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
否则等卫生所遍布全国,单发俸禄就得将元清帝发穷,除非将药材管制,从此官营,这显然不可能。
不过药品定价可以进行管控,但需要慢慢来,先等卫生所建起来,等大家接受之后再一步步施行。
当然,这些官职的发放并不是随意发下去的,若想要取得卫生所的经营权,这些医坊便得像科举一般,进行严格的科考,尤其是大夫。
因没有统一的管理,大夫中藏着不少庸医,元清帝看过的案宗中,便有不少祸事都是因大夫误诊而引发。
所以他明确点出凡是挂着大夫名号出来行医的,必须得考取行医证,得到太医院的肯定,否则不得为他人诊治开药,而百姓若找了无行医证之人治病,出了事概不负责。
至于如何考试,如何发放行医证等等细节,便由元佩梁平安和太医院院使杨仲仁负责决定。
而医学堂设立,便是为了日后广布卫生站做准备。
因学医并非科举,所以凡是愿意学的都可以去医学堂报名,太医院御医之上皆可为师。
待这些学生学成通过考试后,便可以分派到各府各县,一直到乡镇的卫生所中,为百姓行医,治病救人。
不过这至少也得需三五年,所以目前最重要便是已在坐馆行医的大夫。
这一消息通过时报,在会试放榜后第五日放出,顿时天下哗然。
尤其各地开设医坊的,激动得难以遏制。
从工商一跃到官,如何不激动。
更有不少原本并不经营药材的商人立刻转行,或者多加一行,开起了医坊,一时各地原本隐在山野村子中的大夫变的抢手起来,医坊需要有大夫才能开馆,且时报明确规定,一家卫生所至少得有一名大夫。
元清帝对此并不制止,甚至乐见其成,所长只有一个名额,这些商人便是开设,也只能选出一人来,且所长并非实职,不过是个名号罢了,甚至他要的便是这些商人来办,他对卫生所的设想可远不止这点,日后会有更多用处。
于是在殿试开始的时候,太医院医官两人一组,分派到各省,进行考试。
而新建好的医学堂门前,涌来了大批的学生,从学过医想更进一步的中年,到被父母带来刚够招取年纪的童子,足有三四百人,还有大批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
与此同时,元清帝坐在龙椅上瞧着一个叫黄修的学子蹙起了眉。
第132章 殿试
大魏殿试在大庆殿内举行, 所有考生一一检查过后找到对应编号的桌子坐下, 开始听题答卷。
殿试只考一场, 由皇帝直接命题,大都与时政有关,这一回元清帝也不例外, 虽考卷的样式有了更改,但题目依旧是他到场后才命题。
而他给出的题目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私盐。
元清帝毫不避讳叫众人知晓他接下来的打算。
刘和虽已经问斩, 但他插手江南盐务贩卖私盐一事并没有完全了结, 这其中牵扯太多人,他只是将名单领头的几个大臣解决, 然而这些人做的无非只是滥用职权给盐帮行方便之门,真正参与贩卖的却并不是他们。
邵岩年后巡查, 也顺便在私下探查此事。
考生们听完题目,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到底是在大殿上,不论心里想法如何,都不会表露在脸上。
元清帝不动声色听着众人的心声, 高兴的抱怨的他都不在意, 心怀有异的全都被他分辨出来剔除,听着听着,忽然蹙起了眉。
【果然,皇帝下一步打算要盐改了,也是, 有穿越者提供晒盐法,以后盐的产量会越来越高,是该改了,不过这论述该怎么写才能让皇帝眼前一亮……有了!】
穿越者!
又来了一个穿越者!
