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林晓之前以为科举只是考四诗五经,可学了之后,她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像那些启蒙书籍就不用说了。为了能让诗押韵,就得背《切韵》、《广韵》、《集韵》、《对联对仗歌》和《平水韵》。
  她爹背得也挺熟练的,但等用时,就开始抓瞎了。
  他写的诗不仅不押韵,内容还浮于表面。一般这种诗都要写景抒情,两者水乳交融。
  但她爹很难将景和情联系到一块儿。
  这次要想通过,她爹前几样就得考好,诗也要做得马马虎虎才成。
  林晓提着一颗心,都没心思听说书先生说书了,时不时就瞅一眼外面,生怕她爹觉得题目太难,坚持不住先出来了。
  好不容易挨到考试结束,林满堂板着脸从考场出来,林晓仔细观察她爹的神色,愣是没瞧出轻松,之前提着的心再次提上来。
  林福全接过考篮,李秀琴扶着他,“咋地?很难吗?这脸一直耷拉着。”
  林满堂揉了揉脸,“考了两篇诗。反正就挺悬的。”
  前面写的都还可以,他甚至还写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
  但是诗嘛,他自己知道他写得有多普通。诗的意思倒是贴题,前两句也押韵了,但是要说有多好,那不可能,反正就看考官们的喜好呗。
  虽然知道自己有可能考不上,但林满堂依旧认真复习。
  李秀琴和林晓也没打扰他。
  一家人就这么提心吊胆过了三天,到布告栏一看,好家伙,这次考了个中不溜的成绩,比刘文麟排名还要靠前。
  写诗靠的是才华,刘文麟的诗才还不如林满堂呢。至少林满堂还背过那么多韵书,刘文麟却没那么多时间。
  李秀琴拍着胸口,“你爹考得还不错。你不是说他写的诗不怎么样吗?”
  林晓细想了下,“可能是他前面答得不错吧。诗的占比很小?”
  李秀琴点头,应该是这样了,侧头看女儿,“下一场,你觉得你爹能成吗?”
  第四和第五场考的是经文、诗赋和骈文。
  她爹的经文和赋尚算可以,林晓看过历年考题侧重点都是这两样,但是谁知道新县令喜好如何呢,只能含糊道,“等考完就知道了。”
  李秀琴无奈叹了口气。她也是紧张过头了。
  第四场考了一篇诗,林满堂排名更加靠前,考了第二十名。刘文麟考了第十八名。
  第五场没有考作诗,侧重点是经文,这是刘文麟最擅长的,成绩出来,林满堂以第十二名的成绩中了。
  刘文麟比林满堂好一点,以第十名的成绩中了。
  当天晚上,范寡妇做了一桌好菜,将大伯和大哥一家请过来庆贺。虽然不好对外说,但是自家人庆祝还是很有必要的。
  席间,大伙先是恭喜林满堂通过县试。
  林满堂谦虚笑笑,“这还只是第一关。接下来还有府试。等府试通过,才能称为童生。”
  林昌盛笑道,“已经了不起了。早知你是个读书的料,当初我就该劝你爹让你读书的。”
  原身以前不爱干活,在地上打滚非要到学堂读书,林老头嫌念书费钱,就是不许。林昌盛知道二侄子是犯懒,也没帮忙说句好话。想想当初真不该心存偏见。瞧瞧满堂只读了一年多的书就通过县试,要是他早点念书,兴许林家早就能出个秀才了。
  林满堂不知道从前,也不好接这话啊,岔开话题问起养猪的事儿。
  他考试这段时间,村里人也都忙着盖猪圈,抓小猪仔。
  徐方那边要一千头小猪仔,兴许以为这是最后一次赚钱机会,大伙都卯足了劲儿养,全村共养了一千两百三十四头。
  这么多头小猪仔都是关屠夫帮忙买的。他已经好些日子没杀猪了,天天带着三个儿子城西城南的跑,花费好一番功夫才将小猪仔凑齐。也因此今年小猪仔的价格每头上涨了三十文。
  买完小猪仔,李秀琴就挨家挨户上门敲猪。
  林满堂在屋里读书,关紧门窗都能听到小猪仔撕心裂肺的嚎叫。
  林昌盛笑了,“早就已经敲好了。现在正在抓草药喂呢。”
  之前李秀琴的中药是不需要花钱的,喜鹊、林晓和张顺星在坡地那边割回来,就够家里用的。
  可今年养猪人家太多了,坡地那边的中药根本供应不上。
  李秀琴就集合村民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统一到县城药铺定一批中药。
  因为定的多,价格便宜不少。
  林满堂到底不放心,“那由谁负责监管呢?”
  因为他要考试,林昌盛不好打扰他,就主动安排别人监管。
  “你堂哥广源。他嗓门大,站在外面,吼一嗓子就行,不用特地进去。”
  为了避免传染,他们制定了规矩,每个养猪场固定一人喂猪,进去后,除非特大事情,否则这一年都不要出来。为了让大伙遵守,他还特地找人专门监管这块。
  林福全忧心忡忡,“但是最近天气越来越热,蚊子和苍蝇多了不少。弟妹之前说这两个也会造成猪瘟,我就想问问有没有办法?”
  为了消灭这些苍蝇,他们天天拿拍子打,但是偶尔也会打到猪身上,猪因此受到不少惊吓。
  林满堂看向李秀琴,“你能配出药吗?”
