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安如海方才借口倒茶,已听了个七七八八,当下机灵上前:“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依奴婢看,定是错不了的了。”
原来皇帝幼时也得高人批过命,说他为破军星降世,命相极硬,且有克妻之相。刘璋本来半信半疑,谁知随着年岁渐长,那“头风病”发作得越来越厉害,连召寝都不能,遑论娶妻?心里已然信了三分。
故而这些年后位一直虚悬,哪怕蒋太后几次三番劝说他立贵妃为后,他也没应。如今有了桐桐,贵妃就更不在考虑的范畴内了。
只是,刘璋也担心,是否真如批言所说的那般,倘他真立了夏桐,岂不成害了她?哪怕不为医治自身的怪病,他也舍不得这女孩子芳龄早逝——她那样活泼讨喜的性子,本该无忧无虑一生才是。
谁知依琳公主的无心之语为他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也许,夏桐便是他命中注定在等候的人,后位之所以迟迟不决,便是要这女孩子来填补的。
晚上刘璋仍旧留宿关雎宫,借口闲谈问起夏桐幼时的事,夏桐听后却糊涂了,“批命?妾怎么不曾听说?”
刘璋满怀殷切的看着她,“你再想想,是不是忘了?”
夏桐沉吟再三,仍是摇头。她真不记得,应该也不是原主的记忆——她是胎穿,穿过来就已经到宋氏肚子里了,难道宋氏挺着个肚子就能算出凤命?连男女都不知道呢。
刘璋见她一脸懵懂,也不失望,兴许是夏家的长辈瞒着她偷偷去过寺庙也说不定,这种事太过重大,没道理程耀会故意捏造这段情节。
至于是否属实,等明日见过清源法师就知道了。
刘璋做了一夜光怪陆离的梦,次早也不要夏桐伺候梳洗,忙忙的上完早朝便来到乾元殿里。
一位须眉皆白、身披袈裟的老师傅已等候多时。
刘璋双手合十,客客气气唤道:“大师。”
清源并未行跪礼,只深深鞠了一躬,“贫僧参见陛下。”
刘璋看他脸上沟壑纵横,十足显出老态,一双眸子却精光四射,心里便知道这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他也不跟清源打哑谜,直截了当的道:“敢问大师,是否曾为云阳伯府的一位夏姑娘批过命,那女子在家中行三,生得杏眼桃腮,俏丽不凡。”
他没见过夏桐小时候的模样,猜着应该和现在差不多——她那种脸型照说总不会越长越难看的。
清源很快回忆起来,应该说此事印象太深,他一把年纪也难忘却,遂深深点头,“确实。”
刘璋眸子里带上一丝殷切的光,“那么结果如何?”
清源来之前,已经听安如海介绍过那位夏昭仪的盛宠,原本有三分迟疑,此刻也消弭无踪,“夏姑娘的命相贵不可言,是天生凤命。”
称她夏姑娘,自然是觉得那位贵人不会长久屈居在昭仪的位分上——看眼前这位陛下的模样,似乎也早有此打算。
刘璋几乎难以抑制住心头的激动,手上的杯盏几乎捏碎,还好是木制的,晃了晃便稳住了。
他恭敬地朝清源作了一揖,“多谢大师对朕说实话。”
老方丈却微微蹙眉,“敢问陛下从何处听得此语?”
他记得当时拿龟甲和蓍草卜完卦后,云阳伯府那位三夫人唬了一跳,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说出去——懂得韬光养晦,这才是疼惜子女的好父母。
刘璋也不瞒他,“朕也是偶然从程参事口中得知。”
程耀可没让他保守秘密,皇帝当然不管。
清源眉心微微跳动了些,“是归德侯府的小公子?”
刘璋敏锐注视到这位老僧的异样,“大师也认得他?”
清源叹息,何止认得,倒不如这位程小公子是他平生所见最早慧的一个,才七八岁的年纪就懂得偷听大人谈话,连那副卦象也被他抄了回去。当时清源本来想揭穿的,可念在夏程两家本是亲眷,自己一个外人进谗总有挑拨之嫌,且毕竟稚子无辜,总得给他改过的机会,清源想想还是算了。
谁知程耀年岁渐长,声名也日益显赫起来,清源看在眼里,甚为忧虑——本来觉得这位小程公子身具慧根,倘奋发图强,未尝不能做成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功德,可其人好逸恶劳,善于取巧,每每贪图捷径而不务正业,清源总担心他哪一日会步入歧途。
刘璋没想到这位大师看人的眼光如此精准,只是,他为何独独对程耀这般注意呢?
