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37节
  那些刀光剑影的商业战争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而因为那个该死的宋默予,她已经浪费很久的时间了!
  当然,搞掉宋默予的好处也不止这一桩。
  那边amsl和宋默予的收购谈判破裂,井熙这边,又重新拿到了入局的机会。
  距离新一代光刻机,似乎也能够更进一步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缺钱。
  彭文那边的资金有限,而机械厂的收益,肉联厂的分红,还有房地产和状元卷的稿费加在一起,看起来虽然可观,但是也只能在国内流转,无法简单的换成海外收购的外汇。
  经过几轮谈判,井熙的财力有限,而amsl的母公司之一飞利浦似乎又开始重视起光刻机的业务,不但追加了一笔投入,还限制了股权出让。
  收购协议,最终也失败了。
  但谈判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最后井熙还是把高精度对准技术的授权谈了下来。
  amsl参与谈判的一个负责技术的中层私下里对井熙说了实话:“要是求购者是米国的公司,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卖这项技术,不过以你们的实力,对我们不可能造成威胁。”
  井熙也笑得人畜无害:“是啊,我们买下这个技术,主要也是领导的要求,想必您也明白,这都是很漂亮的履历。”
  “大公司不也一样,”这个中层似乎对被踢出飞利浦实验室还满腹牢骚,他对着井熙举了一下酒杯,“他们从来只追求漂亮的数据和完美的报告,谁在乎究竟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呢!”
  井熙不知道别人的想法,但是她对于光刻机领域的竞争,却意志坚决。
  如今,所有技术壁垒都被一一攻克,只等着最后的冲刺!
  她终究,能取得胜利。
  第121章 关注
  第一台原型机丑得像一台工业怪物, 到了第二台,用了amsl的高精度对准技术,再加上更精细的工业设计, 看起来就好多了。
  井熙买下了一家国内的玻璃厂, 引进技术, 建设新的厂房, 刚开始生产出来的产品跟人家二十年前生产出来的水平也差不多,但是她相信, 就像小孩子蹒跚学步,刚开始笨拙,后面的进步只会越来越快。
  光学仪器厂则收购了一家原来的显微镜厂,最开始的产品也不是高端的实验级光学仪器, 而是更大众化的眼镜片,望远镜和镜头。
  也是正好赶上了国内照相机发展的风头,这家新生的厂子很快就实现了盈利, 赚的钱甚至开始反哺科研经费。
  只不过高精度的镜头并不是这么好做出来的, 这家崭新的工厂想要追上其他同行,一样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 远在荷兰的amsl, 他们的新机型也已经开始销售。
  pas2500,号称是1微米以下,芯片细节表现最出色的机器,已经在北美市场获得了不少订单, 要不是碍于交付能力有限,或许还能取得更广阔的市场。
  与此同时,其他几家美国的光刻机生产商,却遇到了大麻烦。
  最强大的竞争对手gc股价暴跌, 与此同时,这家曾经野心勃勃的行业龙头却一口气开了太多并头前进的研发线,每一条都是吞金巨兽,于是,资金短缺瞬间就把它拖垮了。
  陷入困境的并不止这一家,censer业绩一落千丈,p-e也开始收缩市场,彻底放弃了欧洲的业务,欧美市场中,看起来比较能打的,似乎也就剩下a□□l这一家。
  与此同时,隔壁的本子国也不甘寂寞,尼桑和佳能依然独步东亚,并且开始逐步侵吞原来竞争对手让出来的市场。
  a□□l和日企在北美市场大扯头花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更加神秘的华国,也有一家光刻机生产商在悄悄崛起。
  第三代原型机,井熙私心认为,已经是可以尝试着往外销售的成熟产品了。
  而她现在,正在向潜在购买者卖力推销着她们的新产品。
  这是一台占据了小半间屋子的大家伙,跟它的竞争对手比,看起来稍微笨重一点,体型也更加庞大,但是井熙却可以理直气壮说,这台机器集成了当前最前沿的技术,是芯片领域最顶尖的产品,没有之一。
  这台编号u003的国产光刻机,把紫外光光源用到了极致,同时采用了最先进的对准技术,生产中的精细程度和细节表现,并不会比已经在北美卖得风生水起的pas2500差。
  “我看过pas2500的技术资料,我们这台机器的最大优势,是生产芯片的单位时间更短,”井熙对面前几个技术官员侃侃而谈,“更重要的是,因为研发团队就在国内,所以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快的解决。”
