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一众王府侍卫都是军中高手,自是识货之人,这一见李伯瑶随手一刀居然有此声势,全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了好来。
“咕嘟”
李显虽不懂得啥刀法不刀法的,可凭着直觉便可感应到李伯瑶这一刀的气势之雄浑,气立马就不喘了,可着劲地咽了口唾沫,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没有谁不想自个儿能有身好本事的,李显自也不例外,哪怕他本心不过是借练武来避嫌,可也没打算就此虚度光阴,此际见李伯瑶刀法出众如此,哪有不心动的道理,一时间不由地浮想联翩了起来。
“接着练!”
没等李显胡思乱想个够,李伯瑶已将刀递到了李显的身前,沉着声吩咐道。
“诺!”
李显接过了横刀,恭敬地应了一声,缓缓地举起了刀来,却并没有急着挥刀劈砍,而是细细地体悟着先前李伯瑶所提点的要诀,半晌方挥出一刀,虽远不能及李伯瑶的威势,可架势却有了几分相似之处,令围观的众侍卫们不由地眼前为之一亮。
嗯,还是不对,腰腹的劲似乎没完全用上!李显没功夫去管旁人是如何想的,再次缓缓地举起了刀来,依旧没急着劈砍,而是在心中将自个儿先前那一刀与李伯瑶的一刀做出了个比较,不断地琢磨着其中的差异之处,良久之后,眼神突地一凛,断喝了一声,一刀狠劈而出,风声凛然间,气势暴涨,竟隐隐然有了些气象。
“好!”
“再来一刀!”
……
眼瞅着李显这一刀劈得精彩,一众侍卫们自是全都呼喝了起来,乱纷纷地为李显打着气,李伯瑶虽没有出声,可眼神里却闪过了一丝诧异与惊喜——以李伯瑶的眼界而论,李显这一刀其实还有着极大的破绽在,然则那仅仅只是力道与速度的缺陷所致,并非是刀意上的破绽,就李显这等明显是初涉刀道之人,能做到此等地步,只能用一个词来加以形容——天纵之姿!这等难得的悟性便是李伯瑶自己都不曾拥有,能得徒如此,谁人不欣慰?可一想到李显的身份,李伯瑶眼神里的光芒很快便又黯淡了下去,只是默默无语地看着李显在那儿挥刀不止。
爽利,无比的爽利,尽管挥刀千记之后,李显人已是累得够呛,可心情却是大好,倒不完全是因着初步摸到刀道的窍门之故,更多的则是喜欢挥刀时的那种霸烈之气,那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恰恰正是李显最需要的东西,能于练刀的同时,培蕴一下自个儿的气势,在李显看来,着实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哪怕手臂因之酸软不已,李显也绝无怨言。
李显这一练之下,几至忘我之境,若非李伯瑶怕其练伤了身而出言制止的话,只怕李显兀自不肯停手,那等执着与投入不禁令李伯瑶的心弦为之轻摇不已,只不过李伯瑶到了底儿还是没有多说些甚子,只是叮嘱李显每日皆需练习不辍而已,言毕便即匆匆告辞而去,浑然没注意到身后李显脸上的笑容似乎颇值得玩味……
第四十七章大计划之启动(一)
李显的心情显然很好,虽不至到得意忘形的地步,可用兴高采烈来形容却是绰绰有余的,倒不仅仅只是因着练刀有感之故,实际上,在李显看来,他自个儿能不能习成绝世武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卫公兵法》能否到手,若能得之,自己能不能习成倒是不打紧,能用来栽培手下才是关键——“枪杆子里出政权”永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今,诸事都按着预订的计划在进行着,说是诸事顺遂也绝不为过——李伯瑶临离去前的神情变化虽隐晦,可却瞒不过李显那双阅历丰富的眼,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李显自有着充足的兴奋之理由。
“殿下,林亲事回来了。”
俗话说得好,一事顺则诸事顺,就在刚用过了午膳的李显还在因能赢得李伯瑶的好感而暗自得意不已之际,高邈又兴冲冲地跑来禀报了件令李显精神一振的好消息。
“哦?好,传!”
相比于林虎所带回来的消息而言,习武乃是《卫公兵法》就只能是旁枝末节了,这一听林虎已到,李显瞬间便将习武的事情全都抛到了脑后,豁然而起,一挥手,语带兴奋地传令道。
“殿下,末将幸不辱使命,璐王殿下有书信在此。”
高邈去后不久,满脸疲惫之色的林虎带着一身的烟尘疾步行进了书房,一见到李显的面,立马便是一躬身,一边禀报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加盖着火漆的信函,双手捧着,高举过了头顶。
“嗯。”李显伸手接过了信函,但并未急着拆开,而是面带微笑地对着林虎点了点头道:“林亲事辛苦了,且下去好生休息罢。”
“是,属下告退。”
林虎昨日奉了李显之命骑快马赶往岐州,一日里来回奔波了近六百里之遥,早已是累得够呛,此时不过是全凭一口气在强撑着罢了,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自是大松了口气,紧赶着应了诺,退出了书房,自去休息不提。
好小子,还真是谨慎么?嘿,小心眼!李显将信函的封皮揭开,取出了内里的信函,摊将开来,匆匆地扫了一番,眉头不由地微皱了起来,暗骂了一声,却也并不着闹——信不长,就短短数行而已,扣除那些个问候语之外,就只有三百字不到,说的就一个内容——原则上同意李显的提议,不过诸般事宜必须由监察御史林奇具体经办,至于掌总么,就由李显来担当。
掌总?听起来很美妙,其实不过是要李显挂个空名而已,说穿了,李贤的用心不过是怕李显在其党羽中上下其手罢了,当然了,万一真要是出了啥岔子的话,那责任还是得李显这个“掌总”来背,如此之行径,在李显看来,纯属小人心性而已,实难登大雅之堂,不过么,李显也懒得去跟李贤计较这么些枝节,左右此番政争的主角是太子与武后,李显要做的不过就是给火堆添些柴,浇点油,顺带看能不能捞些好处罢了,只消行事小心些,却也很难出甚大错的。
