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怀庆大战,三堵墙
九月十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兵遣将,满顺双方大军在怀庆府沁阳相遇。
酝酿已久的怀庆战役,这一场关乎大明、大顺、满清三国国运的大战,终于隆重打响了。
双方营寨连绵十余里,遥遥对峙。
阿济格坐立难安,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他头一次有了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萦绕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实在想不明白,李自成为何不接着逃跑了呢?非但不跑,怎敢发动反击,而且逼得清兵撤离西安,退出潼关!
吴三桂解释道:“英亲王,咱们汉人有一句俗语,兔子急了也咬人。李自成现在就是一只被逼急了的红眼兔子,开始跳起来咬人了。”
可到后来,势头越来越不对劲。吴三桂还是低估了李自成反攻的决心,也低估了农民军在绝境里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
李自成确实在咬人,但他不是红眼兔子,是一头独眼狼!
阿济格恼羞成怒之下,在太原屠城,拿太原四十万条人命来泄愤。鞑子的累累罪行,又多了一笔。
而后探查到农民军猛攻怀庆府,阿济格急忙领兵赶到沁阳。怀庆府不能丢,倘若落入农民军手里,东边的开封难以自保,北边的真定、保定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此时阿济格在营帐里团团乱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拿着摄政王的书信,咆哮道:“摄政王说了,他已经命令多铎领兵来支援,可多铎人呢,他死哪里去啦?”
大兵压境,却不见援军,不急才有鬼呢!
阿济格号称统兵十万,其实主力部队只有三万,一部分是满兵,一部分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剩下的七八万兵卒,全是沿路招降的明军、盗匪,指望不上的。
而对面的农民军,人数多达二十万,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几乎倾巢而出,听说还有三万重甲骑兵。
“这一仗该怎么打?”阿济格摊手问道。
尚可喜阴沉着脸不说话,吴三桂手扶额头,试探着问道:“豫亲王没有及时来援,错不在我等。咱们能不能退往保定府,暂避敌军锋芒?”
阿济格也想退走,可刚起了这个念头,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多年以来,他一直跟多尔衮明争暗斗,虽然没有撕破脸皮,但双方互相提防,猜忌很深。此时不战而退,岂不是落下把柄?
“别人可以退,本王无路可退!罢了,这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了,大不了马革裹尸吧。”阿济格语气老气横秋,不再有兵临潼关时的意气风发了。
而在大顺军营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都布置好了吗?”李自成问道。
众将领齐声回答:“启禀陛下,一切安排妥当了!”
李自成的独眼射出冷光,道:“他阿济格追着朕打了这么多时日,一度逼得朕寝食难安,现在该让他偿还这一笔旧账了。”
李过插话道:“不止如此,咱们要替高一功报仇,替太原百姓们雪恨!”
宋献策也道:“屠我同胞,此仇不共戴天!”
“刘芳亮,你来打头阵,切记在心,用老法子诱敌。李过,你随朕坐镇中军,这一次让你来当主力统帅。刘宗敏,领军押后。”
李自成快速下达了指令,拔出长刀来,喊道:“三军齐发,胜败就在今日!”
……
当清晨的太阳升上天空时,刘芳亮带着三万步兵冲向敌人营寨,战斗开始了。
吴三桂指挥一万关宁铁骑迎战,关宁铁骑人手一杆三眼火铳,一边骑马狂奔,一边射击。
最前面的大顺步兵倒了一批,关宁铁骑也就冲入了阵中,他们不再开枪,而是握着三眼火铳当成榔头砸落下来,许多人脑袋迸裂,脑浆血水喷涌。
骑兵往来冲突,大顺步兵苦苦支撑,阵型渐渐散乱了。又苦战了一炷香的时间,刘芳亮下令道:“撤退!”
军令一出,步兵们后队变作前队,撒丫子就跑,一边跑一边从身上掉落下来许多金银珠宝。
吴三桂急忙勒住战马,高声道:“这是贼寇惯用的诱敌伎俩,不要追,更不许下马去捡地上的金银!”
