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秀瑶不好意思地笑笑,“虱子多了不愁咬。”
“齐风是个好小子。”孙郎中后面似乎还有话,却没有说。
秀瑶点点头,“是呢,虽然有时候挺吓人,不过,我觉得他人很好。”
孙郎中却不以为意,“他不吓人,早就被人害死了。”一副要给秀瑶讲八卦的样子,这时候小医僮来叫他,好多病人排队呢。
孙郎中烦躁地埋怨:“真是不让人消停,一个个明明没什么病,整天怕得要死,哼,烦死了。”说着又对秀瑶道:“行啦,你们把药扛回去,还跟以前那样吃药,三个月包好,这次若是再伤了,那就等死吧,别来找我哭鼻子。”
听他说得严厉吓人,秀瑶和秦业赶紧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孙郎中就走了。
秀瑶看那药果然是好多足足有一篓子呢,对秦业笑道:“大哥,你可辛苦了。”
秦业道,“咱们不但欠了一百两,还欠了好大的人情呢。”
秀瑶看他也没有愁绪满怀的样子,倒是也欢喜,她可不喜欢大哥一副低沉失落的样子,那样就太纠结了。
临行前夕秀瑶把东西收拾好,旧衣服他们就穿回去,那只钱袋她托夏天无还给孙郎中,另外她算着明儿又是柳升来的日子,所以决定去王老大那里看看,能不能跟二哥碰上。否则租车回家,起码得四五十文,可能还不够,得六七十文呢。
这里的路费太贵了!
****
翌日一大早秦业的胳膊吊着,秀瑶背着一篓子药,两人去王老大那里。看他们来,王老大请他们吃面,“这次可别推辞了,你帮我们介绍的,我们省了不少钱呢,可太感谢了。”
秀瑶笑道:“成,那就多谢王大叔了。”
“你等会儿,面差不多的时候,你哥哥就该来了,他怕耽误我们生意,每次都挺早就出来的。”
他给秀瑶做了一碗排骨面,给秦业一小盆猪排面,又放了一大块五花肉。
等两人畅畅快快地吃完,柳升恰好推着小推车送面过来,看到他们俩,笑道:“你姥爷还说要我去问问,什么时候接你们呢。”
秀瑶过去给他帮忙,“哥,我都算着日子呢。”
柳升将面卸下,去里面和王老大算了钱——他们几家合伙,一家买一次,然后分面,这样就不必各家每次都拿钱。
柳升照旧把钱给秀瑶一串,秀瑶和秦业住在医馆这些天,柳升来送了三趟面,秀瑶也赚了三百钱。四人告别了王老大几人,柳升把药篓子放在小推车上,一起去码头。
码头在城外两里不到的地方,几个人一刻钟就到了,柳升解了缆绳,让秀瑶和秦业上船坐好。为了避免难过的气氛,秦业没有说自己手臂的真实情况,只说好了,而秀瑶也默契地不提。
三人有说有笑,而大清河跟别的河不同,它自东向西流,所以他们驾船往西去反而是顺流而下,比柳升来的时候还快,比他们赶驴车更快。
每到一个河边的村落,他就开始敲梆子,三长一短,很快就有人送粮食出来让他带回去推磨。也有人早就等在河边,甚至有外村人将麦子放在这里托人交付。各家的麻袋都做了标记,里面也有面袋子,到时候直接将面装进去,再装进麻袋里就好。柳家磨坊做事细心,从来没弄混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其实这里面还有个敲门,只要是一样成色的麦子,老柳头让人放在一起推,到时候再按照出面粉的斤两给他们装面就好。
他开磨坊多年,这麦子如何,出来的面粉是白是黑是甜一点还是不甜,他一咬就知道,所以一点差错就不会出的。
到了磨坊的时候,又是一船麦子运回来,柳家磨坊的生意,红火得很。
老柳头等人都在磨坊里忙活,秀瑶一来,老柳头自然就将活儿交给别人,他们夸秀瑶去了趟县城谈了生意回来,还关切秦业的胳膊,就让他休息,不许他沾手帮忙,还让柳飞专门看着他。
老柳头领秀瑶去看秧的地瓜,“丫头,你不知道呢,前几天秧地瓜,我们晚上都挑着灯笼忙活呢,今天才都秧上呢,小飞去你家看了,你爹他们把地瓜也都秧上了,你不用担心。”
秀瑶自然不担心,没有她的话家里也照样要干活吃饭的,她笑道:“姥爷,我还想跟你商量呢,到时候咱们卖猪,你打算怎么卖?”
