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明军就知道浪费
“众将听令!”张明伟表情严肃地大声喝道。
所有将领,包括李来亨、李过等人,一起抱拳回应道:“末将在!”
张明伟扫视这些名将,大声喝道:“此战便是决战,是光复辽东最为重要一战。一定要猛,一战而定,决不能拖下去让建虏适应我军打法,听明白了么?”
这个话,其实已经强调过一次。只是非常重要,因此临战之前再次强调。
不得不说,建虏其实是善于学习的。原本建州女真是渔猎民族,最为拿手的是重步兵而已。
但是随后,建州女真吞并了其他女真部族,获得了骑军。然后以此征讨蒙古部族,巩固了骑军的优势。使得后世人一直以为,建虏是游牧民族。
明军的火器厉害,建虏就对前去投降的孔有德等人封王相待,也是因为孔有德等人能补足建虏在火器方面的短板。
因此,后来的建虏,其实已经是各兵种都很齐全的势力。
这一次张明伟领兵前来,兵力比起建虏要少却有信心光复辽东的依仗,就是军中有建虏没有想到的新式武器。
第一次大战中,就要充分发挥新式武器的威力,打建虏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一举歼灭他们。
当然了,张明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早已不是唯武器论者了。朝廷官军将士的精锐,这是基本的保证。
“末将遵命!”众多将领听了,明白这话的重要性,一个个都是齐声大吼回应道。
张明伟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心中还是很满意的。他有信心,这些将领已经不需要自己强调军纪,绝对不会出现当年松锦之战时有人敢逃跑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赏罚分明,给他们以胜利的信心,就这。
随后,各将都回归自己军中,正式向建虏发起进攻。
面对十几万人的会战,朱媺娖也有点激动。
不是说她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初在开封打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的时候,敌人比这还多。
但是,这一次是面对建虏,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仗的结果,将会决定朝廷光复辽东的决定性一战。
一直以来,这是所有大明人的期待,也是她父皇的心愿,更是她内心中的一个迫切愿望。
因为张明伟和崇祯皇帝说过,灭掉建虏之时,便是他娶她之时。效仿汉时骠骑大将军,不破建虏,何以家为!
对此,崇祯皇帝当初一口就答应了。
算起来,自己都是个老姑娘了!今年能灭了建虏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想着这些,她便又看了一眼张明伟的侧脸,发现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那认真的神情,真是一如既往地好看!
不知不觉间,就在建虏和朝廷官军即将开始决战的关键时刻,朱媺娖同志却走神了!
震天的战鼓声,在海州城外响起,明军和建虏的战事,一触即发。
双方人数之多,自然不可能挤在官道上作战。向两边的野地,田野中延伸,密密麻麻地都是人。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
除了官道上是平整地面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高低起伏,不平整的。
明军的偏厢车,建虏的楯车,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动,甚至有可能卡到而根本推不动。
于是,就见明军这边,除了官道上之外,其他明军将士,纷纷听从将领的指挥,越出了偏厢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齐步向建虏这边挺进。
明军将士们,每走十步便停一下,使得建虏这边看去,一直是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一排排地,犹如波浪一般拥过去,很是壮观。
只是这个军纪,就让建虏上下都为之吃惊了。
一直以来,在他们的印象中,和明军的交战中,都是他们主攻,明军依托偏厢车主守的。
然而这一次,明军竟然脱离了偏厢车的掩护,反而主动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看到这一幕,建虏首先便震惊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道理,建虏这边的将领其实都知道。
于是,不管是脾气暴躁的豪格,还是好勇好斗的多铎,又或者是比他们要谨慎一些的阿济格等人,全都下令他们手下也向明军迎了过去。
城头上的多尔衮,便看到双方军队在侧翼骑军的掩护下,距离越来越近了。
看到明军在如此情况下,依旧保持着齐整的队列,多尔衮也不得不感慨道:“这支明军确实是精锐之师!”
“主子放心,就算他们再精锐,也经不起炮轰的!”孔有德一听,连忙表态道,“我们在官道上部署了红夷大炮,明军阵型部署的如此严密,刚好可以让他们多些伤亡,打击他们的士气!”