  “而且,还不需要用外汇。”她甩出了最有诱惑力的一点。
  这时候的外汇储备情况比前几年好转了些,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依然是捉襟见肘,怎么都不够用。
  不需要外汇就能引进一条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对任何有野心的技术官员来说,都是一项诱惑力十足的好处。
  “价格呢?”有个人问。
  “pas2500售价950万美元,而我这台机器,”井熙笑笑,“国内1500万人民币,当然,这是咱们的内部价,如果往外出口,800万美元,不还价。”
  比同行的机器便宜了不少,但是因为国内成本低,赚头依然很大。
  光刻机不像日用品主要是走量,这种高科技感十足的大家伙,每年销售出去的数量相当有限,当然,每一台的利润也足够丰厚。
  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担心,实验室的样机看起来不错,但是谁能保证下一台还能够维持这个水平呢?流水线生产和实验室原型机,可从来就不是一个概念。
  几个技术官员忍不住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倒不是因为井熙的报价太高,正相反,这个价格相对于它宣传的性能来说,实在是有些太便宜了——甚至是便宜得过分,叫人忍不住怀疑,真实数据究竟有没有听起来那么美好。
  面对质疑,井熙只是笑笑:“我们也接受合作建厂,贵方出场地和工人,我们出技术同时负责培训,然后参与分红。”
  这听起来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至少,代价听起来比直接订购要小多了。
  但是疑问依然存在:国内竟然真的能做出光刻机了?
  这个疑问同时也在机工部部委委员常晋瑜的脑子里萦绕。
  她原来参与过国内机床项目的攻关,还负责过引进光刻机的项目,对于这个并不陌生。
  但是看着清北实验室报过来的参数,她却突然觉得,这些数字显得光怪陆离。
  这台机器,真是国内自主研发出来的?
  这个光刻机项目组,又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
  除了满脑子问号,她不知道该作何反应,更重要的是,上面还急着要对这个产业的调研报告,同时评估这个项目组的重要程度。
  芯片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这早就成为了行内人的共识。
  芯片,又叫集成电路,它的应用范围实在是太广了,计算机,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生物医药,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全都是最高精尖的技术。
  国内一度试图追赶国际芯片业的发展进度,后来却无奈放弃,是因为看不到芯片的潜力?当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穷。
  一台光刻机动辄上千万美元,一家半导体工厂,随随便便就要投入几个亿——美元。
  而如果是自己研究追赶,那就更可怕了,每年至少几千万上亿美元的经费投入,还有可能打水漂,谁承担得起这个责任?两寸四寸六寸,纳米级别的工艺制程,根据摩尔定律,芯片的发展速度就跟坐上了火箭差不多,稍有不慎就会被远远的甩下去,相较之下,倒不如直接引进生产线,落得轻松愉快。
  可是这条路也不好走。
  国内勒紧裤腰带引进了一条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从几年前签好协议,到现在那个规格的生产线都快过时了,厂子还没建好,一则是效率确实低下,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种高科技工厂的建设难度太大,而和国外的技术团队沟通又困难,一来二去,就这么耽误了。
  常晋瑜有时候也想,要是当时没有选择引进而是自主研发,情况会不会好很多……当然,一想到要花出去的研究经费,她瞬间就清醒过来了。
  可是现在,摆在她面前的,却是一个叫人更加惊悚的数字。
  这个无声无息就攻克了最新一代光刻机的团队,花的钱,实在是太少了。
  国内公共经费的部分,总共只有一个省级项目经费的几百万,再加上一部分国家级光电实验室分润的上百万经费,以及清北格外拨出去的几十万校级经费——基本没用什么外汇。
