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老百姓就感觉,他们的小殿下也喜欢抄家反贪污,果然是他们的小殿下。
……??
一个个官员们心里一紧。户部和工部出官员,给皇庄附近的百姓盖学堂,给他们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力求把他们的银子,都花在他们的身上,谁也不敢拿一文铜钱。
九阿哥胤禟从天津卫回来后,也直接跟去皇庄负责那里的作坊建设。
阴雨天里,皇上和弘星穿着蓑衣雨鞋在四九城里头晃悠,听着老百姓的议论声,心里头那个“复杂”。
弘星因为他玛法的“难过”吸吸小鼻子,拉着他玛法的衣襟,眼巴巴的小样儿:“玛法,弘星有大事啊。”
乖孙儿有孝心,亲亲玛法特配合:“好。我们弘星有大事儿。正好,我们也要回去了,在马车里说,好不好?”
“好。”
*
皇上面对乖孙儿掏出来的十份良种样本,那是眼睛瞪出框。
颗粒饱满,完整光滑,还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玉质感,和各地方贡米的质量一样好,可乖孙儿说,这是一般土地就可以亩产七百斤的粮种。
“这——这,真能亩产七百斤?”
“玛法,弘星要试验才知道。”
“对对。玛法是一定相信的,可是要试验过后才可以说出来。”
皇上那个激动得来——金龙神还管给良种!亩产七百斤的良种!
皇上感觉手上捧着的,那是堪比传国玉玺还大的大宝贝。
“玛法忘记告诉弘星,玛法要在京城盖一座龙神凤凰神的神庙。本来玛法想的只是天花牛痘的事儿,是祛病消灾。那金龙神可是管‘风调雨顺’的,五谷丰登自然也管。”
弘星眼睛一亮:“玛法,还有小龙。”
亲亲玛法:“……好好好。还有小龙。古话说,龙生九子。塑像上应该有小龙。弘星的提议非常好。”
“谢谢玛法。”
“乖。”
皇上笑得那个荡漾。皇上知道这是乖孙儿自个儿喜欢小龙,可小龙也是龙神不是?未来的龙神,敬着没错儿。
弘星发现他玛法自顾自笑,贴心地提醒:“玛法,选哪一种?”
亲亲玛法笑得更荡漾:“弘星说不知道选哪一种?这啊,不用选,都买下来,越多越好。你看,这是北方晚熟稻谷的种子,这是南方两季稻谷的种子……”
皇上挨个区分出来,红光满面越说他越兴奋:“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去东北讨生活,开荒种地织布……东北若是能够自己产粮食够自己吃的,玛法要带弘星去盛京告慰祖先之灵。”
弘星小小的疑惑:“玛法,东北也有良田吗?”
“有。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只是玛法一直担心农人乱开垦耽误放牧,不给种。现在有了好种子,玛法就不担心了。
那可是三面环山的好地方,大山脉挡住东南风,大平原的暖流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其中,水系纵横、日照充盈……弘星去看,一定喜欢。”
弘星听着就欢喜,眉眼弯弯的小模样:“玛法,弘星喜欢。玛法,要好好照顾好土地,保住地力啊。”
皇上一愣,随即哈哈哈笑:“好。我们弘星都知道要保护地力了。好,很好。玛法琢磨啊,这个事儿,玛法亲自来抓,其他人玛法不放心。看来玛法还真要回一趟盛京。”
弘星大眼睛里全是好奇:“玛法,盛京好玩吗?”
“好玩。和京城不一样的好玩。”皇上放好手里的稻谷种子,和乖孙儿讲讲盛京的春夏秋冬,打猎种地等等,弘星听得更好奇。
回到宫里,皇上领着乖孙儿去他的小库房,供奉龙神凤凰神,拿种子!
