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梅她有点难追 第181节
第249章 画的背后
这趟首都之行,足以令姜书杳兴奋好几天。
不仅是参赛作品获奖,得以见到宗南大师本人,还因为无意间的试探,使某件事有了重要性的进展。
年过七旬的宗师,丝毫不显老态,整个人精神烁矍,浑身散发着大家之气。
她进去时宗南正立在书桌前写字,是袁体行楷,与云中校门上的题字同属一派。
但姜书杳凑近后仔细看了看,又发现与袁体有些许的差别,比起袁若梅老先生笔锋的飘逸流畅,宗南行笔更多了一份浑厚的魄力。
她想到宗南此生和袁若梅交好,一位是书法界的泰斗,一位是画坛神话。
两人从年少相识,到古稀之年仍旧惺惺相惜,大概这就是现代版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
宗先生写字时不喜人打扰,助理之前未来得及嘱咐姜书杳,此时见女孩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欣赏,不作声也不发表言论,看得格外认真,便知道她是个识大体的。
一幅字将近半盏茶的工夫。
挥洒淋漓,气吞山河。
摘录的是《玉门关》里最后两阙。
宗南放下毛笔,顺手端起旁边的茶碗,轻轻刮了下茶盖,闲情的问女孩:“小丫头今年多大了?”
七十岁的老人,声音极富有底蕴。
平时一定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
姜书杳慢慢收回视线,转而对上宗南平和的目光,她回答:“二十。”
宗南听闻点了点头。
“双十年华能对画境有此番程度的理解,确实是天赋之才。”
喜欢画画的年轻人,倘若这辈子可以得到宗南大师亲口夸奖,真的是莫大殊荣。
姜书杳掩下心绪,轻声道:“谢谢宗先生,但对于这次作品能够获奖,完全是巧合。”
旁边助理忍不住侧目,多年来进入这间屋子的形形色色的后辈,难得有人以这样的口吻毫不迂回地质疑自己的作品。
并非那些人不够谦虚,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反驳宗先生的胆量。
短暂的沉默后,听到宗南淡淡一笑:“说说看。”
姜书杳定了定神。
“画是创作者由心而生,本次比赛定的主题是‘活着’,每个人对此的理解与感悟都不同。
比赛报名之前,恰逢我的亲人离世,那样的情绪加持下,才能让我渲染出如此贴合主题的作品,换作任何时候,以我的心性和人生阅历,恐怕难出上乘的作品。”
女孩静静讲完,宗南听得很认真,连茶碗停在嘴边都忘记饮一口。
助理稍显得诧异,其实这也正是宗先生在接收赞助方邀请前,得知比赛规则后,所提出过的质疑。
像这种主题固定的美术比赛,实则是对创作者灵感的严重束缚。
可以理解主办方是为了缩小范围而有利于评选,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无疑会错失许多潜力作品。
其实姜书杳说得对,她获奖了不一定代表是最优秀的,别人没获奖不一定代表着不如她。
很清醒的孩子,但偏偏走上了艺术这条感性的路,实在令人意外而又惊喜。
空气安静了一阵,宗南放下茶碗,偏头交代助理去拿一样东西。
等待期间,宗南提到她上次的那幅《黎明》,姜书杳没想到她这样一个小小的新生代,会被大师关注到其他作品。
很快,助理拿着一只卷筒过来,搁在两人面前的桌上。
宗南朝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走近些,“元忡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过你,说你们是因为一幅画而结识。”
姜书杳心里一震。
元忡?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现在只要一提起这个人,她就顿生警惕,浑身紧绷。
桌上的画卷徐徐展开,正是一年前陈列在卓立方的那幅匿名画臻·爱。
“这幅画是我的关门弟子所作,画上人是他的现任妻子。”宗南轻声叹气,转而问她:“你觉得如何?”