不管如何,他对自己的手下是有信心的。这一次战事,他是挑了手下最好的炮手出战的。当初都是在孙中丞麾下时,由那些佛郎机人亲自指点过的。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不过他有点疑惑地说道:“看明军进攻的速度,似乎军中并没有红夷大炮,他们难道不知道,火炮的重要性?”
当初的镇江堡,可是被明军轰得一塌糊涂。而这么重要的战事,明军竟然没有红夷大炮,这还真是有点奇怪!
对于这个话,孔有德也是答不出来。
红夷大炮有多重,他心中一清二楚。用于野战的话,得要多少人推拉,他也同样一清二楚。
然而,从城头上看,明军确实有火炮,且火炮的数目比大清这边要多。但是,他敢保证,明军的那些火炮太轻了,射程绝对没有大清这边的红夷大炮远。
难不成,明军就是仗着火炮数量多,要冒着大清红夷大炮的铁弹,抵近了再用火炮进攻?他们就不怕,他们的士气在此之前就已经垮了么?
这个时代的火炮,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杀伤多少人,而是击破敌阵,打乱敌阵,打击敌人士气用的。
这一点,明军不至于不知道吧?
想着这个,隐隐地,孔有德就觉得事情有蹊跷。可一时之间,他也有点想不明白,到底哪里蹊跷了。
可是,他又非常确定,那些明军阵前,有着两个轮子,一群人在推着前进的火炮,绝对没有他手下那些红夷大炮的射程远!
开玩笑吧!孔有德心中如此想着,总不可能明军的火炮比大清的红夷大炮要轻,射程反而更远,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
他正这么想着时,却见对面的明军炮兵都停了下来,立刻在校正火炮了。
“……”孔有德一见,顿时傻眼。
就这个距离,还不到红夷大炮开炮的距离,那些明军是什么意思?他们要开炮了?
多尔衮也见到了,立刻紧张了起来,连忙问道:“怎么回事?明军能打到我们了?”
“回主子!”孔有德对此还是有心得的,连忙回答道,“这个距离太远,红夷大炮开炮的话,那铁弹的威力也要大打折扣,浪费火药的。”
这话一说出去之后,他忽然一惊,立刻想了起来。
从之前几战的情况看,明军已经非常富有,大清这边怕浪费火药,可好像明军并不怕浪费火药,因为他们有的是火药!
一想到这,孔有德就郁闷了,连忙对多尔衮说道:“主子,该不会是明军的火药多,所以哪怕威力大打折扣,他们也舍得开炮?”
没等多尔衮说话,他又疑惑地补充道:“可明军的火炮明显没有红夷大炮的重,射程没有红夷大炮远,这个距离连红夷大炮都很为难,他们那种炮能有什么用?”
多尔衮听了,心中也同样疑惑,想着这一战的重要性,便连忙吩咐道:“我们的红夷大炮,也立刻开炮,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士气!”
哪怕没有伤害,可如果明军的火炮在开炮,大清这边没有,多少也会影响大清军队的士气。毕竟如今大清军中,有一些是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
“是,主子!”孔有德一听,连忙答应一声,便要打出旗号。
可就在这时,多尔衮却又开口说道:“算了算了,再等等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孔有德转头看去,见到了这位摄政王脸上的纠结,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大清物资短缺,特别是这火药,更是少得可怜。摄政王明明知道会影响士气,可还是改了主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心中这么想着,开炮的命令便没有发出去。
两军阵前的动作,双方都能看的清楚。在城外指挥的多铎等人,自然也看到了明军的火炮要开炮的情况。对此,他们都是大声吆喝,传令下去,让他们的手下不要慌。就这距离,只是挠痒痒而已。
他们说话,肯定是往轻松里说的,要不然说严重了,那是会影响士气的。
再怎么样,火炮的铁弹可不是闹着玩的,又怎么可能是挠痒痒!
就在建虏互相打气的时候,明军那边已经准备完毕。
“轰轰轰……”
明军阵线最前面的火炮,一排排地有序发出了怒吼,硝烟腾空而起。
所有将领,包括李来亨、李过等人,一起抱拳回应道:“末将在!”
