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
本文内容由【天煞孤星】整理,海棠书屋网()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盛唐风流》全集[精校版]
作者:凤鸣岐山
第一部潜龙在渊
第一章生与死的交响乐
大唐中宗景龙四年夏,天热无雨,关中、河南等地旱情初显,各州县告急文书如雪片般涌入内廷,中宗大急之下,累日处理文书,数日不离神龙殿,惫顿已极,时值酷暑,将近午时,天热难耐,然,帝虽汗流浃背,却兀自伏案速书不已,几近忘我,那副苍老而又憔悴的样子令人不忍目睹,这不,早已在殿中侍立了多时的内侍监高邈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心疼地瞄了中宗一眼,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低声提点了一句道:“陛下,时已近午,您该用膳了。”
“哦。”
白发苍苍的中宗李显听得响动,有些茫然地抬起了头来,露出了张憔悴到了极点的面孔,双目无神地看了高邈一眼,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伸手揉了揉额角的太阳穴,嘴角嚅动了几下,刚想说些甚子之际,眼角的余光却瞅见了一名手持托盘的宫女正从殿外款款走来,便即停住了口,只是用探询的眼光看了过去。
“陛下,皇后娘娘说您国事操劳,特意亲手蒸了饼,请陛下品尝。”宫女婷婷袅袅地走到了龙案前,款款地福了福,将手中的托盘高高地举过了头顶,脆生生地禀报道。
“好,甚好,皇后有心了,递上来,朕这便好生品尝一二。”
中宗素来喜欢食饼,加之此际腹中空空,这一见托盘中的饼蒸得白嫩,自是食欲大动,兴奋地一击掌,招手便令那宫女将托盘呈上,很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张白嫩嫩的蒸饼,蘸了下小碟子里的蜂蜜便往口中送去,一边咀嚼着,一边含含糊糊地叫着好。
或许是因饿急了之故,中宗的吃相着实大失帝王之体面,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令一众侍候在殿中的宦官们都不禁抿嘴偷笑了起来。
“陛下,您慢用,奴婢告退。”
送饼来的宫女见中宗已吃将开来,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精光,内里有着几分的激动,几分的慌乱,还有着几分的不安,紧赶着低头福了福,语带一丝颤音地禀报了一声。
“唔,唔。”
中宗正吃得开心,自是无心去管那宫女的去留,挥了下手,含含糊糊地吭了一声,示意那宫女自便,他自己却头也不抬地大啃大嚼个不停。
“唉呀,疼死朕了……”
送饼来的宫女刚走不久,正吃得开心无比的中宗突觉肚中一阵绞疼袭来,大叫了一声,人已滚倒在了龙榻之上,口鼻中不断有污血狂涌而出。
“陛下,陛下!来人,快来人!”
内侍监高邈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呆立了好一阵子,这才狂呼了起来,满殿宦官宫女们顿时就此乱成了一团……
史记:景龙四年六月初四(公元七一零年七月三日),唐中宗李显被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时年五十有五。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三日,西安某五星级大酒店一间豪华包厢内,一场盛宴刚刚开始,十数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围坐四周,一个个气场都不小,令人一看便可知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员,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些中人,哪怕最差的也是副处级官员,随便拿一个出去,都是跺一跺脚,西安城立马就得打颤不已的人物,然则一众官员们看向高坐在主位上的那名年不过三旬出头的年青人时,眼神里都不由自主地透着几分的敬畏,很显然,这个年轻人的来头绝对小不了,诚然如是,这年轻人正是西安新任副市长李盛。
副市长尚算不得高官,尤其是刚上任的、还没能挂上市委常委这么个衔头的副市长,在西安这么个大市里确实没啥了不得的,然则,考虑到李盛那刚满三十的年纪,那意味可就完全不同了,没有谁敢忽视李盛的前景之远大,也没有谁敢轻易得罪了这么位新贵,恭谦与奉承便成了一众官员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感受着同桌官员们的敬畏目光,李盛脸色虽平静依旧,可内心里却还是不免有些子得意,当然,他有着十足的得意之理由——十年,自打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至今,仅仅不过十年而已,就在绝大多数的同窗们还在为了能拥有一套蜗居而奋斗不休之时,李盛已然迈上了副市长的宝座,风光自是毋庸置疑之事,然则这其中的辛酸与凶险却又有何人能知,好在一切总算是都熬过来了不是吗,如今虽不能说是功成名就,前途似锦却已是不争的事实,李盛自然可以好生得意上一番的,不过么,这等得意自不可能当着一众下属们的面表露出来,故此,面对着一众官员们的阿谀与奉承,李盛只是随和地浅笑着,却并不急着发表甚高见。
话可以不多说,可酒却不能不喝,不单要喝,还得喝个尽兴,喝个不醉无归,李盛本就是好酒量,心情一爽,喝起酒来,那可就真是爽快无比,无论谁来敬酒,一律是杯到酒干,如此这般一喝了开去,那可就是天昏地暗,从正午一直喝到了黄昏,硬生生将“酒精考验”的下属们喝倒了一大半,喝着,喝着,李盛突觉得一阵头脑发昏,身体不由自主地晃荡了起来,一阵无力感袭来,正端着的酒杯就此脱手落了地,紧接着,整个人身子一歪,在一片惊呼声中,软塌塌地滑落到地上……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四日,《西安日报》发表讣告:我市副市长李盛同志于办理公务中突发心肌梗塞,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今日凌晨逝世……李市长因公牺牲,乃我党、我市的重大损失,经市委研究决定,授予李盛同志烈士称号,遗体告别仪式将于……
