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
“对手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萧望说,“线索虽然再次断了,但对手也没有讨得什么好,现在我们需要休息,后面还会有硬仗要打。”
2
第二天一早,虽然没有谁去召集会议,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招待所的会议室。看起来,每个人都有黑眼圈。显然,因为行动的失败,大家都没能睡好。
“昨天一夜,找了附近的监控。”萧望的语气很沮丧,所以大家也能猜得出结果,“毕竟是在郊区,监控探头太少,又或是他们掌握了附近的天眼探头的位置,刻意避开了,也可能是后面他们换了车,或换步行离开了。”
“找到他们的黄金时间已经过了。”凌漠说。
“是啊,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萧望摇了摇头,说,“哦,聂哥申请到了解剖命令,和当地警方一起,刚刚去了解剖室,去看看豁耳朵身上有没有什么线索。”
“哪有线索,尸体上哪有线索?”萧朗有些着急,“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总不能这样闲着吧。”
“其实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杜舍身上找一点线索呢?”萧望沉吟道,“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我去问。”凌漠说。
“问啥?问一个精神病人啊?”萧朗说,“他没被判死刑,就是因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吧?”
“他是间歇性精神病。”凌漠说,“所以判无期的。”
“那也是精神病啊,怎么问?”萧朗说,“而且管教都说了,这人被关了二十几年,没说过几句话。你怎么问?”
“我,想办法。”凌漠显得也有些信心不足。
“再说了,你问出了结果,也没啥用吧。”萧朗说。
“只能试一试,而且需要一些时间去准备。”凌漠直视萧朗的眼睛,说道。
“那只是浪费时间。”萧朗双手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又揉了揉通红的眼睛。
萧望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轻快的铃声瞬间打破了房间里紧绷的气氛。几个人几乎同时从凳子上蹦了起来。大家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电话都可能会提供一条关键的线索。
手机亮起的屏幕上显示出两个大字——“铛铛”。
萧朗的反应最快,他一把拽过手机,接通了:“喂,喂,大小姐,你还好吗?”
唐铛铛并没有惊讶,她说:“望哥呢?”
此时传来唐铛铛的声音,让萧朗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虽然唐铛铛直接找的是哥哥,但自己也不以为忤,他顺从地把电话递给了萧望。
萧望很懂弟弟,他微笑着把手机打开了免提。
此时的唐铛铛似乎已经从丧父之痛中缓和了一些,虽然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悲伤,但是叙事却格外清晰。除此之外,她的声音里更是多了一些坚强。
“望哥,这两天我在家里没事,就在研究爸爸电脑的备份。”唐铛铛说,“我记得他有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有四个子文件夹。其中有三个我之前都已经破解了,是关于凌漠的。”
凌漠并不惊讶,看起来他似乎知道唐骏曾经对他的深入调查。
“但是当时我准备打开第四个文件夹的时候,被爸爸发现了。而且我当时也注意到,这个文件夹的加密等级更高。”唐铛铛说,“所以我最近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破解了这个文件夹。”
“是吗?有些什么内容?”萧朗大声询问道,同时还不忘记关心几句,“别光顾着工作,身体要紧。”
唐铛铛听见萧朗的声音,并没有停止叙述,她接着说:“望哥你用你的警务通手机上一下内网,我用内网加密频道给你传过去,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大小姐记得保重身体啊。”萧朗临挂断电话,还不忘嘱咐了一句。
“知道了,你们也注意安全。”唐铛铛认真地回答道。
两分钟后,萧望的手机接收到了唐铛铛传输过来的文件。听到了唐铛铛的声音,萧朗显得格外兴奋,他张罗着连接了蓝牙投影仪,帮助哥哥把手机里的文件投影到了屏幕上。
“全是照片。”萧望简短地说道。
“看日期是1994年2月到5月之间的各种笔记的翻拍件,那个时候网络通信技术还没有普及。”程子墨说,“那个时候都是靠手写笔记的,这些照片也应该是后来为了存档,用数码相机翻拍之后的文件了,那个时候一台数码相机都是个稀罕货。”
“铛铛传过来的文件里面有三个文件夹,第一个文件夹名是‘dlpa’,第二个文件夹名是‘dlnb’,第三个文件夹名是‘file’。”萧望一边说,一边逐个打开了文件夹,浏览了一遍各个jpg(2)文件的缩略图。
“第一个文件夹里,都是老师的字迹。”凌漠说话的声音有点不太淡然,“第二个文件夹里的笔记字迹不是老师的。”
两份文件夹里的字迹不同,这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可是,笔记里面都是圈圈点点、条条框框,加上一些不知所云的词组和句子,这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笔记往往是一个人脑内活动的速写,别人要想看得懂,还是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怪不得大小姐要传给我们呢,这我们也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啊。”萧朗抓了抓脑袋,瞪大眼睛,搜肠刮肚。