元清帝仔细分辨,很快找到了声源,拿起座位单瞧了一眼,黄修,来自应天府,从桌上找到他的详细资料抽出来,翻看了看。
凡是参与殿试的考生资料都会事先调查清楚放在他面前,一份是今科考官整理呈上来的,一份是锦衣卫私下调查所得。
元清帝仔细看过两份,按照描述,黄修本是应天府治下青山村一农户之子,因其父对其师有救命之恩,收了当时七岁的黄修为弟子,十二岁考中童生,十六岁时参加乡试未过,后苦读三年,才在去年秋闱时中举,而后进入府学,接着便是来京城参加会试,得以榜上有名,会试成绩排甲榜第六。
两份描述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毕竟时间匆忙,锦衣卫不可能将所有来会试的考生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只能通过推荐信以及近期的接触观察得出结论。
没有落水没有重病没有意外,元清帝也无法知道黄修是何时穿过来的,但他判断,应该不超过一年,甚至极有可能与夏婵宋杰几人差不了几日。
若黄修是穿越者,他定然有金手指,不可能会落榜,应该是在落榜后三年中穿来的,然而这三年应天府并没有传来什么有穿越者迹象的新鲜事迹,自从时报出现,元清帝特意吩咐过这些记者,多多注意各地古怪新鲜事,一旦发现立刻查报上来,皇后几人便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否有穿越者出现。
时报并没有呈上应天府有什么与穿越者有关的事迹出现,要么是黄修一心埋头读书什么都没有做,要么就是他来得晚,等回过神来像王五一样知道了水泥,不敢再露头。
元清帝看完将资料重新放了回去,不管怎么说,黄修肯定是穿越者无疑,只是不知道他属于哪一类,若似王五,却规规矩矩来参加了科举,若似邵岩几人,却在听到消息后并没有立即来相认,元佩和刘愿身在它国千里迢迢都要赶来,他却直到会试才出现。
而且来京这么久的时日,并没有想着接触任何一个穿越者。
要么是他心有顾忌,要么他的任务与他无关,当然,也有可能与王五一般怀有异心。
元清帝便打起精神来辨别他的心声,本是想听听他的来意,却被他所想的内容吸引。
【……盐钞法大魏已经有了,皇帝要盐改,那就跳过盐引和纲盐制,直接运用票盐制,纲盐制的本质还是剥削,历史也证明了纲盐制的失败,嗯……不过票盐制虽然打消了盐商对盐的垄断,商贩可以自由贩卖,解决了私盐泛滥,但票法本身不好解决,多了就容易造假,还有肯定会引起盐商反弹……】
【不过正好,以我现在的年纪地位,写的完美无缺就太显眼了点,有不足才对……】
【就这么写了,嗯,解散盐禁同米麦,无需再配盐钞,自宜令买客赴运司纳课,领票赴盐场买盐……只论盐客之有无,不论商贾之南北……嗯,再把十条写上去,正好。】
【一、按旧科则酌减外费,以轻成本也,二……最后一条,册除繁文,以归简易也,搞定!】
元清帝听着,只觉豁然开朗,盐改一事便是专门学习历史的刘愿都了解不深,原打算让他攒些积分兑换资料,没想到黄修竟然懂得,而且他提出的票盐制确实提到了点子上。
不由眼前一亮,起身装作巡视考场,走到了黄修身边,他已经打好了底稿,此刻正在往卷纸上誊抄,元清帝过来,他手腕一顿,险些晕了卷纸。
元清帝却半点没有要避开的意思,就站在他桌案旁将他的底稿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再打量黄修一眼:“不错。”
黄修手腕又抖了一下。
【我去,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对我的文章惊为天人记下我的名字,然后一会儿阅卷的时候给我前排名次的吗?这面无表情的冷淡样子,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难道是皇帝真的不满意陆荣,所以想要推我出来打擂台?】
元清帝挑了下眉,陆荣是这一届会试的头名,黄修还真猜对了,他确实对陆荣存有偏见,因为陆荣是刘和的学生。
刘和一事他秉公处理,参与谋逆的诛九族,其余与刘和勾结做下违法之事的抄家流放,按律定罪,但也有如陆荣一般,只单纯是刘和的学生或门人,并未参与这些种种,并未定罪。
只是其他人都羞愧离去,或者避开这一届科举,打算等下一回,唯有陆荣选择继续参考。
其实陆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极有才华,但他曾是刘和的学生,只这一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元清帝就不能将状元给他。
