不满直接揍回去!
交州的消息传回没几天,汉中又送来急报,言秦青州刺使,以降将身份得以重用的唐公洛不满秦策,据青州谋反!
仅是起兵谋反,尚不足以让桓容这般吃惊。
关键在于,这位青州刺使和李逊一样,喊出了“投靠建康”的口号。
这就很尴尬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救是不救
先是李逊,后是唐公洛, 一南一北先后起兵, 立起造反大旗。烽火再度点燃, 南北呼应,渐有燎原之势。
李逊据九真自立实为私利。
九真李氏早有谋反之心, 此番为夺交州,引林邑兵入境,杀日南守军百姓上千, 犯下滔天罪行, 留下累累血债。
纵然是九真郡内, 依有职责李逊之声,更有治所官员不顾性命, 大骂李逊国贼。李氏手下甲士亦对其生出不满, 人心浮动, 随时可能生出兵变。
这个关头, 建康下旨讨逆,指其反掖谋逆, 里通外国, 罪不容恕!
“沟通外贼, 害交州百姓, 就当千刀万剐!”
事情的发展证明, 这种“拍脑袋造反”的行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谋反是重罪,勾结林邑更是罪上加罪。加上喊出“投靠长安”的口号, 李氏迅速沦为交州公敌,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场可想而知。
林邑国自顾不暇,压根没法伸出援手。
遇宁、益两州雄兵,半个国境很快被攻下。之前被征服的小国和部落抓住时机,纷纷揭竿而起。看到汉兵大旗,立即拿起武器,杀死守军,开城门迎天军入内。
不到三个月,汉军已攻至林邑都城。
进兵如此神速,行走在番邦的商队功不可没。
在林邑国内设立的商行,更是发挥出巨大作用,四处活动,说服各部酋首,为大军前进减少不少阻碍。
事情至此,林邑国危如累卵,没有半点翻盘的可能。
兵临城下,坐困愁城,完全是在等死。
不等守军行动,汉军抵挡当日就动手伐木,从外边将三面城门堵得严严实实,仅留一面可供逃生。
守在城内,早晚会被困死;如要逃生,必会遇上汉军截杀。
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周刺使显然没有太多耐性,更不会留出时间供林邑人选择。确定三面城门全部堵住,迅速点齐兵将准备攻城。
之所以行此计划,全在林邑城建造特殊,带有中原建筑特点。为保护城内建造的高墙,此刻颠倒过来,成为困死城中人的囚笼。
“林邑杀我将兵,害我百姓,本该千百倍偿还!”
“我要这一城的人都为手下儿郎和交州百姓陪葬!”
周仲孙身披铠甲,手按宝剑,策马立在大军前,猛然间宝剑出鞘,大声喝道:“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将士齐声高喝,气势雄浑。
刀盾手挥舞长刀,用力敲击圆盾。余者高举枪、矛顿地,弓兵控弦,发出震耳嗡鸣。
“攻城!”
周刺使一声令下,号角声骤起,苍凉、豪迈。
甲士扛起云梯,士卒推动攻城锤,在号角声和鼓声中奋勇前进。
守军知晓不妙,立刻张弓射箭。
百余人的吼声响彻长空,大地为止震动。
林邑人不明所以,盯着摇摇欲坠的郡城,仿佛盯着猎物的恶狼,亮出森森獠牙,正待撕扯入腹。
最危急时,林邑兵的身后突起一阵骚乱。
十余辆武车突然出现,在阵后排成一列,挡板同时升起,伴着一声尖锐的哨音,箭矢如雨。凡在射程内的贼寇尽数倒地,多数被扎成刺猬。未死的在地上翻滚,能动的仓皇逃窜。
箭尖全部沾染毒药。
被射中的贼兵,没有当场死亡,也会在数息后七孔流血,气绝身亡。
三波箭雨之后,武车缓缓前行。
车轮两侧架起的长刺泛着寒光,滚动向前时,倒在地上的贼兵全被碾压,骨碎声不绝于耳。
这样的场景,林邑人何曾见过。
看到遍地残尸碎肉,连骨头都被碾成碎渣,众人无不惊骇欲绝。
哪怕武车只有十一辆,哪怕己方兵力是对方的数倍,照样心惊胆裂,一个接一个抱头鼠窜,任凭将官破口大骂,鞭子抽的啪啪作响,始终头也不回。
对林邑兵来说,如果当面厮杀,这百十人不过是砍瓜切菜。
目前的情况却是,对方躲在武车后,无意短兵相接。
自己连敌人的边都摸不着,迎面就是一通飞箭。还不是寻常弓箭,而是染了毒的!被这样的箭射伤,即便不是要害,仅仅是擦碰到一点,没有解药也休想活命!
