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他就不能。
送走了废太子夫妻,独留下宁楚格一个人,跟着温宪回了公主府。
温宪自己是没有孩子的,也想着养孩子,这几年她基本上是把弘易当做自己的孩子。
但二哥二嫂的女儿,看上去端庄大方的宁楚格,毕竟已经十五岁了,就算是养孩子,养这么大的孩子,也找不到感觉,更别说她跟二哥二嫂压根就没什么交情可言了。
温宪能把弘易当做自己的孩子,前提!提条件还是弘易的阿玛和额娘。
宁楚格这么大的姑娘了,虽然是她的侄女,但这份血缘关系并不珍贵,她没法把宁楚格当自己的孩子养,只能当下属用。
新的一年里,温宪照样高调,她的慈善事业比预想当中的还要顺利,不光是吸引了诸多的官家福晋,还吸引来了不少未出阁的贵女。
要么是祖孙三代一块来,要么是母女俩一块来,要么是府里的当家大夫人把一串的女儿侄女儿都带过来。
至于慈善宴会,那也是搞出了花样,光是赏花宴就弄了五六回,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牡丹、兰花……但凡是花,那就没有不能赏的,压根就不必分出三六九等来。
就像参加慈善宴会的这些人,人人都身份尊贵,虽然也有差别,在这儿是不管的,从来都是以银子论高低。
温宪掌握全局,她原本是打算让自己身边的老嬷嬷做副手,只是没想到宁楚格那么能干,小小年纪就思虑周全,懂得人情世故不说,管账还是一把好手,轻而易举就把老嬷嬷给比过去了。
据说这一身的本事都是二嫂教的,难怪是能做太子妃的人,若不是时机不到,她还真想把宁楚格背后的‘先生’给请过来。
论赚银子的本事,胤祯最佩服的就是自家福晋了,若是女子可以入朝为官,他肯定推荐自家福晋入户部,否则那就是埋没人才了。
即便是他们兄弟当中最会做生意的九哥,跟自家福晋比起来,那也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呢。
雍正二年的上半年,一开始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宪公主的慈善宴会,之后风头就全被怡郡王和九贝勒给抢了,准确的说应该是被江南的曹李两家给抢了。
胤祯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居然还真能有人富可敌国。
从曹李两家抄出来的银两,已经超过了国库的库银,若是仔细翻翻那账本儿,抄家抄出来的银两再加上挥霍掉的银两,已经完全超过了国库和内务府的总和。
当然不可忽略的是,这些被挥霍掉的银两,大半都花在了自家皇阿玛身上。
第72章 一更
曹李两家已经富庶到如此程度了,可偏偏当年收缴户部欠银的时候,区区三分之一的欠账,那都不愿意往上缴,最后逼得没法子了,才还账。
车队进城的时候,胤祯特意带着妻儿和大侄子去看热闹了,走在前边的是囚车,里面关的是曹李两家此次查出来有关巨额的罪犯。
后边儿浩浩荡荡抬的全都是银两,这可比钱庄富裕多了,也难怪两家人宁可把银子藏地底下,藏湖底下,也不愿意存进钱庄。
胤祯他们是在沿途找了一个茶馆,站在三楼往下俯瞰,街边两头围满了百姓,要么说是京城的百姓呢,财大气粗,菜叶子、鸡蛋都能拿出来砸人。
当然了,也有那出手不这么大方的,直接用石头砸人,小石子也就算了,大石块可是不允许的,旁边的官差帮着阻拦,万一这一石头砸脑袋上,还没宣判呢,就先把人给砸死了,可不行。
胤祯本来还想着,给两个孩子科普一番本朝的律法知识,只可惜两个小家伙一个比一个严肃,关键是有关的刑法条例居然全都知道,弘晖是专门学过,弘易则是这两日先生刚教的。
这曹李两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邬先生特意把这事儿作为例子讲了好几天,也普及了相关的律法条文。
请了一个好先生,胤祯连给自家儿子科普的机会都失去了,颇为失望。
四人行里,失望的只有胤祯一个,同样作为长辈的琉璃,可一点都不失望,抄家抄出来这么多银两,几乎可以说是千古奇事了,哪怕只是站在楼上看一看,也觉得震撼。
更何况曹李两家在江南作威作福,严重影响到了江南的生意,这两个人一去,江南那边的生意怕是也会跟着好上几分。
琉璃现在脑子里已经有了清晰的事业规划图,总的来说就是全国买,全国卖。
她在中间只起到一个再加工和运输的作用,草原、江南、盛京、北方,皆在规划图中,现在甚至已经蠢蠢欲动地想要派商队去西南了。
等到将来朝廷组织商队!队出海,那又是另一条路子。
