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还好从上书房结业后,他的拳脚功夫一直没放下,才能用棍棒把福晋的鞭子缠过来。
架着人往回走,醉成这样,都不知道醒酒汤能不能灌得下去。
再看几位哥哥嫂嫂,当数九哥最是丢脸,两个人摔跤,九哥这么大的体型居然还摔不过九嫂,而且看样子也不是有意在让着九嫂,气急败坏到脏话都出来了。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五哥也没别九哥好到哪里,五嫂是没想着跟人摔跤,也没甩鞭子,关键是五哥拉不动五嫂,这就有几分尴尬了。
还是十哥机灵,这会儿不想着动手,而是说好话哄人。
十三哥压根儿就没去管嫂子,气定神闲,十三嫂应该是也没醉得太厉害,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把这儿当成戏台子了,一副要看好戏的样子。
胤祯索性把人抱马上,想进山打猎不太可能,在庄子里溜达一圈儿还是行的,反正是自家的庄子,又不会传出去。
说起来,明泰酒量可是好的很,酒品也很好,醉酒之后也不闹腾,哪里像福晋,没醉的时候像牡丹花枝上的花苞,醉了就成霸王花。
胤祯接触过的女子不多,但无论是五姐,还是福晋,还是他那几位娴雅的嫂嫂们,还是自家嫡亲的额娘,两面性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第37章 一更
男子的交情,很多都是从打架喝酒开始的,胤祯在这方面属于例外,他不喜欢喝酒,更很少与人动手。
但福晋跟几位嫂嫂,这交情大概来自于喝酒了,而且是共同大醉了一场的交情。
总共也就才在温泉庄子上呆了一日,临走的时候,他们这些交情深的兄弟们,尚且还没约下一次见面呢,福晋她们就已经先约起来了。
到温泉庄子上来需要等到休沐日,福晋跟几位嫂嫂相约的时间和地点就随意多了,大家的府邸挨个来,明儿先从五贝勒府开始,之后便是九阿哥府,依次按照排行来。
昨日方才大闹过,今儿兄弟几个见面还都觉得怪怪的呢,偏当事人们都不觉得如何,也是怪了。
康熙四十一年的大年夜,下了整整一夜的雪,即便已经出宫开府,可照样也是要到宫里头去守岁的,年三十上午就已经到了宫里,走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的中午了。
大雪就一直没停过,即便有人打扫,路照样也不好走,赶马的车夫这会儿也不敢炫技,只能以平时一半的速度赶路,生怕路太滑再出什么意外。
胤祯已经半躺在马车上睡着了,过年绝对是最让人受折磨的节日,没有之一,甭管之前睡多少觉,也不管之后补多少觉,这一会儿的困顿和乏累都是实打实的,没法抵消。
相比之下,琉璃倒是精神头尚好,只是想想外面的大雪,难免有些犯愁。
雪天赶路最是困难了,少不了要耽搁商队的行程,而且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场大雪了,民间有俗语,瑞雪兆丰年,所谓瑞雪,指的是恰到时候的雪,而非如今这样,接二连三的大雪。
也不知道是该为自己庆幸,还是该为旁人惋惜,雪灾、旱灾、水灾……几乎这所有的灾难,最受打击的永远都是田地里的出产,农人向来都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相比之下,商人可钻营的地方就多了。
她名下的田产不多,真要是造成了雪灾,也受不了太多的影响,只是担心其他人,这一年会过得不好。
只有想着发灾难财的商人,才会乐意瞧见灾难来临,但是大多数商人,还是更喜欢国泰民安的,百姓手里头有钱,很多生意也都好做。
整整下了一天两夜的大雪,让胤祯的年假提前结束,大年初二,就要去当差了,不过不是去吏部衙门当差,而是负责带人安置南城的百姓。
与他一道的,还有八哥和九哥。
京城素来有‘南贫北贱,东富西贵’之称,受灾严重的都是南城和西城,京城需要赈灾的也只有这两个地方。
北城那边,情况要比南城复杂的多,皇阿玛安排过去的人也多,四哥、七哥、十哥、十三哥都负责北城。
