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第118章
在王琇芸进宫之前, 赵四再三保证会照顾好,便是如此, 王修晋仍是不放心,在他眼里, 皇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好好的人进去, 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王修晋在外面担忧得不行, 晚上睡不好,早晨便顶着黑眼圈做事。王修晋准备把之前赵四给他的房子收拾出来,只要不出意外,长姐大概要长居于京城, 大哥便是没有回京城做官,也会带着媳妇进京, 总住在岳家到底不是个事。而他日后也要将产业一点点的转到京城。
首先便是在京城开粮铺, 寻找铺子的时候,王修晋想着买两个连着的铺子,一间做粮铺,另一间做私房小吃部。与酒楼不同, 小吃部里以卖各地小吃为主, 每天只做六桌菜,多了不做, 天气不好不做,想要休息时不做……开不开门全看东家的心情。王修晋想着把刘姐叫到京城来,前期是他向刘姐说明一些小吃的做法, 然后让刘姐试着做,味道不错就定到菜谱里,味道若是不好,就慢慢的改进。不论什么时候,衣食住行都是人们最为需求的东西。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京城转了几天,才寻到一处合意的铺子,前为两间两层铺,后有两进的院子,地点位于京城最有名的特殊服务一条胡同和行业的铺子交汇处,铺子要价不低,在此开个酒楼绝对赚钱,开粮铺倒是有些偏了。王修晋倒不在意,往年运进京的蟹田米,都是进了皇宫,别说百姓想吃,就是当官的想吃都难吃得上。也不知能不能请皇上下个皇室专用的名头,到时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王修晋准备把前面的三层铺,除却一楼相隔之外,两层打通,既然要做私房,那么里面的装修一定要特别,且桌位也不能摆在大厅,而是全以包房为主,每间包房各有特色。买下铺子,王修晋算是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便如何装修。
转到杂货铺,见到在铺子里米掌柜,身边多了李将军的身影,李将军见王修晋和自家小子一起进来,便叫开儿子,让王修晋和米掌柜谈事。之前在通信的时候,王修晋已经知道米掌柜仍在外做事,心里着实佩服李家的行事,也替米掌柜开心。米掌柜这是进了武官家,对什么文人那套规矩不怎么看得上眼,若是进了文人之家,米掌柜怕是难再出府。
米掌柜见到王修晋比以前热情多了,听说王修晋想要寻人收拾铺子,立刻帮着挑了几位可靠的手艺人。还让王修晋有什么需要只管说,他这里没有,便派人出去寻。摆设的事,先不急,他也不准备把屋子里弄得花里胡哨的,只是吃饭的地方,还是简单一些的好。
米掌柜并不是一整天都在铺子里,将军府后宅的事也由他管着,王修晋此次进京并没有住在李府,而是住在赵四的一处宅院里,米掌柜理解王修晋因为其姐的事想要避讳。米掌柜进了将军府后,待李菻善兄妹视如己出,对两个庶子也不亏待。后宅也被他管得井井有条,便是时不时起刺的老三媳妇也被他收拾得变老实。李家的后宅彻底的安静了,这些日子,米掌柜忙着给小叔子寻第二任夫人。
王修晋有听李菻善提过,不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也没啥合适的人选可提供。在杂货铺小坐了一会儿,王修晋便要回去了,他看得出米掌柜是真的很忙,而李将军也时不时的往他们这边望,让他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去。离开杂货铺,李菻善小声的开口,“四皇子在酒楼订了位置。”
得,晚上饭有地解决了,正好也有事想和赵四商谈。见到赵四,王修晋最先问的便是长姐在宫中如何。赵四笑呵呵的说着琇芸妹子在宫里学习规矩,父皇把琇芸妹子养在皇后的名下,虽是义女,却也能沾个“嫡”字。皇后碍于父亲面子,对待琇芸妹子还是不错的,且生出了其他的念头,比方说向父皇提议把琇芸妹子指给她侄儿。
王修晋一听就不乐意了,皇后为人怎么样,他不清楚,但是皇后的侄儿在京城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仗着姑母是皇后,没少干出缺德的事,家中已有妻室,把长姐指给他,是做正室还是妾。
“琇芸妹子可聪明了,未着了皇后的道。”赵四一脸的得意,仿佛王琇芸是他亲妹子一般。“昨儿皇后把她嫂子招进宫,以为她们俩合一起能算计琇芸妹子、”
赵四说得轻快,可王修晋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长姐会不会因为躲过皇后的算计,而被皇后记恨上,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更不好过了。皇后会不会因为此次没成,而后再继续做什么,王修晋恨不得冲进宫里,找皇上说道说道,再把姐姐从宫里接出来。
“别担心,琇芸妹子聪明着呢!不会有事的,几天后便是行大礼的日子,当天就会旨婚。”赵四看出王修晋的担忧,便出言安慰,只是他的安慰显得略有些苍白,反而让王修晋更是担心,离大礼之日还有数日,谁能保证在这段日子里不会出岔子,
王修晋在宫外再担忧,也没办法进宫跟在长姐身边,只有在外面干着急,连原本要和赵四商谈的事也被抛到了脑后。王修晋原本想提议在京郊办起花生油工坊,以京城为中心,销售数城,另外单开一单线,专为皇上生产御用橄榄油。在京城办厂,能省下不少运输费用,能够将这附近几个城的花生油价格降下来一些。但,因为王琇芸的事,王修晋便把此事忘记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册封大礼即将举行,王琇芸也从宫中回到在四皇子准备的院子,等册封之日,便从这里去往祭祀告天的地方。
按理说收个义女,用不着这么隆重,但是皇上就想搞得大些,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认了个女儿。当然皇上这么做最大的原因是文官太过闹腾,自从他说认女之后,文官闹腾得让皇上觉得烦了,他们越不想让他舒坦,皇上就越不顺着他们的意。王修晋听到赵四的话后,只说了一句,“更年期。”
不管因为什么,王琇芸被册封被公主的大礼非常的隆重,便是皇上的嫡女册封,也不会有此荣耀。王修晋却是非常忧心,同时在心时也下了决定,以后要抱住皇上的大腿,顺便一定要让赵四上位,不然,一旦皇上去了,长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册封仪式结束,旨婚的圣旨紧跟着下来,王琇芸被指给了一位驻守在边关的宋大将军的嫡长子——宋弘毅。王修晋听到人选之后,松了口气。之后皇上颁给他的圣旨,不准确的说是给王家的圣旨,让王修晋呆愣了很久,皇上将以前的王家宅子归还给他们家。
拿到圣旨之后,有太监便把全锁门的钥匙送上。接过钥匙,王修晋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不是没想过将房子买回来,便是不去住,就是放在那里,也能显示他们家以前也曾辉煌。可,王修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以为这样的方式又拿回房子。
推开大门,入眼的并没有杂乱,而是非常整洁,像是有人专门收拾过一样,走过前院,步入后院,便能看出杂乱,院落里杂草丛生,甚至铺好的石子路也长出杂草,推开房门,里面布满了灰掉,蜘蛛网,放在上辈子,妥妥的鬼屋。
房子修葺起来并不容易,但是王修晋就想把房子修好,在长姐明年出嫁时,能从这里出门。从收回房子那天起,王修晋便在思考如何修整大宅,也因为院子的事,王修晋不得不放弃之前装修房子的计划,还有请父母进京的事。母亲对进京没有反感,主要是父亲,估计说动父亲非常难。
王修晋盘算得很好,可是皇上明摆着要让王琇芸从宫中出嫁,且嫁妆,皇上也准备一份。王修晋表示,皇上还真把长姐当亲女儿不成,连嫁妆都准备好,这不是要跟父亲抢女儿?给父亲的信中,王修晋把此猜测写了出来,当王涣之看完信后气得不行,便是这样,也没应下进京之事,让王修晋好好准备琇芸出嫁一事,并称夫人不日进京。
王修晋长叹父亲古怪的脾气,也不知他在坚持什么,就为了破面子,女儿出门都不露面,以后长姐在婆家会不会因此而被另眼相看?王琇芸得知父亲不进京,非但没生气,反而还松了口气。自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后,王琇芸在心里对父亲始终有个梗,且回村后,父亲给她的印象一直是不靠谱,即便是后来建了个学堂,也未能让王琇芸改变想法。
王琇芸清楚出嫁那天,双亲在场有多重要,但她就是不希望父亲在场。
第119章
皇上的义女大婚, 便是不从宫里出嫁,其排场自然不会小。王修晋之前给长姐准备的嫁妆, 放在乡野小城绝对可以称为独一份,但在京城便不算什么。王修晋盘算着要添些什么的时候, 比王琇芸年长的皇子纷纷送上礼单, 还有皇后和妃嫔准备的东西, 最后便是皇上送来的长长的嫁妆礼单。加起来远超二十台嫁妆, 王修晋不知这个算多还是算少,又没有可打听的人,将军府倒是有位女眷,但和李菻善的关系不太友好, 去问她,他还怕对方不能以实相告, 在长姐大婚的日子惹出笑话
