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他年唏嘘意
今年的雨水似乎特别多。又一场大雨过后,淮阴河水变得浩浩荡荡,两岸的青草疯狂的生长,几乎深可没膝。茂盛的芦苇丛连绵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头的样子。
雨停之后的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太阳炙烤着大地,光脚走在上面,会烙得生疼。在正午时分,街道的行人便变得稀少。如果没有特殊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选择出门。这处偏僻的小镇,如同一潭死水,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什么新鲜事了。
听说山的那边已经有乱兵去过。这样的消息传过来,难免让人担心。不过,因为长久以来的平静,懒散惯了的民众,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儿。
而与普通民众的态度不同,官府方面终于还是有了动静。县城加强了警戒,城门不等天黑就会封闭。而且不仅如此,可能是接到了府衙的严厉训诫,县令大人在不久之前发布命令,严禁所管辖内的民众四处乱窜。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地方,好好操持民生,更不许去打听外面的事。
形势好像有些紧张。对于消息闭塞的淮阴民众来说,他们眼中所见的最大变化,就是各地的亭长们也都行动了起来。并且县衙的一些头头脑脑们也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各处集镇,明察暗访,以防备有人作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傻子,便都有些明白,很可能那些传说中的叛乱越来越严重了。要不然,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也不会忽然严厉起来。
许家集这样的小镇上,亭长大人已经算是大人物了。亭长是一个和蔼的中年人,家里也经营着小小的商铺,算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至于朝廷给他这个小职务的俸禄,却是少的可怜,几乎聊胜于无。整个天下郡县像他这样卑微的小官员成千上万,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待遇。所以,他平日里任劳任怨的负责传达县令大人的一些指示,倒也并没有什么埋怨。
只不过,最近几天,这位亭长却有些愁眉苦脸。原因无他,是因为从县城来人了。而且就住在他的隔壁,一切生活用度都有他负责。
这是当日县尉来时,亲自传达的县令大人命令。亭长自然不敢违背。他虽然在这许家集上有些威望,但如果因为办事不利而触怒了县令,便是灭门之祸了。而且,就只是那个神情傲慢的县尉,他也得罪不起。没有办法,虽然心里满腹怨尤,也只得忍气吞声接下这个差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他家里并没有多少富裕的钱财,却不能不好好伺候留下来访查民情的那位县尉亲随了。
不过,亭长的心里终究是有些疙瘩。他和这座集镇上的许多人一样,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明白,不久之前曾经来到这里乞食的那个年轻人,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当上了县尉亲随的呢?而且看上去还大受器重的样子。据说就连县令大人,也对他颇有几分赏识。
这样的传言,虽然值得怀疑。但亭长却不得不信。因为他曾经亲耳听县尉传达过县令大人的命令。从此之后,许家集上的治安,都要让他协助那个年轻人来行事。
“白亭长,现在外面的叛乱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我大秦将士正在全力平叛,而且效果很显著……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淮阴地方是绝对不能够出什么乱子的!县令大人的命令,你可都听明白了?如果因为地方疏忽,而没有及时发现叛乱苗头的话,那可就是灭门抄家的大罪呀!谁也救不了你。”
县尉把一包钱币塞到怀中。既然接受了亭长的孝敬,他觉得很有必要提前给他交代明白,省得到时候不明不白掉了脑袋而埋怨自己。收人钱财,就要给予相应的回馈。这是规矩!
白亭长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姓氏,听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他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这个责任可太重大了!他惊恐的看了看四周,好像下一刻就会有叛乱者跳出来,把这里闹得天翻地覆一般。
曾经抓捕过数十名山匪盗贼的县尉,看出了亭长的害怕。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过,你也别光往坏处想。白亭长,我们淮阴地方有重兵镇守,而且是名将王爵领军,这些年来一直平静,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大乱子的。只要你睁大了眼睛,随时观察汇报,维持好现在的局面,便是大功一件了!等到过些时日,天下叛乱逐渐平息,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你的一份。呵呵!许家集处在南北通道上,县令大人为了表达对这里的重视,特意派出得力之人来帮助与你……名叫韩信的这个年轻人,颇有一些想法。他和其他两个县衙里的人,会给你帮助的。”
交代完毕的县尉拍拍屁股走人了。白亭长目送着他的背影离去,暗中叹了口气。他却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好好的熬过这段时日,别出什么幺蛾子,那就谢天谢地了!