太子和直郡王也没闲着,主要是负责总的调度,城郊皇阿玛也安排人过去了。
在各地的奏报没有送到京城之前,眼下能管的也就只有天子脚下这块地。
住在天子脚下的百姓,就算是穷困,也没穷困到需要施粥的程度,这场雪灾给地里带来的影响,要等到春天收割麦子的时候才能进而影响到人的口粮,现在是雪太多太厚了,压倒了不少人的房屋。
原本下过大雪之后,气温骤降,待在屋子里都觉得不保暖,屋子塌了,待在外边儿,那就更不保暖了,朝廷若是不管的话,今年冬天怕是会有很多的人冻死。
胤祯他们主要是带人先把数额统计出来,把灾民集中安置,然后再组织人手修建房舍,而用来修建房舍的人手,一小部分是工部的人,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被安置过的灾民了。
灾民是不敢不下力气的,但大多数的灾民只在灾棚里喝几碗热粥,暖和暖和身体,就直接出去干活了,效率实在不怎么样,原本的身体素质就不太好。
胤祯或许是看人的眼光苛刻了些,只是这修建房舍的进度实在缓慢,明明知道这些人已经尽力了,但由于动作慢、力气小,看起来就像是在磨磨蹭蹭的耗时间一样。
而且这些被带出来的灾民,还都有着被冻伤的危险,一旦哪个人倒下了,再抬回去治都不好治。
南城的人多是比较听话的,北城那边情况复杂,百姓虽然不敢跟官员闹,但偷奸耍滑就属于钻空子的事了,若是北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那便也罢了,关键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在捣乱,另一部分的人都老实听话,可被耽搁的却是所有人。
眼前又倒下去一个,胤祯赶紧命人带到灾棚去,那边有郎中候着呢,也备好了药物。
只是眼前的这些看得人又是心酸,又是着急。
“八哥能不能再从六部多调派些人过来,先把身体不舒服的灾民替换下去,这么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冻坏了。”胤祯提议道。
这些人原本身体就没恢复好,就直接在这冰天雪地里干活,再次被冻伤的概率都比普通人要大。
八贝勒就一直没闲着,他是当哥哥的,办差的经验又多,就算皇阿玛没有点明,他也是此次南城赈灾的负责人,九弟和十四弟都是给他打下手的。
所以谁都能放松,就他不能放松。
“便是把六部的人都调过来,放在这里那也是杯水车薪,十四弟若是不忙的话,倒不如让人抬两桶热粥过来给大伙分分。”
八贝勒手里还拿着花名册呢,能用的人实在少,要修建的房舍却太多了,就算一些没有塌的房子,也存在隐患,必须要修一修,否则再来一场风雪,他们还是要过来赈灾的。
十四弟一如既往的天真,六部的官员大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真要是全过来了,不是来帮忙的,更像是来拖后腿的。
胤祯这还是头一次参与赈灾,没觉得激动人心,心情反倒是比刚来南城的时候还要沉重,这跟他想象中的赈灾太不一样。
也许是狗胆上来了,也许是仗着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自己阿玛,所以才有恃无恐,胤祯写了一道奏章让人快马送到紫禁城。
八哥说的对,六部的官员就算是全都派遣过来了,作用也不大,倒不如调派些丰台大营的人过来,他在丰台大营待了两年,很是了解那里的兵丁,身体素质是一等一的好。
胤祯的折子上不光提到了丰台大营,还提到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如今全城大半的郎中都已经被征集过来了,可依然不够用,太医院的人可大都闲着呢,倒不如出来活动活动。
九爷是亲眼瞧着十四弟写完这封奏折的,里面的内容他也看得清清楚楚,怪不得能被封为贝勒呢,暂且不说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就这胆子堪比虎胆了。
