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清歌荀令_第66章
但是看着身边人的脸色,就算心中不情不愿,刘辨也只能老老实实跟着离开。
若是不走,这些人估计又要在他耳边念叨了,什么天子之躯贵重无比不能长期流落在外,什么陛下要以大局为重不能任性妄为......
之前在洛阳听的多了去了,耳朵都快长茧子了。
皇甫嵩的兵马大部分还在洛阳地界,禁军总要留下守卫京城,派去接应的小皇帝人马也不多,这时候曹操的人便派上用场了。
迎皇帝回京都,功劳听上去光鲜,带来的效果也和听起来一样作用非凡,现在或许不显,但是以后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定然要比现在高上许多。
有些东西是银钱买不来的,只看现在天子落难朝廷混乱不想往前凑,以后后悔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受了。
为了避免有人和他们抢功劳,曹军特意加快了行程,日夜行军到了长安郊外和程昱钟繇汇合,但是回过头却发现,他们根本没必要这么急。
长安内乱,只要他们兵马离得远根本就无人顾忌他们,而司隶四周州郡皆在冷眼旁观,根本不想冒着被郭汜咬一口的危险前去接应。
所以,有能力又来得及去接应小皇帝的诸侯之中只有曹操一方真正派了人马前去。
不知道是该松口气还是该紧张,曹操再次召集了手下的谋士,确定这么做好处大于坏处才放心大胆的拉上旗帜护送小皇帝回洛阳。
不管小皇帝怎么想,但是无疑,京都朝廷对他们的好感度蹭蹭蹭的往上涨,在刘辨顺利抵达洛阳的时候请封赏的折子更是如同雪花一般源源不断的朝着御案飘去。
虽然知道这些东西需要他处理的没几个,但是只看着那堆满了御案的奏折,小皇帝的脸便刷的一下拉了下来。
早说了不要回洛阳,这曹孟德真是多事儿,怎么当初没和董卓一起死在外面?
心里埋怨了无数次,看着摆在面前的一摞摞竹简,刘辨要溢了出来,早知如此,在出长安的时候他就该做些什么让郭汜的人发现。
虽然那人现在正忙着镇压叛乱,但是自己可是皇帝,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他肯定是不愿意的。
这么想着,刘辨还是认命的拿出玉玺给那些要盖上大印的圣旨盖上章,反正他也就是个摆设而已,那些人直接将玉玺拿走不就得了,何必这么折腾?
对朝中大臣的感官越来越坏,刘辨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不是皇帝了日子会不会还如现在这般,不管在哪儿都要许多人时时刻刻惦记着。
总之不管怎么说,曹操派人走这一趟得到的回报是巨大的,加封镇西将军,朝廷承认他兖州牧的身份,手下武将谋士该升的升该赏的赏,倒是没有白费之前的一番功夫。
陇西的混乱他们暂时没想插手,等那边内乱将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下手也不迟,以他们现在的实力也管不了那边的事情。
不光中原一带牵一发而动全身,陇西亦然,那边和西凉离得近,与外族打的交道也多,就凭现在手下这几十万不知战斗力几何的兵马,曹孟德还真不敢过去送人头。
袁术袁绍两兄弟闹的正凶,隐隐已经有了开战的架势,所以最近曹操也没那个心思特意再去陇西刷存在感。
在颍川的沮授虽然没有表明接下来要到兖州,但是却说了不会回冀州,只这一点曹操心中就有底了,不回冀州不就是有留在兖州的打算了吗。
而荀彧花了大心思找到的崔琰倒是没有辜负他花费的心思,一番交谈之后更是直接留在了昌邑,所以近来曹操心情愉悦不是没有原因。
对崔季珪慕名已久,和曹操商量了之后荀彧便直接让人先在他身边熟悉一下军中状况,等有了战事再真正独当一面。
虽然以崔琰的能力,熟悉军务这种小事用不着荀彧亲自来带,独挡一面更不用等到以后在后,但是曹操还是同意了荀彧的要求。
看着崔琰那张严肃正经的脸,再看看他旁边荀攸同样没有什么表情的脸,曹操揉了揉太阳穴,转头看向荀彧带着笑意的脸平复一下心情。
还好文若志才天天都是笑意盈盈的,奉孝更是性子活跃,若都像荀公达崔季珪一般,只怕他对召集所有谋士议事都有些撑不住。
公达和文若是叔侄,更是在一起待了这么多年,怎么偏偏一人温文尔雅,另一人就硬成石头了呢?
年纪轻轻的,都板着张夫子脸算个怎么回事儿?
