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j,我亲爱的
我一直相信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听到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很开心。你什么时候离开?我们要不要交换邮箱?或许我们可以改成一个月写一次信,让信跨过高山海洋运送到彼此的手边,你认为如何?我觉得这样会很浪漫。或许信件会丢失,但丢失才构成了浪漫的全部。
亲亲你,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为了自己的梦想能不断的站起来往前走。我亲爱的,我越来越爱你了。
你想为什么会录取你,你为什么值得被录取。我想了一下有几个原因:
1.因为这所学校今年的报名人数很少,所以走到面试部分的几乎都能被录取。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原因,如果都能被录取,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进行面试呢?
2.老师很喜欢你。经常在自由选择阶段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孩子,既然她能力也还可以,那就选择她吧。人总是会为第一印象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猫鼠游戏里面的那个人,他如果长着一张电视剧里反派的脸,我想绝不可能会成功欺骗到别人。
3.你的回答比你记忆中的还要好。人的记忆是奇怪的东西,它会根据你的倾向选择模糊或者扭曲一段记忆。比如你认为随便吧,反正也不会被录取,那记忆就会无限放大那些答错的题,不够好的回答,而模糊掉你答对的问题。
这三种原因中,只有第三种是确定的,无法被推翻的。我想你的回答一定非常精彩,所以才会被录取。就像我之前和你说的那样,不要盯着白布上的黑点去看。
你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就算现在有一百件事情都证明你是非常优秀的人,你也依然不能信任自己。我想这是因为你没有生活在一个肯定的世界里。你总是不停的要证明自己,尽管你不必这样做。证明,你之前和我讲过的,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每时每刻每一秒的呼吸都要证明自己的时候,那她对自己根本不会有任何正面评价。你总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成功和优秀,你总是在被夸奖之后疑心对方是否违心。
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坦然的接受自己,接受别人对你的夸奖。
你在我心里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谜团儿。
看到你滴在信纸上的泪痕,我忍不住微笑起来。虽然你在信里只是简单的说自己要下决心去好好面试,可是我想面试能成功,你付出的努力肯定比你说的要多许多。我已经能从你轻飘飘的语气中琢磨出了这个道理,你总是掩盖自己的感情,只肯流露万分之一,如果你愤怒,那你的愤怒一定比你表现出来的还要多。如果你说努力,那我想你的努力一定比你说下定决定还要坚定。我从不怀疑你全力追逐一件事情最后会失败,你是一个会在追逐前客观谋划,全力推动的人。
我最近又试了一盒肉松小贝,你还记得那位伊丽莎白时期的绅士猫吗?它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将盒子打开,呼朋唤友来享受这一盒肉松小贝。等我发现的时候,盒子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糕渣和肉松末。绅士猫躺在盒子边打着呼噜,放松的露出滚圆的肚皮,它胡子上还留着小贝里面的奶油呢!我气得一巴掌给它拍醒,质问为什么要吃这个蛋糕,并且恐吓吃太多会死掉哦。它不耐烦的舔着爪子然后用湿漉漉的爪子擦脸,将胡子边的奶油擦得一干二净,抬着头看我,仿佛根本不懂我在说什么。好吧好吧,我只能找下一只偷吃的猫去恐吓。
很多欧美的鸡汤作品(我对这种家庭亲情的作品称之为高级鸡汤文)都暗含了一个逻辑就是:母亲也有追求真爱的权利,孩子有叛逆自由的权利。我曾经看过一个法语剧,叫做《命悬一线》,我忘记有没有和你讲过这个剧了。讲述的是一个退役的军人发现自己得了绝症,这个时候国家安全局找到了他并且招募他做特工,他为了女儿决定接受安全局提供的疗法生存下去。可是他的女儿是一个完全不体贴父母,非常任性的一个孩子,他父亲知道有危险不让女儿去示威,可是他女儿一定要去。他从未对女儿讲过自己得了绝症和成为特工,不过后来女儿知道了,不仅没有感激父亲的所作所为甚至更叛逆了,被坏人绑架,父亲出生入死去救她出来,她还责怪父亲。
