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清歌荀令_第76章
能从他皇兄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上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大臣怕也是费尽了心思。
歌颂了刘辨之后,读策文的大臣着重点了一下刘协灵帝亲子的身份,而后又将他年少聪伶德行无亏夸赞了一番,德行无亏,这是皇帝必须有的东西。
即便以后会变,但是在登基之前,刘协必须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面无表情的过了整个登基大典,刘协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种可笑的感觉。
将斩蛇剑给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听着下面如同波浪一般传来的万岁呼声,刘协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发出了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令。
——大赦天下!
没有错过登基时刘协眼中流露出的讽刺,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荀彧程昱便不约而同的到了一起,皇帝虽然年幼,但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
曹操亲自来京城,且只带了荀彧和程昱两个谋士,朝廷如今对他们态度不甚明朗,虽然他们不惧,但是麻烦还是越少越好。
毕竟他们之后可没有多少精力放在这里,东边陶谦可是快要忍不住了。
“弘农王此举虽然荒谬,但是今日看来也并非没有原因,文若以为这其中可有王司徒的手笔?”
一身文人打扮的程昱面色如常朝着旁边的荀彧问了一句,平日里喜欢和武将一般着甲胄的人褪了一身甲衣,身上那番杀伐气息也消散了不少。
但是和旁边温润如玉的荀彧比起来,这人还是多了一分果敢干练的气息。
弘农王正是退位之后的刘辨,历史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管其中发生的什么变化,有些事情还是会走到既定的那个结果之上。
刘辨没有在董卓手上毁掉,但是却已经成为了弘农王,只不过不是被废黜,而是他自己要求的,仅仅这一点区别罢了。
听到刘辨退位之后的封号,荀彧心中的感觉实在是奇妙,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就算没有董卓的一杯毒酒,以刘辨如今的行事风格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弘农王是王,惹急了当今陛下,就算他之前是皇帝也没有什么用。
“弘农王性子不定,若有人不着痕迹的给他做些引导,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低声答了一声,荀彧对王允确实有些怀疑。
这人当上司徒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杨彪以年老为由乞骸骨,荀爽也同样以年老想要致仕,朝中资历足够的大臣不是没有,但是偏偏是王允继任当了三公之首。
朝中党派之争从来没有消失过,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几家相互制约着才是能让朝廷稳定的方法,但是王允太过于刚愎自用,如今竟是真的朝着一家独大的趋势而去。
没有何太后在身边看着,刘辨根本分不出来那些话能听那些话不能听,少年的心性最难琢磨却也最好掌控,只要拿捏准了,让他退位并非什么难事。
刘协之前在京郊王氏别院住着,和王氏联系密切,要说王允不知道这事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后面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十有八九就是这人了。
不过看今日陛下登基的场景,这王司徒行事之前怕是没有和他打招呼,不知道是没来得及还是根本没将人放在眼里了。
小瞧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如今他们这位陛下虽然羽翼未满,但是等过些年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未来的事情还都未可知啊!
二人对视了眼,看着对方眼中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意思,荀彧和程昱都笑了笑,只看王司徒以后究竟会如何了。
京中危机四伏,曹操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有些关系只能他自己去打通,所以比起主公而来,荀彧和程昱竟然才是比较“清闲”的那一个。
不过这“清闲”也不是真正的清闲,二人虽然人在京城,但是也没有错过来自各方的消息,曹孟德这两年势头太大,看不过去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京中大权掌握在王允手中,皇帝虽然坐在龙椅上,但是却没有任何接近政事的机会,到底是年纪太小了。
王允对他们的态度过于微妙,要说不好,他们在京城之中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州牧该有的资格接待,要说好,和他接触时的感受又让他们实在说不出这个好字。
荀彧程昱都是极其擅长察言观色之人,即便王允是个老狐狸,办事极其老练,但是从细微末节之上他们也还是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王司徒对他们怕是没有怀什么好心思。
如今京城兵力有限,皇甫嵩也年事渐高,就算依旧用兵如神,带兵打仗也不似年轻时那般得心应手,所以,王允没有那个能力对兖州用兵。
再说了,朝廷对州郡用兵也不是轻易就能用的。
他们一没造反二没乱民三没缺少贡品,就算想对兖州用兵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以如今朝廷的情况,他们绝对不是蠢到对太平的州郡用兵以耗费那点儿几近于无的声望。
这么一想,王允对他们的态度就着实要人好好琢磨了。
曹操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在荀彧的建议之下他就直接去了贾诩的府邸。
荀爽离开之前给他们留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写着贾文和性子及评价的竹简,“毒士”的大名如今不显,但是行事作风却和史书记载一模一样。
虽然没有间接坑害了三辅地区的百姓,但是董卓却被他坑的不轻,好在当时没人注意到他,又有荀爽在后面护着,所以也没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同样,这人也能够兴邦安国,只看他到底是什么想法了。
和中原这些自小接受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文人谋士不同,道德观念在贾诩心中并没有占据太多位置。
生于西凉长于西凉,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与其成为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腐儒,他还不如多想想该怎么更好的活下去。
现在还没有毁誉参半的名声加身,只是一个不怎么显眼的官员,又有前司空荀爽的大力推荐,曹操怎么会放任人才在眼前晃悠不下嘴呢?