麟德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六六五年一月三日)辰时,天已大亮,肆虐了一夜的北风总算是停了,可雪却依旧下得很大,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地落着,将一切都染成了苍茫的白,唯有墙角的几株腊梅却不肯在这等大雪下低头,顽强地从挂满了枝头的积雪中绽放出一树淡黄色的花朵,那淡雅的幽香在院子中悄然弥漫,硬是为枯寂的院子平添了几分的生机,自然也就成了庭院中唯一的亮点,煞是引人注目,这不,一名身穿紫色王服的少年正依在窗前,目不转睛地看着院子中的那几株腊梅,不动的身形宛若木雕泥塑一般。
“殿下,时辰已到,您该进宫了。”
就在王服少年发愣之际,一名小宦官匆匆从室外行了进来,轻手轻脚地行到了少年的身后,躬着身子,小声地提醒了一句。
小宦官的声音并不大,可那王服少年却有如被雷亟了一般,瘦弱的身子猛地一颤,僵硬无比地扭回了身来,一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那名小宦官,脸上的神情怪异至极。
“殿下,您这是……”
小宦官显然被吓得不轻,颠颠地退了两小步,疑惑万分地打量了一下少年王者,呐呐地说了半截子话。
“殿下?殿下……”少年王者迷离地念叨着,脸上的神情迷茫至极,就宛若中了邪一般。
“殿,殿下,该,该进宫了,您看这……”
一见少年王者神情不对劲,小宦官不禁有些个慌了神,有心去喊人来,却又担心少年王者见怪,无奈之下,只好强咽了口唾沫,嘶嘶艾艾地提醒道。
“你,你是高邈?”少年王者发了好一阵子的愣,紧接着像是突然一个大步窜到了小宦官的身前,一把拽住小宦官的胳膊,语带颤音地追问道。
“是,是啊,奴婢,奴婢……”
小宦官高邈压根儿就闹不明白眼前这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吃惊万分地瞪大了眼,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少年王者“噌,噌,噌”地连退了三大步,抱着头,面色惨淡地呢喃了起来,一幕幕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在眼前闪过,少年王者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眼下的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周王李显,只是记忆里却有着“因公牺牲”的李盛所有的记忆,同时还有着那位被自家皇后与女儿同谋毒杀的中宗之记忆,三种前生今世的记忆缠杂在一起,彼此交错,难分难辨,如幻如梦,生生令少年李显头大如斗,面色惨淡难明。
“殿下稍候,奴婢这就去传太医前来。”
小宦官高邈见情形不对,自是呆不住了,慌乱地躬了下身子,便要向室外窜去。
“站住!”
一听高邈要去请太医,李显的身子猛然一抖,面色阴沉地一瞪眼,断喝了一声。
“殿下,您,您,您……”
李显生性柔弱,素性胆小,可这一声断喝里却有着股不容违逆的霸气在,登时便将高邈给镇住了,手足无措地看着李显,一时间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
“孤这就进宫去!”
李显并没有去管高邈究竟在说些甚子,木讷地站在了原地,面色变幻了良久之后,长出了口大气,缓缓地摇了摇头,丢下句话,一拂大袖子,头也不回地向室外行了去,高邈见状,心中虽疑,却不敢多问,忙不迭地小跑着跟了上去……
第二章生死两重天(上)
雪渐渐地小了些,可风却大了起来,呜咽地刮着,带着透骨的寒意,纵使有着车厢的阻隔,李显依旧觉得冷得慌,哪怕车厢里的炭盆子燃得正旺,却也无法减轻这等寒意,只因这寒更多的是从心底里涌将出来的,挡无可挡,避无可避,极度深寒之下,李显瘦弱的身躯竟抖得如同筛糠一般。
三段不同的人生有着三种不同的性格——少年李显的柔弱、老年李显的谨慎与沧桑、青年市长李盛的外圆内刚,这已可说是三种不一样的灵魂全都揉合在了一起,其中的冲突与纠缠自是无可避免之事,迷茫与混沌便成了李显此际的最佳心情写照,时空转换的巨大落差更是令李显十二万分的不适应,剧烈的心理冲突之下,李显已然有些个分不清何为现实,何为梦幻,整个大脑已乱成了一团的麻。
“殿下,殿下。”
就在李显思绪纠结得行将崩溃之际,几声轻唤从车帘子外传了进来,生生将李显从走火入魔的边缘拉了回来。
“啊。”
李显茫然地抬起了头来,胡乱地应了一声,而后才猛然发现行走着的马车不知何时已停了下来,李显不安地扭动了几下身躯,咬着牙抬起了手,轻轻掀开车帘子的一角,向外头看了去,入眼便是小宦官高邈那张满是紧张与不安的脸庞。
“殿下,您……,啊,殿下,承天门到了,殿下,您看……”
高邈见李显总算是露了面,心先是一松,可再一看李显的脸色苍白得吓人,立马又是一紧,却又不敢问个究竟,可着劲地咽了口唾沫,小声地出言提醒道。
到了?哦,是到了!李显愣了愣,终于想起了自个儿此行的目的何在,嘴角抽了抽,似有欲言,可到了底儿还是没说出口来,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躬身掀开了车帘子,一哈腰从车厢里探出了身来,守候在一旁的高邈见状,忙抢上前去,小心地扶持着李显的胳膊,极尽乖巧地侍候着李显下了马车。
承天门依旧是那座承天门,高大巍峨,哪怕是大雪皑皑,也无法掩盖住其气派万千的雄伟之姿,无论何人,只消到了此地,都不免为之所慑,可落到了李显的眼中,却有了别样的意味,不是顶礼膜拜的冲动,也不是朝圣般的虔诚,而是一种难以言述的滋味,内里有着一分的熟悉与亲切,两分的疏失与迷茫,可更多的则是恐惧!
