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族人已经外出,因为唐筝现在比较特殊的关系没有人管她是否工作,她做出的每一样新事物都给予了部落道不尽的好处。
  因为错过了早饭的关系,外祖母好心的给她留了几个梨子,酸酸的,但起码有的吃。
  又给火堆里添了点柴,是部落里的男人们砍的,见她需要就一帮子人跑出去背了好几筐回来,真是一个个都可爱极了。
  去溪边找了点石头,唐筝架起一个跟昨天煮蘑菇时一样的架子,新出的一批陶碗唐筝做的要比之前的大一点,然后从晾架边拿出了一小包用叶子包着的东西,里面是她特意要来的一大块肥油,是鹿屁股上全油的那一块。
  因为晚上洗过的原因,在火堆旁边烘了一晚上,干净也没什么水分,切碎了下到烧热的陶碗里顿时发出了“呲呲”的声音,没一会儿油香味便飘满了整块空地。
  老祖母、山和枝跑过来围着看,荤油的香味谁都没办法阻挡,只觉得陶真是太神奇了,能变出从未见过的好吃食物。
  唐筝用两根扒了皮的树枝翻搅着碗里的肥肉块,清亮的油越来越多肥肉越来越小,把肥肉炼到只剩下油渣时碗里就有了整整小半碗的荤油。
  把油渣仔细的滤出来,唐筝又把剩下的肥肉倒进去,最后统共炼出了一碗不到的油。
  唐筝夹了一粒油渣放进嘴里,满口生香,大大的满足了她这两天快要疲乏到爆炸的味觉系统。
  然后又为老祖母、山和枝各夹了一粒尝尝鲜便不肯再给了,三个人具是一副惊为天人的样子,盯着唐筝的陶碗移不开眼。
  小心的把装着油渣的碗用树叶盖上用细藤扎紧放到晾架旁边,唐筝把鹿皮拿下来,还是热乎的,稍微有点硬但和身上穿的基本上没什么差别了。
  等油凉了会儿,唐筝直接倒了一些在鹿皮上用手抹匀,然后让山帮忙用木棍敲打。
  山力气大,而且耐性好,基本上已经算是唐筝钦定的贴身“苦力”了。
  唐筝配合着山的敲打,不停折叠着手下的兽皮,一直到大约中午的时候唐筝感觉了一下,两块兽皮都一定程度的变软了一点,之后唐筝便把它们直接挂上了晾架。
  其实只靠烟熏也能成,但唐筝第一次处理想要保险一点也完美一点,毕竟是穿在自己身上的。
  干完了活就觉得有点饿,早上就吃了两个酸梨子而已,唐筝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问老祖母拿了几个蘑菇,切碎之后放进烧好热水的陶碗里,然后跑回去把油渣重新拿出来放了几粒,虽然还是没有盐,但唐筝已经快被自己感动哭了,蘑菇鲜美,肉渣酥烂,真是记忆里的味道啊...
  虽然到最后自己的一碗变成了见者有份的四碗,不过小小的心疼过后唐筝也有点开心,她的目标不就是让族人过上好日子么?现在正在开始!
  之后女人们回来时闻着空气里的油香味一个个都开始惊奇,兴奋的枝和她们又一次夸张的描述了唐筝称之为汤的好味道,难得的连一向少言的山都说了两句,说的她们直流口水又吃不到,老祖母发话说今天谁表现的最好就让榛做一碗给她,引得唐筝捂紧了自己的陶碗,然而族中并没有私有财产这个观念,除非是你自己吃剩下留着以后吃的,就像熏着的那块肉。
  下午的时候唐筝又跟着采集队出发去寻宝,一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只是单纯的采蘑菇采果实挖芋头,实在是无聊的紧,直到回来的路上,唐筝无意间一个抬头,她找到了惊喜。
  一颗八角树!