在凌漠的要求下,萧望把第一个文件夹里的图片逐个播放,让凌漠去分析判断。有十几张图片,凌漠看了半个多小时,说:“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也行?”同样看了半个多小时依旧没有任何头绪的萧朗有些佩服凌漠了。
“先看文件夹名。心理评估的英文是: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所以我认为第一个文件夹里是对‘dl’的心理评估笔记。”凌漠坚定地说。
“dl是谁?”萧朗问。
“董乐,董连和的儿子。”凌漠说。
“哦?”听到和老董有关,萧朗重新坐直了身子。
“这十几页纸,是老师从1994年2月到5月之间陆陆续续记录的笔记内容,全部是心理评估的专业术语和老师习惯使用的一些简称。”凌漠说,“虽然没有写明被评估人的姓名,但是从时间点、文件夹名和内容综合判断,这就是对董乐的心理评估。”
“嗯,董老师是1994年2月被杜舍杀害的,而董乐是1994年11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萧望翻着自己的笔记本说道。
“也就是说,唐老师可能知道董乐要杀人?”萧朗扳着手指头算着时间。
“不,应该说老师可能对董乐的心理状态存在疑虑。”凌漠说,“所以为了防止他报仇,事先对他进行了心理评估,从而可以提前预防。”
“可还不是没有预防得了?”萧朗说。
凌漠欲言又止,像是在压抑内心的不忿。
“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凌漠你能分析一下吗?”萧望说。
凌漠点了点头,把几张图片并排放在了屏幕中央,说:“这几张图片,是对董乐的基本人格进行了分析。第一张图,是说董乐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各种动作都有目标性,且还有隐匿性,这个确定了董乐精神方面是正常的。”
“这不是废话嘛。”萧朗有些心急。
“怎么是废话?所有的人格分析之前,都必须对一些危险人格进行排除,即便再简单,也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能先入为主!”凌漠提高了一些音量,说道。
“我就是随便说说,我不懂。”萧朗服了软。
萧望朝凌漠做了个安抚的手势。凌漠接着说:“第二张图,老师整理了董乐从小到大的生活成长资料,认定了董乐不存在犯罪人格的先决条件。哦,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偏差、需求偏差和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第三张图,通过董乐对父亲的眷顾和自责、对某次交通摩擦中董乐表现出的对对方的关心等各种表现,老师认定他肯定不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都知道吧,就是那些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人格特征。第四张图,是根据老师和董乐几次相处、交流过程中,董乐的对话、行为有明确的道德判断和知错能力,判断董乐不是缺陷人格。缺陷人格一般都是家长溺爱而导致的‘唯我独尊’的人格障碍。董乐很早就没母亲陪伴,父亲忙于工作,缺陷人格其实从基础上就不可能形成。”
“唐老师写了这么多,分析了这么多,就是证明董乐的人格是正常的,除了激情状态下,是不会预谋犯罪的吗?”萧朗问道。
“不。”凌漠说,“上面的这些,都是我们所谓的‘天生犯罪人’‘后天养成的必然犯罪人’‘高风险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也就是危险人格。但即便是正常人格,有的时候也会预谋犯罪,这就是老师原来经常和我强调的‘危险心结’。”
“凌漠说的这些,我都在李玫瑾(3)教授的课上听过。”萧望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所谓的危险心结,是指心理历程中经历了某种外部刺激而形成了心理创伤和由此发生的执着于心理创伤的扣结现象。”
“哦,董老师被杀,就是心结!”萧朗说。
“是这个意思。”凌漠说,“危险心结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巨大的心理创伤,董乐是有的;二是个人经历,董乐从小是由父亲带大,父亲暴毙,尸骨无存,这个个人经历也是有的,所以董乐很有可能形成危险心结。但危险心结也包括很多种。因为董老师的这起案件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对董乐的刺激也很明确,不存在‘意识抑结(4)’或‘情感纠结’的问题。后面几张图,老师通过董乐平时的言谈举止认定,董乐是有存在‘认知偏结’的可能的。”
见大家仍然是一脸茫然,凌漠解释说:“所谓的‘认知偏结’,就是指因为感觉狭窄和思维偏差而出现的认识扭曲和偏执的现象。李玫瑾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伤害,就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就是认知偏结。”
“男人有好东西吗?”程子墨嚼着口香糖随口说道。