恐惧,没错,正是恐惧,不折不扣的恐惧,不单是因着眼下的迷茫,更多的则是因对将来的疑惑与担忧,那一幕幕的“往事”再次狂乱地涌上了心头,生生令李显单薄的小身子不由自主地哆嗦了起来,一张小脸瞬间变得惨白如雪。
“殿下,殿下。”
小宦官高邈年不过十三,七岁净身入宫,旋即便被指派到了周王府,负责服侍周王李显,至今已有六年之久,算是与李显一道长大的伴当,对李显的性情自是熟悉得很,可以说李显随便一个小动作或是眼神,高邈便能毫无例外地猜透李显心中所思所想,然则往日里百试百灵的经验到了今日却失了准——从一大早到现在,李显所有的举动全都完全超出了高邈的把握,这种种的意外令高邈心里头充满了疑虑与担忧,只是身为伴当,高邈素来谨守本分,并不敢有所表露,此际见李显木楞楞地盯着承天门看个没完没了,丝毫没有动身进宫的意思,生恐误事的高邈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凑上前去,低低地唤了两声。
“嗯?哦,好,进宫,进宫。”
听到了高邈的提醒,李显总算是从茫然中回过了神来,木然地扫了高邈一眼,有些个心不在焉地吭哧了几声,抬脚便向承天门行了过去,验过了号牌,一路无语地行过太极殿,转过两仪殿,进了内廷,沿宫中大道走到了懿德殿前,这才猛然顿住了脚,动作之猛,险险些令措不及防的高邈一头撞上李显的后背。
“殿下,皇后娘娘今日临产,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已在了,殿下您看……”
高邈努力地煞住了脚,身子摇晃了几下,好不容易总算是保持住了身体的平衡,这一见李显居然再次发起了呆,不由地便苦笑了起来,紧赶着出言解说道。
临产?是喽,今日是太平那个小丫头出生的日子,嘿,太平,太平,何来的太平?李显脑海里一丝灵光乍现,已从一片混沌中想起了即将发生的事情,嘴角一勾,露出了丝苦涩的笑容,可也没说些甚子,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整了整身上的衣衫,大步向殿中走去……
懿德殿,自开唐以来便是皇后的寝宫,大唐几代皇后都居于此处,武媚娘自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十一月初一封后之后,便已入住此殿,历时已近十年,然则因着其阴谋害死王皇后与萧淑妃而生忌讳之故,武媚娘甚少呆在长安太极宫中,而是怂恿高宗李治长居洛阳,大体上每年总有九个多月住洛阳,也就是到了清明祭祖之时,方才回长安稍住,此番之所以提前回京,概因武媚娘有孕在身,恐于途不便,这才于今岁六月便回转京师待产,此时,武后临盆在即,殿中一片繁忙,无数宫女宦官进进出出,显得纷乱不已。
李显一路行去,沿途不断有宫女宦官躬身请安不迭,只是李显此际正值心思纷杂,压根儿就无心去多加理会,自顾自地走进了大殿之中,隔着老远便瞅见一身明皇袍服的高宗李治正搓着手在前殿与后殿的交界处团团乱转着,满脸子的焦躁之色,而太子李弘则靠坐在一张软榻上,其边上那昂然而立的英挺少年正是潞王李贤,在李贤下首站着名乳母,其怀中抱着个年方三岁的孩童,这孩童便是殷王李旭轮,也即是后世有名的无为皇帝睿宗李旦。
“儿臣见过父皇。”
此际的李显虽是满腹的心思,可却不敢有所表露,更不敢有所失仪,一行进大殿,立马疾步抢到高宗李治身前,一躬到底,高声见礼道。
“啊,是显儿来了,免了,免了。”高宗正焦躁地原地转着圈呢,可一见李显到了,脸上立马露出了和蔼的笑容,亲切地招了招手,将李显叫到了身旁,看了看李显苍白的面孔,很有些子心疼地说道:“显儿可是身子不舒服么?怎地脸色如此难看,啧,这天寒地冻的,总该好生保暖才是,莫要等真病了再医,那便晚了。”
“父皇教训得是,孩儿并无大碍,兴许是受了点寒,歇息下便好。”
望着自家父亲那和蔼可亲的脸庞,李显心头立马涌上了股浓浓的亲情,眼圈不由自主地便是一红,险险些就此落下泪来,忙掩饰地低下了头,强作镇定地回答了一句,只是话里的颤音却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激动。
“受了寒?那可轻忽不得,来人,去,传碗姜汤来。”李治一听李显受了寒,立马就有些急了,忙不迭地呼了一声,自有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领命前去御膳房传姜汤不提。