“高邈。”
李显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圈,在心里头将全盘计划好生过了几番,自觉已无甚破绽之后,突地顿住了脚,提高声调喝了一嗓子。
“奴婢在。”
高邈本就侍立在书房门口,这一听李显呼唤,自是不敢怠慢,忙不迭地便跑进了书房,紧赶着应答道。
“你亲自去监察御史林奇府上,就说本王请其过府叙话,快去快回罢。”李显瞥了高邈一眼,略一沉吟之后,挥手下令道。
“是,奴婢遵命。”
高邈是个谨慎人,虽不明白李显这道命令的用意何在,可一见李显没有解释的意思,自不会去追根问底,只是恭敬地应了诺,自去准备到林奇府上寻人不提。
“殿下,林御史已到了府门外。“
高邈去得快,回得更快,李显一盅茶都尚未饮尽,就见高邈兴冲冲地转回了书房,紧赶着出言禀报道。
嗯?不请自来了,这么巧?嘿,老六那厮还真就是小肚鸡肠!李显一听林奇已到,先是一愣,接着很快便醒过了神来,知晓这是李贤对自个儿不放心的预防举措,想来那林奇必已得到了李贤的相关指示,否则不会出现得如此之巧合。
“请罢。”李显肚子里弯弯绕绕虽多,可脸上却是一派的平静,将手中的茶碗往几子上一放,不动声色地吩咐了一声。
“是,奴婢遵命。”
李显既已开了口,高邈自无不从之理,这便应答了一声,退出了房去,不数刻,陪着一名中年官吏行进了书房中,但见此人丹凤眼,窝蚕眉,面皮白净,三绺长须随风轻扬,行走间顾盼自得,端得是一副好卖相。
“下官林奇见过周王殿下。”
那名中年官吏一见到高坐上首的李显,也不待高邈出言引荐,潇洒地一抖大袖子,几大步走到近前,躬身行了个礼,自报了家门,其礼虽恭,可话语间却隐隐带着矜持之意。
“林御史客气了,请坐罢,来人,看茶!”
李显这一世确实不曾见过此人,可前世那会儿却是没少与其打交道,对其根底可谓是了若指掌——林奇,山西太原人,明经出身,早前曾在璐王府任过属官,后,经李贤暗中使力,得以入朝为官,先为礼部主事(从八品下),旋即便升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及至李贤入主东宫后,很快便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乃是李贤身边最听用之心腹,前世那会儿,此人可是没少奉了李贤的密令出手为难李显,每每就小事弹劾不已,常常整得李显狼狈不堪,说起来算是李显的旧仇人,不过么,前世归前世,李显倒不至于将前世与今生混为一谈,可也不想让其觉得自个儿软弱可欺,这便不咸不淡地虚抬了下手,淡淡地回了一句道。
“谢殿下赐坐。”
林奇本以为自己乃是璐王的代表,李显再怎么着也得好生笼络一下自己,可这一见李显一派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头立马有些子失了衡,只不过当着李显的面,他也不敢有甚不满的表示,只能是语气生涩地应了一声,自顾自地走到下首的一张几子后头,整襟跪坐了下来。
啧,小样,志大才疏的货色!李显对林奇的感观本就极差,倒不完全是因前世的恩怨,而是知晓此人空有大志,徒具口才,却并非干大事的材料,前世的李贤之倒台与林奇的无能其实有着极大的关系,此时见其一派傲气凛然之状,李显的心中自是更加不喜了几分,只不过如今正值用人的当口,李显也懒得去跟其一般见识,待得下人们奉上了新沏好的茶水之后,李显扬手一挥,将书房里的下人们全都屏退了出去,略一沉吟之后,缓缓地开口道:“林御史该是已收到了孤之六哥的信函了罢,具体详情孤就不多说了,只有一条,在孤不曾下令之前,还请林御史转告其余诸位大人,切莫轻举妄动,坐观其变即可,这一条乃是成败之关键,林御史可有异议否?”
“这个自然,殿下有命,下官不敢不从,只是下官人卑言轻,实不敢擅自尊大,若要说服其余人等,还请殿下将章程告知,下官方敢行去。”林奇虽接到了李贤的指示,要他听从李显的安排,然则林奇一向以智者自居,并不怎么愿意接受李贤的安排,再加上觉得自个儿没得到李显的足够尊重,更是不太情愿按李显的意思行事,这便搬出了个不是借口的借口,硬是要逼李显就此摆出底牌来。
竖子无礼!李显本就不怎么待见林奇,这一听其言语颇为无状,更是心中有气,只不过李显城府深,却也没带到脸上来,只是轻笑了一声道:“孤与六哥有约定,主意由孤出,行事由林御史自便,若是林御史觉得为难,孤也不勉强,林御史大可自行定夺好了,孤自不介意。”
“这个,这个……”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饶是林奇往日里能言善辩,一时间竟为之语塞,嘴角抽搐了老半天,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林御史很为难么?那就当孤没说好了。”
李显此番谋划并非为了自己,更多的是在为李贤的回京创造条件,至于打击一下武后的气焰么,则不是李显要忙活的事儿,那可是李弘的活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显所作所为纯属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儿罢了,做与不做皆可,左右真要想将李贤弄回京师的话,李显尚有其他办法可以选择,故此,对于眼下的事情成与不成,李显其实并不是太在意,此际见林奇窘迫非常,李显暗笑之余,再次出言挤兑了一句道。
“啊,不,下官自当遵循殿下所令,岂敢不从。”
林奇本就已被李显搞得狼狈不堪,再被这么一挤兑,自是吃不住劲了,哪还敢跟李显接着别苗头,忙不迭地出言服了软。
“那好,就这么定了,来人,送客!”