说明书上说,小麦品种类型选择正确、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播种时机、整地质量高、土壤墒情等都达标时,实现这个品种最高产量的每亩播量是十五斤。
皇上考虑实际情况,万一有补苗等等,按照一亩地二十五斤来计算。稻子也是。
弘星就看到满满当当的一屋子黄金没了,心痛啊。
“玛法,弘星自己买。”弘星有系统币,很多很多。
皇上瞧着乖孙儿“心痛”的模样哈哈哈笑:“玛法来就好。这种子啊,一百两黄金一斤,一点儿也不贵。要知道,这种子种下去,可是能留种的。玛法这上贡一次的银子,以后世世代代都吃饱。”
“这多划算?二十五斤变成七百斤,世世代代的七百斤。”皇上捏着乖孙儿的胖脸颊,那个乐呵。弘星更着急了。
“玛法,那说明书上还说,要兴修水利,要用播种机,播种均匀才能保证出芽率。玛法,弘星买播种机啊。”
“好,播种机。”皇上一点儿也不好奇,“这种地啊,还是要亲力亲为,哪能用神器?人吃的东西,就是要人自己动手,种出来的粮食才有味道。”
弘星疑惑了,难道播种机真不好用?
“玛法,那人累啊?”
“累怕什么?种地不怕累,做什么活儿都不怕累。”
弘星:“……”
*
第40章 小肥么么哒
白发苍苍的老农躬着腰,满心虔诚地,领着一家老小供奉金龙神和凤凰神,他们的小殿下。
淳朴的农家汉子眼泪花花地计算:“再过两年我们一家人都能吃饱了,爹好好种地,爹保证过两年就送你们去学堂。”
顽皮却早早懂事的农家孩子,幻想着过年的时候一个大白馒头变成两个,口水直流。
勤俭会过日子的妇人欢欢喜喜地拿出收藏的好油,好面,做供奉,做一顿好食物一家人好好庆祝庆祝。
四九城的人疯狂,全国人疯狂。出京的几辆车队都遭人围堵和跪拜,田间地头都是朝天磕头的老百姓,只要一想想这些年天灾人祸之下,因为没有粮食吃饿死的人,所有人痛哭流涕。
出来京畿地区刚过黄河的田文镜、年羹尧、鄂尔泰,听着老百姓那震天的欢呼声,痛哭声,再不受吃喝的长大,心里的震动也不小。
在宁波港换取淡水食物的大皇子一行人,发现港口上人那莫名的躁动,一打听,惊呆。
快要出河北地界到湖北地界的太子殿下和十阿哥,亲眼目睹老百姓的疯狂,对粮食的渴望,都是沉默。
响彻天地的鞭炮声,大街小巷载歌载舞的欢呼,各家店面悬挂的彩旗飘飘、舞龙狮子、仁义富户们的敬天流水宴席……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们看报表的时候那一笔数字。
“哪里缺少粮食,哪里有余粮可以调派,京城的米价上涨多少?哪里天灾米价上涨过度,急需开仓放粮……”太子嘴角扯出来一个自嘲的笑儿,“于我们的眼里,这都是一个个日常政务。”
十阿哥一向纨绔游戏人生的表情消失,吸吸鼻子声音低落:“一家人就指望那几亩地过活,为了一个好收成早出晚归贪黑起早,遇到好年景可以吃饱肚子,却要卖粮食攒银子送个孩子去读书。”
“一家人继续面黄肌瘦、饿肚子,做饭不敢放一点油……看了才知道远离京城的地方,是这样。”
太子又是一个自嘲的笑儿。
“是啊,谁能想到?我们以往出门,所到之处都有地方官提前打点好,哪里能看到这些?细细想想,也确实这样。京城的人,天子脚下,过得比其他地方都好。那些不知足斗来斗去的,都是吃太饱撑得。”
十阿哥看一眼太子二哥,自觉他这句话——骂的范围挺广——挺有道理。
“我就记得,康熙三十二年的夏天,淮扬徐州,整个江南地区天旱,汗阿玛担心的几夜睡不着,一面督促打井开渠挖深河道,一面领着我们兄弟去祭天祈雨,在天坛和地坛三跪九叩……
跪完后,我就记得自己衣服都湿透两腿打颤。汗阿玛说,你们觉得累,你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这么累,可是他们没有力气去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吃。
老天再不下雨,他们明年还没有粮食吃,就要去举家逃荒……”
太子殿下也记得那个康熙三十二年,因为准备西征战事,本来就国库空荡荡粮食紧张,五月份天旱的奏报送上来,汗阿玛下令全国赈灾,开仓放粮,哪知道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地方官贪污,粮仓里一粒粮食也没有……
