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搭档:“那是因为在你并不了解梦的情况下,受到把梦过于夸大的影视和文艺作品影响罢了。”
来访者:“关于梦的小说我看得不多,所以不清楚,至于影视……的确有些电影对梦的描述我不是很喜欢……”
搭档:“嗯,我也不喜欢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梦境,那些编剧们在对梦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肆意把梦搞得无比神奇。”
来访者:“话是这么说,……虽然我不喜欢那些夸张的描述,但是你必须承认梦很神奇,不是吗?例如梦境对于时间的无视。”
搭档一脸困惑:“我没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来访者:“是这样,你看,有时候明明睡了几分钟,但是为什么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呢?梦完全无视时间的长短,难道这不是梦境的神奇之处吗?”
搭档叹了口气,转向我:“还是你来告诉他吧。”
我点了点头:“梦中的景象都来自于你的记忆。也就是说,梦中你所经历的场景和事物,不过是对现实记忆的提取及再加工——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间和空间——那些场景和事件实际上就是潜意识从记忆中抽取出场景和片段组成的,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如同你打开电脑里存储的视频不需要漫长的缓冲……”
搭档接过话茬:“所以我说,我不喜欢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梦。尤其是你刚说过的‘梦对时间的无视’这点,每次看到对此故弄玄虚的电影,我都会忍不住想笑。”
来访者:“虽然打开储存在电脑里的视频不需要时间,但是看那些视频需要花时间啊,这个怎么解释?”
我:“你定位错误——我所指的电脑就是你。”
来访者:“哦……原来是这样……但我还是有疑问。”
我:“例如?”
来访者:“你刚才说梦中的场景来自于对现实场景的记忆,这我承认自己没想过,而且你说得很对,但是梦中所发生的事情呢?也全部来自于记忆吗?有些事情我并没经历过啊?例如那种恐怖电影似的梦?虽然你可以说那是从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或小说中来的,但是在梦中我会有自己的判断,对不对?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不对?那不是记忆中来的吧?需要时间吧?这怎么解释?”
我:“还是打个比方吧。假如你在驾驶汽车时,遇到红灯或路面状况时,你会思考很久吗?不是吧?你会很快做出判断,对不对?”
来访者:“你说的是本能。”
搭档:“那不是本能,那是你后天受到训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实际上你在梦里所有的行为和想法,就如同驾车在路上:事件和场景是以流动形式呈现给你的,你在梦中的反应也只是根据经验对此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条件反射罢了,这并不需要多长时间,1秒?甚至更短。”
来访者仔细想了好一阵儿:“哦……我明白你们说的了……所以催眠师才会通过催眠来进入到别人的梦里去截取那些记忆,对吧?”
我:“不完全对,催眠和睡觉是两回事儿,但催眠的确是在模仿做梦的状态。”
来访者:“咦?催眠不是让人睡着?”
我:“呃……不是……”
来访者:“那为什么叫作催‘眠’?”
搭档:“河马并不是马,鳄鱼也不是鱼。”
来访者:“……好吧,我一直以为催眠就是让人做梦,然后趁着对方做梦的时候去问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呢……”
搭档边笑边看我。
我:“催眠是通过某种手段让被催眠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样就能获取被催眠者潜意识中的一些想法或者某些记忆。”
来访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是怎么回事儿?”
搭档:“他指的是主控权。被催眠者在进入到催眠状态后,会接受催眠师的引导——其实这就是交出意识的控制权。”
来访者:“被催眠的时候,不具备思考能力?”
我:“不,丧失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部分防范能力。”
来访者:“就是别人说什么自己答什么,对吧?”
我:“差不多是这样。”
来访者:“那这个回答是经过思考的吗?”
我:“嗯……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条件反射。这样你就能理解了吧?”
来访者:“我懂了,条件反射是最直接的,没有任何防范……那你刚才说催眠是模仿做梦,是不是指刚才你们说的那个?面对记忆流的直接反应?”
搭档:“实际上更深层一些,通过催眠所面对的实际上是被催眠者的潜意识部分。”
来访者:“关于潜意识的问题我回去再查。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潜意识不会被意识到吗?另一个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搭档:“对,当然不会被意识到,所以被称之为‘潜意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被潜意识所影响着。”
来访者:“那本能呢?本能不能操控我们的行为吗?”