与春家, 虽说上门,对方会热情相待,可王修晋总觉得差了一层关系。王修晋急得不行,算着母亲到京城的日子, 又急着收着房子, 没几日,王修晋便瘦了一大圈, 让李菻善看得那叫一个心疼,成天的从家中带补品给王修烜。王琇芸也想帮着弟弟,只是从册封大礼结束之后, 她就变得忙了起来,这个递帖子,那个相邀,便是挑了挑,拒了拒,还有一些是必须要见要赴约。随着王琇芸出宫的,还有一位老官。老官曾照顾过年幼的皇上,对宫里的事十分清楚,是皇上特意旨给王琇芸。
老官年约六十岁左右,保养得十分好,在古代六十岁上下便是长寿之人,能活到七十岁便已是不得了,能活到百岁的,更能得皇上的奖赏。在宫里,六十岁的老官,大多都已不做事,有能力的掌柜一司,没能力的,估计早就放出宫。皇上给王琇芸一位老官,是对王琇芸的看中,而跟着王琇芸的老官也不敢自自持身份,对待王琇芸十分的用心,也使得王琇芸在京城中,很快站稳了脚,没有人敢慢待王琇芸,更不会有人敢提王琇芸罪臣之女的出身。出算是给王修晋解了一些后顾之忧,不然要忙那么多事,还要成天担忧长姐出去会不会被欺负,劳体又累心,怕不只是受一圈的事。
王家大宅用了一个多月便修葺完,王修晋想用的人没用上,赵四把他手底下搞建筑的人全都派了过来。大宅里除了主厅只是做修葺,其他几个大院几乎都是拆了重建。这几年京城出了一家铁柱工坊,专门生产铁柱。解决了不少京城内的无业人员的营生问题,也因为有了此工坊,才使得建筑的速度加快很多。
大宅修葺完成没多久,王夫人便抵达京城,同行而来的还有王春氏和王家的嫡长孙,一路的舟车劳顿,让王智渊发蔫,见到王修晋特别委屈的看着小叔,伸出小手要抱抱。王修晋忙接过侄子,也不知是他瘦了的原因,还是侄子长胖了,他有些抱不动侄子了。
王智渊被小叔抱起后,便赖着不动,谁劝都不离开小叔,王修晋只能跟着上了马车,让仆人将马车直接驾到王家大宅。王夫人已经知道宅子归还给他们家,心情颇为复杂。第一次进京,王夫人便是入住王家大宅,一住就是十几年,在大宅里有了女儿,又有了幺子,原本以为她会在大宅里看着儿女长大成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王家倒了,举家迁回老家,在路上落下一身的病,便是如今能够站起走动几步,但身子骨远不及以前。
从搬出王家大宅之日起,王夫人就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站在大门口,望着御赐的门匾……王宅。王夫人眼泪流了出来,身边的丫头忙送上手绢,王修晋想上前,可手里还抱着王智渊,只能开口劝。“娘,宅子又回来了,是好事,可不能哭。”
“对,是好事,娘不哭。琇芸也搬过来了?”王夫人扶着丫头的手,坐到轮椅里,让丫头推着她往院里走。
“昨天搬过来的,前几天去买了几人回来,都仔细挑选过的。”王修晋想到宅子里的管家,便跟王夫人讲有惊喜在院子里等着。王夫人看了看小儿子,忙让丫头快些。
“小叔子受累了,晚上可得好好补补。”王春氏见王修晋似乎瘦了,便想起出来前夫君交代的话,还未进宅子,便吩咐身边的丫头,晚间吩咐厨房炖些补品给小叔子喝。
“劳嫂子费心了。”王修晋连忙道谢。在他怀里的王智渊抬手拍了拍小叔叔的肩膀,“硬。”王修晋拍了下小侄子的屁屁,“再乱动就放你下去。”王智渊立刻乖了,指着大门,叫着“去”,他看见祖母进了门,他也要去。
王修晋抱着小侄子几步便进到院子,王夫人见到管家带着一纵仆人立于院中,脸上又出现了泪水。王修晋忙给大嫂使眼色,让她帮着劝劝母亲,可不能太激动,对身体不好。王春氏立刻上前,“母亲之前不是说累了,先进屋里休息,院子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娘。”王春氏的话刚落,王琇芸便带着人迎了过来。“怎在院子里,快进屋歇歇,都是女儿的错,让母亲赶路过来。”
“傻话,你是娘的女儿,女儿出嫁,当娘的怎能不来。”王夫人拍了拍女儿的手,激动的情绪因为大媳妇和女儿的话平复了不少。进了屋子,里面的变化并不大,王夫人不时的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待看够了才感叹“没想到啊!”
“娘,也就是这里没什么变化,其他的院子都拆了,每一处都是两层高的房子,娘还没见到小弟专门设计的小院,四哥之前来了一次后就喜欢上了,非要把自己的院子也改建一番。”王琇芸对现在的院子很是喜欢,“大嫂在院子里,可得小心的看着智渊。”
“小叔子弄了什么,能让小姑子这般高兴,定是非常不凡。”王春氏对院子泛起好奇心。
“姑,坏,智渊很乖。”在小叔叔的怀里,王智渊把小屁屁冲向姑姑,以示不满。
王夫人也被引起好奇心,不过院子什么时候都能看,交待管家的事,却不能拖,她既然到了京城,又回到王家的宅院,且女儿被皇上收为义女,又被旨婚,虽说对方是武将,让相公有些不喜,但小儿子在信里讲明,对方不论是家世。学识,还是人品都是上乘,院子里也没有杂七杂八的人,而她也知那位宋夫人是什么性格,这会儿到了,自然要张罗邀请一些人到府上一聚。至于和管家叙旧的事,以后有很多机会。
老管家在王家散了之后,便去寻家人,过的日子简单,却也不错。打两年前,家里的人染上重病,每隔一段时间便需要换一副药,家底便几乎被掏空,老管家决定出来寻份营生补贴家用,只是年岁大了,哪里都不愿意收他做工,家里没了钱,老管家便心急,想要去官牙子那卖身。说来也巧 ,刚到官牙子那,就遇到了小少爷,他认不出小少爷有模样,可小少爷却还记得他,听到他的遭遇之后,便立刻请他回王家大宅,老管家听说又能回到王家大宅做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随后冷静下来,还以为小少爷在骗他,直到跟着小少爷进了宅院,老管家才老泪纵横。
王修晋也没想到会再遇到老管家,如果不是老管家头上的一连串的说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老管家出现在那里怕是有人特意安排的,若是那样,他会给银子,绝对不会邀请老管家再回来帮忙照看大宅。
老管家得了夫人的吩咐,没有立刻去办,而是给大少奶奶和孙少爷行礼,然后才乐呵呵的去办差。老管家的家人住在京郊,对朝廷里的事了解不多,也没能听说大少爷的婚事是皇上旨婚的,当年大少爷高中状元,他还以为是同名之人,他是知道大少爷屡考不中的事。也不知大小姐就是入了皇上眼,被收为义女的那位幸运儿。因差阳错的,老管家便错了数次能与主家相见的机会。
“帖子准备好送到我那去,我来写。”王修晋适时的开口,在古代帖子发给谁,由谁来写十分重要。
王智渊揉了揉眼睛,有些发困,王修晋便让嫂子先带侄子回院子休息,院子什么时候转都来得及。王春氏笑着摇头,反倒让王修晋带着智渊去休息,虽说院子什么时候逛都可以,但眼下要请人过来小聚,自然要在家里最好的地方招待客人。
王修晋无奈,只能抱着王智渊回院子,顺道吩咐仆人给侄子准备些吃食。王智渊进了小叔的房里,便强睁开眼睛,好奇的打量,接着就倒在软踏上,没一会儿便传出呼呼声,也就是王修晋一个转身的工夫,小娃子就已经上着了,速度之快,让王修晋哭笑不得,拿出薄被给侄子盖上,王修晋看着侄子肉肉的小脸乐了。
许是因为母亲到了的缘故,王修晋觉得轻松了不少,忍住想要戳侄子小脸的想法,没一会儿王修晋在侄子的身边,也睡着了。
第120章
有母亲在, 很多事都不用王修晋去忙,他也终于可以从家事之中解脱出来, 着手忙其他的事,粮铺的装修, 还有私房小吃部的事。这次刘姐也跟着一同进京, 王修晋想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后, 便着手让刘姐学做小吃, 等小吃部开张之后,便让刘姐住到那边,顺带照看院子,当然, 让刘姐一人是不可能的,开店就要用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住处, 至于请来的是要刘姐管,还是另请掌柜,就得看刘姐能不能把人压住。
安排好了粮铺和私房菜的事后,王家准备的聚会也准备得差不多, 请帖发出去不少, 到时能有多少人来,王家没有人在意, 现在以王琇芸的身份,若请的人不来,还没有提前打过招呼, 那么不用王家出面,就有人会跳出来大叫藐视皇亲。
将军府,王修晋也发了请帖,当然不是邀请将军府里的唯一女性,而是米掌柜。米掌柜并没有拒绝,倒不是他不介意和一帮女眷参加聚会,而是他的时间与其他的人不同,要比其他人提前一天,且受邀的还有李菻善。两家既然注定成为亲家,便要多走动走动,就是为了两个孩子,也得使两家的关系热络起来。除了将军府,同一天过来的还有春家,邀请的不单单是女眷,还有外男。
三家人坐到一起,没有人敢小看米掌柜,自持清高,不愿与武人为伍的春大人主动的与米掌柜攀谈。米掌柜进退有度,滴水有不漏,春大人便转去夸奖李菻善,还有同来的李霖芾,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经会说会跑,却也和她哥哥一样,脸上没什么表情。王智渊开口就叫小姐姐,被王春氏纠正应该叫姑姑,王智渊便吵着“明明是小姐姐,怎么会是姑姑,姑姑应该很大很大。”反抗母亲之后,还拉着李霖芾的手,“是姐姐对吗?”
