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 第50节
她指着墙上的插座说道,“晓梅,以后每次熨完衣服,不用管电熨斗的开关,直接把电源线拔下来,就不会出现这种事儿了。”
许晓梅搓着手,用力点了点头,“姐,我记下来,我一定注意!”
做衣服有许晓梅,揽活儿有好大侄女许敏,许沁的生活质量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只要不是新出的款式,许晓梅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做出的衣服质量还不错,有些许微小的问题,许沁都帮她一一指正了。
许晓梅在进步,许敏也在进步,马上入秋了,天一凉就要换季了,秋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衣料子贵,春秋一般都穿涤卡或者厚梭织棉布,涤卡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元一米,梭织布也要三块钱,布料贵手工自然也贵。
这样的日子很舒服,就是每天流到口袋里的钱有点少。
夏去秋来,一年当中最凉爽也最舒适的秋季到了,大国和二强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三刚变得懂事多了,不但主动帮她干家务,还肯带着妹妹四丽玩儿了。
这天上午,刘改芝拿着两张报纸兴冲冲的来了,“弟妹,你看,□□被粉碎了!”她现在已经是正式党员了,村里每次会议都会参加,有时候还会去镇上开会呢,比丈夫林勇还关心国家大事儿。
许沁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她接过报纸仔细看了看,“这可太好了,□□倒台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刘改芝乐滋滋的说道,“可不是吗,咱们农民可被□□害苦了,成天说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多养几只鸡,多养几只羊,多养几头猪,在院子里种菜,老百姓多上一份收入,就是资本主义了?那要这样干脆啥都别养,也别种地,都饿死算了!”
这话她憋了好多年了,觉得上头的领导胡来。
本来国家就遭了不少难,日子穷的叮当响,要是再不想办法多种粮食,多养猪养羊养牲口,那不是越来越穷吗?
好比如一户人家,有七口人都是壮劳力,偏偏只肯种几亩田,不肯多养牲口多种菜,不发展任何农副业,那不是越过越穷吗?
幸而现在政策变了,看来上头还是有明白人。
许沁点头,“对啊,其他的都是虚的,只有多赚钱才能把日子过好!”
说到赚钱,刘改芝又犯了红眼病,一墙之隔住着,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许沁最近挣了多少钱,她猜测至少也有两百以上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挣了两百块,她和林勇起早贪黑,挣最高的工分,一年下来也不过能分上几十块钱。
本来指望今年能多分点,但卖西红柿的钱,都用来给村里买电缆了,估计还是不能多分。
刘改芝有一颗很想学裁缝的心,也时不时的过来偷师,但这么着了一阵子之后,她却是主动放弃了。
有几次她趁着许沁不在家,也试着跟许晓梅学了两回,许晓梅人笨,但心思还是挺活络的,她直接教给刘改芝量体裁衣。
一个敢教,一个敢学。
后来一个泡泡袖就把刘改芝给难住了。
其实许晓梅也是才学会,手法还不熟练,脑子里也没完全琢磨清楚,因为她自己都没吃透,自然也不可能跟刘改芝讲得太明白。
刘改芝是一个没有任何裁缝理论的人,听得脑子都大了,自此后就不太想学裁缝了。
这活儿是挣钱,但也太费脑子了。
刘改芝猛点头,“对啊,手里没钱干啥都发慌,手里有钱才有底气,你猜我今儿在镇上看到卖啥的了,看到卖烧饼的了!”
许沁最近没去镇上,倒是不知道这些事儿,“真的,那还有卖别的吗?”
刘改芝回答,“有啊,卖菜的卖鸡蛋的,都敢在路边摆摊了,没人撵,那烧饼摊子也在路边,好多年没见着烤烧饼的了,哎呦,那个香味儿老远就能闻着!”
一个大烧饼才八分钱,而且还不要票,买的人特别多,刘改芝兜里装着钱,但犹豫了好一会儿,也还是没买。
许沁第二天就去镇上坐车到县里了,镇上除了买东西的多了点,还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县里就不一样了,大街小巷的显眼处,都张贴着大红的字报,上面写着“彻底粉粹□□!”
比起镇上,县上卖东西的人更多了,在旧集市那条街上,摆了好长的一溜摊子。
许沁赶到县公安局的时候,林东刚刚下班,听到门卫有人找,看到是自己媳妇的时候,他还有些不敢相信。
“小沁,你咋来了,走,咱们先去食堂吃饭吧!”