凌漠瞥了她一眼,重新打开了几张图片,接着说:“一般存在认知偏结的人有几个特征,就是智力很正常,或者优于常人,感觉灵敏,思维固执,缺乏幽默,不懂退让。针对这些特点,老师对董乐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一些研究,从这些复杂的图片上,我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有一些研究还是很明确的。比如老师记录的这个关于董乐有一次在警校和他人发生纠纷的经历,对小事情不罢休,一直强调自己有理;还有一次警务比赛经历,显示出他自我感觉良好,过分自尊,对于输掉的比赛归咎于比赛规则。这都证明了董乐的人格内存在偏执性,对社会和人的认识有一定的狭窄性。也就是说,通过董老师被杀这件事情,是极有可能形成董乐的危险心结的。”
“唐老师意料到了董乐有犯罪的危险。”萧望点头说道。
“在老师做出这些结论之后,他采取了哪些动作预防董乐犯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凌漠说,“但是,在此之后,一直到董乐犯罪之前,老师都是一直在观察着董乐的。从最后几张图上可以看出,他对董乐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关注。”
“反复进出图书馆。”萧朗念着图片上的字。
“是,老师见董乐总是进出图书馆,就去图书馆调取了董乐借阅的图书。”凌漠说,“还专门记录了书单,可以看出,全部是研究精神病学、法医精神病学的各种辅导书。”
“从日期上看,这个时候杜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已经出了,但还没有宣判。”萧望说。
“董乐对这个鉴定不服啊。”萧朗总结道。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微反应的记录。这些是在杜舍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老师不放心董乐,专门找董乐谈了一次话,然后记录下的微反应。”凌漠说,“老师用杜舍鉴定的情况来刺激董乐,对方明显出现了脖子变粗、呼吸加快、面部僵硬的‘战斗反应’,这说明董乐对于此鉴定和判决结果是异常愤怒的。但说到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董乐又出现了头和身体后仰、深吸气等‘逃离反应’,说明他对下一步自己的行动并没有计划和把握。在老师透露出自己知道董乐在研究精神病学,并猜测他可能有研究记录的时候,董乐出现了屏息、睁大眼等‘冻结反应’,说明他对于老师的调查很惊讶,也证明了老师的猜测。尤其是在老师劝导他的时候,他出现了视线转移、频繁眨眼、摸脸等‘安慰反应’。这说明他心里很不适和压抑。”
“结论是什么?”萧朗急不可耐,打断了凌漠的解读。
“从这一系列的分析来看,董乐对此事是存在危险心结的。因为他不认可鉴定结论和判决结果,偏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凌漠说,“但是,即便是不认可判决结果,也还是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或者说董乐有很多条路可以走。通过这次谈话,老师认定董乐并没有对接下来选哪一条路而有所准备和策划,对于老师的劝导,虽然有抵触,但是并不反对。”
“所以说,危险程度并不高。”萧望总结道。
“是的。”凌漠说,“老师的研究结果是,董乐仅仅是存在危险心结,还不足以犯罪。为了以防万一,老师还促成董乐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在他大三的那一年进入守夜者组织实习。为的就是将董乐放在身边,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
“唐老师的研究不会错,那为什么会出现最后的结果?”程子墨问道,“是因为二十几年前的唐老师,还不够厉害吗?”
“唐老师可以研究他,但是不能控制他。”萧望摊了摊手,可惜地说。
“其实,从笔记内容看,应该还是很清晰的。”凌漠说,“但是老师也不能确定董乐的种种表现是不是装出来的。抑或是某种因素刺激了董乐,导致他突然确定了犯罪企图。危险心结确实有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犯罪,这个是谁也无法防范的。”
“但从这些笔记中可以看出,唐老师已经主动干预董乐的心理了,对吗?”萧望问。
“是的。”凌漠放大了最后一张图片,说,“这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其实都是对董乐危险心结的心理干预方案。比如协调警校老师加强对董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再比如带董乐出游,或者时常约他交流,调节他的心绪;还有,老师买了一些关于健康心理学的书籍送给董乐。这些其实都是在防控危险心结的爆发。但可惜,还是爆发了。只是,我们对于爆发的导火索,已经不得而知了。”
3
会场内冷场了几分钟。大家都在思考,可能是在想,如果当年唐老师真的对董乐的危险心结防控成功了,现在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象吧。大家都听傅元曼组长说过,守夜者组织后期的种种问题,都是从老董案开始的。准确来说,是从董乐被判处死刑案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文件夹吧。”萧望在大屏幕上播放出第二个名为“dlnb”的文件夹。
“这是啥意思?”萧朗皱着眉头说,“董乐牛掰?”
程子墨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把口香糖喷出老远:“你能不能严肃点?”