“儿臣……儿臣多谢父皇隆恩。”
耳听着李治温和的话语,李显强忍着的泪水不由地便淌了出来,哽咽不已地感恩着——尽管李显如今尚无法定位自个儿的身份与状态,可与李治间的父子关系却是变不了的事实,数世为人的李显自是清楚自己这个父亲性格懦弱,实在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也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更很难说是个合格的好父亲,但其对于子女的疼爱却完完全全都是出自真心,丝毫不掺杂半点的虚伪,而这,在诡诈的帝王之家是少有的稀罕,由不得李显不感慨异常。
“傻孩子,跟父皇客气个甚,唉,你母后在里头都已半天了,还没个动静,朕这心里头可着实放心不下,唉,但愿一切顺利才好,罢了,罢了,不说这个了,显儿去跟你兄弟们一道等着好了,朕这就进去看看。”李治絮絮叨叨地吩咐了李显几句,心里头还是牵挂着待产的武后,抖了抖大袖子,便想要向后殿走去,可方才走了两步,却又黯然地停住了脚,焦躁万分地原地转起了圈来。
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望着自家父皇那进退维谷的焦躁样,李显不由地便想起了历史对高宗的盖棺定论,心中难免又是好一阵子的嘘唏,可这当口上显然不是大发感慨的场合,李显也就只能是暗自叹了口气,拖着脚向一旁行了去。
“臣弟见过太子哥哥,见过六哥。”
心里头可以感慨万千,可面对着斜躺在软榻上的太子李弘以及昂然而立的璐王李贤这两位兄长,李显却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规规矩矩地大礼参见道。
“七弟不必如此,平身罢,这天冷得慌,七弟可须当心些,莫要病了,那便不好了。”
太子李弘是个很随和之人,虽贵为太子,却从不在一众弟弟面前摆架子,唯一的缺憾就是身子骨弱了些,这几日雪大风寒,受了些凉,可又因着武后临产,身为儿子,不能不来此表示关切,只能强撑着坐软榻来此恭候消息,这会儿见李显给自己见礼,立马温和地笑了起来,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显不必多礼。
“臣弟多谢太子哥哥关爱。”
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李显对李弘都颇为亲近,这一见李弘未语先笑,心中自是一暖,笑着谢了一声,站直了身子,便要走到李弘身侧。
“七弟,你是怎么搞的,每回都是你到得最迟,这惫怠性子不改改,将来如何能任大事?”
李显方才站直了身子,尚未来得及移步,站一旁的璐王李贤冷不丁地便是一通子训斥盖将过来,登时便令李显狠狠地噎了一下……
第三章生死两重天(中)
唐高宗李治一生风流,于女色一道索求颇多,然则子息却并不太多,出生于世的也就只有八子四女而已,其中属安定公主命运最悲惨,方才出生一个月,便被武后生生掐死,以此构陷王皇后,而长子李忠自永徽六年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后,前几个月刚被赐死,不算尚未降生的太平公主,眼下仅有七子二女,泰半皆是武后所出——十四岁的五子李弘,十二岁的六子李贤,十岁的七子李显以及年仅三岁的八子李旭轮,诸子中最聪慧者便是李贤——李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少聪慧,五岁能文,七岁能诗,有过目不忘之能,素为群臣称道,才华可谓出众,只是性格过刚,量略小,每遇不平,必鸣之。
李贤虽是少年才高之辈,可李显却从来就不喜欢李贤这个哥哥,无论前生还是今世都是如此,兄弟俩每次见面,总要闹出些不愉快,大体上来说,挑起冲突的都是盛气凌人的李贤,可闹到最后,吃了亏的往往却是弱势的李显,若是往日,李贤这么一训斥,李显必然不甘示弱,非得出言反讥不可,一通子争吵下来,辩才不及的李显大多都是以哭泣而收场,然则今日李显心中纷乱,实无心跟李贤斗嘴,也不想在此时挑起甚事端,这便淡淡地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地便走到了李弘的软榻边,垂手而立,就宛若不曾听到李贤的指责一般。
“哼,甚子受了风寒,这就是懒,既知身体弱,为何不操练,庸人!”