看着下面一箱箱运送过去的银两,朝廷出海好像也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
这段时间,抄家似乎成了一件寻常的事情,只是在所有被抄的人家里,曹李两家不是官最大的,但却是数额最大的。
无论是江南那边,还是京城,但是余下的那些地方,抓查证据这些都不是胤祯要管的事儿,他除了肩负起九门提督的职责,剩下的就是跟民间百姓科普这事儿的重要性。
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做的钱财要么是民脂民膏,要么就是朝廷将用于改善民生的银两,这些个贪官吃的是百姓的肉,喝的是百姓的血。
朝廷下决心严惩,乃是顺势而为,为万民做主。
总之,在这个新旧交替之时,绝对不能引起民心动荡,也不能让一些人给朝廷泼脏水,影响朝廷的威信。
这些事儿是胤祯早就做熟练的,当年收缴欠银靠的就是在民间的宣传,童谣、戏折子、话本子、说书的段子,甚至连相关的标语都出来了,就写在城墙上。
曹李两家的宣传是他准备的大头,待今日过去,当官的戏份就会在京城上演,之后传遍全国。
跟民间大多数的剧本不同,他让人准备的剧本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再加工,全都是实打实的事儿。
也没必要进行艺术加工,百姓天然就对官宦生活充满了好奇,贪官的生活有多奢侈难以想象,百姓就会越对这些人恨的牙痒痒,进而拥戴惩治贪官的朝廷。
这把舆论之火从京城点起,进而蔓延全国。
而此时的四爷,面对日渐丰厚的国库,面对已经翻了接近四倍的国库,来不及去安排这些银子怎么去用,而是要重新安排官员。
从一品到九品,各个品阶的官员都有落马的,全国各地的查处贪官的声势浩浩荡荡,从眼下看,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
四爷也不打算就此收手,既然已经开了查的口子,那就查个彻底,大贪下马,中贪贬官,小贪降官!,户部和吏部这段时间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忙着收银子,一个忙着调派官员。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官员不够用,空出来很多官位,一些清正廉明的官员得以被提拔上来,一些被闲置的官员也被启用,但这些仅仅能应付眼前,若是再继续往下差,官员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所以,四爷和朝廷选择了开恩科,而且此次开恩科进士名额初步定下来是二百七十个左右,几乎是往年的两倍。
科举现在是不宜大动的,所以考试内容还跟往年差不多,只是科举之后,京城还分别安排了两场考试。
另一个是针对全国的小吏,先由各省各府各县进行推荐,被推荐来的小吏,在京城进行统一的考试,榜上无名者返回原籍,榜上有名者待朝廷另行安排。
这三场考试虽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进行,但接连举行三场全国性的大型考试,再加上朝廷又同时兼顾抄家查贪官,可以说已经是忙得团团转了,连向来清闲的翰林院,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四爷能用的儿子就只有一个,还是跟在十四身边,早就忙得不行了,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不光是要把朝臣用起来,也不管之前是哪个帮派的了,连兄弟们也全都拿来用了。
名声不好的三哥,性子温和但不爱管事儿的五弟,有几分偏执的七弟,透明人十二弟,在朝堂上历练没多久的十五弟。
先帝对儿子们的培养教育相当之严格,只可惜等到上朝参政之后,好多人并没有机会一展所长,即便是废太子、直郡王和老八,也都未能一展抱负。
四爷现在就是在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把一串的兄弟们都拉了出来,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犯不着现在就开始养老。
整个大清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在京城,胤祯上辈子对大清!的历史不甚了解,因此,全然没有做了‘蝴蝶’的认知。