一年前元忡问她画上人怎么样。
现在宗南问的不知是人,还是作品。
她陷入沉默,看着画上赤脚站在海边的女人,眼眶止不住地泛红。
林臻是她的干妈,也是裴衍的母亲。
无论从前还是以后,姜书杳都把林臻当做亲人。
亲人离世,看到画上的侧影,难免让她想起过往的种种。
与一年前不同,此时姜书杳面对这样的一幅作品,她已经确认了画上人的身份,几乎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时干妈的彷徨与忧寂。
她没有办法再像上次那样评判,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认为可以从宗南的口中探寻到一些信息。
姜书杳静下心道:“我见证过周围很多人的爱情,有些热烈奔放,有些细水长流,还有些隐晦生涩。唯独无法体会到,这世间会有人把自己的挚爱,放在生命结束的尽头。”
宗南心神震荡。
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她:“这些是你从画里看出的?”
她不想说谎,但今天来本就怀揣着意图。
但很明显,她刚才凭着感觉胡诌的几句,已不着痕迹地引导着宗南想要跟她讲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姜书杳点点头:“我可能说的不对,还请宗先生赐教。”
宗南听她谦虚一语,连忙罢罢手。
这孩子小小年纪,对很多意象的领悟能力却已经超出惊人的高度。
实属难遇,甚至连他都自愧不如。
三年前,这幅画作诞生之际,宗南尚无法一眼参透作画人的心境。
元忡的父亲,是他毕生所收的唯一一位弟子。
几十年的沉淀,让这幅画的主人在西方画坛奠定了极具价值的一席之地,知命之年遇到自己的初恋挚爱,重组家庭,漫游世界,人生几近圆满。
可就是如此幸福的一个人,笔下的人和景,却虚幻到毫无半分人情血肉。
宗南不懂,他想不通。
直到两年后,大洋外突然传来元忡父亲逝世的噩耗,那时宗南才知道,原来他那弟子身患绝症数载,早已是强弩之末。
他瞒着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儿子,老师,甚至与他相濡以沫的爱人。
生命尽头,他用画笔将爱人定格在天堂与人间的路口,那片暗潮涌动的海面,宛若死神降临前的沉寂,带着催人心魄的黑暗力量,让生者的目光里再无生机。
第250章 告诫
那幅画取名为臻爱,遵从父亲的遗愿,元忡将其带回故土,亲手交给了宗南。
宗南一生遇人无数,元忡的父亲,却是他直到现在都无法看透的人。
命运就是如此,它既赋予你华丽的交响乐章,便又同时剥夺了你人性最柔软的一面。
有其父必有其子。
姜书杳想,元忡大概跟他父亲是一类人。
从宗南处出来,姜书杳没急着回酒店,而是独自漫步在艺术展馆的长廊里。
今天的信息量太大,大到她细思极恐。
根据宗南无意识的讲述,元忡的亲生母亲在五年前的一个秋天离世,死于抑郁症,自杀。
仔细回想,五年前的秋天,正好就是干妈与裴叔叔离婚后出国的第二个月。
时隔两年,干妈与元忡的父亲结婚并定居洛杉矶。
紧接着,干妈因心脏衰竭而接受治疗,期间元忡的父亲患病离世。
直到去年十月,同样是秋季,干妈在酒店自杀,根据法医鉴定,是服用大量安眠药所致……
安眠药。
姜书杳打开手机,在搜索框里输入抑郁症三个字,出现密密麻麻的信息。
细细浏览完,她已是浑身冰冷。
整整五年,把发生过的所有事按照时间轴点连在一起,在姜书杳的大脑中,慢慢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犯罪链。
元忡的母亲死于自杀,秋季。
干妈同样死于自杀,也是秋季。
天下哪有如此巧合的事,犹记得去年在首都与干妈吃的最后一顿饭。
当时元忡进来,干妈出于本能的恐惧绝不是一朝一夕所成。
姜书杳怔怔盯着面前一幅画,眼神却恍惚的毫无焦距。
她一度以为,元忡对裴衍实施报复,只是因为在赛场上破坏了他收购审计公司的计划。
可此时想来,也许对方的动机并不仅仅那么简单,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身在迷局,明明已经看到了光源位置,可无论怎样找,就是找不到出口。