  八角,又叫大茴香、大料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香料,可除肉之臭。
  唐筝见了立马就抱着树干不撒手,让桃她们帮忙采下来,毕竟她不会爬树,就算这具身体之前会她也不敢爬。
  现代去腥用的食材大多都是葱、姜、蒜,香料一般只有煲汤,煮肉时放一些,但可惜的是以上三种都是舶来品,现在这种时候唐筝可以找见的香料并不多,或许还有薄荷和桂皮,花椒也是特产但长在西南,其他的香料原产地基本上都不在中国,所以八角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一块巨大的馅儿饼。
  桃虽然说着这个东西不好吃也不能吃,但在唐筝的要求下还是爬上了树,摇晃着树干弄下来不少。
  唐筝怎么也不嫌多,但天色已经不早了,晚上的树林很危险,最后还是桃说她还认识长着这种树的地方下次帮她采回来,这才依依不舍得回了部落。
  回到部落的时候外出捕猎的男人们还没回来,一直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见人,身上多少都带了些刮伤,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人拖着的又是一头鹿,他应该是叫乌,看上去很高兴,起码今天也还是有肉吃的。
  唐筝这回凑近了看才发现,说是鹿其实就是麂子,头顶的角很小只有一点点,应该是河麂吧,体型不会太大,一般只比麝大一点,是中国特有的动物,要是黑麂会大一点。
  现在地上躺着的这只就更小了,应该是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小麂子,大约只能让他们吃两顿。
  乌是族里跑的最快的人,这只麂子他出力最大,他告诉大家今天他们找了一上午都没见到猎物就去了前几天去的溪边,没想到又遇到了那群麂子。
  遵照老祖母的意思,唐筝为乌和桃各煮了一碗汤,鲜的两个人把碗都给舔干净了,馋的其他人咽口水。
  分肉的时候老祖母让人把大块的肥油都剔下来给唐筝,瘦肉也分到了四拳,基本上除了第一天刚来的时候唐筝就没有饿过肚子。
  把吃剩下的肉吊起来,之前那块已经比较干燥表面发硬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唐筝又把宝贝的八角拿出来,处理掉表皮洗干净,仔细的放在火堆旁的叶子上,看了好几眼才安心的睡去。
  --------------
  新的一天在被烘烤的香气愈浓的八角气味中醒来,唐筝伸了个拦腰舒展筋骨,漱过口吃过饭却没有再随人出去采集,只是嘱咐桃遇上些什么植物都挖一根或是采一个果实给她看看,作为报酬唐筝为她弄好吃的,桃自然是乐的应下了。
  晒了会儿早上的太阳整个人都精神了一点,唐筝拉上山背上筐去稍微远一点的溪边挖湿泥,这里的泥勉强能算得上是黏土,再说就近了挖影响部落周围的环境,不符合唐筝的审美。
  有了山的帮忙干什么都快,没一会儿他们就挖了一筐湿泥一筐干泥,干的少一点只有大半筐唐筝背着还是有点吃力,看山背着一整筐湿泥毫无影响的样子还稍稍有点羡慕。
  拿过大石板子,两个人开始挑拣里面的石子和树叶。
  接着就是捶打,这个环节唐筝自然只是在旁边看着,观察黏土的湿度,往里面适当的加一些干的。
  整个过程山都参与在里面,这也是唐筝刻意为之的,山做事很有耐心,她想把山带成第一个徒弟。
  昨天乌带着麂子回来的时候唐筝注意到了山眼里的羡慕和一点失落,怎么说山也算得上是她在部落里关系最好的人,对待小弟总是要好一点的。
  等处理完了所有的黏土,唐筝取等份搓成一个个高和底面直径差不多的圆柱形泥料便于堆放,然后把剩下的一大块黏土在撒上草木灰防粘的石板上敲平,切掉多余的部分差不多是一个直径一米不到圆饼。
  修整了一下毛边,唐筝在泥饼的中间用手指钻上一个洞,依次向外把泥饼抠成一个蜂窝煤一样的东西。她准备做个简易的窑来烧陶,温度会稳定很多,成品率也能提高,这个部件很重要,但叫什么唐筝还真是有点想不起来了。