不光是敢把手伸进丰台大营,还敢让太医院的人都来,太医院的太医不金贵,可都是伺候金贵人的,让太医也跑过来给这些贫民诊治,也是够跌份的。
人有三六九等之分,那些太医们学成之后,恐怕也没想到,有一天或许会被安排着伺候贫民。
他都不知道皇阿玛看到这份奏折,会不会同意。
对于脑回路不是一般清奇的儿子,康熙接受度尚可,一条咸鱼愿意游泳那就是有长进了,反正再怎么长进,也不会想着去跃龙门。
只要不是谋反,他对儿子们还是挺容忍的,就算是谋反,他不是也没拿太子怎么着,太子还是一国储君,好端端的在毓庆宫呆着。
不过是处死了太子的一个小情人儿,处死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奴才,下一个便是索额图了。
康熙还真给丰台大营下了圣旨,想要调动丰台大营,必须要有兵符和他的圣旨,缺一样都调不了丰台大营的一兵一卒。
从骁骑营调来三千人,南城北城一边一半,让大清最好的兵去修建房舍,这也是破天荒头一次了,若是再往前数上十年,他都不敢做这样的决定,怕压不住八旗会有怨言,怕朝廷会出乱子。
但是现在,他有足够的力量按住八旗,也想为满汉一家多做点儿事儿。
灾民是以汉人为主的,这天下都是以汉人为主的,十四是被他推到台前的吉祥物,既是要做这方面的表率,也是想一点点的试探满蒙贵族的态度。
太医院这边儿,只是把学徒派遣过去了,又不是瘟疫,何需要让太医们出马,一个雪灾能带来的冻伤,普通的郎中就能治,人不够用,让太医院的学徒去即可。
骁骑营都是胤祯的熟人,也不知是不是提督有意安排,带队来南城的刚好就是洪石,他一手提拔出来的人。
熟悉的将领,熟悉的士兵,若是还指挥不动,胤祯就白在丰台大营待那两年了。
灾民撤下去大半儿,留下的也都是起引路的作用,而非干苦力。
看身体素质好的人干活,感觉又不一样,就像是被按了快进键,那叫一个爽。
胤祯是爽了,可也有人不爽。
八贝勒原本自觉是南城赈灾的负责人,而且他干得好好的,有经验,又懂协调,工部来的官员也都听他的话。
十四一封奏折,皇阿玛一下子就派来这么多人,关键这些人明显还都听十四的。
让他跟九弟一样在旁边做陪衬,他可做不到。
都已经能另起炉灶跟直郡王和太子争了,要是在这儿做了十四弟的陪衬,那让跟在他身边的那些朝臣怎么看,让太子和直郡王怎么看,让皇阿玛怎么看,让那其他正在观望的朝臣怎么看。
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八贝勒都不可能让十四夺了他的风头,丰台大营的人他不熟,看样子也很难指挥,只能是再请外援。
八贝勒的好人缘从来都不是吹出来的,六部的官员他能调派过来不少,当然二品以上不行,要为这事儿把二品以上的官员喊过来,既是得罪人,也容易被其他人忌惮。
丰台大营来得是武将,还得是兵丁,要么是阶品不高,要么就是没有阶品,别看六部的官员四肢不勤,但指挥人还是可以的。
南城算是彻底热闹起来了,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丰台大营的兵丁力气足,六部的官员协调统筹是一把好手,八贝勒不光是人格魅力强大,能力也是有的。
九爷和十四贝勒也没闲着,能帮忙的地方自然要帮忙。
如此,南城不光是在计划的时间之内结束任务,一大群人还跑去北城帮忙了,之后又齐心协力去了城郊。
从直郡王往到十四贝勒,年长的皇阿哥都被康熙安排去赈灾了,但收到前方送过来的一封封奏报来看,事情明显不在他的预料之中。
从十四请求丰台大营和太医院支援开始,此次赈灾就与往年不同了,但饶是康熙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些儿子们还能有自发联起手来的时候。
满汉一家,他的这些儿子们何尝不是一家。
第38章 一更
京城受灾,哪怕康熙登基这么多年,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的灾情了,康熙年间的灾情远比其他时候要多,雪灾、水灾、旱灾、地动……
真不知是巧合,还是老天爷特意设下的考验,他登机了多少年,便于灾害斗争了多少年。