李霖芾面无表情,开口之后倒是能让感觉到她的情绪,“要叫姑姑,他是我哥哥。”李霖芾指着李菻善,“风刚我听到你叫他叔叔,就不能叫我姐姐。”
王智渊一点儿都没因为姐姐变成了姑姑伤心,非常从善如流的改叫姑姑。让王春氏满是无奈,刚刚她说让叫姑姑,儿子偏偏要叫姐姐,这会儿人家说是姑姑,儿子立马就改了,让她哭笑不得。
在一旁一直看着的王修晋偷乐,侄子也太早慧了,这么小就知道撩妹,长大后还不得成为花花公子?王智渊在宅子里没有玩伴,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一位没比自己大多少的孩子,便觉得有了伴,把能拖出来的玩具倒都拿出来,还带着李霖芾去看他的小世界,都是小叔叔专门给他建的,滑梯,跷跷板,秋千,高低架等等,李霖芾一点儿都不羡慕,这里有的,她家里也都有,且比王家的大,不过每次都是独自玩,不像现在是两人一起玩,感觉有趣多了。
两孩子疯玩,让仆人在一边看着,大人也放心的谈起其他事,米掌柜给即将出嫁的王琇芸带来了礼物,春家也准备了东西,不过与米掌柜的相比,差了几分。春夫人倒也不在意,她更着急的是女儿自从生下头胎之后,肚子怎么就没动静了。春夫人这会儿不催着女儿给夫君纳小,反倒是催着女儿再生几胎。王家家大业大的,别看都是王修晋赚来的,以后不还得留给姓王的,总不能便宜了李家。女儿的肚子着实争气,第一胎便一举得男,以后肯定要走科举之路,第二胎若再得个男娃,不就得继承王修晋的财业。
对母亲打的算盘,王春氏心底不太乐意,她清楚母亲是为她好,可是打她头胎怀上后,婆婆就把话说到了明面上,相公虽没明着说,但也暗示过,她若再敢起不该有的心思,便是因旨婚不能休妻,以后也别想如现在这般夫妻和睦,家里上下待她,怕只是供着,再无其他。再说小叔子待她不薄,她什么也不做,小叔子便不会少了她的,反之,她在王家怕是无法立足。看着一脸笑容的小姑子,王春氏非常的羡慕,兄长疼,弟弟敬,对比之下,她未出嫁前的日子,哪像小姑子这般。
没有应下母亲的话,王春氏觉得她在王家的日子很不错,安逸的生活没什么不好。春夫人被女儿的态度气得不行,若不是因为在王家,她怕是直接上手掐几下解恨,她说得哪里不对,难不成还真等着王修柏把小的接进门,生出儿子,再后悔?说什么不会纳妾,男人的话能信吗?不趁早给自己攒些家底,等日后没了依靠,到时后悔就晚了。
王春氏没有言语,她相信夫君不会做出违反誓言的话。春夫人见女儿油盐不进的样子,更是气,却也无计可施,毕竟她想得再好,女儿若是不听,她也没办法。
娘俩的话,春夫人自认不会传到外面去,屋子里除了她和女儿,就只有女儿的丫头,还是当年女儿出嫁时的陪嫁丫头,再有就是她带来的丫头。春夫人忘记了一点,王春氏的丫头如今拿的是王家的工钱,且比在春家时多得多,人的心长得就偏,自然会偏着待他不错的人。丫头在春夫人离开之后,就劝王春氏不能信了夫人的话,若依着夫人的话做了,才是大大的不对。随后在遇到王夫人身边的丫头时,王春氏的丫头,便不着痕迹的给春夫人抹把黑。话传到王夫人那,就成了春夫人迫着女儿生孩子争家业,大儿媳妇不干,反被春夫人骂。王夫人原本对春夫人还高看一眼,听到此事之后,心里立刻就不乐意了。
王夫人对大儿媳妇很满意,知书达理,和大儿子把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又给王家留了后人,智渊打小就聪明,又招人喜欢,便是一向严肃的老爷都会偷着给孙子弄好东西。大儿媳妇对小姑子,小叔子都不错,一家人和和睦睦挺乐和,春夫人却想把他们家搅得不安宁,安的是什么心。是真心为女儿好,还是看不得女儿好。
王夫人不会去寻大儿媳妇的不是,反而对大儿媳妇更好,完全是当成亲闺女一样疼,让王春氏越发的偏心夫家,对娘家的意见颇大,尤其是娘家时不时的让她寻小叔子帮忙,不是想弄点这个,就是想要些那个,还都不给钱,让王春氏觉得十分的丢人,后来就直接拒了娘家的请求,还当着小叔子的面直说,若是她娘家所求非重大的事,便不用理会。这话传到春家,春夫人直嚷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几个媳妇也都跟着起哄,母女的关系更不好了。
事情从头到尾,王修晋猜出一二,对母亲的做法直竖大拇指,比起和亲家起争执,这般的手段才是真真的厉害。不但让大嫂和娘家不亲,还让大嫂对他有愧,更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当然,母亲的做法也不是放谁身上都可以,能够成功和大嫂的性格也分不开。
忙过了聚会,王修晋被赵四请了去,赵四此次回京,并不是就留在京城,边关还有一些事情未完成,待王琇芸出嫁后,他就要带着妻儿回边关。赵四请王修晋是为了送给父皇的院子,想请王修晋给看看,哪里还需要改动的。院子的位置在京郊,占地不小,在挖地基的时候还挖出一处泉眼,赵四将泉眼四周围起,形成了一处天然湖,通往每一个小院。王修晋一边跟赵四逛园子,一边说起油工坊的事,赵四倒没反对,只不过想在京城城中寻一块占地不小的地方,有些困难。
“没说在城里,放在京郊就可以。”京城里寸土寸金,就算是皇上直接下令强拆,他也没考虑过在京城内建工坊,倒是可以将销售的总部也迁到京城,毕竟京城是大梁最繁华的地方。
赵四对油工坊如何经营没啥兴趣,也不是他的生意,赚到的钱都进了父皇的私库,没有他什么事,不过倒是可以在建工坊的时候,赚父皇些银子。为了父皇的院子,他赚到的那些钱几乎全都搭了进去,这会儿有赚钱的好活,自然不能落下。
王修晋对新建的院子评价非常高,院子占地不小,分为十个大院,每个院子都有不同的景色,看得王修晋都想建一处这样的院子。