夏泽愆期,民心慌慌,两浙尤甚。汗阿玛夙夜焦思,寝食不安,但凡有从南方来的官员,他都亲自找人详细地问情况,一直到秋收之后,各地方奏报收成以及米价,情况稳定,才是放下一块大事。
“可是那个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汗阿玛太多劳累,担心汗阿玛的身体。”
听着朝里的大臣一起喊着“皇上慈悲爱民……”,看着众人的反应,只有条件反射的念头,哪个真,哪个假,哪个可以拉拢,有什么用处。
真傻。
兄弟两个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的过去,活得多傻瓜。
太子看着那大街上围观祭神舞的人群,手里拿着一块花生糖舔一口不舍得吃的小娃娃,沉默。
十阿哥也看到两个孩子分一颗糖的情景,瞬间又想起那句“民生多艰任重道远……”,也是沉默。
好在,这都会解决,明年,后年,种子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多。
种子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多,有了余粮……大清的人口会更多,人多代表问题也也多,皇上也想到了,皇上和大臣们商议。
“朕本意,半废除人头税,自明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是朕琢磨着,大清也不能一下子放开人口生育,诸位有何意见?”
都没有意见。阿灵阿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臣认为,有了更多的粮食,即使不加税赋,也应该给出余粮去向。或空闲吃饱后做工,或换成银子供应家里孩子读书。”
揆叙也出班:“臣附议。百姓手里乍然有了粮食,是福气也是祸害。一旦定力不足或者受恶人引诱,必出大乱。当提前给出方案。”
陈廷敬琢磨一会儿,也出班奏道:“‘自明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举大善也。
大清国的人口不怕多,但是怕乍然多起来不好管理。臣记得,当年,年遐龄大人在湖南任巡抚,面对湖南乱象,曾经采取类似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措施。”
因为去年湖南苗人动乱牵连其中,降一级留任刚刚调回京的年遐龄,赶紧出来奏道:“此事臣不敢担功。”
“康熙三十八年,臣建言湖广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是皇上仁慈,同僚们的支持。”
“大清税赋,承自晚明,繁杂乱。臣也喜欢直接采用‘一条鞭法’,合起所有税赋统一征收,废除人头税大兴人口——臣认为,当下最关键的是,应对明年或者后年,百姓对水利、道路的需求。”
皇上点头:“老百姓种地的热情高涨一大截。水利、道路迫在眉睫。人吃饱肚子,就要出去遛一遛,就要出门做工,道路、水利、作坊、学院……水渠河道、灌溉、施肥……”
“朕记得,上次吩咐下去,国子监开办匠人、数学功课,另兴办其他学院学习其他知识,进展如何?”
工部尚书出来:“回皇上问话,进展十分好。国子监学院扩建已然完成,另外两个学院也选址完毕,即将动工。”
国子监祭酒出来:“回皇上问话:并不十分好。除了一些家学渊源个人兴趣之外,其余的学子们普遍的热情不高。臣认为,可能等到今年科考过去之后,学子们才会重视起来。”
皇上表示明白:“工部、画院、翰林院……配合梅文鼎先生编辑《数理精蕴》。胤祉?”
“儿臣在。”
“你负责成立编撰机构,广收天下人才,乐理一部《律吕正义》、天文一部《历象考成》、数学一部《数理精蕴》,作为学子教材,也作为大清历年学术总结以传天下人。”
“儿臣遵旨。”
皇上面容严肃,眼神里带着一种任何人反对的压力:“贯彻中西之异同,而辨订古今之长短。大清要兴修水利,要修桥铺路,要大兴学院……大清的技艺水平要起来,望诸位谨记于心。”
“……臣等遵旨。”
*
得嘞,谁也别争了。什么满官汉官旗人包衣平民……他们不都是文武之臣?现在皇上要用匠艺之人,谁不知道,那前朝,大字不识的匠人一度受到重用,都做到工部尚书!
一个个,淹头搭脑的,不乐意。可又无可奈何。
阿灵阿回到家里,直接吩咐:“召集家族里所有的儿郎们,老爷有话说。”
……??