一晃就到了雍正四年,抓贪官污吏的事情早就已经落幕了,四哥重新制定了俸禄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如果还是有贪官存在,那就不能怪朝廷盯得紧了。
老爷子的孝期也已经过去了,今年是万众瞩目的选秀年,年初的时候,第一轮筛选还没开始,京城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有从各地进京的选秀贵女,也有京城本地的贵女,出身是没法改的,不能指望家族和父兄突然得到提拔,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刷名声。
当然了,无论是出了阁的女子还是未出阁的女子,都不可能亲自去监工,所谓的‘亲自负责’,只是单纯的包揽下来,由自家府上出银子、出人、出原料,进行施工建设,图纸是由慈善总会来出的。
选秀年伊始,无论是捐赠的银子和物资,还是被包揽的宜民帮民项目,都创新高,慈善总会发布的排行榜每天都会更新,榜单的前十,已经看不到老夫人们的存在了,清一色全都是未出阁的女子。
温宪最近也是频频有人跟她套交情,一来二去的,实在不耐烦了,就直接躲出去了,带着一群侍卫和嬷嬷、宫女南下,京城这边留给宁楚格负责。
能在大清境内自由的行走,这对皇家人来说并不容易,连胤祯都不能,九门提督这个差事几乎是把他困死在了京城里。
如此看来,女子的身份也不全然都是坏处。
温宪是自费南下,也不是纯粹是去玩儿的,而是要检查这一路建起来的育婴院,朝廷有受贿,难保育婴院就没有。
第73章 二更
每三年一届的选秀,热闹程度堪比三年一次的会试,更别提这还是雍正年的第一次选秀了。
大多数人家盯着的都是新帝的后宫,毕竟跟先帝那时候比起来,新帝的后宫实在是太缺人了,就是把全部的秀女都收进去,那也不算多。
还有一部分人盯着大皇子弘晖,从眼下来看,这位将来被封为太子的概率可太大了,弘晖还没有福晋,侧福晋和格格也没有,好些人也跟着弘晖的后院呢。
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人,才会想着进亲王、郡王、贝勒的后院,如果除去四哥和大侄子,只跟余下的兄弟做比较,那胤祯也算是热门人物了。
毕竟他作为亲王,可一个侧福晋都没封呢,家世低一些的,以格格的身份进来,将来也有可能被抬为侧福晋,升职空间很大。
而且作为皇上倚重的亲弟弟,掌管京城防卫的九门提督,也是很能拿得出手去的,比先帝在时,作为皇上的儿子,更有排面。
此次选秀当然是由皇后来主持,只不过很多事情也都需要听皇上的意见才行。
不过到底跟先帝在的时候不一样了,先帝在时,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皇后,选秀虽然由妃子来主持,但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就只有先帝一人。
胤祯之前不敢跟老爷子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同额娘说过,他以前常惹老爷子生气,所以老爷子也从来都没有给他赐过侧福晋和格格,到了自家四哥这里,胤祯的胆子就大多了,有什么就说什么。
“早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就同额娘说过,不打算再纳旁的女子了,也省得日后麻烦,现在也还是那个想法,所以这次选秀四哥就别考虑我了,也帮我跟四嫂说一说,我这边就先略过去吧,等将来弘易到了年纪,再麻烦你们操心。”
至于弘易到时候是什么想法,他这个做阿玛的就不管了,毕竟他的价值观是早就已经形成的,并非这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没必要把儿子也强扭成他这样。
四爷现如今已经可以做到波澜不惊了,还能立马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话进行分析,十二三岁的时候,也就是说那时候还没有跟完颜氏定婚,十四弟不会撒谎,那就不可能是完颜氏的原因。
四爷虽然不太能理解吧,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十四弟的很多想法他都不能理解。
也罢,十四弟毕竟已经有弘易了,将来后继有人,!,他又何必强人所难,本来于大多数男子是件享受的事儿,但十四弟不乐意,那也就算了。