李显见林奇已表了态,自是懒得再跟其多废话,端起了茶碗,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下官告辞了。”
林奇兴冲冲而来,却落得个狼狈而去的下场,心里头就别提多憋屈了,可领教过李显的厉害之后,却也不敢再有丝毫的怨言,只能是怏怏地起了身,躬身行了个礼,闷闷不乐地告辞而去了。
“殿下,那林御史……”
林奇去后,高邈从书房外溜了进来,见李显微笑地端坐着,似乎一点都不在意林奇临去时的落拓,心中颇为不安,却又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担心之下,这便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显的身边,低声地出言试探道。
“嗯,没事!”李显并不想就林奇的事情多说些甚子,呵呵一笑,一扬手止住了高邈的问话,神态虽随意,可眼神中却有一道精芒一闪而过……
第四十八章大计划之启动(二)
李显的脸上虽是笑意盈然,其实心中却微有些烦意,但却不是烦林奇的无礼,实际上,在李显看来,林奇不过是鸿毛一般的货色罢了,又岂会自降身价地跟其一般见识,真正令李显烦恼的是自家的班底建设,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何时开始为妥的问题——通往帝位的道路漫长而又崎岖,其中满是凶险,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绝不为过,没有班底的支持,哪怕李显有着三头六臂,也断无法走到最后,此乃不争之事实,对此,李显有着很明确的认识,本来么,李显打算过个把年再着手此事的,可今日被林奇这么一闹,李显的心思显然起了变化。
若论识人之明,李显自问不在当今任何人之下,这不是自负,而是有根据的自信,别的不说,光是有着前世的记忆在,足可确保李显识别众臣工的能力之高下,更惶论还有着后世博击宦海的丰富经验为辅,足可令李显具备通过表象看清实质的能耐,此二者相加之下,李显自不虞发现不了人才,可话又说回来了,发现得了人才是一回事,能不能引为己用却又是另一回事,而恰恰正是后者的存在,这才迫使李显不得不慎重行事。
时值盛唐初兴之际,能征惯战的老将渐已逝去,后继颇为乏人,可文臣却是鼎盛得很,论起相才,可谓是比比皆是,不止朝中现有诸如郝处俊、戴至德等皆名至实归,便是尚处蛰伏中的相才也有不少,狄仁杰、裴行俭、裴炎、骆宾王等等,一抓便是一大把,确实不愁无人才可用,可惜的是这些干才皆属君子之辈,并非李显眼下这等尴尬的身份可以拉拢在手中的,哪怕是已有了些许交道的骆宾王,李显也不敢轻易明着去拉拢,唯有等待最恰当的时机,至于其他诸能臣么,那就更没太多的指望了,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留待将来再见机行事,如此一算,真儿个能立马为李显所用的大才并不多,好在李显此际也无需这等栋梁之材帮衬着,所需要的不过是能听话的而又薄有小才的普通官吏罢了,作用么,其实就一个——摇旗呐喊!
至高宗上位以来,永徽年间朝风尚能延续贞观的清廉,可谓是清官满朝,可自打长孙无忌等贤良被贬之后,朝风已是渐坏,尤其是武后乱政之后,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本身就贪鄙无算,上行下效的结果便是整个朝风渐腐,上层尚且好些,至于中下层官吏么,早已渐糜烂,虽不至贪腐成风,可趋利之势渐涨却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等局面下,李显要想拉拢住一帮子摇旗呐喊之辈确实不算太难,难的是要能确保投靠过来的官吏之忠心,而这正是李显所顾忌之处,再说了,真要是李显大规模地动作起来的话,那一准要遭忌,不单兄弟们会群起而攻之,便是武后那头也断容不得李显肆意为之,如此一来,度的把握便成了李显首要衡量的要素。
班底的建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恰恰相反,班底建设不单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运作,更需要时间来统筹安排,按李显原先的计划,此事尚不急着开始,大可先以李贤的人为用,可以如今林奇的表现来看,却令李显不得不将计划提前展开,无他,只因李显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受制于人,如此一来,该从何着手就需要好生琢磨一番了的。
政治层面的东西是很难,非寻常人可以为之,可对于李显来说,却不算太大的问题,毕竟他三辈子干的都是这个活计,真正令李显烦心的实际上只有一条——钱,大量,甚至是海量的钱!诚然,身为实封三千户的亲王,李显并不算缺钱,哪怕是要奢华地过活也能承受得起,可要以这么点俸禄以及名下两座庄园的产出来行大事,那可就远远不够了的,对此,李显有着很明确的认识,闲暇时,也曾对此作出过规划,只是出于种种考虑,李显尚不急着去实施罢了,这其中最大的关碍有两个——一是,如何行去才能不引起太大的朝堂波澜,李显可不想钱尚未赚到手,便被言官们的弹章给淹没了,万一要是再被太子或是武后来上个落井下石,那一切只怕都将休矣,至于其二,那便是主事者从何而来,此人不单要精通理财及经商,还得绝对忠心,如此一来,方可确保万无一失,很显然,前者李显勉力安排之下,或许能瞒天过海,可后者就令李显头疼了——在李显看来,眼下府中并无这等样人的存在,甚至于该从何寻起,李显也颇觉茫然。
“府中如今结余如何?”李显沉思了良久,想得头都大了几分,兀自没能找到太好的解决办法,眉头不由地便紧锁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打了几下几子,似有口无心般地问了一句道。
“这个,奴婢实不清楚,要不奴婢这就去账房问问?”
