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李秀琴刚开始还漫不经心,可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也收起那漫不经心的态度,回屋拿纸笔认真记下来。
她这样认真的态度显然取悦了成先生,他又说得更细致一些。
一顿饭光顾着听他点评了。
林满堂心里暗想,这人该不会是老饕吧?
想到他之前点的那些菜,林满堂试探道,“先生,您之前说的那几样菜,不如将做法告诉我媳妇,让她做给您吃吧。”
成先生看了他一眼,林满堂老脸一红,总感觉先生好像看穿他的小心思。
成先生却坦然一笑道,“也行。”
左右他的好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还不如及时行乐呢。
成先生便将自己吃过的好菜讲给李秀琴听。
他是老饕不假,但他其实没下厨做过菜,只是知道这些菜里用了哪些香料,好在李秀琴有丰富的做菜经验,步骤倒是能还原出七七八八。
吃完饭,林满堂见成先生眼底一片青黑,显然昨晚没睡好,就送他到客房歇息。
回到堂屋,林晓和媳妇正凑到一块看书。
林满堂看了眼书名,居然是本小说,这娘俩可真幸福啊。他就得看这枯燥难懂的《易经》,人跟人可真不一样啊。
看文一篇,李秀琴合上书,歇歇眼睛,“这故事可真好看。”
这本小说语言都很口语化,而且还很押韵,让人一看就懂。
林满堂好奇,“什么故事?”
李秀琴把故事简单概括了一遍。
林晓捧着脸乐道,“阿寿说这小说在京城很火的,那些说书先生都争相说这个。”
林满堂听后,脑子里浮现一个念头。
明年他们家的嫁接法就要问世,他想过到时发传单,广而告之。但看到这故事书,他突然有个大胆的念头。
他目光灼灼看着女儿,“晓晓,不如你也写一本小说吧。”
林晓一愣,“啊?我不会啊。”
她从未写过小说,而且他不是不让她出名吗?
林满堂摆手,“我不是让你写这种小说,我是让你给咱们的果园写本小说。”
林晓一头雾水,“给果园写小说?这要怎么写?”
林满堂见女儿不懂,又讲得更细致一点,“就像菜名一样,有些菜名很容易就能让人记住,比如麻婆豆腐,东坡肉。为啥呢?因为这些菜跟人有关。许多人听到这样的菜名会想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咱们家的嫁接水果要想出名,也得跟我联系到一块。”
总之不能像那双滑犁成全了别人,自己只捞了些田地。他们家现在最缺的就是名声,不是钱财,更不是土地。
李秀琴听了忍俊不禁,“满堂沙果?满堂李子?我咋听着这么别扭呢。”
林满堂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也不一定是我的名字,比如你们给我起个字,我以后就叫这个字。”
林晓懂了,“爹,你这是挂羊头卖狗肉啊。”
“这也是没办法。咱们想让上头知道我的嫁接法,就得尽可能将这事闹得全国皆知。”林满堂喜滋滋道,“如果你写的小说畅销,说不定也能卖到京城呢。我的名字会红遍整个良国。”
她爹对她总有种迷之自信,林晓叹了口气,“爹,你可真敢想啊,我都没写过小说。”
林满堂自信满满,“爹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
林晓真不知道她爹哪来的自信。她一个学理的,让她去搞打谷机都比写小说要容易吧?
不过看着她爹信任的眼神,她决定试一试。
接下来,林晓和林满堂白天听成先生讲课,晚上就窝在屋里写小说。
她打算先写大白话,然后再改成古代白话文。
她兴致勃勃写了三天,就将一篇五万字的短篇故事写完了,名字也很俗气叫《一个沙果引发的血案》。
林满堂通篇看完,有些不满意,“这里面怎么没有满堂沙果啊?”
林晓喜滋滋道,“我会在后面写个注释,说这沙果产自新陵县,以小庄村种的沙果最甜。”
林满堂听了还是不满意,“为什么不给沙果起个名字?”
“爹,您那样就太刻意了,等我书印出来,大家都知道我是你女儿,我夸你种的果树好,那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家不会信的,还不如拿咱们村子说事儿。”
李秀琴觉得女儿说得不错,“你那样确实太刻意了。别人要是知道你俩的关系,以为女儿是滤镜,可能就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嫁接法这回事”。
这话倒也有道理,林满堂颇有些遗憾,“那成吧。”
第105章
林晓把故事讲给大丫和大利听, 他们也都觉得不错。
这故事充满趣味性,又沾了乡土气息,口味大众化, 一定能卖出去。
林晓越发自信, 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改成了古代白话文。
没事可干, 林晓就去大伯家找大丫玩。
因为家里挣到钱了,大伯家现在天天烧坑,几个孩子就窝在家玩投壶。
这是他们从阿寿家学的玩意儿。将壶放在地上, 他们坐在坑上,往壶里扔竹棒。
林晓进来时,就听到三个孩子激动地拍巴掌。
大丫输了, 二丫和大利便要弹她两个脑瓜蹦。看到林晓回来, 她赶紧往后退,试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晓晓?你来啦。”
林晓点头, 脱鞋上坑。
大丫奇了, “你不是在家写书吗?咋有空过来?”
