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谢三却又开口道:“我原本早就猜到了七八分,这些年却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曾经为我姐姐抱屈,一直替她感到不值得。
  后来我才明白,王恒就算是个傻逼,我姐爱他就是爱了,她是甘愿把王恒捧在心尖,当作自己的命来爱的。倘若是你出了同样的事,我也会做出跟我姐做出一样的选择。
  我没有权利质疑我姐看人的眼光。只是王恒这人性格偏激,手段太过阴狠。王家又是一潭浑水。等我想办法接回姐姐,我们便不再同他们牵扯了。”
  他完全是一副和董香香商量的语气,董香香想了想才开口道:“三哥才是咱们家的大当家,什么事我都听三哥的。反正你站哪里,我就站哪里。”
  谢三听了她的话,忍不住又笑了一声。然后,随口说道:“那你下次遇见什么事,可都要好好向我报道。”
  董香香也忍不住笑了一声。“好呀。”
  从那天之后,董香香再也没见过张家姐弟和王家人。
  董香香和谢三说白了,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市民罢了。外面那些国际民生的大事,大体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很长时间里,谢三都没再去倒腾他的古董买卖了。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媳妇、孩子和小糕点铺上面。
  谢三这人虽然有些狂傲,却很尊重白师傅,爷俩的关系特别好。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白师傅就习惯了有什么事都找谢三商量。谢三也总是能给白师傅想到好办法。糕点铺也在爷俩的管理下,生意也越来越好。
  时间一久,董香香就发现家里还真是大事小事都由三哥做主了。对此,她也只是笑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1982年的春节前夕,由于今年糕点铺的生意好。
  谢三干脆就做主,大年二九,就给店里所有的人包了大红包。
  在他们店里做事的人都笑称,八珍斋虽小,可是老板和老板的男人都很厚道人,从来不亏待他们。
  他们私底下会把谢三哥叫作“老板的男人”,董香香听了这个称呼,心里暗爽的同时,却也有点紧张。她也生怕三哥会多想。这人最爱颜面了。
  可出人意料的是,谢三暂时没闲心在意这些事。
  他很早就把心思都放在给小猴宝宝们过生日上面了。
  由于宝宝就要满一岁了,谢三打算按照古礼,给孩子们抓周。董香香从没见识过小孩抓周,自然所有的事都听三哥的安排。
  到了大年三十的上午十点,两个猴宝宝吃饱了饭,就被抱进了客厅里。毯子上摆了笔墨、印章、算盘、钱币、鸡腿、尺、葱、蒜、芹菜、木剑等共计十八样。
  小猴宝宝们一边玩一边爬,周围围了一圈大人安安静静地看着他们。
  董香香就见他们家那个特别调皮的小猴哥哥,爬过去直接把那根小葱给抓起来了。就跟拿着鞭子似的,一个劲地抽打。玩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往前爬了。可手里那葱就是一直拿着。这小猴宝宝也不怕葱味。
  又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过去把一颗小芹菜抓起来了,继续甩芹菜玩。
  董香香看着这又是葱又是芹菜的,心里顿时觉得格外酸爽。不是都应该拿宝剑书本什么的么。莫非她儿子将来要当个大厨?三哥也真是,怎么放了这么多食材在上面?
  谢三眼见着差不多了,上前抱起小猴哥哥,那孩子仍是左手葱右手芹菜,咿咿呀呀地玩得高兴。
  没办法,董香香很揪心地去抱小猴妹妹。那小丫头到底是个安静老实的性子,也不知道抓住了什么东西,坐在那就不动了。
  董香香抱起来一看,她闺女居然拿起了一头大蒜。
  得,这两孩子都是好样,将来都会继承她的衣钵。
  这时候,老太太却开口道:“将来咱们家猴哥哥聪明(葱)又勤快(芹菜)。咱们家猴妹妹是个心里有成算(蒜)的。”
  董香香这才知道还有这么个说法。不管怎么说,这可比当大厨要好多吧?董香香稍微安心地同时,却又不免怀疑。这两孩子怎么回事,完全不怕葱蒜的重口味?