原本他是打算在第二第三名之间挑选一人,如今冒出来个黄修正好,拿他这篇文章出来,也没有人会不服了。
答卷时间为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小太监们收了卷子,分序放好呈上来,元清帝挥手叫考生们去侧殿歇息,他一个个开始阅卷。
元清帝之前,殿试需得两三日后才会宣布名次,他亲政后直接改为当场批阅,待考生们用完午膳就能得到结果。
此回参与殿试的考生有二百三十六人,原本会更多,但因刘和一事牵扯到了不少人,许多举子都选择避开这一届,等下届再考。
二百三十六份试卷,元清帝不可能逐字逐句全部看完,基本看过开头几段不符合题目或者只顾堆砌辞藻便通通撂到一边。
然而这样的考卷占据了近半,不由叹气,这是他亲政后第二次科举,头一次他信心满满,却铩羽而归,入他眼值得他培养的亲信并没有几个,挑出来的几人放到翰林院磨砺,三年过去,也都泯然众人,叫他失望。
更别提有些依附了刘和,他倒是希望太傅能教导一些学生出来,然而太傅为了避嫌,早已不再收徒。
不过这一回却不能避开了,他打算开办一所学院,叫代表刘愿的季行走出面,太傅为院长,真正开展新学。
他所打算开设的新学,除了君子六艺,添加数学物理等几个容易立刻实验的科目,施行半军事化管理规则,先从慈幼局的孤儿开始,待书院名气渐起,再招揽名儒,放开名额。
刘愿身份有碍不能真正出面,再者月初他身体好转后就被辽帝召了回去,至少得两月后才能回来。
皇叔假扮的季行走也不能时时出现,所以便需得太傅出面,至于老师,翰林院多得是闲置的进士,便让他们去教导孤儿六艺,也能得个好名声,新学方面,资善堂里年纪稍大些的学生完全可以担任,一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他们已经滚瓜烂熟。
他也不求所有孤儿都能立刻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生知识,只希望能给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若真有天赋极好的,再挑出来详细教导。
元清帝还有更长远的野望,他希望日后每一个学科都能有相应的学院,好比现代的农业医科等专业大学,甚至厨校技工等,百姓们哪怕不读书,也能选择想要学的手艺。
这样一代代传承,哪怕有一日大魏不在,一些手艺也能保留下来,不至于像穿越者们所说失传。
当然目前只是设想,想要实现还得一步步慢慢来。
言归正传,元清帝快速批阅试卷,倒也挑出了几个不错的,陆荣确实有才,他的文章与黄修的侧重点不同,黄修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在私盐上着墨太多,直接给了他盐改的办法,陆荣则紧贴题目,阐述了如何遏制现有的私盐,终究稍逊一筹,但他提出的点子也极有参考性。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试卷批阅完,元清帝期间还用了午膳,考生们就安排在侧殿,会有太监为他们送来膳食。
最终御笔批下,黄修为状元,陆荣为榜眼,探花则被一国子监年轻学子所得,对得起探花这个称号。
殿试素来不黜落考生,只是分定出名次,名次分三甲,一甲取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三甲人数不等。
刘和事件后,元清帝有意对官吏施行新的考成法,便没有立刻加赐这些人官职,打算等恩荣宴仔细考量过每个人后再一一分配。
旨意发出,众考生前来殿中听宣。
元清帝注意着黄修。
【滴——主线任务三达成,通过殿试成为进士,宿主考取状元掉落额外奖励,记忆回溯丸三颗,请慎重使用。
新任务:成为一县之令,三年内获得当地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拥戴,成功奖励身体强健药剂一枚,失败抹杀!
请宿主奋发图强努力完成任务,早日成为一代贤臣。】
【靠靠靠,三年?有没有搞错?!】
不同于黄修的抓狂,元清帝笑了,这下不需要想办法要黄修暴露了,毕竟不能单凭一篇文章就断定他是穿越者,只怕元佩几个看了也猜不出,只要将他稍稍拖住些日子,等邵岩回来自能定夺。
作者有话要说: 黄修走的是x点常见的历史文套路,科举崛起一类。
第133章 黄修