四爷在对着十四的时候,一直都很好说话,两个人虽然是兄弟,也只有十岁的年龄差,但他心里头基本上把十四当做儿子来看,有时是弘晖的哥哥,有时甚至是弘晖的弟弟。
现在就是弘晖的哥哥。
“这次选秀最主要的还是弘晖的婚事,看看定下哪家的女儿合适,到时候会让皇后筛选出几个人来,咱们几个再做商议,弘晖年纪小,这事儿就别跟他提了。”
胤祯还是想为大侄子争取一下的,自己去相看不可能,私底下谈恋爱那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像他当初一样稍微提个意向出来,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总得问问弘晖喜欢什么样的,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就算不能彼此喜欢,好歹也不能让弘晖生厌不是。”
跟讨厌的人过一辈子,那绝对是一种折磨。
“他年纪尚小,接触过的女子也大都是长辈,怕是心里头连个想法都没有,问问也行,不过朕不觉得他能说出一二来。”四爷笑道。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十四弟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对未来福晋有了清晰的意向。
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对于喜欢还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概念,压根就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又怎么能告知长辈。
貌美孝顺知礼,这些都是寻常的要求,太过宽泛了些,提不提都没什么区别。
做叔叔的到底是没有做阿玛的更了解弘晖。
胤祯私底下问起来的时候,小家伙支支吾吾,脸都红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倒是难得一见弘晖这么害羞的样子,以至于胤祯心情颇好,还追问了好几句。
“喜欢温柔贤惠的,还是喜欢活泼开朗的?”
“喜欢端庄大气的,还是喜欢娇俏可人的?”
送走了废太子夫妻,独留下宁楚格一个人,跟着温宪回了公主府。
温宪自己是没有孩子的,也想着养孩子,这几年她基本上是把弘易当做自己的孩子。
但二哥二嫂的女儿,看上去端庄大方的宁楚格,毕竟已经十五岁了,就算是养孩子,养这么大的孩子,也找不到感觉,更别说她跟二哥二嫂压根就没什么交情可言了。
温宪能把弘易当做自己的孩子,前提!提条件还是弘易的阿玛和额娘。
宁楚格这么大的姑娘了,虽然是她的侄女,但这份血缘关系并不珍贵,她没法把宁楚格当自己的孩子养,只能当下属用。
新的一年里,温宪照样高调,她的慈善事业比预想当中的还要顺利,不光是吸引了诸多的官家福晋,还吸引来了不少未出阁的贵女。
要么是祖孙三代一块来,要么是母女俩一块来,要么是府里的当家大夫人把一串的女儿侄女儿都带过来。
至于慈善宴会,那也是搞出了花样,光是赏花宴就弄了五六回,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牡丹、兰花……但凡是花,那就没有不能赏的,压根就不必分出三六九等来。
就像参加慈善宴会的这些人,人人都身份尊贵,虽然也有差别,在这儿是不管的,从来都是以银子论高低。
温宪掌握全局,她原本是打算让自己身边的老嬷嬷做副手,只是没想到宁楚格那么能干,小小年纪就思虑周全,懂得人情世故不说,管账还是一把好手,轻而易举就把老嬷嬷给比过去了。
据说这一身的本事都是二嫂教的,难怪是能做太子妃的人,若不是时机不到,她还真想把宁楚格背后的‘先生’给请过来。
论赚银子的本事,胤祯最佩服的就是自家福晋了,若是女子可以入朝为官,他肯定推荐自家福晋入户部,否则那就是埋没人才了。
即便是他们兄弟当中最会做生意的九哥,跟自家福晋比起来,那也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呢。
雍正二年的上半年,一开始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宪公主的慈善宴会,之后风头就全被怡郡王和九贝勒给抢了,准确的说应该是被江南的曹李两家给抢了。
