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万万没想到,他受到影响直接落榜了,陶睿却能高中解元。他意识到,就算他好好考,超常发挥,他也不会比陶睿考得好,但他落榜了,这种差距加上他们之间狗血的身世,让好的更好、差得更差了。
他成了陶睿的陪衬!
他用陶睿衬托自己十几年,如今他成了陶睿的陪衬,他整个人大受打击,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吃不喝,急得陶李氏团团转,简直心力交瘁。
而这还不算完,陶睿紧接着又开始闭门读书,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到第二年三月又参加了会试,高中会元。四月,他继续参加殿试,提出了当前水利问题最有效的改动。皇帝直接就点了他为状元!
连中三元,当初那些嘲讽陶睿买秀才功名的人都傻了,敢情陶睿这个“买”根本就不像别人是为了买个功名光宗耀祖,他这个“买”只是为了有个考举人的资格。
陶睿跨马游街的时候,简直全城的人都出来看了,扔到他身上的荷包、手帕那些东西,多到能开店了!
陶睿不得不用灵气包裹住身体,在表面薄薄的一层隔绝开那些东西,不然全打在身上谁也吃不消。
他对两侧的人们笑着拱手,路过欢喜楼的时候,陶家人早早就等在门口了,一看见人群过来,立马往外撒铜钱,高兴地直叫大家来沾喜气。人们聚在欢喜楼门口的样子,比欢喜楼开业都热闹。
对面茶楼二层,秦若戴着面纱站在窗边,看着骑在马上的陶睿,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这怎么可能?他不可能考上状元,他不可能,他什么都不会,他就是个草包啊……”
秦若不可置信地自言自语,说到后面却没了底气。因为她上辈子就没好好了解过陶睿,后来投了河,她根本不知道陶睿回到陶家之后有没有翻身,有没有读书考功名。难道是她忽视了什么,这一世从最开始就选错了?
陶斌落榜,她的整个信念都要崩塌了。如果这一世发展和上一世不同了,那她怎么办?她什么优势都没了!
第27章 冒牌世子爷27杀鸡儆猴
秦若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陶斌,她买通了宣谨侯府的下人,扮成丫鬟混了进去,找到陶斌。不管怎么样,陶斌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家族放弃了她,她靠秦家就只能一辈子被关,或者远嫁出去。
她只能逃出来找陶斌问清楚,她被关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陶斌正是最低谷的时期,秦若突然出现,表现几分心疼,再自责不该和他在一起,骂自己几句,陶斌就心软了。
在他看来,秦若才是最惨的那个,结果秦若听说他这边不好了,还特意逃出来见他,叫他怎么能不感动?
秦若很快从陶斌那里听说了一切。她简直怀疑自己记忆错乱,唯一令她庆幸的是,陶斌并不是能力不足才落榜的,而是受到了陶睿的影响,没答好。
想想这段时间发生多少事?陶斌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下次再考的话,还是会考上的。或者说等陶斌成了世子之后,那考不考就不重要了,找机会某个缺,即便是闲职也无所谓,他依然是未来的侯爷。
陶斌要面子,没和秦若说皇帝不封他的事,只说家里打算低调一段日子,还没请封。
秦若心里踏实很多,因为陶斌的态度明显是没怪她,对她还有情。甚至因为他们两个都很惨,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这是她的优势。只要操作得当,她还是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侯夫人。
秦若到了这时候反而愈发清醒,不是她不想走别的路,而是她想要荣华富贵,风风光光,只能走这一条路。秦家的态度、陶家的态度、别人对她的看法,这一切都决定着,她从来没有别的路可走。
所以秦若干脆不想陶睿的事了,只一心一意地鼓励陶斌,温柔地劝慰他,告诉他,他能行,他是最好的。
