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29节
二姐跟二姐夫也得办年货呀,不光他们自己小家的,还有二姐夫父母的,二姐父母的呢。
冻梨、冻柿子一样买了两大麻袋,还有冰棍,东北人牛气,冬天都冷成那样的,也不耽误气冰棍。以前家里可舍不得买冰棍吃,夏天再热都不舍得,更别说冬天了。今年明子正好看到了,就买了二十根。以前她办年儿是不归她管,她也忘了这个事儿了。没敢多买,是怕回去被明子娘骂。
过年每人一身新衣服的布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年嘛,当然得穿新衣服了。明子细心,还给每人买了一套新的内衣和衬衣衬裤,就是后世说的秋衣秋裤。
省城就是不一样,市场大,东西比县城的多多了。那冻鱼都好几样。而且,明子居然还看到海带。虽然是很原始的,盐渍的,那也不容易了。还有冻的鲅鱼和带鱼,哎呀,都十多年没吃到海味了,这可不能错过。还有虾米,这可是调味的好东西。前世明子都不稀得吃的,这会儿见了,居然也觉得很亲切。
因为买到了海带,明子想起了以前常吃的家常凉菜,又特意转了好些摊子,买到了两袋粉丝。海带丝,白菜丝、干豆腐丝加粉丝,放上葱丝,辣椒油,虾米,用糖醋调得酸酸甜 甜的,哎哟,明子想想都要留口水了。
干豆腐也买了不少,明子知道大嫂爱吃干豆腐卷大葱,大嫂在家里辛苦一年,伺候老人,活儿也重,非常不容易,秋天的时候还流产了一个孩子,应该多照顾的。那孩子还不是意外流的,就是自然流产,结婚两年,好不容易怀上一个,还流了,明子娘别提多郁闷了,大嫂自己也哭了一场,看了大夫还说没啥毛病,可能真是跟孩子的缘份没到,这不是人为原因,不是身体问题,能有啥办法呢。
明子跟老姐还在跟卖海产品的摊主讲价呢,大哥却被隔两家的摊子给吸引走了,明子抬头一看,也是卖鱼的,就一样儿东西,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大鱼头。明子就拽着老姐走,摊老板一看明子两个要走,再转头看到大哥在另一家卖鱼的摊子前呢,就怕生意黄了,一直磨着不肯降的价格,也给降了。明子眼睛一转,降价了也不说买了,只跟老板说,回头儿再来拿。还是拽着老姐去找大哥了。
那大胖头鱼头是真大啊,明子前世也只在新闻里看过,实物是绝对没看过,听大哥跟老板的话音儿,有六十多斤重,就按六十斤算了,正在讲价呢。哎妈,六十斤重的鱼头,明子在脑子里联想了一下整条鱼的大小,觉得这不会是把成精的鱼给逮住了吧?要放在后世,这么大的纯野生的大鱼头,不得几百块钱一斤吧?再听听现在,才要了一块二毛钱一斤,大哥还在讲价呢。
按一块二毛钱一斤算的话,一个鱼头,得七十二块钱,大哥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二块五,那还是工人工资,跟城里工人的工资都是差不多的,两个多月的工资买一个鱼头,谁能舍得啊。所以,那摊主自己都说了,摆了半个月了,问的人多,没一个舍得买的。
最终一毛钱一斤成交了。双方都挺满意。卖鱼那大兄弟打了一条鱼,身子不算,光是鱼头卖掉了,就能过个肥年了。大哥也挺满意,这大鱼头,够爷爷吃一个冬天了。明子和老姐要付钱,大哥还非不让,说这是他孝敬爷爷的,不算在年货里。
之前明子讲价那海货摊子老板一看明子几个花了那么多钱买了鱼头了,估计他那东西人家是不会买了,就在大哥回去开车,张罗着往货车上搬鱼头的时候,随口问了明子一句,他那东西还要不要了?要的话,他再给便宜两块钱。哈哈,明子的计划完美成功,为了成功讲下去两块钱,明子乐呵得不行,颠颠儿的就跑过去付款,让老板帮忙把东西搬车上去了……
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最后又买了三盘豆腐,每年家里顶多买上一盘五十块,那带是这几年日子好过的情况下呢。这么买回去,估计明子娘又是要念叨的。
果然,回到家,看着明子爹带着几个孩子一趟一趟的往仓房里搬东西,明子娘那个心疼啊,这得多少钱啊?她心疼,就骂大哥和明子和老姐,说一个个的不知道过日子,挣了点都不知道攒着点儿,就这么败祸。晚上,一边儿吃着鲅鱼炖白菜,还一边儿感慨呢,一群败家玩意儿。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爷爷都七十多岁了,越来越有童心,看到大哥给买回来那大鱼头,果然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是他大孙子特意给他买的,别人连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鱼,他老人家,能天天吃。可美了。
不过那大鱼头太大,家里的锅可炖不了,大哥也可有招儿了呢。第二天就去大房身找了老姑爷家的大叔,也是隔壁八爷爷的六姑爷,他们是表兄妹结亲。大叔是个木匠,大哥去把大叔接来,把他那些个大锯小锯的都带上。到了家里,两人都开始忙活,把鱼头锯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忙到了半夜,才锯完,整整装了一小缸零一盆。
第二天就把那一盆零的炖上了,招待大叔,又叫上了八爷爷,不得不说,这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野生鱼,味道就是好。
吃过这一顿之后,剩下的,别人是不能再动了,再就是爷爷的专属了,大嫂隔三差五的就炖上一大锅,就大盆装上,顿顿给爷爷热上一些,这种热过的鱼,比刚出锅的还入味儿,再放上白菜心儿,味道特别好,爷爷现在每顿都有酒喝了,老太爷的待遇,妥妥的。
就在明子娘还在感慨着大哥和老姐还有明子败家的时候,又出来一个更败家的。
小文哥放假回来探亲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晚上见
第59章
小文哥第二年兵就在过年期间请下来假,看来顾向北说得没错,他真是在部队混得很可以了。
一年半没回家了,这一回来,小文哥大包小包的,拿了一大堆的东西回来。饼干,肉罐头啥的,都是高级货,也都是死贵死贵的东西。明子娘都没力气骂人了,一个个的都这样儿,她能咋办呀。再加上来家里串门的,看到家里的年货和小文哥买回来的东西,全都羡慕的不行。弄得她是又心疼那些钱,还又觉得挺骄傲,她的儿女们都挣钱了。这感觉,也是没谁了。
小文哥从小就喜欢放鞭炮,去年他不在家,过年的时候,家里少放了不少炮仗,之前买年货的时候,也不知道小文哥能回来过年,几买了几挂鞭,现在他回来了,家里高兴,大哥又多买回来两挂鞭还有一百个炮仗。
小文哥跟过去一点儿没变,回到家没待上两天,明子娘还没稀罕够呢,又跑没影儿了,这回不光是要跟他的那些许久未见的哥们儿弟兄们叙旧,还要帮着战友们给家里送信捎东西,一直跑到过小年儿了。才老老实实的回家过年。
过完了年,二姨家最小的儿子高老七结婚,这一个儿子的婚事忙活完了,二姨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大嫂过了初十就从娘家回来了,就为了帮着二姨忙活娶儿媳妇儿。大哥大嫂对二姨,向来是非常亲厚的,二姨也最稀罕他们两口子。
高老四全家也回来参加婚礼了,好几年都没见了,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忙活什么,听大哥说,他的工作早都不干了,一直在外地,说是做买卖去了。这回见了,那派头儿,足的很。说话口气也很大,看样子,在外面是没少挣钱。听着好像是倒腾粮食还是什么呢!