黄修很郁闷, 状元袍加身被漂亮姑娘夹道欢迎也弥补不了他此刻的郁闷。
可以说他从穿越后就一直很郁闷。
其实算起来能在死后再活一次已经是千年难遇的大幸事, 但偏偏好死不死的, 他绑定了一个什么一代贤臣系统。
四个月内考上举人,半年内考上进士。
他穿越来一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只顾着学习了, 头悬梁锥刺股都不足以形容他刻苦的程度。
他的原身虽然不笨,但绝不是什么天才,从七岁读书, 到十六岁参加乡试, 在他们小县城已经算得上厉害的了,可惜第一回 没有成功落榜了。
这一落不要紧, 老师年纪大去了,差点就要成未婚妻的姑娘转投他人, 小伙子闷闷不乐差点抑郁,晚上跑到山上对着星星月亮抒发愤懑, 结果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当场丢了命。
因为撞到了头,黄修穿过来后接收到的记忆都是残缺的, 也就是说原身学到的那些知识他都得从头认真读一遍。
黄修郁闷啊, 吐血啊,看着系统明晃晃的抹杀两个大字,只能拼了,他本来就是死了的人,能活一次还有什么计较的。
谁知埋头苦读两个月, 冷不丁冒出了个水泥,这还不止,什么压水井、时报、商场、公园……
他只有一个字:牛。
不过药品定价可以进行管控,但需要慢慢来,先等卫生所建起来,等大家接受之后再一步步施行。
当然,这些官职的发放并不是随意发下去的,若想要取得卫生所的经营权,这些医坊便得像科举一般,进行严格的科考,尤其是大夫。
因没有统一的管理,大夫中藏着不少庸医,元清帝看过的案宗中,便有不少祸事都是因大夫误诊而引发。
所以他明确点出凡是挂着大夫名号出来行医的,必须得考取行医证,得到太医院的肯定,否则不得为他人诊治开药,而百姓若找了无行医证之人治病,出了事概不负责。
至于如何考试,如何发放行医证等等细节,便由元佩梁平安和太医院院使杨仲仁负责决定。
而医学堂设立,便是为了日后广布卫生站做准备。
因学医并非科举,所以凡是愿意学的都可以去医学堂报名,太医院御医之上皆可为师。
待这些学生学成通过考试后,便可以分派到各府各县,一直到乡镇的卫生所中,为百姓行医,治病救人。
不过这至少也得需三五年,所以目前最重要便是已在坐馆行医的大夫。
这一消息通过时报,在会试放榜后第五日放出,顿时天下哗然。
尤其各地开设医坊的,激动得难以遏制。
从工商一跃到官,如何不激动。
更有不少原本并不经营药材的商人立刻转行,或者多加一行,开起了医坊,一时各地原本隐在山野村子中的大夫变的抢手起来,医坊需要有大夫才能开馆,且时报明确规定,一家卫生所至少得有一名大夫。
元清帝对此并不制止,甚至乐见其成,所长只有一个名额,这些商人便是开设,也只能选出一人来,且所长并非实职,不过是个名号罢了,甚至他要的便是这些商人来办,他对卫生所的设想可远不止这点,日后会有更多用处。
于是在殿试开始的时候,太医院医官两人一组,分派到各省,进行考试。
而新建好的医学堂门前,涌来了大批的学生,从学过医想更进一步的中年,到被父母带来刚够招取年纪的童子,足有三四百人,还有大批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
与此同时,元清帝坐在龙椅上瞧着一个叫黄修的学子蹙起了眉。
第132章 殿试
大魏殿试在大庆殿内举行, 所有考生一一检查过后找到对应编号的桌子坐下, 开始听题答卷。
殿试只考一场, 由皇帝直接命题,大都与时政有关,这一回元清帝也不例外, 虽考卷的样式有了更改,但题目依旧是他到场后才命题。
而他给出的题目很简单,只有两个字:私盐。
元清帝毫不避讳叫众人知晓他接下来的打算。
刘和虽已经问斩, 但他插手江南盐务贩卖私盐一事并没有完全了结, 这其中牵扯太多人,他只是将名单领头的几个大臣解决, 然而这些人做的无非只是滥用职权给盐帮行方便之门,真正参与贩卖的却并不是他们。
邵岩年后巡查, 也顺便在私下探查此事。
考生们听完题目,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到底是在大殿上,不论心里想法如何,都不会表露在脸上。
元清帝不动声色听着众人的心声, 高兴的抱怨的他都不在意, 心怀有异的全都被他分辨出来剔除,听着听着,忽然蹙起了眉。
【果然,皇帝下一步打算要盐改了,也是, 有穿越者提供晒盐法,以后盐的产量会越来越高,是该改了,不过这论述该怎么写才能让皇帝眼前一亮……有了!】
穿越者!
又来了一个穿越者!