搭档:“本能是原始出发点。比方说你饿了,会去找食物,但是你的潜意识则在你寻找食物种类时加上了一些特征。假如你潜意识中有节食的倾向,那么你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更偏向于低热量、低脂肪。若是你对某种能够成为食物的动植物有特殊的经验,比方说你小时候被猪追过,这个记忆在你心理上留下阴影,那么你在选择食物上有可能更偏爱猪肉,这是因为报复心理,或者很排斥猪肉,这又是因为泛规避危险心理联想。因此,你的行为动机就变得极为复杂,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很简单:你饥饿时喜欢首选猪肉或者完全不选择猪肉。”
来访者笑了:“你小时候才被猪追过呢!不过,我听懂你的意思了,细想的话的确是这样。”
我:“所以说,催眠师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中的信息,其实目的就是解释行为。刚才他说过了,行为的表象简单化掩盖住太多太多行为动机了。”
来访者:“真有意思啊!这些是我原来完全没想过的问题……对了,还有,你刚才说催眠是在模仿梦境,也就是说梦境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喽?”
我:“嗯,根据目前的观察和认知来看,是这样的。”
来访者:“那这么说吧,实际上,潜意识是趁着睡眠时期意识停滞才会主导梦的,对吗?但是有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怎么解释?”
我:“睡眠时期的意识不是停滞的,而是浅淡、低频率、低范围的活动,所以在有些时候你会有那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体会。”
来访者:“催眠的时候呢?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就是被催眠者的意识跟催眠师争夺控制权?”
我:“会,还很常见。”
来访者:“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
我:“不信任的情况下。实际上,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心理暗示和催眠一样,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很容易失败。”
来访者:“有例外吗?”
我:“有。”
来访者显得有些惊讶:“难道真的有轻轻松松就可以给人催眠的?”
搭档:“并不轻松,那种快速催眠也要精心挑选被催眠对象的,例如意志薄弱的人或者在某人意志薄弱的时候。”
我补充了一句:“还有群体催眠。”
来访者:“同时对很多人催眠反而容易?”
我:“相对容易一些。有个说法可能你听说过: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
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
我:“人在群体中的时候防范会降低很多。群体催眠看似并非具有个体针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平时那些不易被催眠的人反而会受到身边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的影响而被催眠。”
来访者:“听上去好像洗脑……”
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情绪的感染和扩散起了很大作用。”
来访者:“以后我得留意一下这种活动。”
我:“观察?”
来访者:“嗯……我想观察一下……对了还有,既然做梦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你也说了,催眠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做梦,那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像催眠那样去问问题呢?”
我:“可以是可以,但是由于对方的催眠状态不是你引导的,所以你的问题很可能把对方的意识唤醒。”
来访者:“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可以趁着对方睡觉时随便问呢。”
搭档:“某些时候可以,但是成功率偏低。”
来访者:“说到现在,似乎所有问题都集中在潜意识上了,对吧?如果说做梦本身是潜意识的释放,我可不可以这么说:其实做梦的时候才会触及到自己的……自己的……内心?灵魂?自我?你们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吗?”
搭档点了点头:“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可以这么说。”
来访者:“也就是说,梦极其重要,对吗?”
我:“引用拉康的一个观点吧:拉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源头,我们所有的感受、判断、分析和选择都源于潜意识。所以,既然梦是潜意识的释放,那么我们所说的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用虚幻去解析真实呢?”
来访者:“我的天……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搭档:“你把她吓到了。”
来访者似笑非笑地看着搭档:“还好……当初听说你从事这个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很无聊的职业呢,没想到你们的工作这么有意思,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搭档:“我们不招人。”
来访者叹了口气:“还是那么滴水不漏。”说完转向我,“谢谢你,今天真的了解到不少东西。”
我回报一个微笑:“客气。”
来访者:“时间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吃饭吧?我埋单。”
搭档:“终于说到正题了。”他转向我,“走吧。”
我点了点头,起身去拿外套。
07 衣柜里的朋友(上篇)
挂了电话后,我就开始走神儿,以至于不知道搭档什么时候从书房溜出来,坐到催眠用的大沙发上好奇地看着我。
搭档:“你……怎么了?”
我茫然地抬起头看着他:“什么?”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你从刚才接完电话后就走神儿,失恋了还是找到你亲生父母了?”
我完全回过神:“什么亲生……你才不是亲生的呢。刚才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了件奇怪的事儿。”
搭档:“有多奇怪?”
我想了想,反问他:“你相信鬼吗?”
搭档:“你是指和爱情一样的那个东西?”
我:“和爱情一样?你在说什么?”
搭档:“大多数人都信,但是谁也没亲眼见过。”
我叹了口气:“我没开玩笑,你相信有鬼魂的存在吗?”
搭档略微停了一下:“相信。”
他的答案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我以为你不会信……”
搭档:“干吗不信?用鬼来解释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会方便得多,而且这种神秘感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否则这个世界多无聊。你刚才接电话就是听了这么个事儿?”
我点点头。
搭档露出好奇的表情:“打算说吗?”