高四嫂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第三个已经怀了八个月,肚子很大了,过不了多久也快生了。人家说三年抱两,她这个,更厉害,四年抱仨。明子娘每回见到四嫂,都羡慕得不行,还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怕大嫂心里不得劲儿。
过完了明子爹的生日,小文哥就回部队去了。
没过几天,明子也要回学校上课了,这次,她还得提前两天回去,学校同意她入驻食堂了,得回去安排呀。二姐和老姐直接就跟着她一块走的。而且二姐走之前,就跟公婆说了,新年的地她也没空儿回家种了,就给二姐夫的小弟家种了,两位老人跟着小儿子一块儿过,她本来尽孝的机会就少,把地给他们种,全当是报答他们两口子帮着照顾老人。
这事儿出得让人服气,那十几亩地,再不济一年下来,也能挣几百块钱呢,就算二姐说自己没时间回来种,二姐夫自己在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的哥哥弟弟的还能不帮忙?但是人家说白给种就白给种了,那话说得也漂亮,这不光是公婆对她满意得不得了,小叔子和媳妇儿两口子一样感恩戴德得,伺候老人也是越发的精心。
二姐夫不能再跟着上省城了,过完了年,他得回文化站上班了,那些放电影的机器啥的闲置了一个冬天了,得提前修理了,还有胶片,也得保养。
明子走之前,明子爹还给她交待了一个任务。去年夏天跟明子一起进城买布的时候,明子爹就注意到了市场上有卖化肥的,当时他就打听过了,听说那用化肥的庄稼,产量能高上去一小半去,只是当时家里的庄稼已经来不及追肥了,而且周围也没有用化肥的人家,都不知道怎么用。但是他也留了心,这回,就交待明子,回到学校之后,在学校帮着打听打听,那化肥怎么用。
这可是大事儿,要说化肥这东西,后世的人都知道它的用处,明子也知道种地都得用化肥。只是,她也就知道到种地需要用化肥的程度而已,其它的,真是一点儿不懂。省大学里没有农业相关的专业,那也不要紧,有农业大学嘛。都在一个城市里,几所大学之间经常一起组织活动,也是常有交流的。
明子回到学校就跟上铺的崔大姐说了,想要找农业大学的专业人员咨询点儿事情,崔大姐是同学里的老大姐了,不光是班里的生活委员,学生会里也是生活委员。这些事情问她,一准儿没错。
当周的周末,崔大姐就带着明子去了农村大学,找了一个叫李爱国的大三同学,还是明子的老乡呢,都是老都县的人,对明子这个同届的天才状元,也是早闻其名的。这位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学的就是农学,咨询他一点儿错没有。人李同学还特别客气,说要带明子去找他们学院的教授。这个真不用,就是关于化肥使用的问题,还没到动用教授的程度呢!
农业大学高材生,对化肥的使用,那还不是太知道了嘛。明子拿着小本本儿,人家说一项注意事项,她就记一项,态度特别认真,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重意,李同学也特别有成就感。当时就跟明子说了,等到明子家需要买化肥的时候,他可以帮忙挑选,并且追肥的时候,他还可以现场指导。哎哟,那感情好啊。
完成了老爹交待的任务,明子赶紧就给砖厂打电话,让大哥告诉老爹,省得明子爹在家里还惦记。
电话打到砖厂,没找到大哥,说是大哥的工作调动了,调到乡里的综合厂了,综合厂里新组建了一个工程队,大哥去负责工程队的工房建设了。
明子又把电话打到综合厂,才找到了大哥。
综合厂也算是乡里的重点工厂了,包括了好几个厂子,绣花厂啊雪糕厂啥的。听着也挺有前途。但是明子心里,还是更希望大哥一直在砖厂干下去的。再过上十几年,估计也就抢银行,能比建筑行业来钱儿还快了。不过如果是工程队的话,也行,也算是建筑行业内的。
忙完了明子爹交待的任务,食堂这边儿的事儿也上了轨道了。有二姐在,明子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学校只说租给明子一个窗口,可没说管她厨房用具的事情,二姐跟明子再加上也算是食堂的老员工红梅嫂子一起,用了一周时间,给食堂的师傅们,包括打饭的工人,从上到下,一圈儿的好话加上小礼物送下来,饭的问题解决了。师傅们说了,他们一个厨口,一顿饭也用不上多少米,一块儿给做出来就完了,也不用她们再另买米了。
你看看,你看看,要么说这有人就是好办事儿呢。这一天按二十块钱的米算,那这不就相当于干挣了二十块钱嘛。明子也不是死脑筋的人,也不说把那二十块钱都放自己兜去,逢年过节不说,只要是能找到点儿明目,就给食堂里的师傅们买东西,都是米面油一类的生活用品,家家要用的。哄得师傅们天天的,以明子家的摊位为先了都。大师傅还帮着把菜都炒了。
明子也不好意思太占学校的便宜,菜还是自己掏钱买的。不过也是跟着食堂一起进的货,都是有专人给送到食堂的,不过是她的这一份儿,单独再给食堂交上一份钱就是了。明子把钱交给了食堂的采买,至于说这钱最后入没入到学校的账上,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事情了。
这进了食堂,就是不一样。饭菜都是热乎的了不说,吃饭的学生也多呀,不用特意往校门口跑了,方便多了。
二姐在食堂里忙,小伏雨就没时间看了,本来她婆婆是想让二姐把孩子留在家里了,她一块儿就给看了,二姐舍不得跟孩子分开,就给抱来了。原本还想让明子娘来帮着看看孩子,可是明子娘出了正月,又犯病了,天天的咳嗽得厉害,也没敢惊动她。其实明子姥姥也能看孩子,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也是小毛病不断的,明子跟二姐都不忍心老太太七十来岁了还跟着她们折腾,主要还是,老太太在农村待了一辈子,进城里待不习惯。
而且,姥姥现在也不怎么住明子家了。分产到户之后,地里粮食产量高了,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还挨饿的人家几乎没有了。谁家也不差这一口饭了,姥姥现在挨个儿闺女家住着呢,还有她的几个侄子侄女家,对她都欢迎着呢。老太太可不白住,能帮着照看着点儿孩子不说,明子家的“谢礼”可从来都丰厚着呢!
