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慕太后精神不太好,请安之后就教人散了,独留慕桑说说话。
慕桑心里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微笑着问慕太后:“母后今日为何事忧愁?我帮老祖宗想想法子。”
慕太后愁烦的蹙着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能有什么事,说来说去都是宫里的这些事了。杨氏在宫中经营多年,到处都是她的得力助手,熹太贵妃当年把持前朝后宫,布下的人手到如今都没有处理干净。这宫里处处都有别人的眼线,住不安生啊。”
人心难测,慕太后的担忧有道理,杨氏一簇是罪有应得,但留下的摊子还没处理完,这宫里多少人谁知道是人是鬼,当年熹太贵妃的人手就从三十岁以上的宫人里筛选查询,以新换旧天理昭昭,这腐朽的宫里该换一批新鲜的血液了,不然怎么推动这个古老的宫殿走下去?
慕桑笑道:“老祖宗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今日我本要求老祖宗一个恩典,没想到老祖宗想到我前头去了,果然有个词叫老谋深算,如今才真正儿领教了。”
这一句搞怪的话逗得太后娘娘开怀大笑,手指着她的鼻尖笑骂道:“这小泼猴,又来讨打,成语这么用,也不怕教你的夫子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慕桑见太后娘娘笑了,自己也跟着开心了许多,又怕太后娘娘闷着,随意找话题:“前几天读了一本杂传,里面的词儿写的有趣,倒是和母后今日提的话有些关联。”
慕太后感兴趣道:“哦,如此说来听听,是怎么个关联法。”
“从前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书生写的诗,名曰《上阳白发人》。”慕桑拉开说书人的架势,一本正经的开口:“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语调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说完自我感觉良好,可看着满殿的人不说话,心里纳闷,不应该呀,老白的诗可是流传千古的,没道理不好呀!
慕太后别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叹了一口气。
慕桑接着说道:“还是老祖宗念着宫人,知道他们离家的苦,刚入宫时十六,到六十时还在宫里,父母亲人分别之苦谁人知?母后真真是菩萨转世,提出放宫女出宫这一大善举,真真是菩萨心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她是真的很赞同这个政策的,没道理一直让她们大好的年华蹉跎在宫里,虚度光阴。
欢喜着向慕太后道谢:“多谢老祖宗体恤她们,妾替她们多谢老祖宗恩典。万岁爷哪里……”
慕太后看出了她的迟疑,接口道:“皇帝请安的时候我提一提。”
“多谢太后娘娘。”慕桑喜不胜喜。
她的欢喜太后娘娘看在眼里了,也明白她的心思。
有这么好的事了,慕桑一刻也坐不住了,就要立刻回宫商量出一个章程。
慕太后眼睛里有欢喜,可更多的是担忧:“还是小孩子心性,喜怒哀乐都显在脸上了。”
喜嬷嬷在一旁宽慰太后娘娘:“娘娘太严格了,贵妃娘娘心性纯真无邪,在宫里最难得的就是心思纯懿,这些年贵妃娘娘对万岁爷的情意奴婢始终都看在眼里,是个难得的深情人。”
慕太后倚在身后的锦缎绣蝙蝠嬉春大引枕上,闭着眼睛养神:“哀家又何尝不知道,难得她来求我一次,晚膳请皇帝来启祥宫。”
喜嬷嬷高兴的答道:“是,奴婢这就吩咐小厨房做万岁爷爱吃的食膳。”
处理完折子后成帝如约而至,他一来慕太后就叫人摆上晚膳,一道道菜都是他偏爱的,他们母子两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殿里一片安静。
用过晚膳之后,母子两人坐在黑漆万字不断头三围罗汉床闲话家常。
慕太后端着汝窑豆青三虾图盖碗茶杯喝饭后养身茶,随意说道:“哀家今日看了一首诗,心绪不宁。”慕太后示意喜嬷嬷把一份书信呈给成帝,继续说道:“诗里的宫女生活悲凉无望,读了就觉得教人心酸。宫女小小年纪就离开故土家乡,忍受与双亲姊妹兄弟分离的苦痛,都是父母生养的,哀家就心想,不如她们一个恩典,早早出宫和父母双亲团聚罢了。”
成帝读完诗面色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的点着珊瑚炕桌,最后道:“母后说的是,就依母后的意思办。”
慕桑心里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微笑着问慕太后:“母后今日为何事忧愁?我帮老祖宗想想法子。”
慕太后愁烦的蹙着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能有什么事,说来说去都是宫里的这些事了。杨氏在宫中经营多年,到处都是她的得力助手,熹太贵妃当年把持前朝后宫,布下的人手到如今都没有处理干净。这宫里处处都有别人的眼线,住不安生啊。”
人心难测,慕太后的担忧有道理,杨氏一簇是罪有应得,但留下的摊子还没处理完,这宫里多少人谁知道是人是鬼,当年熹太贵妃的人手就从三十岁以上的宫人里筛选查询,以新换旧天理昭昭,这腐朽的宫里该换一批新鲜的血液了,不然怎么推动这个古老的宫殿走下去?