这一见李显不吭气,李贤顿时有种一拳打到了空处的失落感,脸色不由地便阴沉了下来,瞪了李显一眼,不依不饶地训斥道。
无聊!如今的李显早已不是原来的李显,有着三世的记忆在,又岂会被李贤这等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所激怒,甚至连看都懒得去看李贤一眼,不动声色地站在了原地。
“六弟,这话怎能如此说,七弟有恙,我等做兄长的该多体贴些才是。”
李显不说话,靠在软榻上的李弘却看不下去——李弘一向身子骨弱,时常卧病在床,最听不得的便是这个“体弱”二字,此际听李贤如此说法,摆明了有将其一并扫将进去的意思在,纵使李弘性子再柔和,却也忍不下去了,这便眉头一皱,有些子不悦地开口道。
本文内容由【天煞孤星】整理,海棠书屋网()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盛唐风流》全集[精校版]
作者:凤鸣岐山
第一部潜龙在渊
第一章生与死的交响乐
大唐中宗景龙四年夏,天热无雨,关中、河南等地旱情初显,各州县告急文书如雪片般涌入内廷,中宗大急之下,累日处理文书,数日不离神龙殿,惫顿已极,时值酷暑,将近午时,天热难耐,然,帝虽汗流浃背,却兀自伏案速书不已,几近忘我,那副苍老而又憔悴的样子令人不忍目睹,这不,早已在殿中侍立了多时的内侍监高邈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心疼地瞄了中宗一眼,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低声提点了一句道:“陛下,时已近午,您该用膳了。”
“哦。”
白发苍苍的中宗李显听得响动,有些茫然地抬起了头来,露出了张憔悴到了极点的面孔,双目无神地看了高邈一眼,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伸手揉了揉额角的太阳穴,嘴角嚅动了几下,刚想说些甚子之际,眼角的余光却瞅见了一名手持托盘的宫女正从殿外款款走来,便即停住了口,只是用探询的眼光看了过去。
“陛下,皇后娘娘说您国事操劳,特意亲手蒸了饼,请陛下品尝。”宫女婷婷袅袅地走到了龙案前,款款地福了福,将手中的托盘高高地举过了头顶,脆生生地禀报道。
“好,甚好,皇后有心了,递上来,朕这便好生品尝一二。”
中宗素来喜欢食饼,加之此际腹中空空,这一见托盘中的饼蒸得白嫩,自是食欲大动,兴奋地一击掌,招手便令那宫女将托盘呈上,很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张白嫩嫩的蒸饼,蘸了下小碟子里的蜂蜜便往口中送去,一边咀嚼着,一边含含糊糊地叫着好。
或许是因饿急了之故,中宗的吃相着实大失帝王之体面,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令一众侍候在殿中的宦官们都不禁抿嘴偷笑了起来。
“陛下,您慢用,奴婢告退。”
送饼来的宫女见中宗已吃将开来,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精光,内里有着几分的激动,几分的慌乱,还有着几分的不安,紧赶着低头福了福,语带一丝颤音地禀报了一声。
“唔,唔。”
中宗正吃得开心,自是无心去管那宫女的去留,挥了下手,含含糊糊地吭了一声,示意那宫女自便,他自己却头也不抬地大啃大嚼个不停。
“唉呀,疼死朕了……”
送饼来的宫女刚走不久,正吃得开心无比的中宗突觉肚中一阵绞疼袭来,大叫了一声,人已滚倒在了龙榻之上,口鼻中不断有污血狂涌而出。
“陛下,陛下!来人,快来人!”
内侍监高邈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呆立了好一阵子,这才狂呼了起来,满殿宦官宫女们顿时就此乱成了一团……
史记:景龙四年六月初四(公元七一零年七月三日),唐中宗李显被皇后韦氏及其女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时年五十有五。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三日,西安某五星级大酒店一间豪华包厢内,一场盛宴刚刚开始,十数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围坐四周,一个个气场都不小,令人一看便可知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员,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些中人,哪怕最差的也是副处级官员,随便拿一个出去,都是跺一跺脚,西安城立马就得打颤不已的人物,然则一众官员们看向高坐在主位上的那名年不过三旬出头的年青人时,眼神里都不由自主地透着几分的敬畏,很显然,这个年轻人的来头绝对小不了,诚然如是,这年轻人正是西安新任副市长李盛。
副市长尚算不得高官,尤其是刚上任的、还没能挂上市委常委这么个衔头的副市长,在西安这么个大市里确实没啥了不得的,然则,考虑到李盛那刚满三十的年纪,那意味可就完全不同了,没有谁敢忽视李盛的前景之远大,也没有谁敢轻易得罪了这么位新贵,恭谦与奉承便成了一众官员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感受着同桌官员们的敬畏目光,李盛脸色虽平静依旧,可内心里却还是不免有些子得意,当然,他有着十足的得意之理由——十年,自打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至今,仅仅不过十年而已,就在绝大多数的同窗们还在为了能拥有一套蜗居而奋斗不休之时,李盛已然迈上了副市长的宝座,风光自是毋庸置疑之事,然则这其中的辛酸与凶险却又有何人能知,好在一切总算是都熬过来了不是吗,如今虽不能说是功成名就,前途似锦却已是不争的事实,李盛自然可以好生得意上一番的,不过么,这等得意自不可能当着一众下属们的面表露出来,故此,面对着一众官员们的阿谀与奉承,李盛只是随和地浅笑着,却并不急着发表甚高见。