从院子出来,两人寻了一处背静的地方,把油工坊的事仔细说道一番,然后赵四回了宫。没几天皇上身边的亲随送了一封信来,信中皇上对在京城建油工坊的事表示认同,需尽快动工,早日将工坊投入生产。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处地契,地契上写的地方,王修晋倒是知道,只是那边有不少庄稼,虽说种庄稼的人是佃的田,可地已经种了,这会儿把庄稼铲平,改建工坊,可就坑了种地的百姓。
第121章
在封建社会, 上位者少有管百姓死活的,便是要地, 补偿之事便是有,最后也都是落到了各层官府的官差手, 分到百姓手里, 怕是也大钱都看不到。花生油工坊在梧县办厂时, 公开给补偿的事, 开始一片赞誉,结果一些不知足的百姓贪得无厌,以为有什么至宝,虽说有人煽动的成分, 但若是自身不贪,又怎么会整出事来。此事后来引发了不少言官上书, 就占地当不发补偿的事, 打了好些日子的嘴仗,用王修晋的话讲是,一帮子文人吃饱了撑的没人事干了,才会把此事当成大事扯皮数日
此次, 王修晋依然要了补偿, 不管是佃的地,还是自家的地, 地上物是百姓辛苦种的,不论是谁都不能让百姓的辛苦付之东流,也不能让百姓一年没有收成, 而饿死。王修晋把补偿的条款写清,按照亩产最高的数补偿,一部分折长成钱,一部分以粮相抵。将补偿之事跟赵四提过后,王修晋又去京郊跑了一趟。赵四对补偿的事,有些嗤之以鼻,当初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会儿他有些不想拿钱,他也清楚,当初的事,有人挑唆,可一些人贪财也是事实。
王修晋要给的赔偿算出来也没有多少, 毕竟拿补偿的百姓是佃的地,就给些地上物的钱,至于以后百姓靠什么营生,王修晋倒没有去想,他能做到帮着要补偿已经是过界,再要些别的,到时怕是连补偿了都不见得有,他也不指望百姓会不会感激,或许还会有人在背后骂他,提出补偿的事,求的只是问心无愧罢了。
钱没几天,便由米掌柜送了过来,并且让李菻善带了些士兵过来,让他跟着王修晋,既然不由管府出面,便要寻人保护王修烜的周全,万不能出了差错。王修晋自然不会拒绝米掌柜的好意,更不会逞能说什么不会有事,真等出了什么意外,可就晚了。
因为有人士兵守着,发补偿款和粮食的那天,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此事完后,赵四的建筑队伍立刻入驻,开始施工。在工坊建成之前,都没有王修晋什么事。
忙完工坊的前期工作,王修晋便开始教刘姐小吃的做法,刘姐在厨艺上有没有天赋,没有对比过,他也不清楚,只是比起外面请回来的厨子,王修晋更信得过刘姐。真正的厨子未必会接受外行人指手划脚,他也不想多费口舌。再说他开的私房菜馆,一天就那么几桌,且还不见得每天都开门,养个厨子也没有必要。
粮铺装修的同时,王修晋给家里的去了一封信,让一位种蟹田的成手仆人进京,王修晋打算让这位仆人跟着赵四去边关,以后京城的饥肠蟹米都从边关那边出。上辈子,都主北方的大米比南方的好,王修晋便准备试试,好不好吃,等稻熟了就知道。赵四听说王修晋的安排后,立刻派人去接,让一位种田好手独自上路,他可不放心。
王修晋只是笑笑没拒绝,他不担心仆人的忠诚度,唯一担心的便是路途遥远,仆人独自出来会不会遇到什么不测。其实不用在边关做蟹田,单是梧县的产量便足够王家粮铺的运转。这些年梧县下面的除了王村以外的几个村子全都种上了蟹田稻,蟹米湘城一带十分的流行,米香口感好,尤其在听说粮铺东家产的大米全都送进皇宫,不论是有钱的,还是平头百姓,都争着抢着买,以和皇帝吃同样的米为荣。
这几年大梁的粮仓很是充溢,南方的两季稻一年比一年成功,母产也得到了提升,不但京城的大仓装满,就是各地的小仓也都装得满满的,这么一来,粮食的价格也降下去一些。王修晋和父亲,长兄提过减少种地的百姓赋税的事,家里除了老爷没有种过地,其他人都知种地的不易。王修柏立刻表示赞成,而王老爷则有些迟疑,若上表必会引发朝廷内的争执。王修晋则轻飘飘的扔出一句,争就争呗,反正他们也听不到。
之后过了很久,减赋税的事才有了定论,减赋的只有种地的百姓,也就是自家有地且也是自家去种的享受免赋,当地官府也不得向这类百姓收赋。此条律下来之后,使得地升值,之前挤破头进城的百姓,拍着大腿后悔,现在想回去买地,已是无地可买,想要种地就只能去开荒,便是荒地,也不再像以前随意的开,需拿钱买。
掀开减赋的事,虽然此事是他提出来的,但好名声可都是皇上一人担着,什么皇上仁慈,什么皇上是明君,每次去各村走动,就能听得耳朵起糨。王修晋吃着刘姐做的麻辣烫,摇头,味不对。感觉缺了点什么。“刘姐,用之前留下来的鸡汤再煮一碗。”
刘姐看着王修晋手中的碗里还剩下不少,忙端到厨房里,她觉得很好吃,小少爷怎么直摇头。刘姐把碗递给帮工,让他们尝尝味道,几个帮工之前一直看着,这会儿听着能尝,他们便拿着筷子夹了一些,试吃之后,他们不停的点头,直道好吃。至于少爷为什么不喜欢吃,他们也说不出原因。
刘姐按着少爷的意思用鸡汤又煮了一份,等刘姐端着碗出来,就见李家大少爷不知什么时候寻了来,这会儿正跟小少爷坐着说话。刘姐忙跟一旁守着的丫头说了一句,丫头立刻跑了出去,没一会儿带着一双筷子回来。“少爷,这份是用鸡汤煮的。”
王修晋停下和李菻善聊天,看到丫头手里的筷子,便接过去递给李菻善,“尝尝,之前刘姐煮过一碗,味道已经算是不错,但我觉得似乎差了点什么,便让刘姐换了汤底。”王修晋一边给李菻善解释,一边还不忘记让刘姐再用骨汤煮一碗。
刘姐这会儿听着小少爷的意思,心里也有了底,又回厨房煮了一份,再端上来时,之前的那碗已经被吃的精光。
普通汤,鸡汤,还有骨汤,后两者的味道远比前普通汤汁煮出来的好吃多了,就用后两者做为底汤。李菻善在刘姐退出去之后,才开口问道,“铺子什么时候开张?”