那种感觉,让姜书杳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害怕。
比起那些看得清摸得着的恶人,元忡就像一条隐匿在佛祖座下的毒蛇。
他沐浴着慈悲的佛光,对世人展露出宽容与礼让。
然而骨子里,装得却尽是肮脏恶臭的毒液,被他盯上的目标,都将难逃噩运。
审计公司如此,包括干妈亦是如此。
这趟首都之行,足以令姜书杳兴奋好几天。
不仅是参赛作品获奖,得以见到宗南大师本人,还因为无意间的试探,使某件事有了重要性的进展。
年过七旬的宗师,丝毫不显老态,整个人精神烁矍,浑身散发着大家之气。
她进去时宗南正立在书桌前写字,是袁体行楷,与云中校门上的题字同属一派。
但姜书杳凑近后仔细看了看,又发现与袁体有些许的差别,比起袁若梅老先生笔锋的飘逸流畅,宗南行笔更多了一份浑厚的魄力。
她想到宗南此生和袁若梅交好,一位是书法界的泰斗,一位是画坛神话。
两人从年少相识,到古稀之年仍旧惺惺相惜,大概这就是现代版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
宗先生写字时不喜人打扰,助理之前未来得及嘱咐姜书杳,此时见女孩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欣赏,不作声也不发表言论,看得格外认真,便知道她是个识大体的。
一幅字将近半盏茶的工夫。
挥洒淋漓,气吞山河。
摘录的是《玉门关》里最后两阙。
宗南放下毛笔,顺手端起旁边的茶碗,轻轻刮了下茶盖,闲情的问女孩:“小丫头今年多大了?”
七十岁的老人,声音极富有底蕴。
平时一定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
姜书杳慢慢收回视线,转而对上宗南平和的目光,她回答:“二十。”
宗南听闻点了点头。
“双十年华能对画境有此番程度的理解,确实是天赋之才。”
喜欢画画的年轻人,倘若这辈子可以得到宗南大师亲口夸奖,真的是莫大殊荣。
姜书杳掩下心绪,轻声道:“谢谢宗先生,但对于这次作品能够获奖,完全是巧合。”
旁边助理忍不住侧目,多年来进入这间屋子的形形色色的后辈,难得有人以这样的口吻毫不迂回地质疑自己的作品。
并非那些人不够谦虚,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反驳宗先生的胆量。
短暂的沉默后,听到宗南淡淡一笑:“说说看。”
姜书杳定了定神。
“画是创作者由心而生,本次比赛定的主题是‘活着’,每个人对此的理解与感悟都不同。
比赛报名之前,恰逢我的亲人离世,那样的情绪加持下,才能让我渲染出如此贴合主题的作品,换作任何时候,以我的心性和人生阅历,恐怕难出上乘的作品。”
女孩静静讲完,宗南听得很认真,连茶碗停在嘴边都忘记饮一口。
助理稍显得诧异,其实这也正是宗先生在接收赞助方邀请前,得知比赛规则后,所提出过的质疑。
像这种主题固定的美术比赛,实则是对创作者灵感的严重束缚。
可以理解主办方是为了缩小范围而有利于评选,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无疑会错失许多潜力作品。
其实姜书杳说得对,她获奖了不一定代表是最优秀的,别人没获奖不一定代表着不如她。
很清醒的孩子,但偏偏走上了艺术这条感性的路,实在令人意外而又惊喜。
空气安静了一阵,宗南放下茶碗,偏头交代助理去拿一样东西。
等待期间,宗南提到她上次的那幅《黎明》,姜书杳没想到她这样一个小小的新生代,会被大师关注到其他作品。
很快,助理拿着一只卷筒过来,搁在两人面前的桌上。
宗南朝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走近些,“元忡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过你,说你们是因为一幅画而结识。”
姜书杳心里一震。
元忡?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现在只要一提起这个人,她就顿生警惕,浑身紧绷。
桌上的画卷徐徐展开,正是一年前陈列在卓立方的那幅匿名画臻·爱。
“这幅画是我的关门弟子所作,画上人是他的现任妻子。”宗南轻声叹气,转而问她:“你觉得如何?”
