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想要知道元老爷究竟是死于参汤还是头上的伤口其实很简单, 只要剖腹验尸,看看对方的肚子里是否也有砒‖霜就行了。
  但这话一出,不管是吕氏还是孙氏都大为反对, 就连知县都露出些许不赞同的神色来。
  在他们看来, 若是个无名无姓的平民便也罢了,查案嘛。但元老爷这样的身份,横死家中已经很惨了,结果现在连丧事还没办, 又要叫人剖腹,实在是太过残忍。
  虽然并不知道吕氏和孙氏中间有没有凶手, 但家属意愿如此, 加上知县本人也不支持剖腹验尸,商议过后, 还是不了了之了。
  但元老爷的死法还得确认, 最终是长河县衙门的仵作提议,既然无法检查肚子里面的情况,那用银针测一测元老爷口中是否有毒也是一样的。
  若口中无毒, 那就证明元老爷并没有喝这参茶,若口中有毒,那就证明元老爷是???喝了参茶被毒死的。
  赵好觉得有些不靠谱, 卫知拙也皱了皱眉,但两位夫人和知县都觉得是个好办法,忙叫仵作去验。
  那仵作便将银针放入元老爷口中,过了一会儿再取出来, 上面果然有变黑的迹象, 拭之不去。
  孙氏见状, 立时爆发出一阵哭嚎, 叫道:“我的天爷!老爷竟是被人毒死的!究竟是哪个杀千刀的毒妇下的手啊!”
  吕氏听出她在暗指自己,但心绪波动之下也懒得理会,只闭了闭眼,虚弱地冲知县道:“知县大人,还望您一定找到真凶!”
  知县对此也是义愤填膺,重重地点头,铿锵有力道:“查!现在就派人去查这参汤究竟是谁送来的!”
  衙役闻声而去,众人也都情绪激动,赵好却微微皱眉,捏着自己的下巴站在一旁。
  虽然从元老爷口中查出了砒‖霜,但她还是怀疑这方法到底有没有用。
  毕竟凶手也可以先杀了元老爷,然后趁尸体还未僵硬时往他嘴里灌这参茶。这样一来,即便元老爷是被砸死的,也一样可以从尸体口中检查出砒‖霜来。
  赵好想了想,扭头看了一眼卫知拙的表情,后者也在皱眉,便知道对方的判断和她是一样的。
  但现在众人都认定了元老爷一定是被毒死的,她和卫知拙也没有别的证据能反驳这一点,贸然开口只会起到反效果。
  赵好思考了一下,顺着知县的话说道:“送汤的人也不一定是下药的人,也有可能是不知情或者遭人陷害,为了追查清楚,还是应当将相关人员昨晚的动向一一问清,才好判断。”
  知县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赵好言之有理,于是又派人去把所有和元老爷遗嘱相关的人全都叫到大堂去对质。
  而嫌疑人里自然也包括了现在门外站着的两位夫人。
  孙氏和吕氏脸色都不好看,只是知县平日里和元老爷再有交情,这会儿也得拿出态度来了,严厉道:“烦请二位也跟我们走一趟。”
  孙氏当然是不想去的,但是看了眼吕氏,发现她好像更不想去,便一改态度,含沙射影地说道:“去就去,反正我昨天什么也没干,老早就上床呼呼大睡了!我看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不敢去对质!”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吕氏也只能面无表情地应下,叫人搀扶着上了小椅,被抬去大堂了。
  因着等人还需要一些时间,赵好和卫知拙也没忘了继续在房间搜查,果然又找到了敲击元老爷后脑的凶器——原本摆在门书柜上的灯盏。
  因为发现死亡现场时天已经大亮,所以大家并没有发觉书房里少了一盏灯,实际上是被人偷偷扔到了书柜的缝隙当中。
  灯盏上的蜡烛已经被取掉了,而灯盏底座上全是血迹,想来昨夜那人便是用这个从背后偷袭了元老爷。
  不过除了血迹之外,凶器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其他线索了,赵好和卫知拙也只能先叫人将之收好,又转去检查元老爷的尸体,看看还能否有些新的发现。
  不过没研究多久,便有衙役来报,元府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可以去问话了。
  赵好和卫知拙对视一眼,跟着知县一同去了元府的大堂。
  大堂这种地方一般都是用来见客的,只是元老爷谈生意都在外边,家里向来没什么客人。非要说起来,恐怕今天才是这间大堂自建起来那天起最热闹的一回。
  赵好和卫知拙同其他人一起进了门,便见元府的六个人整整齐齐地坐着。吕氏和孙氏在最前边,各自后边都是自己的儿子,再后边,便是元府的二少爷和四小姐。
  知县自然是要到主位上坐着去的,赵好和卫知拙走在他后边,便也趁机会重新打量了一下之前在宴席上短暂见过的三人。
  元府的大少爷元栖仍是低着头,畏畏缩缩的模样,胖胖的身体卡在座椅当中,显得有些窘迫。只是听闻父亲的死讯,他似乎也还有些伤心,时不时用衣袖拭泪。
  而近来受宠的二少爷元松红着眼睛,虽然刚失去了在家中唯一的倚仗,却仍努力挺直脊背,似乎是不想叫两个夫人看出他的虚张声势来。
  三少爷元梁是最奇怪的,他坐在座位上,神色呆滞,眼眶倒也是红的,只是看不出太多真心实意的难过。
  不过也正常,哪个原先受宠,后来被人超过的孩子,对自己父亲的感情都是复杂的。
  四小姐元杏赵好第一次见,对方看着不大,也就十四五岁的模样,小小一个地坐在椅子上,似乎是为了合群,也抿着嘴努力做出悲伤的样子。
  不过且不论她是不是真的会为了那个看不惯她的爹死了而悲痛,这位四小姐倒比赵好想象中的要有活力一些,两颊丰盈,还泛着健康的红晕。
  想来在元老爷看不到的元府角落里,她其实过得也还不错。
  知县在上首咳嗽两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随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各位想必都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坐在这里了。”
  “元老爷昨夜暴毙家中,死状凄惨,现下业已查清,乃是有人故意谋害!本官作为本地知县,也作为元老爷的好友,无论多难多险,都一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将那凶手揪出来,绳之以法!”