只好花钱雇了一个婶子,帮着看小伏雨,一个月给十块钱。
红梅嫂子的工资,现在可不是十块钱了,明子对红梅嫂子印象好,觉着她本份不贪财,给了她一成的分红。以后,她就算是这个小摊位的“股东”啦,也算是给自己的买卖干活儿了。为此,赵学长休息的时候,还特意带着礼物来感谢了明子的仗义呢!他工资不高,家里日子如今过得宽裕,可不就是因为红梅嫂子一个人就能挣上他两倍的工资嘛。
开春的时候,明子娘的身体终于好了,刚想动身进城里帮二姐看孩子,省下那一个月十块钱。就又走不了了。
大嫂怀孕了。
这下子,天皇老子也别想让明子娘离开家了。这关家的宝贝大孙子要来了,她可得寸步不离的看着。大嫂上一个孩子莫名其妙就掉了,这一个,可不得注意嘛。发现怀孕就开始吃保胎药不说,大嫂的娘也来家了,说是要亲自照看着大嫂的身子,也是,这年头儿,结婚两年没有孩子,都是要被人背后嚼舌头的了,不光大嫂自己压力大,娘家压力也不小啊,就怕大哥有啥想法。
这个她老人家是真想多了,大哥对大嫂,那是没话说的,从来没因为孩子的事儿说过大嫂一个字的不是。两人感情好得蜜里调油似的,从来都没红过脸儿。人家分工也特别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工作的事儿,大嫂向来不管,家里的事儿,大哥从来只听指挥,不发表意见。
那这人,只能接着雇了。
明子觉得食堂这个生意,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大学里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不怕学生们吃腻了。就是再过上三十年,那大学食堂里,盒饭的窗口也没少过。学生们放假的时候,还能跟着休个假,多好。
地里该下肥的时候,农大的李学长果然说话算话,帮着选了两种化肥,县城里就有卖的,明子爹赶着马车就能买回去了,家里一共也用不上二十袋肥,跑一趟就行。追肥的时候,李学长特意跟学校请了一周的假,到明子家现场指导。顺便还回家待了两天。走的时候,明子娘给他拿了准备了一袋大米,二十斤粉条,特意让明子爹送他回的家。家里看儿子“挣”回来这么些东西,乐得什么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
累死我了……
上一章鱼头的事儿,不是物价高哈,是那么大的鱼头,它就不能按正常市场价格考虑啊……
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啊……
明天见
第60章
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剩下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了,红梅嫂子自己留守,有食堂的大叔大婶们帮忙,也能应付了,明子不会占她的便宜,挣的钱都算她自己的,她家小国庆的暑假都是在食堂里过的。明子姐几个还是要回老家的。
二姐带着小伏雨回家去了,明子跟老姐回高官屯,家里今年又在盖仓房了,嫂子怀着金疙瘩,胎稳住了也不也大意的。她们得回家里帮忙。
仓子盖了两大间零半小间,足够的宽敞,盖了一个多月才完工。成品经别人家住人的房子都盖得好。
八爷爷家的大儿子结婚了,找的是很远的磨坊屯的一个姑娘。明子见了那位该叫大婶的姑娘,长的丑不丑的,这个就不说了,八爷爷家大叔也不是能拿得出手的人物,长相非常一般不说,因为随妈,智商情商双低。给这姑娘也算是相配了。只是有一点不好,那姑娘眼带桃花,明子觉得,她有点像书上说的那种水性杨花的意思。当然,也不能因为长相,就武断的判定人家姑娘的人品,还是要慢慢品评的。
大叔结婚后,在屯子最西头儿盖了两间土房,两口子搬出去单过了。八爷爷见明子家这头儿年年大兴土木的又是房子又是仓子的,把他家显得是越发的落迫。就动了要搬走的心思,跟明子爷爷商量着,想要几棵树做房梁,明子爷爷几十年下来种了几百棵树,早期栽的那些早都成材了,自己亲兄弟张嘴了,他能说啥,那就用吧。
然后八爷爷就开始张罗着盖房子的东西,砖房他是不想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没娶媳妇呢,哪里有钱盖砖房,他的儿子们又全都没什么出息,没念过书不说,也没学过什么手艺,一直就是在家里种地。
房场也没有选远,就在明子家的前院,大坝的前面,中间就隔了一道坝,那坝一直就没有过水,早就被截得一段一段的了,中间填上土就能走,所以从明子家的院墙到八爷爷新家的后墙,直线距离都没到二十米。
八爷爷又是砍木头,又是准备玻璃的,忙活了小半年,等他准备着差不多,天都冷下来了,盖房子来不及了,只能等明年春天。