李显在思考之际,高邈自不敢出言打岔,只能是老老实实地陪在一旁,直到李显发了话,这才紧赶着站了出来,迟疑地回答道。
“嗯,也好,就将高管事一并叫来好了。”李显点了点头,随口吩咐了一句。
“是,殿下稍候,奴婢这就去。”
李显一向只管花钱,从不问账目的事儿,这一条自小跟随李显的高邈自是知晓的,此时一听李显好端端地突然问起了账目,心中自是狐疑得紧,可却不敢细问,忙不迭地应承了一声,急急忙忙地向前院账房赶了去,不数刻,便已领着一名身着管家服饰的中年汉子转了回来。
“小的高土生叩见王爷。”
账房管事并非王府属官编制,而是隶属王府下人一系,虽说不是官身,可管着偌大一个亲王府的度支,油水之足自是不消说了的,这一条光看高土生那圆鼓鼓的身材便可知一二,当然了,此人之所以能担任此肥缺,除了因是高邈的一个远房堂兄之外,更因着其精通账务,这些年来打点王府账房倒也算得上得力,不过么,小贪一些却也是有的,这冷不丁地被传唤到了书房,心中的疑惧自也就是难免之事,这一见到高坐上首的李显,腿脚立马就有些发软,也没等高邈发话,跑上前去,一头便跪在了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上一下。
“起来罢,孤有话问尔。”
李显虽从不过问账目,可经历过后世宦海的洗礼,又怎会不知管账者每每都有着从账面上做手脚的恶习,只不过这等小钱李显懒得去计较罢了,此时见高土生如此慌乱,自是猜出了其担心之所在,却也无意去点破,只是淡淡地吭了一声。
“啊,是,是,是,殿下尽管问,小的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条小的可是敢保证的,还请殿下放心则个。”高土生心慌意乱之下,口中胡乱地应答着,可腿脚却依旧是软塌塌地,站都不敢站将起来,兀自跪在了地上。
“嗯,孤想知道如今账上尚有多少余钱,唔,若是扣除了日常用度,能调用的有多少?”高土生不敢站立,李显也懒得去管,就任由其跪着,只是微皱着眉头扫了其一眼,面色平静地出言询问道。
“回殿下的话,账上实有余钱四千五百三十二贯余,扣除日常开销,能调用的钱数仅有六百余贯,若是殿下不急等着钱用,待得夏收之后,东、西两庄或还能挪出些钱来。”一听李显仅仅只是问余钱,高土生的心自是稍安了些,磕了个头,紧赶着回答道。
“六百贯?”一听只有这么点余钱,李显的眉头不由地更加锁紧了几分,呢喃了一声之后,又接着问道:“说清楚点,东、西两庄各能进账多少?”
“好叫殿下得知,东庄夏收后能有个两百贯的进项,年末也有此数,西庄仅能及之一半,合计约还能凑个三百贯,挤一下的话,或许四百贯也有可能。”一见李显脸色不对,高土生哪敢怠慢,忙不迭地应答道。
“嗯?怎会差得如此多?说!”
李显虽甚少去东、西两庄,可大体情形还是知道的,这两庄子虽分处京城两头,可无论是规模还是地利以及人力配置都相差不大,这一听两庄的产出居然差了一倍,不由地便起了疑心,这便冷哼了一声道。
“啊,殿下息怒,此事实是别有情由,还请殿下容小的细细说来。”高土生被李显这一嗓子吓得不轻,身子猛地哆嗦了一下,紧赶着回答道:“按说西庄的产出亦不算低了,据小的所知,京师各府相同规模的园子所能产的也不过就是这个数,若是经营不当,或许还得更少些,至于东庄之所以能有如此产出,那完全是邓诚、邓管事经营有方之故,非是小的虚言哄骗,殿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去探访一二,自可知小的所言无虚。”
“邓诚?”
东西两庄自打高宗赏赐以来,李显拢共也就只去过两三回,还都是三年前的事了,对于管事者是谁,李显还真没啥太多的印象,此时一听高土生极力夸奖邓诚的能干,李显倒是来了兴致,斜眼看了看高邈,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
“殿下,此事奴婢倒是知道一些,那邓诚乃太原人氏,本是读书人,可惜家道中落,无力继续学业,不得不以经商为业,数年前来京贩货,惜乎遇到了火劫,货财两失,无盘缠归乡,托了人求到了奴婢处,奴婢见其尚算实诚,便将东庄交与其经营,至今已有三年,着实颇为得力.。”一见李显看将过来,高邈立马会意地点了下头,将所知情况一一道了出来。
呵,还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了,有趣,着实有趣!李显一听高邈如此说法,嘴角不由地便是一挑,露出了丝玩味的笑容……
第四十九章大计划之启动(三)
东庄其实并不叫东庄,有个凑趣的名字——饼儿庄,其来由么,说起来跟李显还有些瓜葛——此庄本属皇庄,编号丙二,显庆三年,高宗将此庄赏赐给了李显,原本合该由着李显起个响亮的名字,偏生那会儿李显正值年幼贪玩之时,浑然就没去理会这事儿,这庄子也就始终没个正式的名号,大家伙只能是延用旧名,传来传去之下,竟以讹传讹地就成了谐音的“饼儿庄”,叫起来倒是顺口得很,不过呢,真让饼儿庄名扬十里八乡的却不是这么个有趣的名字,而是这庄子里有个大能人,硬是能以不算大的庄子整出比旁人多的收益,这人正是庄中管事邓诚。
邓诚的岁数并不大,不过三十出头而已,可人却显得老相,面色黝黑,满脸子的沧桑感,加之总是一副严肃状,看起来就显得更老了些,不过么,一双眼倒是有神得很,哪怕面对着的是李显这个主子,邓诚也丝毫没有半点的拘谨,行礼倒是恭谦到位,可神情、举止却是一派从容之状,这令李显暗暗称奇之余,好感陡生。
“邓主事免礼罢,孤此来仓促,若有打搅处,望邓管事勿怪。”
李显见邓诚气度不凡,心中颇喜,话语间自是客气了不少,神情和蔼得紧,不像是在吩咐下人,倒有些前来访客的意味在内。
“属下不敢,殿下有事尽管吩咐,属下自当遵行不怠。”
邓诚并不因李显的和蔼而受宠若惊,落落大方地站了起来,躬身拱手地回了一句道。
“嗯,那好,就请邓管事领着孤进庄随意走走罢。”
李显虽已对邓诚高看了一线,可却并不打算就此说明来意,也不急着考究一下邓诚的行商能耐,而是笑着一挥手,提出了个简单的要求。
“咕嘟”
李显虽不懂得啥刀法不刀法的,可凭着直觉便可感应到李伯瑶这一刀的气势之雄浑,气立马就不喘了,可着劲地咽了口唾沫,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没有谁不想自个儿能有身好本事的,李显自也不例外,哪怕他本心不过是借练武来避嫌,可也没打算就此虚度光阴,此际见李伯瑶刀法出众如此,哪有不心动的道理,一时间不由地浮想联翩了起来。
“接着练!”