此话不假,农民军以往作战时,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诱敌,许多明军都上过大当,就连孙传庭本人也吃过大亏。
吴三桂虽然常年驻守在关外,但一直留意并研究过农民军的战术,还是知道他们的计策的。更何况败退的只是敌军三万步兵,后面还有大军严阵以待,稍有理智的将领都不会贸然犯险。
可阿济格却不这么想,他见到农民军丢盔弃甲而逃,下令催促吴三桂追击。
“英亲王,不可上当啊,这等诡计显而易见……”
不等吴三桂说完,阿济格道:“敌人势大,咱们兵少,就该趁着他们败退的时候一鼓作气杀过去。本王当然也看得出来,敌人的先锋部队乃是佯败,但我们冲杀过去猛攻,打得他们佯败变作真败,敌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以少打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士气上压过敌军一头!吴三桂,你莫非心有他想?你记住,自从你放我满人入关之后,你已经背叛了汉人,一辈子无法摆脱这个事实!”
一句话呛得吴三桂哑口无言,阿济格有了猜疑之心,吴三桂黯然一叹,只能硬着头皮领兵追击。
追出数里,前面逃跑的敌军四散开来。吴三桂抬眼看去,顿时脊背发寒,敌人果然有伏兵,而且是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重甲骑兵!
长枪如林,铠甲熠熠生辉。这便是李自成精心打造的王牌部队,赫赫有名的大顺重甲骑兵,因为其特殊的作战方式,也称为“三堵墙”!
重甲骑兵分作前后三队,打出的旗子各是红、白、黑三色,旗子在风中翻卷,呼啦啦响个不停。
重甲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士兵和战马都披挂铠甲,人和马都武装到了牙齿。
骑兵不必多说,自然是全具装备,浑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手握长枪,仿佛天神。
战马装备也极其厚重,极其繁琐,主要有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
“马面子”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与马匹额头等大,内里有棉布用作贴额;“鸡颈”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 “马身甲”即是马匹身上的主要甲胄,约莫与马匹等长。
此外,李自成的重甲骑兵还在马身甲下缀连虎斑部裙,既可以防止流矢,还能增添威风。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的骑兵部队,每人有两三匹战马。训练的时候,都是把剖开的人腹当作马槽。长期的训练之下,战马看到人就呲着牙想要啃食,如同虎豹。”
李自成军中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作战时缴获骡马,与斩杀敌人等同,受上赏;缴获武器受中赏,缴获金银受下赏。
由此可见,李自成对重甲骑兵何等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在后期扭转局势,打得明军毫无还手之力。
所谓的“三堵墙战术”,史书上也有记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重甲骑兵具体的作战技巧,则是骑兵右手执辔,左腋挟枪,作新月上天势。一轮冲杀后,则换执左右手,如此反复冲击刺杀,没有定数,直到取胜为止。
在重甲骑兵面前,关宁铁骑就显得有些单薄了。重甲骑兵是全具装,而关宁铁骑只勉强算得上半具装,铠甲的覆盖面积远远不如,仅从外表看去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差距很大。
李过见到吴三桂,恨得牙痒痒,骂道:“狗贼吴三桂,你是我汉家千古罪人,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拿命来吧,我要替高一功报仇,替太原百姓们报仇!”
而后挥着大刀,嘶声力竭吼道:“进攻!”
第一队重甲骑兵踏着整齐的步伐,战马齐头并进,确实很像一堵厚实坚固的铁墙。铠甲铿然有声,刺耳锥心。
战马先是缓步而行,而后飞驰起来,马蹄翻飞,声势如同排山倒海,又像大山压顶。
吴三桂脸色大变,在山海关大战时,他就见识过“三堵墙”的神威,要不是向满清求助,关宁铁骑无论如何打不过“三堵墙”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军中探子来报:“平西王,咱们的营寨遭到刘宗敏大军迂回包抄,英亲王逃走了!”
阿济格逃走,肯定把军中一万多满清骑兵也带走了。没有满清骑兵帮忙,关宁铁骑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吴三桂暗暗咒骂,终于失魂落魄喊道:“撤退,赶快撤退!”