一个个官员们心里一紧。户部和工部出官员,给皇庄附近的百姓盖学堂,给他们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力求把他们的银子,都花在他们的身上,谁也不敢拿一文铜钱。
九阿哥胤禟从天津卫回来后,也直接跟去皇庄负责那里的作坊建设。
阴雨天里,皇上和弘星穿着蓑衣雨鞋在四九城里头晃悠,听着老百姓的议论声,心里头那个“复杂”。
弘星因为他玛法的“难过”吸吸小鼻子,拉着他玛法的衣襟,眼巴巴的小样儿:“玛法,弘星有大事啊。”
乖孙儿有孝心,亲亲玛法特配合:“好。我们弘星有大事儿。正好,我们也要回去了,在马车里说,好不好?”
“好。”
*
皇上面对乖孙儿掏出来的十份良种样本,那是眼睛瞪出框。
颗粒饱满,完整光滑,还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玉质感,和各地方贡米的质量一样好,可乖孙儿说,这是一般土地就可以亩产七百斤的粮种。
“这——这,真能亩产七百斤?”
“玛法,弘星要试验才知道。”
“对对。玛法是一定相信的,可是要试验过后才可以说出来。”
皇上那个激动得来——金龙神还管给良种!亩产七百斤的良种!
皇上感觉手上捧着的,那是堪比传国玉玺还大的大宝贝。
“玛法忘记告诉弘星,玛法要在京城盖一座龙神凤凰神的神庙。本来玛法想的只是天花牛痘的事儿,是祛病消灾。那金龙神可是管‘风调雨顺’的,五谷丰登自然也管。”
弘星眼睛一亮:“玛法,还有小龙。”
亲亲玛法:“……好好好。还有小龙。古话说,龙生九子。塑像上应该有小龙。弘星的提议非常好。”
“谢谢玛法。”
“乖。”
皇上笑得那个荡漾。皇上知道这是乖孙儿自个儿喜欢小龙,可小龙也是龙神不是?未来的龙神,敬着没错儿。
弘星发现他玛法自顾自笑,贴心地提醒:“玛法,选哪一种?”
亲亲玛法笑得更荡漾:“弘星说不知道选哪一种?这啊,不用选,都买下来,越多越好。你看,这是北方晚熟稻谷的种子,这是南方两季稻谷的种子……”
皇上挨个区分出来,红光满面越说他越兴奋:“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去东北讨生活,开荒种地织布……东北若是能够自己产粮食够自己吃的,玛法要带弘星去盛京告慰祖先之灵。”
弘星小小的疑惑:“玛法,东北也有良田吗?”
“有。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只是玛法一直担心农人乱开垦耽误放牧,不给种。现在有了好种子,玛法就不担心了。
那可是三面环山的好地方,大山脉挡住东南风,大平原的暖流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其中,水系纵横、日照充盈……弘星去看,一定喜欢。”
弘星听着就欢喜,眉眼弯弯的小模样:“玛法,弘星喜欢。玛法,要好好照顾好土地,保住地力啊。”
皇上一愣,随即哈哈哈笑:“好。我们弘星都知道要保护地力了。好,很好。玛法琢磨啊,这个事儿,玛法亲自来抓,其他人玛法不放心。看来玛法还真要回一趟盛京。”
弘星大眼睛里全是好奇:“玛法,盛京好玩吗?”
“好玩。和京城不一样的好玩。”皇上放好手里的稻谷种子,和乖孙儿讲讲盛京的春夏秋冬,打猎种地等等,弘星听得更好奇。
回到宫里,皇上领着乖孙儿去他的小库房,供奉龙神凤凰神,拿种子!