如果这部剧被国内翻拍的话,孩子的形象一定会改成《家有儿女》那样的孩子,绝对不会出现这样一个不懂感恩只会抱怨的女儿。就算女儿前期不懂感恩,后期也会像变形记那样洗心革面做个父亲得力的助手。
我们太习惯像你这样的孩子了,总是默默的被压榨,被无视,被贬低,一定要为了家去付出一切,亲情大过天,为了一点点被施舍的亲情做牛做马都会任劳任怨。不是说国外的观众就会默认这样的孩子角色是正常的,他们也会讨厌这样的孩子角色。你会在很多鸡汤文里看到这样的配置,一个满地鸡毛的家庭中有一个老黄牛似的母亲和一个叛逆到恨不得生块叉烧都好过她的女儿或者儿子,一个要么早就死了,要么家暴酗酒早就离婚或者分居,要么从书的最开头就几乎隐形的父亲。
这个家庭构成了许多欧美鸡汤文永恒的冲突点。
但我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可以参考的逻辑的,比如孩子,孩子就一定听话吗?孩子就一定乖巧吗?出生在一个穷困破烂的家庭就会像阿甘正传那样追求向上的人生吗?多少孩子因为穷困的枷锁被锁住了一生,他们不停的堕落,不停的叛逆。孩子听话生活就会好起来吗?这个例子你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你觉得气愤,觉得绝望,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你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不敢堕落,你不敢坠落,你害怕自己只要一松懈,就会像路西法从天堂一路被丢到地狱。你知道他们应该往上爬,不能被家庭困住,可是也应当接受许多家庭的孩子已经心力憔悴,根本就没有力气向上爬了。你在看这个家庭的时候代入了自己。你想:绝对不能松开手掉下去。你只要掉下去就会过上书里这样悲惨的日子。
可是作品就是这样的,他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界上一定会有这样的家庭存在。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些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只有足够戏剧的人生才能写出小说,毫无波澜的作品只能被称为屎山粪海的呻吟。
亲爱的,我一想到你很快就会飞走,真舍不得你。我已经习惯了每周都期盼着你来信的日子,一个月一封信,完全无法想象是否能坚持那么久。度日如年,如隔三秋。
但还是很高兴你可以飞走。
希望未来你能寻得自由与安宁。
吻你,
t
我一直相信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听到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很开心。你什么时候离开?我们要不要交换邮箱?或许我们可以改成一个月写一次信,让信跨过高山海洋运送到彼此的手边,你认为如何?我觉得这样会很浪漫。或许信件会丢失,但丢失才构成了浪漫的全部。
亲亲你,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为了自己的梦想能不断的站起来往前走。我亲爱的,我越来越爱你了。
你想为什么会录取你,你为什么值得被录取。我想了一下有几个原因:
1.因为这所学校今年的报名人数很少,所以走到面试部分的几乎都能被录取。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原因,如果都能被录取,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进行面试呢?
2.老师很喜欢你。经常在自由选择阶段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孩子,既然她能力也还可以,那就选择她吧。人总是会为第一印象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猫鼠游戏里面的那个人,他如果长着一张电视剧里反派的脸,我想绝不可能会成功欺骗到别人。
3.你的回答比你记忆中的还要好。人的记忆是奇怪的东西,它会根据你的倾向选择模糊或者扭曲一段记忆。比如你认为随便吧,反正也不会被录取,那记忆就会无限放大那些答错的题,不够好的回答,而模糊掉你答对的问题。
这三种原因中,只有第三种是确定的,无法被推翻的。我想你的回答一定非常精彩,所以才会被录取。就像我之前和你说的那样,不要盯着白布上的黑点去看。
你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就算现在有一百件事情都证明你是非常优秀的人,你也依然不能信任自己。我想这是因为你没有生活在一个肯定的世界里。你总是不停的要证明自己,尽管你不必这样做。证明,你之前和我讲过的,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每时每刻每一秒的呼吸都要证明自己的时候,那她对自己根本不会有任何正面评价。你总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成功和优秀,你总是在被夸奖之后疑心对方是否违心。
