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王爷用人品融化了顽固派
辽东这边大小官员从有品级的官员到守城门的没有品级的小官吏,大大小小的加起来人数也近千了,说要给这些人发月俸,那可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小事,算计起来这一笔开支倒是比眼下支援流民给王府的压力更大呢。
当然说是要发月俸,就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其中有少许人本来也像朝中那些官员一样,觉得王妃娘娘这样插手地方事务,就是牝鸡司晨,现在大家也改口了。
可是仍旧有一部分顽固派,一面吧赞赏发月俸的这个主意,另一面却暗戳戳的来找赵睿之告状。
“这种收买人心的举动,本来不应该王妃娘娘来做。”
赵睿之点头:“本王也不同意发钱,发什么钱呢,本王就那点儿家底,王妃已经拿出去支援流民了,剩下的还够本王挥霍多久?一年按一百万两算,能支应个十年就不错了,她倒好,这一下子千数人,一年下去,本王倒要勒紧了裤腰带。你们看看本王的腰,再勒就断了。”
说着就去吩咐石森:“去把王妃叫回来。就说发月俸这事儿本王不准。”
顽固派们可给吓坏了。
这一得罪得罪王妃还是小事,得罪那千数官员,他们以后不用在辽东立足了,连忙道:“王爷,臣等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如果发月俸的事用王爷的名义来发,那么臣子们对王爷会更加忠心的。”
赵睿之点头道:“哦,李大人原来是这个意思,你不早说。本王本来就不情愿发这个钱,心里已经很难受了,你这是还要本王笑着跟大家说本王很乐意发钱啊?这不是教本王撒谎吗?本王连这点不想说的自由都没有?这个王爷做的也忒卑微了吧?”
顽固派的老臣们还没说什么,就见辽王爷一甩袖子:“不干了,回京。”
“去叫陈铮写奏折。”
由于王爷霸道蛮横还不做人,顽固派们终于动摇了。
他们想做忠臣,想让辽东变强变好,但不是想让辽东变为王爷的私库,更不想让王爷在这里尽情享受不管百姓死活。
几个老臣对视一眼,得了也别劝王爷了,赶紧去找静安师太来灭火吧。
静安师太当然不管,听说了前因后果,呵呵一笑,回了俩字:活该。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整个辽王府里头,最讲理的竟然是王妃呀。
明鸾正在算账,就听说外头齐呼拉的来了好些个老臣。
正烦着呢,待要不见,想着这些人年纪都大了,心里一软叫了进来。
人来了,一看,也呵呵了,平常这些人就是惯会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现在一来来一群,这是打群架?
明鸾心里正想:“打就打,我这里也不缺人。”
然后当头的一个开口了:“王妃辛苦了,平常还该多保重身子骨……”
说着送上礼物:“这是老臣家里珍藏的灵芝,给王妃补身子骨。”
明鸾乍然受到这种老父亲般的关爱,登时就毛骨悚然了,那寒毛是不够长,够长的话能把后背衣裳撑起来。
她脑子混乱,一时想不出个词来形容,但几乎下意识的就拒绝了:“不用,这么珍贵的东西,你家自己留着就行。”
老臣:“呃啊……”
他身后一个人帮衬道:“其实也不是多么珍贵,咱们这里盛产这个。”
明鸾看大家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不明白这些人葫芦里头卖的什么药,就点了点头:“那收下吧。”
老臣们很高兴的把东西交给小路子,那表情让明鸾怀疑他们在要马上搞大事了,或者,这不是什么灵芝,而是个烫手山芋。
“大家……”她迟疑着,不大情愿的开口,“是有什么事么?”