“待长姐出嫁之后,也不指着靠饭馆赚钱,就是想着在京,有个能让朋友们聚在一起的地方。”王修晋的话有些忽悠人,开铺子做生意,怎么可能不为赚钱,只是他心里也没有底能不能把铺子开起来。
李菻善倒是真信了五修晋的话,不是李菻善太单纯,而是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人开吃食的铺子,一天只做几桌,然后就关门,更不会看东家心情好不好决定开不开门的事,在外人看来,绝对是儿戏。“若是钱不够,我的月傣一直存着没用。”
王修晋张了张嘴,他看起来像没钱的人吗?可看着李菻善的眼神,到嘴边的话硬是没说出口,“没钱肯定跟你开口,到时可不能说没钱。”
“不会。”李菻善非常认真,“今天可还有别的吃食?”刚刚王修晋讲这几天会试一些菜,李菻善想要多留一会儿,一是为了和王修晋多相处,二来,他有些饿了。李菻善今日过来,是邀请王修晋参加祖父的寿宴,因李家内宅里的一些不便,并没有对外邀请女眷参加,因此刚刚向王夫人问安时,就没提此事。
“还有。”王修晋想到以前和李菻善在野外用过饭,知李家人的食量都不小。“还有酱大骨,卤的鸭子,今天的都是些简单的吃食。”李菻善脸上的表情没变,可王修晋就是觉得他的眼里在放光。
在王琇芸进宫之前, 赵四再三保证会照顾好,便是如此, 王修晋仍是不放心,在他眼里, 皇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好好的人进去, 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王修晋在外面担忧得不行, 晚上睡不好,早晨便顶着黑眼圈做事。王修晋准备把之前赵四给他的房子收拾出来,只要不出意外,长姐大概要长居于京城, 大哥便是没有回京城做官,也会带着媳妇进京, 总住在岳家到底不是个事。而他日后也要将产业一点点的转到京城。
首先便是在京城开粮铺, 寻找铺子的时候,王修晋想着买两个连着的铺子,一间做粮铺,另一间做私房小吃部。与酒楼不同, 小吃部里以卖各地小吃为主, 每天只做六桌菜,多了不做, 天气不好不做,想要休息时不做……开不开门全看东家的心情。王修晋想着把刘姐叫到京城来,前期是他向刘姐说明一些小吃的做法, 然后让刘姐试着做,味道不错就定到菜谱里,味道若是不好,就慢慢的改进。不论什么时候,衣食住行都是人们最为需求的东西。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京城转了几天,才寻到一处合意的铺子,前为两间两层铺,后有两进的院子,地点位于京城最有名的特殊服务一条胡同和行业的铺子交汇处,铺子要价不低,在此开个酒楼绝对赚钱,开粮铺倒是有些偏了。王修晋倒不在意,往年运进京的蟹田米,都是进了皇宫,别说百姓想吃,就是当官的想吃都难吃得上。也不知能不能请皇上下个皇室专用的名头,到时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王修晋准备把前面的三层铺,除却一楼相隔之外,两层打通,既然要做私房,那么里面的装修一定要特别,且桌位也不能摆在大厅,而是全以包房为主,每间包房各有特色。买下铺子,王修晋算是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便如何装修。
转到杂货铺,见到在铺子里米掌柜,身边多了李将军的身影,李将军见王修晋和自家小子一起进来,便叫开儿子,让王修晋和米掌柜谈事。之前在通信的时候,王修晋已经知道米掌柜仍在外做事,心里着实佩服李家的行事,也替米掌柜开心。米掌柜这是进了武官家,对什么文人那套规矩不怎么看得上眼,若是进了文人之家,米掌柜怕是难再出府。
米掌柜见到王修晋比以前热情多了,听说王修晋想要寻人收拾铺子,立刻帮着挑了几位可靠的手艺人。还让王修晋有什么需要只管说,他这里没有,便派人出去寻。摆设的事,先不急,他也不准备把屋子里弄得花里胡哨的,只是吃饭的地方,还是简单一些的好。
米掌柜并不是一整天都在铺子里,将军府后宅的事也由他管着,王修晋此次进京并没有住在李府,而是住在赵四的一处宅院里,米掌柜理解王修晋因为其姐的事想要避讳。米掌柜进了将军府后,待李菻善兄妹视如己出,对两个庶子也不亏待。后宅也被他管得井井有条,便是时不时起刺的老三媳妇也被他收拾得变老实。李家的后宅彻底的安静了,这些日子,米掌柜忙着给小叔子寻第二任夫人。
王修晋有听李菻善提过,不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也没啥合适的人选可提供。在杂货铺小坐了一会儿,王修晋便要回去了,他看得出米掌柜是真的很忙,而李将军也时不时的往他们这边望,让他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去。离开杂货铺,李菻善小声的开口,“四皇子在酒楼订了位置。”
得,晚上饭有地解决了,正好也有事想和赵四商谈。见到赵四,王修晋最先问的便是长姐在宫中如何。赵四笑呵呵的说着琇芸妹子在宫里学习规矩,父皇把琇芸妹子养在皇后的名下,虽是义女,却也能沾个“嫡”字。皇后碍于父亲面子,对待琇芸妹子还是不错的,且生出了其他的念头,比方说向父皇提议把琇芸妹子指给她侄儿。
王修晋一听就不乐意了,皇后为人怎么样,他不清楚,但是皇后的侄儿在京城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仗着姑母是皇后,没少干出缺德的事,家中已有妻室,把长姐指给他,是做正室还是妾。
“琇芸妹子可聪明了,未着了皇后的道。”赵四一脸的得意,仿佛王琇芸是他亲妹子一般。“昨儿皇后把她嫂子招进宫,以为她们俩合一起能算计琇芸妹子、”
赵四说得轻快,可王修晋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长姐会不会因为躲过皇后的算计,而被皇后记恨上,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更不好过了。皇后会不会因为此次没成,而后再继续做什么,王修晋恨不得冲进宫里,找皇上说道说道,再把姐姐从宫里接出来。
“别担心,琇芸妹子聪明着呢!不会有事的,几天后便是行大礼的日子,当天就会旨婚。”赵四看出王修晋的担忧,便出言安慰,只是他的安慰显得略有些苍白,反而让王修晋更是担心,离大礼之日还有数日,谁能保证在这段日子里不会出岔子,
王修晋在宫外再担忧,也没办法进宫跟在长姐身边,只有在外面干着急,连原本要和赵四商谈的事也被抛到了脑后。王修晋原本想提议在京郊办起花生油工坊,以京城为中心,销售数城,另外单开一单线,专为皇上生产御用橄榄油。在京城办厂,能省下不少运输费用,能够将这附近几个城的花生油价格降下来一些。但,因为王琇芸的事,王修晋便把此事忘记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册封大礼即将举行,王琇芸也从宫中回到在四皇子准备的院子,等册封之日,便从这里去往祭祀告天的地方。
按理说收个义女,用不着这么隆重,但是皇上就想搞得大些,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认了个女儿。当然皇上这么做最大的原因是文官太过闹腾,自从他说认女之后,文官闹腾得让皇上觉得烦了,他们越不想让他舒坦,皇上就越不顺着他们的意。王修晋听到赵四的话后,只说了一句,“更年期。”
不管因为什么,王琇芸被册封被公主的大礼非常的隆重,便是皇上的嫡女册封,也不会有此荣耀。王修晋却是非常忧心,同时在心时也下了决定,以后要抱住皇上的大腿,顺便一定要让赵四上位,不然,一旦皇上去了,长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册封仪式结束,旨婚的圣旨紧跟着下来,王琇芸被指给了一位驻守在边关的宋大将军的嫡长子——宋弘毅。王修晋听到人选之后,松了口气。之后皇上颁给他的圣旨,不准确的说是给王家的圣旨,让王修晋呆愣了很久,皇上将以前的王家宅子归还给他们家。
拿到圣旨之后,有太监便把全锁门的钥匙送上。接过钥匙,王修晋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不是没想过将房子买回来,便是不去住,就是放在那里,也能显示他们家以前也曾辉煌。可,王修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以为这样的方式又拿回房子。
推开大门,入眼的并没有杂乱,而是非常整洁,像是有人专门收拾过一样,走过前院,步入后院,便能看出杂乱,院落里杂草丛生,甚至铺好的石子路也长出杂草,推开房门,里面布满了灰掉,蜘蛛网,放在上辈子,妥妥的鬼屋。
房子修葺起来并不容易,但是王修晋就想把房子修好,在长姐明年出嫁时,能从这里出门。从收回房子那天起,王修晋便在思考如何修整大宅,也因为院子的事,王修晋不得不放弃之前装修房子的计划,还有请父母进京的事。母亲对进京没有反感,主要是父亲,估计说动父亲非常难。
王修晋盘算得很好,可是皇上明摆着要让王琇芸从宫中出嫁,且嫁妆,皇上也准备一份。王修晋表示,皇上还真把长姐当亲女儿不成,连嫁妆都准备好,这不是要跟父亲抢女儿?给父亲的信中,王修晋把此猜测写了出来,当王涣之看完信后气得不行,便是这样,也没应下进京之事,让王修晋好好准备琇芸出嫁一事,并称夫人不日进京。
王修晋长叹父亲古怪的脾气,也不知他在坚持什么,就为了破面子,女儿出门都不露面,以后长姐在婆家会不会因此而被另眼相看?王琇芸得知父亲不进京,非但没生气,反而还松了口气。自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后,王琇芸在心里对父亲始终有个梗,且回村后,父亲给她的印象一直是不靠谱,即便是后来建了个学堂,也未能让王琇芸改变想法。
