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初一跟前,伸出手去在初一头顶比划了一下。
初一还是个小娃子,肉嘟嘟的小脸儿呢。全府的人里数他最小,个头儿当然也是最矮的。这简直是小娃子初一心里头的痛啦。
“九姐姐你最坏了!”初一一头滚进了顾老太太怀里,“祖母你说句公道话呀!”
顾老太太搂着初一,乐呵呵地说道:“对对,初一得要高头大马。”
又告诉温氏等,“才回来,倒是有些乏了。你们该忙忙你们的去,让孩子们也都回去歇歇,咱们晚上再一同吃饭。”
温氏等都起身应了,各自带了孩子回去。
二太太领着阿瑶和四姑娘一同回了二房,问四姑娘:“累不累?”
四姑娘就笑道:“并不很累,就是坐车坐久了,腰背有点儿酸的慌。”
“那就回去歇着,等会儿我叫人把饭送到你房里去。”二太太和蔼地说道。
四姑娘就知道嫡母是有话要跟二姐姐说,很有眼色地立刻就走了。
“阿瑶,送你们回来的那位公子,就是安王府里的大公子吧?”二太太也去过王府里,见过一两次凤离,“上次见到的时候,他还小呢。没想到几年过去,竟是长得这般出色了。”
虽然不大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提起凤离来,阿瑶也还是点了点头,“这次去铁梨山,正好碰到王妃娘娘也去上香。今日一同回来的,王妃娘娘说咱们去的都是女眷和孩子,就命大公子送了我们回来。”
二太太拉着女儿坐下,“那这两天,你们都同王妃娘娘在一处?娘娘对你们可还好?”
“自然是好的,说话也和气,还赏了我们东西。”阿瑶就让自己的丫鬟上来,将铁梨山上带回来的梨花糕梨花蜜都拿了过来给二太太看,“母亲,这些都是现做的,味儿真好,我吃着比咱们府里的强,您也尝尝。这蜜兑了水喝最好。”
一样一样地将东西摆在自己母亲面前。
二太太见她眉目清明的,好像完全没领会自己的意思,笑了一下,也就不再提安王府的话了。
阿琇也正在给温氏展示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呢。
“梨花糕好吃得很,娘尝一尝。”先塞进了温氏嘴里一块儿。
温氏平时不大爱吃这些东西,却还是不愿扫了女儿的兴致,咀嚼了几下,笑道,“香甜得很。”
阿琇得意,“当然啦。还有哦……”
让丫鬟倒了茶来,自己亲自打开了一只青瓷小罐儿,挑出些蜂蜜来兑在水里,捧到温氏嘴边,“母亲尝尝这个。”
温氏同样笑着喝了。
“这平安符是请人开了光的,母亲带上一个。”阿琇又拿出平安符来给温氏挂在了身上。
“这是父亲的,这是给外公的,这是给赵嬷嬷的……”阿琇一样一样地分派着。
“我的阿琇就是懂事,这么小想的就这样周到啦。”温氏摸着阿琇的头发,笑得欣慰。
初一不甘心地在旁边大叫,“我也有给娘和外公带了梨花糕哪。”
就是回来的马车上都给吃了。
温氏搂着儿子笑个不停。
晚间,在顾老太太的春晖堂里一同吃了饭。等二太太等人都走了,温氏和靖国公又留了下来。
“可是有事儿?”顾老太太怕夜里睡不着,晚间是不吃茶的。翡翠倒了温水来,温氏亲自端给了顾老太太。
然后坐下了,方才笑着说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几个丫头都大了,这不是正在相看人家么。就想问问母亲,可有中意的人家?”
顾老太太也笑,“一转眼孩子都大了。我这几年都没怎么出去过,倒是你们做父母的看了才好。就是一样,都是丫头,在家里千好万好,有什么错处咱们也都能包容着。可是嫁了人,各种规矩就得立起来了,哪儿还有松快的时候?所以我想着,什么门第啊家世啊这都不重要,看着孩子人品好,家里门风清正才好。”
“我们也是这么想着。”听到婆母这么说,温氏心里头也暗暗点头,老太太是个明白人。
顾老太太看儿子和媳妇的神色,温言问道:“可是看中了哪个人家儿?”