一年前元忡问她画上人怎么样。
现在宗南问的不知是人,还是作品。
她陷入沉默,看着画上赤脚站在海边的女人,眼眶止不住地泛红。
林臻是她的干妈,也是裴衍的母亲。
无论从前还是以后,姜书杳都把林臻当做亲人。
亲人离世,看到画上的侧影,难免让她想起过往的种种。
与一年前不同,此时姜书杳面对这样的一幅作品,她已经确认了画上人的身份,几乎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时干妈的彷徨与忧寂。
她没有办法再像上次那样评判,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认为可以从宗南的口中探寻到一些信息。
姜书杳静下心道:“我见证过周围很多人的爱情,有些热烈奔放,有些细水长流,还有些隐晦生涩。唯独无法体会到,这世间会有人把自己的挚爱,放在生命结束的尽头。”
宗南心神震荡。
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她:“这些是你从画里看出的?”
她不想说谎,但今天来本就怀揣着意图。
但很明显,她刚才凭着感觉胡诌的几句,已不着痕迹地引导着宗南想要跟她讲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姜书杳点点头:“我可能说的不对,还请宗先生赐教。”
宗南听她谦虚一语,连忙罢罢手。
这孩子小小年纪,对很多意象的领悟能力却已经超出惊人的高度。
实属难遇,甚至连他都自愧不如。
三年前,这幅画作诞生之际,宗南尚无法一眼参透作画人的心境。
元忡的父亲,是他毕生所收的唯一一位弟子。
几十年的沉淀,让这幅画的主人在西方画坛奠定了极具价值的一席之地,知命之年遇到自己的初恋挚爱,重组家庭,漫游世界,人生几近圆满。
可就是如此幸福的一个人,笔下的人和景,却虚幻到毫无半分人情血肉。
宗南不懂,他想不通。
直到两年后,大洋外突然传来元忡父亲逝世的噩耗,那时宗南才知道,原来他那弟子身患绝症数载,早已是强弩之末。
他瞒着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儿子,老师,甚至与他相濡以沫的爱人。
生命尽头,他用画笔将爱人定格在天堂与人间的路口,那片暗潮涌动的海面,宛若死神降临前的沉寂,带着催人心魄的黑暗力量,让生者的目光里再无生机。
第250章 告诫
那幅画取名为臻爱,遵从父亲的遗愿,元忡将其带回故土,亲手交给了宗南。
宗南一生遇人无数,元忡的父亲,却是他直到现在都无法看透的人。
命运就是如此,它既赋予你华丽的交响乐章,便又同时剥夺了你人性最柔软的一面。
有其父必有其子。
姜书杳想,元忡大概跟他父亲是一类人。
从宗南处出来,姜书杳没急着回酒店,而是独自漫步在艺术展馆的长廊里。
今天的信息量太大,大到她细思极恐。
根据宗南无意识的讲述,元忡的亲生母亲在五年前的一个秋天离世,死于抑郁症,自杀。
仔细回想,五年前的秋天,正好就是干妈与裴叔叔离婚后出国的第二个月。
时隔两年,干妈与元忡的父亲结婚并定居洛杉矶。
紧接着,干妈因心脏衰竭而接受治疗,期间元忡的父亲患病离世。
直到去年十月,同样是秋季,干妈在酒店自杀,根据法医鉴定,是服用大量安眠药所致……
安眠药。
姜书杳打开手机,在搜索框里输入抑郁症三个字,出现密密麻麻的信息。
细细浏览完,她已是浑身冰冷。
整整五年,把发生过的所有事按照时间轴点连在一起,在姜书杳的大脑中,慢慢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犯罪链。
元忡的母亲死于自杀,秋季。
干妈同样死于自杀,也是秋季。
天下哪有如此巧合的事,犹记得去年在首都与干妈吃的最后一顿饭。
当时元忡进来,干妈出于本能的恐惧绝不是一朝一夕所成。
姜书杳怔怔盯着面前一幅画,眼神却恍惚的毫无焦距。
她一度以为,元忡对裴衍实施报复,只是因为在赛场上破坏了他收购审计公司的计划。
可此时想来,也许对方的动机并不仅仅那么简单,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身在迷局,明明已经看到了光源位置,可无论怎样找,就是找不到出口。
那种感觉,让姜书杳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害怕。
比起那些看得清摸得着的恶人,元忡就像一条隐匿在佛祖座下的毒蛇。
他沐浴着慈悲的佛光,对世人展露出宽容与礼让。
然而骨子里,装得却尽是肮脏恶臭的毒液,被他盯上的目标,都将难逃噩运。
审计公司如此,包括干妈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