清源踌躇再三,还是说了实话,“程施主,似乎并非此世间人。”
他的命数,与清源之前见过的种种都不一样,甚至于无从断出因果来。
刘璋难得怔住,什么意思,那程耀莫非是妖怪变的?
还要再问,清源却摆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架势,不肯再多说了,只静静施礼道:“贫僧言尽于此,至于该如何做,还请圣上自行定夺。”
说完,也不要皇帝差人相送,便自觉大步离开。
到了殿外,搀扶着他的小沙弥方悄悄问道,“师傅,您不是常说天机不可泄露么?怎的适才对陛下讲程公子的事。”
清源叹息不语。他是惜才,但更多的是不忍,程耀少时以才学名动京城,本该成一代大家,然其人古怪尖狡,恐有引火烧身之患——清源既担心伤仲永,也怕程耀再这般继续下去,迟早会害了他自己,更误国误民,倘有人能提前将他导入正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小沙弥听得似懂非懂点头,却又问道:“那夏昭仪的事您为何半吐半露呢?”
他记得师傅曾提过,那位夏姑娘的命数和程公子一般,都跟俗常人迥异,甚至与夏家并非一本同源。
可清源却只跟皇帝提了凤命的事,至于另外的反常却只字不提,这就令小沙弥有点不能理解了。
清源叹道:“陛下是个多疑的人,我若说了,岂不令夏施主为难?何况,夏施主往日给我们庙里捐了不少香火钱,我若反咬她一口,那咱们成什么了?”
小沙弥:……
所以还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么?说好的出家人当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而污呢?
小沙弥感觉三观整个被颠覆了。
清源任凭徒弟在一旁喋喋不休,自个儿只异常沉默着。
其实真正打动他的,并非夏桐施舍的金银,而是她那一点慈心——倘卦象算的不错,夏桐与程耀都不该是生在这世上的人,清源听闻道家有夺舍之说,虽未知其究竟,但想来大体无差。
只是,同样是占据了他人的肉身而活,两人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程耀从来不闻不问,似乎根本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至于夏桐……她似乎很惦念那缕已经转世的芳魂,尽管其实没她,那女孩子也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可夏施主依然为此负疚于心,每月都会带些香烛纸钱来圆觉寺烧化,再托人念一段往生咒,祈祷真正的夏三小姐来世能有好结局。
这样的女子,倘若入主中宫,一定会是个仁慈爱民的好皇后罢。
*
夏桐被皇帝神神叨叨问了那些话,心里也跟猫爪一般,得闲便请宋氏进宫——有个孩子真是方便,当外婆的总不能不见见外孙吧?
此乃人伦亲情,即便蒋太后知道了,也没理由反对。
宋氏听她说到批命的事,起初怔了怔,随即一拍脑袋想起来,“对了,确实有这么回事。”
不过那时候夏桐自己在禅房蒲团上作耍,宋氏偷偷请清源大师在屏风后相的面,故而夏桐并不知道。
夏桐听着很是无语,“您怎么不跟我说呢?”
而且,好端端地相什么面呀,难道她生来头上带紫气,看着就不像凡人?
宋氏嗔道:“谁叫你小时候老一个人坐着发呆,也不爱说话,也不像姊妹那般爱零嘴爱漂亮首饰,娘可不得担心你是个傻子么?”
夏桐:……
那时候她刚穿来没几年,自然得少说话,免得惹人疑心,也显得深沉有气质,否则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妙语连珠,那不成妖怪了?
现在看来倒是藏拙过了头,天才扮不像,扮成蠢材了。
第90章 迷信
好在宋氏虽然疑心自己生了个傻子, 却并未因此忽视对她的养育教导,依旧无微不至的关心她照顾她,这令夏桐心里稍稍舒坦了些——当然也很感动。
更叫她感动的是宋氏没把清源大师的批言往外说,这种话传出去可不得了, 天生凤命的女孩子, 谁得了她那是要造反呀, 稍微迷信点的统治者只怕立刻将她捉进宫去严加看管——那时候陛下还不是太子, 掌权的还是先帝爷呢。
夏桐可不想在垂髫之年去服侍一个大叔级别的人物,想想都觉得恶心得慌。
好在宋氏的智慧救了她,令她度过一个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的童年。
夏桐向母亲表示衷心的感谢,谁知宋氏却摆手道:“嗐!我哪有想那许多?”