  知县大人的语气倒是铿锵有力,只可惜底下的人都各怀心思,并没有人给出多大反应,安静片刻后,还是赵好十分捧场地鼓了鼓掌。
  卫知拙见状,也跟着拍了两下手,接着,在场的衙役中才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知县:“……”
  知县努力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尴尬,镇定道:“这位李小郎君和卫郎君是本官请来一同破案的帮手,他们若有问话,尔等如实回答便是。”
  现场一片安静,无人说话。
  既然如此,赵好便权当没人反对了,率先一步站出来,认真道:“还请各位叙述一下昨晚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见过什么人,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可有人证。”
  料到不会有人主动开口,赵好先看向了坐得最近的孙氏。
  孙氏一对上赵好的视线,立刻眉头一拧,激动道:“我是长辈!怎的让我先来?!况且我吃穿用度都指望着老爷呢,我害谁也不可能害他啊!”
  她一双眼睛急切地扫过在场众人,看了眼吕氏,大约是觉得对方不好对付,于是最终落在了大少爷元栖的身上,指着他道:“他才是嫌疑最大的人!叫他先说!”
  赵好只得看向知县,本来想叫他主持一下局面,不能再让孙氏这么任性了。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大少爷听了孙氏的话,已经十分顺从地开始讲自己昨晚的情况了。
  赵好见状,也只能先听听看对方怎么说。
  “昨晚我一直在席上陪大家喝酒,散席后爹便将我叫到了书房……”元栖的胖脸涨得通红,也不知是觉得丢丑,还是找不到什么好词来形容。
  憋了半天,最终还是如实道:“将我叫到书房,骂了我一顿。”
  “不过没骂多久,二弟就来了,”元栖低着头,声音还是有些难过,“爹是很宠爱二弟的,二弟劝了几句,他便放我回院子里去了。只是叫我近日都不许出门,不要给他闯祸。”
  他征询似的看向赵好,不知道还要不要往下说。
  赵好便道:“继续,一直说到今天早上。”
  元栖闻言,只得干巴巴地继续道:“我回院子后,因为心情不太好,吃了点东西,吃完就洗漱睡下了,一直到今天早上才被叫醒,知道了……知道了发生的事。”
  大约也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简单,元栖憋了半天,又补充道:“睡觉的话,我有人证。因为爹他怕我闯祸,所以我的院子外边一直有家仆守着的。”
  赵好眨了眨眼,这个信息还算关键,毕竟以这位大少爷的身量,想要躲过看守去下药或者行凶,好像都不太可能,几乎可以排除他是凶手的可能性了。
  赵好想,倒是这位大少爷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她一开始认为的有些出入。她还以为这买姑娘的大少爷是个奸猾之人呢,没想到连“我爹找我谈了会儿心”都不会说,直接就来一句被骂了。不过说起来,昨晚宴席上也只见他的两个弟弟互相攻击,原是没他什么事儿的。
  赵好正想着,听完大哥陈述的二少爷元松,已经梗着脖子接话道:“昨晚散席后我确实去了书房,因为见着爹带着大哥气冲冲地进去,怕两人产生什么矛盾,便劝解了两句。”
  他瞟了眼知县和两位夫人,努力做出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说道:“爹消气后,便让大哥先离开了。只是刚发完火,爹又觉得身体不适,于是不放心地想要尽快把遗嘱定下来,我正给他磨墨的时候,孙姨娘和三弟进来了一趟。”
  听到对方突然提起自己,孙氏脸色立刻变了,一拍???扶手站起身,指着老‖二骂道:“怎么了?我和梁儿一起同他爹说说话儿也不行了吗!还有你个没大没小的东西管我叫什么?!”