话可以不多说,可酒却不能不喝,不单要喝,还得喝个尽兴,喝个不醉无归,李盛本就是好酒量,心情一爽,喝起酒来,那可就真是爽快无比,无论谁来敬酒,一律是杯到酒干,如此这般一喝了开去,那可就是天昏地暗,从正午一直喝到了黄昏,硬生生将“酒精考验”的下属们喝倒了一大半,喝着,喝着,李盛突觉得一阵头脑发昏,身体不由自主地晃荡了起来,一阵无力感袭来,正端着的酒杯就此脱手落了地,紧接着,整个人身子一歪,在一片惊呼声中,软塌塌地滑落到地上……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四日,《西安日报》发表讣告:我市副市长李盛同志于办理公务中突发心肌梗塞,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今日凌晨逝世……李市长因公牺牲,乃我党、我市的重大损失,经市委研究决定,授予李盛同志烈士称号,遗体告别仪式将于……
麟德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六六五年一月三日)辰时,天已大亮,肆虐了一夜的北风总算是停了,可雪却依旧下得很大,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地落着,将一切都染成了苍茫的白,唯有墙角的几株腊梅却不肯在这等大雪下低头,顽强地从挂满了枝头的积雪中绽放出一树淡黄色的花朵,那淡雅的幽香在院子中悄然弥漫,硬是为枯寂的院子平添了几分的生机,自然也就成了庭院中唯一的亮点,煞是引人注目,这不,一名身穿紫色王服的少年正依在窗前,目不转睛地看着院子中的那几株腊梅,不动的身形宛若木雕泥塑一般。
“殿下,时辰已到,您该进宫了。”
就在王服少年发愣之际,一名小宦官匆匆从室外行了进来,轻手轻脚地行到了少年的身后,躬着身子,小声地提醒了一句。
小宦官的声音并不大,可那王服少年却有如被雷亟了一般,瘦弱的身子猛地一颤,僵硬无比地扭回了身来,一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那名小宦官,脸上的神情怪异至极。
“殿下,您这是……”
小宦官显然被吓得不轻,颠颠地退了两小步,疑惑万分地打量了一下少年王者,呐呐地说了半截子话。
“殿下?殿下……”少年王者迷离地念叨着,脸上的神情迷茫至极,就宛若中了邪一般。
“殿,殿下,该,该进宫了,您看这……”
一见少年王者神情不对劲,小宦官不禁有些个慌了神,有心去喊人来,却又担心少年王者见怪,无奈之下,只好强咽了口唾沫,嘶嘶艾艾地提醒道。
“你,你是高邈?”少年王者发了好一阵子的愣,紧接着像是突然一个大步窜到了小宦官的身前,一把拽住小宦官的胳膊,语带颤音地追问道。
“是,是啊,奴婢,奴婢……”
小宦官高邈压根儿就闹不明白眼前这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吃惊万分地瞪大了眼,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少年王者“噌,噌,噌”地连退了三大步,抱着头,面色惨淡地呢喃了起来,一幕幕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在眼前闪过,少年王者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眼下的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周王李显,只是记忆里却有着“因公牺牲”的李盛所有的记忆,同时还有着那位被自家皇后与女儿同谋毒杀的中宗之记忆,三种前生今世的记忆缠杂在一起,彼此交错,难分难辨,如幻如梦,生生令少年李显头大如斗,面色惨淡难明。
“殿下稍候,奴婢这就去传太医前来。”
小宦官高邈见情形不对,自是呆不住了,慌乱地躬了下身子,便要向室外窜去。
“站住!”
一听高邈要去请太医,李显的身子猛然一抖,面色阴沉地一瞪眼,断喝了一声。
“殿下,您,您,您……”
李显生性柔弱,素性胆小,可这一声断喝里却有着股不容违逆的霸气在,登时便将高邈给镇住了,手足无措地看着李显,一时间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
“孤这就进宫去!”
李显并没有去管高邈究竟在说些甚子,木讷地站在了原地,面色变幻了良久之后,长出了口大气,缓缓地摇了摇头,丢下句话,一拂大袖子,头也不回地向室外行了去,高邈见状,心中虽疑,却不敢多问,忙不迭地小跑着跟了上去……
第二章生死两重天(上)
雪渐渐地小了些,可风却大了起来,呜咽地刮着,带着透骨的寒意,纵使有着车厢的阻隔,李显依旧觉得冷得慌,哪怕车厢里的炭盆子燃得正旺,却也无法减轻这等寒意,只因这寒更多的是从心底里涌将出来的,挡无可挡,避无可避,极度深寒之下,李显瘦弱的身躯竟抖得如同筛糠一般。
三段不同的人生有着三种不同的性格——少年李显的柔弱、老年李显的谨慎与沧桑、青年市长李盛的外圆内刚,这已可说是三种不一样的灵魂全都揉合在了一起,其中的冲突与纠缠自是无可避免之事,迷茫与混沌便成了李显此际的最佳心情写照,时空转换的巨大落差更是令李显十二万分的不适应,剧烈的心理冲突之下,李显已然有些个分不清何为现实,何为梦幻,整个大脑已乱成了一团的麻。
“殿下,殿下。”
就在李显思绪纠结得行将崩溃之际,几声轻唤从车帘子外传了进来,生生将李显从走火入魔的边缘拉了回来。
“啊。”
李显茫然地抬起了头来,胡乱地应了一声,而后才猛然发现行走着的马车不知何时已停了下来,李显不安地扭动了几下身躯,咬着牙抬起了手,轻轻掀开车帘子的一角,向外头看了去,入眼便是小宦官高邈那张满是紧张与不安的脸庞。
“殿下,您……,啊,殿下,承天门到了,殿下,您看……”
高邈见李显总算是露了面,心先是一松,可再一看李显的脸色苍白得吓人,立马又是一紧,却又不敢问个究竟,可着劲地咽了口唾沫,小声地出言提醒道。
到了?哦,是到了!李显愣了愣,终于想起了自个儿此行的目的何在,嘴角抽了抽,似有欲言,可到了底儿还是没说出口来,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躬身掀开了车帘子,一哈腰从车厢里探出了身来,守候在一旁的高邈见状,忙抢上前去,小心地扶持着李显的胳膊,极尽乖巧地侍候着李显下了马车。
承天门依旧是那座承天门,高大巍峨,哪怕是大雪皑皑,也无法掩盖住其气派万千的雄伟之姿,无论何人,只消到了此地,都不免为之所慑,可落到了李显的眼中,却有了别样的意味,不是顶礼膜拜的冲动,也不是朝圣般的虔诚,而是一种难以言述的滋味,内里有着一分的熟悉与亲切,两分的疏失与迷茫,可更多的则是恐惧!