胤祯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居然还真能有人富可敌国。
从曹李两家抄出来的银两,已经超过了国库的库银,若是仔细翻翻那账本儿,抄家抄出来的银两再加上挥霍掉的银两,已经完全超过了国库和内务府的总和。
当然不可忽略的是,这些被挥霍掉的银两,大半都花在了自家皇阿玛身上。
第72章 一更
曹李两家已经富庶到如此程度了,可偏偏当年收缴户部欠银的时候,区区三分之一的欠账,那都不愿意往上缴,最后逼得没法子了,才还账。
车队进城的时候,胤祯特意带着妻儿和大侄子去看热闹了,走在前边的是囚车,里面关的是曹李两家此次查出来有关巨额的罪犯。
后边儿浩浩荡荡抬的全都是银两,这可比钱庄富裕多了,也难怪两家人宁可把银子藏地底下,藏湖底下,也不愿意存进钱庄。
胤祯他们是在沿途找了一个茶馆,站在三楼往下俯瞰,街边两头围满了百姓,要么说是京城的百姓呢,财大气粗,菜叶子、鸡蛋都能拿出来砸人。
当然了,也有那出手不这么大方的,直接用石头砸人,小石子也就算了,大石块可是不允许的,旁边的官差帮着阻拦,万一这一石头砸脑袋上,还没宣判呢,就先把人给砸死了,可不行。
胤祯本来还想着,给两个孩子科普一番本朝的律法知识,只可惜两个小家伙一个比一个严肃,关键是有关的刑法条例居然全都知道,弘晖是专门学过,弘易则是这两日先生刚教的。
这曹李两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邬先生特意把这事儿作为例子讲了好几天,也普及了相关的律法条文。
请了一个好先生,胤祯连给自家儿子科普的机会都失去了,颇为失望。
四人行里,失望的只有胤祯一个,同样作为长辈的琉璃,可一点都不失望,抄家抄出来这么多银两,几乎可以说是千古奇事了,哪怕只是站在楼上看一看,也觉得震撼。
更何况曹李两家在江南作威作福,严重影响到了江南的生意,这两个人一去,江南那边的生意怕是也会跟着好上几分。
琉璃现在脑子里已经有了清晰的事业规划图,总的来说就是全国买,全国卖。
她在中间只起到一个再加工和运输的作用,草原、江南、盛京、北方,皆在规划图中,现在甚至已经蠢蠢欲动地想要派商队去西南了。
等到将来朝廷组织商队!队出海,那又是另一条路子。
看着下面一箱箱运送过去的银两,朝廷出海好像也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了。
这段时间,抄家似乎成了一件寻常的事情,只是在所有被抄的人家里,曹李两家不是官最大的,但却是数额最大的。
无论是江南那边,还是京城,但是余下的那些地方,抓查证据这些都不是胤祯要管的事儿,他除了肩负起九门提督的职责,剩下的就是跟民间百姓科普这事儿的重要性。
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做的钱财要么是民脂民膏,要么就是朝廷将用于改善民生的银两,这些个贪官吃的是百姓的肉,喝的是百姓的血。
朝廷下决心严惩,乃是顺势而为,为万民做主。
总之,在这个新旧交替之时,绝对不能引起民心动荡,也不能让一些人给朝廷泼脏水,影响朝廷的威信。
这些事儿是胤祯早就做熟练的,当年收缴欠银靠的就是在民间的宣传,童谣、戏折子、话本子、说书的段子,甚至连相关的标语都出来了,就写在城墙上。
曹李两家的宣传是他准备的大头,待今日过去,当官的戏份就会在京城上演,之后传遍全国。
跟民间大多数的剧本不同,他让人准备的剧本基本上没有什么艺术再加工,全都是实打实的事儿。
也没必要进行艺术加工,百姓天然就对官宦生活充满了好奇,贪官的生活有多奢侈难以想象,百姓就会越对这些人恨的牙痒痒,进而拥戴惩治贪官的朝廷。
这把舆论之火从京城点起,进而蔓延全国。
而此时的四爷,面对日渐丰厚的国库,面对已经翻了接近四倍的国库,来不及去安排这些银子怎么去用,而是要重新安排官员。
从一品到九品,各个品阶的官员都有落马的,全国各地的查处贪官的声势浩浩荡荡,从眼下看,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
四爷也不打算就此收手,既然已经开了查的口子,那就查个彻底,大贪下马,中贪贬官,小贪降官!,户部和吏部这段时间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忙着收银子,一个忙着调派官员。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官员不够用,空出来很多官位,一些清正廉明的官员得以被提拔上来,一些被闲置的官员也被启用,但这些仅仅能应付眼前,若是再继续往下差,官员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所以,四爷和朝廷选择了开恩科,而且此次开恩科进士名额初步定下来是二百七十个左右,几乎是往年的两倍。