按理来说已经习惯了,可每次听见灾情,心情依旧不畅,这应当是头一次,雪灾来临,全国的受灾面积都还不知道有多少的时候,他的心情还能这般畅快。
更畅快的还在后边呢,这几天里各地的奏章陆陆续续都已经到了,京城大雪纷飞,甚至造成了雪灾,可附近几个地方都还好,不影响年景,就算百姓之家有房屋倒塌的,也远不及也京城多,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再将京城百姓安置好的当天晚上,康熙大摆宴席,设家宴来庆祝此事。
老爷子请吃饭,儿子们当然不能不去了,而且还都得是拖家带口的进宫去。
有福晋的带福晋,有孩子的带孩子,有侧福晋的带侧福晋,格格、侍妾之流就没有资格进宫了。
每每到这样的场合,都能够直观的把各家的人数展现出来。
说来也是奇怪了,老爷子儿子多,女儿也多,不带没有序齿的儿子,至今已经有十九个,若是把那些未曾续齿的儿子也加上,差不多已经三十个了。
但儿子的儿子就不多了,直郡王膝下就一根独苗,太子连嫡子都没有,庶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
余下的兄弟们有嫡子就算是好的了,没有嫡子的比比皆是,还有像八贝勒这样,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以至于选秀之年被指了三四个格格入府,若是这三年还没有所出,那下一个选秀之年,八贝勒府还将会大丰收。
十三、十四都是新婚,彼此之间还不怎么熟悉,但这两位院里头没有莺莺燕燕,只福晋一个人,感情倒是处得极好。
即便是已经大婚,胤祯桌上摆的照样是蜜水,不光是他不喝酒,也不让福晋喝,这宫里可不比庄子上,福晋若是再吃醉了酒,甩着鞭子要去骑马打猎,那可就闹笑话了。
所以这酒是不能喝的。
琉璃巴不得不喝这酒呢,宫里的酒有什么好喝的,连膳食都比不得府上,端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凉的了,酒也是凉的,天气这么冷,谁不想喝碗热乎的,若是可以选择的话,这冰凉的蜜水她也不想喝,还不如来上两碗热茶。
架着人往回走,醉成这样,都不知道醒酒汤能不能灌得下去。
再看几位哥哥嫂嫂,当数九哥最是丢脸,两个人摔跤,九哥这么大的体型居然还摔不过九嫂,而且看样子也不是有意在让着九嫂,气急败坏到脏话都出来了。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五哥也没别九哥好到哪里,五嫂是没想着跟人摔跤,也没甩鞭子,关键是五哥拉不动五嫂,这就有几分尴尬了。
还是十哥机灵,这会儿不想着动手,而是说好话哄人。
十三哥压根儿就没去管嫂子,气定神闲,十三嫂应该是也没醉得太厉害,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把这儿当成戏台子了,一副要看好戏的样子。
胤祯索性把人抱马上,想进山打猎不太可能,在庄子里溜达一圈儿还是行的,反正是自家的庄子,又不会传出去。
说起来,明泰酒量可是好的很,酒品也很好,醉酒之后也不闹腾,哪里像福晋,没醉的时候像牡丹花枝上的花苞,醉了就成霸王花。
胤祯接触过的女子不多,但无论是五姐,还是福晋,还是他那几位娴雅的嫂嫂们,还是自家嫡亲的额娘,两面性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第37章 一更
男子的交情,很多都是从打架喝酒开始的,胤祯在这方面属于例外,他不喜欢喝酒,更很少与人动手。
但福晋跟几位嫂嫂,这交情大概来自于喝酒了,而且是共同大醉了一场的交情。
总共也就才在温泉庄子上呆了一日,临走的时候,他们这些交情深的兄弟们,尚且还没约下一次见面呢,福晋她们就已经先约起来了。
到温泉庄子上来需要等到休沐日,福晋跟几位嫂嫂相约的时间和地点就随意多了,大家的府邸挨个来,明儿先从五贝勒府开始,之后便是九阿哥府,依次按照排行来。
昨日方才大闹过,今儿兄弟几个见面还都觉得怪怪的呢,偏当事人们都不觉得如何,也是怪了。