酝酿已久的怀庆战役,这一场关乎大明、大顺、满清三国国运的大战,终于隆重打响了。
双方营寨连绵十余里,遥遥对峙。
阿济格坐立难安,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他头一次有了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萦绕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实在想不明白,李自成为何不接着逃跑了呢?非但不跑,怎敢发动反击,而且逼得清兵撤离西安,退出潼关!
吴三桂解释道:“英亲王,咱们汉人有一句俗语,兔子急了也咬人。李自成现在就是一只被逼急了的红眼兔子,开始跳起来咬人了。”
可到后来,势头越来越不对劲。吴三桂还是低估了李自成反攻的决心,也低估了农民军在绝境里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
李自成确实在咬人,但他不是红眼兔子,是一头独眼狼!
阿济格恼羞成怒之下,在太原屠城,拿太原四十万条人命来泄愤。鞑子的累累罪行,又多了一笔。
而后探查到农民军猛攻怀庆府,阿济格急忙领兵赶到沁阳。怀庆府不能丢,倘若落入农民军手里,东边的开封难以自保,北边的真定、保定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此时阿济格在营帐里团团乱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拿着摄政王的书信,咆哮道:“摄政王说了,他已经命令多铎领兵来支援,可多铎人呢,他死哪里去啦?”
大兵压境,却不见援军,不急才有鬼呢!
阿济格号称统兵十万,其实主力部队只有三万,一部分是满兵,一部分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剩下的七八万兵卒,全是沿路招降的明军、盗匪,指望不上的。
而对面的农民军,人数多达二十万,李自成的精锐部队几乎倾巢而出,听说还有三万重甲骑兵。
“这一仗该怎么打?”阿济格摊手问道。
尚可喜阴沉着脸不说话,吴三桂手扶额头,试探着问道:“豫亲王没有及时来援,错不在我等。咱们能不能退往保定府,暂避敌军锋芒?”
阿济格也想退走,可刚起了这个念头,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多年以来,他一直跟多尔衮明争暗斗,虽然没有撕破脸皮,但双方互相提防,猜忌很深。此时不战而退,岂不是落下把柄?
“别人可以退,本王无路可退!罢了,这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了,大不了马革裹尸吧。”阿济格语气老气横秋,不再有兵临潼关时的意气风发了。
而在大顺军营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都布置好了吗?”李自成问道。
众将领齐声回答:“启禀陛下,一切安排妥当了!”
李自成的独眼射出冷光,道:“他阿济格追着朕打了这么多时日,一度逼得朕寝食难安,现在该让他偿还这一笔旧账了。”
李过插话道:“不止如此,咱们要替高一功报仇,替太原百姓们雪恨!”
宋献策也道:“屠我同胞,此仇不共戴天!”
“刘芳亮,你来打头阵,切记在心,用老法子诱敌。李过,你随朕坐镇中军,这一次让你来当主力统帅。刘宗敏,领军押后。”
李自成快速下达了指令,拔出长刀来,喊道:“三军齐发,胜败就在今日!”
……
当清晨的太阳升上天空时,刘芳亮带着三万步兵冲向敌人营寨,战斗开始了。
吴三桂指挥一万关宁铁骑迎战,关宁铁骑人手一杆三眼火铳,一边骑马狂奔,一边射击。
最前面的大顺步兵倒了一批,关宁铁骑也就冲入了阵中,他们不再开枪,而是握着三眼火铳当成榔头砸落下来,许多人脑袋迸裂,脑浆血水喷涌。
骑兵往来冲突,大顺步兵苦苦支撑,阵型渐渐散乱了。又苦战了一炷香的时间,刘芳亮下令道:“撤退!”
军令一出,步兵们后队变作前队,撒丫子就跑,一边跑一边从身上掉落下来许多金银珠宝。
吴三桂急忙勒住战马,高声道:“这是贼寇惯用的诱敌伎俩,不要追,更不许下马去捡地上的金银!”