“写好啦。”林晓捧着小脸,“但是我爹没时间带我去县城。我也不知道我写的好不好。”
林满堂要在家读书,时间宝贵,林晓不想打扰她爹。
大丫替她出主意, “我大哥天天去县衙当值, 不如让他帮你拿去问问吧?”
林晓眼睛一亮,拍着巴掌后知后觉反就过来,“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她急急忙忙穿鞋,“我现在就回家拿。”
一溜烟冲出屋, 刚好看到刘翠花进来, 她打了声招呼就跑了。
刘翠花叫都叫不住, 手里端着一盘刚刚炸好的鸡蛋泡泡,“哎呀,怎么就走了?我刚炸好的。”
大丫几个赶紧下炕,围过来,三个人,六只手齐齐伸向那碗鸡蛋泡泡。
二丫边吃边抱怨,“娘,每次晓晓来,你都要给她做好吃的。到底谁才是你孩子。”
刘翠花拍了下她后背,“竟胡说。要没有你二叔,咱家今年能过这么好的日子吗?怎么那么不懂事呢。”
大丫道,“娘,晓晓回去拿她写的书呢,马上就回来。”
刘翠花一听人还回来,扭头发现三个孩子眨眼就将鸡蛋泡泡消灭一半,心都疼了,将盘子往后藏,“得了,一个个都饿死鬼脱胎啊,吃那么多。给晓晓留点儿。”
三个孩子意犹未尽,舔了舔嘴唇。
刘翠花刚要端着盘子往外走,突然反应过来,“你说啥?晓晓写书?她写啥书啊?”
“上次我们从阿寿家借了几本小说,她看完也想写。”大丫随口道。
“哎呀,这孩子挺有才啊,居然会写书。”刘翠花啧啧赞叹,看了眼大丫,“你呀,得跟晓晓好好学学,你瞅瞅人家都会写书了,你也要跟上啊,将来你可是要嫁进马家的。你要是会写书,阿寿肯定会跟你有话说。”
大丫有些扭捏,“娘,我字还没认全呢。你就让我写书,你想得也太远了吧?”
刘翠花白了她一眼,“晓晓也就比你早识字半年。她现在会写书,那你明年应该会了吧?我怎么就想远了?”
好像说得也有道理啊,大丫竟然找不到话反驳。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刘翠花以为是林晓回来了,扭头去看,却发现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生面孔。
刘翠花将鸡蛋泡泡放到桌上,走过来问,“你找谁啊?”
大利惊喜的声音在后头想起,“石头?是不是阿寿让你来的?”
刘翠花愣了愣,原来这是阿寿那边的人。
石头冲大利作了揖,“是,阿寿少爷让我给您送几本书,这些是刚上市的。”
大利接过来,再三道谢,又让大丫把之前借的几本书都找回来。
有一本还在晓晓那,大丫让石头进来暖暖身子,她去二叔家拿书。
刘翠花将半盘鸡蛋泡泡放到石头面前,“快吃吧。还热着呢。”
石头有些不好意思,连连道谢。大利给他倒热水,让他暖暖身子,好奇问他,“阿寿在家做什么呀?还是天天看书吗?”
石头喝了半碗热水,整个人才像活过来,抹了抹嘴,笑道,“是啊,他最近在琢磨写书。”
他从刚刚那几本书里,取出一本,“这个就是少爷写的。已经印成册子了。”
大利惊讶张大嘴,“啊?他也写书?”
石头一呆,“也?还有谁啊?”
大利挠头傻笑,“还有我堂妹。她最近也在写。”
大利翻看几叶书,上面有三分之一的字,他都不认识,看得磕磕绊绊。
他小脸一红,故作矜持地合上书,“你回去告诉阿寿,我一定会好好读的。”
院外,大丫和林晓从外面进来。
大丫将之前借的书归拢好,用包袱裹好,递给石头,请他帮忙带回去。
石头接了书,谢绝留下吃饭就告辞离开了。
等他一走,大利就将阿寿写的书给他们看,“哎,没想到,阿寿这么年轻居然就会写书了。他也太厉害了吧?”