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坦然的接受自己,接受别人对你的夸奖。
你在我心里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谜团儿。
看到你滴在信纸上的泪痕,我忍不住微笑起来。虽然你在信里只是简单的说自己要下决心去好好面试,可是我想面试能成功,你付出的努力肯定比你说的要多许多。我已经能从你轻飘飘的语气中琢磨出了这个道理,你总是掩盖自己的感情,只肯流露万分之一,如果你愤怒,那你的愤怒一定比你表现出来的还要多。如果你说努力,那我想你的努力一定比你说下定决定还要坚定。我从不怀疑你全力追逐一件事情最后会失败,你是一个会在追逐前客观谋划,全力推动的人。
我最近又试了一盒肉松小贝,你还记得那位伊丽莎白时期的绅士猫吗?它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将盒子打开,呼朋唤友来享受这一盒肉松小贝。等我发现的时候,盒子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糕渣和肉松末。绅士猫躺在盒子边打着呼噜,放松的露出滚圆的肚皮,它胡子上还留着小贝里面的奶油呢!我气得一巴掌给它拍醒,质问为什么要吃这个蛋糕,并且恐吓吃太多会死掉哦。它不耐烦的舔着爪子然后用湿漉漉的爪子擦脸,将胡子边的奶油擦得一干二净,抬着头看我,仿佛根本不懂我在说什么。好吧好吧,我只能找下一只偷吃的猫去恐吓。
很多欧美的鸡汤作品(我对这种家庭亲情的作品称之为高级鸡汤文)都暗含了一个逻辑就是:母亲也有追求真爱的权利,孩子有叛逆自由的权利。我曾经看过一个法语剧,叫做《命悬一线》,我忘记有没有和你讲过这个剧了。讲述的是一个退役的军人发现自己得了绝症,这个时候国家安全局找到了他并且招募他做特工,他为了女儿决定接受安全局提供的疗法生存下去。可是他的女儿是一个完全不体贴父母,非常任性的一个孩子,他父亲知道有危险不让女儿去示威,可是他女儿一定要去。他从未对女儿讲过自己得了绝症和成为特工,不过后来女儿知道了,不仅没有感激父亲的所作所为甚至更叛逆了,被坏人绑架,父亲出生入死去救她出来,她还责怪父亲。
如果这部剧被国内翻拍的话,孩子的形象一定会改成《家有儿女》那样的孩子,绝对不会出现这样一个不懂感恩只会抱怨的女儿。就算女儿前期不懂感恩,后期也会像变形记那样洗心革面做个父亲得力的助手。
我们太习惯像你这样的孩子了,总是默默的被压榨,被无视,被贬低,一定要为了家去付出一切,亲情大过天,为了一点点被施舍的亲情做牛做马都会任劳任怨。不是说国外的观众就会默认这样的孩子角色是正常的,他们也会讨厌这样的孩子角色。你会在很多鸡汤文里看到这样的配置,一个满地鸡毛的家庭中有一个老黄牛似的母亲和一个叛逆到恨不得生块叉烧都好过她的女儿或者儿子,一个要么早就死了,要么家暴酗酒早就离婚或者分居,要么从书的最开头就几乎隐形的父亲。
这个家庭构成了许多欧美鸡汤文永恒的冲突点。
但我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可以参考的逻辑的,比如孩子,孩子就一定听话吗?孩子就一定乖巧吗?出生在一个穷困破烂的家庭就会像阿甘正传那样追求向上的人生吗?多少孩子因为穷困的枷锁被锁住了一生,他们不停的堕落,不停的叛逆。孩子听话生活就会好起来吗?这个例子你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你觉得气愤,觉得绝望,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你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不敢堕落,你不敢坠落,你害怕自己只要一松懈,就会像路西法从天堂一路被丢到地狱。你知道他们应该往上爬,不能被家庭困住,可是也应当接受许多家庭的孩子已经心力憔悴,根本就没有力气向上爬了。你在看这个家庭的时候代入了自己。你想:绝对不能松开手掉下去。你只要掉下去就会过上书里这样悲惨的日子。
可是作品就是这样的,他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界上一定会有这样的家庭存在。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些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只有足够戏剧的人生才能写出小说,毫无波澜的作品只能被称为屎山粪海的呻吟。
亲爱的,我一想到你很快就会飞走,真舍不得你。我已经习惯了每周都期盼着你来信的日子,一个月一封信,完全无法想象是否能坚持那么久。度日如年,如隔三秋。
但还是很高兴你可以飞走。
希望未来你能寻得自由与安宁。
吻你,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