  另外一部分,虽然名义上是外企赞助,但是明眼人其实都知道,那个叫井熙的实验室负责人,在其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她和这家外企,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便算上外企的赞助,不算额外收购的技术转让费和光学仪器厂花的钱,一台光刻机做出来,也就差不多花了两千多万人民币。
  这台显得过分便宜的光刻机,还不是那种只能跟随着国外的发展,落后两三代的老机器。
  如果上报的参数是真的,再看到这台机器的研究经费,国外的同行们大概能气到吐血。
  这种顶尖难度的技术攻关,什么时候这么便宜了?常晋瑜只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再看看国外相关的研究经费,她晕晕乎乎的大脑瞬间清醒过来。
  所以关键人物,还是这个井熙吧……常晋瑜把审慎的目光,放在了一张履历表上。
  这同样是一张让人匪夷所思的履历。
  履历表的右上角贴着一张照片,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仪态端庄而矜持,对着镜头浅浅微笑。
  这是一张相当讨人喜欢的证件照,但是一般而言,这样朝气蓬勃的面容,更常见于各单位招新的时候,而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
  是的,常晋瑜毫不犹豫把“科学家”的名号,放在了这个刚满二十岁没多久的年轻女孩身上,而她现在,甚至都还没有拿到本科学位。
  所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才——常晋瑜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两年井熙做出来的成果,感叹。
  这是她见过最精力旺盛的科学家,科研成果不但丰富,而且每一个都分量十足,放在一般人身上,哪一个都足够寻常人吃十年老本了,可对这个女学生来说,却不过就是短短两年半的成就而已。
  研究领域也比一般人更广,光电领域好几个前沿学科都有涉及,而且都做出了行业领先的成果:激光测量,led,甚至是光刻机……
  常晋瑜在井熙的名字上,又停留了一会。
  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努力回忆半晌,然后猛地拉开抽屉,在抽屉的深处翻出一本很久以前的杂志。
  这本杂志上有一篇她颇为喜欢的科幻小说,小说的作者,也叫井熙。
  这俩要真是一个人,那就有意思了,常晋瑜忍不住笑。
  让幻想照进现实,最浪漫的科幻小说,也不过如此吧。
  第122章 展会
  最终, 常晋瑜还是觉得,必须去亲眼确认一下。
  光刻机及其配套厂是区里的重点项目,为此还专门新建了一个高科技园区, 就是位置不太好, 在京郊, 这地界偏得很, 都快到通州那边去了,旁边也没什么单位, 不过好处就是,这片科技园轻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常晋瑜到的时候,只觉得这地方真是够荒凉的,边上连个小卖店都没有, 不过隔壁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小区,听说再过半年就能交房了。
  听说是机工部的领导过来,井熙专门抽空出来招待, 亲眼见到正主, 常晋瑜觉得她比照片上看到的更年轻,也更漂亮。
  井熙向领导简单介绍了科技园区的情况, 就直接领着她去了光刻机工厂。
  这边的厂房标准很高, 超净车间只是最基本的配置,据井熙介绍,隔壁很快就会再新建一个芯片厂,跟这边配置差不多, 都是标准的超净车间,还有专门的空气净化以及净水装置。
  没办法,集成电路的生产环境要求极高,甚至容不下一点灰尘。
  对于厂房的成本, 常晋瑜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
  净化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再加上一系列配套的基建设备,光是基础建设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不用提更加昂贵的生产设备了。
  光刻机被称为全球顶尖科技的大集合,所需的技术都是最一流的,当然,生产设备也同样是最一流的。
  如今的紫外光刻机单论生产难度,当然比不上以后的极紫外光刻机,但依然需要全球工业链的支持,这台u-03的零件多达几千个,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除了光源是自己实验室独立研发的,机械工艺用了合作实验室的,其他比如对准系统用了a□□l的,镜头和掩模版用的是蔡司,光刻胶用的是日本的,林林总总凑在一起,价格自然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