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
第92章 一更
想把月亮头改成寸头,还是不容易的,得等到前边长出发茬来才行,胤祯再怎么着急,也决定不了头发生长的速度。
在八哥离开之前,胤祯都没能把发型换了。
不过八哥总共也没在京城待多久,没办法啊,谁让八哥已经是庶人了,新买的宅院不过是个二进的宅子,往年跟他相交的人又多,来来往往这几日就没少了过去探望八哥的人。
这其中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是顾念旧情,但大多数是跑过去看西洋景的,京城不缺洋人,也不缺去过海外又回来的人,但是像八爷这样衣着发型全都换了的,还是头一位。
更何况这位曾经身份尊贵,也曾是差点儿就问鼎了太子之位的人,众人的好奇之心只会更重。
胤祯跟八哥这次不过见了两三回,聊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不过该知道的事儿倒是都知道了。
比如出逃的郭络罗氏,按照八哥的说法,郭络罗氏去年就因病而终,一生都没能留下一儿半女,他这次回来也带来了郭络罗氏的骨灰。
海外终究比不过故土,八哥还是想让郭络罗氏埋葬在故土之地,不需要有多豪华的陵墓,就像寻常百姓一样,一口薄棺,一块墓碑,足矣。
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郭络罗氏到底也已经死了,就连尸骨都化成了灰,自然也就没人驳回八哥的这个要求。
先不说‘死者为大’,就郭络罗氏尸体被大火焚烧的下场,便已经足够惨了,罪大恶极者,不过是不能够留下全尸,还不至于像郭络罗氏一样,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便是把尸体直接扔在乱葬场里头,连张席子都没有,也好过被烧成灰的人。
八哥短短十几天的行程里,不光跟大清这边谈妥了合作,给自己买了处宅子,安葬了郭络罗氏,还去祭拜过了已经被废的良妃卫氏,但是八哥作为庶人,已经是没有资格再进皇陵去祭拜皇阿玛了。
老八离开京城的时候,一众的兄弟里头,只有老九当时有空闲,特意到城门口去送了送。
都是上了年岁的人,海外对大清虽然已经不是未知之地,但仍旧充满了变数,经此一别,可能就再难相见了。
胤祯足足有一个月没剃头发,才把前面的发茬都养起来,亲自画的图样,给他剃头的也是京城最负盛名的剃头匠。
尽管人家剃头匠曾经剃的都是前面的光头,但手艺练了几十年,技术已经很高了,在给王爷剃头之前,还特意用自家小孙子练了练手。
胤祯摸了摸阔别几十年的寸头,样子还是挺不错的,而且手感极好,整个脑袋仿佛都轻了,光是站在原地,都觉得要比往日清明。
顶着这样的发型,连个帽子都不带,胤祯走在街上,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人都会回头看他,唯一的那一个人要么是眼神不好,要么就是没注意到。
怕被普通的百姓举报,也怕被不认识他的官差抓起来,胤祯现在每次出门,腰间都要扎一条黄带子,跟他以往低调出行的装备完全不同。
不光是在街上,成了万众瞩目之人,就是在官员和兄弟们当中,胤祯也成了受瞩目礼最多的那一个。
四爷是兄弟们当中第一个见到十四弟新发型的人,多少年练出来的处变不惊的本事,这一会儿也都破了功,他原以为十四弟要换发型,换的是洋人的发型,没想到竟是自己设计了一种。
“还真是挺精神的,看起来比之前还要显得年轻些。”四爷捏着胡须,忍不住有几分酸溜溜的道。
他们是差了十岁的亲兄弟,但是让不知情的人去看,肯定要认为他们是两代人了。
胤祯换了发型感觉也挺好,尤其是他头发养的好,至今一根白头发都没长,乌黑浓密,跟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比也不差什么。
“四哥也可以把发型换成我这样,肯定比现在显年轻,最好是把胡子也一并刮了。”胤祯一点儿不见外的提议道。
即便四哥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最初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应该稍稍注意一些,但四哥还是四哥,待他一如既往,他也不想跟四哥生疏了去,所以在!在只有两个人相处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自称‘我’,而并非‘臣弟’。
他们兄弟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禁忌的话题,年龄、死亡这些并不避讳,就连有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两个人都曾经多次聊过。
四爷盯着十四弟的黑发,到底是摆了摆手,“朕就算了,也无需显得那么年轻。”