贾文和心思千变,曹孟德在招揽人手之上更是智计百出,所以,对这件事情的结果荀彧心中一点儿也不担心。
直到晚上,荀彧和程昱将京城的各种事情处理完了,曹操也还是没有回来。
知道他们家主公要和人秉烛夜谈了,心知肚明的两个人摇头笑笑,而后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休息。
他们来时带了不少士兵随行,因此住在驿馆不怎么方便,好在他们在京城有宅子,因此收拾了一番也能住进去。
荀彧对住哪儿不怎么在意,婢女甘兰此次跟了过来,对他的喜好清楚的很,因此也不需要他在特意安排些什么。
对府中布局不甚了解,荀彧一路跟着甘兰来到卧房,吩咐了两句之后便让人退下了。
登基大典之后又和程昱一起处理了那么多事情,他也有些疲累了、
荀彧推开门便走了进去,屋中早早点上了他惯用的香,不浓,却足以让人记忆深刻。
皇帝登基不适合背琴,一整天没有被他碰过的流音长琴正好好的挂在墙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荀彧迈步朝着床榻而去。
忽然,细微的风声从身后急急传来,荀彧身子一顿,而后一个侧身闪到墙边,转身冷冷的朝着身后看去。
歌颂了刘辨之后,读策文的大臣着重点了一下刘协灵帝亲子的身份,而后又将他年少聪伶德行无亏夸赞了一番,德行无亏,这是皇帝必须有的东西。
即便以后会变,但是在登基之前,刘协必须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面无表情的过了整个登基大典,刘协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种可笑的感觉。
将斩蛇剑给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听着下面如同波浪一般传来的万岁呼声,刘协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发出了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令。
——大赦天下!
没有错过登基时刘协眼中流露出的讽刺,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荀彧程昱便不约而同的到了一起,皇帝虽然年幼,但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
曹操亲自来京城,且只带了荀彧和程昱两个谋士,朝廷如今对他们态度不甚明朗,虽然他们不惧,但是麻烦还是越少越好。
毕竟他们之后可没有多少精力放在这里,东边陶谦可是快要忍不住了。
“弘农王此举虽然荒谬,但是今日看来也并非没有原因,文若以为这其中可有王司徒的手笔?”
一身文人打扮的程昱面色如常朝着旁边的荀彧问了一句,平日里喜欢和武将一般着甲胄的人褪了一身甲衣,身上那番杀伐气息也消散了不少。
但是和旁边温润如玉的荀彧比起来,这人还是多了一分果敢干练的气息。
弘农王正是退位之后的刘辨,历史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管其中发生的什么变化,有些事情还是会走到既定的那个结果之上。
刘辨没有在董卓手上毁掉,但是却已经成为了弘农王,只不过不是被废黜,而是他自己要求的,仅仅这一点区别罢了。
听到刘辨退位之后的封号,荀彧心中的感觉实在是奇妙,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就算没有董卓的一杯毒酒,以刘辨如今的行事风格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弘农王是王,惹急了当今陛下,就算他之前是皇帝也没有什么用。
“弘农王性子不定,若有人不着痕迹的给他做些引导,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低声答了一声,荀彧对王允确实有些怀疑。
这人当上司徒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杨彪以年老为由乞骸骨,荀爽也同样以年老想要致仕,朝中资历足够的大臣不是没有,但是偏偏是王允继任当了三公之首。
朝中党派之争从来没有消失过,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几家相互制约着才是能让朝廷稳定的方法,但是王允太过于刚愎自用,如今竟是真的朝着一家独大的趋势而去。
没有何太后在身边看着,刘辨根本分不出来那些话能听那些话不能听,少年的心性最难琢磨却也最好掌控,只要拿捏准了,让他退位并非什么难事。
刘协之前在京郊王氏别院住着,和王氏联系密切,要说王允不知道这事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后面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十有八九就是这人了。
不过看今日陛下登基的场景,这王司徒行事之前怕是没有和他打招呼,不知道是没来得及还是根本没将人放在眼里了。
小瞧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如今他们这位陛下虽然羽翼未满,但是等过些年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未来的事情还都未可知啊!