王琇芸清楚出嫁那天,双亲在场有多重要,但她就是不希望父亲在场。
第119章
皇上的义女大婚, 便是不从宫里出嫁,其排场自然不会小。王修晋之前给长姐准备的嫁妆, 放在乡野小城绝对可以称为独一份,但在京城便不算什么。王修晋盘算着要添些什么的时候, 比王琇芸年长的皇子纷纷送上礼单, 还有皇后和妃嫔准备的东西, 最后便是皇上送来的长长的嫁妆礼单。加起来远超二十台嫁妆, 王修晋不知这个算多还是算少,又没有可打听的人,将军府倒是有位女眷,但和李菻善的关系不太友好, 去问她,他还怕对方不能以实相告, 在长姐大婚的日子惹出笑话
与春家, 虽说上门,对方会热情相待,可王修晋总觉得差了一层关系。王修晋急得不行,算着母亲到京城的日子, 又急着收着房子, 没几日,王修晋便瘦了一大圈, 让李菻善看得那叫一个心疼,成天的从家中带补品给王修烜。王琇芸也想帮着弟弟,只是从册封大礼结束之后, 她就变得忙了起来,这个递帖子,那个相邀,便是挑了挑,拒了拒,还有一些是必须要见要赴约。随着王琇芸出宫的,还有一位老官。老官曾照顾过年幼的皇上,对宫里的事十分清楚,是皇上特意旨给王琇芸。
老官年约六十岁左右,保养得十分好,在古代六十岁上下便是长寿之人,能活到七十岁便已是不得了,能活到百岁的,更能得皇上的奖赏。在宫里,六十岁的老官,大多都已不做事,有能力的掌柜一司,没能力的,估计早就放出宫。皇上给王琇芸一位老官,是对王琇芸的看中,而跟着王琇芸的老官也不敢自自持身份,对待王琇芸十分的用心,也使得王琇芸在京城中,很快站稳了脚,没有人敢慢待王琇芸,更不会有人敢提王琇芸罪臣之女的出身。出算是给王修晋解了一些后顾之忧,不然要忙那么多事,还要成天担忧长姐出去会不会被欺负,劳体又累心,怕不只是受一圈的事。
王家大宅用了一个多月便修葺完,王修晋想用的人没用上,赵四把他手底下搞建筑的人全都派了过来。大宅里除了主厅只是做修葺,其他几个大院几乎都是拆了重建。这几年京城出了一家铁柱工坊,专门生产铁柱。解决了不少京城内的无业人员的营生问题,也因为有了此工坊,才使得建筑的速度加快很多。
大宅修葺完成没多久,王夫人便抵达京城,同行而来的还有王春氏和王家的嫡长孙,一路的舟车劳顿,让王智渊发蔫,见到王修晋特别委屈的看着小叔,伸出小手要抱抱。王修晋忙接过侄子,也不知是他瘦了的原因,还是侄子长胖了,他有些抱不动侄子了。
王智渊被小叔抱起后,便赖着不动,谁劝都不离开小叔,王修晋只能跟着上了马车,让仆人将马车直接驾到王家大宅。王夫人已经知道宅子归还给他们家,心情颇为复杂。第一次进京,王夫人便是入住王家大宅,一住就是十几年,在大宅里有了女儿,又有了幺子,原本以为她会在大宅里看着儿女长大成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王家倒了,举家迁回老家,在路上落下一身的病,便是如今能够站起走动几步,但身子骨远不及以前。
从搬出王家大宅之日起,王夫人就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站在大门口,望着御赐的门匾……王宅。王夫人眼泪流了出来,身边的丫头忙送上手绢,王修晋想上前,可手里还抱着王智渊,只能开口劝。“娘,宅子又回来了,是好事,可不能哭。”
“对,是好事,娘不哭。琇芸也搬过来了?”王夫人扶着丫头的手,坐到轮椅里,让丫头推着她往院里走。
“昨天搬过来的,前几天去买了几人回来,都仔细挑选过的。”王修晋想到宅子里的管家,便跟王夫人讲有惊喜在院子里等着。王夫人看了看小儿子,忙让丫头快些。
“小叔子受累了,晚上可得好好补补。”王春氏见王修晋似乎瘦了,便想起出来前夫君交代的话,还未进宅子,便吩咐身边的丫头,晚间吩咐厨房炖些补品给小叔子喝。
“劳嫂子费心了。”王修晋连忙道谢。在他怀里的王智渊抬手拍了拍小叔叔的肩膀,“硬。”王修晋拍了下小侄子的屁屁,“再乱动就放你下去。”王智渊立刻乖了,指着大门,叫着“去”,他看见祖母进了门,他也要去。
王修晋抱着小侄子几步便进到院子,王夫人见到管家带着一纵仆人立于院中,脸上又出现了泪水。王修晋忙给大嫂使眼色,让她帮着劝劝母亲,可不能太激动,对身体不好。王春氏立刻上前,“母亲之前不是说累了,先进屋里休息,院子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娘。”王春氏的话刚落,王琇芸便带着人迎了过来。“怎在院子里,快进屋歇歇,都是女儿的错,让母亲赶路过来。”
“傻话,你是娘的女儿,女儿出嫁,当娘的怎能不来。”王夫人拍了拍女儿的手,激动的情绪因为大媳妇和女儿的话平复了不少。进了屋子,里面的变化并不大,王夫人不时的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待看够了才感叹“没想到啊!”
“娘,也就是这里没什么变化,其他的院子都拆了,每一处都是两层高的房子,娘还没见到小弟专门设计的小院,四哥之前来了一次后就喜欢上了,非要把自己的院子也改建一番。”王琇芸对现在的院子很是喜欢,“大嫂在院子里,可得小心的看着智渊。”
“小叔子弄了什么,能让小姑子这般高兴,定是非常不凡。”王春氏对院子泛起好奇心。
“姑,坏,智渊很乖。”在小叔叔的怀里,王智渊把小屁屁冲向姑姑,以示不满。
王夫人也被引起好奇心,不过院子什么时候都能看,交待管家的事,却不能拖,她既然到了京城,又回到王家的宅院,且女儿被皇上收为义女,又被旨婚,虽说对方是武将,让相公有些不喜,但小儿子在信里讲明,对方不论是家世。学识,还是人品都是上乘,院子里也没有杂七杂八的人,而她也知那位宋夫人是什么性格,这会儿到了,自然要张罗邀请一些人到府上一聚。至于和管家叙旧的事,以后有很多机会。
老管家在王家散了之后,便去寻家人,过的日子简单,却也不错。打两年前,家里的人染上重病,每隔一段时间便需要换一副药,家底便几乎被掏空,老管家决定出来寻份营生补贴家用,只是年岁大了,哪里都不愿意收他做工,家里没了钱,老管家便心急,想要去官牙子那卖身。说来也巧 ,刚到官牙子那,就遇到了小少爷,他认不出小少爷有模样,可小少爷却还记得他,听到他的遭遇之后,便立刻请他回王家大宅,老管家听说又能回到王家大宅做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随后冷静下来,还以为小少爷在骗他,直到跟着小少爷进了宅院,老管家才老泪纵横。
王修晋也没想到会再遇到老管家,如果不是老管家头上的一连串的说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老管家出现在那里怕是有人特意安排的,若是那样,他会给银子,绝对不会邀请老管家再回来帮忙照看大宅。
老管家得了夫人的吩咐,没有立刻去办,而是给大少奶奶和孙少爷行礼,然后才乐呵呵的去办差。老管家的家人住在京郊,对朝廷里的事了解不多,也没能听说大少爷的婚事是皇上旨婚的,当年大少爷高中状元,他还以为是同名之人,他是知道大少爷屡考不中的事。也不知大小姐就是入了皇上眼,被收为义女的那位幸运儿。因差阳错的,老管家便错了数次能与主家相见的机会。
“帖子准备好送到我那去,我来写。”王修晋适时的开口,在古代帖子发给谁,由谁来写十分重要。
王智渊揉了揉眼睛,有些发困,王修晋便让嫂子先带侄子回院子休息,院子什么时候转都来得及。王春氏笑着摇头,反倒让王修晋带着智渊去休息,虽说院子什么时候逛都可以,但眼下要请人过来小聚,自然要在家里最好的地方招待客人。
王修晋无奈,只能抱着王智渊回院子,顺道吩咐仆人给侄子准备些吃食。王智渊进了小叔的房里,便强睁开眼睛,好奇的打量,接着就倒在软踏上,没一会儿便传出呼呼声,也就是王修晋一个转身的工夫,小娃子就已经上着了,速度之快,让王修晋哭笑不得,拿出薄被给侄子盖上,王修晋看着侄子肉肉的小脸乐了。
许是因为母亲到了的缘故,王修晋觉得轻松了不少,忍住想要戳侄子小脸的想法,没一会儿王修晋在侄子的身边,也睡着了。
第120章
有母亲在, 很多事都不用王修晋去忙,他也终于可以从家事之中解脱出来, 着手忙其他的事,粮铺的装修, 还有私房小吃部的事。这次刘姐也跟着一同进京, 王修晋想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后, 便着手让刘姐学做小吃, 等小吃部开张之后,便让刘姐住到那边,顺带照看院子,当然, 让刘姐一人是不可能的,开店就要用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住处, 至于请来的是要刘姐管,还是另请掌柜,就得看刘姐能不能把人压住。
安排好了粮铺和私房菜的事后,王家准备的聚会也准备得差不多, 请帖发出去不少, 到时能有多少人来,王家没有人在意, 现在以王琇芸的身份,若请的人不来,还没有提前打过招呼, 那么不用王家出面,就有人会跳出来大叫藐视皇亲。
将军府,王修晋也发了请帖,当然不是邀请将军府里的唯一女性,而是米掌柜。米掌柜并没有拒绝,倒不是他不介意和一帮女眷参加聚会,而是他的时间与其他的人不同,要比其他人提前一天,且受邀的还有李菻善。两家既然注定成为亲家,便要多走动走动,就是为了两个孩子,也得使两家的关系热络起来。除了将军府,同一天过来的还有春家,邀请的不单单是女眷,还有外男。
三家人坐到一起,没有人敢小看米掌柜,自持清高,不愿与武人为伍的春大人主动的与米掌柜攀谈。米掌柜进退有度,滴水有不漏,春大人便转去夸奖李菻善,还有同来的李霖芾,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经会说会跑,却也和她哥哥一样,脸上没什么表情。王智渊开口就叫小姐姐,被王春氏纠正应该叫姑姑,王智渊便吵着“明明是小姐姐,怎么会是姑姑,姑姑应该很大很大。”反抗母亲之后,还拉着李霖芾的手,“是姐姐对吗?”