她压根就不信批言是真的,鸡窝里还能飞出金凤凰来?何况夏桐刚出世的时候瘦瘦小小,跟个冻毛耗子似的, 看不出半点贵气,老鼠成精还差不多。
宋氏之所以没往外传,纯粹是怕人耻笑。
夏桐:……
好吧, 是她自视太高了。
不管怎样, 宋氏这种心态还是挺好的, 不贪多,不妄求, 自然也不容易招祸。夏桐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乐天安命的家庭, 若换了那野心勃勃的人家, 断不可能过得如此洒脱清净。
宋氏见她今日不停念叨批命的事, 自个儿也觉得奇怪, 问她是从何处听来的——宋氏这些年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是女儿提醒, 她差点想不起。
夏桐也不瞒她, 告诉她是依琳公主无意间说起的,并且她很怀疑,依琳公主是从程耀口中得知。
毕竟公主与她从无渊源,能取得信息的途径也只有程耀这条“小狼狗”了。
宋氏听罢也难免起了反感,“程世侄怎恁般多口多舌,他自个儿爱勾搭公主便算了,平白说起你做什么,也不怕公主起嫌隙,真是拎不清!”
夏桐很惊讶母亲居然会开口贬损程耀,毕竟程耀在她眼中向来是个温驯懂事的侄儿,这般责备还是头一回呢!
她试探道:“您觉得是程表哥的错?”
这段日子程耀与依琳公主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宋氏自然也略有耳闻。
她白夏桐一眼,“不然呢?人家金枝玉叶的公主,难道会看上他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官吏?左不过是他使的手段,引公主上当——这依琳公主已经是成过婚的人了,居然还如此糊涂,也是不可理喻。”
宋氏柔善归柔善,可到底年纪摆在那儿,自有一种过来人的洞察力,她是不看好这桩亲事的。
夏桐笑道:“那也是程家的事,娘您就不必操心了。”
宋氏叹道:“你表姑倒是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娶个公主回来好光耀门楣,我倒替她发愁呢,人家还带着个儿子,回头再添了乖孙,这家产该怎么算?”
不过程夫人向来昏聩惯了,旁人怎么劝也不肯听的,宋氏也懒得睬她,只殷殷嘱咐夏桐,“我看,咱们以后和程家还是少走动罢了。”
程夫人这样汲汲营营,四处炫耀,将来若娶不上公主,恐怕会在京中颜面尽失;若娶上了,以那家人跟红顶白的个性,宋氏想想也觉头疼,还是尽量减少应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夏桐自然求之不得,道:“程家虽对您有抚育之恩,可这些年爹爹的生意做得不错,明里暗里照顾他们不少,也尽可抵得过了。既然程家高攀上了公主,咱们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亲戚就别招人晦气了,娘您说是不是?”
宋氏见这小妮子牙尖嘴利,兵不血刃就把程家贬损得体无完肤,笑着捶她一下,“行,娘都听你的。”
又轻轻叹道:“也好,有了公主在,阿瑜尽可以放心了。”
先前为了逃避程家提亲,宋氏巴巴地到宫中来求夏桐帮忙,本想请她在京城挑桩好亲事,可回去之后见夏榆的模样,宋氏总觉得她很不开心似的。
夏桐宽慰道:“妹妹年纪尚小,自然舍不得离开娘亲,您也不必着急,多陪她几年也来得及。”
宋氏道:“若真如此倒好了,我只怕她先有了意中人,日后说的亲事再好,那也是瞧不上的。”
夏桐心中一动,“阿瑜莫非还念着顾太医?”
宋氏不言,眉宇间却颇有忧色,显然跟她想法一样。
夏桐急道:“您没好好跟她说么?”
她都搬出顾明珠不能生育兼好男风这种谎话了,夏榆总不至于还硬往死胡同里走吧?
难道世上真有一见钟情?