他还想着提早退位呢,心里边已经开始做计划了,得给弘晖把路子铺好,自己的面容当然不能像十四弟这样显年轻。
九哥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个人,毕竟曾经出过海,而且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
如果不是九哥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十六弟,年纪轻而且性格活泼,不像哥哥们一样重规矩。
当然了,比起兄弟,还是底下的侄子们,更有可能率先模仿起来。
果不其然,头一个模仿他的人就是自家儿子和弘暲、弘暄,就连向来稳重的弘昌,这一次竟也走在了前头。
兄弟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比小辈儿差了一点,不过让胤祯没想到的是,头一个模仿的人不是九哥,也不是十六弟,居然是三哥。
好家伙,要知道三哥比四哥还年长了一岁,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平日里很重规矩,虽说先前坏了名声,但这并不妨碍三哥以文人自称,尤其是这几年,底下的小辈们都能顶上来了,他们这些长辈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忙了,三哥也就能抽出时间来,组织文人整理书册。
皇阿玛这么多儿子当中,文人气质最重的还就数三哥了。
如果不是事情发生在眼前,还挺难想象,三哥会是兄弟们当中头一个主动换发型的人。
跟胤祯一头浓!浓密的乌发不同,诚亲王黑发里头已经添杂了不少白发,尤其是两边鬓角的位置,换了新发型之后,虽然比之前显得精神了,但要说显年轻,效果其实一般。
三哥是第一个,紧跟着的是九哥,然后是十五弟和十六弟,最后是十哥。
跟小辈们不同,兄弟们当中,还是保留原有发型的人更多。
胤祯虽然不是众兄弟当中最年轻的,但只看脸的话,那他肯定是最显年轻的。
但是奈何面容长得有几分显老,而且小小年纪就喜欢留胡子,人就比原本显得更……成熟了。
尚且还比不过已经四十四岁的胤祯。
岁月对胤祯还是挺悠哉的,谁让他心态年轻,忙的时候喜欢忙里偷闲,不到四十岁的时候,更是提前进入了半养老状态,日子过得轻松,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他犯愁的不多,家里边需要他犯愁的就更不多了。
弘易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统领兵部了,尽管有身份在加成,但这一路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曾经率队出海,曾经跟海盗遭遇过,而且在练兵方面颇有独到之处。
在子嗣方面,虽然不比十三哥昌盛,但也很是顺利,一女一子,刚好凑了一个‘好’字。
姐弟俩差了三岁,从年岁上来看,也是刚刚好,姐姐开始启蒙的时候,弟弟刚刚出生,姐弟俩的关系也一直都是‘相爱相杀’。
打过架,斗过嘴,和睦相处的时候也多,一致对外的时候也很是常见。
跟弘易小时候比起来,这俩孩子应该都属于淘气的,好在胤祯这几年空闲时间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陪着孙女、孙子玩,不像弘易小时候,在盛京那会儿还是形影不离,回到京城之后,能挤出来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
跟哥哥弟弟比起来,胤祯旁的经验或许稍有欠缺,但是带孩子的!的经验绝对独占鳌头。
不过已经处在办养老状态好几年的胤祯,又得要忙起来了,四哥准备退位,现在知情的人只有他和弘晖,这几乎是相当于要给朝廷换个天,牵扯颇多,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既要保证朝堂的平稳,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四哥的归处。
太上皇,还是主动退位的太上皇,就算是四哥有意放权给弘晖,但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仍旧要比新帝大。
如果四爷对弘晖还不够放心,那他肯定愿意在一旁扶持着,但是眼下他对弘晖有着充足的信心,不然也不会想着提前退位,若是还留在权力中心,那对弘晖来说,对于他们父子来说,认知是对于大清的朝政而言,都弊大于利。
四爷要退位,就已经做好了淡出权力中心的准备,把手中的权力彻彻底底交给弘晖,所以连着紫禁城往后都会很少回来住了。
也不需要另外置办行宫,圆明园就是一处极好的地方,用来当做养老之地很是合适。