元清帝仔细分辨,很快找到了声源,拿起座位单瞧了一眼,黄修,来自应天府,从桌上找到他的详细资料抽出来,翻看了看。
凡是参与殿试的考生资料都会事先调查清楚放在他面前,一份是今科考官整理呈上来的,一份是锦衣卫私下调查所得。
元清帝仔细看过两份,按照描述,黄修本是应天府治下青山村一农户之子,因其父对其师有救命之恩,收了当时七岁的黄修为弟子,十二岁考中童生,十六岁时参加乡试未过,后苦读三年,才在去年秋闱时中举,而后进入府学,接着便是来京城参加会试,得以榜上有名,会试成绩排甲榜第六。
两份描述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毕竟时间匆忙,锦衣卫不可能将所有来会试的考生都调查的清清楚楚,只能通过推荐信以及近期的接触观察得出结论。
没有落水没有重病没有意外,元清帝也无法知道黄修是何时穿过来的,但他判断,应该不超过一年,甚至极有可能与夏婵宋杰几人差不了几日。
若黄修是穿越者,他定然有金手指,不可能会落榜,应该是在落榜后三年中穿来的,然而这三年应天府并没有传来什么有穿越者迹象的新鲜事迹,自从时报出现,元清帝特意吩咐过这些记者,多多注意各地古怪新鲜事,一旦发现立刻查报上来,皇后几人便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否有穿越者出现。
时报并没有呈上应天府有什么与穿越者有关的事迹出现,要么是黄修一心埋头读书什么都没有做,要么就是他来得晚,等回过神来像王五一样知道了水泥,不敢再露头。
元清帝看完将资料重新放了回去,不管怎么说,黄修肯定是穿越者无疑,只是不知道他属于哪一类,若似王五,却规规矩矩来参加了科举,若似邵岩几人,却在听到消息后并没有立即来相认,元佩和刘愿身在它国千里迢迢都要赶来,他却直到会试才出现。
而且来京这么久的时日,并没有想着接触任何一个穿越者。
要么是他心有顾忌,要么他的任务与他无关,当然,也有可能与王五一般怀有异心。
元清帝便打起精神来辨别他的心声,本是想听听他的来意,却被他所想的内容吸引。
【……盐钞法大魏已经有了,皇帝要盐改,那就跳过盐引和纲盐制,直接运用票盐制,纲盐制的本质还是剥削,历史也证明了纲盐制的失败,嗯……不过票盐制虽然打消了盐商对盐的垄断,商贩可以自由贩卖,解决了私盐泛滥,但票法本身不好解决,多了就容易造假,还有肯定会引起盐商反弹……】
【不过正好,以我现在的年纪地位,写的完美无缺就太显眼了点,有不足才对……】
【就这么写了,嗯,解散盐禁同米麦,无需再配盐钞,自宜令买客赴运司纳课,领票赴盐场买盐……只论盐客之有无,不论商贾之南北……嗯,再把十条写上去,正好。】
【一、按旧科则酌减外费,以轻成本也,二……最后一条,册除繁文,以归简易也,搞定!】
元清帝听着,只觉豁然开朗,盐改一事便是专门学习历史的刘愿都了解不深,原打算让他攒些积分兑换资料,没想到黄修竟然懂得,而且他提出的票盐制确实提到了点子上。
不由眼前一亮,起身装作巡视考场,走到了黄修身边,他已经打好了底稿,此刻正在往卷纸上誊抄,元清帝过来,他手腕一顿,险些晕了卷纸。
元清帝却半点没有要避开的意思,就站在他桌案旁将他的底稿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再打量黄修一眼:“不错。”
黄修手腕又抖了一下。
【我去,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对我的文章惊为天人记下我的名字,然后一会儿阅卷的时候给我前排名次的吗?这面无表情的冷淡样子,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难道是皇帝真的不满意陆荣,所以想要推我出来打擂台?】
元清帝挑了下眉,陆荣是这一届会试的头名,黄修还真猜对了,他确实对陆荣存有偏见,因为陆荣是刘和的学生。
刘和一事他秉公处理,参与谋逆的诛九族,其余与刘和勾结做下违法之事的抄家流放,按律定罪,但也有如陆荣一般,只单纯是刘和的学生或门人,并未参与这些种种,并未定罪。
只是其他人都羞愧离去,或者避开这一届科举,打算等下一回,唯有陆荣选择继续参考。
其实陆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甚至极有才华,但他曾是刘和的学生,只这一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元清帝就不能将状元给他。
原本他是打算在第二第三名之间挑选一人,如今冒出来个黄修正好,拿他这篇文章出来,也没有人会不服了。
答卷时间为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小太监们收了卷子,分序放好呈上来,元清帝挥手叫考生们去侧殿歇息,他一个个开始阅卷。
元清帝之前,殿试需得两三日后才会宣布名次,他亲政后直接改为当场批阅,待考生们用完午膳就能得到结果。
此回参与殿试的考生有二百三十六人,原本会更多,但因刘和一事牵扯到了不少人,许多举子都选择避开这一届,等下届再考。