有人道:“我等自王爷处来,本想劝谏王爷上进,也好让王妃身上担子轻些,谁知却因为劝得很了从而得罪了王爷。”
明鸾信以为真,十分真心的安慰:“你们也是好心,王爷发脾气都是寻常了,没事,过几日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这些人却继续表忠心:“以后我等唯王妃是瞻,一切尽数听王妃吩咐。”
明鸾高兴啊,站起来道:“好,咱们齐心协力,先把流民的事办妥。”
她正好跟大家讲讲规划。
不说别的,单说为何北番进攻闾州璟州,怎么就不来辽东呢?原来辽东一多半地方靠海,不靠海的那一部分呢水草不生,多沼泽。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种水草不生的地方,想跑过来打仗,那可真太需要烧钱了,粮草军需,还要勇气。十天半月的窜来了,累得筋疲力尽,不是打人,而是被人打。
所以辽东在地理位置上还有点优势。
当然劣势更大,辽东北部一向因为苦寒而地广人稀,有地,但地太硬了,种子种下去,没力气往下扎根的那种硬。
如今流民稀稀拉拉的过来,若只是白出钱养着他们,除了养出一身闲病懒病,还容易惹出事端,明鸾就想着,让这些人去开垦土地。
“十人分一小队,每队前两名有奖励,后两名有惩罚,每日开垦的土地数量登记处理,每开垦十亩地,其中两亩地可归个人所有,如果不想耕种,也可以卖给王府,以后王府里头雇人来耕种这个,所得就作为官员月俸的一部分,你们看如何?”
她说完,就示意小路子把之前写好的抄本都给出去,心里也做好了众人挑刺的准备了,没想到众人众口一词:“王妃英明。”
王妃:这些人疯了。
等与众人相谈甚欢之后,走在路上一琢磨,就怀疑是不是赵睿之不做人,这才让那些人倒戈,自己想了想,先笑了。
吩咐小路子:“我不想去府衙办公,以后府衙的事让他们自己商量着办,上班就要有上班的样子,有月俸了,不可再找诸如‘回家给老娘浇地’这样的借口请假不上班。”
小路子:“恐怕他们会找来府里。”
明鸾:“找来府里……,就叫王爷出面。”
小路子担忧:“王爷好不容易叫静安师太留在府里,若是那些人一来,那王爷岂不是又有借口躲出去?”
当然说是要发月俸,就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其中有少许人本来也像朝中那些官员一样,觉得王妃娘娘这样插手地方事务,就是牝鸡司晨,现在大家也改口了。
可是仍旧有一部分顽固派,一面吧赞赏发月俸的这个主意,另一面却暗戳戳的来找赵睿之告状。
“这种收买人心的举动,本来不应该王妃娘娘来做。”
赵睿之点头:“本王也不同意发钱,发什么钱呢,本王就那点儿家底,王妃已经拿出去支援流民了,剩下的还够本王挥霍多久?一年按一百万两算,能支应个十年就不错了,她倒好,这一下子千数人,一年下去,本王倒要勒紧了裤腰带。你们看看本王的腰,再勒就断了。”
说着就去吩咐石森:“去把王妃叫回来。就说发月俸这事儿本王不准。”
顽固派们可给吓坏了。
这一得罪得罪王妃还是小事,得罪那千数官员,他们以后不用在辽东立足了,连忙道:“王爷,臣等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如果发月俸的事用王爷的名义来发,那么臣子们对王爷会更加忠心的。”
赵睿之点头道:“哦,李大人原来是这个意思,你不早说。本王本来就不情愿发这个钱,心里已经很难受了,你这是还要本王笑着跟大家说本王很乐意发钱啊?这不是教本王撒谎吗?本王连这点不想说的自由都没有?这个王爷做的也忒卑微了吧?”