秦若住在了陶斌租的小院子里,在一个胡同最深处,有陶斌买来的丫鬟、婆子照顾着,时不时等陶斌来见面,劝陶斌努力上进,帮陶斌想办法挽回名声,就此消失在人前。
秦家晚了两日才知道秦若不见了,派人到处找了很久,结果一点消息也没有,只得放弃。秦大人和秦夫人为她不知多了多少白头发。
不过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再找陶睿麻烦了,开始避其锋芒,陶睿也真正和他们划清了界限,在新的岗位上开始大展拳脚。
陶睿考上状元后,皇帝没有按常规让他去翰林院做六品官,而是直接让他进户部做户部郎中,是五品官。
不管皇帝有多大的野心,将来要做什么,第一步都是先填充国库,只有国库充盈,才能实现他想做的事情。再者他五十岁了,下头几个皇子野心勃勃开始不安分,必然要想着法的碰财政。皇帝让陶睿进户部,也有查他们、让他们碰不得财政的意思。
众官员早知道皇帝看重陶睿,但没想到陶睿初入朝廷,就给了他实权,俨然是未来皇上跟前的红人了。一时间,同陶睿交好的人数都数不清。那些先前在观望的皇子们,也开始隐晦地给陶睿递来橄榄枝了。
他们是要小心再小心的,初步只是试探,因为陶睿目前是皇帝的人,他们还不确定能不能拉拢陶睿,万一人没拉拢到,还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先皇后当初生下了嫡长子,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可惜太子未满七岁便夭折了。先皇后会在生三公主的时候难产而死,有一大半的原因是那时候失去儿子,太过悲痛。
太子和先皇后死去后,皇帝就没再立太子,也没再立皇后。如今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就是四公主的母妃,萧贵妃。萧贵妃的儿子就是当今二皇子,称得上文武双全,表现很出众,有很多人支持。
原主被陶斌、秦若毁掉名声后,就是投靠了二皇子,他做纨绔的时候结交了好多狐朋狗友,他们家世都不错,喝醉的时候嘴上没个把门的,无意中冒出不少不该说的话。原主利用这些弱点威逼利诱,给二皇子扩展势力,为二皇子做见不得光的事。
所以二皇子才愿意给他一些好处,让他得以对付陶斌,也一次次在找茬的过程中,让陶斌得到了成长,得到了一些好处,得到了不错的名声。
后来陶斌投靠了三皇子,三皇子的母妃是四妃之首慧妃,实力不弱。陶斌拿出家中全部财物去支持三皇子,当时陶斌还被原主一次次衬托成了第一公子,考中进士证明了实力,渐渐得到三皇子的重视,最终弄死了原主。
整个过程中,原主就像一块垫脚石、一个好用的推手,非要和陶斌死磕,一次次找陶斌的茬,结果就是一次次给他送好处,害死了自己,成全了对手,得到了标准的反派结局。他人生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让陶斌成长了。
原主就是意外遇见了这样的未来,才宁愿将身体交给别人也不愿面对。如今陶睿从这些记忆中,也无法知道最终是谁得到了皇位。
除了22岁的二皇子和19岁的三皇子,还有刚刚14岁的四皇子也蠢蠢欲动想掺和夺嫡。再往下就只有一个才8岁的五皇子,还在学堂里读书呢。
陶睿按照记忆里二皇子和三皇子的性格、势力分析,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无论哪个皇子都干不过皇帝。皇帝老谋深算,别看五十岁了,野心还大着呢,只要足够健康,他恨不得再活五百年。
这就简单了,陶睿压根不需要管那几个皇子有没有本事,只要保证皇帝健康长寿,那几个皇子肯定没戏。
正好几位皇子都是试探,他也圆滑地打了太极拳将他们推了回去,没得罪人也没让他们摸清他的意思,怎么看都感觉他好像是一腔热血要好好办差的样子,就算没投靠他们也暂时不是威胁,将来还有机会拉拢。
陶睿用这种方法安抚住他们之后,立即开始用最快的速度理清大周财政。户部尚书得了皇帝指使,知道陶睿要秘密做些事情,在户部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必要时为他遮掩。
陶睿在户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回所有人欠国库的银子,整顿田产分布中混乱的部分。
这是非常得罪人的事,但陶睿以前是纨绔,现在靠着皇帝,他怕谁啊?