说明书上说,小麦品种类型选择正确、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播种时机、整地质量高、土壤墒情等都达标时,实现这个品种最高产量的每亩播量是十五斤。
皇上考虑实际情况,万一有补苗等等,按照一亩地二十五斤来计算。稻子也是。
弘星就看到满满当当的一屋子黄金没了,心痛啊。
“玛法,弘星自己买。”弘星有系统币,很多很多。
皇上瞧着乖孙儿“心痛”的模样哈哈哈笑:“玛法来就好。这种子啊,一百两黄金一斤,一点儿也不贵。要知道,这种子种下去,可是能留种的。玛法这上贡一次的银子,以后世世代代都吃饱。”
“这多划算?二十五斤变成七百斤,世世代代的七百斤。”皇上捏着乖孙儿的胖脸颊,那个乐呵。弘星更着急了。
“玛法,那说明书上还说,要兴修水利,要用播种机,播种均匀才能保证出芽率。玛法,弘星买播种机啊。”
“好,播种机。”皇上一点儿也不好奇,“这种地啊,还是要亲力亲为,哪能用神器?人吃的东西,就是要人自己动手,种出来的粮食才有味道。”
弘星疑惑了,难道播种机真不好用?
“玛法,那人累啊?”
“累怕什么?种地不怕累,做什么活儿都不怕累。”
弘星:“……”
*
第40章 小肥么么哒
白发苍苍的老农躬着腰,满心虔诚地,领着一家老小供奉金龙神和凤凰神,他们的小殿下。
淳朴的农家汉子眼泪花花地计算:“再过两年我们一家人都能吃饱了,爹好好种地,爹保证过两年就送你们去学堂。”
顽皮却早早懂事的农家孩子,幻想着过年的时候一个大白馒头变成两个,口水直流。
勤俭会过日子的妇人欢欢喜喜地拿出收藏的好油,好面,做供奉,做一顿好食物一家人好好庆祝庆祝。
四九城的人疯狂,全国人疯狂。出京的几辆车队都遭人围堵和跪拜,田间地头都是朝天磕头的老百姓,只要一想想这些年天灾人祸之下,因为没有粮食吃饿死的人,所有人痛哭流涕。
出来京畿地区刚过黄河的田文镜、年羹尧、鄂尔泰,听着老百姓那震天的欢呼声,痛哭声,再不受吃喝的长大,心里的震动也不小。
在宁波港换取淡水食物的大皇子一行人,发现港口上人那莫名的躁动,一打听,惊呆。
快要出河北地界到湖北地界的太子殿下和十阿哥,亲眼目睹老百姓的疯狂,对粮食的渴望,都是沉默。
响彻天地的鞭炮声,大街小巷载歌载舞的欢呼,各家店面悬挂的彩旗飘飘、舞龙狮子、仁义富户们的敬天流水宴席……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们看报表的时候那一笔数字。
“哪里缺少粮食,哪里有余粮可以调派,京城的米价上涨多少?哪里天灾米价上涨过度,急需开仓放粮……”太子嘴角扯出来一个自嘲的笑儿,“于我们的眼里,这都是一个个日常政务。”
十阿哥一向纨绔游戏人生的表情消失,吸吸鼻子声音低落:“一家人就指望那几亩地过活,为了一个好收成早出晚归贪黑起早,遇到好年景可以吃饱肚子,却要卖粮食攒银子送个孩子去读书。”
“一家人继续面黄肌瘦、饿肚子,做饭不敢放一点油……看了才知道远离京城的地方,是这样。”
太子又是一个自嘲的笑儿。
“是啊,谁能想到?我们以往出门,所到之处都有地方官提前打点好,哪里能看到这些?细细想想,也确实这样。京城的人,天子脚下,过得比其他地方都好。那些不知足斗来斗去的,都是吃太饱撑得。”
十阿哥看一眼太子二哥,自觉他这句话——骂的范围挺广——挺有道理。
“我就记得,康熙三十二年的夏天,淮扬徐州,整个江南地区天旱,汗阿玛担心的几夜睡不着,一面督促打井开渠挖深河道,一面领着我们兄弟去祭天祈雨,在天坛和地坛三跪九叩……
跪完后,我就记得自己衣服都湿透两腿打颤。汗阿玛说,你们觉得累,你们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这么累,可是他们没有力气去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吃。
老天再不下雨,他们明年还没有粮食吃,就要去举家逃荒……”
太子殿下也记得那个康熙三十二年,因为准备西征战事,本来就国库空荡荡粮食紧张,五月份天旱的奏报送上来,汗阿玛下令全国赈灾,开仓放粮,哪知道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地方官贪污,粮仓里一粒粮食也没有……
夏泽愆期,民心慌慌,两浙尤甚。汗阿玛夙夜焦思,寝食不安,但凡有从南方来的官员,他都亲自找人详细地问情况,一直到秋收之后,各地方奏报收成以及米价,情况稳定,才是放下一块大事。