康熙四十一年的大年夜,下了整整一夜的雪,即便已经出宫开府,可照样也是要到宫里头去守岁的,年三十上午就已经到了宫里,走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的中午了。
大雪就一直没停过,即便有人打扫,路照样也不好走,赶马的车夫这会儿也不敢炫技,只能以平时一半的速度赶路,生怕路太滑再出什么意外。
胤祯已经半躺在马车上睡着了,过年绝对是最让人受折磨的节日,没有之一,甭管之前睡多少觉,也不管之后补多少觉,这一会儿的困顿和乏累都是实打实的,没法抵消。
相比之下,琉璃倒是精神头尚好,只是想想外面的大雪,难免有些犯愁。
雪天赶路最是困难了,少不了要耽搁商队的行程,而且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场大雪了,民间有俗语,瑞雪兆丰年,所谓瑞雪,指的是恰到时候的雪,而非如今这样,接二连三的大雪。
也不知道是该为自己庆幸,还是该为旁人惋惜,雪灾、旱灾、水灾……几乎这所有的灾难,最受打击的永远都是田地里的出产,农人向来都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相比之下,商人可钻营的地方就多了。
她名下的田产不多,真要是造成了雪灾,也受不了太多的影响,只是担心其他人,这一年会过得不好。
只有想着发灾难财的商人,才会乐意瞧见灾难来临,但是大多数商人,还是更喜欢国泰民安的,百姓手里头有钱,很多生意也都好做。
整整下了一天两夜的大雪,让胤祯的年假提前结束,大年初二,就要去当差了,不过不是去吏部衙门当差,而是负责带人安置南城的百姓。
与他一道的,还有八哥和九哥。
京城素来有‘南贫北贱,东富西贵’之称,受灾严重的都是南城和西城,京城需要赈灾的也只有这两个地方。
北城那边,情况要比南城复杂的多,皇阿玛安排过去的人也多,四哥、七哥、十哥、十三哥都负责北城。
太子和直郡王也没闲着,主要是负责总的调度,城郊皇阿玛也安排人过去了。
在各地的奏报没有送到京城之前,眼下能管的也就只有天子脚下这块地。
住在天子脚下的百姓,就算是穷困,也没穷困到需要施粥的程度,这场雪灾给地里带来的影响,要等到春天收割麦子的时候才能进而影响到人的口粮,现在是雪太多太厚了,压倒了不少人的房屋。
原本下过大雪之后,气温骤降,待在屋子里都觉得不保暖,屋子塌了,待在外边儿,那就更不保暖了,朝廷若是不管的话,今年冬天怕是会有很多的人冻死。
胤祯他们主要是带人先把数额统计出来,把灾民集中安置,然后再组织人手修建房舍,而用来修建房舍的人手,一小部分是工部的人,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被安置过的灾民了。
灾民是不敢不下力气的,但大多数的灾民只在灾棚里喝几碗热粥,暖和暖和身体,就直接出去干活了,效率实在不怎么样,原本的身体素质就不太好。
胤祯或许是看人的眼光苛刻了些,只是这修建房舍的进度实在缓慢,明明知道这些人已经尽力了,但由于动作慢、力气小,看起来就像是在磨磨蹭蹭的耗时间一样。
而且这些被带出来的灾民,还都有着被冻伤的危险,一旦哪个人倒下了,再抬回去治都不好治。
南城的人多是比较听话的,北城那边情况复杂,百姓虽然不敢跟官员闹,但偷奸耍滑就属于钻空子的事了,若是北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那便也罢了,关键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在捣乱,另一部分的人都老实听话,可被耽搁的却是所有人。
眼前又倒下去一个,胤祯赶紧命人带到灾棚去,那边有郎中候着呢,也备好了药物。
只是眼前的这些看得人又是心酸,又是着急。
“八哥能不能再从六部多调派些人过来,先把身体不舒服的灾民替换下去,这么下去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冻坏了。”胤祯提议道。
这些人原本身体就没恢复好,就直接在这冰天雪地里干活,再次被冻伤的概率都比普通人要大。