没等李显胡思乱想个够,李伯瑶已将刀递到了李显的身前,沉着声吩咐道。
“诺!”
李显接过了横刀,恭敬地应了一声,缓缓地举起了刀来,却并没有急着挥刀劈砍,而是细细地体悟着先前李伯瑶所提点的要诀,半晌方挥出一刀,虽远不能及李伯瑶的威势,可架势却有了几分相似之处,令围观的众侍卫们不由地眼前为之一亮。
嗯,还是不对,腰腹的劲似乎没完全用上!李显没功夫去管旁人是如何想的,再次缓缓地举起了刀来,依旧没急着劈砍,而是在心中将自个儿先前那一刀与李伯瑶的一刀做出了个比较,不断地琢磨着其中的差异之处,良久之后,眼神突地一凛,断喝了一声,一刀狠劈而出,风声凛然间,气势暴涨,竟隐隐然有了些气象。
“好!”
“再来一刀!”
……
眼瞅着李显这一刀劈得精彩,一众侍卫们自是全都呼喝了起来,乱纷纷地为李显打着气,李伯瑶虽没有出声,可眼神里却闪过了一丝诧异与惊喜——以李伯瑶的眼界而论,李显这一刀其实还有着极大的破绽在,然则那仅仅只是力道与速度的缺陷所致,并非是刀意上的破绽,就李显这等明显是初涉刀道之人,能做到此等地步,只能用一个词来加以形容——天纵之姿!这等难得的悟性便是李伯瑶自己都不曾拥有,能得徒如此,谁人不欣慰?可一想到李显的身份,李伯瑶眼神里的光芒很快便又黯淡了下去,只是默默无语地看着李显在那儿挥刀不止。
爽利,无比的爽利,尽管挥刀千记之后,李显人已是累得够呛,可心情却是大好,倒不完全是因着初步摸到刀道的窍门之故,更多的则是喜欢挥刀时的那种霸烈之气,那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恰恰正是李显最需要的东西,能于练刀的同时,培蕴一下自个儿的气势,在李显看来,着实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哪怕手臂因之酸软不已,李显也绝无怨言。
李显这一练之下,几至忘我之境,若非李伯瑶怕其练伤了身而出言制止的话,只怕李显兀自不肯停手,那等执着与投入不禁令李伯瑶的心弦为之轻摇不已,只不过李伯瑶到了底儿还是没有多说些甚子,只是叮嘱李显每日皆需练习不辍而已,言毕便即匆匆告辞而去,浑然没注意到身后李显脸上的笑容似乎颇值得玩味……
第四十七章大计划之启动(一)
李显的心情显然很好,虽不至到得意忘形的地步,可用兴高采烈来形容却是绰绰有余的,倒不仅仅只是因着练刀有感之故,实际上,在李显看来,他自个儿能不能习成绝世武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卫公兵法》能否到手,若能得之,自己能不能习成倒是不打紧,能用来栽培手下才是关键——“枪杆子里出政权”永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今,诸事都按着预订的计划在进行着,说是诸事顺遂也绝不为过——李伯瑶临离去前的神情变化虽隐晦,可却瞒不过李显那双阅历丰富的眼,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李显自有着充足的兴奋之理由。
“殿下,林亲事回来了。”
俗话说得好,一事顺则诸事顺,就在刚用过了午膳的李显还在因能赢得李伯瑶的好感而暗自得意不已之际,高邈又兴冲冲地跑来禀报了件令李显精神一振的好消息。
“哦?好,传!”
相比于林虎所带回来的消息而言,习武乃是《卫公兵法》就只能是旁枝末节了,这一听林虎已到,李显瞬间便将习武的事情全都抛到了脑后,豁然而起,一挥手,语带兴奋地传令道。
“殿下,末将幸不辱使命,璐王殿下有书信在此。”
高邈去后不久,满脸疲惫之色的林虎带着一身的烟尘疾步行进了书房,一见到李显的面,立马便是一躬身,一边禀报着,一边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加盖着火漆的信函,双手捧着,高举过了头顶。
“嗯。”李显伸手接过了信函,但并未急着拆开,而是面带微笑地对着林虎点了点头道:“林亲事辛苦了,且下去好生休息罢。”
“是,属下告退。”
林虎昨日奉了李显之命骑快马赶往岐州,一日里来回奔波了近六百里之遥,早已是累得够呛,此时不过是全凭一口气在强撑着罢了,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自是大松了口气,紧赶着应了诺,退出了书房,自去休息不提。
好小子,还真是谨慎么?嘿,小心眼!李显将信函的封皮揭开,取出了内里的信函,摊将开来,匆匆地扫了一番,眉头不由地微皱了起来,暗骂了一声,却也并不着闹——信不长,就短短数行而已,扣除那些个问候语之外,就只有三百字不到,说的就一个内容——原则上同意李显的提议,不过诸般事宜必须由监察御史林奇具体经办,至于掌总么,就由李显来担当。
掌总?听起来很美妙,其实不过是要李显挂个空名而已,说穿了,李贤的用心不过是怕李显在其党羽中上下其手罢了,当然了,万一真要是出了啥岔子的话,那责任还是得李显这个“掌总”来背,如此之行径,在李显看来,纯属小人心性而已,实难登大雅之堂,不过么,李显也懒得去跟李贤计较这么些枝节,左右此番政争的主角是太子与武后,李显要做的不过就是给火堆添些柴,浇点油,顺带看能不能捞些好处罢了,只消行事小心些,却也很难出甚大错的。
“高邈。”
李显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圈,在心里头将全盘计划好生过了几番,自觉已无甚破绽之后,突地顿住了脚,提高声调喝了一嗓子。