“可是那个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只觉得汗阿玛太多劳累,担心汗阿玛的身体。”
听着朝里的大臣一起喊着“皇上慈悲爱民……”,看着众人的反应,只有条件反射的念头,哪个真,哪个假,哪个可以拉拢,有什么用处。
真傻。
兄弟两个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的过去,活得多傻瓜。
太子看着那大街上围观祭神舞的人群,手里拿着一块花生糖舔一口不舍得吃的小娃娃,沉默。
十阿哥也看到两个孩子分一颗糖的情景,瞬间又想起那句“民生多艰任重道远……”,也是沉默。
好在,这都会解决,明年,后年,种子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多。
种子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多,有了余粮……大清的人口会更多,人多代表问题也也多,皇上也想到了,皇上和大臣们商议。
“朕本意,半废除人头税,自明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是朕琢磨着,大清也不能一下子放开人口生育,诸位有何意见?”
都没有意见。阿灵阿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臣认为,有了更多的粮食,即使不加税赋,也应该给出余粮去向。或空闲吃饱后做工,或换成银子供应家里孩子读书。”
揆叙也出班:“臣附议。百姓手里乍然有了粮食,是福气也是祸害。一旦定力不足或者受恶人引诱,必出大乱。当提前给出方案。”
陈廷敬琢磨一会儿,也出班奏道:“‘自明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举大善也。
大清国的人口不怕多,但是怕乍然多起来不好管理。臣记得,当年,年遐龄大人在湖南任巡抚,面对湖南乱象,曾经采取类似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措施。”
因为去年湖南苗人动乱牵连其中,降一级留任刚刚调回京的年遐龄,赶紧出来奏道:“此事臣不敢担功。”
“康熙三十八年,臣建言湖广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是皇上仁慈,同僚们的支持。”
“大清税赋,承自晚明,繁杂乱。臣也喜欢直接采用‘一条鞭法’,合起所有税赋统一征收,废除人头税大兴人口——臣认为,当下最关键的是,应对明年或者后年,百姓对水利、道路的需求。”
皇上点头:“老百姓种地的热情高涨一大截。水利、道路迫在眉睫。人吃饱肚子,就要出去遛一遛,就要出门做工,道路、水利、作坊、学院……水渠河道、灌溉、施肥……”
“朕记得,上次吩咐下去,国子监开办匠人、数学功课,另兴办其他学院学习其他知识,进展如何?”
工部尚书出来:“回皇上问话,进展十分好。国子监学院扩建已然完成,另外两个学院也选址完毕,即将动工。”
国子监祭酒出来:“回皇上问话:并不十分好。除了一些家学渊源个人兴趣之外,其余的学子们普遍的热情不高。臣认为,可能等到今年科考过去之后,学子们才会重视起来。”
皇上表示明白:“工部、画院、翰林院……配合梅文鼎先生编辑《数理精蕴》。胤祉?”
“儿臣在。”
“你负责成立编撰机构,广收天下人才,乐理一部《律吕正义》、天文一部《历象考成》、数学一部《数理精蕴》,作为学子教材,也作为大清历年学术总结以传天下人。”
“儿臣遵旨。”
皇上面容严肃,眼神里带着一种任何人反对的压力:“贯彻中西之异同,而辨订古今之长短。大清要兴修水利,要修桥铺路,要大兴学院……大清的技艺水平要起来,望诸位谨记于心。”
“……臣等遵旨。”
*
得嘞,谁也别争了。什么满官汉官旗人包衣平民……他们不都是文武之臣?现在皇上要用匠艺之人,谁不知道,那前朝,大字不识的匠人一度受到重用,都做到工部尚书!
一个个,淹头搭脑的,不乐意。可又无可奈何。
阿灵阿回到家里,直接吩咐:“召集家族里所有的儿郎们,老爷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