他穿上官服就带人去欠债者家门口堵人,也不知道他怎么盯的人,每次都能在大门口把人赌到。
他第一个讨上门的就是顺国公府,那位黄世子的家。
陶睿堵到顺国公便展开一个账单,朗声宣读顺国公府多次借款的账单。
顺国公脸色难看地道:“陶郎中,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是这么个烧法,当心把自己烧着了。”
陶睿笑着将账单递给冷骁,不卑不亢地应对,“顺国公息怒,下官也是按章办事。上到天子、下到乞儿,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针对谁的意思。还望顺国公不要为难下官,不然国库不丰,下官不好和皇上交代。”
冷骁将账单呈给顺国公身边的人,顺国公看到他一下子反应过来,这人是围场那次比试中,皇帝亲自送给陶睿的侍卫,乃是皇帝亲卫,是人都要给三分面子。陶睿让冷骁递账单,摆明了是拿皇帝压他。
顺国公心中一恼,“陶郎中倒是很会拿着鸡毛当令箭,府中如今困难,暂还不出银子,你晚些再来吧。”
顺国公以为陶睿还要胡搅蛮缠,谁知陶睿非常利索地笑道:“那顺国公慢慢凑银子吧,下官也没想到看似风光的顺国公府竟这般落魄了,今日实在是失礼,下官告辞。”
顺国公还没因他的话发怒,陶睿已经带人走了,让他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第二天他特意进宫求见皇上,一进门就跪地认错,老泪横流地哭诉自家有多困难,自责没能为皇上分忧。
皇帝一边听他说一边批奏折,末了淡笑着安抚一句就让他回了。
顺国公得意洋洋,他就知道皇帝拉不下脸跟他要那银子,不然可就要背上逼死老臣的名声了。欠国库银子的人那么多,他要是第一个还银子,定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公敌,这种事万万不可妥协。反正法不责众,谁也拿他没办法,不然这账目也不会拖这么多年了。
可就在他安心在府中享受的时候,陶睿去齐御史家吃了顿家常便饭,紧接着齐御史便在朝堂上参了顺国公一本,指出顺国公府往外放印子钱,收很高的利;黄世子在青楼一掷千金与花魁共度春宵,还曾因花魁资助了一位穷书生,将那穷书生的右手打断,令其无法参考。
同时户部尚书也出列,指出陶睿在整顿田地时,发现顺国公府名下的田地有半数来历不明,细查下去,发现是顺国公府仗势欺人,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来的。
被逼迫的一个寡妇求助无门,投河自尽了。
皇帝皱眉大怒,“此案移交大理寺,若证据属实,朕定要严惩顺国公,以儆效尤!”
这件事一传出消息,顺国公就跌坐在椅子上冒了一身汗,随即他令人从青楼抓回黄世子,得知这些事情都是黄世子多年来无意中泄露的,气得亲手打断了黄世子的腿!
然而什么都晚了,大理寺很快查清楚证据,将他们一家下了大狱,而后判顺国公斩首,其余人抄家流放。
顺国公府被抄家当日,陶睿带人当众清点了顺国公府的财物,清账。
这招杀鸡儆猴,直接震到了所有官员心里。
第28章 冒牌世子爷28最强官员
顺国公被抄家斩首,很多人都提起了心,在想谁会是陶睿第二个讨债的对象。
结果等了几日,陶睿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休沐时约了三五个纨绔,请荣亲王最疼爱的小孙子出去玩了。
荣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他的孙子也就是皇帝是堂侄。这位小少爷平日就很爱玩,陶睿带他在欢喜楼玩了个遍,怕他不过瘾,还带他去京郊林子里打猎,猎了只丑陋凶狠的野猪,给小少爷带回去。
小少爷哪见过这样鲜血淋漓的狩猎啊,回去的时候还有点心有余悸,像吓着了似的。
但荣亲王问他是不是被陶睿欺负了,他还一口反驳:“谨之兄人好得很,处处妥帖生怕哪里不周全。我可是您的孙子,他敢欺负我吗?就是回头我得提醒他一下,不是谁都喜欢像他那么狩猎的,太凶残了,啧。”
荣亲王听了这话却没放松,陶睿狩猎凶残?他厉害是真的,但凶残血腥真谈不上,当初在围场狩猎的时候,陶睿猎到的老虎可是皮毛无损的,猎到的野猪也是一箭毙命,怎么可能这一次就鲜血淋漓吓到人了?