二人对视了眼,看着对方眼中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意思,荀彧和程昱都笑了笑,只看王司徒以后究竟会如何了。
京中危机四伏,曹操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有些关系只能他自己去打通,所以比起主公而来,荀彧和程昱竟然才是比较“清闲”的那一个。
不过这“清闲”也不是真正的清闲,二人虽然人在京城,但是也没有错过来自各方的消息,曹孟德这两年势头太大,看不过去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京中大权掌握在王允手中,皇帝虽然坐在龙椅上,但是却没有任何接近政事的机会,到底是年纪太小了。
王允对他们的态度过于微妙,要说不好,他们在京城之中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州牧该有的资格接待,要说好,和他接触时的感受又让他们实在说不出这个好字。
荀彧程昱都是极其擅长察言观色之人,即便王允是个老狐狸,办事极其老练,但是从细微末节之上他们也还是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王司徒对他们怕是没有怀什么好心思。
如今京城兵力有限,皇甫嵩也年事渐高,就算依旧用兵如神,带兵打仗也不似年轻时那般得心应手,所以,王允没有那个能力对兖州用兵。
再说了,朝廷对州郡用兵也不是轻易就能用的。
他们一没造反二没乱民三没缺少贡品,就算想对兖州用兵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以如今朝廷的情况,他们绝对不是蠢到对太平的州郡用兵以耗费那点儿几近于无的声望。
这么一想,王允对他们的态度就着实要人好好琢磨了。
曹操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在荀彧的建议之下他就直接去了贾诩的府邸。
荀爽离开之前给他们留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写着贾文和性子及评价的竹简,“毒士”的大名如今不显,但是行事作风却和史书记载一模一样。
虽然没有间接坑害了三辅地区的百姓,但是董卓却被他坑的不轻,好在当时没人注意到他,又有荀爽在后面护着,所以也没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同样,这人也能够兴邦安国,只看他到底是什么想法了。
和中原这些自小接受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文人谋士不同,道德观念在贾诩心中并没有占据太多位置。
生于西凉长于西凉,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与其成为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腐儒,他还不如多想想该怎么更好的活下去。
现在还没有毁誉参半的名声加身,只是一个不怎么显眼的官员,又有前司空荀爽的大力推荐,曹操怎么会放任人才在眼前晃悠不下嘴呢?
贾文和心思千变,曹孟德在招揽人手之上更是智计百出,所以,对这件事情的结果荀彧心中一点儿也不担心。
直到晚上,荀彧和程昱将京城的各种事情处理完了,曹操也还是没有回来。
知道他们家主公要和人秉烛夜谈了,心知肚明的两个人摇头笑笑,而后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休息。
他们来时带了不少士兵随行,因此住在驿馆不怎么方便,好在他们在京城有宅子,因此收拾了一番也能住进去。
荀彧对住哪儿不怎么在意,婢女甘兰此次跟了过来,对他的喜好清楚的很,因此也不需要他在特意安排些什么。
对府中布局不甚了解,荀彧一路跟着甘兰来到卧房,吩咐了两句之后便让人退下了。
登基大典之后又和程昱一起处理了那么多事情,他也有些疲累了、
荀彧推开门便走了进去,屋中早早点上了他惯用的香,不浓,却足以让人记忆深刻。
皇帝登基不适合背琴,一整天没有被他碰过的流音长琴正好好的挂在墙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荀彧迈步朝着床榻而去。
忽然,细微的风声从身后急急传来,荀彧身子一顿,而后一个侧身闪到墙边,转身冷冷的朝着身后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