三姐跟王玉山的交往如旧,已经把结婚提上了日程了。王家太穷了,三姐去看过之后,回来郁闷完了都,说是他家里连房子都是露天的,棚顶老大的窟窿。这时候形容谁家穷,愿意用一句话,说谁谁家穷得叮当乱响。可是用三姐的话说,王家穷得连响都不响。
那怎么办呢,只好娘家出力了。
结婚的话,那一间快塌的小土房肯定是不行了。大哥就问未来的三姐夫,能不能盖得起房子,毕竟他也上了几年班了嘛。未来三姐夫说,家里木头啥的都有,如果砖能便宜点的话,挤一挤也能盖上一间。大哥就跟他说,也别挤了,家里有木头就行,砖算他的。回家准备东西吧,明年开春就盖房子。
之后大哥从县城里往砖厂倒腾了半年的煤,通过赚差价,换了一万多块砖。给他家拉了过去。大姐夫夏天的时候,用这些年的积蓄跟他表弟一起合伙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不再原来的厂里干了,开始自己单干,跑运输。砖厂开工的时候就在砖厂拉砖,砖厂停工以后,就给城里的工地拉沙子拉煤啥的。
有了大姐夫的车,给未来三姐家拉砖都不用付运费了。明子爹也上阵了,跟车给三姐送砖。回到家就骂,说大姐夫开车太颠了,差点儿没把他给颠死……
秋天,明子上大四了。课程少了,她的时间更多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食堂帮忙了。这几年,同学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写些东西到各种报志刊物上投稿啥的,为未来分配工作的时候增加筹码,明子也写过几篇。作诗她是不可能了,散文啥的,还凑合,不过她那散文,投了好几家,就在一家地方报刊上登了,拿了三块钱的稿费。
校内的期刊她的散文是上不去的,那是在全国都有名的刊物,要求严着呢。后来,明子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后世网上有很多已经成为大众梗的名著评论,明子也是看过的,借鉴了一下,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私货,整理出来几篇读书笔记,还别说,比她那散文受到的好评可是多多了,系里的老师还评论她,更适合写评论性的文章,不适合走纯文学的道路。
这让前世的扑街写手明子情何以堪!
大哥夏天的时候,也来省城了,工程队接了一个活,建煤气转换厂,他被领导派出来带队。
工地离明子的学校不算很远,十几里路,坐电车的话,二十分路,四站地。大哥时不时的就过来看明子姐仨。
大哥进城了,时间多了,看得多了。他又是个最能接受新鲜事务的人。秋天的时候,给家里搬回去一台电视机。双喜牌的十四英寸黑白电视。四百六十块钱。
当时电视台正在放霍元甲,一天两集,循环播放,一轮接一轮的放。据说,大哥把电视送回家之后,家里又再现了当年三姐刚开始说书时的盛景,甚至比那时候还热闹,最后,屋里实在是挤不下那么多人,不得不把电视放到外面,家里的鸡窝上,坐了满满一院子的人。
左右屯的人都来看,明子都无法想像,那么多的人,后面的,能看得清画面吗?十四寸的电视那么小一个。
十一月,上冻了,工程队停工了,大哥今年难得有了一个悠长的假期,十一月末,农历十月初十,大嫂生下了一个女孩,是个大胖丫头。家里三位长辈因为这孩子不是男孩,多少都有些失望。特别是明子爷爷和明子爹,明子原本以为会是平常最重男轻女的明子娘最不高兴呢。结果,还真不是。
孩子生下来就跟自己亲妈住了三天,就被明子娘抱到外屋由她照看着了,天天,不错眼睛的盯着孩子。大嫂的娘家妈只负责伺候月子,孩子就归明子娘看了。姥姥也从毛家店回来了,帮着忙活。二姨也见天儿的往家里跑,看大嫂,也看孩子。二姨对大嫂是真好,孩子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家里有点儿什么好吃的,都得给大嫂送来,还怕自己的那些个儿媳妇看到了不乐意,总是偷偷送。家里杀猪,猪眼睛早早就留下来,给大嫂送来,说是吃了孩子眼睛大。
甭管有没有作用吧,心意是好的,大嫂也很领情。
孩子出生之前,家里就杀了年猪,一只四百多斤的大猪,养了两年了,原本是打算年后端午节的时候杀了卖猪肉的,就因为大嫂怀孕了,猪都没卖,就等着孩子出生的时候,杀只大猪,多得些油,做菜油水都放得足足的,给大嫂补好了身子好有奶水喂孩子。
也确实是补上来了,大嫂的奶水足到,孩子都吃不了,胀得难受,只能挤出来扔掉,后来还是明子娘觉得奶水扔掉了怪可惜的,正好山东窝棚她堂侄女家的大狗生小狗崽,就抱过来一只,把孩子吃不了的奶水给小狗吃了。哈哈,为了这个事儿,孩子长到了二十几岁了,大人们逗她的时候还常常跟她说,她小时候跟小狗儿吃一样的呢!