老柳头嗨嗨笑:“当然是杀猪卖呀,猪肉那么贵。”
“姥爷,咱们杀猪卖,多少人卖?”
老柳头就开始数落,数了四五个人,看秀瑶笑,又数落,连孙大成家都数上了,十来个人。他乐道:“咱们一家子都卖猪肉,保管赚钱。”
“姥爷,咱们自己杀猪,再怎么卖,累死累活,也就是在这里卖。要是咱们把猪卖给不同的村,不同的地方,那么咱们就能卖去好多地方呢。”在这个时代,客流量这么小,做零售哪里有做批发赚?她已经打探过的,现在活猪下乡收的一般是十三四文一斤,价格略有浮动,收猪的人去宰猪然后卖。乡下平日里卖猪的人少,一般都要等到过年,所以收猪的人平日收不到什么猪,平日里猪肉自然也就贵。可年底一般物价都要涨,所以猪肉也便宜不下来。不过货源却又充足得很。
秀瑶只要把猪喂得好一点能够提早出栏,那她平日就可以大赚一笔,“姥爷,咱让那些杀猪的人都来咱家拉猪,让他们再卖出去,咱多赚钱还省事呢。”
老柳头脑子也转过来笑道:“我刚想着猪肉赚钱了,没想到这茬。还是你这个孩子脑瓜灵巧。”
一老一少开心地数算着养猪赚多少钱,然后去那边看猪大棚,老柳头要干什么事,那是豁出去的干,一点不像他表面那么温吞吞的。
这些日子来,他改造磨坊、秧地瓜、建猪大棚,那可是一口气不停的,既有效率又有质量,那猪大棚,看着就气派。除了猪圈里的二十几头猪,还有两头母猪,刚下了猪仔,小猪们哼哼唧唧的挤在一起热闹。猪圈里面圈坑上铺着石板,圈沿上铺着干净的麦糠草,定期打扫,那就是圈肥,所以里面很干净。
猪大棚墙外的那些蔬菜也早就种上了,如今正是小苗芽的时候,茁壮成长,等再过个月起了势,蔓子就会爬上圈墙,沿着柱子攀在顶上,给猪猪们搭成一座天然的夏日凉棚。
秀瑶不得不佩服姥爷的行动力,如果自己家爷爷能有姥爷一半的开明就好了,有时候说性格决定命运,也确实如此的,她心生感慨道:“姥爷,你动作真快。”
她又盘算了一下,“这得花不少钱吧。”
老柳头混不在意地笑着:“花了再赚呗,再说了,如今咱们磨坊,赚钱也不少呢。自从你说了做买进卖出的买卖,赚头更大,以前我咋没想到呢,总怕买了砸在手里,钱被套住,现在有本县和邻县那些铺子要,咱买的粮食很快就卖出去,我是一点都不用担心。”
两人说着,这时候柳五推着猪食桶来喂猪,自从老柳头买了他那几亩地,柳五就帮老柳家干活了。起地瓜垄、秧地瓜、盖猪圈、抓猪、喂猪,他都来帮忙。虽然不是主力,却也能搭把手。
不过老柳头也不亏待他,一个月给他一百个钱,那是柳五意料之外的钱,毕竟当初自己老子娘死没有钱下葬,是求着卖了几亩薄地,老柳头多给了钱的。他也没推辞把钱收下,只是每日只要有空就来帮忙,什么活都抢着干,又不多说话,人老实得很。
这么多猪,吃得自然多,一天要喂好几回,否则不能上膘,就不可能早点出栏。这是秀瑶跟老柳头说的,而且为了早点出栏,尽量的不要散养,就让它们在圈里吃睡就好。反正这个时代的饲料都是绿色的,不存在什么注水猪肉瘦肉精的,上了膘只好不坏。
秦业闲不住,也过来看猪圈,他道:“姥爷,我这手没事,我就留下来喂猪吧。”
老柳头严肃地看着他,“我当然是要让你住下的,不过喂猪还是先省了,你的手不能再大意。你先跟着你姥娘,让你姥娘看着你,闲不住就给她打打下手,拿个碗烧个火,带着小正玩玩也行,不用干什么活。等手好了,干多少都由着你呢。”
秦业知道自己让他们担心了,但是事已至此,再难过也没用,他也想开了,“姥爷,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再也不敢的。”
老柳头又问他,“大业,你爹也没让你干沉活,挖圈犁地刨坑都不用你,你说你咋把手弄坏的。”
秦业忙道:“我,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不注意。”他怎么能说出实话来呢?秀瑶帮着大哥,“姥爷,已经这样了,你怪我大哥也没用呢。”