宋氏苦恼不已,“她跟你爹一样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哪劝得动她?”
原来皇帝幼时也得高人批过命,说他为破军星降世,命相极硬,且有克妻之相。刘璋本来半信半疑,谁知随着年岁渐长,那“头风病”发作得越来越厉害,连召寝都不能,遑论娶妻?心里已然信了三分。
故而这些年后位一直虚悬,哪怕蒋太后几次三番劝说他立贵妃为后,他也没应。如今有了桐桐,贵妃就更不在考虑的范畴内了。
只是,刘璋也担心,是否真如批言所说的那般,倘他真立了夏桐,岂不成害了她?哪怕不为医治自身的怪病,他也舍不得这女孩子芳龄早逝——她那样活泼讨喜的性子,本该无忧无虑一生才是。
谁知依琳公主的无心之语为他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也许,夏桐便是他命中注定在等候的人,后位之所以迟迟不决,便是要这女孩子来填补的。
晚上刘璋仍旧留宿关雎宫,借口闲谈问起夏桐幼时的事,夏桐听后却糊涂了,“批命?妾怎么不曾听说?”
刘璋满怀殷切的看着她,“你再想想,是不是忘了?”
夏桐沉吟再三,仍是摇头。她真不记得,应该也不是原主的记忆——她是胎穿,穿过来就已经到宋氏肚子里了,难道宋氏挺着个肚子就能算出凤命?连男女都不知道呢。
刘璋见她一脸懵懂,也不失望,兴许是夏家的长辈瞒着她偷偷去过寺庙也说不定,这种事太过重大,没道理程耀会故意捏造这段情节。
至于是否属实,等明日见过清源法师就知道了。
刘璋做了一夜光怪陆离的梦,次早也不要夏桐伺候梳洗,忙忙的上完早朝便来到乾元殿里。
一位须眉皆白、身披袈裟的老师傅已等候多时。
刘璋双手合十,客客气气唤道:“大师。”
清源并未行跪礼,只深深鞠了一躬,“贫僧参见陛下。”
刘璋看他脸上沟壑纵横,十足显出老态,一双眸子却精光四射,心里便知道这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他也不跟清源打哑谜,直截了当的道:“敢问大师,是否曾为云阳伯府的一位夏姑娘批过命,那女子在家中行三,生得杏眼桃腮,俏丽不凡。”
他没见过夏桐小时候的模样,猜着应该和现在差不多——她那种脸型照说总不会越长越难看的。
清源很快回忆起来,应该说此事印象太深,他一把年纪也难忘却,遂深深点头,“确实。”
刘璋眸子里带上一丝殷切的光,“那么结果如何?”
清源来之前,已经听安如海介绍过那位夏昭仪的盛宠,原本有三分迟疑,此刻也消弭无踪,“夏姑娘的命相贵不可言,是天生凤命。”
称她夏姑娘,自然是觉得那位贵人不会长久屈居在昭仪的位分上——看眼前这位陛下的模样,似乎也早有此打算。
刘璋几乎难以抑制住心头的激动,手上的杯盏几乎捏碎,还好是木制的,晃了晃便稳住了。
他恭敬地朝清源作了一揖,“多谢大师对朕说实话。”
老方丈却微微蹙眉,“敢问陛下从何处听得此语?”
他记得当时拿龟甲和蓍草卜完卦后,云阳伯府那位三夫人唬了一跳,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说出去——懂得韬光养晦,这才是疼惜子女的好父母。
刘璋也不瞒他,“朕也是偶然从程参事口中得知。”
程耀可没让他保守秘密,皇帝当然不管。
清源眉心微微跳动了些,“是归德侯府的小公子?”
刘璋敏锐注视到这位老僧的异样,“大师也认得他?”
清源叹息,何止认得,倒不如这位程小公子是他平生所见最早慧的一个,才七八岁的年纪就懂得偷听大人谈话,连那副卦象也被他抄了回去。当时清源本来想揭穿的,可念在夏程两家本是亲眷,自己一个外人进谗总有挑拨之嫌,且毕竟稚子无辜,总得给他改过的机会,清源想想还是算了。
谁知程耀年岁渐长,声名也日益显赫起来,清源看在眼里,甚为忧虑——本来觉得这位小程公子身具慧根,倘奋发图强,未尝不能做成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功德,可其人好逸恶劳,善于取巧,每每贪图捷径而不务正业,清源总担心他哪一日会步入歧途。
刘璋没想到这位大师看人的眼光如此精准,只是,他为何独独对程耀这般注意呢?