隔壁的院落虽然简陋,却很宽敞。亭长带着人收拾干净之后,来自县衙的这三个人便住了进去。很明显,那两个带着刀的差役是听从名叫韩信的这个年轻人指使的。
白亭长在退出来之前,偷偷瞅了一眼那个转换身份的韩巡检。果然是人配衣裳马配鞍啊!当上了县衙中人,不再是那身衣衫褴褛的模样,整个人都变得精神起来。
“这家伙倒是会钻营,也不知道是走了哪门子狗屎运,竟然傍上了县尉大人的大腿……呵呵!这是个什么世道啊,还要我们来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回到自己家的白亭长,终于发泄出了心中不满,对自己的妻子不停抱怨。妻子却是个胆小怕事的妇人,连忙关上门,劝他不要多说话。小心隔墙有耳!如果被县里来的人听到,恐怕以后会有麻烦。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来自县里的这三个人,便会随时出现在许家集周围的任何地方。韩信带着自己的剑,那两个差役带着刀,目光不善的盯着来往的每一个行人,经常会截住盘问一番。
对于这个曾经乞食过的年轻人,集镇上的大多数人从心里是看不起的。偶尔在私下里谈论起来时,语气中也满是不屑。大家都猜想他一定是凭着花言巧语取得了县尉的信任,而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真本事呢?不过是在大家面前狐假虎威罢了。
果然,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证实了所有人的猜测。而名叫韩信的这个家伙,也更加令人瞧不起了。
事情的起因已经无从考证。在很久以后的传说里,天下人都相信,日后威震天下的那位大将军当初之所以在淮阴河边甘受胯下之辱,不过是为了保留有用之身,而留待将来施展胸中辉煌之志罢了!淮阴河水滚滚东流,天上浮云苍狗变幻无穷。昨日非今日,是非有谁知?今日非明日,善恶又几何!这天地间本来就不会留下任何曾经发生过的痕迹。后人记住的,也往往只不过是虚妄的传说罢了!
也许,铭记一切真相的只有鲜血和刀锋,还有曾经令人蚀骨的残酷!
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像漂母这样的身份低微者来说,似乎都相隔的非常遥远。听人说,当初曾经寄食在她家院门口的那个年轻人又回来了。她稍微愣了一下,也没当做是一件太大的事。
其实,只有漂母自己心中清楚,不久之前,那个年轻人终于决定离开。也许与她所劝说的一句话有着直接关系。
“大丈夫不能只是为了一口吃食而寄人篱下,你难道没有点自己的志向吗?”
当时那年轻人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低头沿着河边离去了。而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次又回来,倒是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对方既然已经转换了身份,成为了县尉大人亲随,想必以后就再无交集了吧!
然而,令漂母和她的女儿漂女辛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天的日色西斜时分,带着两个人巡视到河边的韩信竟然又走进了她们家的院子。
“以后,我会给你们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算是感谢前些日子的救助之恩吧!”