“我很严肃的呀。”萧朗委屈道。
“nb应该是notebook(笔记本)的简称。”凌漠说,“这里面是陌生的笔迹,但是记录的内容全部和杜舍有关,所以我分析应该是董乐对杜舍的一些调查记录。从老师的笔记中可以看出,老师似乎完全不掌握董乐私自调查杜舍这一情况。”
“嗯,翻拍时间是1995年2月。这时候董乐已经被宣判死刑了。看来很有可能是唐老师后期整理董家父子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并且拍照保存了。”萧望说。
“难道这个是董乐对杜舍的心理学评估?”萧朗问道。
“看起来不排除这种情况。”凌漠看着笔记上杂乱无章的词组说,“我们不是笔记的主人,就很难完整地理解笔记的内容,只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猜测当时的情况。”
“能猜出什么呢?”萧朗对屏幕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只能望洋兴叹。
在这本董乐的笔记里,有几页用曲别针别着几张照片。那时候的照片清晰度有限,加之再次翻拍,看得更加不真切,但是反映出的大概问题还是明白的。有几张照片,是杜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照片上被董乐圈圈点点地框出不少内容,可以看出他对这份鉴定书的鉴定意见是有明显异议的。还有几张照片像是一个封闭的室内照片,杂乱无章,但是却有几张特写是关于“精神病学”的书籍照片。凌漠大胆地判断,这是董乐去了杜舍之前居住的福利院住处内,对他的住处进行了“勘查”,根据这些书籍,董乐认为杜舍有为伪装成精神病人而进行了相应准备。
被别在最后一页的照片是一个信封和公文——一封由南安市人民检察院寄来的“退信函”。这说明董乐在搜集了一些“证据”之后,向人民检察院提请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人民检察院能够抗诉,对杜舍的精神状况进行复核。可是检察官们认为董乐的所谓“证据”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具备证据效力,而且他的搜证手段也是违法的,所以并不予以采信。
“很有可能,这封退信函,就是诱发董乐危险心结爆发的原因。”凌漠默默地说,“既然法律不能解决问题,他就自己去解决问题了。我猜,这就是董乐当年的内心想法吧。”
“那和幽灵骑士有什么区别?”萧朗说。
凌漠摇摇头,说:“唯一的一点区别,就是董乐的研究结果还是有说明能力的,我觉得如果当时的检察官要是真的很重视这份举报信件,可能有所挽回。”
“你是说,你赞许董乐的结论?”萧望说。
凌漠沉默了一会儿,说:“可以这么说。你们看,董乐为了此事确实研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所以他的笔记也是非常专业的。杜舍在被捕的时候,确实出现过胡言乱语的妄想状态,但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比如被抓的一瞬间、要求吃饭或上厕所的时候,他的对答是正常的。这说明杜舍的感知和反应是正常的。虽然他一开始乱说整个作案过程和作案动机,但是在办案人员的引导之下,把他的十几份口供拼起来看,还是比较清楚地说明白了案件的全部过程,虽然作案理由他一直在回避,但是在说到1983年杜舍母亲被捕的过程中,杜舍还是出现了情绪失控的状况。这就说明杜舍的记忆是正常的,作案动机也是可以分析得出的,他的推理思维也是正常的。”
凌漠说了一上午,有些口干舌燥,他喝了口桌上的矿泉水,接着说:“再看董乐的这份笔记整理,他对董老师被杀案的全部过程进行了回顾,杜舍有准备绳子、携带刀子的情节,说明杜舍作案是有目的和思维的,是有预谋的、有意识的。案发后他虽然在郊区的一座大山里束手就擒,像是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思维,但是他抛尸河中,这本就是反侦查的思维。从案情上来看,杜舍也是个精神正常的人。之所以会进行精神病鉴定,是因为检察院在审核卷宗材料的时候,发现福利院诸多员工都有表述,从一两年前开始,杜舍就有了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裸身出现在公共场合、好几天不吃饭、自言自语、半夜在广场狂奔、记忆力严重减退等等。但是,这些举动其实都是可以装出来的。虽然这些举动要比发案时间提前很久存在,但是不能排除他早有准备、早有预谋的可能性。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时候,也仅仅是利用面晤的方法问话。毕竟面晤已是案发之后,而且显然,在面对鉴定人员时,杜舍有可能有能力伪装成一个间歇性精神病人。从面晤材料来看,面对鉴定人员,杜舍对作案过程似乎是没有意识的。但是考虑到杜舍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鉴定人员认为杜舍作案的时候,精神状况处于正常与异常的临界点,所以下达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结论。”
“这几页,是董乐对杜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的结论。”凌漠接着说,“他从小家庭突变,在杀人后、接受审讯之时,丝毫没有悔意。即便是面对董老师尸块的照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一切都说明杜舍是一个因为后天生存环境突变导致演化的犯罪人格。”
2
第二天一早,虽然没有谁去召集会议,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招待所的会议室。看起来,每个人都有黑眼圈。显然,因为行动的失败,大家都没能睡好。
“昨天一夜,找了附近的监控。”萧望的语气很沮丧,所以大家也能猜得出结果,“毕竟是在郊区,监控探头太少,又或是他们掌握了附近的天眼探头的位置,刻意避开了,也可能是后面他们换了车,或换步行离开了。”
“找到他们的黄金时间已经过了。”凌漠说。
“是啊,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萧望摇了摇头,说,“哦,聂哥申请到了解剖命令,和当地警方一起,刚刚去了解剖室,去看看豁耳朵身上有没有什么线索。”
“哪有线索,尸体上哪有线索?”萧朗有些着急,“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总不能这样闲着吧。”
“其实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杜舍身上找一点线索呢?”萧望沉吟道,“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我去问。”凌漠说。
“问啥?问一个精神病人啊?”萧朗说,“他没被判死刑,就是因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吧?”