除非他是故意的!
荣亲王又仔细问了孙子玩乐的过程,叫他一个细节都不许漏,敏锐地发现几人打牌时,自家孙子输了郁闷,陶睿玩笑着说了一句荣王府富贵着呢,输这点算什么?而在自家孙子赢了不少银票后,陶睿又说了一句,这点只能当个零花。
荣亲王叫小孙子去休息,听小孙子哎呦哎呦地边走边喊大腿疼,再不骑马了什么的,不禁皱了皱眉,背手在房中来回踱步。
他的几个儿子站在旁边,互相看了看之后,问道:“父王可是忧虑陶睿醉翁之意不在酒?”
荣亲王点了下头,“不错。”
他站在窗边,叹息道:“发生这么多事,你们也该看出此人不是莽撞之人,其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他与荣王府素无来往,为何突然邀约?他提起荣王府的富贵便是敲打我们,叫我们自觉还上银子。”
荣亲王的长子满脸不悦,“这小儿也太猖狂了些,他怎么敢?”
“他如何不敢?他的意思,说不定就是皇上的意思。”荣亲王的小儿子皱眉给他们分析,“陶睿没直接上门讨债,而是用这种方法暗示,怕不只是让我们还银子这么简单。讨债最难讨的便是皇室,他可以找罪证扳倒顺国公,却不能随意动皇室中人,闹得难看,皇上也会面上无光。
他这是想让我们带头表率,并说服皇室中人还银子。”
“那我们不做这表率又如何?”
“那今日便只是个开始,他可能会哄骗我们的儿孙,带歪我们的后代,甚至让他们涉险遇到危机。别以为他不敢,今日他故意凶残血腥地猎杀野猪,就是在告诉我们,他有本事做出一切还完美脱身。方才我儿不是还为他辩解?那臭小子,平日看着还挺聪慧的,在陶睿面前如此蠢钝不堪!”
荣亲王听他们议论了一会儿,坐到桌案前下了决定,“还,我们就做这个表率。”
“父王?”
“做了这个表率,还能在皇上心中留下个好印象,和陶睿结个善缘。即便被其他人埋怨又如何?皇上定会找机会给我们好处以示嘉奖,这才是荣王府最需要的。
而且,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不顺皇上的意能有什么好下场?”
他这么一说,他的几个儿子都闭嘴了。
很快荣王府就行动起来,由荣亲王的长子亲自到户部查询几十年来的借账,回府清点好,大张旗鼓地到户部还银子。
荣亲王那能说会道的幼子就约见交好的皇室中人,那些亲王、郡王、公主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们还钱。
有两三家跟着还了之后,皇室中所有人几乎都动起来了,有的自觉还了,有的求见荣亲王之后还了,有的去皇上面前卖惨,还有的实在穷困提心吊胆。
这时候众臣才反应过来,原来陶睿讨债的第二个对象是荣亲王,还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起到了这样地震般地皇室还钱热潮。
那几个卖惨的,陶睿还真没去要,但那几个穷困担心的,陶睿直接在早朝上点了名。
“皇上,慎郡公、德平县主等人,拖欠国库少量债务。微臣明察暗访,确定他们生活困难,无力偿还,现状实在落魄。鉴于他们都是皇族中人,微臣提议,给他们每家送些金银财物和日常物件。不需多,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维持生活即可。
待日后他们有了偿还能力,再行偿还。
当然,若有朝一日发现有人弄虚作假,那作假之人也该承受欺君之罪的处罚。”
他成了陶睿的陪衬!