四哥要退位,胤祯就得顶上来,不光是在权力交接的时候要紧盯着,免得哪里出了乱子,四哥退位之后,他也要在朝堂上稳着,帮弘晖稳定朝堂,等到弘晖彻底掌握住了局面,他就可以跟四哥一样退休了。
他自己是个喜欢躲懒的咸鱼,但四哥不是,勤奋、理智、有大局观,爱民如子,眼界开阔……是一个极好的皇帝,如果再给四哥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可能还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但四哥也是一个极好的阿玛,于弘晖是这样,于弘时、弘历和弘昼也是这样,尽可能的安排好每一个孩子,不会把谁当做是磨刀石,也不会让他们庸碌一生。
正是因为了解四哥,胤祯对四哥退位的打算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
第93章 二更
四爷退位的打算,一开始知情人就只有十四和弘晖,后来又多了十三、老九和老十,等到了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位的那一天,大多数兄弟和所有的议政大臣就都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朝堂上的三推三让,也不过是所有人走的一个流程罢了。
为了退位,四哥已经准备了很久,交接过程也比胤祯想象当中的要顺利,只不过这么多年了,重新又当上了九门提督,这感觉还是挺值得重温的,休息了好些年,现在精力很是充沛。
弘晖越过太子之位,直接从亲王成了皇帝,紫禁城有了太上皇也有了新的太后,原本的太后则升了一级,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三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老当益壮,除了牙口不太好,眼睛有些花之外,身体还真没有太大的毛病。
不得不说,大清的太皇太后们还都是比较高寿的,原本应当算是高危职业,但是到了这几位这儿,完全是冲着老寿星的方向去了。
在弘晖登基之后,四爷这个太上皇就直接带着太后,和他宫中为数不多的妃嫔,一块全都搬到圆明园去了。
圆明园经过数次的修整,面积比最初大了不少,四爷的后宫又是出了名的人员简单,全员搬过来,连四分之一的院子都住不满。
太皇太后则是继续留在宫中,她年纪大了,不喜欢挪地方,更重要的是,她不管事儿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儿子做皇帝,还是孙子做皇帝,对她来说影响都不大,待遇只有可能往上升,没可能会往下降。
紫禁城突然就换了天,哪怕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了,也仍旧让人觉得震惊和不适应,尤其是从康熙年间过来的老人。
当年的夺嫡之争,搅和其中的不只是皇子阿哥,还有众多的官员甚至是家族,越是显赫的家族,若是容易参与其中,被杀、被罚、被抄的,不在少数。
而官阶小的,那就更惨了,随时被人踢出来当炮灰顶罪,一茬一茬的换下去,一茬一茬的再提起来。
跟之前的血雨腥风比起来,现在的替换就如同是过家家一样,透着几分天真,独属于皇帝少见的天真,但这样的风平浪静,又让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实处。
但凡是做官的,十有八九都幻想过能有从龙之功,但能豁出身家性命去拼一把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想拥有安逸的,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一样的情况下。
皇权平稳交替,就算是之前就已经向新皇投诚的人,在没有出多少力的情况下,这份从龙之功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众人的起点并没有差太多。
四爷放权放得干脆利落,甚至紧关圆明园的大门,不见任何人,包括兄弟,也包括朝臣,摆明了是不想再干预朝政。这种几乎等同于自我圈禁的方式,还真是挺让人震撼的。
理亲王早就已经放下了当年的事儿,他与皇阿玛之间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应当说双方都有过错,所以才会有当年被废的局面。
老四这个皇帝做的很不错,换作是他,可能都到不了这份上,所以他早就已经看开了,在接受理亲王这个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很少去回忆自己做太子时候的事儿了。
但是老四这一段时间一出接着一出,戏折子都不敢这么写吧,若是皇阿玛做阿玛也跟老四一样,他当年就算被废,可能也不至于被泼得满身污水,至今都有人对他当年的那些罪名将信将疑。