恐惧,没错,正是恐惧,不折不扣的恐惧,不单是因着眼下的迷茫,更多的则是因对将来的疑惑与担忧,那一幕幕的“往事”再次狂乱地涌上了心头,生生令李显单薄的小身子不由自主地哆嗦了起来,一张小脸瞬间变得惨白如雪。
“殿下,殿下。”
小宦官高邈年不过十三,七岁净身入宫,旋即便被指派到了周王府,负责服侍周王李显,至今已有六年之久,算是与李显一道长大的伴当,对李显的性情自是熟悉得很,可以说李显随便一个小动作或是眼神,高邈便能毫无例外地猜透李显心中所思所想,然则往日里百试百灵的经验到了今日却失了准——从一大早到现在,李显所有的举动全都完全超出了高邈的把握,这种种的意外令高邈心里头充满了疑虑与担忧,只是身为伴当,高邈素来谨守本分,并不敢有所表露,此际见李显木楞楞地盯着承天门看个没完没了,丝毫没有动身进宫的意思,生恐误事的高邈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凑上前去,低低地唤了两声。
“嗯?哦,好,进宫,进宫。”
听到了高邈的提醒,李显总算是从茫然中回过了神来,木然地扫了高邈一眼,有些个心不在焉地吭哧了几声,抬脚便向承天门行了过去,验过了号牌,一路无语地行过太极殿,转过两仪殿,进了内廷,沿宫中大道走到了懿德殿前,这才猛然顿住了脚,动作之猛,险险些令措不及防的高邈一头撞上李显的后背。
“殿下,皇后娘娘今日临产,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已在了,殿下您看……”
高邈努力地煞住了脚,身子摇晃了几下,好不容易总算是保持住了身体的平衡,这一见李显居然再次发起了呆,不由地便苦笑了起来,紧赶着出言解说道。
临产?是喽,今日是太平那个小丫头出生的日子,嘿,太平,太平,何来的太平?李显脑海里一丝灵光乍现,已从一片混沌中想起了即将发生的事情,嘴角一勾,露出了丝苦涩的笑容,可也没说些甚子,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整了整身上的衣衫,大步向殿中走去……
懿德殿,自开唐以来便是皇后的寝宫,大唐几代皇后都居于此处,武媚娘自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十一月初一封后之后,便已入住此殿,历时已近十年,然则因着其阴谋害死王皇后与萧淑妃而生忌讳之故,武媚娘甚少呆在长安太极宫中,而是怂恿高宗李治长居洛阳,大体上每年总有九个多月住洛阳,也就是到了清明祭祖之时,方才回长安稍住,此番之所以提前回京,概因武媚娘有孕在身,恐于途不便,这才于今岁六月便回转京师待产,此时,武后临盆在即,殿中一片繁忙,无数宫女宦官进进出出,显得纷乱不已。
李显一路行去,沿途不断有宫女宦官躬身请安不迭,只是李显此际正值心思纷杂,压根儿就无心去多加理会,自顾自地走进了大殿之中,隔着老远便瞅见一身明皇袍服的高宗李治正搓着手在前殿与后殿的交界处团团乱转着,满脸子的焦躁之色,而太子李弘则靠坐在一张软榻上,其边上那昂然而立的英挺少年正是潞王李贤,在李贤下首站着名乳母,其怀中抱着个年方三岁的孩童,这孩童便是殷王李旭轮,也即是后世有名的无为皇帝睿宗李旦。
“儿臣见过父皇。”
此际的李显虽是满腹的心思,可却不敢有所表露,更不敢有所失仪,一行进大殿,立马疾步抢到高宗李治身前,一躬到底,高声见礼道。
“啊,是显儿来了,免了,免了。”高宗正焦躁地原地转着圈呢,可一见李显到了,脸上立马露出了和蔼的笑容,亲切地招了招手,将李显叫到了身旁,看了看李显苍白的面孔,很有些子心疼地说道:“显儿可是身子不舒服么?怎地脸色如此难看,啧,这天寒地冻的,总该好生保暖才是,莫要等真病了再医,那便晚了。”
“父皇教训得是,孩儿并无大碍,兴许是受了点寒,歇息下便好。”
望着自家父亲那和蔼可亲的脸庞,李显心头立马涌上了股浓浓的亲情,眼圈不由自主地便是一红,险险些就此落下泪来,忙掩饰地低下了头,强作镇定地回答了一句,只是话里的颤音却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激动。
“受了寒?那可轻忽不得,来人,去,传碗姜汤来。”李治一听李显受了寒,立马就有些急了,忙不迭地呼了一声,自有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领命前去御膳房传姜汤不提。
“儿臣……儿臣多谢父皇隆恩。”
耳听着李治温和的话语,李显强忍着的泪水不由地便淌了出来,哽咽不已地感恩着——尽管李显如今尚无法定位自个儿的身份与状态,可与李治间的父子关系却是变不了的事实,数世为人的李显自是清楚自己这个父亲性格懦弱,实在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也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更很难说是个合格的好父亲,但其对于子女的疼爱却完完全全都是出自真心,丝毫不掺杂半点的虚伪,而这,在诡诈的帝王之家是少有的稀罕,由不得李显不感慨异常。