他用陶睿衬托自己十几年,如今他成了陶睿的陪衬,他整个人大受打击,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吃不喝,急得陶李氏团团转,简直心力交瘁。
而这还不算完,陶睿紧接着又开始闭门读书,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到第二年三月又参加了会试,高中会元。四月,他继续参加殿试,提出了当前水利问题最有效的改动。皇帝直接就点了他为状元!
连中三元,当初那些嘲讽陶睿买秀才功名的人都傻了,敢情陶睿这个“买”根本就不像别人是为了买个功名光宗耀祖,他这个“买”只是为了有个考举人的资格。
陶睿跨马游街的时候,简直全城的人都出来看了,扔到他身上的荷包、手帕那些东西,多到能开店了!
陶睿不得不用灵气包裹住身体,在表面薄薄的一层隔绝开那些东西,不然全打在身上谁也吃不消。
他对两侧的人们笑着拱手,路过欢喜楼的时候,陶家人早早就等在门口了,一看见人群过来,立马往外撒铜钱,高兴地直叫大家来沾喜气。人们聚在欢喜楼门口的样子,比欢喜楼开业都热闹。
对面茶楼二层,秦若戴着面纱站在窗边,看着骑在马上的陶睿,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这怎么可能?他不可能考上状元,他不可能,他什么都不会,他就是个草包啊……”
秦若不可置信地自言自语,说到后面却没了底气。因为她上辈子就没好好了解过陶睿,后来投了河,她根本不知道陶睿回到陶家之后有没有翻身,有没有读书考功名。难道是她忽视了什么,这一世从最开始就选错了?
陶斌落榜,她的整个信念都要崩塌了。如果这一世发展和上一世不同了,那她怎么办?她什么优势都没了!
第27章 冒牌世子爷27杀鸡儆猴
秦若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陶斌,她买通了宣谨侯府的下人,扮成丫鬟混了进去,找到陶斌。不管怎么样,陶斌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家族放弃了她,她靠秦家就只能一辈子被关,或者远嫁出去。
她只能逃出来找陶斌问清楚,她被关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陶斌正是最低谷的时期,秦若突然出现,表现几分心疼,再自责不该和他在一起,骂自己几句,陶斌就心软了。
在他看来,秦若才是最惨的那个,结果秦若听说他这边不好了,还特意逃出来见他,叫他怎么能不感动?
秦若很快从陶斌那里听说了一切。她简直怀疑自己记忆错乱,唯一令她庆幸的是,陶斌并不是能力不足才落榜的,而是受到了陶睿的影响,没答好。
想想这段时间发生多少事?陶斌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下次再考的话,还是会考上的。或者说等陶斌成了世子之后,那考不考就不重要了,找机会某个缺,即便是闲职也无所谓,他依然是未来的侯爷。
陶斌要面子,没和秦若说皇帝不封他的事,只说家里打算低调一段日子,还没请封。
秦若心里踏实很多,因为陶斌的态度明显是没怪她,对她还有情。甚至因为他们两个都很惨,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这是她的优势。只要操作得当,她还是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侯夫人。
秦若到了这时候反而愈发清醒,不是她不想走别的路,而是她想要荣华富贵,风风光光,只能走这一条路。秦家的态度、陶家的态度、别人对她的看法,这一切都决定着,她从来没有别的路可走。
所以秦若干脆不想陶睿的事了,只一心一意地鼓励陶斌,温柔地劝慰他,告诉他,他能行,他是最好的。
秦若住在了陶斌租的小院子里,在一个胡同最深处,有陶斌买来的丫鬟、婆子照顾着,时不时等陶斌来见面,劝陶斌努力上进,帮陶斌想办法挽回名声,就此消失在人前。
秦家晚了两日才知道秦若不见了,派人到处找了很久,结果一点消息也没有,只得放弃。秦大人和秦夫人为她不知多了多少白头发。