“他是间歇性精神病。”凌漠说,“所以判无期的。”
“那也是精神病啊,怎么问?”萧朗说,“而且管教都说了,这人被关了二十几年,没说过几句话。你怎么问?”
“我,想办法。”凌漠显得也有些信心不足。
“再说了,你问出了结果,也没啥用吧。”萧朗说。
“只能试一试,而且需要一些时间去准备。”凌漠直视萧朗的眼睛,说道。
“那只是浪费时间。”萧朗双手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又揉了揉通红的眼睛。
萧望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轻快的铃声瞬间打破了房间里紧绷的气氛。几个人几乎同时从凳子上蹦了起来。大家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电话都可能会提供一条关键的线索。
手机亮起的屏幕上显示出两个大字——“铛铛”。
萧朗的反应最快,他一把拽过手机,接通了:“喂,喂,大小姐,你还好吗?”
唐铛铛并没有惊讶,她说:“望哥呢?”
此时传来唐铛铛的声音,让萧朗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虽然唐铛铛直接找的是哥哥,但自己也不以为忤,他顺从地把电话递给了萧望。
萧望很懂弟弟,他微笑着把手机打开了免提。
此时的唐铛铛似乎已经从丧父之痛中缓和了一些,虽然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悲伤,但是叙事却格外清晰。除此之外,她的声音里更是多了一些坚强。
“望哥,这两天我在家里没事,就在研究爸爸电脑的备份。”唐铛铛说,“我记得他有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有四个子文件夹。其中有三个我之前都已经破解了,是关于凌漠的。”
凌漠并不惊讶,看起来他似乎知道唐骏曾经对他的深入调查。
“但是当时我准备打开第四个文件夹的时候,被爸爸发现了。而且我当时也注意到,这个文件夹的加密等级更高。”唐铛铛说,“所以我最近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破解了这个文件夹。”
“是吗?有些什么内容?”萧朗大声询问道,同时还不忘记关心几句,“别光顾着工作,身体要紧。”
唐铛铛听见萧朗的声音,并没有停止叙述,她接着说:“望哥你用你的警务通手机上一下内网,我用内网加密频道给你传过去,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大小姐记得保重身体啊。”萧朗临挂断电话,还不忘嘱咐了一句。
“知道了,你们也注意安全。”唐铛铛认真地回答道。
两分钟后,萧望的手机接收到了唐铛铛传输过来的文件。听到了唐铛铛的声音,萧朗显得格外兴奋,他张罗着连接了蓝牙投影仪,帮助哥哥把手机里的文件投影到了屏幕上。
“全是照片。”萧望简短地说道。
“看日期是1994年2月到5月之间的各种笔记的翻拍件,那个时候网络通信技术还没有普及。”程子墨说,“那个时候都是靠手写笔记的,这些照片也应该是后来为了存档,用数码相机翻拍之后的文件了,那个时候一台数码相机都是个稀罕货。”
“铛铛传过来的文件里面有三个文件夹,第一个文件夹名是‘dlpa’,第二个文件夹名是‘dlnb’,第三个文件夹名是‘file’。”萧望一边说,一边逐个打开了文件夹,浏览了一遍各个jpg(2)文件的缩略图。
“第一个文件夹里,都是老师的字迹。”凌漠说话的声音有点不太淡然,“第二个文件夹里的笔记字迹不是老师的。”
两份文件夹里的字迹不同,这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可是,笔记里面都是圈圈点点、条条框框,加上一些不知所云的词组和句子,这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笔记往往是一个人脑内活动的速写,别人要想看得懂,还是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怪不得大小姐要传给我们呢,这我们也看不懂画的是什么啊。”萧朗抓了抓脑袋,瞪大眼睛,搜肠刮肚。
在凌漠的要求下,萧望把第一个文件夹里的图片逐个播放,让凌漠去分析判断。有十几张图片,凌漠看了半个多小时,说:“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也行?”同样看了半个多小时依旧没有任何头绪的萧朗有些佩服凌漠了。
“先看文件夹名。心理评估的英文是: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所以我认为第一个文件夹里是对‘dl’的心理评估笔记。”凌漠坚定地说。
“dl是谁?”萧朗问。
“董乐,董连和的儿子。”凌漠说。
“哦?”听到和老董有关,萧朗重新坐直了身子。
“这十几页纸,是老师从1994年2月到5月之间陆陆续续记录的笔记内容,全部是心理评估的专业术语和老师习惯使用的一些简称。”凌漠说,“虽然没有写明被评估人的姓名,但是从时间点、文件夹名和内容综合判断,这就是对董乐的心理评估。”