清源踌躇再三,还是说了实话,“程施主,似乎并非此世间人。”
他的命数,与清源之前见过的种种都不一样,甚至于无从断出因果来。
刘璋难得怔住,什么意思,那程耀莫非是妖怪变的?
还要再问,清源却摆出一副讳莫如深的架势,不肯再多说了,只静静施礼道:“贫僧言尽于此,至于该如何做,还请圣上自行定夺。”
说完,也不要皇帝差人相送,便自觉大步离开。
到了殿外,搀扶着他的小沙弥方悄悄问道,“师傅,您不是常说天机不可泄露么?怎的适才对陛下讲程公子的事。”
清源叹息不语。他是惜才,但更多的是不忍,程耀少时以才学名动京城,本该成一代大家,然其人古怪尖狡,恐有引火烧身之患——清源既担心伤仲永,也怕程耀再这般继续下去,迟早会害了他自己,更误国误民,倘有人能提前将他导入正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小沙弥听得似懂非懂点头,却又问道:“那夏昭仪的事您为何半吐半露呢?”
他记得师傅曾提过,那位夏姑娘的命数和程公子一般,都跟俗常人迥异,甚至与夏家并非一本同源。
可清源却只跟皇帝提了凤命的事,至于另外的反常却只字不提,这就令小沙弥有点不能理解了。
清源叹道:“陛下是个多疑的人,我若说了,岂不令夏施主为难?何况,夏施主往日给我们庙里捐了不少香火钱,我若反咬她一口,那咱们成什么了?”
小沙弥:……
所以还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么?说好的出家人当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而污呢?
小沙弥感觉三观整个被颠覆了。
清源任凭徒弟在一旁喋喋不休,自个儿只异常沉默着。
其实真正打动他的,并非夏桐施舍的金银,而是她那一点慈心——倘卦象算的不错,夏桐与程耀都不该是生在这世上的人,清源听闻道家有夺舍之说,虽未知其究竟,但想来大体无差。
只是,同样是占据了他人的肉身而活,两人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程耀从来不闻不问,似乎根本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至于夏桐……她似乎很惦念那缕已经转世的芳魂,尽管其实没她,那女孩子也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可夏施主依然为此负疚于心,每月都会带些香烛纸钱来圆觉寺烧化,再托人念一段往生咒,祈祷真正的夏三小姐来世能有好结局。
这样的女子,倘若入主中宫,一定会是个仁慈爱民的好皇后罢。
*
夏桐被皇帝神神叨叨问了那些话,心里也跟猫爪一般,得闲便请宋氏进宫——有个孩子真是方便,当外婆的总不能不见见外孙吧?
此乃人伦亲情,即便蒋太后知道了,也没理由反对。
宋氏听她说到批命的事,起初怔了怔,随即一拍脑袋想起来,“对了,确实有这么回事。”
不过那时候夏桐自己在禅房蒲团上作耍,宋氏偷偷请清源大师在屏风后相的面,故而夏桐并不知道。
夏桐听着很是无语,“您怎么不跟我说呢?”
而且,好端端地相什么面呀,难道她生来头上带紫气,看着就不像凡人?
宋氏嗔道:“谁叫你小时候老一个人坐着发呆,也不爱说话,也不像姊妹那般爱零嘴爱漂亮首饰,娘可不得担心你是个傻子么?”
夏桐:……
那时候她刚穿来没几年,自然得少说话,免得惹人疑心,也显得深沉有气质,否则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妙语连珠,那不成妖怪了?
现在看来倒是藏拙过了头,天才扮不像,扮成蠢材了。
第90章 迷信
好在宋氏虽然疑心自己生了个傻子, 却并未因此忽视对她的养育教导,依旧无微不至的关心她照顾她,这令夏桐心里稍稍舒坦了些——当然也很感动。
更叫她感动的是宋氏没把清源大师的批言往外说,这种话传出去可不得了, 天生凤命的女孩子, 谁得了她那是要造反呀, 稍微迷信点的统治者只怕立刻将她捉进宫去严加看管——那时候陛下还不是太子, 掌权的还是先帝爷呢。
夏桐可不想在垂髫之年去服侍一个大叔级别的人物,想想都觉得恶心得慌。
好在宋氏的智慧救了她,令她度过一个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的童年。
夏桐向母亲表示衷心的感谢,谁知宋氏却摆手道:“嗐!我哪有想那许多?”