科举现在是不宜大动的,所以考试内容还跟往年差不多,只是科举之后,京城还分别安排了两场考试。
另一个是针对全国的小吏,先由各省各府各县进行推荐,被推荐来的小吏,在京城进行统一的考试,榜上无名者返回原籍,榜上有名者待朝廷另行安排。
这三场考试虽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进行,但接连举行三场全国性的大型考试,再加上朝廷又同时兼顾抄家查贪官,可以说已经是忙得团团转了,连向来清闲的翰林院,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四爷能用的儿子就只有一个,还是跟在十四身边,早就忙得不行了,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不光是要把朝臣用起来,也不管之前是哪个帮派的了,连兄弟们也全都拿来用了。
名声不好的三哥,性子温和但不爱管事儿的五弟,有几分偏执的七弟,透明人十二弟,在朝堂上历练没多久的十五弟。
先帝对儿子们的培养教育相当之严格,只可惜等到上朝参政之后,好多人并没有机会一展所长,即便是废太子、直郡王和老八,也都未能一展抱负。
四爷现在就是在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把一串的兄弟们都拉了出来,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犯不着现在就开始养老。
整个大清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在京城,胤祯上辈子对大清!的历史不甚了解,因此,全然没有做了‘蝴蝶’的认知。
一晃就到了雍正四年,抓贪官污吏的事情早就已经落幕了,四哥重新制定了俸禄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如果还是有贪官存在,那就不能怪朝廷盯得紧了。
老爷子的孝期也已经过去了,今年是万众瞩目的选秀年,年初的时候,第一轮筛选还没开始,京城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有从各地进京的选秀贵女,也有京城本地的贵女,出身是没法改的,不能指望家族和父兄突然得到提拔,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刷名声。
当然了,无论是出了阁的女子还是未出阁的女子,都不可能亲自去监工,所谓的‘亲自负责’,只是单纯的包揽下来,由自家府上出银子、出人、出原料,进行施工建设,图纸是由慈善总会来出的。
选秀年伊始,无论是捐赠的银子和物资,还是被包揽的宜民帮民项目,都创新高,慈善总会发布的排行榜每天都会更新,榜单的前十,已经看不到老夫人们的存在了,清一色全都是未出阁的女子。
温宪最近也是频频有人跟她套交情,一来二去的,实在不耐烦了,就直接躲出去了,带着一群侍卫和嬷嬷、宫女南下,京城这边留给宁楚格负责。
能在大清境内自由的行走,这对皇家人来说并不容易,连胤祯都不能,九门提督这个差事几乎是把他困死在了京城里。
如此看来,女子的身份也不全然都是坏处。
温宪是自费南下,也不是纯粹是去玩儿的,而是要检查这一路建起来的育婴院,朝廷有受贿,难保育婴院就没有。
第73章 二更
每三年一届的选秀,热闹程度堪比三年一次的会试,更别提这还是雍正年的第一次选秀了。
大多数人家盯着的都是新帝的后宫,毕竟跟先帝那时候比起来,新帝的后宫实在是太缺人了,就是把全部的秀女都收进去,那也不算多。
还有一部分人盯着大皇子弘晖,从眼下来看,这位将来被封为太子的概率可太大了,弘晖还没有福晋,侧福晋和格格也没有,好些人也跟着弘晖的后院呢。
只有剩下的一小部分人,才会想着进亲王、郡王、贝勒的后院,如果除去四哥和大侄子,只跟余下的兄弟做比较,那胤祯也算是热门人物了。
毕竟他作为亲王,可一个侧福晋都没封呢,家世低一些的,以格格的身份进来,将来也有可能被抬为侧福晋,升职空间很大。
而且作为皇上倚重的亲弟弟,掌管京城防卫的九门提督,也是很能拿得出手去的,比先帝在时,作为皇上的儿子,更有排面。