公安局的食堂,因为带有福利性质,而且最近的饭菜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一般是不允许外人来吃的,但偶尔带上家属或者孩子,也不会有人说的。
许沁穿了一套新做的秋装,纯棉的料子,刁钻的蟹青色,是她去布店一眼相中的颜色,她穿上倒是相宜的很,更显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了。
林东最近总觉得,自家媳妇越来越好看,每一次看到都是让他异常心动的美,他一只手拿着饭缸,一只手牵着许沁,“小沁,你今天真好看!”
许沁眉毛一挑,“我哪天不好看?”
小夫妻俩相携来到餐厅,立马就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相貌都太出众了,林东很帅,是他们局里公认的帅哥,但大家天天都能见着,也就见怪不怪了,许沁却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当初她和林东结婚的时候,林东还是公安局的临时工,只请了两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
以前大家就有耳闻,听说过林东娶了个美人,本来以为也就是乡下一般的漂亮姑娘,没想到许沁竟然是这么惊人的漂亮,不但漂亮,还特别的洋气。
刑警队唯一的一个女同志小朱立即上前热情的打招呼,“嫂子来了,快坐!”不由分说的拉着她坐下,把她狠狠夸了一通,指着她身上的套装问道,“嫂子,你这衣服哪买的,真洋气!”
许沁笑笑,“不是买的,自己做的。”
作者有话说:
疫情期间,在医院陪护真的太难了,每天都在那种压抑的环境里,晚上时不时会被其他病人的□□声吵醒。今天跑了一天转院手续,明天还得去当陪护,只能承诺绝不会断更,但更新量可能会少一些,抱歉啊。
第40章 、赚钱养娃
小朱愣了一下, 然后很大声的说道,“嫂子,你手咋这么巧?专业的裁缝也做不了这么好吧, 这颜色,这款式,我还从来没在街面上看到有人穿呢?”
许沁笑笑,“我就是裁缝, 平常也接裁缝活。”
小朱一听,立即拉住她的手, “嫂子!太巧了, 我正好买了一块料子还没做呢,你给我做呗!”
许沁点了点头, 从随身带来的布袋里拿出一张宣传图, 指着上面一排套装款式,“你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小朱很快挑中了一款尖领收腰的西服套装,有点遗憾的说道,“其实都挺好看的, 可惜我只有一块布料!”
邻桌有个大姐打趣她, “小朱,你这两年没少做衣服吧, 你做那么多,有机会穿吗?”在公安局上班, 除了特殊需求,比如出外勤什么的,一般都是要求穿制服的, 小朱在刑警队是文职, 做办公室的, 从周一到周六都是穿警服的。
想穿自己的漂亮衣服,只有周日这一天。
小朱白了那个大姐一眼,“我乐意做,你管得着吗?”
说起做衣服,男同志不太感兴趣,但在场的女同志还是很感兴趣的,小朱手里的那张宣传图,引来不少人过来看。
也有两个和小朱一样,当场拍板让她做衣服。
许沁这次来县城,一是看看现在的形势如何了,二是想要考察一下市场。
没想到竟然还接到了几单生意。
也是巧了,公安局今天改善伙食,中午菜是炒萝卜和红烧肉,窗口打饭的大婶眼尖,看到林东领了个俊俏的小媳妇,给打了满满一尖勺子的肉,还多打给两个馒头。
大婶自己也是公安局内部的家属,这公安局说大不算大,每个警察他都认识,很多人都拖家带口来蹭过一两回饭,唯有林东从没带人来过,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小沁,饿了吧,快吃吧!”
许沁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不如她做的好吃,不过作为大锅菜也算是不错了,她一连夹了五六块,发现林东只吃白菜,低声说道,“你也吃啊?”
林东大口咬着馒头,笑道,“你吃,经常吃都吃腻了。”
许沁有些疑惑,“你们公安局的伙食水平,天天都这样?”