“奴婢在。”
高邈本就侍立在书房门口,这一听李显呼唤,自是不敢怠慢,忙不迭地便跑进了书房,紧赶着应答道。
“你亲自去监察御史林奇府上,就说本王请其过府叙话,快去快回罢。”李显瞥了高邈一眼,略一沉吟之后,挥手下令道。
“是,奴婢遵命。”
高邈是个谨慎人,虽不明白李显这道命令的用意何在,可一见李显没有解释的意思,自不会去追根问底,只是恭敬地应了诺,自去准备到林奇府上寻人不提。
“殿下,林御史已到了府门外。“
高邈去得快,回得更快,李显一盅茶都尚未饮尽,就见高邈兴冲冲地转回了书房,紧赶着出言禀报道。
嗯?不请自来了,这么巧?嘿,老六那厮还真就是小肚鸡肠!李显一听林奇已到,先是一愣,接着很快便醒过了神来,知晓这是李贤对自个儿不放心的预防举措,想来那林奇必已得到了李贤的相关指示,否则不会出现得如此之巧合。
“请罢。”李显肚子里弯弯绕绕虽多,可脸上却是一派的平静,将手中的茶碗往几子上一放,不动声色地吩咐了一声。
“是,奴婢遵命。”
李显既已开了口,高邈自无不从之理,这便应答了一声,退出了房去,不数刻,陪着一名中年官吏行进了书房中,但见此人丹凤眼,窝蚕眉,面皮白净,三绺长须随风轻扬,行走间顾盼自得,端得是一副好卖相。
“下官林奇见过周王殿下。”
那名中年官吏一见到高坐上首的李显,也不待高邈出言引荐,潇洒地一抖大袖子,几大步走到近前,躬身行了个礼,自报了家门,其礼虽恭,可话语间却隐隐带着矜持之意。
“林御史客气了,请坐罢,来人,看茶!”
李显这一世确实不曾见过此人,可前世那会儿却是没少与其打交道,对其根底可谓是了若指掌——林奇,山西太原人,明经出身,早前曾在璐王府任过属官,后,经李贤暗中使力,得以入朝为官,先为礼部主事(从八品下),旋即便升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及至李贤入主东宫后,很快便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乃是李贤身边最听用之心腹,前世那会儿,此人可是没少奉了李贤的密令出手为难李显,每每就小事弹劾不已,常常整得李显狼狈不堪,说起来算是李显的旧仇人,不过么,前世归前世,李显倒不至于将前世与今生混为一谈,可也不想让其觉得自个儿软弱可欺,这便不咸不淡地虚抬了下手,淡淡地回了一句道。
“谢殿下赐坐。”
林奇本以为自己乃是璐王的代表,李显再怎么着也得好生笼络一下自己,可这一见李显一派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头立马有些子失了衡,只不过当着李显的面,他也不敢有甚不满的表示,只能是语气生涩地应了一声,自顾自地走到下首的一张几子后头,整襟跪坐了下来。
啧,小样,志大才疏的货色!李显对林奇的感观本就极差,倒不完全是因前世的恩怨,而是知晓此人空有大志,徒具口才,却并非干大事的材料,前世的李贤之倒台与林奇的无能其实有着极大的关系,此时见其一派傲气凛然之状,李显的心中自是更加不喜了几分,只不过如今正值用人的当口,李显也懒得去跟其一般见识,待得下人们奉上了新沏好的茶水之后,李显扬手一挥,将书房里的下人们全都屏退了出去,略一沉吟之后,缓缓地开口道:“林御史该是已收到了孤之六哥的信函了罢,具体详情孤就不多说了,只有一条,在孤不曾下令之前,还请林御史转告其余诸位大人,切莫轻举妄动,坐观其变即可,这一条乃是成败之关键,林御史可有异议否?”
“这个自然,殿下有命,下官不敢不从,只是下官人卑言轻,实不敢擅自尊大,若要说服其余人等,还请殿下将章程告知,下官方敢行去。”林奇虽接到了李贤的指示,要他听从李显的安排,然则林奇一向以智者自居,并不怎么愿意接受李贤的安排,再加上觉得自个儿没得到李显的足够尊重,更是不太情愿按李显的意思行事,这便搬出了个不是借口的借口,硬是要逼李显就此摆出底牌来。
竖子无礼!李显本就不怎么待见林奇,这一听其言语颇为无状,更是心中有气,只不过李显城府深,却也没带到脸上来,只是轻笑了一声道:“孤与六哥有约定,主意由孤出,行事由林御史自便,若是林御史觉得为难,孤也不勉强,林御史大可自行定夺好了,孤自不介意。”
“这个,这个……”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饶是林奇往日里能言善辩,一时间竟为之语塞,嘴角抽搐了老半天,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林御史很为难么?那就当孤没说好了。”
李显此番谋划并非为了自己,更多的是在为李贤的回京创造条件,至于打击一下武后的气焰么,则不是李显要忙活的事儿,那可是李弘的活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显所作所为纯属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儿罢了,做与不做皆可,左右真要想将李贤弄回京师的话,李显尚有其他办法可以选择,故此,对于眼下的事情成与不成,李显其实并不是太在意,此际见林奇窘迫非常,李显暗笑之余,再次出言挤兑了一句道。
“啊,不,下官自当遵循殿下所令,岂敢不从。”
林奇本就已被李显搞得狼狈不堪,再被这么一挤兑,自是吃不住劲了,哪还敢跟李显接着别苗头,忙不迭地出言服了软。
“那好,就这么定了,来人,送客!”