“齐风是个好小子。”孙郎中后面似乎还有话,却没有说。
秀瑶点点头,“是呢,虽然有时候挺吓人,不过,我觉得他人很好。”
孙郎中却不以为意,“他不吓人,早就被人害死了。”一副要给秀瑶讲八卦的样子,这时候小医僮来叫他,好多病人排队呢。
孙郎中烦躁地埋怨:“真是不让人消停,一个个明明没什么病,整天怕得要死,哼,烦死了。”说着又对秀瑶道:“行啦,你们把药扛回去,还跟以前那样吃药,三个月包好,这次若是再伤了,那就等死吧,别来找我哭鼻子。”
听他说得严厉吓人,秀瑶和秦业赶紧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孙郎中就走了。
秀瑶看那药果然是好多足足有一篓子呢,对秦业笑道:“大哥,你可辛苦了。”
秦业道,“咱们不但欠了一百两,还欠了好大的人情呢。”
秀瑶看他也没有愁绪满怀的样子,倒是也欢喜,她可不喜欢大哥一副低沉失落的样子,那样就太纠结了。
临行前夕秀瑶把东西收拾好,旧衣服他们就穿回去,那只钱袋她托夏天无还给孙郎中,另外她算着明儿又是柳升来的日子,所以决定去王老大那里看看,能不能跟二哥碰上。否则租车回家,起码得四五十文,可能还不够,得六七十文呢。
这里的路费太贵了!
****
翌日一大早秦业的胳膊吊着,秀瑶背着一篓子药,两人去王老大那里。看他们来,王老大请他们吃面,“这次可别推辞了,你帮我们介绍的,我们省了不少钱呢,可太感谢了。”
秀瑶笑道:“成,那就多谢王大叔了。”
“你等会儿,面差不多的时候,你哥哥就该来了,他怕耽误我们生意,每次都挺早就出来的。”
他给秀瑶做了一碗排骨面,给秦业一小盆猪排面,又放了一大块五花肉。
等两人畅畅快快地吃完,柳升恰好推着小推车送面过来,看到他们俩,笑道:“你姥爷还说要我去问问,什么时候接你们呢。”
秀瑶过去给他帮忙,“哥,我都算着日子呢。”
柳升将面卸下,去里面和王老大算了钱——他们几家合伙,一家买一次,然后分面,这样就不必各家每次都拿钱。
柳升照旧把钱给秀瑶一串,秀瑶和秦业住在医馆这些天,柳升来送了三趟面,秀瑶也赚了三百钱。四人告别了王老大几人,柳升把药篓子放在小推车上,一起去码头。
码头在城外两里不到的地方,几个人一刻钟就到了,柳升解了缆绳,让秀瑶和秦业上船坐好。为了避免难过的气氛,秦业没有说自己手臂的真实情况,只说好了,而秀瑶也默契地不提。
三人有说有笑,而大清河跟别的河不同,它自东向西流,所以他们驾船往西去反而是顺流而下,比柳升来的时候还快,比他们赶驴车更快。
每到一个河边的村落,他就开始敲梆子,三长一短,很快就有人送粮食出来让他带回去推磨。也有人早就等在河边,甚至有外村人将麦子放在这里托人交付。各家的麻袋都做了标记,里面也有面袋子,到时候直接将面装进去,再装进麻袋里就好。柳家磨坊做事细心,从来没弄混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其实这里面还有个敲门,只要是一样成色的麦子,老柳头让人放在一起推,到时候再按照出面粉的斤两给他们装面就好。
他开磨坊多年,这麦子如何,出来的面粉是白是黑是甜一点还是不甜,他一咬就知道,所以一点差错就不会出的。
到了磨坊的时候,又是一船麦子运回来,柳家磨坊的生意,红火得很。
老柳头等人都在磨坊里忙活,秀瑶一来,老柳头自然就将活儿交给别人,他们夸秀瑶去了趟县城谈了生意回来,还关切秦业的胳膊,就让他休息,不许他沾手帮忙,还让柳飞专门看着他。
老柳头领秀瑶去看秧的地瓜,“丫头,你不知道呢,前几天秧地瓜,我们晚上都挑着灯笼忙活呢,今天才都秧上呢,小飞去你家看了,你爹他们把地瓜也都秧上了,你不用担心。”
秀瑶自然不担心,没有她的话家里也照样要干活吃饭的,她笑道:“姥爷,我还想跟你商量呢,到时候咱们卖猪,你打算怎么卖?”
