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党同伐璃
可即便再吃惊,他们也得带着李仁祐前去面见李思恭,李仁祐一身血衣,分明就是一路被人追杀、拼死才逃到长安来的。
这里就要说说高肃攻略河套的情况了,传闻高长恭本来就是喜欢结交江湖游侠、义士的人物,甚至有记载,他认了一个刺杀他的杀手为义子,麾下更是拥有一支神出鬼没的鬼军。
而作为高长恭的转世,这一世的高肃仍旧没有改变以前的习惯,他在阴山的时候,就从马匪中挑选出一些身手矫健、擅长江湖缠斗的士卒培养成暗部,取名鬼武士,专门负责刺探契丹人消息、刺杀契丹贵族、破坏契丹一些重要基地等事务。
自从领兵进入胜州,他麾下的卫士越来越多,鬼武士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可他毕竟效忠于朱璃,再继续放任这些人在自己手下做事,显然不合适。
他听闻郭奇佐正在培养细作,就将这支队伍交给了郭奇佐,而郭奇佐欣然接受后,就让这些人专门从事一些情报收集、敌后爆破等事务,同时还负责追杀像李仁祐这样的人。
高肃攻破宥州时,李仁祐带领党项最精锐的一支勇士,趁着高肃不备,悍然杀出重围,等高肃再想追击,为时已晚,无奈之下,高肃只好将情况上报给郭奇佐。
郭奇佐接到情报,意识到李仁祐的出逃,很可能会让朱璃陷身于危难之中,当即就派出数队鬼武士,对李仁祐进行围追堵截,刺杀擒拿,可李仁祐拼尽了最后一名党项勇士的生命,也要冲入关中,最终还是让他进入了长安。
李仁祐被牙兵带进李思恭的府邸不久,李府就传来李思恭那一声撕裂苍穹般的凄厉嘶吼声:“朱璃,我李思恭不杀你,誓不为人。”
这声嘶吼,很多人都听见了,对于朱璃别有用心之人,比如吃过朱璃亏的沙陀族人李克用,比如一直看不上朱璃,结果屡屡被朱璃打脸的李孝昌等人,立刻有了动作。
而这些人能耐不小,很快就打听到朱璃在太极殿惹怒了田令孜,于是当天晚上一场针对朱璃的小聚就促成了。
与会的有大太监田令孜、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太子太傅李思恭、 检校司空李孝昌等人,皇宫内的一处偏殿中,田令孜神色难看地坐在上首,李克用等三人,分别落座于两侧。
“朱璃是郑畋、李琢的人。”田令孜阴恻恻地道,当然这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的,“咱家欲收其为假子,将之收归己用,不想他竟然当场拒绝了咱家,丝毫没有给咱家留面子,不识大体,着实该死,我欲除掉此人,诸位似乎也有这个意思吧。”
闻言,李思恭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阴森森地道:“朱璃名为南下勤王,却暗度陈仓,谋我宥州,若说那个叫做什么高肃的,我还不能确定他是否真是朱璃的人,可曹狮雄、李重霸二人呢,这两个原草军悍将,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被朱璃所擒的,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却转眼就出现在了攻占宥州的征战中,这说明什么,朱璃一定就是那个杀我族人,占我封地的贼人,不杀朱璃,我李思恭誓不为人。”
李思恭对朱璃显然恨到骨子里了,四人中他是杀掉朱璃之心最迫切之人,他现在虽然被敕封为太子太傅、夏国公,可他实际上的势力就是以宥州为中心的那点实力,现在却被朱璃麾下连窝都给端了,他岂能不恨。
“朱璃曾斩我沙陀数员大将,这个仇,我李克用不敢有一日或忘,我意誓杀朱璃。”李克用接口附和道,双眸之中凶光闪烁,似乎别有他图。
李克用对付朱璃,可不是他口头上说的那点破事,他其实还有更大的目的,现在他虽然被敕封为河东节度使,可河东这些州县,都是要靠他以后一点一点地用实力去征服的。
而他现在所拥有的领地,实际上只有代州,而且代州毗邻朔州,因为雁门关被张归霸所占据,就像是在沙陀老窝背后,钉下一根钉子,让沙陀人如鲠在喉。
除掉朱璃,朔州就会变得群龙无首,再想拔掉横在代州北面的这颗钉子,很可能就会容易的多,只要雁门一日在朱璃手中,他沙陀无论想要向任何一个方向扩张,都不能、也不敢全力以赴。