她压根就不信批言是真的,鸡窝里还能飞出金凤凰来?何况夏桐刚出世的时候瘦瘦小小,跟个冻毛耗子似的, 看不出半点贵气,老鼠成精还差不多。
宋氏之所以没往外传,纯粹是怕人耻笑。
夏桐:……
好吧, 是她自视太高了。
不管怎样, 宋氏这种心态还是挺好的, 不贪多,不妄求, 自然也不容易招祸。夏桐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乐天安命的家庭, 若换了那野心勃勃的人家, 断不可能过得如此洒脱清净。
宋氏见她今日不停念叨批命的事, 自个儿也觉得奇怪, 问她是从何处听来的——宋氏这些年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是女儿提醒, 她差点想不起。
夏桐也不瞒她, 告诉她是依琳公主无意间说起的,并且她很怀疑,依琳公主是从程耀口中得知。
毕竟公主与她从无渊源,能取得信息的途径也只有程耀这条“小狼狗”了。
宋氏听罢也难免起了反感,“程世侄怎恁般多口多舌,他自个儿爱勾搭公主便算了,平白说起你做什么,也不怕公主起嫌隙,真是拎不清!”
夏桐很惊讶母亲居然会开口贬损程耀,毕竟程耀在她眼中向来是个温驯懂事的侄儿,这般责备还是头一回呢!
她试探道:“您觉得是程表哥的错?”
这段日子程耀与依琳公主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宋氏自然也略有耳闻。
她白夏桐一眼,“不然呢?人家金枝玉叶的公主,难道会看上他一个穷山恶水的小官吏?左不过是他使的手段,引公主上当——这依琳公主已经是成过婚的人了,居然还如此糊涂,也是不可理喻。”
宋氏柔善归柔善,可到底年纪摆在那儿,自有一种过来人的洞察力,她是不看好这桩亲事的。
夏桐笑道:“那也是程家的事,娘您就不必操心了。”
宋氏叹道:“你表姑倒是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娶个公主回来好光耀门楣,我倒替她发愁呢,人家还带着个儿子,回头再添了乖孙,这家产该怎么算?”
不过程夫人向来昏聩惯了,旁人怎么劝也不肯听的,宋氏也懒得睬她,只殷殷嘱咐夏桐,“我看,咱们以后和程家还是少走动罢了。”
程夫人这样汲汲营营,四处炫耀,将来若娶不上公主,恐怕会在京中颜面尽失;若娶上了,以那家人跟红顶白的个性,宋氏想想也觉头疼,还是尽量减少应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夏桐自然求之不得,道:“程家虽对您有抚育之恩,可这些年爹爹的生意做得不错,明里暗里照顾他们不少,也尽可抵得过了。既然程家高攀上了公主,咱们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亲戚就别招人晦气了,娘您说是不是?”
宋氏见这小妮子牙尖嘴利,兵不血刃就把程家贬损得体无完肤,笑着捶她一下,“行,娘都听你的。”
又轻轻叹道:“也好,有了公主在,阿瑜尽可以放心了。”
先前为了逃避程家提亲,宋氏巴巴地到宫中来求夏桐帮忙,本想请她在京城挑桩好亲事,可回去之后见夏榆的模样,宋氏总觉得她很不开心似的。
夏桐宽慰道:“妹妹年纪尚小,自然舍不得离开娘亲,您也不必着急,多陪她几年也来得及。”
宋氏道:“若真如此倒好了,我只怕她先有了意中人,日后说的亲事再好,那也是瞧不上的。”
夏桐心中一动,“阿瑜莫非还念着顾太医?”
宋氏不言,眉宇间却颇有忧色,显然跟她想法一样。
夏桐急道:“您没好好跟她说么?”
她都搬出顾明珠不能生育兼好男风这种谎话了,夏榆总不至于还硬往死胡同里走吧?
难道世上真有一见钟情?
宋氏苦恼不已,“她跟你爹一样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哪劝得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