此话不假,农民军以往作战时,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诱敌,许多明军都上过大当,就连孙传庭本人也吃过大亏。
吴三桂虽然常年驻守在关外,但一直留意并研究过农民军的战术,还是知道他们的计策的。更何况败退的只是敌军三万步兵,后面还有大军严阵以待,稍有理智的将领都不会贸然犯险。
可阿济格却不这么想,他见到农民军丢盔弃甲而逃,下令催促吴三桂追击。
“英亲王,不可上当啊,这等诡计显而易见……”
不等吴三桂说完,阿济格道:“敌人势大,咱们兵少,就该趁着他们败退的时候一鼓作气杀过去。本王当然也看得出来,敌人的先锋部队乃是佯败,但我们冲杀过去猛攻,打得他们佯败变作真败,敌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以少打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士气上压过敌军一头!吴三桂,你莫非心有他想?你记住,自从你放我满人入关之后,你已经背叛了汉人,一辈子无法摆脱这个事实!”
一句话呛得吴三桂哑口无言,阿济格有了猜疑之心,吴三桂黯然一叹,只能硬着头皮领兵追击。
追出数里,前面逃跑的敌军四散开来。吴三桂抬眼看去,顿时脊背发寒,敌人果然有伏兵,而且是一支三万人左右的重甲骑兵!
长枪如林,铠甲熠熠生辉。这便是李自成精心打造的王牌部队,赫赫有名的大顺重甲骑兵,因为其特殊的作战方式,也称为“三堵墙”!
重甲骑兵分作前后三队,打出的旗子各是红、白、黑三色,旗子在风中翻卷,呼啦啦响个不停。
重甲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士兵和战马都披挂铠甲,人和马都武装到了牙齿。
骑兵不必多说,自然是全具装备,浑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手握长枪,仿佛天神。
战马装备也极其厚重,极其繁琐,主要有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
“马面子”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与马匹额头等大,内里有棉布用作贴额;“鸡颈”其实是一副马颈部的护甲,由甲片缀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 “马身甲”即是马匹身上的主要甲胄,约莫与马匹等长。
此外,李自成的重甲骑兵还在马身甲下缀连虎斑部裙,既可以防止流矢,还能增添威风。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的骑兵部队,每人有两三匹战马。训练的时候,都是把剖开的人腹当作马槽。长期的训练之下,战马看到人就呲着牙想要啃食,如同虎豹。”
李自成军中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作战时缴获骡马,与斩杀敌人等同,受上赏;缴获武器受中赏,缴获金银受下赏。
由此可见,李自成对重甲骑兵何等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在后期扭转局势,打得明军毫无还手之力。
所谓的“三堵墙战术”,史书上也有记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重甲骑兵具体的作战技巧,则是骑兵右手执辔,左腋挟枪,作新月上天势。一轮冲杀后,则换执左右手,如此反复冲击刺杀,没有定数,直到取胜为止。
在重甲骑兵面前,关宁铁骑就显得有些单薄了。重甲骑兵是全具装,而关宁铁骑只勉强算得上半具装,铠甲的覆盖面积远远不如,仅从外表看去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差距很大。
李过见到吴三桂,恨得牙痒痒,骂道:“狗贼吴三桂,你是我汉家千古罪人,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拿命来吧,我要替高一功报仇,替太原百姓们报仇!”
而后挥着大刀,嘶声力竭吼道:“进攻!”
第一队重甲骑兵踏着整齐的步伐,战马齐头并进,确实很像一堵厚实坚固的铁墙。铠甲铿然有声,刺耳锥心。
战马先是缓步而行,而后飞驰起来,马蹄翻飞,声势如同排山倒海,又像大山压顶。
吴三桂脸色大变,在山海关大战时,他就见识过“三堵墙”的神威,要不是向满清求助,关宁铁骑无论如何打不过“三堵墙”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军中探子来报:“平西王,咱们的营寨遭到刘宗敏大军迂回包抄,英亲王逃走了!”
阿济格逃走,肯定把军中一万多满清骑兵也带走了。没有满清骑兵帮忙,关宁铁骑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吴三桂暗暗咒骂,终于失魂落魄喊道:“撤退,赶快撤退!”