在座的只有李孝昌与朱璃没有什么大仇恨,不过这个人一直看朱璃不顺眼,朱璃先是在蔚州力战薛阿檀,让他丢了一回脸面。
在渭水,身为小刺史的朱璃生擒了孟绝海,兵不血刃攻破东渭桥,而他作为节度使却被朱温打得溃不成军,更可笑的是,这次作战安排还是他一力促成的,更是让他无地自容。
当然上面的都是朱璃对他能力上的压制,他即便嫉妒,也无可奈何,也不至于要致朱璃于死地。
可是在义亭城中,王家门口,朱璃生生以两骑之力,硬生生地分开三军,破坏了他浑水摸鱼、强抢美人的计划。
后来他想通过死士悄悄地将王月瑶虏来,竟然找不到人了,事后经过多方打探,李孝昌才寻找到了蛛丝马迹,他发现王月瑶很有可能被朱璃悄悄地送到了朔州,这一发现,让他彻底暴走了,从那以后,他就暗暗决定,此生不杀朱璃,誓不罢休。
不过这些理由他不能宣诸于口,否则会让人轻视,甚至唾弃,只好开口道:“朱璃不给田大家面子,就是不给我李孝昌面子,属下愿意全力以赴,帮助田大家剪除朱璃这个狂妄的田舍奴。”
几人纷纷表态,虽然原因不同,但誓杀朱璃的决心却昭然不虚。
“朱璃能文能武,狡猾诡诈,兼且悍勇无比,他手下的那些东拼西凑才聚拢起来的杂兵,我倒是不担心,可要想杀掉朱璃,我却没有十足的把握。”李思恭一见几人表明了决心,仍旧一副愁眉苦脸地开口道。
义亭王家门前,朱璃一矛将他连人带马拍飞的场景,让他每每想起都不寒而栗,甚至直到现在都很难相信,这个世上竟然还有这等猛人。
比起朱璃的勇悍,他党项人中,那些平时被誉为悍将、猛将的人,实在不值一提,想要杀死这样一个拥有关、张一样勇武的人,李思恭确实没有信心。
“李国公不用担心,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有一假子,名叫李存孝,堪称世之虓虎,只要存孝出手,在联合起麾下薛阿檀、安休休,杀掉朱璃,必然不是难事。”李克用环顾众人,十分保守地说道。
李存孝有多强,能否胜过朱璃,他其实也不知道,因为两人并没对战过,不过李存孝的勇武已经够他震撼的了,所以他才说的这么保守,实不知,就是再来十个朱璃都不是李存孝的对手。
李存孝在正面搦战中,就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而且他十分欣赏、疼爱这位义子,李存孝不但天生神力,就连武艺、骑术都修炼到了武道毫巅,几乎进无可进,他就不相信李存孝出手,再加上其麾下无数的悍将,还杀不死一个区区朱璃。
“李都督此言当真?”李克用之言,让李孝昌双眸一亮,连忙确认道。
李克用看了他一眼,张口道:“李某是不是妄言吹嘘,诸位只需前去问问天下兵马总监杨复光就知道了,我儿雄威,杨总监可是亲眼目睹过的。”
如今身在长安的几个地方大员中,能证明李克用不是吹嘘的,也只有杨复光了,因为只有杨复光亲眼见识过李存孝的战斗场面。
不过他提到杨复光,倒是让田令孜微不可查地蹙了蹙眉头,说起来,这个阉人在成都的时候,还抢了南下勤王、所有军阀的一份功劳。
杨复光是老权宦杨玄价的假子,也属于权宦一脉,更是在镇压草军、收复长安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忽视的战功,阉人一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他们看来杨复光不可不封赏,而且一定要大肆封赏。
再者,杨复光虽然是权宦,也是阉人,但不得不说,这个人倒是对唐廷忠心耿耿,对于镇压草军,维护大唐皇室方面可谓尽心尽力,被很多权宦欣赏、支持。
以权宦的一贯做法,趁着杨复光又立新功之际,正好将这个封赏给落实了才好,可田令孜又怕杨复光官职太大,对自己构成威胁,暗中立刻唆使宰相、以及被他控制的地方藩镇,浮夸自己的功劳。
唐廷宰相以及地方藩镇在他的指使下,当即巧立名目,上书僖宗,声言田令孜有先见之明,长安破城后,就是老太监建议僖宗幸蜀避祸的,这才让皇帝躲过一劫,功不可没。
继而他们又上书声称,为了收复长安,老太监散尽家财、运筹帷幄,一力促成了勤王大军收复长安,居功至伟。
同时还劝诱僖宗封赏老太监,声言这次联军收复长安,首功应该是田令孜才对,硬是哄骗得僖宗敕封给田令孜一个十军兼十二卫观容使的高位,远远凌驾于杨复光的封赏之上。