大丫接过来,看了一段,发现自己有许多字不认识,就让林晓读给他们听。
四个孩子盘到炕上,刘翠花重新炸了一盘鸡蛋泡泡,林晓边吃边念给他们听。
她这样认真的态度显然取悦了成先生,他又说得更细致一些。
一顿饭光顾着听他点评了。
林满堂心里暗想,这人该不会是老饕吧?
想到他之前点的那些菜,林满堂试探道,“先生,您之前说的那几样菜,不如将做法告诉我媳妇,让她做给您吃吧。”
成先生看了他一眼,林满堂老脸一红,总感觉先生好像看穿他的小心思。
成先生却坦然一笑道,“也行。”
左右他的好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还不如及时行乐呢。
成先生便将自己吃过的好菜讲给李秀琴听。
他是老饕不假,但他其实没下厨做过菜,只是知道这些菜里用了哪些香料,好在李秀琴有丰富的做菜经验,步骤倒是能还原出七七八八。
吃完饭,林满堂见成先生眼底一片青黑,显然昨晚没睡好,就送他到客房歇息。
回到堂屋,林晓和媳妇正凑到一块看书。
林满堂看了眼书名,居然是本小说,这娘俩可真幸福啊。他就得看这枯燥难懂的《易经》,人跟人可真不一样啊。
看文一篇,李秀琴合上书,歇歇眼睛,“这故事可真好看。”
这本小说语言都很口语化,而且还很押韵,让人一看就懂。
林满堂好奇,“什么故事?”
李秀琴把故事简单概括了一遍。
林晓捧着脸乐道,“阿寿说这小说在京城很火的,那些说书先生都争相说这个。”
林满堂听后,脑子里浮现一个念头。
明年他们家的嫁接法就要问世,他想过到时发传单,广而告之。但看到这故事书,他突然有个大胆的念头。
他目光灼灼看着女儿,“晓晓,不如你也写一本小说吧。”
林晓一愣,“啊?我不会啊。”
她从未写过小说,而且他不是不让她出名吗?
林满堂摆手,“我不是让你写这种小说,我是让你给咱们的果园写本小说。”
林晓一头雾水,“给果园写小说?这要怎么写?”
林满堂见女儿不懂,又讲得更细致一点,“就像菜名一样,有些菜名很容易就能让人记住,比如麻婆豆腐,东坡肉。为啥呢?因为这些菜跟人有关。许多人听到这样的菜名会想知道为啥叫这个名字。咱们家的嫁接水果要想出名,也得跟我联系到一块。”
总之不能像那双滑犁成全了别人,自己只捞了些田地。他们家现在最缺的就是名声,不是钱财,更不是土地。
李秀琴听了忍俊不禁,“满堂沙果?满堂李子?我咋听着这么别扭呢。”
林满堂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也不一定是我的名字,比如你们给我起个字,我以后就叫这个字。”
林晓懂了,“爹,你这是挂羊头卖狗肉啊。”
“这也是没办法。咱们想让上头知道我的嫁接法,就得尽可能将这事闹得全国皆知。”林满堂喜滋滋道,“如果你写的小说畅销,说不定也能卖到京城呢。我的名字会红遍整个良国。”
她爹对她总有种迷之自信,林晓叹了口气,“爹,你可真敢想啊,我都没写过小说。”
林满堂自信满满,“爹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
林晓真不知道她爹哪来的自信。她一个学理的,让她去搞打谷机都比写小说要容易吧?
不过看着她爹信任的眼神,她决定试一试。
接下来,林晓和林满堂白天听成先生讲课,晚上就窝在屋里写小说。
她打算先写大白话,然后再改成古代白话文。
她兴致勃勃写了三天,就将一篇五万字的短篇故事写完了,名字也很俗气叫《一个沙果引发的血案》。
林满堂通篇看完,有些不满意,“这里面怎么没有满堂沙果啊?”
林晓喜滋滋道,“我会在后面写个注释,说这沙果产自新陵县,以小庄村种的沙果最甜。”
林满堂听了还是不满意,“为什么不给沙果起个名字?”
“爹,您那样就太刻意了,等我书印出来,大家都知道我是你女儿,我夸你种的果树好,那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家不会信的,还不如拿咱们村子说事儿。”
李秀琴觉得女儿说得不错,“你那样确实太刻意了。别人要是知道你俩的关系,以为女儿是滤镜,可能就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嫁接法这回事”。
这话倒也有道理,林满堂颇有些遗憾,“那成吧。”
第105章
林晓把故事讲给大丫和大利听, 他们也都觉得不错。
这故事充满趣味性,又沾了乡土气息,口味大众化, 一定能卖出去。
林晓越发自信, 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改成了古代白话文。
没事可干, 林晓就去大伯家找大丫玩。
因为家里挣到钱了,大伯家现在天天烧坑,几个孩子就窝在家玩投壶。
这是他们从阿寿家学的玩意儿。将壶放在地上, 他们坐在坑上,往壶里扔竹棒。
林晓进来时,就听到三个孩子激动地拍巴掌。
大丫输了, 二丫和大利便要弹她两个脑瓜蹦。看到林晓回来, 她赶紧往后退,试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晓晓?你来啦。”
林晓点头, 脱鞋上坑。
大丫奇了, “你不是在家写书吗?咋有空过来?”