“嗯,董老师是1994年2月被杜舍杀害的,而董乐是1994年11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萧望翻着自己的笔记本说道。
“也就是说,唐老师可能知道董乐要杀人?”萧朗扳着手指头算着时间。
“不,应该说老师可能对董乐的心理状态存在疑虑。”凌漠说,“所以为了防止他报仇,事先对他进行了心理评估,从而可以提前预防。”
“可还不是没有预防得了?”萧朗说。
凌漠欲言又止,像是在压抑内心的不忿。
“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凌漠你能分析一下吗?”萧望说。
凌漠点了点头,把几张图片并排放在了屏幕中央,说:“这几张图片,是对董乐的基本人格进行了分析。第一张图,是说董乐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各种动作都有目标性,且还有隐匿性,这个确定了董乐精神方面是正常的。”
“这不是废话嘛。”萧朗有些心急。
“怎么是废话?所有的人格分析之前,都必须对一些危险人格进行排除,即便再简单,也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能先入为主!”凌漠提高了一些音量,说道。
“我就是随便说说,我不懂。”萧朗服了软。
萧望朝凌漠做了个安抚的手势。凌漠接着说:“第二张图,老师整理了董乐从小到大的生活成长资料,认定了董乐不存在犯罪人格的先决条件。哦,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偏差、需求偏差和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第三张图,通过董乐对父亲的眷顾和自责、对某次交通摩擦中董乐表现出的对对方的关心等各种表现,老师认定他肯定不是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都知道吧,就是那些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人格特征。第四张图,是根据老师和董乐几次相处、交流过程中,董乐的对话、行为有明确的道德判断和知错能力,判断董乐不是缺陷人格。缺陷人格一般都是家长溺爱而导致的‘唯我独尊’的人格障碍。董乐很早就没母亲陪伴,父亲忙于工作,缺陷人格其实从基础上就不可能形成。”
“唐老师写了这么多,分析了这么多,就是证明董乐的人格是正常的,除了激情状态下,是不会预谋犯罪的吗?”萧朗问道。
“不。”凌漠说,“上面的这些,都是我们所谓的‘天生犯罪人’‘后天养成的必然犯罪人’‘高风险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也就是危险人格。但即便是正常人格,有的时候也会预谋犯罪,这就是老师原来经常和我强调的‘危险心结’。”
“凌漠说的这些,我都在李玫瑾(3)教授的课上听过。”萧望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所谓的危险心结,是指心理历程中经历了某种外部刺激而形成了心理创伤和由此发生的执着于心理创伤的扣结现象。”
“哦,董老师被杀,就是心结!”萧朗说。
“是这个意思。”凌漠说,“危险心结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巨大的心理创伤,董乐是有的;二是个人经历,董乐从小是由父亲带大,父亲暴毙,尸骨无存,这个个人经历也是有的,所以董乐很有可能形成危险心结。但危险心结也包括很多种。因为董老师的这起案件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对董乐的刺激也很明确,不存在‘意识抑结(4)’或‘情感纠结’的问题。后面几张图,老师通过董乐平时的言谈举止认定,董乐是有存在‘认知偏结’的可能的。”
见大家仍然是一脸茫然,凌漠解释说:“所谓的‘认知偏结’,就是指因为感觉狭窄和思维偏差而出现的认识扭曲和偏执的现象。李玫瑾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伤害,就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就是认知偏结。”
“男人有好东西吗?”程子墨嚼着口香糖随口说道。
凌漠瞥了她一眼,重新打开了几张图片,接着说:“一般存在认知偏结的人有几个特征,就是智力很正常,或者优于常人,感觉灵敏,思维固执,缺乏幽默,不懂退让。针对这些特点,老师对董乐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一些研究,从这些复杂的图片上,我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有一些研究还是很明确的。比如老师记录的这个关于董乐有一次在警校和他人发生纠纷的经历,对小事情不罢休,一直强调自己有理;还有一次警务比赛经历,显示出他自我感觉良好,过分自尊,对于输掉的比赛归咎于比赛规则。这都证明了董乐的人格内存在偏执性,对社会和人的认识有一定的狭窄性。也就是说,通过董老师被杀这件事情,是极有可能形成董乐的危险心结的。”