公安局是国家机关单位,但也不至于这么阔吧,哪来的那么多供应票,没有供应票,根本买不到猪肉啊。
林东低声说道,“那倒没有,一星期改善一到两次,不过平时吃的也不差,至少有两个炒菜,至少一个菜见点肉。”
许沁大口吃肉,一边嚼一边说道,“你们公安局的领导,挺体恤下属的。”
虽说现在是计划经济,物质供应特别紧张,但凡事总有例外。
她前些天才从原身的娘家爹,也就是河东村许支书那里知道,河东村之所以富裕,除了地理优势,庄稼种的特别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村里的饲养场办的也好。
西山村和附近的村子一般都没有专门的饲养场,只有一个养牛的饲养组,养猪养羊的任务都是分摊到各户,人家河东村不这么做,人家有专门的饲养场,也有专门的社员来管,养牛养猪养羊,开春下的猪崽羊羔,年底就长大了,在上交之前,一半左右就被卖掉了。
许支书一开始不肯透露,但后来经不住许沁套话,说没上交的这一半,都是被县城的各大单位早早预定了,有国营饭店,也有机关单位,国营肉店里猪肉八毛一斤,他们猪肉也卖八毛一斤。
收购站毛猪才给四毛钱,差不多翻了一倍呢。
羊肉比猪肉更受欢迎,一块二一斤还供不应求呢。
靠着这笔卖牲口的钱,河东村早就通了电,田里还打了不少机井,修了水渠,这两年还有结余,都分给村里的社员了。
卖猪羊的钱,还有村里买蔬菜瓜果的钱,每年都是不少的一笔,要不村里咋会红砖瓦房越来越多。
县公安局内部员工至少有两百人,这些人吃上一顿红烧肉,即便一周吃一回,那也不是小数目。
估计也是通过一些渠道自行购买的猪肉。
这种事儿一般就是没人追究,啥事儿也没有。
林东点点头,“我们黄局长是挺有能力的。”
吃过午饭,俩人在大街上逛了逛,林东在宁县工作了这么多年,没觉得有啥好逛的,主要是陪着许沁,但她也没有去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也没进副食店,而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指挥着他绕着整个县城兜了一个圈子。
最后在城东停下来了。
城东算是宁县比较繁华的地段,但相比几十年之后的城市,那当然还是冷清的很,只有一条很短的商业街,大中午街面上人也很少,所有的店铺都是国营的,只在隔壁的小巷子里发现有人摆小摊子卖东西。
就是一个包袱皮,上面摊满了针头线脑,皮筋和形形色色的扣子,要么是一个干净的编织袋,上面放着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木头做的小人,可以上弦的小公鸡,还有做工粗糙上了红漆的小汽车,要么是两个菜筐,筐里放着水灵的青菜。
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特别灵活,一旦有巡逻队来查,提起东西立马就可以走。
但她和林东都逛了这么长时间了,还真没看到一个带红袖章的人。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些人突然就消失了。
俩人在城东来回绕了好几圈,许沁十分确定,以后这里会是宁县最繁华的地段,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荒凉,反而不如城西热闹,城西工厂多,家属院也多,一般都有一个副食店,有的还会有供销社。
她的想法,林东倒也猜出来了,“你想来县上开一家裁缝店?”
许沁笑了笑,“对,不过不是现在。”
青山镇的两个裁缝店都是私人的不假,但店里的两个老师傅,都是从公私合营的县级裁缝店退休的,她仔细打听过了,人家的执照上,并不是私人的,算是县上裁缝店的分店,虽然用人自由,但每年也要上交一部分利润。
纯私人的裁缝店,一般都是和她现在一样,加工店就在自己的家里,靠走街串巷揽活儿,不过其他裁缝提供□□,她一般不会这么做。
所谓□□,一般是家庭殷实且人口比较多的人家,结婚或者年底计划做的衣服比较多,就请裁缝上门,管饭,一天给几块钱,把所有的衣服都给做好。
这种活儿按件算的话其实不划算,而且在客户的眼皮子底下,为了赶活儿,那真是要在缝纫机前面坐一天的,一分钟都不敢松懈。
太累了。
在大街上明目张胆的开私人的裁缝店,现在时机还不是最合适,但相信应该不会让她等太久。
林东骑着车子带她往回走,指着一大片正在修建的房子说道,“小沁,你看,那就是我们局的家属院,马上就要封顶了!”
许沁也很高兴,她一个从小习惯了在城里生活的人,当然还是在城里更能如鱼得水,“林东,你们局里除了按照级别,是不是双职工和单职工分房政策也不一样啊?”