我:“嗯……是这样。刚打电话的那个朋友说到他远房亲戚家里的问题。那两口子有个儿子,原本挺聪明的,后来大约从13岁起,就能看到自己衣柜里有个女人。那女人穿一件白色的长裙,类似睡袍那种,长发。”
搭档:“嗯……标准女鬼形象。”
来访者:“关于梦的小说我看得不多,所以不清楚,至于影视……的确有些电影对梦的描述我不是很喜欢……”
搭档:“嗯,我也不喜欢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梦境,那些编剧们在对梦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肆意把梦搞得无比神奇。”
来访者:“话是这么说,……虽然我不喜欢那些夸张的描述,但是你必须承认梦很神奇,不是吗?例如梦境对于时间的无视。”
搭档一脸困惑:“我没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来访者:“是这样,你看,有时候明明睡了几分钟,但是为什么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呢?梦完全无视时间的长短,难道这不是梦境的神奇之处吗?”
搭档叹了口气,转向我:“还是你来告诉他吧。”
我点了点头:“梦中的景象都来自于你的记忆。也就是说,梦中你所经历的场景和事物,不过是对现实记忆的提取及再加工——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间和空间——那些场景和事件实际上就是潜意识从记忆中抽取出场景和片段组成的,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如同你打开电脑里存储的视频不需要漫长的缓冲……”
搭档接过话茬:“所以我说,我不喜欢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梦。尤其是你刚说过的‘梦对时间的无视’这点,每次看到对此故弄玄虚的电影,我都会忍不住想笑。”
来访者:“虽然打开储存在电脑里的视频不需要时间,但是看那些视频需要花时间啊,这个怎么解释?”
我:“你定位错误——我所指的电脑就是你。”
来访者:“哦……原来是这样……但我还是有疑问。”
我:“例如?”
来访者:“你刚才说梦中的场景来自于对现实场景的记忆,这我承认自己没想过,而且你说得很对,但是梦中所发生的事情呢?也全部来自于记忆吗?有些事情我并没经历过啊?例如那种恐怖电影似的梦?虽然你可以说那是从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或小说中来的,但是在梦中我会有自己的判断,对不对?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不对?那不是记忆中来的吧?需要时间吧?这怎么解释?”
我:“还是打个比方吧。假如你在驾驶汽车时,遇到红灯或路面状况时,你会思考很久吗?不是吧?你会很快做出判断,对不对?”
来访者:“你说的是本能。”
搭档:“那不是本能,那是你后天受到训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实际上你在梦里所有的行为和想法,就如同驾车在路上:事件和场景是以流动形式呈现给你的,你在梦中的反应也只是根据经验对此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条件反射罢了,这并不需要多长时间,1秒?甚至更短。”
来访者仔细想了好一阵儿:“哦……我明白你们说的了……所以催眠师才会通过催眠来进入到别人的梦里去截取那些记忆,对吧?”
我:“不完全对,催眠和睡觉是两回事儿,但催眠的确是在模仿做梦的状态。”
来访者:“咦?催眠不是让人睡着?”
我:“呃……不是……”
来访者:“那为什么叫作催‘眠’?”
搭档:“河马并不是马,鳄鱼也不是鱼。”
来访者:“……好吧,我一直以为催眠就是让人做梦,然后趁着对方做梦的时候去问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呢……”
搭档边笑边看我。
我:“催眠是通过某种手段让被催眠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样就能获取被催眠者潜意识中的一些想法或者某些记忆。”
来访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是怎么回事儿?”
搭档:“他指的是主控权。被催眠者在进入到催眠状态后,会接受催眠师的引导——其实这就是交出意识的控制权。”
来访者:“被催眠的时候,不具备思考能力?”
我:“不,丧失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部分防范能力。”
来访者:“就是别人说什么自己答什么,对吧?”
我:“差不多是这样。”
来访者:“那这个回答是经过思考的吗?”
我:“嗯……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条件反射。这样你就能理解了吧?”
来访者:“我懂了,条件反射是最直接的,没有任何防范……那你刚才说催眠是模仿做梦,是不是指刚才你们说的那个?面对记忆流的直接反应?”
搭档:“实际上更深层一些,通过催眠所面对的实际上是被催眠者的潜意识部分。”
来访者:“关于潜意识的问题我回去再查。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潜意识不会被意识到吗?另一个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搭档:“对,当然不会被意识到,所以被称之为‘潜意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被潜意识所影响着。”
来访者:“那本能呢?本能不能操控我们的行为吗?”
搭档:“本能是原始出发点。比方说你饿了,会去找食物,但是你的潜意识则在你寻找食物种类时加上了一些特征。假如你潜意识中有节食的倾向,那么你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更偏向于低热量、低脂肪。若是你对某种能够成为食物的动植物有特殊的经验,比方说你小时候被猪追过,这个记忆在你心理上留下阴影,那么你在选择食物上有可能更偏爱猪肉,这是因为报复心理,或者很排斥猪肉,这又是因为泛规避危险心理联想。因此,你的行为动机就变得极为复杂,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很简单:你饥饿时喜欢首选猪肉或者完全不选择猪肉。”
来访者笑了:“你小时候才被猪追过呢!不过,我听懂你的意思了,细想的话的确是这样。”
我:“所以说,催眠师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中的信息,其实目的就是解释行为。刚才他说过了,行为的表象简单化掩盖住太多太多行为动机了。”
来访者:“真有意思啊!这些是我原来完全没想过的问题……对了,还有,你刚才说催眠是在模仿梦境,也就是说梦境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喽?”