  第97章 又一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 全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又顺带手的给两个小猴宝宝把生日也给过了。
  到了大年初二,谢三和董香香一人抱着一个孩子, 大包小包的,就回昌平县城的娘家过年去了。
  他们刚到了车站,远远就看见许国梁在站台里等着。
  一看见他们一家四口, 大人带着孩子,还带着大包东西, 许国梁就想上前帮着抱孩子。
  可董香香怀里的小猴妹妹并不想让他抱抱,一个劲往妈妈怀里缩。弄得许国梁不禁有些尴尬。
  没办法,他只得接过了董香香和谢三的包袱。嘴里还忍不住念叨着, “不都说外甥像舅舅么?你家这宝宝怎么也跟我不亲呢。小元宝也是这样。”
  元宝是许母给许国梁和董香香生的弟弟,比董香香家的孩子还小三个月。
  董香香心里说, 这要真像了许国梁, 两孩子就完了。只是这话她,也不好当着许国梁的面说出来。
  反倒是谢三并不打算给许国梁留面子, 随口说道:“孩子只要跟我这个当爹的亲就完了,你要是真想亲近孩子,早点结婚自己生了孩子也就是了。”
  许国梁听了他的话,半响没有言语。这几个月里,他又跟徐璐媛分手了。
  大概是闹得皮实了。这一次徐璐媛也没哭没闹,他们已经几个月没有说话了。后来听说,徐璐媛又交了个外国华侨的男朋友。
  许国梁心里不但没有遗憾,反倒是多了几分庆幸。他身上的负担, 好像在一夕之间都被卸掉了似的。
  后来,许国梁开始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他投的稿子也被选中了,经常能收到一笔报社的稿费。
  许国梁这种识时务,又谦虚勤恳的态度,很快就重新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老师的谅解。
  他偶尔再遇见徐璐媛,两人也能心平气和地错身而过。
  徐璐媛一开始或许还想等着许国梁来道歉,可是久等他不来,她又开启了一段新的恋情,慢慢地也就跟许国梁断掉了。
  经过了这么一段感情,许国梁并不想那么快就开展一段新的恋情。
  所以,谢三提起结婚孩子的事,许国梁也不接话。
  刚好这时候,谢三怀里的小猴哥嘴里含含糊糊地蹦出一个字来。“舅……”
  连发音都不清楚,许国梁却认定孩子就是在喊他。于是,忍不住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宝宝,问道:“都会说话了?这孩子不是刚满一岁么?”
  谢三却一脸波澜不惊。“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们家这小猴崽子八九个月的时候,就会叫爸妈了。现在都能喊爷爷奶奶了。”
  许国梁听了他的话,反而更加惊奇了,忍不住凑过去说道。“这孩子可太聪明了,你可别猴猴地叫他了。”
  谢三却一脸不以为然。“猴是宝宝们的乳名,只有这么叫,才能压住他们的福气。”
  他们正说着,小猴哥哥不老实地在谢三怀里扭动了一下,叫了一声“爸”。
  谢三忍不住轻轻拍了孩子一下,嘴里说道:“今天去外婆家,你作为哥哥要懂礼知道么。”
  许国梁听他这么教孩子,差点没晕倒。一岁不到的孩子懂什么礼?这谢三也太乱来了。
  偏偏,那小猴宝宝似乎早就习惯父亲这种教育了,居然还哼哼两声,算是答应了。
  一时间,许国梁就觉得这猴哥哥还真是聪明。他又忍不住看向董香香怀里的猴妹妹,问道:
  “这孩子也会叫人么?”