这年月通信不方便,二姐算计着大嫂差不多该生了,明子就隔几天给大队里打个电话,大队就在学校隔壁,叫三姐听电话方便。所以,孩子出生她们就知道了。二姐有孩子绊腿,回家不方便,明子和老姐可没那么麻烦,第一时间就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里赶。
市里卖山货的人很经很多了,肉啊蛋啊那些家里都不缺,明子姐俩也没买,只买了些山货回去,人参才几十块钱一根呢。只是不知道月子里能不能吃,不管能不能用上吧,先买了再说。大嫂不能用,家里不是还有老人嘛,总能用上的。还有鹿胎膏,也买了不少,这个肯定是大补。木耳啥的更是买了几大包。都是纯野生的好东西。
回到家里,还特意到医院问了大夫,人参产妇还真不能吃。
明子也不知道产妇都能用上啥,她是越来越觉得,上辈子的自己就是个废物点心,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生活白痴不说,五谷不分也就算了,她是城里长大的,可是理解。可是连好些生活技能都不懂,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明子下狠心,这辈子,等到将来自己有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孩子惯得跟上辈子的自己似的啥也不会,一定得让他自立。
明子家几辈子贫农了,这些补品,明子娘也不知道怎么用。大嫂虽然挂着个地主崽子的名头,但其实她出生的时候,都建国十来年了,家里早都被斗过几拨儿了。也就大嫂的娘出身不错,小时候还享受过几天大小姐的待遇,但也是知道怎么吃,却不知道作法。
这愁人的。明子觉得自己实在是有点儿二了。
冻梨、冻柿子一样买了两大麻袋,还有冰棍,东北人牛气,冬天都冷成那样的,也不耽误气冰棍。以前家里可舍不得买冰棍吃,夏天再热都不舍得,更别说冬天了。今年明子正好看到了,就买了二十根。以前她办年儿是不归她管,她也忘了这个事儿了。没敢多买,是怕回去被明子娘骂。
过年每人一身新衣服的布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年嘛,当然得穿新衣服了。明子细心,还给每人买了一套新的内衣和衬衣衬裤,就是后世说的秋衣秋裤。
省城就是不一样,市场大,东西比县城的多多了。那冻鱼都好几样。而且,明子居然还看到海带。虽然是很原始的,盐渍的,那也不容易了。还有冻的鲅鱼和带鱼,哎呀,都十多年没吃到海味了,这可不能错过。还有虾米,这可是调味的好东西。前世明子都不稀得吃的,这会儿见了,居然也觉得很亲切。
因为买到了海带,明子想起了以前常吃的家常凉菜,又特意转了好些摊子,买到了两袋粉丝。海带丝,白菜丝、干豆腐丝加粉丝,放上葱丝,辣椒油,虾米,用糖醋调得酸酸甜 甜的,哎哟,明子想想都要留口水了。
干豆腐也买了不少,明子知道大嫂爱吃干豆腐卷大葱,大嫂在家里辛苦一年,伺候老人,活儿也重,非常不容易,秋天的时候还流产了一个孩子,应该多照顾的。那孩子还不是意外流的,就是自然流产,结婚两年,好不容易怀上一个,还流了,明子娘别提多郁闷了,大嫂自己也哭了一场,看了大夫还说没啥毛病,可能真是跟孩子的缘份没到,这不是人为原因,不是身体问题,能有啥办法呢。
明子跟老姐还在跟卖海产品的摊主讲价呢,大哥却被隔两家的摊子给吸引走了,明子抬头一看,也是卖鱼的,就一样儿东西,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大鱼头。明子就拽着老姐走,摊老板一看明子两个要走,再转头看到大哥在另一家卖鱼的摊子前呢,就怕生意黄了,一直磨着不肯降的价格,也给降了。明子眼睛一转,降价了也不说买了,只跟老板说,回头儿再来拿。还是拽着老姐去找大哥了。
那大胖头鱼头是真大啊,明子前世也只在新闻里看过,实物是绝对没看过,听大哥跟老板的话音儿,有六十多斤重,就按六十斤算了,正在讲价呢。哎妈,六十斤重的鱼头,明子在脑子里联想了一下整条鱼的大小,觉得这不会是把成精的鱼给逮住了吧?要放在后世,这么大的纯野生的大鱼头,不得几百块钱一斤吧?再听听现在,才要了一块二毛钱一斤,大哥还在讲价呢。
按一块二毛钱一斤算的话,一个鱼头,得七十二块钱,大哥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二块五,那还是工人工资,跟城里工人的工资都是差不多的,两个多月的工资买一个鱼头,谁能舍得啊。所以,那摊主自己都说了,摆了半个月了,问的人多,没一个舍得买的。
最终一毛钱一斤成交了。双方都挺满意。卖鱼那大兄弟打了一条鱼,身子不算,光是鱼头卖掉了,就能过个肥年了。大哥也挺满意,这大鱼头,够爷爷吃一个冬天了。明子和老姐要付钱,大哥还非不让,说这是他孝敬爷爷的,不算在年货里。
之前明子讲价那海货摊子老板一看明子几个花了那么多钱买了鱼头了,估计他那东西人家是不会买了,就在大哥回去开车,张罗着往货车上搬鱼头的时候,随口问了明子一句,他那东西还要不要了?要的话,他再给便宜两块钱。哈哈,明子的计划完美成功,为了成功讲下去两块钱,明子乐呵得不行,颠颠儿的就跑过去付款,让老板帮忙把东西搬车上去了……
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最后又买了三盘豆腐,每年家里顶多买上一盘五十块,那带是这几年日子好过的情况下呢。这么买回去,估计明子娘又是要念叨的。
果然,回到家,看着明子爹带着几个孩子一趟一趟的往仓房里搬东西,明子娘那个心疼啊,这得多少钱啊?她心疼,就骂大哥和明子和老姐,说一个个的不知道过日子,挣了点都不知道攒着点儿,就这么败祸。晚上,一边儿吃着鲅鱼炖白菜,还一边儿感慨呢,一群败家玩意儿。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爷爷都七十多岁了,越来越有童心,看到大哥给买回来那大鱼头,果然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是他大孙子特意给他买的,别人连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鱼,他老人家,能天天吃。可美了。
不过那大鱼头太大,家里的锅可炖不了,大哥也可有招儿了呢。第二天就去大房身找了老姑爷家的大叔,也是隔壁八爷爷的六姑爷,他们是表兄妹结亲。大叔是个木匠,大哥去把大叔接来,把他那些个大锯小锯的都带上。到了家里,两人都开始忙活,把鱼头锯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忙到了半夜,才锯完,整整装了一小缸零一盆。
第二天就把那一盆零的炖上了,招待大叔,又叫上了八爷爷,不得不说,这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野生鱼,味道就是好。
吃过这一顿之后,剩下的,别人是不能再动了,再就是爷爷的专属了,大嫂隔三差五的就炖上一大锅,就大盆装上,顿顿给爷爷热上一些,这种热过的鱼,比刚出锅的还入味儿,再放上白菜心儿,味道特别好,爷爷现在每顿都有酒喝了,老太爷的待遇,妥妥的。
就在明子娘还在感慨着大哥和老姐还有明子败家的时候,又出来一个更败家的。
小文哥放假回来探亲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晚上见
第59章
小文哥第二年兵就在过年期间请下来假,看来顾向北说得没错,他真是在部队混得很可以了。
一年半没回家了,这一回来,小文哥大包小包的,拿了一大堆的东西回来。饼干,肉罐头啥的,都是高级货,也都是死贵死贵的东西。明子娘都没力气骂人了,一个个的都这样儿,她能咋办呀。再加上来家里串门的,看到家里的年货和小文哥买回来的东西,全都羡慕的不行。弄得她是又心疼那些钱,还又觉得挺骄傲,她的儿女们都挣钱了。这感觉,也是没谁了。
小文哥从小就喜欢放鞭炮,去年他不在家,过年的时候,家里少放了不少炮仗,之前买年货的时候,也不知道小文哥能回来过年,几买了几挂鞭,现在他回来了,家里高兴,大哥又多买回来两挂鞭还有一百个炮仗。
小文哥跟过去一点儿没变,回到家没待上两天,明子娘还没稀罕够呢,又跑没影儿了,这回不光是要跟他的那些许久未见的哥们儿弟兄们叙旧,还要帮着战友们给家里送信捎东西,一直跑到过小年儿了。才老老实实的回家过年。
过完了年,二姨家最小的儿子高老七结婚,这一个儿子的婚事忙活完了,二姨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大嫂过了初十就从娘家回来了,就为了帮着二姨忙活娶儿媳妇儿。大哥大嫂对二姨,向来是非常亲厚的,二姨也最稀罕他们两口子。
高老四全家也回来参加婚礼了,好几年都没见了,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忙活什么,听大哥说,他的工作早都不干了,一直在外地,说是做买卖去了。这回见了,那派头儿,足的很。说话口气也很大,看样子,在外面是没少挣钱。听着好像是倒腾粮食还是什么呢!