林东点头,“那当然了。”
许沁翘了翘嘴角,“如果我也去你们公安局上班,是不是能多分一间房子?”
许晓梅搓着手,用力点了点头,“姐,我记下来,我一定注意!”
做衣服有许晓梅,揽活儿有好大侄女许敏,许沁的生活质量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只要不是新出的款式,许晓梅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做出的衣服质量还不错,有些许微小的问题,许沁都帮她一一指正了。
许晓梅在进步,许敏也在进步,马上入秋了,天一凉就要换季了,秋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衣料子贵,春秋一般都穿涤卡或者厚梭织棉布,涤卡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元一米,梭织布也要三块钱,布料贵手工自然也贵。
这样的日子很舒服,就是每天流到口袋里的钱有点少。
夏去秋来,一年当中最凉爽也最舒适的秋季到了,大国和二强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三刚变得懂事多了,不但主动帮她干家务,还肯带着妹妹四丽玩儿了。
这天上午,刘改芝拿着两张报纸兴冲冲的来了,“弟妹,你看,□□被粉碎了!”她现在已经是正式党员了,村里每次会议都会参加,有时候还会去镇上开会呢,比丈夫林勇还关心国家大事儿。
许沁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她接过报纸仔细看了看,“这可太好了,□□倒台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刘改芝乐滋滋的说道,“可不是吗,咱们农民可被□□害苦了,成天说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多养几只鸡,多养几只羊,多养几头猪,在院子里种菜,老百姓多上一份收入,就是资本主义了?那要这样干脆啥都别养,也别种地,都饿死算了!”
这话她憋了好多年了,觉得上头的领导胡来。
本来国家就遭了不少难,日子穷的叮当响,要是再不想办法多种粮食,多养猪养羊养牲口,那不是越来越穷吗?
好比如一户人家,有七口人都是壮劳力,偏偏只肯种几亩田,不肯多养牲口多种菜,不发展任何农副业,那不是越过越穷吗?
幸而现在政策变了,看来上头还是有明白人。
许沁点头,“对啊,其他的都是虚的,只有多赚钱才能把日子过好!”
说到赚钱,刘改芝又犯了红眼病,一墙之隔住着,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许沁最近挣了多少钱,她猜测至少也有两百以上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挣了两百块,她和林勇起早贪黑,挣最高的工分,一年下来也不过能分上几十块钱。
本来指望今年能多分点,但卖西红柿的钱,都用来给村里买电缆了,估计还是不能多分。
刘改芝有一颗很想学裁缝的心,也时不时的过来偷师,但这么着了一阵子之后,她却是主动放弃了。
有几次她趁着许沁不在家,也试着跟许晓梅学了两回,许晓梅人笨,但心思还是挺活络的,她直接教给刘改芝量体裁衣。
一个敢教,一个敢学。
后来一个泡泡袖就把刘改芝给难住了。
其实许晓梅也是才学会,手法还不熟练,脑子里也没完全琢磨清楚,因为她自己都没吃透,自然也不可能跟刘改芝讲得太明白。
刘改芝是一个没有任何裁缝理论的人,听得脑子都大了,自此后就不太想学裁缝了。
这活儿是挣钱,但也太费脑子了。
刘改芝猛点头,“对啊,手里没钱干啥都发慌,手里有钱才有底气,你猜我今儿在镇上看到卖啥的了,看到卖烧饼的了!”
许沁最近没去镇上,倒是不知道这些事儿,“真的,那还有卖别的吗?”
刘改芝回答,“有啊,卖菜的卖鸡蛋的,都敢在路边摆摊了,没人撵,那烧饼摊子也在路边,好多年没见着烤烧饼的了,哎呦,那个香味儿老远就能闻着!”
一个大烧饼才八分钱,而且还不要票,买的人特别多,刘改芝兜里装着钱,但犹豫了好一会儿,也还是没买。
许沁第二天就去镇上坐车到县里了,镇上除了买东西的多了点,还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县里就不一样了,大街小巷的显眼处,都张贴着大红的字报,上面写着“彻底粉粹□□!”
比起镇上,县上卖东西的人更多了,在旧集市那条街上,摆了好长的一溜摊子。
许沁赶到县公安局的时候,林东刚刚下班,听到门卫有人找,看到是自己媳妇的时候,他还有些不敢相信。
“小沁,你咋来了,走,咱们先去食堂吃饭吧!”