林邑兵固然凶悍,终归是血肉之躯。同城中守军鏖战数日,本就疲惫不堪。又遇武车绞杀,哪里还能支持得住,全部转身就跑,任凭将官呼喝鞭打,压根不听指挥。
将领无法,眼见武车碾压而来,手下尽数狼狈逃窜,无法组织起来迎战,干脆鞭子一甩,跟着手下一起跑。
林邑兵四散逃窜,郡城之危暂解。
武车停在城下,城头守军犹不敢相信,狠掐一下大腿,痛感当即袭来,仍觉身在梦中。
“可是曹使君当面?”
贼寇退去后,武车放下挡板,一名做商人打扮的汉子站在车辕上,对城头抱拳,扬声说道:“仆等自幽州来,往夷狄处市货。日前获悉贼寇兵犯日南,特来相助。”
说话间,汉子打开一只木笼,放飞一只鹁鸽。
鹁鸽颈上挂着一枚木牌,上刻幽州字样,是幽州商队独有的标志。
确认木牌不假,日南太守就要打开城门。却听汉子道:“曹使君,贼寇今日退去,难保不会再来。城门不宜开启,理当加固。我等留在城外,可助使君御敌。”
心知此言有理,日南太守没有坚持,郑重拱手,道:“谢诸位壮士!”
汉子在车上还礼,请城头放下吊篮,言有书信递于太守。
吊篮一下一上,不用片刻时间。
看过送上的书信,日南太守脸色骤变,怒发冲冠,一字一句道:“李逊,我有一口气在,必将你碎尸万段!”
众人不解其意,待曹太守言明,知晓林邑兵攻城的真正因由,无不恨得咬牙切齿,裂眦嚼齿。
“如能活命,我必杀此贼!”
李逊起兵谋反,引贼寇入侵的消息传遍城头,顿时群情激愤。
愤怒的情绪被点燃,仇恨的火焰熊熊燃烧,这样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武车停在城下,健仆和护卫抓紧时间伐木铲土,搭建起简单工事。为首的汉子写成短信,系到鹁鸽颈上。
咕咕两声,鹁鸽振翅飞远,很快消失在云端,再不见踪影。
消息送出不久,设在各番邦的商行陆续活动起来,行走在交州附近的商队接连奔赴日南郡,短短数日之间,集合起一支将近五百人的队伍。
别看人数不多,凭借武车之利,照样让去而复返的贼寇未得寸功。
日南郡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
九真郡是“盟友”辖下,不能肆意妄为。
这样的发展和林邑国主的预料完全不同,面对群臣质疑的目光,林邑王顿感焦头烂额,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宁州刺使周仲孙得朝廷旨意,亲自率兵南下,目的地却不是交州,而是大举出兵、国内空虚的林邑!
“贼寇胆大包天,侵国朝疆土,杀我军中儿郎,害我汉家百姓,罪恶滔天,必当诛之!”
周仲孙早年贪酷,是个有名的凶人。
如今有商贸之利,不再盘剥治下百姓,对胆敢侵扰边州的贼寇却更加凶狠。数年下来,凶名更上一层楼,俨然是坐镇宁、益两州的一尊凶神。
最显著的例子,有夷狄侵扰边境,抢劫粮食牲畜,掳走六十余丁口。
周刺使得报,直接调兵杀过去,粮食牛羊翻倍抢回来,动手的部落都被抓做奴隶,送到盐井做苦工,要么就送到海船上,和早前抓到的贼匪作伴。
总之,谁敢碰他辖地半寸,必会招至疯狂的报复。
一刀咔嚓还是抓做奴隶,全看周刺使心情。
知道是这位带兵,林邑国上下都绷紧了神经。
林邑王很想说,他发兵不假,可起头的是李逊!
周刺使不管那么多,反而加快进兵速度,眨眼就打下两座县城。
按照宁州官兵的话来说:官家说林邑是首恶,那你就是首恶!官家要灭林邑,从国主往下,最好洗净脖子等着挨宰!妄图挣扎,老子不只让你死,还会让你死得格外缓慢、分外痛苦!