这里就要说说高肃攻略河套的情况了,传闻高长恭本来就是喜欢结交江湖游侠、义士的人物,甚至有记载,他认了一个刺杀他的杀手为义子,麾下更是拥有一支神出鬼没的鬼军。
而作为高长恭的转世,这一世的高肃仍旧没有改变以前的习惯,他在阴山的时候,就从马匪中挑选出一些身手矫健、擅长江湖缠斗的士卒培养成暗部,取名鬼武士,专门负责刺探契丹人消息、刺杀契丹贵族、破坏契丹一些重要基地等事务。
自从领兵进入胜州,他麾下的卫士越来越多,鬼武士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可他毕竟效忠于朱璃,再继续放任这些人在自己手下做事,显然不合适。
他听闻郭奇佐正在培养细作,就将这支队伍交给了郭奇佐,而郭奇佐欣然接受后,就让这些人专门从事一些情报收集、敌后爆破等事务,同时还负责追杀像李仁祐这样的人。
高肃攻破宥州时,李仁祐带领党项最精锐的一支勇士,趁着高肃不备,悍然杀出重围,等高肃再想追击,为时已晚,无奈之下,高肃只好将情况上报给郭奇佐。
郭奇佐接到情报,意识到李仁祐的出逃,很可能会让朱璃陷身于危难之中,当即就派出数队鬼武士,对李仁祐进行围追堵截,刺杀擒拿,可李仁祐拼尽了最后一名党项勇士的生命,也要冲入关中,最终还是让他进入了长安。
李仁祐被牙兵带进李思恭的府邸不久,李府就传来李思恭那一声撕裂苍穹般的凄厉嘶吼声:“朱璃,我李思恭不杀你,誓不为人。”
这声嘶吼,很多人都听见了,对于朱璃别有用心之人,比如吃过朱璃亏的沙陀族人李克用,比如一直看不上朱璃,结果屡屡被朱璃打脸的李孝昌等人,立刻有了动作。
而这些人能耐不小,很快就打听到朱璃在太极殿惹怒了田令孜,于是当天晚上一场针对朱璃的小聚就促成了。
与会的有大太监田令孜、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太子太傅李思恭、 检校司空李孝昌等人,皇宫内的一处偏殿中,田令孜神色难看地坐在上首,李克用等三人,分别落座于两侧。
“朱璃是郑畋、李琢的人。”田令孜阴恻恻地道,当然这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的,“咱家欲收其为假子,将之收归己用,不想他竟然当场拒绝了咱家,丝毫没有给咱家留面子,不识大体,着实该死,我欲除掉此人,诸位似乎也有这个意思吧。”
闻言,李思恭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阴森森地道:“朱璃名为南下勤王,却暗度陈仓,谋我宥州,若说那个叫做什么高肃的,我还不能确定他是否真是朱璃的人,可曹狮雄、李重霸二人呢,这两个原草军悍将,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被朱璃所擒的,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却转眼就出现在了攻占宥州的征战中,这说明什么,朱璃一定就是那个杀我族人,占我封地的贼人,不杀朱璃,我李思恭誓不为人。”
李思恭对朱璃显然恨到骨子里了,四人中他是杀掉朱璃之心最迫切之人,他现在虽然被敕封为太子太傅、夏国公,可他实际上的势力就是以宥州为中心的那点实力,现在却被朱璃麾下连窝都给端了,他岂能不恨。
“朱璃曾斩我沙陀数员大将,这个仇,我李克用不敢有一日或忘,我意誓杀朱璃。”李克用接口附和道,双眸之中凶光闪烁,似乎别有他图。
李克用对付朱璃,可不是他口头上说的那点破事,他其实还有更大的目的,现在他虽然被敕封为河东节度使,可河东这些州县,都是要靠他以后一点一点地用实力去征服的。
而他现在所拥有的领地,实际上只有代州,而且代州毗邻朔州,因为雁门关被张归霸所占据,就像是在沙陀老窝背后,钉下一根钉子,让沙陀人如鲠在喉。
除掉朱璃,朔州就会变得群龙无首,再想拔掉横在代州北面的这颗钉子,很可能就会容易的多,只要雁门一日在朱璃手中,他沙陀无论想要向任何一个方向扩张,都不能、也不敢全力以赴。
在座的只有李孝昌与朱璃没有什么大仇恨,不过这个人一直看朱璃不顺眼,朱璃先是在蔚州力战薛阿檀,让他丢了一回脸面。