公安局的食堂,因为带有福利性质,而且最近的饭菜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一般是不允许外人来吃的,但偶尔带上家属或者孩子,也不会有人说的。
许沁穿了一套新做的秋装,纯棉的料子,刁钻的蟹青色,是她去布店一眼相中的颜色,她穿上倒是相宜的很,更显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了。
林东最近总觉得,自家媳妇越来越好看,每一次看到都是让他异常心动的美,他一只手拿着饭缸,一只手牵着许沁,“小沁,你今天真好看!”
许沁眉毛一挑,“我哪天不好看?”
小夫妻俩相携来到餐厅,立马就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相貌都太出众了,林东很帅,是他们局里公认的帅哥,但大家天天都能见着,也就见怪不怪了,许沁却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当初她和林东结婚的时候,林东还是公安局的临时工,只请了两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
以前大家就有耳闻,听说过林东娶了个美人,本来以为也就是乡下一般的漂亮姑娘,没想到许沁竟然是这么惊人的漂亮,不但漂亮,还特别的洋气。
刑警队唯一的一个女同志小朱立即上前热情的打招呼,“嫂子来了,快坐!”不由分说的拉着她坐下,把她狠狠夸了一通,指着她身上的套装问道,“嫂子,你这衣服哪买的,真洋气!”
许沁笑笑,“不是买的,自己做的。”
作者有话说:
疫情期间,在医院陪护真的太难了,每天都在那种压抑的环境里,晚上时不时会被其他病人的□□声吵醒。今天跑了一天转院手续,明天还得去当陪护,只能承诺绝不会断更,但更新量可能会少一些,抱歉啊。
第40章 、赚钱养娃
小朱愣了一下, 然后很大声的说道,“嫂子,你手咋这么巧?专业的裁缝也做不了这么好吧, 这颜色,这款式,我还从来没在街面上看到有人穿呢?”
许沁笑笑,“我就是裁缝, 平常也接裁缝活。”
小朱一听,立即拉住她的手, “嫂子!太巧了, 我正好买了一块料子还没做呢,你给我做呗!”
许沁点了点头, 从随身带来的布袋里拿出一张宣传图, 指着上面一排套装款式,“你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小朱很快挑中了一款尖领收腰的西服套装,有点遗憾的说道,“其实都挺好看的, 可惜我只有一块布料!”
邻桌有个大姐打趣她, “小朱,你这两年没少做衣服吧, 你做那么多,有机会穿吗?”在公安局上班, 除了特殊需求,比如出外勤什么的,一般都是要求穿制服的, 小朱在刑警队是文职, 做办公室的, 从周一到周六都是穿警服的。
想穿自己的漂亮衣服,只有周日这一天。
小朱白了那个大姐一眼,“我乐意做,你管得着吗?”
说起做衣服,男同志不太感兴趣,但在场的女同志还是很感兴趣的,小朱手里的那张宣传图,引来不少人过来看。
也有两个和小朱一样,当场拍板让她做衣服。
许沁这次来县城,一是看看现在的形势如何了,二是想要考察一下市场。
没想到竟然还接到了几单生意。
也是巧了,公安局今天改善伙食,中午菜是炒萝卜和红烧肉,窗口打饭的大婶眼尖,看到林东领了个俊俏的小媳妇,给打了满满一尖勺子的肉,还多打给两个馒头。
大婶自己也是公安局内部的家属,这公安局说大不算大,每个警察他都认识,很多人都拖家带口来蹭过一两回饭,唯有林东从没带人来过,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小沁,饿了吧,快吃吧!”
许沁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不如她做的好吃,不过作为大锅菜也算是不错了,她一连夹了五六块,发现林东只吃白菜,低声说道,“你也吃啊?”
林东大口咬着馒头,笑道,“你吃,经常吃都吃腻了。”
许沁有些疑惑,“你们公安局的伙食水平,天天都这样?”