慕桑笑道:“老祖宗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今日我本要求老祖宗一个恩典,没想到老祖宗想到我前头去了,果然有个词叫老谋深算,如今才真正儿领教了。”
这一句搞怪的话逗得太后娘娘开怀大笑,手指着她的鼻尖笑骂道:“这小泼猴,又来讨打,成语这么用,也不怕教你的夫子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慕桑见太后娘娘笑了,自己也跟着开心了许多,又怕太后娘娘闷着,随意找话题:“前几天读了一本杂传,里面的词儿写的有趣,倒是和母后今日提的话有些关联。”
慕太后感兴趣道:“哦,如此说来听听,是怎么个关联法。”
“从前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书生写的诗,名曰《上阳白发人》。”慕桑拉开说书人的架势,一本正经的开口:“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语调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说完自我感觉良好,可看着满殿的人不说话,心里纳闷,不应该呀,老白的诗可是流传千古的,没道理不好呀!
慕太后别有深意的看了她一眼,叹了一口气。
慕桑接着说道:“还是老祖宗念着宫人,知道他们离家的苦,刚入宫时十六,到六十时还在宫里,父母亲人分别之苦谁人知?母后真真是菩萨转世,提出放宫女出宫这一大善举,真真是菩萨心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她是真的很赞同这个政策的,没道理一直让她们大好的年华蹉跎在宫里,虚度光阴。
欢喜着向慕太后道谢:“多谢老祖宗体恤她们,妾替她们多谢老祖宗恩典。万岁爷哪里……”
慕太后看出了她的迟疑,接口道:“皇帝请安的时候我提一提。”
“多谢太后娘娘。”慕桑喜不胜喜。
她的欢喜太后娘娘看在眼里了,也明白她的心思。
有这么好的事了,慕桑一刻也坐不住了,就要立刻回宫商量出一个章程。
慕太后眼睛里有欢喜,可更多的是担忧:“还是小孩子心性,喜怒哀乐都显在脸上了。”
喜嬷嬷在一旁宽慰太后娘娘:“娘娘太严格了,贵妃娘娘心性纯真无邪,在宫里最难得的就是心思纯懿,这些年贵妃娘娘对万岁爷的情意奴婢始终都看在眼里,是个难得的深情人。”
慕太后倚在身后的锦缎绣蝙蝠嬉春大引枕上,闭着眼睛养神:“哀家又何尝不知道,难得她来求我一次,晚膳请皇帝来启祥宫。”
喜嬷嬷高兴的答道:“是,奴婢这就吩咐小厨房做万岁爷爱吃的食膳。”
处理完折子后成帝如约而至,他一来慕太后就叫人摆上晚膳,一道道菜都是他偏爱的,他们母子两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殿里一片安静。
用过晚膳之后,母子两人坐在黑漆万字不断头三围罗汉床闲话家常。
慕太后端着汝窑豆青三虾图盖碗茶杯喝饭后养身茶,随意说道:“哀家今日看了一首诗,心绪不宁。”慕太后示意喜嬷嬷把一份书信呈给成帝,继续说道:“诗里的宫女生活悲凉无望,读了就觉得教人心酸。宫女小小年纪就离开故土家乡,忍受与双亲姊妹兄弟分离的苦痛,都是父母生养的,哀家就心想,不如她们一个恩典,早早出宫和父母双亲团聚罢了。”
成帝读完诗面色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的点着珊瑚炕桌,最后道:“母后说的是,就依母后的意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