听到这样的话,漂母却摇了摇头,婉言谢绝了神情倨傲的年轻人。
“不过是几顿简陋的饭,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我们只求过自己安稳的日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佩剑的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挥了挥手。带着两个跟班走了。却没注意到,有个少年从芦苇丛中探出身来,朝着他们的背影吐了口唾沫。嘴里嘀咕了一句什么,便转身回去把自己看到的事告诉了师傅。
屠夫什么话都没说,他仍旧在认真的低头剔骨切肉。不过,细心的少年却发现那把短刀上的寒光更加犀利起来。
“那家伙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鸣生,你以后不要去随便招惹他。”
雨停之后的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太阳炙烤着大地,光脚走在上面,会烙得生疼。在正午时分,街道的行人便变得稀少。如果没有特殊的事,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选择出门。这处偏僻的小镇,如同一潭死水,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什么新鲜事了。
听说山的那边已经有乱兵去过。这样的消息传过来,难免让人担心。不过,因为长久以来的平静,懒散惯了的民众,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儿。
而与普通民众的态度不同,官府方面终于还是有了动静。县城加强了警戒,城门不等天黑就会封闭。而且不仅如此,可能是接到了府衙的严厉训诫,县令大人在不久之前发布命令,严禁所管辖内的民众四处乱窜。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地方,好好操持民生,更不许去打听外面的事。
形势好像有些紧张。对于消息闭塞的淮阴民众来说,他们眼中所见的最大变化,就是各地的亭长们也都行动了起来。并且县衙的一些头头脑脑们也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各处集镇,明察暗访,以防备有人作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傻子,便都有些明白,很可能那些传说中的叛乱越来越严重了。要不然,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也不会忽然严厉起来。
许家集这样的小镇上,亭长大人已经算是大人物了。亭长是一个和蔼的中年人,家里也经营着小小的商铺,算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至于朝廷给他这个小职务的俸禄,却是少的可怜,几乎聊胜于无。整个天下郡县像他这样卑微的小官员成千上万,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待遇。所以,他平日里任劳任怨的负责传达县令大人的一些指示,倒也并没有什么埋怨。
只不过,最近几天,这位亭长却有些愁眉苦脸。原因无他,是因为从县城来人了。而且就住在他的隔壁,一切生活用度都有他负责。
这是当日县尉来时,亲自传达的县令大人命令。亭长自然不敢违背。他虽然在这许家集上有些威望,但如果因为办事不利而触怒了县令,便是灭门之祸了。而且,就只是那个神情傲慢的县尉,他也得罪不起。没有办法,虽然心里满腹怨尤,也只得忍气吞声接下这个差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他家里并没有多少富裕的钱财,却不能不好好伺候留下来访查民情的那位县尉亲随了。
不过,亭长的心里终究是有些疙瘩。他和这座集镇上的许多人一样,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明白,不久之前曾经来到这里乞食的那个年轻人,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当上了县尉亲随的呢?而且看上去还大受器重的样子。据说就连县令大人,也对他颇有几分赏识。
这样的传言,虽然值得怀疑。但亭长却不得不信。因为他曾经亲耳听县尉传达过县令大人的命令。从此之后,许家集上的治安,都要让他协助那个年轻人来行事。
“白亭长,现在外面的叛乱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我大秦将士正在全力平叛,而且效果很显著……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淮阴地方是绝对不能够出什么乱子的!县令大人的命令,你可都听明白了?如果因为地方疏忽,而没有及时发现叛乱苗头的话,那可就是灭门抄家的大罪呀!谁也救不了你。”
县尉把一包钱币塞到怀中。既然接受了亭长的孝敬,他觉得很有必要提前给他交代明白,省得到时候不明不白掉了脑袋而埋怨自己。收人钱财,就要给予相应的回馈。这是规矩!
白亭长果然没有辜负他的姓氏,听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他的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这个责任可太重大了!他惊恐的看了看四周,好像下一刻就会有叛乱者跳出来,把这里闹得天翻地覆一般。
曾经抓捕过数十名山匪盗贼的县尉,看出了亭长的害怕。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过,你也别光往坏处想。白亭长,我们淮阴地方有重兵镇守,而且是名将王爵领军,这些年来一直平静,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大乱子的。只要你睁大了眼睛,随时观察汇报,维持好现在的局面,便是大功一件了!等到过些时日,天下叛乱逐渐平息,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你的一份。呵呵!许家集处在南北通道上,县令大人为了表达对这里的重视,特意派出得力之人来帮助与你……名叫韩信的这个年轻人,颇有一些想法。他和其他两个县衙里的人,会给你帮助的。”
交代完毕的县尉拍拍屁股走人了。白亭长目送着他的背影离去,暗中叹了口气。他却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好好的熬过这段时日,别出什么幺蛾子,那就谢天谢地了!