高四嫂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第三个已经怀了八个月,肚子很大了,过不了多久也快生了。人家说三年抱两,她这个,更厉害,四年抱仨。明子娘每回见到四嫂,都羡慕得不行,还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怕大嫂心里不得劲儿。
过完了明子爹的生日,小文哥就回部队去了。
没过几天,明子也要回学校上课了,这次,她还得提前两天回去,学校同意她入驻食堂了,得回去安排呀。二姐和老姐直接就跟着她一块走的。而且二姐走之前,就跟公婆说了,新年的地她也没空儿回家种了,就给二姐夫的小弟家种了,两位老人跟着小儿子一块儿过,她本来尽孝的机会就少,把地给他们种,全当是报答他们两口子帮着照顾老人。
这事儿出得让人服气,那十几亩地,再不济一年下来,也能挣几百块钱呢,就算二姐说自己没时间回来种,二姐夫自己在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的哥哥弟弟的还能不帮忙?但是人家说白给种就白给种了,那话说得也漂亮,这不光是公婆对她满意得不得了,小叔子和媳妇儿两口子一样感恩戴德得,伺候老人也是越发的精心。
二姐夫不能再跟着上省城了,过完了年,他得回文化站上班了,那些放电影的机器啥的闲置了一个冬天了,得提前修理了,还有胶片,也得保养。
明子走之前,明子爹还给她交待了一个任务。去年夏天跟明子一起进城买布的时候,明子爹就注意到了市场上有卖化肥的,当时他就打听过了,听说那用化肥的庄稼,产量能高上去一小半去,只是当时家里的庄稼已经来不及追肥了,而且周围也没有用化肥的人家,都不知道怎么用。但是他也留了心,这回,就交待明子,回到学校之后,在学校帮着打听打听,那化肥怎么用。
这可是大事儿,要说化肥这东西,后世的人都知道它的用处,明子也知道种地都得用化肥。只是,她也就知道到种地需要用化肥的程度而已,其它的,真是一点儿不懂。省大学里没有农业相关的专业,那也不要紧,有农业大学嘛。都在一个城市里,几所大学之间经常一起组织活动,也是常有交流的。
明子回到学校就跟上铺的崔大姐说了,想要找农业大学的专业人员咨询点儿事情,崔大姐是同学里的老大姐了,不光是班里的生活委员,学生会里也是生活委员。这些事情问她,一准儿没错。
当周的周末,崔大姐就带着明子去了农村大学,找了一个叫李爱国的大三同学,还是明子的老乡呢,都是老都县的人,对明子这个同届的天才状元,也是早闻其名的。这位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学的就是农学,咨询他一点儿错没有。人李同学还特别客气,说要带明子去找他们学院的教授。这个真不用,就是关于化肥使用的问题,还没到动用教授的程度呢!
农业大学高材生,对化肥的使用,那还不是太知道了嘛。明子拿着小本本儿,人家说一项注意事项,她就记一项,态度特别认真,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重意,李同学也特别有成就感。当时就跟明子说了,等到明子家需要买化肥的时候,他可以帮忙挑选,并且追肥的时候,他还可以现场指导。哎哟,那感情好啊。
完成了老爹交待的任务,明子赶紧就给砖厂打电话,让大哥告诉老爹,省得明子爹在家里还惦记。
电话打到砖厂,没找到大哥,说是大哥的工作调动了,调到乡里的综合厂了,综合厂里新组建了一个工程队,大哥去负责工程队的工房建设了。
明子又把电话打到综合厂,才找到了大哥。
综合厂也算是乡里的重点工厂了,包括了好几个厂子,绣花厂啊雪糕厂啥的。听着也挺有前途。但是明子心里,还是更希望大哥一直在砖厂干下去的。再过上十几年,估计也就抢银行,能比建筑行业来钱儿还快了。不过如果是工程队的话,也行,也算是建筑行业内的。
忙完了明子爹交待的任务,食堂这边儿的事儿也上了轨道了。有二姐在,明子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学校只说租给明子一个窗口,可没说管她厨房用具的事情,二姐跟明子再加上也算是食堂的老员工红梅嫂子一起,用了一周时间,给食堂的师傅们,包括打饭的工人,从上到下,一圈儿的好话加上小礼物送下来,饭的问题解决了。师傅们说了,他们一个厨口,一顿饭也用不上多少米,一块儿给做出来就完了,也不用她们再另买米了。
你看看,你看看,要么说这有人就是好办事儿呢。这一天按二十块钱的米算,那这不就相当于干挣了二十块钱嘛。明子也不是死脑筋的人,也不说把那二十块钱都放自己兜去,逢年过节不说,只要是能找到点儿明目,就给食堂里的师傅们买东西,都是米面油一类的生活用品,家家要用的。哄得师傅们天天的,以明子家的摊位为先了都。大师傅还帮着把菜都炒了。
明子也不好意思太占学校的便宜,菜还是自己掏钱买的。不过也是跟着食堂一起进的货,都是有专人给送到食堂的,不过是她的这一份儿,单独再给食堂交上一份钱就是了。明子把钱交给了食堂的采买,至于说这钱最后入没入到学校的账上,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事情了。
这进了食堂,就是不一样。饭菜都是热乎的了不说,吃饭的学生也多呀,不用特意往校门口跑了,方便多了。
二姐在食堂里忙,小伏雨就没时间看了,本来她婆婆是想让二姐把孩子留在家里了,她一块儿就给看了,二姐舍不得跟孩子分开,就给抱来了。原本还想让明子娘来帮着看看孩子,可是明子娘出了正月,又犯病了,天天的咳嗽得厉害,也没敢惊动她。其实明子姥姥也能看孩子,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也是小毛病不断的,明子跟二姐都不忍心老太太七十来岁了还跟着她们折腾,主要还是,老太太在农村待了一辈子,进城里待不习惯。
而且,姥姥现在也不怎么住明子家了。分产到户之后,地里粮食产量高了,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还挨饿的人家几乎没有了。谁家也不差这一口饭了,姥姥现在挨个儿闺女家住着呢,还有她的几个侄子侄女家,对她都欢迎着呢。老太太可不白住,能帮着照看着点儿孩子不说,明子家的“谢礼”可从来都丰厚着呢!