  元松咬着牙,任由她骂,最终还是知县警告地看了她一眼,说道:“孙夫人,你昨日和三少爷去元老爷的书房做什么?”
  孙氏看了一眼知县的脸色,大约也是知道现在不是撒泼的时候,忿忿地坐了回去,不满道:“我们能干些什么?昨天晚上不是为了咱们家的大少爷办了场宴席么,梁儿回来后一副不高兴的模样,说是席上有人说话刻薄得很。”
  她上下扫了扫元松,脸上又是不屑又是忌恨,说道:“我便想着带梁儿去和老爷谈会儿心,实在不行,表现表现也好,我们很快就走了的!”
  元梁闻言,也回过神来,忙道:“就是这样,同爹说了会儿话后,我和娘就各自回院子里去了,一觉睡到大天光。”
  “有人作证吗?”赵好问。
  两个人都是摇了摇头,他们又不像元栖那样被元老爷盯着,哪儿会有人作证。
  赵好听了,若有所思,随后示意二少爷元松继续。
  元松见状,松了口气,说道:“的确如此,孙姨娘和三弟来同爹说了会儿话后,便离开了。”
  说完这个,元松又垂下了眼,似乎很诚恳地说道:“他们离开后我又陪爹待了一会儿。只是大哥和三弟的到来也提醒了我,不管爹他决意如何,在写遗嘱时我都应该避嫌的。”
  “于是和爹说明此事之后,我也回自己的院子休息了。之后爹一个人留在书房,又见了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我便都不清楚了。”
  赵好闻言,不由皱起眉。
  元府的家产可不是笔小数目,这位二少爷得宠前估计也过得不怎么样。眼下这一大笔财产就摆在眼前,他不盯着元老爷把他的名字写上去,还会这么高尚地避嫌吗?
  但这只是猜测而已,并不能作为证据,赵好看着二少爷元松,认真地问道:“你确定全程就是如此?除了你的长兄三弟以及孙姨娘去过书房外,中间就没有出现过其他人吗?”
  元松一愣,想了想,才恍然道:“哦,对了!孙姨娘和三弟走后来过一个婢女,给爹送了碗参茶!”
  听到这里,赵好还没说话,知县已经一拍大腿,起身激动道:“对!那个婢女!你还记得那个婢女长什么样吗!”
  元松被吓了一跳,忙道:“应当就是后厨的一个婢女……”
  眼见知县还要再问,赵好皱着眉头道:“大人,这个不急,婢女直接叫人去厨房找,一定跑不掉的。二少爷,我且问你,昨天你几时离开的书房?”
  元松愣了一下,看向知县。知县已经默默地坐了回去,清了清嗓子,用下巴指了指赵好,意思是听他的。
  元松于是回忆了一下,答道:“我到院子时已是亥时四刻了,应当是亥时三刻左右离开的。”
  赵好继续道:“你走时元老爷可否喝了参汤?”
  元松一愣,说道:“这,我不记得了。”
  “你不记得了?你就在元老爷身旁磨墨,看着他写遗嘱,却连他是否停下来喝过一口茶都不记得了?”赵好质疑。
  元松被赵好盯得发慌,说道:“好……好像是没喝过。”
  “好像?”
  不等元松反应过来,赵好又嗅觉敏锐地问道:“昨日散席时已快过了戌时,而你亥时三刻才离开。也就是说,从戌时末到亥时三刻,你都和元老爷呆在同一间书房里,除了你的两个兄弟和姨娘到来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没有别人帮你作证。而在你离开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书房里的元老爷是否还活着对吗?”
  一听这话,元松脸色立即白了,连忙辩解道:“是没有,但是我也的确不是凶手!”
  就连知县听了,也忍不住在一旁提醒道:“那个,李小郎君啊,元老爷已经决意要将家产分给他了,他根本没理由杀人的……”
  元松连连点头。
  “是吗?”赵好露出狐疑的表情,像咬住猎物的尾巴一样紧紧地盯着元松,说道,“但我听说,元老爷一开始最宠爱的儿子并不是二少爷你,而是三少爷。是最近几个月的时候,他才突然对你青眼有加的。”
  一提到这个话题,孙氏和三少爷元梁都坐直了身体,包括刚才还帮元松说了话的知县,也跟着露出一脸求知的表情。
  只有元松本人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原先装出的坚强都好像玻璃一样被赵好的问话打碎了。
  “我想问一问二少爷,这几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元老爷对你的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赵好一句接着一句,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元松本就心虚,哪里招架得住,整个瘫坐在椅子上,惊惧不已地望着她。
  赵好回忆了一下卫知拙的表情,学着那股淡淡的,但充满压迫力的劲儿,说道:“回答我的问题。”
  不得不说赵好学得还是很像的,元松的嘴唇颤抖着,终于扛不住,带着哭声坦白道:“我偷看了爹的信!”
  在场众人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