一个人的名声一旦染黑了,就像白纸滴上墨汁一样,就很难再复原了。
他当然不是白纸一张的人,但让他一直纠结的是,最大的墨团是皇阿玛亲自泼上去的。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没什么好埋怨皇阿玛的,历史上的皇帝大抵都这样,皇阿玛并非是个例,他若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轻易把权力放手给儿子,老四才是个例。
理亲王羡慕的同时,也有些自叹不如,他最疼爱的孩子就是宁楚格,甚至为此开了先例,请封宁楚格为世女,但比起老四为儿子做的,他为女儿做的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
弘晖这个新皇做的,可以说是顺利的没办法再顺利了,皇阿玛甘愿做他的青云梯,叔叔伯伯们为他保驾护航,他若是再做不好这个皇帝,就辜负太多人了。
弘晖本来就参与朝政多年,虽然没有做过太子,但一直被皇阿玛当做继承人培养,朝廷所有的部门他都熟悉,朝臣他也熟悉,需要处理的这些差事,也很熟悉。
胤祯是看着弘晖一点点做起来的,四哥的确挑了一个好的继承人,继承了四哥的理念,同时也继承了四哥的勤奋,勤奋到……他本以为自己要到元嘉二年才可以告老致仕的,结果提前了。
弘晖登基不过半年,胤祯就已经可以放手了,四哥不是个拖沓的人,他就更不是了,尤其是在这方面。
告老致仕的折子,早好!几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如今不过是重新腾抄一份,改几个字,毕竟之前他是要向四哥告老,现在则是要向大侄子告老。
在三哥、五哥、七哥……这些哥哥们都还在为朝廷辛苦办差的时候,刚刚过完四十六岁生辰的胤祯,就已经卸掉了所有的差事,打包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
他没带家里人,只带了李卓一个,四哥还在自我圈禁当中,平时压根就不出来,也不让有官职的人进去探望,虽然这样的日子可能过不了太久,但胤祯还是打算进去陪一陪四哥。
至于家里人,他是条咸鱼不假,但福晋可不是,手头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福晋做生意上瘾,哪怕赚来的银子几辈子都花不完,但始终很享受赚银子的过程,他是无差一身轻,可以进去陪四哥,但是福晋手头上的事儿挺多,还是别搬进去了。
也是够让人哭笑不得的,小一辈的事儿,胤祯是不会插手去管的,就像孙女和孙子之间的事儿,他也很少去管。
胤祯收拾了好几辆马车的行李,先是给四哥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过去,紧跟着自己这边也就出发了。
想把月亮头改成寸头,还是不容易的,得等到前边长出发茬来才行,胤祯再怎么着急,也决定不了头发生长的速度。
在八哥离开之前,胤祯都没能把发型换了。
不过八哥总共也没在京城待多久,没办法啊,谁让八哥已经是庶人了,新买的宅院不过是个二进的宅子,往年跟他相交的人又多,来来往往这几日就没少了过去探望八哥的人。
这其中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是顾念旧情,但大多数是跑过去看西洋景的,京城不缺洋人,也不缺去过海外又回来的人,但是像八爷这样衣着发型全都换了的,还是头一位。
更何况这位曾经身份尊贵,也曾是差点儿就问鼎了太子之位的人,众人的好奇之心只会更重。
胤祯跟八哥这次不过见了两三回,聊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不过该知道的事儿倒是都知道了。
比如出逃的郭络罗氏,按照八哥的说法,郭络罗氏去年就因病而终,一生都没能留下一儿半女,他这次回来也带来了郭络罗氏的骨灰。
海外终究比不过故土,八哥还是想让郭络罗氏埋葬在故土之地,不需要有多豪华的陵墓,就像寻常百姓一样,一口薄棺,一块墓碑,足矣。
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郭络罗氏到底也已经死了,就连尸骨都化成了灰,自然也就没人驳回八哥的这个要求。
先不说‘死者为大’,就郭络罗氏尸体被大火焚烧的下场,便已经足够惨了,罪大恶极者,不过是不能够留下全尸,还不至于像郭络罗氏一样,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便是把尸体直接扔在乱葬场里头,连张席子都没有,也好过被烧成灰的人。
八哥短短十几天的行程里,不光跟大清这边谈妥了合作,给自己买了处宅子,安葬了郭络罗氏,还去祭拜过了已经被废的良妃卫氏,但是八哥作为庶人,已经是没有资格再进皇陵去祭拜皇阿玛了。