“写好啦。”林晓捧着小脸,“但是我爹没时间带我去县城。我也不知道我写的好不好。”
林满堂要在家读书,时间宝贵,林晓不想打扰她爹。
大丫替她出主意, “我大哥天天去县衙当值, 不如让他帮你拿去问问吧?”
林晓眼睛一亮,拍着巴掌后知后觉反就过来,“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她急急忙忙穿鞋,“我现在就回家拿。”
一溜烟冲出屋, 刚好看到刘翠花进来, 她打了声招呼就跑了。
刘翠花叫都叫不住, 手里端着一盘刚刚炸好的鸡蛋泡泡,“哎呀,怎么就走了?我刚炸好的。”
大丫几个赶紧下炕,围过来,三个人,六只手齐齐伸向那碗鸡蛋泡泡。
二丫边吃边抱怨,“娘,每次晓晓来,你都要给她做好吃的。到底谁才是你孩子。”
刘翠花拍了下她后背,“竟胡说。要没有你二叔,咱家今年能过这么好的日子吗?怎么那么不懂事呢。”
大丫道,“娘,晓晓回去拿她写的书呢,马上就回来。”
刘翠花一听人还回来,扭头发现三个孩子眨眼就将鸡蛋泡泡消灭一半,心都疼了,将盘子往后藏,“得了,一个个都饿死鬼脱胎啊,吃那么多。给晓晓留点儿。”
三个孩子意犹未尽,舔了舔嘴唇。
刘翠花刚要端着盘子往外走,突然反应过来,“你说啥?晓晓写书?她写啥书啊?”
“上次我们从阿寿家借了几本小说,她看完也想写。”大丫随口道。
“哎呀,这孩子挺有才啊,居然会写书。”刘翠花啧啧赞叹,看了眼大丫,“你呀,得跟晓晓好好学学,你瞅瞅人家都会写书了,你也要跟上啊,将来你可是要嫁进马家的。你要是会写书,阿寿肯定会跟你有话说。”
大丫有些扭捏,“娘,我字还没认全呢。你就让我写书,你想得也太远了吧?”
刘翠花白了她一眼,“晓晓也就比你早识字半年。她现在会写书,那你明年应该会了吧?我怎么就想远了?”
好像说得也有道理啊,大丫竟然找不到话反驳。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刘翠花以为是林晓回来了,扭头去看,却发现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生面孔。
刘翠花将鸡蛋泡泡放到桌上,走过来问,“你找谁啊?”
大利惊喜的声音在后头想起,“石头?是不是阿寿让你来的?”
刘翠花愣了愣,原来这是阿寿那边的人。
石头冲大利作了揖,“是,阿寿少爷让我给您送几本书,这些是刚上市的。”
大利接过来,再三道谢,又让大丫把之前借的几本书都找回来。
有一本还在晓晓那,大丫让石头进来暖暖身子,她去二叔家拿书。
刘翠花将半盘鸡蛋泡泡放到石头面前,“快吃吧。还热着呢。”
石头有些不好意思,连连道谢。大利给他倒热水,让他暖暖身子,好奇问他,“阿寿在家做什么呀?还是天天看书吗?”
石头喝了半碗热水,整个人才像活过来,抹了抹嘴,笑道,“是啊,他最近在琢磨写书。”
他从刚刚那几本书里,取出一本,“这个就是少爷写的。已经印成册子了。”
大利惊讶张大嘴,“啊?他也写书?”
石头一呆,“也?还有谁啊?”
大利挠头傻笑,“还有我堂妹。她最近也在写。”
大利翻看几叶书,上面有三分之一的字,他都不认识,看得磕磕绊绊。
他小脸一红,故作矜持地合上书,“你回去告诉阿寿,我一定会好好读的。”
院外,大丫和林晓从外面进来。
大丫将之前借的书归拢好,用包袱裹好,递给石头,请他帮忙带回去。
石头接了书,谢绝留下吃饭就告辞离开了。
等他一走,大利就将阿寿写的书给他们看,“哎,没想到,阿寿这么年轻居然就会写书了。他也太厉害了吧?”
大丫接过来,看了一段,发现自己有许多字不认识,就让林晓读给他们听。
四个孩子盘到炕上,刘翠花重新炸了一盘鸡蛋泡泡,林晓边吃边念给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