李显见林奇已表了态,自是懒得再跟其多废话,端起了茶碗,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下官告辞了。”
林奇兴冲冲而来,却落得个狼狈而去的下场,心里头就别提多憋屈了,可领教过李显的厉害之后,却也不敢再有丝毫的怨言,只能是怏怏地起了身,躬身行了个礼,闷闷不乐地告辞而去了。
“殿下,那林御史……”
林奇去后,高邈从书房外溜了进来,见李显微笑地端坐着,似乎一点都不在意林奇临去时的落拓,心中颇为不安,却又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担心之下,这便小心翼翼地凑到李显的身边,低声地出言试探道。
“嗯,没事!”李显并不想就林奇的事情多说些甚子,呵呵一笑,一扬手止住了高邈的问话,神态虽随意,可眼神中却有一道精芒一闪而过……
第四十八章大计划之启动(二)
李显的脸上虽是笑意盈然,其实心中却微有些烦意,但却不是烦林奇的无礼,实际上,在李显看来,林奇不过是鸿毛一般的货色罢了,又岂会自降身价地跟其一般见识,真正令李显烦恼的是自家的班底建设,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何时开始为妥的问题——通往帝位的道路漫长而又崎岖,其中满是凶险,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绝不为过,没有班底的支持,哪怕李显有着三头六臂,也断无法走到最后,此乃不争之事实,对此,李显有着很明确的认识,本来么,李显打算过个把年再着手此事的,可今日被林奇这么一闹,李显的心思显然起了变化。
若论识人之明,李显自问不在当今任何人之下,这不是自负,而是有根据的自信,别的不说,光是有着前世的记忆在,足可确保李显识别众臣工的能力之高下,更惶论还有着后世博击宦海的丰富经验为辅,足可令李显具备通过表象看清实质的能耐,此二者相加之下,李显自不虞发现不了人才,可话又说回来了,发现得了人才是一回事,能不能引为己用却又是另一回事,而恰恰正是后者的存在,这才迫使李显不得不慎重行事。
时值盛唐初兴之际,能征惯战的老将渐已逝去,后继颇为乏人,可文臣却是鼎盛得很,论起相才,可谓是比比皆是,不止朝中现有诸如郝处俊、戴至德等皆名至实归,便是尚处蛰伏中的相才也有不少,狄仁杰、裴行俭、裴炎、骆宾王等等,一抓便是一大把,确实不愁无人才可用,可惜的是这些干才皆属君子之辈,并非李显眼下这等尴尬的身份可以拉拢在手中的,哪怕是已有了些许交道的骆宾王,李显也不敢轻易明着去拉拢,唯有等待最恰当的时机,至于其他诸能臣么,那就更没太多的指望了,只能是一步步慢慢行去,留待将来再见机行事,如此一算,真儿个能立马为李显所用的大才并不多,好在李显此际也无需这等栋梁之材帮衬着,所需要的不过是能听话的而又薄有小才的普通官吏罢了,作用么,其实就一个——摇旗呐喊!
至高宗上位以来,永徽年间朝风尚能延续贞观的清廉,可谓是清官满朝,可自打长孙无忌等贤良被贬之后,朝风已是渐坏,尤其是武后乱政之后,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本身就贪鄙无算,上行下效的结果便是整个朝风渐腐,上层尚且好些,至于中下层官吏么,早已渐糜烂,虽不至贪腐成风,可趋利之势渐涨却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等局面下,李显要想拉拢住一帮子摇旗呐喊之辈确实不算太难,难的是要能确保投靠过来的官吏之忠心,而这正是李显所顾忌之处,再说了,真要是李显大规模地动作起来的话,那一准要遭忌,不单兄弟们会群起而攻之,便是武后那头也断容不得李显肆意为之,如此一来,度的把握便成了李显首要衡量的要素。
班底的建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恰恰相反,班底建设不单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运作,更需要时间来统筹安排,按李显原先的计划,此事尚不急着开始,大可先以李贤的人为用,可以如今林奇的表现来看,却令李显不得不将计划提前展开,无他,只因李显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受制于人,如此一来,该从何着手就需要好生琢磨一番了的。
政治层面的东西是很难,非寻常人可以为之,可对于李显来说,却不算太大的问题,毕竟他三辈子干的都是这个活计,真正令李显烦心的实际上只有一条——钱,大量,甚至是海量的钱!诚然,身为实封三千户的亲王,李显并不算缺钱,哪怕是要奢华地过活也能承受得起,可要以这么点俸禄以及名下两座庄园的产出来行大事,那可就远远不够了的,对此,李显有着很明确的认识,闲暇时,也曾对此作出过规划,只是出于种种考虑,李显尚不急着去实施罢了,这其中最大的关碍有两个——一是,如何行去才能不引起太大的朝堂波澜,李显可不想钱尚未赚到手,便被言官们的弹章给淹没了,万一要是再被太子或是武后来上个落井下石,那一切只怕都将休矣,至于其二,那便是主事者从何而来,此人不单要精通理财及经商,还得绝对忠心,如此一来,方可确保万无一失,很显然,前者李显勉力安排之下,或许能瞒天过海,可后者就令李显头疼了——在李显看来,眼下府中并无这等样人的存在,甚至于该从何寻起,李显也颇觉茫然。
“府中如今结余如何?”李显沉思了良久,想得头都大了几分,兀自没能找到太好的解决办法,眉头不由地便紧锁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打了几下几子,似有口无心般地问了一句道。
“这个,奴婢实不清楚,要不奴婢这就去账房问问?”
