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她权势滔天 第21节
  温应淮笑了笑,并未再说话。
  贺攸宁怕他着凉,让其在一旁等着,自己去林间捡来树枝生火。
  待火生好,温应淮才觉身上暖和些,舒适地喟叹一声。
  她自是听到了,此刻心中却有些好笑,二人对视一眼,纷纷笑出声。
  似乎很久没有这般轻松过了。
  只是笑声过后,沉寂下来,贺攸宁还是没忍住问出口:“你与那山匪相识,是吗?”
  这回温应淮没有否认,往火堆中加了根树枝后,点了点头道:“是,但也不是。”
  这更让她不解,她不明白,温应淮这般费尽心机究竟是为何。
  “能为了什么,只不过是见有人跟着你临时想出一计好叫你逃脱罢了。”
  此话一出,贺攸宁更是不可置信,“有人跟着我?这不可能。”
  她此次外出做了十全的准备,虽说到江宁走动之后必定会有人发现她的行踪,但绝不会这般快。
  “怎么不可能,你在客栈的那日我截获一只信鸽,打开信纸却是空空如也,还是我那管事见多识广,说是遇热现字,那纸上写的便是你的行踪。”
  说罢,从怀中拿出那信条,贺攸宁接过信纸,靠近火光,信纸上果然显出几个字:宁于宛。
  宛镇,正是之前她们停留的地方。
  而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她只知道一个人,那便是卿嘉述。
  卿嘉述自己手里有一批人,是卿国公默认下培养的,为的就是打探消息,她幼时曾无意间撞见,这才知晓。
  而这样的秘密,温应淮绝无可能知道。
  “担心隔墙有耳,我只好暗示你跟着商帮一起走,想着路上能告诉你,哪知你执意要走,我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我们走南闯北,一路上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认识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商帮与那些山匪有些关系,我便想了这一拙劣的法子。”
  “这样即使被跟着你的人看到,也只会认为是山匪作乱。”
  贺攸宁收起信条,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这些山匪武功虽不算高,但是熟知山中情况,七绕八绕也就将人甩下。”
  “本想着找了一条小路将你带回寨中,再告知你此事。谁知路上淡竹醒得太快,还打伤了不少他们的人,将他们惹恼了,又使了一次迷药,又怕淡竹再次伤人就将淡竹扔在路上,只带你一人回了寨子。”
  贺攸宁恍然大悟,也就是说这些山匪本就是这附近山上的,得了消息将她掳到此地。
  对于将她迷晕这一事也未有猜疑,当着面说且不说她信与不信,若是被暗处的人知晓,只怕这些山匪性命堪忧。
  她终于明白为何醒来时觉得怪异,本以为只昏睡了一夜,却没想到是一天一夜。
  可是一天的行程,这些山匪又是如何提前赶到宛镇附近的呢?
  温应淮瞧她脸色狐疑,连连摆手道:“我可没这么大本事,因着担心你,我还特意赶来,结果因着淡竹伤人的缘故这些人借机将我扣下,还多讹了一笔钱财。”
  “他们能接下这笔买卖,是因为原先的买卖风险太大,正好商帮送钱上门,他们哪有不收的道理。”
  贺攸宁本还想问问先前的买卖是何买卖,可见温应淮捂住伤口,还是将嘴边的话咽下。
  “你的伤还是得换药,此处离城镇远不远?”衣服湿了,也不是伤口有没有碰到水。
  早知这样,何苦在她面前装神弄鬼,害得她以为是恶人,弄得他现在这般模样,伤口若是发炎,她又成了罪人。
  贺攸宁睨他一眼,温应淮立马明白这眼神的含义,低头挑着火星,回道:“往北走,有城镇,往南走也有,就看你要去哪了。”
  “此处离江宁近吗?”得知淡竹并没有危险,她也就放心了,到了城镇再想办法与她联络便是。
  当务之急是去江宁,她已经耽搁些日子,不知宫中那位正在养病的“渝平公主”有没有被人发现端倪。
  她估摸着,离被人察觉也不远了,是以到了镇上安顿好温应淮,她便得马不停蹄赶往江宁。
  温应淮似是猜出她的打算,“离江宁不远不近,但走上半天,便进入卿家的势力范围了。”
  贺攸宁愣了一愣,以前也是这样,他是极聪明的人,与她兴趣相投、志向相合,往往是她说了前句,温应淮便能知晓她心底的打算,是以这样两人才能冲破身份的枷锁成为好友。
  如今似乎也是如此,仿佛二人从未被时间与世事分离过。
  作者有话说:
  高情商:你给我踹水里但是没事啊,这样你就可以在我怀里流眼泪还不被发现了。
  此时的亲家属:正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第25章
  温应淮一直静静看着贺攸宁。
  火光映照在两人脸上, 温应淮想,这些年她似乎变化很大,从前总爱叽叽喳喳, 心思虽多但都写在脸上, 不像现在, 沉默的时间更多, 也叫人让猜出心中所想。
  若不是提前得了消息,他怕是难以揣摩她的心思。
  可贺攸宁不知道这些,她将其当作二人的默契,从前在鸣山书院时也是这样。
  旁人不知她为何要与温应淮结交,总觉得是商人狡诈, 她受了蒙蔽。
  温应淮没有自己的私心吗?不, 他有。
  甚至从未在她面前掩藏过,坦坦荡荡地说出与她交好,虽不会以此来谋生意,但是从此往后他在书院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起码他可以正常出入藏书阁而不会被世家子弟驱赶, 也不会平白无故遭人冤枉。
  虽还是有冷言冷语,但对于他而言都可忍受。