只好花钱雇了一个婶子,帮着看小伏雨,一个月给十块钱。
红梅嫂子的工资,现在可不是十块钱了,明子对红梅嫂子印象好,觉着她本份不贪财,给了她一成的分红。以后,她就算是这个小摊位的“股东”啦,也算是给自己的买卖干活儿了。为此,赵学长休息的时候,还特意带着礼物来感谢了明子的仗义呢!他工资不高,家里日子如今过得宽裕,可不就是因为红梅嫂子一个人就能挣上他两倍的工资嘛。
开春的时候,明子娘的身体终于好了,刚想动身进城里帮二姐看孩子,省下那一个月十块钱。就又走不了了。
大嫂怀孕了。
这下子,天皇老子也别想让明子娘离开家了。这关家的宝贝大孙子要来了,她可得寸步不离的看着。大嫂上一个孩子莫名其妙就掉了,这一个,可不得注意嘛。发现怀孕就开始吃保胎药不说,大嫂的娘也来家了,说是要亲自照看着大嫂的身子,也是,这年头儿,结婚两年没有孩子,都是要被人背后嚼舌头的了,不光大嫂自己压力大,娘家压力也不小啊,就怕大哥有啥想法。
这个她老人家是真想多了,大哥对大嫂,那是没话说的,从来没因为孩子的事儿说过大嫂一个字的不是。两人感情好得蜜里调油似的,从来都没红过脸儿。人家分工也特别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工作的事儿,大嫂向来不管,家里的事儿,大哥从来只听指挥,不发表意见。
那这人,只能接着雇了。
明子觉得食堂这个生意,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大学里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也不怕学生们吃腻了。就是再过上三十年,那大学食堂里,盒饭的窗口也没少过。学生们放假的时候,还能跟着休个假,多好。
地里该下肥的时候,农大的李学长果然说话算话,帮着选了两种化肥,县城里就有卖的,明子爹赶着马车就能买回去了,家里一共也用不上二十袋肥,跑一趟就行。追肥的时候,李学长特意跟学校请了一周的假,到明子家现场指导。顺便还回家待了两天。走的时候,明子娘给他拿了准备了一袋大米,二十斤粉条,特意让明子爹送他回的家。家里看儿子“挣”回来这么些东西,乐得什么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
累死我了……
上一章鱼头的事儿,不是物价高哈,是那么大的鱼头,它就不能按正常市场价格考虑啊……
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啊……
明天见
第60章
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剩下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了,红梅嫂子自己留守,有食堂的大叔大婶们帮忙,也能应付了,明子不会占她的便宜,挣的钱都算她自己的,她家小国庆的暑假都是在食堂里过的。明子姐几个还是要回老家的。
二姐带着小伏雨回家去了,明子跟老姐回高官屯,家里今年又在盖仓房了,嫂子怀着金疙瘩,胎稳住了也不也大意的。她们得回家里帮忙。
仓子盖了两大间零半小间,足够的宽敞,盖了一个多月才完工。成品经别人家住人的房子都盖得好。
八爷爷家的大儿子结婚了,找的是很远的磨坊屯的一个姑娘。明子见了那位该叫大婶的姑娘,长的丑不丑的,这个就不说了,八爷爷家大叔也不是能拿得出手的人物,长相非常一般不说,因为随妈,智商情商双低。给这姑娘也算是相配了。只是有一点不好,那姑娘眼带桃花,明子觉得,她有点像书上说的那种水性杨花的意思。当然,也不能因为长相,就武断的判定人家姑娘的人品,还是要慢慢品评的。
大叔结婚后,在屯子最西头儿盖了两间土房,两口子搬出去单过了。八爷爷见明子家这头儿年年大兴土木的又是房子又是仓子的,把他家显得是越发的落迫。就动了要搬走的心思,跟明子爷爷商量着,想要几棵树做房梁,明子爷爷几十年下来种了几百棵树,早期栽的那些早都成材了,自己亲兄弟张嘴了,他能说啥,那就用吧。
然后八爷爷就开始张罗着盖房子的东西,砖房他是不想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没娶媳妇呢,哪里有钱盖砖房,他的儿子们又全都没什么出息,没念过书不说,也没学过什么手艺,一直就是在家里种地。
房场也没有选远,就在明子家的前院,大坝的前面,中间就隔了一道坝,那坝一直就没有过水,早就被截得一段一段的了,中间填上土就能走,所以从明子家的院墙到八爷爷新家的后墙,直线距离都没到二十米。
八爷爷又是砍木头,又是准备玻璃的,忙活了小半年,等他准备着差不多,天都冷下来了,盖房子来不及了,只能等明年春天。
三姐跟王玉山的交往如旧,已经把结婚提上了日程了。王家太穷了,三姐去看过之后,回来郁闷完了都,说是他家里连房子都是露天的,棚顶老大的窟窿。这时候形容谁家穷,愿意用一句话,说谁谁家穷得叮当乱响。可是用三姐的话说,王家穷得连响都不响。
那怎么办呢,只好娘家出力了。
结婚的话,那一间快塌的小土房肯定是不行了。大哥就问未来的三姐夫,能不能盖得起房子,毕竟他也上了几年班了嘛。未来三姐夫说,家里木头啥的都有,如果砖能便宜点的话,挤一挤也能盖上一间。大哥就跟他说,也别挤了,家里有木头就行,砖算他的。回家准备东西吧,明年开春就盖房子。
之后大哥从县城里往砖厂倒腾了半年的煤,通过赚差价,换了一万多块砖。给他家拉了过去。大姐夫夏天的时候,用这些年的积蓄跟他表弟一起合伙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不再原来的厂里干了,开始自己单干,跑运输。砖厂开工的时候就在砖厂拉砖,砖厂停工以后,就给城里的工地拉沙子拉煤啥的。