八贝勒就一直没闲着,他是当哥哥的,办差的经验又多,就算皇阿玛没有点明,他也是此次南城赈灾的负责人,九弟和十四弟都是给他打下手的。
所以谁都能放松,就他不能放松。
“便是把六部的人都调过来,放在这里那也是杯水车薪,十四弟若是不忙的话,倒不如让人抬两桶热粥过来给大伙分分。”
八贝勒手里还拿着花名册呢,能用的人实在少,要修建的房舍却太多了,就算一些没有塌的房子,也存在隐患,必须要修一修,否则再来一场风雪,他们还是要过来赈灾的。
十四弟一如既往的天真,六部的官员大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真要是全过来了,不是来帮忙的,更像是来拖后腿的。
胤祯这还是头一次参与赈灾,没觉得激动人心,心情反倒是比刚来南城的时候还要沉重,这跟他想象中的赈灾太不一样。
也许是狗胆上来了,也许是仗着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自己阿玛,所以才有恃无恐,胤祯写了一道奏章让人快马送到紫禁城。
八哥说的对,六部的官员就算是全都派遣过来了,作用也不大,倒不如调派些丰台大营的人过来,他在丰台大营待了两年,很是了解那里的兵丁,身体素质是一等一的好。
胤祯的折子上不光提到了丰台大营,还提到了太医院的太医们,如今全城大半的郎中都已经被征集过来了,可依然不够用,太医院的人可大都闲着呢,倒不如出来活动活动。
九爷是亲眼瞧着十四弟写完这封奏折的,里面的内容他也看得清清楚楚,怪不得能被封为贝勒呢,暂且不说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就这胆子堪比虎胆了。
不光是敢把手伸进丰台大营,还敢让太医院的人都来,太医院的太医不金贵,可都是伺候金贵人的,让太医也跑过来给这些贫民诊治,也是够跌份的。
人有三六九等之分,那些太医们学成之后,恐怕也没想到,有一天或许会被安排着伺候贫民。
他都不知道皇阿玛看到这份奏折,会不会同意。
对于脑回路不是一般清奇的儿子,康熙接受度尚可,一条咸鱼愿意游泳那就是有长进了,反正再怎么长进,也不会想着去跃龙门。
只要不是谋反,他对儿子们还是挺容忍的,就算是谋反,他不是也没拿太子怎么着,太子还是一国储君,好端端的在毓庆宫呆着。
不过是处死了太子的一个小情人儿,处死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奴才,下一个便是索额图了。
康熙还真给丰台大营下了圣旨,想要调动丰台大营,必须要有兵符和他的圣旨,缺一样都调不了丰台大营的一兵一卒。
从骁骑营调来三千人,南城北城一边一半,让大清最好的兵去修建房舍,这也是破天荒头一次了,若是再往前数上十年,他都不敢做这样的决定,怕压不住八旗会有怨言,怕朝廷会出乱子。
但是现在,他有足够的力量按住八旗,也想为满汉一家多做点儿事儿。
灾民是以汉人为主的,这天下都是以汉人为主的,十四是被他推到台前的吉祥物,既是要做这方面的表率,也是想一点点的试探满蒙贵族的态度。
太医院这边儿,只是把学徒派遣过去了,又不是瘟疫,何需要让太医们出马,一个雪灾能带来的冻伤,普通的郎中就能治,人不够用,让太医院的学徒去即可。
骁骑营都是胤祯的熟人,也不知是不是提督有意安排,带队来南城的刚好就是洪石,他一手提拔出来的人。
熟悉的将领,熟悉的士兵,若是还指挥不动,胤祯就白在丰台大营待那两年了。
灾民撤下去大半儿,留下的也都是起引路的作用,而非干苦力。
看身体素质好的人干活,感觉又不一样,就像是被按了快进键,那叫一个爽。
胤祯是爽了,可也有人不爽。
八贝勒原本自觉是南城赈灾的负责人,而且他干得好好的,有经验,又懂协调,工部来的官员也都听他的话。
十四一封奏折,皇阿玛一下子就派来这么多人,关键这些人明显还都听十四的。
让他跟九弟一样在旁边做陪衬,他可做不到。
都已经能另起炉灶跟直郡王和太子争了,要是在这儿做了十四弟的陪衬,那让跟在他身边的那些朝臣怎么看,让太子和直郡王怎么看,让皇阿玛怎么看,让那其他正在观望的朝臣怎么看。