  处理完之后唐筝带着山在山洞旁边找了个地方挖坑,坑不用很深,够塞柴火就行,不用很大,刚好能卡住刚刚做的泥盘就行。
  挖着挖着唐筝就想起来了,架住柴火的横条还没做,因为需要空气从柴火的下方进去让柴充分燃烧,使得温度更高更稳定,所以必须让柴离开地面架起来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有个问题我改一下,葱姜蒜也不能说是舶来品,原生地都不在中国所以是后来传入的,但方式不舶来。
  第6章 窑与徒弟
  让山挖着,唐筝跑回石板那儿拿了一个泥料开始搓,给手上沾点水可以防止搓的时候断开,没一会儿就搓了一根大约六十公分长的泥条,在石板上压成侧面正方形的横条,大概是三厘米的宽度。
  做完五根横条,唐筝不敢动它们,怕会变形,去看泥盘子的情况。
  因为挖了会儿坑的关系,泥盘子已经有点干了,搬起来也没事儿,唐筝就给它翻了个面儿,手指上沾了点水重新修了一下底面的窟窿,然后搬到篝火旁边去烘着。
  因为工具比较简陋的关系山用木棍挖着很费劲儿也很费时,唐筝想了想把他叫了过来,从柴堆里挑了一根完整的圆木棍,大概是她的手臂那么粗,又从山的石料堆里挑了了一个长梯形的石头让他磨着,把宽的那头磨扁平了。
  从晾架旁边拿出自己之前磨的那个凿子,唐筝找了根趁手的木棍配合着开始在之前那根木棍的头上凿洞。
  开始的时候凿起来是很容易的,把凿子往里敲一点,然后斜着一挫就能抠下来一大片木屑,越往里就越不方便。
  翻了个面儿,找准了位置大小又凿去一部分,唐筝从火堆里面找了点没完全烧掉的碎炭用树枝夹进刚凿的洞里,然后用嘴对着吹,燃烧的木炭在风的动力下发红发烫,这样直接烧穿比较省力也比较快。
  木棍比较粗,烧穿的时候唐筝觉得自己腮帮子吹的有点儿发酸,用舌头顶了顶两边的口腔内壁缓解一下,又拿起凿子对木棍上的洞做最后修整。
  等唐筝弄完,左右看了看还算满意,山的石料也磨得差不多了。
  去找了些比较细又比较结实的草藤,唐筝拿过山手里的石料把细的那头契进木棍上的洞里,然后又找了两块石头把木棍垫高,用一根木棍抵在石刃上再把石料往里头敲实了,要是直接敲容易把刃敲坏。
  最后用草藤把石料和木棍捆结实,一把原始的锄头就完成了。唐筝上下挥了挥,还算满意,有点小小的高兴。
  有了石锄,山挖起坑来越发得心应手,在唐筝的指导下没一会儿就挖了一个二十多公分深的圆坑,又从一头开始下去,横跨整个坑往外挖了一条五十多公分宽的沟,完成的时候山也累得满头大汗。
  让山用脚把坑里的泥踩实了,唐筝把横条拿过来,因为做石锄的时间比较久,基本上已经干了。在坑里的沟上每隔一段距离嵌一根横条进去,再把泥盘子拿来契在坑上,窑的大头就算是完成了。
  挖出来的泥正好用来砌窑身,唐筝把泥堆在一块儿,中间挖一个小坑凹下去,用陶碗在溪边接了水往里倒,再把旁边的土推进去让山用脚踩。
  之前溪边挖的干泥没用多少,加进去差不多够把窑砌起来,唐筝看差不多了就让山停下,抓了一大块在手里捏了几下往泥盘子旁边堆,然后用手把泥糊的方一点。因为有一块儿是沟的关系,唐筝又去找了点细树枝垫上再砌泥巴,一圈砌下来大约是十公分厚度的一个圆形,接着便让山帮忙一起往上砌。
  等到狩猎和采集的人回来的时候,唐筝和山才堪堪把窑砌成,真真是耗去了一整天的功夫。
  今天采集的人和之前没什么两样依旧还是收获满满,大概再有半个月雪季的蔬菜就不用愁了。
  狩猎的人今天没什么收获,大概是被吓怕了,那群麂子没去溪边喝水,因为蹲麂子的关系其他动物也没猎到。
  桃给唐筝带来了两样东西,竹子的一根短枝和一颗芥菜。
  竹子自然是没话说,到哪儿都是万金油的宝贝,其实唐筝记忆里也见过竹子但她自己没留意,现在见了真是惊喜万分。
  芥菜有点像青菜,一般都长得很大,还能用来腌制,两样东西都让唐筝喜出望外,吃饭的时候按照之前答应的给桃煮了一碗蘑菇汤。
  吃完了饭,唐筝向老祖母提出了一件她想了很久的事情,那就是收徒,收山为徒弟。