有了大姐夫的车,给未来三姐家拉砖都不用付运费了。明子爹也上阵了,跟车给三姐送砖。回到家就骂,说大姐夫开车太颠了,差点儿没把他给颠死……
秋天,明子上大四了。课程少了,她的时间更多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食堂帮忙了。这几年,同学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写些东西到各种报志刊物上投稿啥的,为未来分配工作的时候增加筹码,明子也写过几篇。作诗她是不可能了,散文啥的,还凑合,不过她那散文,投了好几家,就在一家地方报刊上登了,拿了三块钱的稿费。
校内的期刊她的散文是上不去的,那是在全国都有名的刊物,要求严着呢。后来,明子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后世网上有很多已经成为大众梗的名著评论,明子也是看过的,借鉴了一下,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私货,整理出来几篇读书笔记,还别说,比她那散文受到的好评可是多多了,系里的老师还评论她,更适合写评论性的文章,不适合走纯文学的道路。
这让前世的扑街写手明子情何以堪!
大哥夏天的时候,也来省城了,工程队接了一个活,建煤气转换厂,他被领导派出来带队。
工地离明子的学校不算很远,十几里路,坐电车的话,二十分路,四站地。大哥时不时的就过来看明子姐仨。
大哥进城了,时间多了,看得多了。他又是个最能接受新鲜事务的人。秋天的时候,给家里搬回去一台电视机。双喜牌的十四英寸黑白电视。四百六十块钱。
当时电视台正在放霍元甲,一天两集,循环播放,一轮接一轮的放。据说,大哥把电视送回家之后,家里又再现了当年三姐刚开始说书时的盛景,甚至比那时候还热闹,最后,屋里实在是挤不下那么多人,不得不把电视放到外面,家里的鸡窝上,坐了满满一院子的人。
左右屯的人都来看,明子都无法想像,那么多的人,后面的,能看得清画面吗?十四寸的电视那么小一个。
十一月,上冻了,工程队停工了,大哥今年难得有了一个悠长的假期,十一月末,农历十月初十,大嫂生下了一个女孩,是个大胖丫头。家里三位长辈因为这孩子不是男孩,多少都有些失望。特别是明子爷爷和明子爹,明子原本以为会是平常最重男轻女的明子娘最不高兴呢。结果,还真不是。
孩子生下来就跟自己亲妈住了三天,就被明子娘抱到外屋由她照看着了,天天,不错眼睛的盯着孩子。大嫂的娘家妈只负责伺候月子,孩子就归明子娘看了。姥姥也从毛家店回来了,帮着忙活。二姨也见天儿的往家里跑,看大嫂,也看孩子。二姨对大嫂是真好,孩子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家里有点儿什么好吃的,都得给大嫂送来,还怕自己的那些个儿媳妇看到了不乐意,总是偷偷送。家里杀猪,猪眼睛早早就留下来,给大嫂送来,说是吃了孩子眼睛大。
甭管有没有作用吧,心意是好的,大嫂也很领情。
孩子出生之前,家里就杀了年猪,一只四百多斤的大猪,养了两年了,原本是打算年后端午节的时候杀了卖猪肉的,就因为大嫂怀孕了,猪都没卖,就等着孩子出生的时候,杀只大猪,多得些油,做菜油水都放得足足的,给大嫂补好了身子好有奶水喂孩子。
也确实是补上来了,大嫂的奶水足到,孩子都吃不了,胀得难受,只能挤出来扔掉,后来还是明子娘觉得奶水扔掉了怪可惜的,正好山东窝棚她堂侄女家的大狗生小狗崽,就抱过来一只,把孩子吃不了的奶水给小狗吃了。哈哈,为了这个事儿,孩子长到了二十几岁了,大人们逗她的时候还常常跟她说,她小时候跟小狗儿吃一样的呢!
这年月通信不方便,二姐算计着大嫂差不多该生了,明子就隔几天给大队里打个电话,大队就在学校隔壁,叫三姐听电话方便。所以,孩子出生她们就知道了。二姐有孩子绊腿,回家不方便,明子和老姐可没那么麻烦,第一时间就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家里赶。
市里卖山货的人很经很多了,肉啊蛋啊那些家里都不缺,明子姐俩也没买,只买了些山货回去,人参才几十块钱一根呢。只是不知道月子里能不能吃,不管能不能用上吧,先买了再说。大嫂不能用,家里不是还有老人嘛,总能用上的。还有鹿胎膏,也买了不少,这个肯定是大补。木耳啥的更是买了几大包。都是纯野生的好东西。
回到家里,还特意到医院问了大夫,人参产妇还真不能吃。
明子也不知道产妇都能用上啥,她是越来越觉得,上辈子的自己就是个废物点心,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生活白痴不说,五谷不分也就算了,她是城里长大的,可是理解。可是连好些生活技能都不懂,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明子下狠心,这辈子,等到将来自己有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孩子惯得跟上辈子的自己似的啥也不会,一定得让他自立。
明子家几辈子贫农了,这些补品,明子娘也不知道怎么用。大嫂虽然挂着个地主崽子的名头,但其实她出生的时候,都建国十来年了,家里早都被斗过几拨儿了。也就大嫂的娘出身不错,小时候还享受过几天大小姐的待遇,但也是知道怎么吃,却不知道作法。
这愁人的。明子觉得自己实在是有点儿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