老柳头嗨嗨笑:“当然是杀猪卖呀,猪肉那么贵。”
“姥爷,咱们杀猪卖,多少人卖?”
老柳头就开始数落,数了四五个人,看秀瑶笑,又数落,连孙大成家都数上了,十来个人。他乐道:“咱们一家子都卖猪肉,保管赚钱。”
“姥爷,咱们自己杀猪,再怎么卖,累死累活,也就是在这里卖。要是咱们把猪卖给不同的村,不同的地方,那么咱们就能卖去好多地方呢。”在这个时代,客流量这么小,做零售哪里有做批发赚?她已经打探过的,现在活猪下乡收的一般是十三四文一斤,价格略有浮动,收猪的人去宰猪然后卖。乡下平日里卖猪的人少,一般都要等到过年,所以收猪的人平日收不到什么猪,平日里猪肉自然也就贵。可年底一般物价都要涨,所以猪肉也便宜不下来。不过货源却又充足得很。
秀瑶只要把猪喂得好一点能够提早出栏,那她平日就可以大赚一笔,“姥爷,咱让那些杀猪的人都来咱家拉猪,让他们再卖出去,咱多赚钱还省事呢。”
老柳头脑子也转过来笑道:“我刚想着猪肉赚钱了,没想到这茬。还是你这个孩子脑瓜灵巧。”
一老一少开心地数算着养猪赚多少钱,然后去那边看猪大棚,老柳头要干什么事,那是豁出去的干,一点不像他表面那么温吞吞的。
这些日子来,他改造磨坊、秧地瓜、建猪大棚,那可是一口气不停的,既有效率又有质量,那猪大棚,看着就气派。除了猪圈里的二十几头猪,还有两头母猪,刚下了猪仔,小猪们哼哼唧唧的挤在一起热闹。猪圈里面圈坑上铺着石板,圈沿上铺着干净的麦糠草,定期打扫,那就是圈肥,所以里面很干净。
猪大棚墙外的那些蔬菜也早就种上了,如今正是小苗芽的时候,茁壮成长,等再过个月起了势,蔓子就会爬上圈墙,沿着柱子攀在顶上,给猪猪们搭成一座天然的夏日凉棚。
秀瑶不得不佩服姥爷的行动力,如果自己家爷爷能有姥爷一半的开明就好了,有时候说性格决定命运,也确实如此的,她心生感慨道:“姥爷,你动作真快。”
她又盘算了一下,“这得花不少钱吧。”
老柳头混不在意地笑着:“花了再赚呗,再说了,如今咱们磨坊,赚钱也不少呢。自从你说了做买进卖出的买卖,赚头更大,以前我咋没想到呢,总怕买了砸在手里,钱被套住,现在有本县和邻县那些铺子要,咱买的粮食很快就卖出去,我是一点都不用担心。”
两人说着,这时候柳五推着猪食桶来喂猪,自从老柳头买了他那几亩地,柳五就帮老柳家干活了。起地瓜垄、秧地瓜、盖猪圈、抓猪、喂猪,他都来帮忙。虽然不是主力,却也能搭把手。
不过老柳头也不亏待他,一个月给他一百个钱,那是柳五意料之外的钱,毕竟当初自己老子娘死没有钱下葬,是求着卖了几亩薄地,老柳头多给了钱的。他也没推辞把钱收下,只是每日只要有空就来帮忙,什么活都抢着干,又不多说话,人老实得很。
这么多猪,吃得自然多,一天要喂好几回,否则不能上膘,就不可能早点出栏。这是秀瑶跟老柳头说的,而且为了早点出栏,尽量的不要散养,就让它们在圈里吃睡就好。反正这个时代的饲料都是绿色的,不存在什么注水猪肉瘦肉精的,上了膘只好不坏。
秦业闲不住,也过来看猪圈,他道:“姥爷,我这手没事,我就留下来喂猪吧。”
老柳头严肃地看着他,“我当然是要让你住下的,不过喂猪还是先省了,你的手不能再大意。你先跟着你姥娘,让你姥娘看着你,闲不住就给她打打下手,拿个碗烧个火,带着小正玩玩也行,不用干什么活。等手好了,干多少都由着你呢。”
秦业知道自己让他们担心了,但是事已至此,再难过也没用,他也想开了,“姥爷,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再也不敢的。”
老柳头又问他,“大业,你爹也没让你干沉活,挖圈犁地刨坑都不用你,你说你咋把手弄坏的。”
秦业忙道:“我,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不注意。”他怎么能说出实话来呢?秀瑶帮着大哥,“姥爷,已经这样了,你怪我大哥也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