日南之危暂解,郡中上下视李氏为仇;周仲孙发兵,林邑国自顾不暇,再派不出援兵。
同九真郡相邻的武平、交趾两地召集青壮,不足以立即攻打李逊,却能组织起有效的包围圈,将贼寇死死堵在九真郡内。
李逊孤立无援,之前打出“投靠秦氏”的旗号更成为催命府。
现如今,桓汉朝廷视他为国贼,欲杀之而后快。交州百姓视其如血仇,恨不能生啖其肉。
秦策为粮食发愁,完全将他当做麻烦,压根理都不理。不是碍于面子,都会派人告诉桓容,这样的人该杀,早杀早利落。
更糟糕的是,李逊和林邑王都没有想到,叛乱的目的未能达成,反被桓容利用,成为收回林邑土地的借口。
看着鹁鸽送回的消息,铺开不断完善的舆图,桓容提起笔,圈出林邑国所在,满意的点点头。
自古就是我朝领土,收回是理所当然。
原有的地盘收回来,还可以趁机扩大点,着手设置郡县,统统消化吸收。
后世人会如何评价,管他呢!
所谓“自古以来”就是绝对的依据,谁敢不满直接揍回去!
交州的消息传回没几天,汉中又送来急报,言秦青州刺使,以降将身份得以重用的唐公洛不满秦策,据青州谋反!
仅是起兵谋反,尚不足以让桓容这般吃惊。
关键在于,这位青州刺使和李逊一样,喊出了“投靠建康”的口号。
这就很尴尬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救是不救
先是李逊,后是唐公洛, 一南一北先后起兵, 立起造反大旗。烽火再度点燃, 南北呼应,渐有燎原之势。
李逊据九真自立实为私利。
九真李氏早有谋反之心, 此番为夺交州,引林邑兵入境,杀日南守军百姓上千, 犯下滔天罪行, 留下累累血债。
纵然是九真郡内, 依有职责李逊之声,更有治所官员不顾性命, 大骂李逊国贼。李氏手下甲士亦对其生出不满, 人心浮动, 随时可能生出兵变。
这个关头, 建康下旨讨逆,指其反掖谋逆, 里通外国, 罪不容恕!
“沟通外贼, 害交州百姓, 就当千刀万剐!”
事情的发展证明, 这种“拍脑袋造反”的行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谋反是重罪,勾结林邑更是罪上加罪。加上喊出“投靠长安”的口号, 李氏迅速沦为交州公敌,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场可想而知。
林邑国自顾不暇,压根没法伸出援手。
遇宁、益两州雄兵,半个国境很快被攻下。之前被征服的小国和部落抓住时机,纷纷揭竿而起。看到汉兵大旗,立即拿起武器,杀死守军,开城门迎天军入内。
不到三个月,汉军已攻至林邑都城。
进兵如此神速,行走在番邦的商队功不可没。
在林邑国内设立的商行,更是发挥出巨大作用,四处活动,说服各部酋首,为大军前进减少不少阻碍。
事情至此,林邑国危如累卵,没有半点翻盘的可能。
兵临城下,坐困愁城,完全是在等死。
不等守军行动,汉军抵挡当日就动手伐木,从外边将三面城门堵得严严实实,仅留一面可供逃生。
守在城内,早晚会被困死;如要逃生,必会遇上汉军截杀。
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周刺使显然没有太多耐性,更不会留出时间供林邑人选择。确定三面城门全部堵住,迅速点齐兵将准备攻城。
之所以行此计划,全在林邑城建造特殊,带有中原建筑特点。为保护城内建造的高墙,此刻颠倒过来,成为困死城中人的囚笼。
“林邑杀我将兵,害我百姓,本该千百倍偿还!”
“我要这一城的人都为手下儿郎和交州百姓陪葬!”
周仲孙身披铠甲,手按宝剑,策马立在大军前,猛然间宝剑出鞘,大声喝道:“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将士齐声高喝,气势雄浑。
刀盾手挥舞长刀,用力敲击圆盾。余者高举枪、矛顿地,弓兵控弦,发出震耳嗡鸣。
“攻城!”
周刺使一声令下,号角声骤起,苍凉、豪迈。
甲士扛起云梯,士卒推动攻城锤,在号角声和鼓声中奋勇前进。
守军知晓不妙,立刻张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