二百三十六份试卷,元清帝不可能逐字逐句全部看完,基本看过开头几段不符合题目或者只顾堆砌辞藻便通通撂到一边。
然而这样的考卷占据了近半,不由叹气,这是他亲政后第二次科举,头一次他信心满满,却铩羽而归,入他眼值得他培养的亲信并没有几个,挑出来的几人放到翰林院磨砺,三年过去,也都泯然众人,叫他失望。
更别提有些依附了刘和,他倒是希望太傅能教导一些学生出来,然而太傅为了避嫌,早已不再收徒。
不过这一回却不能避开了,他打算开办一所学院,叫代表刘愿的季行走出面,太傅为院长,真正开展新学。
他所打算开设的新学,除了君子六艺,添加数学物理等几个容易立刻实验的科目,施行半军事化管理规则,先从慈幼局的孤儿开始,待书院名气渐起,再招揽名儒,放开名额。
刘愿身份有碍不能真正出面,再者月初他身体好转后就被辽帝召了回去,至少得两月后才能回来。
皇叔假扮的季行走也不能时时出现,所以便需得太傅出面,至于老师,翰林院多得是闲置的进士,便让他们去教导孤儿六艺,也能得个好名声,新学方面,资善堂里年纪稍大些的学生完全可以担任,一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他们已经滚瓜烂熟。
他也不求所有孤儿都能立刻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生知识,只希望能给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若真有天赋极好的,再挑出来详细教导。
元清帝还有更长远的野望,他希望日后每一个学科都能有相应的学院,好比现代的农业医科等专业大学,甚至厨校技工等,百姓们哪怕不读书,也能选择想要学的手艺。
这样一代代传承,哪怕有一日大魏不在,一些手艺也能保留下来,不至于像穿越者们所说失传。
当然目前只是设想,想要实现还得一步步慢慢来。
言归正传,元清帝快速批阅试卷,倒也挑出了几个不错的,陆荣确实有才,他的文章与黄修的侧重点不同,黄修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在私盐上着墨太多,直接给了他盐改的办法,陆荣则紧贴题目,阐述了如何遏制现有的私盐,终究稍逊一筹,但他提出的点子也极有参考性。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试卷批阅完,元清帝期间还用了午膳,考生们就安排在侧殿,会有太监为他们送来膳食。
最终御笔批下,黄修为状元,陆荣为榜眼,探花则被一国子监年轻学子所得,对得起探花这个称号。
殿试素来不黜落考生,只是分定出名次,名次分三甲,一甲取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三甲人数不等。
刘和事件后,元清帝有意对官吏施行新的考成法,便没有立刻加赐这些人官职,打算等恩荣宴仔细考量过每个人后再一一分配。
旨意发出,众考生前来殿中听宣。
元清帝注意着黄修。
【滴——主线任务三达成,通过殿试成为进士,宿主考取状元掉落额外奖励,记忆回溯丸三颗,请慎重使用。
新任务:成为一县之令,三年内获得当地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拥戴,成功奖励身体强健药剂一枚,失败抹杀!
请宿主奋发图强努力完成任务,早日成为一代贤臣。】
【靠靠靠,三年?有没有搞错?!】
不同于黄修的抓狂,元清帝笑了,这下不需要想办法要黄修暴露了,毕竟不能单凭一篇文章就断定他是穿越者,只怕元佩几个看了也猜不出,只要将他稍稍拖住些日子,等邵岩回来自能定夺。
作者有话要说: 黄修走的是x点常见的历史文套路,科举崛起一类。
第133章 黄修
黄修很郁闷, 状元袍加身被漂亮姑娘夹道欢迎也弥补不了他此刻的郁闷。
可以说他从穿越后就一直很郁闷。
其实算起来能在死后再活一次已经是千年难遇的大幸事, 但偏偏好死不死的, 他绑定了一个什么一代贤臣系统。
四个月内考上举人,半年内考上进士。
他穿越来一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只顾着学习了, 头悬梁锥刺股都不足以形容他刻苦的程度。
他的原身虽然不笨,但绝不是什么天才,从七岁读书, 到十六岁参加乡试, 在他们小县城已经算得上厉害的了,可惜第一回 没有成功落榜了。
这一落不要紧, 老师年纪大去了,差点就要成未婚妻的姑娘转投他人, 小伙子闷闷不乐差点抑郁,晚上跑到山上对着星星月亮抒发愤懑, 结果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当场丢了命。
因为撞到了头,黄修穿过来后接收到的记忆都是残缺的, 也就是说原身学到的那些知识他都得从头认真读一遍。
黄修郁闷啊, 吐血啊,看着系统明晃晃的抹杀两个大字,只能拼了,他本来就是死了的人,能活一次还有什么计较的。
谁知埋头苦读两个月, 冷不丁冒出了个水泥,这还不止,什么压水井、时报、商场、公园……
他只有一个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