张明伟扫视这些名将,大声喝道:“此战便是决战,是光复辽东最为重要一战。一定要猛,一战而定,决不能拖下去让建虏适应我军打法,听明白了么?”
这个话,其实已经强调过一次。只是非常重要,因此临战之前再次强调。
不得不说,建虏其实是善于学习的。原本建州女真是渔猎民族,最为拿手的是重步兵而已。
但是随后,建州女真吞并了其他女真部族,获得了骑军。然后以此征讨蒙古部族,巩固了骑军的优势。使得后世人一直以为,建虏是游牧民族。
明军的火器厉害,建虏就对前去投降的孔有德等人封王相待,也是因为孔有德等人能补足建虏在火器方面的短板。
因此,后来的建虏,其实已经是各兵种都很齐全的势力。
这一次张明伟领兵前来,兵力比起建虏要少却有信心光复辽东的依仗,就是军中有建虏没有想到的新式武器。
第一次大战中,就要充分发挥新式武器的威力,打建虏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一举歼灭他们。
当然了,张明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早已不是唯武器论者了。朝廷官军将士的精锐,这是基本的保证。
“末将遵命!”众多将领听了,明白这话的重要性,一个个都是齐声大吼回应道。
张明伟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心中还是很满意的。他有信心,这些将领已经不需要自己强调军纪,绝对不会出现当年松锦之战时有人敢逃跑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赏罚分明,给他们以胜利的信心,就这。
随后,各将都回归自己军中,正式向建虏发起进攻。
面对十几万人的会战,朱媺娖也有点激动。
不是说她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初在开封打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的时候,敌人比这还多。
但是,这一次是面对建虏,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仗的结果,将会决定朝廷光复辽东的决定性一战。
一直以来,这是所有大明人的期待,也是她父皇的心愿,更是她内心中的一个迫切愿望。
因为张明伟和崇祯皇帝说过,灭掉建虏之时,便是他娶她之时。效仿汉时骠骑大将军,不破建虏,何以家为!
对此,崇祯皇帝当初一口就答应了。
算起来,自己都是个老姑娘了!今年能灭了建虏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想着这些,她便又看了一眼张明伟的侧脸,发现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那认真的神情,真是一如既往地好看!
不知不觉间,就在建虏和朝廷官军即将开始决战的关键时刻,朱媺娖同志却走神了!
震天的战鼓声,在海州城外响起,明军和建虏的战事,一触即发。
双方人数之多,自然不可能挤在官道上作战。向两边的野地,田野中延伸,密密麻麻地都是人。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
除了官道上是平整地面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高低起伏,不平整的。
明军的偏厢车,建虏的楯车,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动,甚至有可能卡到而根本推不动。
于是,就见明军这边,除了官道上之外,其他明军将士,纷纷听从将领的指挥,越出了偏厢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齐步向建虏这边挺进。
明军将士们,每走十步便停一下,使得建虏这边看去,一直是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一排排地,犹如波浪一般拥过去,很是壮观。
只是这个军纪,就让建虏上下都为之吃惊了。
一直以来,在他们的印象中,和明军的交战中,都是他们主攻,明军依托偏厢车主守的。
然而这一次,明军竟然脱离了偏厢车的掩护,反而主动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看到这一幕,建虏首先便震惊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道理,建虏这边的将领其实都知道。
于是,不管是脾气暴躁的豪格,还是好勇好斗的多铎,又或者是比他们要谨慎一些的阿济格等人,全都下令他们手下也向明军迎了过去。
城头上的多尔衮,便看到双方军队在侧翼骑军的掩护下,距离越来越近了。
看到明军在如此情况下,依旧保持着齐整的队列,多尔衮也不得不感慨道:“这支明军确实是精锐之师!”
“主子放心,就算他们再精锐,也经不起炮轰的!”孔有德一听,连忙表态道,“我们在官道上部署了红夷大炮,明军阵型部署的如此严密,刚好可以让他们多些伤亡,打击他们的士气!”