老八离开京城的时候,一众的兄弟里头,只有老九当时有空闲,特意到城门口去送了送。
都是上了年岁的人,海外对大清虽然已经不是未知之地,但仍旧充满了变数,经此一别,可能就再难相见了。
胤祯足足有一个月没剃头发,才把前面的发茬都养起来,亲自画的图样,给他剃头的也是京城最负盛名的剃头匠。
尽管人家剃头匠曾经剃的都是前面的光头,但手艺练了几十年,技术已经很高了,在给王爷剃头之前,还特意用自家小孙子练了练手。
胤祯摸了摸阔别几十年的寸头,样子还是挺不错的,而且手感极好,整个脑袋仿佛都轻了,光是站在原地,都觉得要比往日清明。
顶着这样的发型,连个帽子都不带,胤祯走在街上,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人都会回头看他,唯一的那一个人要么是眼神不好,要么就是没注意到。
怕被普通的百姓举报,也怕被不认识他的官差抓起来,胤祯现在每次出门,腰间都要扎一条黄带子,跟他以往低调出行的装备完全不同。
不光是在街上,成了万众瞩目之人,就是在官员和兄弟们当中,胤祯也成了受瞩目礼最多的那一个。
四爷是兄弟们当中第一个见到十四弟新发型的人,多少年练出来的处变不惊的本事,这一会儿也都破了功,他原以为十四弟要换发型,换的是洋人的发型,没想到竟是自己设计了一种。
“还真是挺精神的,看起来比之前还要显得年轻些。”四爷捏着胡须,忍不住有几分酸溜溜的道。
他们是差了十岁的亲兄弟,但是让不知情的人去看,肯定要认为他们是两代人了。
胤祯换了发型感觉也挺好,尤其是他头发养的好,至今一根白头发都没长,乌黑浓密,跟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比也不差什么。
“四哥也可以把发型换成我这样,肯定比现在显年轻,最好是把胡子也一并刮了。”胤祯一点儿不见外的提议道。
即便四哥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最初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应该稍稍注意一些,但四哥还是四哥,待他一如既往,他也不想跟四哥生疏了去,所以在!在只有两个人相处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自称‘我’,而并非‘臣弟’。
他们兄弟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禁忌的话题,年龄、死亡这些并不避讳,就连有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两个人都曾经多次聊过。
四爷盯着十四弟的黑发,到底是摆了摆手,“朕就算了,也无需显得那么年轻。”
他还想着提早退位呢,心里边已经开始做计划了,得给弘晖把路子铺好,自己的面容当然不能像十四弟这样显年轻。
九哥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个人,毕竟曾经出过海,而且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
如果不是九哥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十六弟,年纪轻而且性格活泼,不像哥哥们一样重规矩。
当然了,比起兄弟,还是底下的侄子们,更有可能率先模仿起来。
果不其然,头一个模仿他的人就是自家儿子和弘暲、弘暄,就连向来稳重的弘昌,这一次竟也走在了前头。
兄弟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比小辈儿差了一点,不过让胤祯没想到的是,头一个模仿的人不是九哥,也不是十六弟,居然是三哥。
好家伙,要知道三哥比四哥还年长了一岁,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平日里很重规矩,虽说先前坏了名声,但这并不妨碍三哥以文人自称,尤其是这几年,底下的小辈们都能顶上来了,他们这些长辈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忙了,三哥也就能抽出时间来,组织文人整理书册。
皇阿玛这么多儿子当中,文人气质最重的还就数三哥了。
如果不是事情发生在眼前,还挺难想象,三哥会是兄弟们当中头一个主动换发型的人。
跟胤祯一头浓!浓密的乌发不同,诚亲王黑发里头已经添杂了不少白发,尤其是两边鬓角的位置,换了新发型之后,虽然比之前显得精神了,但要说显年轻,效果其实一般。
三哥是第一个,紧跟着的是九哥,然后是十五弟和十六弟,最后是十哥。
跟小辈们不同,兄弟们当中,还是保留原有发型的人更多。
胤祯虽然不是众兄弟当中最年轻的,但只看脸的话,那他肯定是最显年轻的。
但是奈何面容长得有几分显老,而且小小年纪就喜欢留胡子,人就比原本显得更……成熟了。