不过这想法曹操也就只在心里想想,就算天天板着脸,他手下的那些谋士也个个都是模样周正招人羡慕的。
前些天袁本初派使者前来兖州,而他的用意曹操等人也清楚的很。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和袁本初合作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比起袁术公孙瓒等人,曹操和袁绍好歹有着自小时候处出来的情谊在。
荀彧府上,崔琰荀攸二人正端坐在书房之中,放着火炉的房间比之外面不知暖和了多少,倒是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不过这几人却没有清闲到能睡过去的程度。
合作归合作,但是怎么合作还是要好好商讨一下。
军中大部分人将心思放在了已经成为正规军队的青州兵身上,招呼冀州来使的活儿便落到了荀彧身上,正好大侄子还在,荀彧便直接将人拉了过来。
这几天外面太冷,又有些要落雪的趋势,难得逃得一次懒,荀彧便直接将人喊到自家书房来了。
知道荀彧的性子,荀攸崔琰住的也不远,因此没说什么就直接转移了办公地点。
戏志才前些天走了一趟鄄城,那边的布防很是重要,总得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得下心,这一趟去的时间足有半月,直到今日才回来像曹操汇报。
看着外面飘着的雪花,戏志才裹紧了最外层的氅衣,心思一转便朝着荀彧府上而去。
这天气极其适合温酒谈心,许久不见文若,也不知道他们之前埋下的好酒有没有取出来。
这么想着,戏志才一路走了过去,外面门房看到他的到来立即迎了上去,雪天路滑,还是小心点为好。
顺着以往的路线直接朝着书房而去,路上看到端着酒器的婢女,戏志才多嘴问了一句,“文若今日可有客人?”
婢女微微俯身而后将书房里的情况说了一下,刚刚处理完政务的荀彧看外面落雪了便让人将树下埋的酒挖出来,并留了荀攸崔琰一同用饭。
他偷懒将办公地点变成了家里,一场酒还是管的起的。
戏志才脚步一顿,貌似没什么想法垂眸跟着婢女去了用饭的地方,只不过原本上扬的嘴角却在不知不觉中抿了起来。
又是崔季珪!
作者有话要说: 戏爹(委屈):那是我埋的酒,你现在竟然用来招待别人?!
第52章
雪花越来越大, 外面的地上很快便铺上了一层银白,房间之中燃着炉子暖意融融, 案几上也摆好了各种吃食。
三国时期在食物上还没那么多花样,北方多以粟、麦为主,粟米饭麦饭和各种饼食也是常见于餐席之上。
若是不走,这些人估计又要在他耳边念叨了,什么天子之躯贵重无比不能长期流落在外,什么陛下要以大局为重不能任性妄为......
之前在洛阳听的多了去了,耳朵都快长茧子了。
皇甫嵩的兵马大部分还在洛阳地界,禁军总要留下守卫京城,派去接应的小皇帝人马也不多,这时候曹操的人便派上用场了。
迎皇帝回京都,功劳听上去光鲜,带来的效果也和听起来一样作用非凡,现在或许不显,但是以后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定然要比现在高上许多。
有些东西是银钱买不来的,只看现在天子落难朝廷混乱不想往前凑,以后后悔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受了。
为了避免有人和他们抢功劳,曹军特意加快了行程,日夜行军到了长安郊外和程昱钟繇汇合,但是回过头却发现,他们根本没必要这么急。
长安内乱,只要他们兵马离得远根本就无人顾忌他们,而司隶四周州郡皆在冷眼旁观,根本不想冒着被郭汜咬一口的危险前去接应。
所以,有能力又来得及去接应小皇帝的诸侯之中只有曹操一方真正派了人马前去。
不知道是该松口气还是该紧张,曹操再次召集了手下的谋士,确定这么做好处大于坏处才放心大胆的拉上旗帜护送小皇帝回洛阳。
不管小皇帝怎么想,但是无疑,京都朝廷对他们的好感度蹭蹭蹭的往上涨,在刘辨顺利抵达洛阳的时候请封赏的折子更是如同雪花一般源源不断的朝着御案飘去。
虽然知道这些东西需要他处理的没几个,但是只看着那堆满了御案的奏折,小皇帝的脸便刷的一下拉了下来。
早说了不要回洛阳,这曹孟德真是多事儿,怎么当初没和董卓一起死在外面?
心里埋怨了无数次,看着摆在面前的一摞摞竹简,刘辨要溢了出来,早知如此,在出长安的时候他就该做些什么让郭汜的人发现。
虽然那人现在正忙着镇压叛乱,但是自己可是皇帝,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他肯定是不愿意的。
这么想着,刘辨还是认命的拿出玉玺给那些要盖上大印的圣旨盖上章,反正他也就是个摆设而已,那些人直接将玉玺拿走不就得了,何必这么折腾?