  九十年代乡下流行过一种苍蝇纸,放在空处,没一会儿就能粘到不少苍蝇。
  李秀琴明白他的意思,“苍蝇我来想办法。”
  至于灭蚊,乡下人有许多土办法,其中最省钱的办法就是燃烧蒲棒或是将艾蒿晒干磨成粉,找一个可以烧的罐子,将粉末放进去。蚊子很快就能赶走,但是这两种办法会产生大量烟雾。
  李秀琴前世家里用的是灭蚊灯,效果比这两种好用,但是未必省钱。所以她也就不说了。
  第二天,李秀琴就开始研究怎么制作苍蝇纸。
  这边纸太贵,她改用木板。
  前世苍蝇纸两大原料分别是:强力胶和糖。
  古代没有强力胶,李秀琴只能用鱼鳔胶,这东西不仅制作起来费事,一个时辰后粘性就会变得全无,之后表面就会变硬,根本没办法用。
  李秀琴失望透顶。
  林晓凑过来,摸着已经发硬的胶,“娘,就没有别的胶了吗?”
  李秀琴细想了下,“其实粘虫板用的是虫胶,这东西是药材也是染料,每年国家都会从真腊、波斯、昆仑三国进口。这么贵的东西用来粘虫太不划算。”
  林晓拧眉,“娘,要不然我给你制作捕蝇神器吧?也许效果没你的那个好,但是好歹能捕苍蝇。”
  李秀琴侧头看向女儿,“你怎么做?”
  前世她也在网上看过不少捕蝇神器,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几个塑料瓶组合在一块就能抓很多苍蝇。
  但是她试过,用陶罐和木头来做,根本不管用。
  李秀琴将她的失败品拿给女儿看,林晓指着这陶罐和木头,“娘,苍蝇有向上爬飞的趋光性。陶罐和木头都是黑的,苍蝇是不会飞进去的。”
  李秀琴一怔,所以用透明塑料瓶就可以,用陶罐和木头就不行。她还以为是陶罐和木头太笨重,所以苍蝇才不飞进来呢。
  林晓想了想,“我来用透明纱试试。”
  之前做头花,家里还剩下一些透明纱,这种纱的质地十分轻薄,完全透光,很适合做网。
  她用竹子做成一个网,下面的网向上凹,有一个铜钱大的小孔,苍蝇可以通过这个孔向网里飞。在这网的下面扣一个盘子,可以吸引苍蝇过来。
  林晓在盘子上放了些早上杀鸡时留的内脏,这些东西腥味很重,很容易招苍蝇。
  做好后,她挂在西院的猪圈里。
  “怎么样?能行吗?”李秀琴见女儿做好了,也跟过来看看。
  喜鹊和林晓正在观察效果。
  现在气温还没升上来,苍蝇还比较少,两人守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苍蝇过来。
  林晓等得有些不耐烦,冲喜鹊道,“我先回屋看书,等抓到,记得叫我啊。”
  喜鹊点头答应。
  李秀琴看着女儿的背影,有些犯起嘀咕,“该不会抓不到吧?”
  话音刚落,就听喜鹊欢喜得蹦起来,“抓到了。有个苍蝇飞进去了。”
  李秀琴眼睛一亮,赶紧跑过去,果然有个绿头苍蝇飞了进去,还在里面横冲直撞呢。
  林晓听到喜鹊的叫声,也蹬蹬蹬跑过来,看到里面有个苍蝇,她噘嘴,有些得意,“娘,你看吧,我就知道一定能捕到的。”
  李秀琴揉揉她脑袋,女儿这臭屁样儿太招人稀罕了,“行,你厉害。不过咱家不可能天天有内脏,还是用我调的蜂蜜比较好。”
  林晓揉了揉脸,“娘,蜂蜜多贵啊?你就不能想个省钱的东西吗?”
  李秀琴摇头失笑,“我当然知道,你娘我又不是傻子。我这不是已经调好了,不用就浪费了?”
  她想了想,“用鱼骨磨成粉,苍蝇最爱吃这个。当然不用磨成粉也行。”
  林晓一怔,鱼骨都行,那些死鱼死虾想必也没问题。
  林晓做好后,李秀琴让大吉从县城买了些透明纱回来,原样照着做了几个,然后送到各家,让他们按照这个样子自己做几个放到猪圈。
  没过多久,各家猪圈都挂了十几个捕蝇神器。各家吸引苍蝇的饵也五花八门。比如西瓜的皮、吃了一半的果核、死鱼死虾、剩饭剩菜等等。
  捕蝇神器挂出来没几日,小庄村迎来一波特殊的客人。
  为首是个五十来岁,头戴官帽,身上穿着官服,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补子,上面绣着黄鹂,李秀琴也分不清这是多大的官。不过肯定是个官,立刻招呼人进屋。
  将人请进屋,李秀琴招呼范寡妇上好茶,然后进屋将林满堂喊出来待客。
  林满堂得知来了官爷,虽然不明白为啥到他家,但也不敢耽搁,换了身待客衣服,重新将头发束起,打扮妥当,出来迎客。
  “不知大人登门,学生有失远迎。”
  为首官员见他斯斯文文,自称学生,猜到他是读书人,笑着请他落座,自报家门,“在下姓陆,是光禄寺负责采买的主簿。”
  林满堂眼神闪了下,光禄寺?那不是负责皇宫采买的吗?怎么会到他家来呢?
  虽然心存疑惑,但林满堂还是从善如流叫人,“陆主簿。”
  范寡妇上完茶,陆主簿品了一口,大约是嫌茶粗糙,不再喝了。
  陆主簿开门见山讲明来意,“年前萧世子送了两头猪给圣上,圣上非常喜爱。派下官前来采买。”
  官员向皇上进献的东西都要经过光禄寺,要是出了问题,也方便向下问责。
  林满堂一呆,萧世子是谁啊?该不会是萧定安吧?他认识的人当中可就只有萧定安一人姓萧。不对啊,他没送猪给他啊。
  陆主薄笑道,“你们今年最多能送到皇宫多少头猪?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