李霖芾面无表情,开口之后倒是能让感觉到她的情绪,“要叫姑姑,他是我哥哥。”李霖芾指着李菻善,“风刚我听到你叫他叔叔,就不能叫我姐姐。”
王智渊一点儿都没因为姐姐变成了姑姑伤心,非常从善如流的改叫姑姑。让王春氏满是无奈,刚刚她说让叫姑姑,儿子偏偏要叫姐姐,这会儿人家说是姑姑,儿子立马就改了,让她哭笑不得。
在一旁一直看着的王修晋偷乐,侄子也太早慧了,这么小就知道撩妹,长大后还不得成为花花公子?王智渊在宅子里没有玩伴,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一位没比自己大多少的孩子,便觉得有了伴,把能拖出来的玩具倒都拿出来,还带着李霖芾去看他的小世界,都是小叔叔专门给他建的,滑梯,跷跷板,秋千,高低架等等,李霖芾一点儿都不羡慕,这里有的,她家里也都有,且比王家的大,不过每次都是独自玩,不像现在是两人一起玩,感觉有趣多了。
两孩子疯玩,让仆人在一边看着,大人也放心的谈起其他事,米掌柜给即将出嫁的王琇芸带来了礼物,春家也准备了东西,不过与米掌柜的相比,差了几分。春夫人倒也不在意,她更着急的是女儿自从生下头胎之后,肚子怎么就没动静了。春夫人这会儿不催着女儿给夫君纳小,反倒是催着女儿再生几胎。王家家大业大的,别看都是王修晋赚来的,以后不还得留给姓王的,总不能便宜了李家。女儿的肚子着实争气,第一胎便一举得男,以后肯定要走科举之路,第二胎若再得个男娃,不就得继承王修晋的财业。
对母亲打的算盘,王春氏心底不太乐意,她清楚母亲是为她好,可是打她头胎怀上后,婆婆就把话说到了明面上,相公虽没明着说,但也暗示过,她若再敢起不该有的心思,便是因旨婚不能休妻,以后也别想如现在这般夫妻和睦,家里上下待她,怕只是供着,再无其他。再说小叔子待她不薄,她什么也不做,小叔子便不会少了她的,反之,她在王家怕是无法立足。看着一脸笑容的小姑子,王春氏非常的羡慕,兄长疼,弟弟敬,对比之下,她未出嫁前的日子,哪像小姑子这般。
没有应下母亲的话,王春氏觉得她在王家的日子很不错,安逸的生活没什么不好。春夫人被女儿的态度气得不行,若不是因为在王家,她怕是直接上手掐几下解恨,她说得哪里不对,难不成还真等着王修柏把小的接进门,生出儿子,再后悔?说什么不会纳妾,男人的话能信吗?不趁早给自己攒些家底,等日后没了依靠,到时后悔就晚了。
王春氏没有言语,她相信夫君不会做出违反誓言的话。春夫人见女儿油盐不进的样子,更是气,却也无计可施,毕竟她想得再好,女儿若是不听,她也没办法。
娘俩的话,春夫人自认不会传到外面去,屋子里除了她和女儿,就只有女儿的丫头,还是当年女儿出嫁时的陪嫁丫头,再有就是她带来的丫头。春夫人忘记了一点,王春氏的丫头如今拿的是王家的工钱,且比在春家时多得多,人的心长得就偏,自然会偏着待他不错的人。丫头在春夫人离开之后,就劝王春氏不能信了夫人的话,若依着夫人的话做了,才是大大的不对。随后在遇到王夫人身边的丫头时,王春氏的丫头,便不着痕迹的给春夫人抹把黑。话传到王夫人那,就成了春夫人迫着女儿生孩子争家业,大儿媳妇不干,反被春夫人骂。王夫人原本对春夫人还高看一眼,听到此事之后,心里立刻就不乐意了。
王夫人对大儿媳妇很满意,知书达理,和大儿子把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又给王家留了后人,智渊打小就聪明,又招人喜欢,便是一向严肃的老爷都会偷着给孙子弄好东西。大儿媳妇对小姑子,小叔子都不错,一家人和和睦睦挺乐和,春夫人却想把他们家搅得不安宁,安的是什么心。是真心为女儿好,还是看不得女儿好。
王夫人不会去寻大儿媳妇的不是,反而对大儿媳妇更好,完全是当成亲闺女一样疼,让王春氏越发的偏心夫家,对娘家的意见颇大,尤其是娘家时不时的让她寻小叔子帮忙,不是想弄点这个,就是想要些那个,还都不给钱,让王春氏觉得十分的丢人,后来就直接拒了娘家的请求,还当着小叔子的面直说,若是她娘家所求非重大的事,便不用理会。这话传到春家,春夫人直嚷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几个媳妇也都跟着起哄,母女的关系更不好了。
事情从头到尾,王修晋猜出一二,对母亲的做法直竖大拇指,比起和亲家起争执,这般的手段才是真真的厉害。不但让大嫂和娘家不亲,还让大嫂对他有愧,更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当然,母亲的做法也不是放谁身上都可以,能够成功和大嫂的性格也分不开。
忙过了聚会,王修晋被赵四请了去,赵四此次回京,并不是就留在京城,边关还有一些事情未完成,待王琇芸出嫁后,他就要带着妻儿回边关。赵四请王修晋是为了送给父皇的院子,想请王修晋给看看,哪里还需要改动的。院子的位置在京郊,占地不小,在挖地基的时候还挖出一处泉眼,赵四将泉眼四周围起,形成了一处天然湖,通往每一个小院。王修晋一边跟赵四逛园子,一边说起油工坊的事,赵四倒没反对,只不过想在京城城中寻一块占地不小的地方,有些困难。
“没说在城里,放在京郊就可以。”京城里寸土寸金,就算是皇上直接下令强拆,他也没考虑过在京城内建工坊,倒是可以将销售的总部也迁到京城,毕竟京城是大梁最繁华的地方。
赵四对油工坊如何经营没啥兴趣,也不是他的生意,赚到的钱都进了父皇的私库,没有他什么事,不过倒是可以在建工坊的时候,赚父皇些银子。为了父皇的院子,他赚到的那些钱几乎全都搭了进去,这会儿有赚钱的好活,自然不能落下。
王修晋对新建的院子评价非常高,院子占地不小,分为十个大院,每个院子都有不同的景色,看得王修晋都想建一处这样的院子。
从院子出来,两人寻了一处背静的地方,把油工坊的事仔细说道一番,然后赵四回了宫。没几天皇上身边的亲随送了一封信来,信中皇上对在京城建油工坊的事表示认同,需尽快动工,早日将工坊投入生产。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处地契,地契上写的地方,王修晋倒是知道,只是那边有不少庄稼,虽说种庄稼的人是佃的田,可地已经种了,这会儿把庄稼铲平,改建工坊,可就坑了种地的百姓。
第121章