不过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再找陶睿麻烦了,开始避其锋芒,陶睿也真正和他们划清了界限,在新的岗位上开始大展拳脚。
陶睿考上状元后,皇帝没有按常规让他去翰林院做六品官,而是直接让他进户部做户部郎中,是五品官。
不管皇帝有多大的野心,将来要做什么,第一步都是先填充国库,只有国库充盈,才能实现他想做的事情。再者他五十岁了,下头几个皇子野心勃勃开始不安分,必然要想着法的碰财政。皇帝让陶睿进户部,也有查他们、让他们碰不得财政的意思。
众官员早知道皇帝看重陶睿,但没想到陶睿初入朝廷,就给了他实权,俨然是未来皇上跟前的红人了。一时间,同陶睿交好的人数都数不清。那些先前在观望的皇子们,也开始隐晦地给陶睿递来橄榄枝了。
他们是要小心再小心的,初步只是试探,因为陶睿目前是皇帝的人,他们还不确定能不能拉拢陶睿,万一人没拉拢到,还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先皇后当初生下了嫡长子,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可惜太子未满七岁便夭折了。先皇后会在生三公主的时候难产而死,有一大半的原因是那时候失去儿子,太过悲痛。
太子和先皇后死去后,皇帝就没再立太子,也没再立皇后。如今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就是四公主的母妃,萧贵妃。萧贵妃的儿子就是当今二皇子,称得上文武双全,表现很出众,有很多人支持。
原主被陶斌、秦若毁掉名声后,就是投靠了二皇子,他做纨绔的时候结交了好多狐朋狗友,他们家世都不错,喝醉的时候嘴上没个把门的,无意中冒出不少不该说的话。原主利用这些弱点威逼利诱,给二皇子扩展势力,为二皇子做见不得光的事。
所以二皇子才愿意给他一些好处,让他得以对付陶斌,也一次次在找茬的过程中,让陶斌得到了成长,得到了一些好处,得到了不错的名声。
后来陶斌投靠了三皇子,三皇子的母妃是四妃之首慧妃,实力不弱。陶斌拿出家中全部财物去支持三皇子,当时陶斌还被原主一次次衬托成了第一公子,考中进士证明了实力,渐渐得到三皇子的重视,最终弄死了原主。
整个过程中,原主就像一块垫脚石、一个好用的推手,非要和陶斌死磕,一次次找陶斌的茬,结果就是一次次给他送好处,害死了自己,成全了对手,得到了标准的反派结局。他人生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让陶斌成长了。
原主就是意外遇见了这样的未来,才宁愿将身体交给别人也不愿面对。如今陶睿从这些记忆中,也无法知道最终是谁得到了皇位。
除了22岁的二皇子和19岁的三皇子,还有刚刚14岁的四皇子也蠢蠢欲动想掺和夺嫡。再往下就只有一个才8岁的五皇子,还在学堂里读书呢。
陶睿按照记忆里二皇子和三皇子的性格、势力分析,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无论哪个皇子都干不过皇帝。皇帝老谋深算,别看五十岁了,野心还大着呢,只要足够健康,他恨不得再活五百年。
这就简单了,陶睿压根不需要管那几个皇子有没有本事,只要保证皇帝健康长寿,那几个皇子肯定没戏。
正好几位皇子都是试探,他也圆滑地打了太极拳将他们推了回去,没得罪人也没让他们摸清他的意思,怎么看都感觉他好像是一腔热血要好好办差的样子,就算没投靠他们也暂时不是威胁,将来还有机会拉拢。
陶睿用这种方法安抚住他们之后,立即开始用最快的速度理清大周财政。户部尚书得了皇帝指使,知道陶睿要秘密做些事情,在户部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必要时为他遮掩。
陶睿在户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回所有人欠国库的银子,整顿田产分布中混乱的部分。
这是非常得罪人的事,但陶睿以前是纨绔,现在靠着皇帝,他怕谁啊?