“唐老师意料到了董乐有犯罪的危险。”萧望点头说道。
“在老师做出这些结论之后,他采取了哪些动作预防董乐犯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凌漠说,“但是,在此之后,一直到董乐犯罪之前,老师都是一直在观察着董乐的。从最后几张图上可以看出,他对董乐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关注。”
“反复进出图书馆。”萧朗念着图片上的字。
“是,老师见董乐总是进出图书馆,就去图书馆调取了董乐借阅的图书。”凌漠说,“还专门记录了书单,可以看出,全部是研究精神病学、法医精神病学的各种辅导书。”
“从日期上看,这个时候杜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已经出了,但还没有宣判。”萧望说。
“董乐对这个鉴定不服啊。”萧朗总结道。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微反应的记录。这些是在杜舍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老师不放心董乐,专门找董乐谈了一次话,然后记录下的微反应。”凌漠说,“老师用杜舍鉴定的情况来刺激董乐,对方明显出现了脖子变粗、呼吸加快、面部僵硬的‘战斗反应’,这说明董乐对于此鉴定和判决结果是异常愤怒的。但说到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董乐又出现了头和身体后仰、深吸气等‘逃离反应’,说明他对下一步自己的行动并没有计划和把握。在老师透露出自己知道董乐在研究精神病学,并猜测他可能有研究记录的时候,董乐出现了屏息、睁大眼等‘冻结反应’,说明他对于老师的调查很惊讶,也证明了老师的猜测。尤其是在老师劝导他的时候,他出现了视线转移、频繁眨眼、摸脸等‘安慰反应’。这说明他心里很不适和压抑。”
“结论是什么?”萧朗急不可耐,打断了凌漠的解读。
“从这一系列的分析来看,董乐对此事是存在危险心结的。因为他不认可鉴定结论和判决结果,偏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凌漠说,“但是,即便是不认可判决结果,也还是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或者说董乐有很多条路可以走。通过这次谈话,老师认定董乐并没有对接下来选哪一条路而有所准备和策划,对于老师的劝导,虽然有抵触,但是并不反对。”
“所以说,危险程度并不高。”萧望总结道。
“是的。”凌漠说,“老师的研究结果是,董乐仅仅是存在危险心结,还不足以犯罪。为了以防万一,老师还促成董乐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在他大三的那一年进入守夜者组织实习。为的就是将董乐放在身边,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
“唐老师的研究不会错,那为什么会出现最后的结果?”程子墨问道,“是因为二十几年前的唐老师,还不够厉害吗?”
“唐老师可以研究他,但是不能控制他。”萧望摊了摊手,可惜地说。
“其实,从笔记内容看,应该还是很清晰的。”凌漠说,“但是老师也不能确定董乐的种种表现是不是装出来的。抑或是某种因素刺激了董乐,导致他突然确定了犯罪企图。危险心结确实有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犯罪,这个是谁也无法防范的。”
“但从这些笔记中可以看出,唐老师已经主动干预董乐的心理了,对吗?”萧望问。
“是的。”凌漠放大了最后一张图片,说,“这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其实都是对董乐危险心结的心理干预方案。比如协调警校老师加强对董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再比如带董乐出游,或者时常约他交流,调节他的心绪;还有,老师买了一些关于健康心理学的书籍送给董乐。这些其实都是在防控危险心结的爆发。但可惜,还是爆发了。只是,我们对于爆发的导火索,已经不得而知了。”
3
会场内冷场了几分钟。大家都在思考,可能是在想,如果当年唐老师真的对董乐的危险心结防控成功了,现在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象吧。大家都听傅元曼组长说过,守夜者组织后期的种种问题,都是从老董案开始的。准确来说,是从董乐被判处死刑案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文件夹吧。”萧望在大屏幕上播放出第二个名为“dlnb”的文件夹。
“这是啥意思?”萧朗皱着眉头说,“董乐牛掰?”
程子墨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把口香糖喷出老远:“你能不能严肃点?”