此次选秀当然是由皇后来主持,只不过很多事情也都需要听皇上的意见才行。
不过到底跟先帝在的时候不一样了,先帝在时,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皇后,选秀虽然由妃子来主持,但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就只有先帝一人。
胤祯之前不敢跟老爷子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同额娘说过,他以前常惹老爷子生气,所以老爷子也从来都没有给他赐过侧福晋和格格,到了自家四哥这里,胤祯的胆子就大多了,有什么就说什么。
“早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就同额娘说过,不打算再纳旁的女子了,也省得日后麻烦,现在也还是那个想法,所以这次选秀四哥就别考虑我了,也帮我跟四嫂说一说,我这边就先略过去吧,等将来弘易到了年纪,再麻烦你们操心。”
至于弘易到时候是什么想法,他这个做阿玛的就不管了,毕竟他的价值观是早就已经形成的,并非这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没必要把儿子也强扭成他这样。
四爷现如今已经可以做到波澜不惊了,还能立马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话进行分析,十二三岁的时候,也就是说那时候还没有跟完颜氏定婚,十四弟不会撒谎,那就不可能是完颜氏的原因。
四爷虽然不太能理解吧,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十四弟的很多想法他都不能理解。
也罢,十四弟毕竟已经有弘易了,将来后继有人,!,他又何必强人所难,本来于大多数男子是件享受的事儿,但十四弟不乐意,那也就算了。
四爷在对着十四的时候,一直都很好说话,两个人虽然是兄弟,也只有十岁的年龄差,但他心里头基本上把十四当做儿子来看,有时是弘晖的哥哥,有时甚至是弘晖的弟弟。
现在就是弘晖的哥哥。
“这次选秀最主要的还是弘晖的婚事,看看定下哪家的女儿合适,到时候会让皇后筛选出几个人来,咱们几个再做商议,弘晖年纪小,这事儿就别跟他提了。”
胤祯还是想为大侄子争取一下的,自己去相看不可能,私底下谈恋爱那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像他当初一样稍微提个意向出来,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总得问问弘晖喜欢什么样的,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就算不能彼此喜欢,好歹也不能让弘晖生厌不是。”
跟讨厌的人过一辈子,那绝对是一种折磨。
“他年纪尚小,接触过的女子也大都是长辈,怕是心里头连个想法都没有,问问也行,不过朕不觉得他能说出一二来。”四爷笑道。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十四弟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对未来福晋有了清晰的意向。
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对于喜欢还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概念,压根就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又怎么能告知长辈。
貌美孝顺知礼,这些都是寻常的要求,太过宽泛了些,提不提都没什么区别。
做叔叔的到底是没有做阿玛的更了解弘晖。
胤祯私底下问起来的时候,小家伙支支吾吾,脸都红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倒是难得一见弘晖这么害羞的样子,以至于胤祯心情颇好,还追问了好几句。
“喜欢温柔贤惠的,还是喜欢活泼开朗的?”
“喜欢端庄大气的,还是喜欢娇俏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