温氏看了看丈夫,才缓缓说道,“倒是有户部李侍郎的夫人向我打听过,我听着那个意思,是看中了三丫头。只是咱们家跟李家素无来往,我也正在打听着。三弟妹娘家有个姑姑嫁入了李家,虽然已经出了五服,也多少还知道点儿。李侍郎家的长子,如今十七岁了,亦是庶出的,因出生后没了姨娘,李夫人膝下又没有孩子,便把这孩子当做嫡子一样的养大了。我听三弟妹说,这李公子倒也是个上进的孩子,已经中了秀才的。”
六部侍郎,也是正三品的官儿了。
“确实不错。”
顾老太太沉吟。别的不说,李家的门第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大公子还有了功名,十七岁就是秀才了,可见书读的也不错。等个几年文章老道了,秋闱中举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前程不愁,是否庶出也并不重要。
就只一样,“这李家怎么会看中了阿珠的?”
要知道,她生怕阿珠也随了白姨娘,弄出什么才子佳人的事儿来,轻易都不会叫阿珠出去走动的。
“正是这个也叫我心里头疑惑呢。因此上,我也没当时就应了李夫人。若是母亲觉得还好,不如找个由头出来,咱们见见那个孩子?”
温氏不是个苛刻的人,阿珠虽然是国公府的姑娘,可说到底是庶出的。这年头儿做亲,多少的人家在给儿孙们相看姑娘的时候,先要问一声嫡庶的。李家,对阿珠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好的机会了。
“难为你为了三丫头如此费心。”顾老太太欠身过去,拍了拍温氏的手。
“还有一样。”温氏续道,“阿珠是妹妹,也并没有越过阿珎去的道理。只是……”
顾老太太就看她。
温氏有点儿为难,“王家那边,有意为他们家的二公子聘娶阿珎。”
王家,阿珎的外家。
阿珎外祖父身居一部尚书,已经是入了阁的。按说,本就是姻亲,阿珎又从小在王家长大,表兄妹做亲,算是再好不过的了。
温氏有温氏的顾虑,顾老太太很明白。从她这里说,也并不愿意阿珎再嫁入王家。
</div>
</div>
初一还是个小娃子,肉嘟嘟的小脸儿呢。全府的人里数他最小,个头儿当然也是最矮的。这简直是小娃子初一心里头的痛啦。
“九姐姐你最坏了!”初一一头滚进了顾老太太怀里,“祖母你说句公道话呀!”
顾老太太搂着初一,乐呵呵地说道:“对对,初一得要高头大马。”
又告诉温氏等,“才回来,倒是有些乏了。你们该忙忙你们的去,让孩子们也都回去歇歇,咱们晚上再一同吃饭。”
温氏等都起身应了,各自带了孩子回去。
二太太领着阿瑶和四姑娘一同回了二房,问四姑娘:“累不累?”
四姑娘就笑道:“并不很累,就是坐车坐久了,腰背有点儿酸的慌。”
“那就回去歇着,等会儿我叫人把饭送到你房里去。”二太太和蔼地说道。
四姑娘就知道嫡母是有话要跟二姐姐说,很有眼色地立刻就走了。
“阿瑶,送你们回来的那位公子,就是安王府里的大公子吧?”二太太也去过王府里,见过一两次凤离,“上次见到的时候,他还小呢。没想到几年过去,竟是长得这般出色了。”
虽然不大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提起凤离来,阿瑶也还是点了点头,“这次去铁梨山,正好碰到王妃娘娘也去上香。今日一同回来的,王妃娘娘说咱们去的都是女眷和孩子,就命大公子送了我们回来。”
二太太拉着女儿坐下,“那这两天,你们都同王妃娘娘在一处?娘娘对你们可还好?”