在封建社会, 上位者少有管百姓死活的,便是要地, 补偿之事便是有,最后也都是落到了各层官府的官差手, 分到百姓手里, 怕是也大钱都看不到。花生油工坊在梧县办厂时, 公开给补偿的事, 开始一片赞誉,结果一些不知足的百姓贪得无厌,以为有什么至宝,虽说有人煽动的成分, 但若是自身不贪,又怎么会整出事来。此事后来引发了不少言官上书, 就占地当不发补偿的事, 打了好些日子的嘴仗,用王修晋的话讲是,一帮子文人吃饱了撑的没人事干了,才会把此事当成大事扯皮数日
此次, 王修晋依然要了补偿, 不管是佃的地,还是自家的地, 地上物是百姓辛苦种的,不论是谁都不能让百姓的辛苦付之东流,也不能让百姓一年没有收成, 而饿死。王修晋把补偿的条款写清,按照亩产最高的数补偿,一部分折长成钱,一部分以粮相抵。将补偿之事跟赵四提过后,王修晋又去京郊跑了一趟。赵四对补偿的事,有些嗤之以鼻,当初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会儿他有些不想拿钱,他也清楚,当初的事,有人挑唆,可一些人贪财也是事实。
王修晋要给的赔偿算出来也没有多少, 毕竟拿补偿的百姓是佃的地,就给些地上物的钱,至于以后百姓靠什么营生,王修晋倒没有去想,他能做到帮着要补偿已经是过界,再要些别的,到时怕是连补偿了都不见得有,他也不指望百姓会不会感激,或许还会有人在背后骂他,提出补偿的事,求的只是问心无愧罢了。
钱没几天,便由米掌柜送了过来,并且让李菻善带了些士兵过来,让他跟着王修晋,既然不由管府出面,便要寻人保护王修烜的周全,万不能出了差错。王修晋自然不会拒绝米掌柜的好意,更不会逞能说什么不会有事,真等出了什么意外,可就晚了。
因为有人士兵守着,发补偿款和粮食的那天,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此事完后,赵四的建筑队伍立刻入驻,开始施工。在工坊建成之前,都没有王修晋什么事。
忙完工坊的前期工作,王修晋便开始教刘姐小吃的做法,刘姐在厨艺上有没有天赋,没有对比过,他也不清楚,只是比起外面请回来的厨子,王修晋更信得过刘姐。真正的厨子未必会接受外行人指手划脚,他也不想多费口舌。再说他开的私房菜馆,一天就那么几桌,且还不见得每天都开门,养个厨子也没有必要。
粮铺装修的同时,王修晋给家里的去了一封信,让一位种蟹田的成手仆人进京,王修晋打算让这位仆人跟着赵四去边关,以后京城的饥肠蟹米都从边关那边出。上辈子,都主北方的大米比南方的好,王修晋便准备试试,好不好吃,等稻熟了就知道。赵四听说王修晋的安排后,立刻派人去接,让一位种田好手独自上路,他可不放心。
王修晋只是笑笑没拒绝,他不担心仆人的忠诚度,唯一担心的便是路途遥远,仆人独自出来会不会遇到什么不测。其实不用在边关做蟹田,单是梧县的产量便足够王家粮铺的运转。这些年梧县下面的除了王村以外的几个村子全都种上了蟹田稻,蟹米湘城一带十分的流行,米香口感好,尤其在听说粮铺东家产的大米全都送进皇宫,不论是有钱的,还是平头百姓,都争着抢着买,以和皇帝吃同样的米为荣。
这几年大梁的粮仓很是充溢,南方的两季稻一年比一年成功,母产也得到了提升,不但京城的大仓装满,就是各地的小仓也都装得满满的,这么一来,粮食的价格也降下去一些。王修晋和父亲,长兄提过减少种地的百姓赋税的事,家里除了老爷没有种过地,其他人都知种地的不易。王修柏立刻表示赞成,而王老爷则有些迟疑,若上表必会引发朝廷内的争执。王修晋则轻飘飘的扔出一句,争就争呗,反正他们也听不到。
之后过了很久,减赋税的事才有了定论,减赋的只有种地的百姓,也就是自家有地且也是自家去种的享受免赋,当地官府也不得向这类百姓收赋。此条律下来之后,使得地升值,之前挤破头进城的百姓,拍着大腿后悔,现在想回去买地,已是无地可买,想要种地就只能去开荒,便是荒地,也不再像以前随意的开,需拿钱买。
掀开减赋的事,虽然此事是他提出来的,但好名声可都是皇上一人担着,什么皇上仁慈,什么皇上是明君,每次去各村走动,就能听得耳朵起糨。王修晋吃着刘姐做的麻辣烫,摇头,味不对。感觉缺了点什么。“刘姐,用之前留下来的鸡汤再煮一碗。”
刘姐看着王修晋手中的碗里还剩下不少,忙端到厨房里,她觉得很好吃,小少爷怎么直摇头。刘姐把碗递给帮工,让他们尝尝味道,几个帮工之前一直看着,这会儿听着能尝,他们便拿着筷子夹了一些,试吃之后,他们不停的点头,直道好吃。至于少爷为什么不喜欢吃,他们也说不出原因。
刘姐按着少爷的意思用鸡汤又煮了一份,等刘姐端着碗出来,就见李家大少爷不知什么时候寻了来,这会儿正跟小少爷坐着说话。刘姐忙跟一旁守着的丫头说了一句,丫头立刻跑了出去,没一会儿带着一双筷子回来。“少爷,这份是用鸡汤煮的。”
王修晋停下和李菻善聊天,看到丫头手里的筷子,便接过去递给李菻善,“尝尝,之前刘姐煮过一碗,味道已经算是不错,但我觉得似乎差了点什么,便让刘姐换了汤底。”王修晋一边给李菻善解释,一边还不忘记让刘姐再用骨汤煮一碗。
刘姐这会儿听着小少爷的意思,心里也有了底,又回厨房煮了一份,再端上来时,之前的那碗已经被吃的精光。
普通汤,鸡汤,还有骨汤,后两者的味道远比前普通汤汁煮出来的好吃多了,就用后两者做为底汤。李菻善在刘姐退出去之后,才开口问道,“铺子什么时候开张?”
“待长姐出嫁之后,也不指着靠饭馆赚钱,就是想着在京,有个能让朋友们聚在一起的地方。”王修晋的话有些忽悠人,开铺子做生意,怎么可能不为赚钱,只是他心里也没有底能不能把铺子开起来。
李菻善倒是真信了五修晋的话,不是李菻善太单纯,而是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人开吃食的铺子,一天只做几桌,然后就关门,更不会看东家心情好不好决定开不开门的事,在外人看来,绝对是儿戏。“若是钱不够,我的月傣一直存着没用。”
王修晋张了张嘴,他看起来像没钱的人吗?可看着李菻善的眼神,到嘴边的话硬是没说出口,“没钱肯定跟你开口,到时可不能说没钱。”
“不会。”李菻善非常认真,“今天可还有别的吃食?”刚刚王修晋讲这几天会试一些菜,李菻善想要多留一会儿,一是为了和王修晋多相处,二来,他有些饿了。李菻善今日过来,是邀请王修晋参加祖父的寿宴,因李家内宅里的一些不便,并没有对外邀请女眷参加,因此刚刚向王夫人问安时,就没提此事。
“还有。”王修晋想到以前和李菻善在野外用过饭,知李家人的食量都不小。“还有酱大骨,卤的鸭子,今天的都是些简单的吃食。”李菻善脸上的表情没变,可王修晋就是觉得他的眼里在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