  董香香看了看他,随口说道:“妹妹,还不会说话呢。”
  “啊?不是都说女孩比男孩先说话么?”许国梁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
  董香香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也不搭腔。
  许国梁心里顿时觉得很有趣,董香香怀里的小女孩眉眼都像极了谢三,特别是那双漂亮的大眼睛。
  只是董香香瞥许国梁的时候,那小女孩也跟着妈妈一起看了过来。仔细一看,这对母女的眼神很像。
  一时间,许国梁突然多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只觉得子孙之间的传承很神奇。
  然而,他无意中说得那些话,多少有点戳中了董香香的心事。
  他们家这对小猴宝宝,哥哥真的跟孙悟空一样能闹腾,自打能爬之后就到处乱窜。房子里几乎已经容不下他了。
  没办法,谢三早就开始给孩子念书了,也不管孩子能听懂多少。
  跟猴哥哥比起来,猴妹妹却是极其安静的小姑娘。
  她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自己的手指头,或者董香香给买的小布老虎。
  猴哥哥有时候很调皮,故意去欺负妹妹。一开始妹妹几乎不去理会他。倘若是被惹急了,直接就把哥哥压倒在地。双胞胎真闹起来,哥哥未必打得过妹妹。
  谢三见他们这样,忍不住跟董香香叹道。“两个孩子性格也不知道随了谁。”
  董香香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后来猴哥哥会说话了,董香香也曾经担心过,妹妹还不会开口叫人的事情。
  谢三却让她不要太过担心。董香香一再追问,谢三才说起:“我小时候说话就晚,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不过咱们家猴哥太能折腾了。再过两年,我就给他开蒙,教他背书,一定要好好煞煞他的性子才是。”
  董香香听了这话,也就没在继续追问过。只是她心里却突然觉得,他们家小猴妹妹运气好像特别好。
  小猴哥哥调皮得太过了,三哥早就做好准备,等着要收拾他了。小猴妹妹老实乖巧,说话都晚。一时间,三哥也就没想对她动手。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运气吧?
  几个人一路说着,就到了马家。
  许母和马厂长结婚后,干脆也住进了城西糕点厂的家属区里。马厂长的房子也还算宽敞。几个大人和孩子,房间里也不算挤。
  由于平时实在太忙了,母女两也没时间相见。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董香香仔细一看,就发现母亲生完孩子调理得特别好。
  整个人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而且脸上还白胖了些。特别是马叔总是时时刻刻都注意着母亲,母亲需要什么东西,那边马叔已经很自然地递过来了。看得出来,马叔对母亲很好。
  另一边,许母也在打量着董香香。此时的董香香是真的长大了,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一种温柔又随和的气质。特别是她看着谢三的时候,满脸都是幸福。看着自己闺女,如今儿女双全,丈夫对她又好,许母也就放下心来。
  一时间,母女俩相视一笑,只觉得岁月静好。
  后来,许母趁着在厨房里做饭的功夫,才对董香香说:“这一二年来,还真是发生了不少的事。后来,我仔细想想还真是托了你这丫头的福。我这辈子养了你,算是走了大运了。”
  董香香听了这话,就忍不住笑道:“您这是哪里的话?说起来,我还是走了大运,才能有一个您这样的母亲。”
  许母也笑着说:“你就别谦虚了。没有你的话,瓜子厂的生意哪能这么一帆风顺的?”
  原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开展之后,大批的农民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也催生出许多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
  许母又对董香香说:“这几年单单是咱们小西庄附近,各村各庄都开办了不少小厂。去年春天,上面下发文件要求整顿企业。一时间,很多乡镇厂都因为拿不到材料,陷入了危机。咱们小西庄瓜子厂却因为自给自足,为农产品服务,并没受到太多影响。
  到现在,你大爷他们说起这事来,还说是托了你的福呢。当初,如果不是你拿了那份报纸给许红旗看,咱们三队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就在地里种上瓜子。如果不种瓜子,光靠从外面进瓜子的话,到现在咱们的厂子也会受到打击。”
  许母只觉得,从一开始卖瓜子,她们就是一步紧挨着一步,分毫不错地一路往前走。所以,到了现在,他们的厂子才能走得又快又稳,抵挡住一些变革的冲击。
  倘若当时一步没跟上,他们的瓜子厂很可能早就失败了。细想起来,最初的每走一步,无一不是董香香在穿针引线,推波助澜。
  不管董香香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一手帮她建立起这样一个企业来。所以,许母才会生出这样的感概。
  她甚至觉得,倘若没有董香香这个闺女,她很可能还在田里种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