尚且还比不过已经四十四岁的胤祯。
岁月对胤祯还是挺悠哉的,谁让他心态年轻,忙的时候喜欢忙里偷闲,不到四十岁的时候,更是提前进入了半养老状态,日子过得轻松,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他犯愁的不多,家里边需要他犯愁的就更不多了。
弘易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统领兵部了,尽管有身份在加成,但这一路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曾经率队出海,曾经跟海盗遭遇过,而且在练兵方面颇有独到之处。
在子嗣方面,虽然不比十三哥昌盛,但也很是顺利,一女一子,刚好凑了一个‘好’字。
姐弟俩差了三岁,从年岁上来看,也是刚刚好,姐姐开始启蒙的时候,弟弟刚刚出生,姐弟俩的关系也一直都是‘相爱相杀’。
打过架,斗过嘴,和睦相处的时候也多,一致对外的时候也很是常见。
跟弘易小时候比起来,这俩孩子应该都属于淘气的,好在胤祯这几年空闲时间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陪着孙女、孙子玩,不像弘易小时候,在盛京那会儿还是形影不离,回到京城之后,能挤出来的时间就不是很多了。
跟哥哥弟弟比起来,胤祯旁的经验或许稍有欠缺,但是带孩子的!的经验绝对独占鳌头。
不过已经处在办养老状态好几年的胤祯,又得要忙起来了,四哥准备退位,现在知情的人只有他和弘晖,这几乎是相当于要给朝廷换个天,牵扯颇多,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既要保证朝堂的平稳,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四哥的归处。
太上皇,还是主动退位的太上皇,就算是四哥有意放权给弘晖,但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仍旧要比新帝大。
如果四爷对弘晖还不够放心,那他肯定愿意在一旁扶持着,但是眼下他对弘晖有着充足的信心,不然也不会想着提前退位,若是还留在权力中心,那对弘晖来说,对于他们父子来说,认知是对于大清的朝政而言,都弊大于利。
四爷要退位,就已经做好了淡出权力中心的准备,把手中的权力彻彻底底交给弘晖,所以连着紫禁城往后都会很少回来住了。
也不需要另外置办行宫,圆明园就是一处极好的地方,用来当做养老之地很是合适。
四哥要退位,胤祯就得顶上来,不光是在权力交接的时候要紧盯着,免得哪里出了乱子,四哥退位之后,他也要在朝堂上稳着,帮弘晖稳定朝堂,等到弘晖彻底掌握住了局面,他就可以跟四哥一样退休了。
他自己是个喜欢躲懒的咸鱼,但四哥不是,勤奋、理智、有大局观,爱民如子,眼界开阔……是一个极好的皇帝,如果再给四哥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可能还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但四哥也是一个极好的阿玛,于弘晖是这样,于弘时、弘历和弘昼也是这样,尽可能的安排好每一个孩子,不会把谁当做是磨刀石,也不会让他们庸碌一生。
正是因为了解四哥,胤祯对四哥退位的打算并没有感到特别惊讶。
第93章 二更
四爷退位的打算,一开始知情人就只有十四和弘晖,后来又多了十三、老九和老十,等到了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位的那一天,大多数兄弟和所有的议政大臣就都已经提前知道消息了。
朝堂上的三推三让,也不过是所有人走的一个流程罢了。
为了退位,四哥已经准备了很久,交接过程也比胤祯想象当中的要顺利,只不过这么多年了,重新又当上了九门提督,这感觉还是挺值得重温的,休息了好些年,现在精力很是充沛。
弘晖越过太子之位,直接从亲王成了皇帝,紫禁城有了太上皇也有了新的太后,原本的太后则升了一级,成为大清历史上第三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老当益壮,除了牙口不太好,眼睛有些花之外,身体还真没有太大的毛病。
不得不说,大清的太皇太后们还都是比较高寿的,原本应当算是高危职业,但是到了这几位这儿,完全是冲着老寿星的方向去了。
在弘晖登基之后,四爷这个太上皇就直接带着太后,和他宫中为数不多的妃嫔,一块全都搬到圆明园去了。
圆明园经过数次的修整,面积比最初大了不少,四爷的后宫又是出了名的人员简单,全员搬过来,连四分之一的院子都住不满。
太皇太后则是继续留在宫中,她年纪大了,不喜欢挪地方,更重要的是,她不管事儿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儿子做皇帝,还是孙子做皇帝,对她来说影响都不大,待遇只有可能往上升,没可能会往下降。