顽固派的老臣们还没说什么,就见辽王爷一甩袖子:“不干了,回京。”
“去叫陈铮写奏折。”
由于王爷霸道蛮横还不做人,顽固派们终于动摇了。
他们想做忠臣,想让辽东变强变好,但不是想让辽东变为王爷的私库,更不想让王爷在这里尽情享受不管百姓死活。
几个老臣对视一眼,得了也别劝王爷了,赶紧去找静安师太来灭火吧。
静安师太当然不管,听说了前因后果,呵呵一笑,回了俩字:活该。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整个辽王府里头,最讲理的竟然是王妃呀。
明鸾正在算账,就听说外头齐呼拉的来了好些个老臣。
正烦着呢,待要不见,想着这些人年纪都大了,心里一软叫了进来。
人来了,一看,也呵呵了,平常这些人就是惯会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现在一来来一群,这是打群架?
明鸾心里正想:“打就打,我这里也不缺人。”
然后当头的一个开口了:“王妃辛苦了,平常还该多保重身子骨……”
说着送上礼物:“这是老臣家里珍藏的灵芝,给王妃补身子骨。”
明鸾乍然受到这种老父亲般的关爱,登时就毛骨悚然了,那寒毛是不够长,够长的话能把后背衣裳撑起来。
她脑子混乱,一时想不出个词来形容,但几乎下意识的就拒绝了:“不用,这么珍贵的东西,你家自己留着就行。”
老臣:“呃啊……”
他身后一个人帮衬道:“其实也不是多么珍贵,咱们这里盛产这个。”
明鸾看大家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不明白这些人葫芦里头卖的什么药,就点了点头:“那收下吧。”
老臣们很高兴的把东西交给小路子,那表情让明鸾怀疑他们在要马上搞大事了,或者,这不是什么灵芝,而是个烫手山芋。
“大家……”她迟疑着,不大情愿的开口,“是有什么事么?”
有人道:“我等自王爷处来,本想劝谏王爷上进,也好让王妃身上担子轻些,谁知却因为劝得很了从而得罪了王爷。”
明鸾信以为真,十分真心的安慰:“你们也是好心,王爷发脾气都是寻常了,没事,过几日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这些人却继续表忠心:“以后我等唯王妃是瞻,一切尽数听王妃吩咐。”
明鸾高兴啊,站起来道:“好,咱们齐心协力,先把流民的事办妥。”
她正好跟大家讲讲规划。
不说别的,单说为何北番进攻闾州璟州,怎么就不来辽东呢?原来辽东一多半地方靠海,不靠海的那一部分呢水草不生,多沼泽。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种水草不生的地方,想跑过来打仗,那可真太需要烧钱了,粮草军需,还要勇气。十天半月的窜来了,累得筋疲力尽,不是打人,而是被人打。
所以辽东在地理位置上还有点优势。
当然劣势更大,辽东北部一向因为苦寒而地广人稀,有地,但地太硬了,种子种下去,没力气往下扎根的那种硬。
如今流民稀稀拉拉的过来,若只是白出钱养着他们,除了养出一身闲病懒病,还容易惹出事端,明鸾就想着,让这些人去开垦土地。
“十人分一小队,每队前两名有奖励,后两名有惩罚,每日开垦的土地数量登记处理,每开垦十亩地,其中两亩地可归个人所有,如果不想耕种,也可以卖给王府,以后王府里头雇人来耕种这个,所得就作为官员月俸的一部分,你们看如何?”
她说完,就示意小路子把之前写好的抄本都给出去,心里也做好了众人挑刺的准备了,没想到众人众口一词:“王妃英明。”
王妃:这些人疯了。
等与众人相谈甚欢之后,走在路上一琢磨,就怀疑是不是赵睿之不做人,这才让那些人倒戈,自己想了想,先笑了。
吩咐小路子:“我不想去府衙办公,以后府衙的事让他们自己商量着办,上班就要有上班的样子,有月俸了,不可再找诸如‘回家给老娘浇地’这样的借口请假不上班。”
小路子:“恐怕他们会找来府里。”
明鸾:“找来府里……,就叫王爷出面。”
小路子担忧:“王爷好不容易叫静安师太留在府里,若是那些人一来,那王爷岂不是又有借口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