隔壁的院落虽然简陋,却很宽敞。亭长带着人收拾干净之后,来自县衙的这三个人便住了进去。很明显,那两个带着刀的差役是听从名叫韩信的这个年轻人指使的。
白亭长在退出来之前,偷偷瞅了一眼那个转换身份的韩巡检。果然是人配衣裳马配鞍啊!当上了县衙中人,不再是那身衣衫褴褛的模样,整个人都变得精神起来。
“这家伙倒是会钻营,也不知道是走了哪门子狗屎运,竟然傍上了县尉大人的大腿……呵呵!这是个什么世道啊,还要我们来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回到自己家的白亭长,终于发泄出了心中不满,对自己的妻子不停抱怨。妻子却是个胆小怕事的妇人,连忙关上门,劝他不要多说话。小心隔墙有耳!如果被县里来的人听到,恐怕以后会有麻烦。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来自县里的这三个人,便会随时出现在许家集周围的任何地方。韩信带着自己的剑,那两个差役带着刀,目光不善的盯着来往的每一个行人,经常会截住盘问一番。
对于这个曾经乞食过的年轻人,集镇上的大多数人从心里是看不起的。偶尔在私下里谈论起来时,语气中也满是不屑。大家都猜想他一定是凭着花言巧语取得了县尉的信任,而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真本事呢?不过是在大家面前狐假虎威罢了。
果然,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证实了所有人的猜测。而名叫韩信的这个家伙,也更加令人瞧不起了。
事情的起因已经无从考证。在很久以后的传说里,天下人都相信,日后威震天下的那位大将军当初之所以在淮阴河边甘受胯下之辱,不过是为了保留有用之身,而留待将来施展胸中辉煌之志罢了!淮阴河水滚滚东流,天上浮云苍狗变幻无穷。昨日非今日,是非有谁知?今日非明日,善恶又几何!这天地间本来就不会留下任何曾经发生过的痕迹。后人记住的,也往往只不过是虚妄的传说罢了!
也许,铭记一切真相的只有鲜血和刀锋,还有曾经令人蚀骨的残酷!
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像漂母这样的身份低微者来说,似乎都相隔的非常遥远。听人说,当初曾经寄食在她家院门口的那个年轻人又回来了。她稍微愣了一下,也没当做是一件太大的事。
其实,只有漂母自己心中清楚,不久之前,那个年轻人终于决定离开。也许与她所劝说的一句话有着直接关系。
“大丈夫不能只是为了一口吃食而寄人篱下,你难道没有点自己的志向吗?”
当时那年轻人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低头沿着河边离去了。而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次又回来,倒是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对方既然已经转换了身份,成为了县尉大人亲随,想必以后就再无交集了吧!
然而,令漂母和她的女儿漂女辛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天的日色西斜时分,带着两个人巡视到河边的韩信竟然又走进了她们家的院子。
“以后,我会给你们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算是感谢前些日子的救助之恩吧!”
听到这样的话,漂母却摇了摇头,婉言谢绝了神情倨傲的年轻人。
“不过是几顿简陋的饭,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我们只求过自己安稳的日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佩剑的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挥了挥手。带着两个跟班走了。却没注意到,有个少年从芦苇丛中探出身来,朝着他们的背影吐了口唾沫。嘴里嘀咕了一句什么,便转身回去把自己看到的事告诉了师傅。
屠夫什么话都没说,他仍旧在认真的低头剔骨切肉。不过,细心的少年却发现那把短刀上的寒光更加犀利起来。
“那家伙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鸣生,你以后不要去随便招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