紫禁城突然就换了天,哪怕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了,也仍旧让人觉得震惊和不适应,尤其是从康熙年间过来的老人。
当年的夺嫡之争,搅和其中的不只是皇子阿哥,还有众多的官员甚至是家族,越是显赫的家族,若是容易参与其中,被杀、被罚、被抄的,不在少数。
而官阶小的,那就更惨了,随时被人踢出来当炮灰顶罪,一茬一茬的换下去,一茬一茬的再提起来。
跟之前的血雨腥风比起来,现在的替换就如同是过家家一样,透着几分天真,独属于皇帝少见的天真,但这样的风平浪静,又让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实处。
但凡是做官的,十有八九都幻想过能有从龙之功,但能豁出身家性命去拼一把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想拥有安逸的,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一样的情况下。
皇权平稳交替,就算是之前就已经向新皇投诚的人,在没有出多少力的情况下,这份从龙之功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众人的起点并没有差太多。
四爷放权放得干脆利落,甚至紧关圆明园的大门,不见任何人,包括兄弟,也包括朝臣,摆明了是不想再干预朝政。这种几乎等同于自我圈禁的方式,还真是挺让人震撼的。
理亲王早就已经放下了当年的事儿,他与皇阿玛之间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应当说双方都有过错,所以才会有当年被废的局面。
老四这个皇帝做的很不错,换作是他,可能都到不了这份上,所以他早就已经看开了,在接受理亲王这个爵位的时候,就已经很少去回忆自己做太子时候的事儿了。
但是老四这一段时间一出接着一出,戏折子都不敢这么写吧,若是皇阿玛做阿玛也跟老四一样,他当年就算被废,可能也不至于被泼得满身污水,至今都有人对他当年的那些罪名将信将疑。
一个人的名声一旦染黑了,就像白纸滴上墨汁一样,就很难再复原了。
他当然不是白纸一张的人,但让他一直纠结的是,最大的墨团是皇阿玛亲自泼上去的。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没什么好埋怨皇阿玛的,历史上的皇帝大抵都这样,皇阿玛并非是个例,他若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轻易把权力放手给儿子,老四才是个例。
理亲王羡慕的同时,也有些自叹不如,他最疼爱的孩子就是宁楚格,甚至为此开了先例,请封宁楚格为世女,但比起老四为儿子做的,他为女儿做的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
弘晖这个新皇做的,可以说是顺利的没办法再顺利了,皇阿玛甘愿做他的青云梯,叔叔伯伯们为他保驾护航,他若是再做不好这个皇帝,就辜负太多人了。
弘晖本来就参与朝政多年,虽然没有做过太子,但一直被皇阿玛当做继承人培养,朝廷所有的部门他都熟悉,朝臣他也熟悉,需要处理的这些差事,也很熟悉。
胤祯是看着弘晖一点点做起来的,四哥的确挑了一个好的继承人,继承了四哥的理念,同时也继承了四哥的勤奋,勤奋到……他本以为自己要到元嘉二年才可以告老致仕的,结果提前了。
弘晖登基不过半年,胤祯就已经可以放手了,四哥不是个拖沓的人,他就更不是了,尤其是在这方面。
告老致仕的折子,早好!几年前他就已经写好了,如今不过是重新腾抄一份,改几个字,毕竟之前他是要向四哥告老,现在则是要向大侄子告老。
在三哥、五哥、七哥……这些哥哥们都还在为朝廷辛苦办差的时候,刚刚过完四十六岁生辰的胤祯,就已经卸掉了所有的差事,打包收拾行李去了圆明园。
他没带家里人,只带了李卓一个,四哥还在自我圈禁当中,平时压根就不出来,也不让有官职的人进去探望,虽然这样的日子可能过不了太久,但胤祯还是打算进去陪一陪四哥。
至于家里人,他是条咸鱼不假,但福晋可不是,手头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福晋做生意上瘾,哪怕赚来的银子几辈子都花不完,但始终很享受赚银子的过程,他是无差一身轻,可以进去陪四哥,但是福晋手头上的事儿挺多,还是别搬进去了。
也是够让人哭笑不得的,小一辈的事儿,胤祯是不会插手去管的,就像孙女和孙子之间的事儿,他也很少去管。
胤祯收拾了好几辆马车的行李,先是给四哥写了封信,让人快马送过去,紧跟着自己这边也就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