“傻孩子,跟父皇客气个甚,唉,你母后在里头都已半天了,还没个动静,朕这心里头可着实放心不下,唉,但愿一切顺利才好,罢了,罢了,不说这个了,显儿去跟你兄弟们一道等着好了,朕这就进去看看。”李治絮絮叨叨地吩咐了李显几句,心里头还是牵挂着待产的武后,抖了抖大袖子,便想要向后殿走去,可方才走了两步,却又黯然地停住了脚,焦躁万分地原地转起了圈来。
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望着自家父皇那进退维谷的焦躁样,李显不由地便想起了历史对高宗的盖棺定论,心中难免又是好一阵子的嘘唏,可这当口上显然不是大发感慨的场合,李显也就只能是暗自叹了口气,拖着脚向一旁行了去。
“臣弟见过太子哥哥,见过六哥。”
心里头可以感慨万千,可面对着斜躺在软榻上的太子李弘以及昂然而立的璐王李贤这两位兄长,李显却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规规矩矩地大礼参见道。
“七弟不必如此,平身罢,这天冷得慌,七弟可须当心些,莫要病了,那便不好了。”
太子李弘是个很随和之人,虽贵为太子,却从不在一众弟弟面前摆架子,唯一的缺憾就是身子骨弱了些,这几日雪大风寒,受了些凉,可又因着武后临产,身为儿子,不能不来此表示关切,只能强撑着坐软榻来此恭候消息,这会儿见李显给自己见礼,立马温和地笑了起来,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显不必多礼。
“臣弟多谢太子哥哥关爱。”
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李显对李弘都颇为亲近,这一见李弘未语先笑,心中自是一暖,笑着谢了一声,站直了身子,便要走到李弘身侧。
“七弟,你是怎么搞的,每回都是你到得最迟,这惫怠性子不改改,将来如何能任大事?”
李显方才站直了身子,尚未来得及移步,站一旁的璐王李贤冷不丁地便是一通子训斥盖将过来,登时便令李显狠狠地噎了一下……
第三章生死两重天(中)
唐高宗李治一生风流,于女色一道索求颇多,然则子息却并不太多,出生于世的也就只有八子四女而已,其中属安定公主命运最悲惨,方才出生一个月,便被武后生生掐死,以此构陷王皇后,而长子李忠自永徽六年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后,前几个月刚被赐死,不算尚未降生的太平公主,眼下仅有七子二女,泰半皆是武后所出——十四岁的五子李弘,十二岁的六子李贤,十岁的七子李显以及年仅三岁的八子李旭轮,诸子中最聪慧者便是李贤——李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少聪慧,五岁能文,七岁能诗,有过目不忘之能,素为群臣称道,才华可谓出众,只是性格过刚,量略小,每遇不平,必鸣之。
李贤虽是少年才高之辈,可李显却从来就不喜欢李贤这个哥哥,无论前生还是今世都是如此,兄弟俩每次见面,总要闹出些不愉快,大体上来说,挑起冲突的都是盛气凌人的李贤,可闹到最后,吃了亏的往往却是弱势的李显,若是往日,李贤这么一训斥,李显必然不甘示弱,非得出言反讥不可,一通子争吵下来,辩才不及的李显大多都是以哭泣而收场,然则今日李显心中纷乱,实无心跟李贤斗嘴,也不想在此时挑起甚事端,这便淡淡地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地便走到了李弘的软榻边,垂手而立,就宛若不曾听到李贤的指责一般。
“哼,甚子受了风寒,这就是懒,既知身体弱,为何不操练,庸人!”
这一见李显不吭气,李贤顿时有种一拳打到了空处的失落感,脸色不由地便阴沉了下来,瞪了李显一眼,不依不饶地训斥道。
无聊!如今的李显早已不是原来的李显,有着三世的记忆在,又岂会被李贤这等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所激怒,甚至连看都懒得去看李贤一眼,不动声色地站在了原地。
“六弟,这话怎能如此说,七弟有恙,我等做兄长的该多体贴些才是。”
李显不说话,靠在软榻上的李弘却看不下去——李弘一向身子骨弱,时常卧病在床,最听不得的便是这个“体弱”二字,此际听李贤如此说法,摆明了有将其一并扫将进去的意思在,纵使李弘性子再柔和,却也忍不下去了,这便眉头一皱,有些子不悦地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