对朝中大臣的感官越来越坏,刘辨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不是皇帝了日子会不会还如现在这般,不管在哪儿都要许多人时时刻刻惦记着。
总之不管怎么说,曹操派人走这一趟得到的回报是巨大的,加封镇西将军,朝廷承认他兖州牧的身份,手下武将谋士该升的升该赏的赏,倒是没有白费之前的一番功夫。
陇西的混乱他们暂时没想插手,等那边内乱将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下手也不迟,以他们现在的实力也管不了那边的事情。
不光中原一带牵一发而动全身,陇西亦然,那边和西凉离得近,与外族打的交道也多,就凭现在手下这几十万不知战斗力几何的兵马,曹孟德还真不敢过去送人头。
袁术袁绍两兄弟闹的正凶,隐隐已经有了开战的架势,所以最近曹操也没那个心思特意再去陇西刷存在感。
在颍川的沮授虽然没有表明接下来要到兖州,但是却说了不会回冀州,只这一点曹操心中就有底了,不回冀州不就是有留在兖州的打算了吗。
而荀彧花了大心思找到的崔琰倒是没有辜负他花费的心思,一番交谈之后更是直接留在了昌邑,所以近来曹操心情愉悦不是没有原因。
对崔季珪慕名已久,和曹操商量了之后荀彧便直接让人先在他身边熟悉一下军中状况,等有了战事再真正独当一面。
虽然以崔琰的能力,熟悉军务这种小事用不着荀彧亲自来带,独挡一面更不用等到以后在后,但是曹操还是同意了荀彧的要求。
看着崔琰那张严肃正经的脸,再看看他旁边荀攸同样没有什么表情的脸,曹操揉了揉太阳穴,转头看向荀彧带着笑意的脸平复一下心情。
还好文若志才天天都是笑意盈盈的,奉孝更是性子活跃,若都像荀公达崔季珪一般,只怕他对召集所有谋士议事都有些撑不住。
公达和文若是叔侄,更是在一起待了这么多年,怎么偏偏一人温文尔雅,另一人就硬成石头了呢?
年纪轻轻的,都板着张夫子脸算个怎么回事儿?
不过这想法曹操也就只在心里想想,就算天天板着脸,他手下的那些谋士也个个都是模样周正招人羡慕的。
前些天袁本初派使者前来兖州,而他的用意曹操等人也清楚的很。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和袁本初合作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比起袁术公孙瓒等人,曹操和袁绍好歹有着自小时候处出来的情谊在。
荀彧府上,崔琰荀攸二人正端坐在书房之中,放着火炉的房间比之外面不知暖和了多少,倒是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不过这几人却没有清闲到能睡过去的程度。
合作归合作,但是怎么合作还是要好好商讨一下。
军中大部分人将心思放在了已经成为正规军队的青州兵身上,招呼冀州来使的活儿便落到了荀彧身上,正好大侄子还在,荀彧便直接将人拉了过来。
这几天外面太冷,又有些要落雪的趋势,难得逃得一次懒,荀彧便直接将人喊到自家书房来了。
知道荀彧的性子,荀攸崔琰住的也不远,因此没说什么就直接转移了办公地点。
戏志才前些天走了一趟鄄城,那边的布防很是重要,总得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得下心,这一趟去的时间足有半月,直到今日才回来像曹操汇报。
看着外面飘着的雪花,戏志才裹紧了最外层的氅衣,心思一转便朝着荀彧府上而去。
这天气极其适合温酒谈心,许久不见文若,也不知道他们之前埋下的好酒有没有取出来。
这么想着,戏志才一路走了过去,外面门房看到他的到来立即迎了上去,雪天路滑,还是小心点为好。
顺着以往的路线直接朝着书房而去,路上看到端着酒器的婢女,戏志才多嘴问了一句,“文若今日可有客人?”
婢女微微俯身而后将书房里的情况说了一下,刚刚处理完政务的荀彧看外面落雪了便让人将树下埋的酒挖出来,并留了荀攸崔琰一同用饭。
他偷懒将办公地点变成了家里,一场酒还是管的起的。
戏志才脚步一顿,貌似没什么想法垂眸跟着婢女去了用饭的地方,只不过原本上扬的嘴角却在不知不觉中抿了起来。
又是崔季珪!
作者有话要说: 戏爹(委屈):那是我埋的酒,你现在竟然用来招待别人?!
第52章
雪花越来越大, 外面的地上很快便铺上了一层银白,房间之中燃着炉子暖意融融, 案几上也摆好了各种吃食。
三国时期在食物上还没那么多花样,北方多以粟、麦为主,粟米饭麦饭和各种饼食也是常见于餐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