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八贝勒都不可能让十四夺了他的风头,丰台大营的人他不熟,看样子也很难指挥,只能是再请外援。
八贝勒的好人缘从来都不是吹出来的,六部的官员他能调派过来不少,当然二品以上不行,要为这事儿把二品以上的官员喊过来,既是得罪人,也容易被其他人忌惮。
丰台大营来得是武将,还得是兵丁,要么是阶品不高,要么就是没有阶品,别看六部的官员四肢不勤,但指挥人还是可以的。
南城算是彻底热闹起来了,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丰台大营的兵丁力气足,六部的官员协调统筹是一把好手,八贝勒不光是人格魅力强大,能力也是有的。
九爷和十四贝勒也没闲着,能帮忙的地方自然要帮忙。
如此,南城不光是在计划的时间之内结束任务,一大群人还跑去北城帮忙了,之后又齐心协力去了城郊。
从直郡王往到十四贝勒,年长的皇阿哥都被康熙安排去赈灾了,但收到前方送过来的一封封奏报来看,事情明显不在他的预料之中。
从十四请求丰台大营和太医院支援开始,此次赈灾就与往年不同了,但饶是康熙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些儿子们还能有自发联起手来的时候。
满汉一家,他的这些儿子们何尝不是一家。
第38章 一更
京城受灾,哪怕康熙登基这么多年,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的灾情了,康熙年间的灾情远比其他时候要多,雪灾、水灾、旱灾、地动……
真不知是巧合,还是老天爷特意设下的考验,他登机了多少年,便于灾害斗争了多少年。
按理来说已经习惯了,可每次听见灾情,心情依旧不畅,这应当是头一次,雪灾来临,全国的受灾面积都还不知道有多少的时候,他的心情还能这般畅快。
更畅快的还在后边呢,这几天里各地的奏章陆陆续续都已经到了,京城大雪纷飞,甚至造成了雪灾,可附近几个地方都还好,不影响年景,就算百姓之家有房屋倒塌的,也远不及也京城多,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再将京城百姓安置好的当天晚上,康熙大摆宴席,设家宴来庆祝此事。
老爷子请吃饭,儿子们当然不能不去了,而且还都得是拖家带口的进宫去。
有福晋的带福晋,有孩子的带孩子,有侧福晋的带侧福晋,格格、侍妾之流就没有资格进宫了。
每每到这样的场合,都能够直观的把各家的人数展现出来。
说来也是奇怪了,老爷子儿子多,女儿也多,不带没有序齿的儿子,至今已经有十九个,若是把那些未曾续齿的儿子也加上,差不多已经三十个了。
但儿子的儿子就不多了,直郡王膝下就一根独苗,太子连嫡子都没有,庶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
余下的兄弟们有嫡子就算是好的了,没有嫡子的比比皆是,还有像八贝勒这样,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以至于选秀之年被指了三四个格格入府,若是这三年还没有所出,那下一个选秀之年,八贝勒府还将会大丰收。
十三、十四都是新婚,彼此之间还不怎么熟悉,但这两位院里头没有莺莺燕燕,只福晋一个人,感情倒是处得极好。
即便是已经大婚,胤祯桌上摆的照样是蜜水,不光是他不喝酒,也不让福晋喝,这宫里可不比庄子上,福晋若是再吃醉了酒,甩着鞭子要去骑马打猎,那可就闹笑话了。
所以这酒是不能喝的。
琉璃巴不得不喝这酒呢,宫里的酒有什么好喝的,连膳食都比不得府上,端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凉的了,酒也是凉的,天气这么冷,谁不想喝碗热乎的,若是可以选择的话,这冰凉的蜜水她也不想喝,还不如来上两碗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