他穿上官服就带人去欠债者家门口堵人,也不知道他怎么盯的人,每次都能在大门口把人赌到。
他第一个讨上门的就是顺国公府,那位黄世子的家。
陶睿堵到顺国公便展开一个账单,朗声宣读顺国公府多次借款的账单。
顺国公脸色难看地道:“陶郎中,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是这么个烧法,当心把自己烧着了。”
陶睿笑着将账单递给冷骁,不卑不亢地应对,“顺国公息怒,下官也是按章办事。上到天子、下到乞儿,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针对谁的意思。还望顺国公不要为难下官,不然国库不丰,下官不好和皇上交代。”
冷骁将账单呈给顺国公身边的人,顺国公看到他一下子反应过来,这人是围场那次比试中,皇帝亲自送给陶睿的侍卫,乃是皇帝亲卫,是人都要给三分面子。陶睿让冷骁递账单,摆明了是拿皇帝压他。
顺国公心中一恼,“陶郎中倒是很会拿着鸡毛当令箭,府中如今困难,暂还不出银子,你晚些再来吧。”
顺国公以为陶睿还要胡搅蛮缠,谁知陶睿非常利索地笑道:“那顺国公慢慢凑银子吧,下官也没想到看似风光的顺国公府竟这般落魄了,今日实在是失礼,下官告辞。”
顺国公还没因他的话发怒,陶睿已经带人走了,让他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第二天他特意进宫求见皇上,一进门就跪地认错,老泪横流地哭诉自家有多困难,自责没能为皇上分忧。
皇帝一边听他说一边批奏折,末了淡笑着安抚一句就让他回了。
顺国公得意洋洋,他就知道皇帝拉不下脸跟他要那银子,不然可就要背上逼死老臣的名声了。欠国库银子的人那么多,他要是第一个还银子,定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公敌,这种事万万不可妥协。反正法不责众,谁也拿他没办法,不然这账目也不会拖这么多年了。
可就在他安心在府中享受的时候,陶睿去齐御史家吃了顿家常便饭,紧接着齐御史便在朝堂上参了顺国公一本,指出顺国公府往外放印子钱,收很高的利;黄世子在青楼一掷千金与花魁共度春宵,还曾因花魁资助了一位穷书生,将那穷书生的右手打断,令其无法参考。
同时户部尚书也出列,指出陶睿在整顿田地时,发现顺国公府名下的田地有半数来历不明,细查下去,发现是顺国公府仗势欺人,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来的。
被逼迫的一个寡妇求助无门,投河自尽了。
皇帝皱眉大怒,“此案移交大理寺,若证据属实,朕定要严惩顺国公,以儆效尤!”
这件事一传出消息,顺国公就跌坐在椅子上冒了一身汗,随即他令人从青楼抓回黄世子,得知这些事情都是黄世子多年来无意中泄露的,气得亲手打断了黄世子的腿!
然而什么都晚了,大理寺很快查清楚证据,将他们一家下了大狱,而后判顺国公斩首,其余人抄家流放。
顺国公府被抄家当日,陶睿带人当众清点了顺国公府的财物,清账。
这招杀鸡儆猴,直接震到了所有官员心里。
第28章 冒牌世子爷28最强官员
顺国公被抄家斩首,很多人都提起了心,在想谁会是陶睿第二个讨债的对象。
结果等了几日,陶睿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休沐时约了三五个纨绔,请荣亲王最疼爱的小孙子出去玩了。
荣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他的孙子也就是皇帝是堂侄。这位小少爷平日就很爱玩,陶睿带他在欢喜楼玩了个遍,怕他不过瘾,还带他去京郊林子里打猎,猎了只丑陋凶狠的野猪,给小少爷带回去。
小少爷哪见过这样鲜血淋漓的狩猎啊,回去的时候还有点心有余悸,像吓着了似的。
但荣亲王问他是不是被陶睿欺负了,他还一口反驳:“谨之兄人好得很,处处妥帖生怕哪里不周全。我可是您的孙子,他敢欺负我吗?就是回头我得提醒他一下,不是谁都喜欢像他那么狩猎的,太凶残了,啧。”
荣亲王听了这话却没放松,陶睿狩猎凶残?他厉害是真的,但凶残血腥真谈不上,当初在围场狩猎的时候,陶睿猎到的老虎可是皮毛无损的,猎到的野猪也是一箭毙命,怎么可能这一次就鲜血淋漓吓到人了?