  这都是与贺攸宁结交带来的好处, 自己努力两三年靠着学业做不到的事,只需要她往他身边一站,好似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贺攸宁不傻, 这些她都知道, 但她从温应淮身上得到的反馈更多。
  鸣山书院的众人不会懂, 或许温应淮也是后来在与她的相处中慢慢理解的。
  她去鸣山书院读书一事无疑是向世人告知,在过去皇家与世家的争斗中, 皇室败了, 这就是失败者屈服的表现。
  是世家胜利的战利品, 是皇家不得已而为之的屈辱。
  景成帝不愿却也无可奈何,但这件事中,没有一个人考虑到她的想法。
  他们只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又懂得什么呢?或许,有人懂,但那又如何,她不过是个孩子,依附于皇家,又有什么能力反抗。
  但他们都忘了,贺攸宁生下来便是公主,雍容华贵的身份预示着她鼎盛之极的人生,而不是成为棋子任人摆布,沦落为他人口中的笑谈。
  她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一颗小小的种子就这样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年纪尚小的她第一次明白恨是什么滋味,她恨景成帝的懦弱屈服,恨世家的仗势欺人,更恨自己无能为力。
  原来权势是这般有用的东西,轻而易举便能将人变成自己棋盘上的一粒子。
  终于,她找到造成一切事情的源头,那便是世家手里握着的东西,权势、地位、资源,这些本应该由皇家收放自如的东西,却没有掌握控制权。
  景成帝虽有谋略,但行事总是瞻前顾后,错失良机,这才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
  是以,贺攸宁就像个局外之人一般进入鸣山书院,表面上她是这里最尊贵的存在,可她心里明白,本为世家的贺家能推翻旧主称帝,那他们之中任何人都可以。
  他们是同窗,但未来某一天也许会成为敌人。
  居安思危四字刻在她的脑海中,她警惕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记下众人的脾气秉性。
  在鸣山书院的每一天,她都这般度过,带着不为人知的心思与人交往。
  这样很累,但是一闭上双眼,她便回想起不小心撞见景成帝枯坐一夜暗自落泪的模样。
  她一直视以为天的父皇,却是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每每记起,她就没办法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院中的世家子弟。
  看着他人笑,她也笑,但却说不出是不是真的高兴,有那么一瞬间,贺攸宁觉得自己好像病了。
  但是温应淮出现了,人人都说他有所企图,但贺攸宁反而很放心。
  这样昭然若揭的企图,她很放心,都说商人地位低不配与她交谈,但她偏偏就瞧中他的身份。
  不是世家,在学院中时常受世家子弟的欺负,是以心中对世家也有怨恨,这样的身份真的太好了。
  两人都有所图,贺攸宁想,这样谁都不欠谁的了。
  可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相处越深,她才发现,温应淮此人与她想的有所出路。
  他虽为商户之子,但从不自怨自艾,在他眼里,自己出生身份如何并不重要,心中虽有抱负但却不强求。
  贺攸宁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他明白这世间的大多事,懂得为自己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却又行得坦荡,这般清醒地活着。
  洒脱和世故构成了他不同的两面,至此贺攸宁才开始与他交心。
  他们说春天的融雪,说南边商队带来的新鲜玩意,说着世家的蛮横无礼,说未来的人生,谈天论地无话不谈。
  在和他相处的点滴中,贺攸宁才一点点明确自己人生未来的路。
  才能那般真挚郑重地同他许诺,长大后定要同父兄一起变革旧制、振兴皇室,到时候温应淮便可站在庙堂之上施展抱负。
  贺攸宁说得真切,那时不过十岁,温应淮也不当作孩子的玩笑话,郑重其事点头。
  时过境迁,两人再次见面,温应淮仍是能猜出她心中所想。
  “你如何知道我要去江宁?”
  “想要猜到有何难,江宁如今可不是太平之地,你这个时间偷偷出宫定然是有急事,又是这样的行走路线,那便只有江宁了。”
  贺攸宁敏锐地捕捉到他话中的重点,“江宁不是太平之地,莫非你知道点什么?”
  温应淮耸了耸肩,“卿家做事可不遮掩,只不过京都不知道罢了,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消息灵通些,但也是只知个大概。”
  贺攸宁推推他手臂,示意让他别拐弯抹角快说。
  “前段时间,商帮中有人在江宁运货,瞧见官府施粥给百姓,但却是些霉米。”
  贺攸宁心中一沉,暗暗咬牙,这卿家竟胆大如斯。
  景成帝在位时也曾遇见一年大旱,为着以后所想,便于各大重要州府设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粮食都是官府收来的,绝无可能出现霉米,除非被他人置换。
  官粮成了霉米,这般大的事,竟是一点风声也无,她的人也未曾知晓。
  “你商帮中的人是如何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