在渭水,身为小刺史的朱璃生擒了孟绝海,兵不血刃攻破东渭桥,而他作为节度使却被朱温打得溃不成军,更可笑的是,这次作战安排还是他一力促成的,更是让他无地自容。
当然上面的都是朱璃对他能力上的压制,他即便嫉妒,也无可奈何,也不至于要致朱璃于死地。
可是在义亭城中,王家门口,朱璃生生以两骑之力,硬生生地分开三军,破坏了他浑水摸鱼、强抢美人的计划。
后来他想通过死士悄悄地将王月瑶虏来,竟然找不到人了,事后经过多方打探,李孝昌才寻找到了蛛丝马迹,他发现王月瑶很有可能被朱璃悄悄地送到了朔州,这一发现,让他彻底暴走了,从那以后,他就暗暗决定,此生不杀朱璃,誓不罢休。
不过这些理由他不能宣诸于口,否则会让人轻视,甚至唾弃,只好开口道:“朱璃不给田大家面子,就是不给我李孝昌面子,属下愿意全力以赴,帮助田大家剪除朱璃这个狂妄的田舍奴。”
几人纷纷表态,虽然原因不同,但誓杀朱璃的决心却昭然不虚。
“朱璃能文能武,狡猾诡诈,兼且悍勇无比,他手下的那些东拼西凑才聚拢起来的杂兵,我倒是不担心,可要想杀掉朱璃,我却没有十足的把握。”李思恭一见几人表明了决心,仍旧一副愁眉苦脸地开口道。
义亭王家门前,朱璃一矛将他连人带马拍飞的场景,让他每每想起都不寒而栗,甚至直到现在都很难相信,这个世上竟然还有这等猛人。
比起朱璃的勇悍,他党项人中,那些平时被誉为悍将、猛将的人,实在不值一提,想要杀死这样一个拥有关、张一样勇武的人,李思恭确实没有信心。
“李国公不用担心,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有一假子,名叫李存孝,堪称世之虓虎,只要存孝出手,在联合起麾下薛阿檀、安休休,杀掉朱璃,必然不是难事。”李克用环顾众人,十分保守地说道。
李存孝有多强,能否胜过朱璃,他其实也不知道,因为两人并没对战过,不过李存孝的勇武已经够他震撼的了,所以他才说的这么保守,实不知,就是再来十个朱璃都不是李存孝的对手。
李存孝在正面搦战中,就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而且他十分欣赏、疼爱这位义子,李存孝不但天生神力,就连武艺、骑术都修炼到了武道毫巅,几乎进无可进,他就不相信李存孝出手,再加上其麾下无数的悍将,还杀不死一个区区朱璃。
“李都督此言当真?”李克用之言,让李孝昌双眸一亮,连忙确认道。
李克用看了他一眼,张口道:“李某是不是妄言吹嘘,诸位只需前去问问天下兵马总监杨复光就知道了,我儿雄威,杨总监可是亲眼目睹过的。”
如今身在长安的几个地方大员中,能证明李克用不是吹嘘的,也只有杨复光了,因为只有杨复光亲眼见识过李存孝的战斗场面。
不过他提到杨复光,倒是让田令孜微不可查地蹙了蹙眉头,说起来,这个阉人在成都的时候,还抢了南下勤王、所有军阀的一份功劳。
杨复光是老权宦杨玄价的假子,也属于权宦一脉,更是在镇压草军、收复长安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忽视的战功,阉人一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他们看来杨复光不可不封赏,而且一定要大肆封赏。
再者,杨复光虽然是权宦,也是阉人,但不得不说,这个人倒是对唐廷忠心耿耿,对于镇压草军,维护大唐皇室方面可谓尽心尽力,被很多权宦欣赏、支持。
以权宦的一贯做法,趁着杨复光又立新功之际,正好将这个封赏给落实了才好,可田令孜又怕杨复光官职太大,对自己构成威胁,暗中立刻唆使宰相、以及被他控制的地方藩镇,浮夸自己的功劳。
唐廷宰相以及地方藩镇在他的指使下,当即巧立名目,上书僖宗,声言田令孜有先见之明,长安破城后,就是老太监建议僖宗幸蜀避祸的,这才让皇帝躲过一劫,功不可没。
继而他们又上书声称,为了收复长安,老太监散尽家财、运筹帷幄,一力促成了勤王大军收复长安,居功至伟。
同时还劝诱僖宗封赏老太监,声言这次联军收复长安,首功应该是田令孜才对,硬是哄骗得僖宗敕封给田令孜一个十军兼十二卫观容使的高位,远远凌驾于杨复光的封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