除非他是故意的!
荣亲王又仔细问了孙子玩乐的过程,叫他一个细节都不许漏,敏锐地发现几人打牌时,自家孙子输了郁闷,陶睿玩笑着说了一句荣王府富贵着呢,输这点算什么?而在自家孙子赢了不少银票后,陶睿又说了一句,这点只能当个零花。
荣亲王叫小孙子去休息,听小孙子哎呦哎呦地边走边喊大腿疼,再不骑马了什么的,不禁皱了皱眉,背手在房中来回踱步。
他的几个儿子站在旁边,互相看了看之后,问道:“父王可是忧虑陶睿醉翁之意不在酒?”
荣亲王点了下头,“不错。”
他站在窗边,叹息道:“发生这么多事,你们也该看出此人不是莽撞之人,其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他与荣王府素无来往,为何突然邀约?他提起荣王府的富贵便是敲打我们,叫我们自觉还上银子。”
荣亲王的长子满脸不悦,“这小儿也太猖狂了些,他怎么敢?”
“他如何不敢?他的意思,说不定就是皇上的意思。”荣亲王的小儿子皱眉给他们分析,“陶睿没直接上门讨债,而是用这种方法暗示,怕不只是让我们还银子这么简单。讨债最难讨的便是皇室,他可以找罪证扳倒顺国公,却不能随意动皇室中人,闹得难看,皇上也会面上无光。
他这是想让我们带头表率,并说服皇室中人还银子。”
“那我们不做这表率又如何?”
“那今日便只是个开始,他可能会哄骗我们的儿孙,带歪我们的后代,甚至让他们涉险遇到危机。别以为他不敢,今日他故意凶残血腥地猎杀野猪,就是在告诉我们,他有本事做出一切还完美脱身。方才我儿不是还为他辩解?那臭小子,平日看着还挺聪慧的,在陶睿面前如此蠢钝不堪!”
荣亲王听他们议论了一会儿,坐到桌案前下了决定,“还,我们就做这个表率。”
“父王?”
“做了这个表率,还能在皇上心中留下个好印象,和陶睿结个善缘。即便被其他人埋怨又如何?皇上定会找机会给我们好处以示嘉奖,这才是荣王府最需要的。
而且,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不顺皇上的意能有什么好下场?”
他这么一说,他的几个儿子都闭嘴了。
很快荣王府就行动起来,由荣亲王的长子亲自到户部查询几十年来的借账,回府清点好,大张旗鼓地到户部还银子。
荣亲王那能说会道的幼子就约见交好的皇室中人,那些亲王、郡王、公主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们还钱。
有两三家跟着还了之后,皇室中所有人几乎都动起来了,有的自觉还了,有的求见荣亲王之后还了,有的去皇上面前卖惨,还有的实在穷困提心吊胆。
这时候众臣才反应过来,原来陶睿讨债的第二个对象是荣亲王,还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起到了这样地震般地皇室还钱热潮。
那几个卖惨的,陶睿还真没去要,但那几个穷困担心的,陶睿直接在早朝上点了名。
“皇上,慎郡公、德平县主等人,拖欠国库少量债务。微臣明察暗访,确定他们生活困难,无力偿还,现状实在落魄。鉴于他们都是皇族中人,微臣提议,给他们每家送些金银财物和日常物件。不需多,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维持生活即可。
待日后他们有了偿还能力,再行偿还。
当然,若有朝一日发现有人弄虚作假,那作假之人也该承受欺君之罪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