  虽然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但唐筝对于传统的师徒传承关系很看重,也很喜欢。几天观察下来唐筝觉得,山有耐心,品性好,悟性也不错,不论是学习还是以后教导别人应该都是个很好的徒弟或师傅。
  老祖母不懂师徒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传承,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仔细的听着唐筝和她讲的话,唐筝说:“我要做很多事情,陶需要有一个人专门去负责,但烧陶很重要不能什么人都学,人多了不好管以后容易被别的部族偷了去,学的人必须立下死誓忠于部落,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
  老祖母听完想了很久,最后同意了唐筝的决定,她让所有人都安静的围在篝火的一边,用特殊的墨绿色植物汁液在唐筝脸上划了两道,让她坐在另一边,又从山洞里请出了刻着部落图腾的石碑。
  把一个动物的头颅放在石碑前,是之前的那只麂子,然后老祖母围着火堆和唐筝跳起了奇怪的舞蹈,口中念念有词,唐筝听不太明白,但大约是请求先祖保佑之类的话语。
  所有人都格外的安静,盘腿坐着,身体前屈伏在地上。
  跳完了整支诡异的舞,老祖母把手里奇怪的杖子点在唐筝的头上,像是什么动物的脊柱。
  “去吧。”
  唐筝点头,站起身:“山,你过来。”
  山从地上爬起来,跛着脚走到唐筝跟前又跪下,他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但他认识祭祖传承的仪式,只是站在他跟前的不是老祖母而是榛。
  一个大人跪在一个小孩儿的面前非常的奇怪,但所有人都没有任何质疑,依旧神态恭敬地匍匐着。
  “山,从今天起,我收你为徒教你制陶。”
  话音刚落,山猛地惊讶抬头,难以置信中还有无法抑制的狂喜,身后传来隐隐的惊叹声。
  唐筝接过老祖母递来的杖子,抵在山的额头,身高差距有点大,即使山跪着依旧和唐筝差不多高。
  “我是你师傅,教你手艺,让你能拥有赖以生存的本领,能够为部落为族人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是我徒弟,应当尊敬我,听从我的教导。”
  唐筝小小的人儿板着脸,说的话在山听来有些奇怪,但不妨碍他去理解,大致能够明白她的意思。
  把杖子移开还给老祖母,唐筝严肃的表情破开,笑着说:“对先祖磕三个头,再给我磕三个,叫我一声师傅。”
  山照着唐筝说的郑重其事地磕了六个响头,额头都红了一块儿,对着唐筝喊了一声“师傅”,铿锵有力,满是欣喜。
  唐筝又从老祖母手里接过一只陶碗,是她第一次做的那只,递给山:“以后要尊师重道,努力制陶,忠于部落,为部落奉献,知道么?”
  “知道了!”
  二十出头的山笑得像个孩子,从今以后他就不再是没有用的废人了!
  随后唐筝又对着后面的族人朗声说到:“师傅是一门手艺的传承者,也许你们以后也会有一位师傅,他不一定像我这样年轻,他教给你们本事,你们要尊敬爱戴他,如果他老了是不是应该用自己得来的食物去养他,报答他!”
  “是!”
  听着族人的回答唐筝笑了,古时为师者如父如母,底层匠人传承手艺不为索取,求的也只是老老有所依,就像养儿防老一样,这是传承背后唯一的一点小小的私心。
  唐筝还年轻,只有十岁不到不需要这些,但她想要引导这样一个观念,很正确,无可厚非的观念,一点一点早早的植入进去。
  一场仪式并未给这个小小的部落带什么太多改变,未来的种种也无人知晓,天色已黑,依旧是该干活的干活,该睡觉的睡觉,无法入睡的大概只有山一个人了。
  “师,师傅,我睡不着。”山坐到山洞口的地上,就在唐筝躺着的旁边,师傅两个字有点陌生,说的还不是很顺口。
  “闭上眼睛,自然而然就睡着了。”
  “......”沉默了一会儿,山有些迟疑的开口:“可是我真的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