“我很严肃的呀。”萧朗委屈道。
“nb应该是notebook(笔记本)的简称。”凌漠说,“这里面是陌生的笔迹,但是记录的内容全部和杜舍有关,所以我分析应该是董乐对杜舍的一些调查记录。从老师的笔记中可以看出,老师似乎完全不掌握董乐私自调查杜舍这一情况。”
“嗯,翻拍时间是1995年2月。这时候董乐已经被宣判死刑了。看来很有可能是唐老师后期整理董家父子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并且拍照保存了。”萧望说。
“难道这个是董乐对杜舍的心理学评估?”萧朗问道。
“看起来不排除这种情况。”凌漠看着笔记上杂乱无章的词组说,“我们不是笔记的主人,就很难完整地理解笔记的内容,只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猜测当时的情况。”
“能猜出什么呢?”萧朗对屏幕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只能望洋兴叹。
在这本董乐的笔记里,有几页用曲别针别着几张照片。那时候的照片清晰度有限,加之再次翻拍,看得更加不真切,但是反映出的大概问题还是明白的。有几张照片,是杜舍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照片上被董乐圈圈点点地框出不少内容,可以看出他对这份鉴定书的鉴定意见是有明显异议的。还有几张照片像是一个封闭的室内照片,杂乱无章,但是却有几张特写是关于“精神病学”的书籍照片。凌漠大胆地判断,这是董乐去了杜舍之前居住的福利院住处内,对他的住处进行了“勘查”,根据这些书籍,董乐认为杜舍有为伪装成精神病人而进行了相应准备。
被别在最后一页的照片是一个信封和公文——一封由南安市人民检察院寄来的“退信函”。这说明董乐在搜集了一些“证据”之后,向人民检察院提请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人民检察院能够抗诉,对杜舍的精神状况进行复核。可是检察官们认为董乐的所谓“证据”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具备证据效力,而且他的搜证手段也是违法的,所以并不予以采信。
“很有可能,这封退信函,就是诱发董乐危险心结爆发的原因。”凌漠默默地说,“既然法律不能解决问题,他就自己去解决问题了。我猜,这就是董乐当年的内心想法吧。”
“那和幽灵骑士有什么区别?”萧朗说。
凌漠摇摇头,说:“唯一的一点区别,就是董乐的研究结果还是有说明能力的,我觉得如果当时的检察官要是真的很重视这份举报信件,可能有所挽回。”
“你是说,你赞许董乐的结论?”萧望说。
凌漠沉默了一会儿,说:“可以这么说。你们看,董乐为了此事确实研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所以他的笔记也是非常专业的。杜舍在被捕的时候,确实出现过胡言乱语的妄想状态,但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比如被抓的一瞬间、要求吃饭或上厕所的时候,他的对答是正常的。这说明杜舍的感知和反应是正常的。虽然他一开始乱说整个作案过程和作案动机,但是在办案人员的引导之下,把他的十几份口供拼起来看,还是比较清楚地说明白了案件的全部过程,虽然作案理由他一直在回避,但是在说到1983年杜舍母亲被捕的过程中,杜舍还是出现了情绪失控的状况。这就说明杜舍的记忆是正常的,作案动机也是可以分析得出的,他的推理思维也是正常的。”
凌漠说了一上午,有些口干舌燥,他喝了口桌上的矿泉水,接着说:“再看董乐的这份笔记整理,他对董老师被杀案的全部过程进行了回顾,杜舍有准备绳子、携带刀子的情节,说明杜舍作案是有目的和思维的,是有预谋的、有意识的。案发后他虽然在郊区的一座大山里束手就擒,像是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思维,但是他抛尸河中,这本就是反侦查的思维。从案情上来看,杜舍也是个精神正常的人。之所以会进行精神病鉴定,是因为检察院在审核卷宗材料的时候,发现福利院诸多员工都有表述,从一两年前开始,杜舍就有了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裸身出现在公共场合、好几天不吃饭、自言自语、半夜在广场狂奔、记忆力严重减退等等。但是,这些举动其实都是可以装出来的。虽然这些举动要比发案时间提前很久存在,但是不能排除他早有准备、早有预谋的可能性。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时候,也仅仅是利用面晤的方法问话。毕竟面晤已是案发之后,而且显然,在面对鉴定人员时,杜舍有可能有能力伪装成一个间歇性精神病人。从面晤材料来看,面对鉴定人员,杜舍对作案过程似乎是没有意识的。但是考虑到杜舍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鉴定人员认为杜舍作案的时候,精神状况处于正常与异常的临界点,所以下达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结论。”
“这几页,是董乐对杜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的结论。”凌漠接着说,“他从小家庭突变,在杀人后、接受审讯之时,丝毫没有悔意。即便是面对董老师尸块的照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一切都说明杜舍是一个因为后天生存环境突变导致演化的犯罪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