公安局是国家机关单位,但也不至于这么阔吧,哪来的那么多供应票,没有供应票,根本买不到猪肉啊。
林东低声说道,“那倒没有,一星期改善一到两次,不过平时吃的也不差,至少有两个炒菜,至少一个菜见点肉。”
许沁大口吃肉,一边嚼一边说道,“你们公安局的领导,挺体恤下属的。”
虽说现在是计划经济,物质供应特别紧张,但凡事总有例外。
她前些天才从原身的娘家爹,也就是河东村许支书那里知道,河东村之所以富裕,除了地理优势,庄稼种的特别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村里的饲养场办的也好。
西山村和附近的村子一般都没有专门的饲养场,只有一个养牛的饲养组,养猪养羊的任务都是分摊到各户,人家河东村不这么做,人家有专门的饲养场,也有专门的社员来管,养牛养猪养羊,开春下的猪崽羊羔,年底就长大了,在上交之前,一半左右就被卖掉了。
许支书一开始不肯透露,但后来经不住许沁套话,说没上交的这一半,都是被县城的各大单位早早预定了,有国营饭店,也有机关单位,国营肉店里猪肉八毛一斤,他们猪肉也卖八毛一斤。
收购站毛猪才给四毛钱,差不多翻了一倍呢。
羊肉比猪肉更受欢迎,一块二一斤还供不应求呢。
靠着这笔卖牲口的钱,河东村早就通了电,田里还打了不少机井,修了水渠,这两年还有结余,都分给村里的社员了。
卖猪羊的钱,还有村里买蔬菜瓜果的钱,每年都是不少的一笔,要不村里咋会红砖瓦房越来越多。
县公安局内部员工至少有两百人,这些人吃上一顿红烧肉,即便一周吃一回,那也不是小数目。
估计也是通过一些渠道自行购买的猪肉。
这种事儿一般就是没人追究,啥事儿也没有。
林东点点头,“我们黄局长是挺有能力的。”
吃过午饭,俩人在大街上逛了逛,林东在宁县工作了这么多年,没觉得有啥好逛的,主要是陪着许沁,但她也没有去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也没进副食店,而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指挥着他绕着整个县城兜了一个圈子。
最后在城东停下来了。
城东算是宁县比较繁华的地段,但相比几十年之后的城市,那当然还是冷清的很,只有一条很短的商业街,大中午街面上人也很少,所有的店铺都是国营的,只在隔壁的小巷子里发现有人摆小摊子卖东西。
就是一个包袱皮,上面摊满了针头线脑,皮筋和形形色色的扣子,要么是一个干净的编织袋,上面放着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木头做的小人,可以上弦的小公鸡,还有做工粗糙上了红漆的小汽车,要么是两个菜筐,筐里放着水灵的青菜。
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特别灵活,一旦有巡逻队来查,提起东西立马就可以走。
但她和林东都逛了这么长时间了,还真没看到一个带红袖章的人。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些人突然就消失了。
俩人在城东来回绕了好几圈,许沁十分确定,以后这里会是宁县最繁华的地段,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荒凉,反而不如城西热闹,城西工厂多,家属院也多,一般都有一个副食店,有的还会有供销社。
她的想法,林东倒也猜出来了,“你想来县上开一家裁缝店?”
许沁笑了笑,“对,不过不是现在。”
青山镇的两个裁缝店都是私人的不假,但店里的两个老师傅,都是从公私合营的县级裁缝店退休的,她仔细打听过了,人家的执照上,并不是私人的,算是县上裁缝店的分店,虽然用人自由,但每年也要上交一部分利润。
纯私人的裁缝店,一般都是和她现在一样,加工店就在自己的家里,靠走街串巷揽活儿,不过其他裁缝提供□□,她一般不会这么做。
所谓□□,一般是家庭殷实且人口比较多的人家,结婚或者年底计划做的衣服比较多,就请裁缝上门,管饭,一天给几块钱,把所有的衣服都给做好。
这种活儿按件算的话其实不划算,而且在客户的眼皮子底下,为了赶活儿,那真是要在缝纫机前面坐一天的,一分钟都不敢松懈。
太累了。
在大街上明目张胆的开私人的裁缝店,现在时机还不是最合适,但相信应该不会让她等太久。
林东骑着车子带她往回走,指着一大片正在修建的房子说道,“小沁,你看,那就是我们局的家属院,马上就要封顶了!”
许沁也很高兴,她一个从小习惯了在城里生活的人,当然还是在城里更能如鱼得水,“林东,你们局里除了按照级别,是不是双职工和单职工分房政策也不一样啊?”
林东点头,“那当然了。”
许沁翘了翘嘴角,“如果我也去你们公安局上班,是不是能多分一间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