李显在思考之际,高邈自不敢出言打岔,只能是老老实实地陪在一旁,直到李显发了话,这才紧赶着站了出来,迟疑地回答道。
“嗯,也好,就将高管事一并叫来好了。”李显点了点头,随口吩咐了一句。
“是,殿下稍候,奴婢这就去。”
李显一向只管花钱,从不问账目的事儿,这一条自小跟随李显的高邈自是知晓的,此时一听李显好端端地突然问起了账目,心中自是狐疑得紧,可却不敢细问,忙不迭地应承了一声,急急忙忙地向前院账房赶了去,不数刻,便已领着一名身着管家服饰的中年汉子转了回来。
“小的高土生叩见王爷。”
账房管事并非王府属官编制,而是隶属王府下人一系,虽说不是官身,可管着偌大一个亲王府的度支,油水之足自是不消说了的,这一条光看高土生那圆鼓鼓的身材便可知一二,当然了,此人之所以能担任此肥缺,除了因是高邈的一个远房堂兄之外,更因着其精通账务,这些年来打点王府账房倒也算得上得力,不过么,小贪一些却也是有的,这冷不丁地被传唤到了书房,心中的疑惧自也就是难免之事,这一见到高坐上首的李显,腿脚立马就有些发软,也没等高邈发话,跑上前去,一头便跪在了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上一下。
“起来罢,孤有话问尔。”
李显虽从不过问账目,可经历过后世宦海的洗礼,又怎会不知管账者每每都有着从账面上做手脚的恶习,只不过这等小钱李显懒得去计较罢了,此时见高土生如此慌乱,自是猜出了其担心之所在,却也无意去点破,只是淡淡地吭了一声。
“啊,是,是,是,殿下尽管问,小的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条小的可是敢保证的,还请殿下放心则个。”高土生心慌意乱之下,口中胡乱地应答着,可腿脚却依旧是软塌塌地,站都不敢站将起来,兀自跪在了地上。
“嗯,孤想知道如今账上尚有多少余钱,唔,若是扣除了日常用度,能调用的有多少?”高土生不敢站立,李显也懒得去管,就任由其跪着,只是微皱着眉头扫了其一眼,面色平静地出言询问道。
“回殿下的话,账上实有余钱四千五百三十二贯余,扣除日常开销,能调用的钱数仅有六百余贯,若是殿下不急等着钱用,待得夏收之后,东、西两庄或还能挪出些钱来。”一听李显仅仅只是问余钱,高土生的心自是稍安了些,磕了个头,紧赶着回答道。
“六百贯?”一听只有这么点余钱,李显的眉头不由地更加锁紧了几分,呢喃了一声之后,又接着问道:“说清楚点,东、西两庄各能进账多少?”
“好叫殿下得知,东庄夏收后能有个两百贯的进项,年末也有此数,西庄仅能及之一半,合计约还能凑个三百贯,挤一下的话,或许四百贯也有可能。”一见李显脸色不对,高土生哪敢怠慢,忙不迭地应答道。
“嗯?怎会差得如此多?说!”
李显虽甚少去东、西两庄,可大体情形还是知道的,这两庄子虽分处京城两头,可无论是规模还是地利以及人力配置都相差不大,这一听两庄的产出居然差了一倍,不由地便起了疑心,这便冷哼了一声道。
“啊,殿下息怒,此事实是别有情由,还请殿下容小的细细说来。”高土生被李显这一嗓子吓得不轻,身子猛地哆嗦了一下,紧赶着回答道:“按说西庄的产出亦不算低了,据小的所知,京师各府相同规模的园子所能产的也不过就是这个数,若是经营不当,或许还得更少些,至于东庄之所以能有如此产出,那完全是邓诚、邓管事经营有方之故,非是小的虚言哄骗,殿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去探访一二,自可知小的所言无虚。”
“邓诚?”
东西两庄自打高宗赏赐以来,李显拢共也就只去过两三回,还都是三年前的事了,对于管事者是谁,李显还真没啥太多的印象,此时一听高土生极力夸奖邓诚的能干,李显倒是来了兴致,斜眼看了看高邈,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
“殿下,此事奴婢倒是知道一些,那邓诚乃太原人氏,本是读书人,可惜家道中落,无力继续学业,不得不以经商为业,数年前来京贩货,惜乎遇到了火劫,货财两失,无盘缠归乡,托了人求到了奴婢处,奴婢见其尚算实诚,便将东庄交与其经营,至今已有三年,着实颇为得力.。”一见李显看将过来,高邈立马会意地点了下头,将所知情况一一道了出来。
呵,还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了,有趣,着实有趣!李显一听高邈如此说法,嘴角不由地便是一挑,露出了丝玩味的笑容……
第四十九章大计划之启动(三)
东庄其实并不叫东庄,有个凑趣的名字——饼儿庄,其来由么,说起来跟李显还有些瓜葛——此庄本属皇庄,编号丙二,显庆三年,高宗将此庄赏赐给了李显,原本合该由着李显起个响亮的名字,偏生那会儿李显正值年幼贪玩之时,浑然就没去理会这事儿,这庄子也就始终没个正式的名号,大家伙只能是延用旧名,传来传去之下,竟以讹传讹地就成了谐音的“饼儿庄”,叫起来倒是顺口得很,不过呢,真让饼儿庄名扬十里八乡的却不是这么个有趣的名字,而是这庄子里有个大能人,硬是能以不算大的庄子整出比旁人多的收益,这人正是庄中管事邓诚。
邓诚的岁数并不大,不过三十出头而已,可人却显得老相,面色黝黑,满脸子的沧桑感,加之总是一副严肃状,看起来就显得更老了些,不过么,一双眼倒是有神得很,哪怕面对着的是李显这个主子,邓诚也丝毫没有半点的拘谨,行礼倒是恭谦到位,可神情、举止却是一派从容之状,这令李显暗暗称奇之余,好感陡生。
“邓主事免礼罢,孤此来仓促,若有打搅处,望邓管事勿怪。”
李显见邓诚气度不凡,心中颇喜,话语间自是客气了不少,神情和蔼得紧,不像是在吩咐下人,倒有些前来访客的意味在内。
“属下不敢,殿下有事尽管吩咐,属下自当遵行不怠。”
邓诚并不因李显的和蔼而受宠若惊,落落大方地站了起来,躬身拱手地回了一句道。
“嗯,那好,就请邓管事领着孤进庄随意走走罢。”
李显虽已对邓诚高看了一线,可却并不打算就此说明来意,也不急着考究一下邓诚的行商能耐,而是笑着一挥手,提出了个简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