“自然是好的,说话也和气,还赏了我们东西。”阿瑶就让自己的丫鬟上来,将铁梨山上带回来的梨花糕梨花蜜都拿了过来给二太太看,“母亲,这些都是现做的,味儿真好,我吃着比咱们府里的强,您也尝尝。这蜜兑了水喝最好。”
一样一样地将东西摆在自己母亲面前。
二太太见她眉目清明的,好像完全没领会自己的意思,笑了一下,也就不再提安王府的话了。
阿琇也正在给温氏展示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呢。
“梨花糕好吃得很,娘尝一尝。”先塞进了温氏嘴里一块儿。
温氏平时不大爱吃这些东西,却还是不愿扫了女儿的兴致,咀嚼了几下,笑道,“香甜得很。”
阿琇得意,“当然啦。还有哦……”
让丫鬟倒了茶来,自己亲自打开了一只青瓷小罐儿,挑出些蜂蜜来兑在水里,捧到温氏嘴边,“母亲尝尝这个。”
温氏同样笑着喝了。
“这平安符是请人开了光的,母亲带上一个。”阿琇又拿出平安符来给温氏挂在了身上。
“这是父亲的,这是给外公的,这是给赵嬷嬷的……”阿琇一样一样地分派着。
“我的阿琇就是懂事,这么小想的就这样周到啦。”温氏摸着阿琇的头发,笑得欣慰。
初一不甘心地在旁边大叫,“我也有给娘和外公带了梨花糕哪。”
就是回来的马车上都给吃了。
温氏搂着儿子笑个不停。
晚间,在顾老太太的春晖堂里一同吃了饭。等二太太等人都走了,温氏和靖国公又留了下来。
“可是有事儿?”顾老太太怕夜里睡不着,晚间是不吃茶的。翡翠倒了温水来,温氏亲自端给了顾老太太。
然后坐下了,方才笑着说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几个丫头都大了,这不是正在相看人家么。就想问问母亲,可有中意的人家?”
顾老太太也笑,“一转眼孩子都大了。我这几年都没怎么出去过,倒是你们做父母的看了才好。就是一样,都是丫头,在家里千好万好,有什么错处咱们也都能包容着。可是嫁了人,各种规矩就得立起来了,哪儿还有松快的时候?所以我想着,什么门第啊家世啊这都不重要,看着孩子人品好,家里门风清正才好。”
“我们也是这么想着。”听到婆母这么说,温氏心里头也暗暗点头,老太太是个明白人。
顾老太太看儿子和媳妇的神色,温言问道:“可是看中了哪个人家儿?”
温氏看了看丈夫,才缓缓说道,“倒是有户部李侍郎的夫人向我打听过,我听着那个意思,是看中了三丫头。只是咱们家跟李家素无来往,我也正在打听着。三弟妹娘家有个姑姑嫁入了李家,虽然已经出了五服,也多少还知道点儿。李侍郎家的长子,如今十七岁了,亦是庶出的,因出生后没了姨娘,李夫人膝下又没有孩子,便把这孩子当做嫡子一样的养大了。我听三弟妹说,这李公子倒也是个上进的孩子,已经中了秀才的。”
六部侍郎,也是正三品的官儿了。
“确实不错。”
顾老太太沉吟。别的不说,李家的门第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大公子还有了功名,十七岁就是秀才了,可见书读的也不错。等个几年文章老道了,秋闱中举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前程不愁,是否庶出也并不重要。
就只一样,“这李家怎么会看中了阿珠的?”
要知道,她生怕阿珠也随了白姨娘,弄出什么才子佳人的事儿来,轻易都不会叫阿珠出去走动的。
“正是这个也叫我心里头疑惑呢。因此上,我也没当时就应了李夫人。若是母亲觉得还好,不如找个由头出来,咱们见见那个孩子?”
温氏不是个苛刻的人,阿珠虽然是国公府的姑娘,可说到底是庶出的。这年头儿做亲,多少的人家在给儿孙们相看姑娘的时候,先要问一声嫡庶的。李家,对阿珠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好的机会了。
“难为你为了三丫头如此费心。”顾老太太欠身过去,拍了拍温氏的手。
“还有一样。”温氏续道,“阿珠是妹妹,也并没有越过阿珎去的道理。只是……”
顾老太太就看她。
温氏有点儿为难,“王家那边,有意为他们家的二公子聘娶阿珎。”
王家,阿珎的外家。
阿珎外祖父身居一部尚书,已经是入了阁的。按说,本就是姻亲,阿珎又从小在王家长大,表兄妹做亲,算是再好不过的了。
温氏有温氏的顾虑,顾老太太很明白。从她这里说,也并不愿意阿珎再嫁入王家。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