不管如何,他对自己的手下是有信心的。这一次战事,他是挑了手下最好的炮手出战的。当初都是在孙中丞麾下时,由那些佛郎机人亲自指点过的。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不过他有点疑惑地说道:“看明军进攻的速度,似乎军中并没有红夷大炮,他们难道不知道,火炮的重要性?”
当初的镇江堡,可是被明军轰得一塌糊涂。而这么重要的战事,明军竟然没有红夷大炮,这还真是有点奇怪!
对于这个话,孔有德也是答不出来。
红夷大炮有多重,他心中一清二楚。用于野战的话,得要多少人推拉,他也同样一清二楚。
然而,从城头上看,明军确实有火炮,且火炮的数目比大清这边要多。但是,他敢保证,明军的那些火炮太轻了,射程绝对没有大清这边的红夷大炮远。
难不成,明军就是仗着火炮数量多,要冒着大清红夷大炮的铁弹,抵近了再用火炮进攻?他们就不怕,他们的士气在此之前就已经垮了么?
这个时代的火炮,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杀伤多少人,而是击破敌阵,打乱敌阵,打击敌人士气用的。
这一点,明军不至于不知道吧?
想着这个,隐隐地,孔有德就觉得事情有蹊跷。可一时之间,他也有点想不明白,到底哪里蹊跷了。
可是,他又非常确定,那些明军阵前,有着两个轮子,一群人在推着前进的火炮,绝对没有他手下那些红夷大炮的射程远!
开玩笑吧!孔有德心中如此想着,总不可能明军的火炮比大清的红夷大炮要轻,射程反而更远,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
他正这么想着时,却见对面的明军炮兵都停了下来,立刻在校正火炮了。
“……”孔有德一见,顿时傻眼。
就这个距离,还不到红夷大炮开炮的距离,那些明军是什么意思?他们要开炮了?
多尔衮也见到了,立刻紧张了起来,连忙问道:“怎么回事?明军能打到我们了?”
“回主子!”孔有德对此还是有心得的,连忙回答道,“这个距离太远,红夷大炮开炮的话,那铁弹的威力也要大打折扣,浪费火药的。”
这话一说出去之后,他忽然一惊,立刻想了起来。
从之前几战的情况看,明军已经非常富有,大清这边怕浪费火药,可好像明军并不怕浪费火药,因为他们有的是火药!
一想到这,孔有德就郁闷了,连忙对多尔衮说道:“主子,该不会是明军的火药多,所以哪怕威力大打折扣,他们也舍得开炮?”
没等多尔衮说话,他又疑惑地补充道:“可明军的火炮明显没有红夷大炮的重,射程没有红夷大炮远,这个距离连红夷大炮都很为难,他们那种炮能有什么用?”
多尔衮听了,心中也同样疑惑,想着这一战的重要性,便连忙吩咐道:“我们的红夷大炮,也立刻开炮,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士气!”
哪怕没有伤害,可如果明军的火炮在开炮,大清这边没有,多少也会影响大清军队的士气。毕竟如今大清军中,有一些是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
“是,主子!”孔有德一听,连忙答应一声,便要打出旗号。
可就在这时,多尔衮却又开口说道:“算了算了,再等等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孔有德转头看去,见到了这位摄政王脸上的纠结,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大清物资短缺,特别是这火药,更是少得可怜。摄政王明明知道会影响士气,可还是改了主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心中这么想着,开炮的命令便没有发出去。
两军阵前的动作,双方都能看的清楚。在城外指挥的多铎等人,自然也看到了明军的火炮要开炮的情况。对此,他们都是大声吆喝,传令下去,让他们的手下不要慌。就这距离,只是挠痒痒而已。
他们说话,肯定是往轻松里说的,要不然说严重了,那是会影响士气的。
再怎么样,火炮的铁弹可不是闹着玩的,又怎么可能是挠痒痒!
就在建虏互相打气的时候,明军那边已经准备完毕。
“轰轰轰……”
明军阵线最前面的火炮,一排排地有序发出了怒吼,硝烟腾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