我:“嗯,根据目前的观察和认知来看,是这样的。”
来访者:“那这么说吧,实际上,潜意识是趁着睡眠时期意识停滞才会主导梦的,对吗?但是有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怎么解释?”
我:“睡眠时期的意识不是停滞的,而是浅淡、低频率、低范围的活动,所以在有些时候你会有那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体会。”
来访者:“催眠的时候呢?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就是被催眠者的意识跟催眠师争夺控制权?”
我:“会,还很常见。”
来访者:“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
我:“不信任的情况下。实际上,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心理暗示和催眠一样,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很容易失败。”
来访者:“有例外吗?”
我:“有。”
来访者显得有些惊讶:“难道真的有轻轻松松就可以给人催眠的?”
搭档:“并不轻松,那种快速催眠也要精心挑选被催眠对象的,例如意志薄弱的人或者在某人意志薄弱的时候。”
我补充了一句:“还有群体催眠。”
来访者:“同时对很多人催眠反而容易?”
我:“相对容易一些。有个说法可能你听说过: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
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
我:“人在群体中的时候防范会降低很多。群体催眠看似并非具有个体针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平时那些不易被催眠的人反而会受到身边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的影响而被催眠。”
来访者:“听上去好像洗脑……”
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情绪的感染和扩散起了很大作用。”
来访者:“以后我得留意一下这种活动。”
我:“观察?”
来访者:“嗯……我想观察一下……对了还有,既然做梦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你也说了,催眠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做梦,那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像催眠那样去问问题呢?”
我:“可以是可以,但是由于对方的催眠状态不是你引导的,所以你的问题很可能把对方的意识唤醒。”
来访者:“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可以趁着对方睡觉时随便问呢。”
搭档:“某些时候可以,但是成功率偏低。”
来访者:“说到现在,似乎所有问题都集中在潜意识上了,对吧?如果说做梦本身是潜意识的释放,我可不可以这么说:其实做梦的时候才会触及到自己的……自己的……内心?灵魂?自我?你们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吗?”
搭档点了点头:“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可以这么说。”
来访者:“也就是说,梦极其重要,对吗?”
我:“引用拉康的一个观点吧:拉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源头,我们所有的感受、判断、分析和选择都源于潜意识。所以,既然梦是潜意识的释放,那么我们所说的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用虚幻去解析真实呢?”
来访者:“我的天……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搭档:“你把她吓到了。”
来访者似笑非笑地看着搭档:“还好……当初听说你从事这个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很无聊的职业呢,没想到你们的工作这么有意思,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搭档:“我们不招人。”
来访者叹了口气:“还是那么滴水不漏。”说完转向我,“谢谢你,今天真的了解到不少东西。”
我回报一个微笑:“客气。”
来访者:“时间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吃饭吧?我埋单。”
搭档:“终于说到正题了。”他转向我,“走吧。”
我点了点头,起身去拿外套。
07 衣柜里的朋友(上篇)
挂了电话后,我就开始走神儿,以至于不知道搭档什么时候从书房溜出来,坐到催眠用的大沙发上好奇地看着我。
搭档:“你……怎么了?”
我茫然地抬起头看着他:“什么?”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你从刚才接完电话后就走神儿,失恋了还是找到你亲生父母了?”
我完全回过神:“什么亲生……你才不是亲生的呢。刚才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了件奇怪的事儿。”
搭档:“有多奇怪?”
我想了想,反问他:“你相信鬼吗?”
搭档:“你是指和爱情一样的那个东西?”
我:“和爱情一样?你在说什么?”
搭档:“大多数人都信,但是谁也没亲眼见过。”
我叹了口气:“我没开玩笑,你相信有鬼魂的存在吗?”
搭档略微停了一下:“相信。”
他的答案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我以为你不会信……”
搭档:“干吗不信?用鬼来解释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会方便得多,而且这种神秘感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否则这个世界多无聊。你刚才接电话就是听了这么个事儿?”
我点点头。
搭档露出好奇的表情:“打算说吗?”
我:“嗯……是这样。刚打电话的那个朋友说到他远房亲戚家里的问题。那两口子有个儿子,原本挺聪明的,后来大约从13岁起,就能看到自己衣柜里有个女人。那女人穿一件白色的长裙,类似睡袍那种,长发。”
搭档:“嗯……标准女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